순화본 조문 비교


〔상한금궤 조문 비교〕


辨傷寒脈候

《淳化》 SCB-01-001 ☞diff

夫脈有陰陽何謂也? 凡脈洪、大、浮、數、動、滑皆爲陽也脈沈、濇、弱、弦、微、緊皆爲陰也凡陰病見陽脈者生陽病見陰脈者死

《淳化》 SCB-01-002 ☞diff

脈有陽結陰結者何以別之? 凡脈浮而數能食不大便者此爲實名曰陽結期十七日當劇其脈沈而遲不能食身體重大便硬者名曰陰結期十四日當劇

《淳化》 SCB-01-003 ☞diff

病有洒淅惡寒者何也?凡陰脈不足陽往乘之;陽脈不足陰往乘之假令寸口脈微名曰陽不足陰氣上入陽中則洒淅惡寒也尺部脈弱名曰陰不足陽氣下入陰中則發熱

《淳化》 SCB-01-004 ☞diff

陽脈浮陰脈弱弱者則血虛筋急也其脈沈者榮氣微也其脈浮汗如流珠者衛氣衰也榮氣微者加燒針若血留不行者更發熱而煩躁也

《淳化》 SCB-01-005 ☞diff

脈藹藹如車之蓋者名曰陽結也累累如循長竿者名曰陰結也脈瞥瞥如羹上肥者陽氣微縈縈如蜘蛛絲者陰氣衰綿綿如瀉漆之絶者亡其血

《淳化》 SCB-01-006 ☞diff

脈來緩時一止復來者名曰結脈來數時一止復來者名曰縱陽脈盛則縱陰脈盛則動此皆病脈

《淳化》 SCB-01-007 ☞diff

陰陽相搏名曰動也陽動則汗出陰動則發熱若形冷惡寒者三焦傷也

《淳化》 SCB-01-008 ☞diff

病有顫而汗出因得解者何謂也? 凡脈浮而緊按之反芤往爲本虛故當顫而汗出也以本虛是以發顫;以脈浮故當汗出得解若脈浮而數按之不芤此本不虛也病若欲自解者但汗出爾不發顫也

《淳化》 SCB-01-009 ☞diff

又病有不顫而汗出解者何也? 凡脈浮大而數故自汗出而解

《淳化》 SCB-01-010 ☞diff

又病有不顫不汗而解者何也? 凡脈自微此已曾發汗或吐下或亡血內無津液陰陽自和必自愈也故不顫不汗而解

《淳化》 SCB-01-011 ☞diff

傷寒三日脈浮數而微患人身凉和者何也? 凡有此候爲欲解也以夜半脈浮而濈濈然汗出也脈數而解者必能食也脈微而解者大汗出也

《淳化》 SCB-01-012 ☞diff

病欲知愈及未愈者何以知之? 凡寸口、關上、尺中三處大小、浮沈、遲疾俱有寒熱不解者此脈陰陽和平雖劇令愈也

俱:《宋》《玉》同

《淳化》 SCB-01-013 ☞diff

立夏得洪大脈是其本位而病人身體若疼痛者有須大發汗也若身不疼痛者不須發汗汗自出也當解也

《淳化》 SCB-01-014 ☞diff

寸口脈浮爲在表沈爲在裡數爲在腑遲爲在臟今脈遲爲在臟也

《淳化》 SCB-01-015 ☞diff

趺陽脈浮而濇少陰脈如經者其病在脾也法當下利何以知之? 若脈浮大者氣實血虛也今趺陽脈浮而濇故知脾氣不足胃氣大虛也以少陰脈弦而沈此謂調脈故稱如經也若反滑而數者當知溺膿也

《淳化》 SCB-01-016 ☞diff

寸口脈浮浮即爲風緊即爲寒風即傷衛寒即傷榮榮衛俱病骨節煩疼當須發汗

《淳化》 SCB-01-017 ☞diff

趺陽脈遲而緩胃氣如經也趺陽脈浮即傷胃數即動脾此非本病因下之所爲也

《淳化》 SCB-01-018 ☞diff

大發其汗又數下之其人亡血病當惡寒後乃發熱無休止時五月盛熱欲着厚衣冬月盛寒欲裸其身所以然者陽微即惡寒陰微即惡熱此以衣發其汗使陽氣微又大下之令陰氣弱五月之時陽氣在表胃中虛冷以陽氣內弱不能勝冷故欲着衣十一月之時陽氣在裡胃中煩熱以陰氣內弱不得勝熱故欲裸身又陰脈遲濇故知亡血

