태평성혜방


淳化本 傷寒論〔太平聖惠方 卷第八〕


傷寒叙論 太平聖惠方卷第八

辨傷寒脈候

《淳化》 SCB-01-001 ☞diff

夫脈有陰陽何謂也? 凡脈洪、大、浮、數、動、滑皆爲陽也脈沈、濇、弱、弦、微、緊皆爲陰也凡陰病見陽脈者生陽病見陰脈者死

《淳化》 SCB-01-002 ☞diff

脈有陽結陰結者何以別之? 凡脈浮而數能食不大便者此爲實名曰陽結期十七日當劇其脈沈而遲不能食身體重大便硬者名曰陰結期十四日當劇

《淳化》 SCB-01-003 ☞diff

病有洒淅惡寒者何也?凡陰脈不足陽往乘之;陽脈不足陰往乘之假令寸口脈微名曰陽不足陰氣上入陽中則洒淅惡寒也尺部脈弱名曰陰不足陽氣下入陰中則發熱

《淳化》 SCB-01-004 ☞diff

陽脈浮陰脈弱弱者則血虛筋急也其脈沈者榮氣微也其脈浮汗如流珠者衛氣衰也榮氣微者加燒針若血留不行者更發熱而煩躁也

《淳化》 SCB-01-005 ☞diff

脈藹藹如車之蓋者名曰陽結也累累如循長竿者名曰陰結也脈瞥瞥如羹上肥者陽氣微縈縈如蜘蛛絲者陰氣衰綿綿如瀉漆之絶者亡其血

《淳化》 SCB-01-006 ☞diff

脈來緩時一止復來者名曰結脈來數時一止復來者名曰縱陽脈盛則縱陰脈盛則動此皆病脈

《淳化》 SCB-01-007 ☞diff

陰陽相搏名曰動也陽動則汗出陰動則發熱若形冷惡寒者三焦傷也

《淳化》 SCB-01-008 ☞diff

病有顫而汗出因得解者何謂也? 凡脈浮而緊按之反芤往爲本虛故當顫而汗出也以本虛是以發顫;以脈浮故當汗出得解若脈浮而數按之不芤此本不虛也病若欲自解者但汗出爾不發顫也

《淳化》 SCB-01-009 ☞diff

又病有不顫而汗出解者何也? 凡脈浮大而數故自汗出而解

《淳化》 SCB-01-010 ☞diff

又病有不顫不汗而解者何也? 凡脈自微此已曾發汗或吐下或亡血內無津液陰陽自和必自愈也故不顫不汗而解

《淳化》 SCB-01-011 ☞diff

傷寒三日脈浮數而微患人身凉和者何也? 凡有此候爲欲解也以夜半脈浮而濈濈然汗出也脈數而解者必能食也脈微而解者大汗出也

《淳化》 SCB-01-012 ☞diff

病欲知愈及未愈者何以知之? 凡寸口、關上、尺中三處大小、浮沈、遲疾俱有寒熱不解者此脈陰陽和平雖劇令愈也

俱:《宋》《玉》同

《淳化》 SCB-01-013 ☞diff

立夏得洪大脈是其本位而病人身體若疼痛者有須大發汗也若身不疼痛者不須發汗汗自出也當解也

《淳化》 SCB-01-014 ☞diff

寸口脈浮爲在表沈爲在裡數爲在腑遲爲在臟今脈遲爲在臟也

《淳化》 SCB-01-015 ☞diff

趺陽脈浮而濇少陰脈如經者其病在脾也法當下利何以知之? 若脈浮大者氣實血虛也今趺陽脈浮而濇故知脾氣不足胃氣大虛也以少陰脈弦而沈此謂調脈故稱如經也若反滑而數者當知溺膿也

《淳化》 SCB-01-016 ☞diff

寸口脈浮浮即爲風緊即爲寒風即傷衛寒即傷榮榮衛俱病骨節煩疼當須發汗

《淳化》 SCB-01-017 ☞diff

趺陽脈遲而緩胃氣如經也趺陽脈浮即傷胃數即動脾此非本病因下之所爲也

《淳化》 SCB-01-018 ☞diff

大發其汗又數下之其人亡血病當惡寒後乃發熱無休止時五月盛熱欲着厚衣冬月盛寒欲裸其身所以然者陽微即惡寒陰微即惡熱此以衣發其汗使陽氣微又大下之令陰氣弱五月之時陽氣在表胃中虛冷以陽氣內弱不能勝冷故欲着衣十一月之時陽氣在裡胃中煩熱以陰氣內弱不得勝熱故欲裸身又陰脈遲濇故知亡血

《淳化》 SCB-01-019 ☞diff

脈浮而大身汗如黏喘而不休水漿不下形體不仁乍靜乍亂此爲命絶也未知何臟先受其病若汗出髮潤而喘不休者此爲肺絶也身如煙熏直視搖頭此爲心絶也唇吻反靑四肢漐習者此爲肝絶也環口黧黑大汗發黃者此爲脾絶也大小便遺失狂語目反視者此爲腎絶也又未知何臟陰陽前絶也若陽氣前絶陰氣後竭者死必肉色靑也若陰氣前絶陽氣後竭者死必肉色赤腋下溫心下熱也

《淳化》 SCB-01-020 ☞diff

寸口脈浮大而反下之此爲大逆浮即無血大即爲寒寒氣相搏即爲腸鳴醫乃不知反飮冷水令汗大出水得寒氣冷必相搏其人即饐

《淳化》 SCB-01-021 ☞diff

趺陽脈浮浮即爲虛浮虛相搏故令氣饐而胃氣虛竭脈滑即噦脈浮鼻口燥者必衄也

《淳化》 SCB-01-022 ☞diff

諸脈浮數者當發熱而洒淅惡寒若食飮如常者稸積有膿

《淳化》 SCB-01-023 ☞diff

脈浮而遲面熱如赤顫惕者六七日當汗出而解而反發熱者差遲遲爲無陽不能作汗其身必痒

《淳化》 SCB-01-024 ☞diff

寸口脈及陰陽俱緊法當淸邪中於上焦濁邪中於下焦淸邪中於上名爲潔也濁邪中於下名爲渾也陰中於邪必心慄也表氣微虛裡氣不守故令邪中陰也陽中於邪必發熱項强腰痛脛酸所爲陽中霧露之氣故曰淸邪於上也濁邪中於下

《淳化》 SCB-01-025 ☞diff

陰氣爲慄足膝逆冷便溺妄出表氣微虛裡微急三焦相渾內外不和也上焦茀鬱臟氣即相動致口爛蝕齗也中焦不治胃氣上衝脾氣不轉胃中爲濁榮衛不通血凝不流若衛氣不通者小便赤黃與熱相搏因熱作使遊於經絡出入臟腑熱氣所過則爲癰膿也下焦不和淸凉重下大便數難臍腹疼痛

《淳化》 SCB-01-026 ☞diff

脈陰陽俱緊者以下焦氣出唇口乾燥踡臥足冷鼻中涕出舌上胎滑勿妄治也傷寒七日已上其人微發熱手足溫者此爲欲解也傷寒八日已上大發熱者此爲難治也設使惡寒者必欲嘔也腹中痛者必欲利也