《淳化》 SCB-01-019 ☞diff

脈浮而大身汗如黏喘而不休水漿不下形體不仁乍靜乍亂此爲命絶也未知何臟先受其病若汗出髮潤而喘不休者此爲肺絶也身如煙熏直視搖頭此爲心絶也唇吻反靑四肢漐習者此爲肝絶也環口黧黑大汗發黃者此爲脾絶也大小便遺失狂語目反視者此爲腎絶也又未知何臟陰陽前絶也若陽氣前絶陰氣後竭者死必肉色靑也若陰氣前絶陽氣後竭者死必肉色赤腋下溫心下熱也

《淳化》 SCB-01-020 ☞diff

寸口脈浮大而反下之此爲大逆浮即無血大即爲寒寒氣相搏即爲腸鳴醫乃不知反飮冷水令汗大出水得寒氣冷必相搏其人即饐

《淳化》 SCB-01-021 ☞diff

趺陽脈浮浮即爲虛浮虛相搏故令氣饐而胃氣虛竭脈滑即噦脈浮鼻口燥者必衄也

《淳化》 SCB-01-022 ☞diff

諸脈浮數者當發熱而洒淅惡寒若食飮如常者稸積有膿

《淳化》 SCB-01-023 ☞diff

脈浮而遲面熱如赤顫惕者六七日當汗出而解而反發熱者差遲遲爲無陽不能作汗其身必痒

《淳化》 SCB-01-024 ☞diff

寸口脈及陰陽俱緊法當淸邪中於上焦濁邪中於下焦淸邪中於上名爲潔也濁邪中於下名爲渾也陰中於邪必心慄也表氣微虛裡氣不守故令邪中陰也陽中於邪必發熱項强腰痛脛酸所爲陽中霧露之氣故曰淸邪於上也濁邪中於下

《淳化》 SCB-01-025 ☞diff

陰氣爲慄足膝逆冷便溺妄出表氣微虛裡微急三焦相渾內外不和也上焦茀鬱臟氣即相動致口爛蝕齗也中焦不治胃氣上衝脾氣不轉胃中爲濁榮衛不通血凝不流若衛氣不通者小便赤黃與熱相搏因熱作使遊於經絡出入臟腑熱氣所過則爲癰膿也下焦不和淸凉重下大便數難臍腹疼痛

《淳化》 SCB-01-026 ☞diff

脈陰陽俱緊者以下焦氣出唇口乾燥踡臥足冷鼻中涕出舌上胎滑勿妄治也傷寒七日已上其人微發熱手足溫者此爲欲解也傷寒八日已上大發熱者此爲難治也設使惡寒者必欲嘔也腹中痛者必欲利也