《淳化》 SCB-01-027 ☞diff

病六七日三部脈皆大心煩口噤不能言其人燥擾者此爲欲解也

《淳化》 SCB-01-028 ☞diff

脈浮而數浮爲風數爲虛風爲熱虛爲寒寒風相搏則洒淅惡寒也

《淳化》 SCB-01-029 ☞diff

脈浮而滑浮爲陽滑爲實浮滑相搏其脈數疾此衛氣失度浮滑之脈數疾發熱汗出者此不可治也

《淳化》 SCB-01-030 ☞diff

傷寒欬而上氣其人形損脈散者死

傷寒受病日數次第病證

《淳化》 SCB-02-001 ☞diff

傷寒一日足太陽受病太陽者膀胱之經也爲三陽之首故先受病其脈絡於腰脊主於頭項故得病一日頭項腰脊痛也

《淳化》 SCB-02-002 ☞diff

傷寒二日足陽明受病陽明者胃之經也主於肌肉其脈絡於鼻入於目故得病二日內熱鼻乾不得眠也諸陽在表表始受病在皮膚之間故可摩膏、火灸、發汗而愈也

《淳化》 SCB-02-003 ☞diff

凡五臟不和六腑不通榮衛不行如是之後三日乃死何也? 夫足陽明者胃之脈也十二經之長也其氣血盛故不通三日其氣乃盡故死爾其未滿三日者可汗而已其滿三日者可下而已也

《淳化》 SCB-02-004 ☞diff

傷寒三日足少陽受病少陽者膽之經也其脈循於脇上於頸耳故得病三日胸脇熱而耳聾也三陽經絡始相傳病未入於臟可汗而解也

《淳化》 SCB-02-005 ☞diff

傷寒四日足太陰受病太陰者脾之經也爲三陰之首是故三日已後陽受病訖傳之於陰而太陰受病焉其脈絡於脾主於喉嗌故得病四日腸滿而嗌乾其病在胸膈故可吐而愈也

《淳化》 SCB-02-006 ☞diff

傷寒五日足少陰受病少陰者腎之經也其經貫腎絡肺繫於舌故得病五日口熱舌乾渴而引水也其病在腸故可下而愈矣

《淳化》 SCB-02-007 ☞diff

傷寒六日足厥陰受病厥陰者肝之經也其脈循陰絡於肝故得病六日煩滿而陰縮也此則陰陽俱受病毒氣在胃可下而愈矣

《淳化》 SCB-02-008 ☞diff

七日太陽病衰頭痛小愈又傷寒七日病法當小愈陰陽諸經傳經終故也今七日已後病反甚者欲爲再經病也再經病者經絡重受病也

《淳化》 SCB-02-009 ☞diff

傷寒八日陽明病衰身熱小愈又八日不解者或是諸陰陽經絡重受於病或因發汗、吐下之後毒氣未盡所以病證猶在也

《淳化》 SCB-02-010 ☞diff

傷寒九日少陽病衰耳聾微聞又傷寒九日已上病不除者或初一經受病則不能相傳或已傳三陽訖而不能傳於陰致停滯累日病證不解放日數多而病候改變也

《淳化》 SCB-02-011 ☞diff

傷寒十日太陰病衰腹胃如故則思欲飮食

《淳化》 SCB-02-012 ☞diff

傷寒十一日少陰病衰渴止不煩滿舌乾已也

《淳化》 SCB-02-013 ☞diff

傷寒十二日厥陰病愈囊縮小腹微下毒氣皆去病日已矣

辨太陽病形證

《淳化》 SCB-03-001 ☞diff

傷寒一日太陽受病若脈靜者未傳諸臟欲吐脈急數者乃傳別臟也宜桂枝湯

《淳化》 SCB-03-002 ☞diff

太陽爲病頭痛項强而惡寒其脈浮數宜桂枝湯

《淳化》 SCB-03-003 ☞diff

太陽中風發熱而惡寒宜桂枝湯

《淳化》 SCB-03-004 ☞diff

太陽病中風脈其陽浮而弱浮者熱自發弱者汗自出嗇嗇惡寒翕翕發熱鼻鳴乾嘔宜桂枝湯

《淳化》 SCB-03-005 ☞diff

太陽病發熱汗出此爲榮弱衛强故便汗出欲去其邪更宜服桂枝湯

《淳化》 SCB-03-006 ☞diff

太陽病若下之其氣上衝可與桂枝湯

《淳化》 SCB-03-007 ☞diff

太陽病發其汗汗出不止者其人必惡寒小便難四肢拘急者宜桂枝附子湯

《淳化》 SCB-03-008 ☞diff

太陽病若下之其脈促胸中滿宜桂枝湯

《淳化》 SCB-03-009 ☞diff

太陽病外證未解不可下也宜服桂枝湯發其汗

《淳化》 SCB-03-010 ☞diff

太陽病下之不愈其脈浮者爲在外汗之則愈宜桂枝湯

《淳化》 SCB-03-011 ☞diff

太陽病服桂枝湯煩熱不解者當先鍼風池、風府穴乃與桂枝湯卽愈

《淳化》 SCB-03-012 ☞diff

太陽病自汗出此爲榮氣和衛氣不和榮行脈中衛行脈外復發其汗表和卽愈宜桂枝湯

《淳化》 SCB-03-013 ☞diff

太陽病時自發熱汗出不愈者此衛氣不和也當更發汗卽愈宜桂枝湯

《淳化》 SCB-03-014 ☞diff

太陽病發汗已解半日後復煩躁其脈浮數者可復發其汗宜桂枝湯

《淳化》 SCB-03-015 ☞diff

太陽與陽明合病喘而胸滿不可下也宜麻黃湯

《淳化》 SCB-03-016 ☞diff

太陽病脈浮緊無汗發熱身痛心煩目瞑劇者必衄衄者欲解也宜麻黃湯

《淳化》 SCB-03-017 ☞diff

太陽病頭痛發熱身體骨節疼痛惡風無汗而喘者宜麻黃湯

《淳化》 SCB-03-018 ☞diff

太陽病脈浮而數者可發其汗宜麻黃湯

《淳化》 SCB-03-019 ☞diff

太陽與陽明合病而自利宜朮附湯

《淳化》 SCB-03-020 ☞diff

太陽與陽明病而不利但嘔者宜葛根半夏湯

《淳化》 SCB-03-021 ☞diff

太陽病項背强無汗而惡風者宜麻黃湯

《淳化》 SCB-03-022 ☞diff

太陽中風脈浮緊發熱惡寒身體疼痛宜大靑龍湯

《淳化》 SCB-03-023 ☞diff

太陽病脈浮緩其身不痛但重或有輕時無少陰證者可大靑龍湯

《淳化》 SCB-03-024 ☞diff

太陽病表不解心下有水氣乾嘔發熱或渴或利小腹滿或喘者宜小靑龍湯

《淳化》 SCB-03-025 ☞diff

太陽病發汗汗解後其人仍發熱心下悸頭眩身體瞤動宜玄武湯

《淳化》 SCB-03-026 ☞diff

太陽病不解結熱在膀胱其人如狂其血自下其外不解尙未可攻當解其外宜桂枝湯外已解小腹結者乃可攻之宜桃仁承氣湯

《淳化》 SCB-03-027 ☞diff

太陽病反下之遂利不止汗出者宜葛根黃連湯

《淳化》 SCB-03-028 ☞diff

太陽病吐下、發汗後而微煩小便數大便堅可小承氣湯

《淳化》 SCB-03-029 ☞diff

太陽病發汗大汗出胃乾煩躁不得眠其人欲飮水當稍稍飮之令胃氣和卽愈脈浮小便利微熱渴者宜五苓散

《淳化》 SCB-03-030 ☞diff

太陽病發汗後脈浮而數復渴者宜五苓散

《淳化》 SCB-03-031 ☞diff

太陽病汗出而渴宜五苓散不渴宜茯苓散

《淳化》 SCB-03-032 ☞diff

太陽與少陰合病而自利者宜黃芩湯嘔者加半夏生薑湯

《淳化》 SCB-03-033 ☞diff

太陽病發汗後腹脹滿者宜厚朴湯

《淳化》 SCB-03-034 ☞diff

太陽病汗後心下痞滿宜瀉心湯

《淳化》 SCB-03-035 ☞diff

太陽病汗出後胃中不和心下痞堅乾噫食臭脇下有水氣腹中雷鳴而利宜半夏瀉心湯

《淳化》 SCB-03-036 ☞diff

太陽病外未解數下之遂夾熱而利利不止心下痞滿表裏不解宜桂枝人參湯

辨陽明病形證

《淳化》 SCB-04-001 ☞diff

傷寒二日陽明受病陽明者胃中寒是也宜桂枝湯

《淳化》 SCB-04-002 ☞diff

太陽病而發汗汗雖出復不解不解者轉屬陽明也宜麻黃湯

《淳化》 SCB-04-003 ☞diff

陽明病外證身熱汗出而不惡寒但惡熱宜柴胡湯

《淳化》 SCB-04-004 ☞diff

陽明中風頭痛口苦腹滿微喘發熱惡寒脈浮而緊下之卽小便難宜桂枝麻黃湯

《淳化》 SCB-04-005 ☞diff

陽明中寒不能食小便不利手足濈然汗出欲作堅癥也所以然者胃中水穀不化故也宜桃仁承氣湯

《淳化》 SCB-04-006 ☞diff

陽明病能食下之不解其人不能食攻其熱必噦者胃中虛冷也宜半夏湯

《淳化》 SCB-04-007 ☞diff

陽明病脈遲發熱頭眩小便難此欲作穀疸下之必腹滿宜柴胡湯

《淳化》 SCB-04-008 ☞diff

陽明病當多汗而反無汗身如蟲行皮中之狀此爲久虛故也宜朮附湯

《淳化》 SCB-04-009 ☞diff

冬陽明病反無汗但小便利嘔而咳手足厥其頭必痛宜建中湯

《淳化》 SCB-04-010 ☞diff

冬陽明病脈浮而緊必發潮熱其脈浮者宜黃芩湯

《淳化》 SCB-04-011 ☞diff

陽明病無汗小便不利心中熱壅必發黃也宜茵陳湯

《淳化》 SCB-04-012 ☞diff

陽明病被火灸其額上微有汗出小便不利者必發黃也宜茵陳湯

《淳化》 SCB-04-013 ☞diff

陽明病口乾但漱水不欲咽者必鼻衄也宜黃芩湯

《淳化》 SCB-04-014 ☞diff

陽明病若小便少者津液當還入胃中故也凡發汗太過故令大小便難宜茯苓湯

《淳化》 SCB-04-015 ☞diff

陽明病當心下堅滿不可下之宜半夏湯

《淳化》 SCB-04-016 ☞diff

陽明病不吐下而煩者可與承氣湯

《淳化》 SCB-04-017 ☞diff

陽明病其脈遲雖汗出不惡寒其體必重腹滿而喘有潮熱可攻其裏手足濈然汗出爲大便已堅宜承氣湯

《淳化》 SCB-04-018 ☞diff

陽明病若汗出多而微惡寒爲外未解無潮熱不可與承氣湯也若腹大便難可與小承氣湯和其胃氣勿令下多

《淳化》 SCB-04-019 ☞diff

陽明病有潮熱大便堅可與承氣湯若有結燥乃可徐徐攻之若無壅滯不可攻之攻之者必腹滿不能食欲飮水者卽噦其候發熱必腹堅脹宜與小承氣湯

《淳化》 SCB-04-020 ☞diff

陽明病其人多汗津液外出胃中乾燥大便必堅堅者則譫語宜與大承氣湯

《淳化》 SCB-04-021 ☞diff

陽明病譫語妄言發潮熱其脈滑疾者宜承氣湯

《淳化》 SCB-04-022 ☞diff

陽明病脈浮咽乾口苦腹滿汗出而喘不惡寒反惡熱心躁譫語不得眠胃虛客熱舌燥宜梔子湯

《淳化》 SCB-04-023 ☞diff

陽明病若脈浮發熱渴而欲飮水小便不利宜猪苓湯

《淳化》 SCB-04-024 ☞diff

陽明病若脈浮遲表熱裏寒下利水穀宜四逆湯

《淳化》 SCB-04-025 ☞diff

陽明病若胃中虛冷其人能食飮水卽噦

《淳化》 SCB-04-026 ☞diff

脈浮發熱口鼻中燥能食者必衄宜黃芩湯

《淳化》 SCB-04-027 ☞diff

陽明病汗出而多渴者不可與猪苓湯汗多者胃中燥也汗少者宜與猪苓湯利其小便

《淳化》 SCB-04-028 ☞diff

陽明病固下之其外有熱手足溫者心中煩壅飢而不能食頭有汗出宜梔子湯

《淳化》 SCB-04-029 ☞diff

陽明病發潮熱大便溏小便自利胸脇煩滿不止宜小柴胡湯

《淳化》 SCB-04-030 ☞diff

陽明病脇下堅滿大便秘而嘔口燥宜柴胡湯

《淳化》 SCB-04-031 ☞diff

陽明病中風其脈浮大短氣心痛鼻乾嗜臥不得汗一身悉黃小便難有潮熱而噦耳前後腫刺之雖小差外若不解宜柴胡湯

《淳化》 SCB-04-032 ☞diff

陽明病其脈遲汗出多而微惡寒爲表未解宜桂枝湯

《淳化》 SCB-04-033 ☞diff

陽明病脈浮無汗其人必喘當須發汗宜麻黃湯

《淳化》 SCB-04-034 ☞diff

陽明病發熱而汗出此爲熱退不能發黃也但頭汗出身體無汗小便不利渴引水漿此爲瘀熱在裏必發黃也宜茵陳湯

《淳化》 SCB-04-035 ☞diff

陽明病其人喜妄必有稸血爲本有瘀熱大便必秘宜抵當湯

《淳化》 SCB-04-036 ☞diff

陽明病脈實者當下脈浮虛者當汗下者宜承氣湯汗者宜桂枝湯

《淳化》 SCB-04-037 ☞diff

陽明病發作有時汗不解腹滿痛宜承氣湯

《淳化》 SCB-04-038 ☞diff

陽明與少陰合病而自利脈浮者爲順也滑而數者有宿食宜承氣湯

少陰:《全書》"少陽"