《淳化》 SCB-01-027 ☞diff

病六七日三部脈皆大心煩口噤不能言其人燥擾者此爲欲解也

《淳化》 SCB-01-028 ☞diff

脈浮而數浮爲風數爲虛風爲熱虛爲寒寒風相搏則洒淅惡寒也

《淳化》 SCB-01-029 ☞diff

脈浮而滑浮爲陽滑爲實浮滑相搏其脈數疾此衛氣失度浮滑之脈數疾發熱汗出者此不可治也

《淳化》 SCB-01-030 ☞diff

傷寒欬而上氣其人形損脈散者死

傷寒受病日數次第病證

《淳化》 SCB-02-001 ☞diff

傷寒一日足太陽受病太陽者膀胱之經也爲三陽之首故先受病其脈絡於腰脊主於頭項故得病一日頭項腰脊痛也

《淳化》 SCB-02-002 ☞diff

傷寒二日足陽明受病陽明者胃之經也主於肌肉其脈絡於鼻入於目故得病二日內熱鼻乾不得眠也諸陽在表表始受病在皮膚之間故可摩膏、火灸、發汗而愈也

《淳化》 SCB-02-003 ☞diff

凡五臟不和六腑不通榮衛不行如是之後三日乃死何也? 夫足陽明者胃之脈也十二經之長也其氣血盛故不通三日其氣乃盡故死爾其未滿三日者可汗而已其滿三日者可下而已也

《淳化》 SCB-02-004 ☞diff

傷寒三日足少陽受病少陽者膽之經也其脈循於脇上於頸耳故得病三日胸脇熱而耳聾也三陽經絡始相傳病未入於臟可汗而解也

《淳化》 SCB-02-005 ☞diff

傷寒四日足太陰受病太陰者脾之經也爲三陰之首是故三日已後陽受病訖傳之於陰而太陰受病焉其脈絡於脾主於喉嗌故得病四日腸滿而嗌乾其病在胸膈故可吐而愈也

《淳化》 SCB-02-006 ☞diff

傷寒五日足少陰受病少陰者腎之經也其經貫腎絡肺繫於舌故得病五日口熱舌乾渴而引水也其病在腸故可下而愈矣

《淳化》 SCB-02-007 ☞diff

傷寒六日足厥陰受病厥陰者肝之經也其脈循陰絡於肝故得病六日煩滿而陰縮也此則陰陽俱受病毒氣在胃可下而愈矣

《淳化》 SCB-02-008 ☞diff

七日太陽病衰頭痛小愈又傷寒七日病法當小愈陰陽諸經傳經終故也今七日已後病反甚者欲爲再經病也再經病者經絡重受病也

《淳化》 SCB-02-009 ☞diff

傷寒八日陽明病衰身熱小愈又八日不解者或是諸陰陽經絡重受於病或因發汗、吐下之後毒氣未盡所以病證猶在也

《淳化》 SCB-02-010 ☞diff

傷寒九日少陽病衰耳聾微聞又傷寒九日已上病不除者或初一經受病則不能相傳或已傳三陽訖而不能傳於陰致停滯累日病證不解放日數多而病候改變也

《淳化》 SCB-02-011 ☞diff

傷寒十日太陰病衰腹胃如故則思欲飮食

《淳化》 SCB-02-012 ☞diff

傷寒十一日少陰病衰渴止不煩滿舌乾已也

《淳化》 SCB-02-013 ☞diff

傷寒十二日厥陰病愈囊縮小腹微下毒氣皆去病日已矣

辨太陽病形證

《淳化》 SCB-03-001 ☞diff

傷寒一日太陽受病若脈靜者未傳諸臟欲吐脈急數者乃傳別臟也宜桂枝湯

《全書》 SSB-004 ☞diff

⒀傷寒一日太陽受之脈若靜者爲不傳頗欲吐若躁煩脈數急者爲傳也

《千翼》 STB-02-003 ☞diff

傷寒一日太陽受之脈若靜者爲不傳頗欲嘔若躁煩脈數急者乃爲傳

《玉函》 SOB-03-008 ☞diff

傷寒一日太陽受之脈若靜者爲不傳頗欲吐躁煩脈數急者乃爲傳

《淳化》 SCB-03-002 ☞diff

太陽爲病頭痛項强而惡寒其脈浮數宜桂枝湯

《全書》 SSB-001 ☞diff

⒂太陽之爲病脈浮頭項强痛而惡寒

《千翼》 STB-01-020 ☞diff

太陽之爲病頭項强痛而惡寒

《玉函》 SOB-03-002 ☞diff

太陽之爲病頭項强痛而惡寒

《淳化》 SCB-03-003 ☞diff

太陽中風發熱而惡寒宜桂枝湯

《千翼》 STB-01-023 ☞diff

太陽中風發熱而惡寒

《玉函》 SOB-03-005 ☞diff

太陽中風發熱而惡寒

《淳化》 SCB-03-004 ☞diff

太陽病中風脈其陽浮而弱浮者熱自發弱者汗自出嗇嗇惡寒翕翕發熱鼻鳴乾嘔宜桂枝湯

《全書》 SSB-012 ☞diff

⒂太陽中風陽浮而陰弱陽浮者熱自發陰弱者汗自出嗇嗇惡寒淅淅惡風翕翕發熱鼻鳴乾嘔者桂枝湯主之

陽浮而陰弱:《康平》“脈陽浮而陰弱”,〔法〕”陽浮陰弱” 陽浮者∽翕翕發熱:〔法〕”發熱,汗出,惡寒”