《淳化》 SCB-04-039 ☞diff

陽明病脈浮發熱無汗表不解渴欲飮水宜白虎湯

辨少陽病形證

《淳化》 SCB-05-001 ☞diff

傷寒三日少陽受病口苦乾燥目眩宜柴胡湯

《淳化》 SCB-05-002 ☞diff

少陽病脇下堅滿乾嘔不能飮食往來寒熱若未吐下其脈沈緊可與柴胡湯

《淳化》 SCB-05-003 ☞diff

少陽病若已吐下發汗譫語服柴胡湯若不解此欲爲狂病隨其證而治之

《淳化》 SCB-05-004 ☞diff

少陽中風兩耳生所聞目赤胸中滿而煩不可吐下吐下則悸而驚宜柴胡湯

《淳化》 SCB-05-005 ☞diff

傷寒病脈弦細頭痛而發熱此爲屬少陽少陽不可發汗發汗則譫語爲屬胃胃和卽愈不和卽煩而悸宜柴胡湯

《淳化》 SCB-05-006 ☞diff

傷寒三日無大熱其人煩躁此爲陽去入陰故也宜茯苓湯

辨太陰病形證

《淳化》 SCB-06-001 ☞diff

傷寒四日太陰受病腹滿吐食下之益甚時時腹痛心胸堅滿若脈浮者可發其汗沈者宜攻其裏也發汗者宜桂枝湯攻裏者宜承氣湯

《淳化》 SCB-06-002 ☞diff

太陰中風四肢煩痛其脈陽微陰澁而長爲欲愈也宜靑龍湯

《淳化》 SCB-06-003 ☞diff

太陰病利而不渴者其臟有寒當溫之以四逆湯

《淳化》 SCB-06-004 ☞diff

傷寒脈浮而緩手足自溫是爲繫在太陰小便不利其人當發黃宜茵陳湯

《淳化》 SCB-06-005 ☞diff

太陰病不解雖暴煩下利十餘行而自止所以自止者脾家實腐穢已去故也宜橘皮湯

《淳化》 SCB-06-006 ☞diff

太陰病下之後腹滿時痛宜桂心芍藥湯若太實腹痛者宜承氣湯下之

辨少陰病形證

《淳化》 SCB-07-001 ☞diff

傷寒五日少陰受病其脈微細但欲寐

《淳化》 SCB-07-002 ☞diff

其人欲吐而不煩五日自利而渴者屬陰虛故引水以自救小便白而利者下焦有虛寒故不能制水而小便白也宜龍骨牡蠣湯

《淳化》 SCB-07-003 ☞diff

少陰病咳而下利譫語是爲心臟有積熱故也小便必難宜服猪苓湯

《淳化》 SCB-07-004 ☞diff

少陰病脈細沈數病在裏不可發其汗宜承氣湯

《淳化》 SCB-07-005 ☞diff

少陰病下利止惡寒而踡手足溫者可治也宜建中湯

《淳化》 SCB-07-006 ☞diff

少陰病惡寒而踡時時自煩不欲厚衣宜大柴胡湯

《淳化》 SCB-07-007 ☞diff

少陰病而一身手足盡熱熱在膀胱必便血也宜黃芩湯

《淳化》 SCB-07-008 ☞diff

少陰病其人吐利手足不逆反發熱者宜葛根半夏湯

《淳化》 SCB-07-009 ☞diff

少陰病始得之其人發熱脈反沈者宜麻黃附子湯

《淳化》 SCB-07-010 ☞diff

少陰病身體痛手足寒脈沈者宜四逆湯

《淳化》 SCB-07-011 ☞diff

少陰病下利便膿血者桃花湯

《淳化》 SCB-07-012 ☞diff

少陰病其人吐利手足逆煩躁者宜吳茱萸湯

《淳化》 SCB-07-013 ☞diff

少陰病下利咽痛胸滿心煩宜猪苓湯

《淳化》 SCB-07-014 ☞diff

少陰病咽痛者宜甘草桔梗湯

《淳化》 SCB-07-015 ☞diff

少陰病下利宜白通湯

《淳化》 SCB-07-016 ☞diff

少陰病下利服白通湯止後厥逆無脈煩躁者宜白通猪苓湯其脈暴出者死微微續出者生

《淳化》 SCB-07-017 ☞diff

少陰病四肢心腹痛小便不利或咳或嘔此爲有水氣宜玄武湯

《淳化》 SCB-07-018 ☞diff

少陰病下利水穀裏寒外熱手足厥逆脈微欲絶身反惡寒其人面赤或腹痛或乾嘔或咽痛或時利止而脈不出者宜四逆湯

《淳化》 SCB-07-019 ☞diff

少陰病下利咳而嘔煩渴不得眠臥宜猪苓湯

《淳化》 SCB-07-020 ☞diff

少陰病口燥咽乾急下之宜承氣湯

《淳化》 SCB-07-021 ☞diff

少陰病利淸水色靑者胸心下必痛口乾燥者宜大柴胡湯

《淳化》 SCB-07-022 ☞diff

少陰病其人腹滿不大便者急下之宜承氣湯

《淳化》 SCB-07-023 ☞diff

少陰病其脈沈者急當溫之宜四逆湯

《淳化》 SCB-07-024 ☞diff

少陰病其人飮食則吐心中溫溫欲吐復不能吐手足寒脈弦遲此胸中實不可下也當宜吐之宜瓜蔕散

《淳化》 SCB-07-025 ☞diff

少陰病若膈上有寒欲乾嘔者不可吐當溫之以四逆湯

辨厥陰病形證

《淳化》 SCB-08-001 ☞diff

傷寒六日厥陰受病其脈微浮爲欲愈不浮爲未愈也宜建中湯

《淳化》 SCB-08-002 ☞diff

傷寒六日渴欲飮水者宜猪苓湯

《淳化》 SCB-08-003 ☞diff

傷寒六日煩滿而囊縮此則毒氣在臟可下而愈宜小承氣湯

《淳化》 SCB-08-004 ☞diff

傷寒六日身體熱惡風頸項强脇下滿手足溫而渴宜小柴胡湯

《淳化》 SCB-08-005 ☞diff

傷寒六日陽脈澁陰脈弦當腹中急痛先與小建中湯不差大柴胡湯

《淳化》 SCB-08-006 ☞diff

傷寒六日發汗吐下後虛煩不得眠劇者心神顚倒宜梔子湯

《淳化》 SCB-08-007 ☞diff

傷寒六日已發汗及下之其人胸脇滿大腸微結小腸不利而不嘔但頭汗出往來寒熱而煩此爲未解宜小柴胡桂枝湯

小腸:《全書》"小便"

《淳化》 SCB-08-008 ☞diff

傷寒六日發熱微惡寒肢節順疼心下支滿外證未去宜柴胡桂枝湯

《淳化》 SCB-08-009 ☞diff

傷寒六日大下之後身熱不去心中結痛此爲欲解宜梔子湯

《淳化》 SCB-08-010 ☞diff

傷寒六日下之胸滿煩驚小便不利譫語一身不可轉側宜柴胡湯

《淳化》 SCB-08-011 ☞diff

傷寒六日不解結熱在裏但熱時時惡風大渴舌乾煩躁宜白虎湯

《淳化》 SCB-08-012 ☞diff

傷寒六日風寒相搏身體疼痛不能轉側脈浮虛而澁宜朮附湯

小寒:《全書》"風濕"

《淳化》 SCB-08-013 ☞diff

傷寒病六日後至八日九日如瘧熱多寒少一日再發其脈微緩者爲欲愈脈微而惡寒者爲陰陽俱虛不可復吐下也發汗面色赤有熱者爲欲解宜服桂枝麻黃湯

辨傷寒熱病兩感證候

《淳化》 SCB-09-001 ☞diff

夫熱病者皆傷寒之類也或愈或死其死皆以六七日間其愈皆以十日已上者何也? 夫巨陽者諸陽之屬也其脈連於風府故爲諸陽主氣人之傷於寒也故則爲病熱熱雖甚不死其兩感於寒而病者必死

《淳化》 SCB-09-002 ☞diff

夫兩傷於寒病者一日則巨陽與少陰俱病故頭痛、口乾煩滿而渴足太陽膀胱之經足少陰是腎心經也

《淳化》 SCB-09-003 ☞diff

二日足陽明與足太陰俱病則腹滿體熱不食譫語足陽明胃之經足太陰脾之經也

《淳化》 SCB-09-004 ☞diff

三日則足少陽與足厥陰俱病則耳聾囊縮水漿不入口則不知人六日而死矣足少陽膽之經足厥陰肝之經也 是爲六經陰陽表裏者也

《淳化》 SCB-09-005 ☞diff

陽爲腑主表陰爲臟主裏臟腑俱病故曰兩感三日而死者爲一日兩經受病故云兩感是表裏俱病故六日而死矣

辨傷寒熱病不可治形候

《淳化》 SCB-10-001 ☞diff

傷寒三部脈陰陽俱盛大汗出不解者不可治

《淳化》 SCB-10-002 ☞diff

傷寒陰陽俱虛熱不止者不可治

《淳化》 SCB-10-003 ☞diff

傷寒脈至乍數乍疏者不可治

《淳化》 SCB-10-004 ☞diff

傷寒譫言妄語身有熱脈浮大手足溫者生脈沈細手足逆冷者不可治

《淳化》 SCB-10-005 ☞diff

傷寒欬而上氣其脈散者不可治

《淳化》 SCB-10-006 ☞diff

傷寒熱盛脈浮大者生沈小者不可治

《淳化》 SCB-10-007 ☞diff

傷寒已得汗脈沈小者生浮大者不可治

《淳化》 SCB-10-008 ☞diff

傷寒譫語直視而喘者不可治

《淳化》 SCB-10-009 ☞diff

傷寒下利厥逆躁不能臥者不可治

《淳化》 SCB-10-010 ☞diff

傷寒發熱下利至厥不反者不可治

《淳化》 SCB-10-011 ☞diff

傷寒病惡寒蜷而利手足逆者不可治

《淳化》 SCB-10-012 ☞diff

傷寒五六日脈微細沈但欲臥汗出不煩時自吐利復煩躁不得臥寐者不可治

《淳化》 SCB-10-013 ☞diff

傷寒六七日喘息高者不可治

《淳化》 SCB-10-014 ☞diff

傷寒發汗不出若大灌發者不可治

《淳化》 SCB-10-015 ☞diff

傷寒洩而腹滿甚者不可治

《淳化》 SCB-10-016 ☞diff

傷寒目不明熱不已者不可治

《淳化》 SCB-10-017 ☞diff

傷寒老人嬰兒熱而腹滿者不可治

《淳化》 SCB-10-018 ☞diff

傷寒汗不出嘔血者不可治

《淳化》 SCB-10-019 ☞diff

傷寒舌本爛熱不已者不可治

《淳化》 SCB-10-020 ☞diff

傷寒欬血而衄汗不出出不至足者不可治

《淳化》 SCB-10-021 ☞diff

傷寒髓熱者不可治

《淳化》 SCB-10-022 ☞diff

傷寒熱而痙者不可治

《淳化》 SCB-10-023 ☞diff

傷寒熱病腰折瘛瘲齒噤者不可治

《淳化》 SCB-10-024 ☞diff

傷寒四逆惡寒脈不至其人不熱而躁者不可治熱病脈代者一日死熱病二三日身體熱腹痛頭痛食飲如故脈直而疾者至八日不可治

《淳化》 SCB-10-025 ☞diff

熱病三四日腰已下不得汗脈大疾者生脈細小難得者不可治

《淳化》 SCB-10-026 ☞diff

熱病四五日頭不熱腹不痛而吐脈來微細至十二日不可治

《淳化》 SCB-10-027 ☞diff

熱病七八日其脈微小便如黑口乾脈代舌焦乾黑者不可治

《淳化》 SCB-10-028 ☞diff

熱病七八日脈微小病人便血口中乾一日半而死

《淳化》 SCB-10-029 ☞diff

熱病七八日脈不躁不數後三日中有汗三日不汗者死

《淳化》 SCB-10-030 ☞diff

熱病八九日頭不疼身不痛目不赤色不變而反利脈來疊疊按不彈手時大心下堅者至十七日不可治

《淳化》 SCB-10-031 ☞diff

熱病已得汗而脈尙躁盛此陰脈之極也死

《淳化》 SCB-10-032 ☞diff

熱病脈常盛躁而不得汗者此陽脈之極也死脈盛躁得汗者生也

《淳化》 SCB-10-033 ☞diff

熱病已得汗體熱不去者不可治

《淳化》 SCB-10-034 ☞diff

熱病其人瀼瀼大熱脈細小者不可治

《淳化》 SCB-10-035 ☞diff

熱病下痢不止腹中痛甚者不可治

辨可發汗形證

《淳化》 SCB-11-002 ☞diff

凡發汗欲令手足周遍汗出漐漐益佳不欲流離病若不解當復發汗汗多則無陽虛則不得重發汗也

《淳化》 SCB-11-003 ☞diff

凡欲發汗中病便止不必須盡意也

《淳化》 SCB-11-004 ☞diff

太陽病脈浮數者宜發汗也

《淳化》 SCB-11-005 ☞diff

太陽病脈浮大數者宜發汗也

《淳化》 SCB-11-006 ☞diff

陽明病脈遲汗多而微惡寒者外未解宜發汗

《淳化》 SCB-11-007 ☞diff

陽明病脈浮數者宜發汗太陽病常自微微汗出更宜發汗

《淳化》 SCB-11-008 ☞diff

凡脈浮而緊者浮則爲風緊則爲寒宜發汗

《淳化》 SCB-11-009 ☞diff

太陽病下之微喘者外未解也宜發汗

《淳化》 SCB-11-010 ☞diff

太陽病發熱汗出而惡寒宜發汗

辨不可發汗形證

《淳化》 SCB-12-001 ☞diff

凡脈沈數病在裡不可發汗無陽故也

《淳化》 SCB-12-002 ☞diff

凡脈尺中遲不可發汗榮衛不足血少故也

《淳化》 SCB-12-003 ☞diff

凡脈微軟弱者不可發汗

《淳化》 SCB-12-004 ☞diff

凡咽中閉塞不可發汗

《淳化》 SCB-12-005 ☞diff

凡腹中有動氣在左右者不可發汗

《淳化》 SCB-12-006 ☞diff

凡有動氣在上不可發汗發汗則氣衝於上在心端也

《淳化》 SCB-12-007 ☞diff

凡有動氣在下者不可發汗發汗則心中大煩目眩惡寒飲食則吐

《淳化》 SCB-12-008 ☞diff

凡諸動氣脈微弱者皆不可發汗汗則小便難脬中乾煩躁也

《淳化》 SCB-12-009 ☞diff

凡咽燥者不可發汗

《淳化》 SCB-12-010 ☞diff

凡失血者不可發汗發汗必恍惚心亂

《淳化》 SCB-12-011 ☞diff

凡積熱在臟不宜發汗汗則必吐口中爛生瘡

《淳化》 SCB-12-012 ☞diff

凡下痢水穀忌攻其表汗出必脹滿欬嗽小便利者不可攻其表汗出即逆

辨可吐形證

《淳化》 SCB-13-001 ☞diff

凡服湯吐者中病便止不必盡劑也

《淳化》 SCB-13-002 ☞diff

大法春夏宜吐凡病頭不强痛寸口脈浮胸中痞滿上衝喉咽不得息此爲有痰當宜吐之

《淳化》 SCB-13-003 ☞diff

夫胸心滿實胸中鬱鬱而痛不能食多涎唾下利其脈遲反逆寸口脈數此可吐也

《淳化》 SCB-13-004 ☞diff

病者手足冷脈乍結在胸心下而煩飢不能食病在胸中當宜吐之

《淳化》 SCB-13-005 ☞diff

傷寒胸滿痰逆乾嘔熱嗽及肺壅唾膿等宜吐之

《淳化》 SCB-13-006 ☞diff

夫宿食在胃管宜吐之

辨不可吐形證

《淳化》 SCB-14-001 ☞diff

太陽病惡寒而發熱自汗出而反不惡寒熱關上脈細數者不可吐之

《淳化》 SCB-14-002 ☞diff

少陰病其人欲食入則吐心中溫溫欲吐復不能吐手足寒脈弦遲乾嘔此膈上有寒不可吐之當宜溫也

《淳化》 SCB-14-003 ☞diff

諸四逆者不可吐之

《淳化》 SCB-14-006 ☞diff

病者惡寒而不欲近衣不可吐之

辨可下形證

《淳化》 SCB-15-001 ☞diff

大法秋宜下凡可湯勝圓中病便止不必盡之

《淳化》 SCB-15-002 ☞diff

少陰病得之口燥咽乾宜急下之

《淳化》 SCB-15-003 ☞diff

傷寒病人腹滿不大便者亦然

《淳化》 SCB-15-004 ☞diff

傷寒下痢三部脈皆和按其心下堅宜急下之

《淳化》 SCB-15-005 ☞diff

傷寒下痢脈遲滑者實也其痢未得便止當更宜下之

《淳化》 SCB-15-006 ☞diff

傷寒病腹中滿痛者爲實當宜下之

《淳化》 SCB-15-007 ☞diff

傷寒脈數而滑者有宿食當下之則愈

《淳化》 SCB-15-008 ☞diff

傷寒六七日目中瞳子不明無外證大便難微熱者此爲實宜急下之

《淳化》 SCB-15-009 ☞diff

太陽病七八日脈微浮者其人發狂此下焦有熱小腹當堅而滿小便自利下血乃愈瘀熱在裡故也宜下之

《淳化》 SCB-15-010 ☞diff

陽明病但頭汗出其身無汗小便不利渴汁水漿此爲瘀熱在裡身必發黃宜急下之

《淳化》 SCB-15-011 ☞diff

傷寒有熱而小腹滿者小便反利爲有蓄血當宜下之

《淳化》 SCB-15-012 ☞diff

傷寒病五六日不大便繞臍痛煩躁汗出者此爲有結汗出後則暫解日晡則復發脈實者當宜下之

《淳化》 SCB-15-013 ☞diff

傷寒七八日身黃如橘小便不利其腹微滿者宜下之

《淳化》 SCB-15-014 ☞diff

陽明病其人多汗津液越出胃中有熱大便必堅宜下之

《淳化》 SCB-15-015 ☞diff

傷寒大下後六七日不大便煩熱不解腹滿如痛者此有宿食宜下之

《淳化》 SCB-15-016 ☞diff

傷寒病小便不利大便乍難乍易時有微熱不能臥此胃內有結燥故也宜下之

辨不可下形證

《淳化》 SCB-16-001 ☞diff

傷寒脈濡而弱陽氣不足不可下之下之則心下痞津液內竭咽燥鼻乾也

《淳化》 SCB-16-002 ☞diff

傷寒脈浮而緊浮則爲風緊則爲寒風則傷榮寒則傷衛榮衛俱病骨節煩疼當發其汗而不可下也

《淳化》 SCB-16-003 ☞diff

傷寒脈浮濡弱不得發汗無陽故也陽亡虛盡中弱澀者不可下

《淳化》 SCB-16-004 ☞diff

傷寒結胸證其脈浮大不可下下之即死矣

《淳化》 SCB-16-005 ☞diff

太陽與陽明合病喘促胸滿不可下

《淳化》 SCB-16-006 ☞diff

太陽與少陽合病心下堅頸項强而眩不可下也

《淳化》 SCB-16-007 ☞diff

夫四逆病厥者不可下也

《淳化》 SCB-16-008 ☞diff

夫病欲吐者不可下也

《淳化》 SCB-16-009 ☞diff

夫病有外證未解不可下之下之爲逆也

《淳化》 SCB-16-010 ☞diff

夫病發於陽而反下之熱入於咽作結胸也

熱入於咽,作結胸也:《宋》《翼》《玉》熱入,因作結胸

《淳化》 SCB-16-011 ☞diff

太陰病其人腹滿吐食不可下下之益甚

《淳化》 SCB-16-012 ☞diff

少陽病當心下堅滿不可下下之後利不止者死

辨可灸形證

《淳化》 SCB-17-001 ☞diff

少陰病其人雖裡和其病惡寒者宜灸之

《淳化》 SCB-17-002 ☞diff

少陰病吐利手足逆而發熱脈不足者灸其少陰

《淳化》 SCB-17-003 ☞diff

夫吐下手足厥無脈者當其厥陰灸之不溫及微喘者死

《淳化》 SCB-17-004 ☞diff

傷寒六七日脈數手足厥煩躁不已灸厥陰不順者死

辨不可灸形證

《淳化》 SCB-18-001 ☞diff

凡微數之脈不可灸因熱爲邪必致煩逆內有損骨傷筋血枯之患脈當以汗解反以灸之邪無所去因火而盛病當必重此爲逆治若欲解者當發其汗而解也

辨可火形證

《淳化》 SCB-19-001 ☞diff

凡下利後下部中痛當溫之宜炒枳實若熬鹽等熨之

辨不可火形證

《淳化》 SCB-20-001 ☞diff

傷寒寸口脈浮而弱即血氣虛衛氣微其脈浮則汗出如流珠衛氣微榮氣虛故脈浮汗出也太陽病中風以火劫其汗風被火熱即令血氣流泆當有潮熱其身發黃陽盛即衄陰虛即小便難陰陽俱虛竭身體枯燥但頭汗出至頸而還腹滿微喘口乾咽爛或不大便甚者噦手足躁擾循衣摸床苦心下滿小便利者其人可治小便不利者不治

《淳化》 SCB-20-002 ☞diff

傷寒脈浮而以火逼劫汗即亡陽必驚狂臥起不安

《淳化》 SCB-20-003 ☞diff

太陽病以火蒸之不得汗者其人必燥結若不結必下清血其脈躁者必發黃也

《淳化》 SCB-20-004 ☞diff

太陽病而熨其背大汗必出火氣入胃胃中乾渴必發譫語

辨可水形證

《淳化》 SCB-21-001 ☞diff

太陽病差後胃中乾燥不得眠睡渴欲飲水當稍稍飲之即愈也

《淳化》 SCB-21-002 ☞diff

若嘔吐熱在膈上思水者與五苓散即可飲水也

《淳化》 SCB-21-003 ☞diff

傷寒七八日大渴欲飲水然當與之常令不足勿極意也

《淳化》 SCB-21-004 ☞diff

凡傷寒病能飲水者爲欲愈也若不渴而强與之因此成禍者其數多矣

辨不可水形證

《淳化》 SCB-22-001 ☞diff

凡發汗後飲水水灌之其人必喘水藥不得入口入則爲逆傷寒結胸無熱證者宜與平和之藥若以水灌之益令熱不得出當汗而不汗即煩微令汗出後腹中痛可服和氣止痛之藥

《淳化》 SCB-22-002 ☞diff

寸口脈浮大醫反下之此爲大逆浮則無血大則爲寒寒氣相搏即爲腹鳴醫不知而反飲其水令汗大出水得寒氣冷必相搏其病必甚也

辨可溫形證

《淳化》 SCB-23-002 ☞diff

凡病發熱頭痛脈浮數身有疼痛宜溫其表

《淳化》 SCB-23-003 ☞diff

太陽病下利不渴其臟有寒當宜溫之其人欲食入則吐手足寒脈弦遲此爲中寒不可吐下也當宜溫之

《淳化》 SCB-23-004 ☞diff

少陰病其脈沈者急當溫之;下利不食者當宜溫之;下利脈遲緊爲痛未止;下利脈浮大者此皆爲虛宜溫之

《淳化》 SCB-23-005 ☞diff

凡脈浮革者自腹鳴若渴之與水者必噦宜溫之

《淳化》 SCB-23-006 ☞diff

夫病下之後續得下利水穀不止身體疼痛急當救裡宜溫之與治中四逆附子湯諸溫藥之輩

傷寒三陰三陽應用湯散諸方(생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