《全書|法》 SSR-05-001 ☞diff

太陽中風陽浮陰弱發熱汗出惡寒鼻鳴乾嘔者桂枝湯主之〔第一〕五味前有太陽病一十一證

《全書|可不》 SSG-16-025 ☞diff

太陽中風陽浮而陰弱陽浮者熱自發陰弱者汗自出嗇嗇惡寒淅淅惡風翕翕發熱鼻鳴乾嘔者屬桂枝湯證十九用前第一方

《千翼》 STB-01-029 ☞diff

太陽中風陽浮而陰濡弱浮者熱自發濡弱者汗自出澁澁惡寒淅淅惡風翕翕發熱鼻鳴乾嘔者桂枝湯主之

《千翼》 STB-13-025 ☞diff

太陽中風陽浮而陰濡弱浮者熱自發濡弱者汗自出澁澁惡寒浙浙惡風翕翕發熱鼻鳴乾嘔桂枝湯主之

《玉函》 SOB-03-018 ☞diff

太陽中風陽浮而陰濡弱陽浮者熱自發濡弱者汗自出嗇嗇惡寒淅淅惡風翕翕發熱鼻鳴乾嘔桂枝湯主之

《玉函》 SOB-14-024 ☞diff

太陽中風脈陽浮而陰濡弱浮者熱自發濡弱者汗自出嗇嗇惡寒淅淅惡風翕翕發熱鼻鳴乾嘔屬桂枝湯

《脈經》 SMK-07-02-024 ☞diff

太陽中風陽浮而陰濡弱浮者熱自發濡弱者汗自出嗇嗇惡寒淅淅惡風拿拿發熱鼻鳴乾嘔屬桂枝湯證

《淳化》 SCB-03-005 ☞diff

太陽病發熱汗出此爲榮弱衛强故便汗出欲去其邪更宜服桂枝湯

《全書》 SSB-095 ☞diff

⒀太陽病發熱汗出者此爲榮弱衛强故使汗出欲救邪風者桂枝湯

《全書|法》 SSR-06-047 ☞diff

太陽病發熱汗出榮弱衛强故使汗出欲救邪風宜桂枝湯〔第四十七〕用前第十二方

《全書|可不》 SSG-16-026 ☞diff

太陽病發熱汗出者此爲榮弱衛强故使汗出欲救邪風屬桂枝湯證二十用前第一方

《千翼》 STB-01-030 ☞diff

太陽病發熱汗出此爲榮弱衛强故使汗出以救邪風桂枝湯主之

《玉函》 SOB-03-019 ☞diff

太陽病發熱汗出此爲營弱衛强故使汗出欲解邪風桂枝湯主之

《玉函》 SOB-14-025 ☞diff

太陽病發熱汗出此爲營弱衛强故使汗出欲救邪風屬桂枝湯證

《脈經》 SMK-07-02-025 ☞diff

太陽病發熱汗出此爲榮弱衛强故使汗出欲救邪風屬桂枝湯證

《淳化》 SCB-03-006 ☞diff

太陽病若下之其氣上衝可與桂枝湯

《全書》 SSB-015 ☞diff

⒂太陽病下之後其氣上衝者可與桂枝湯方用前法若不上衝者不得與之

《全書|法》 SSR-05-004 ☞diff

太陽病下之後其氣上衝者桂枝湯主之〔第四〕用前第一方下有太陽壞病一證

《全書|可不》 SSG-16-027 ☞diff

太陽病下之後其氣上衝者屬桂枝湯證二十一用前第一方

《全書|可不》 SSG-22-044 ☞diff

太陽病下之後其氣上衝者可與桂枝湯若不上衝者不得與之二十一用前第三方

《千翼》 STB-01-033 ☞diff

太陽病下之其氣上衝可與桂枝湯;不衝不可與之

《玉函》 SOB-03-022 ☞diff

太陽病下之其氣上衝者可與桂枝湯;不衝者不可與之

《玉函》 SOB-14-026 ☞diff

太陽病下之其氣上撞屬桂枝湯證

《玉函》 SOB-19-075 ☞diff

太陽病下之其氣上衝可與桂枝湯不上衝者不可與之也

《脈經》 SMK-07-02-026 ☞diff

太陽病下之氣上衝可與桂枝湯;不衝不可與之

《淳化》 SCB-03-007 ☞diff

太陽病發其汗汗出不止者其人必惡寒小便難四肢拘急者宜桂枝附子湯

《全書》 SSB-020 ☞diff

⒂太陽病發汗遂漏不止其人惡風小便難四肢微急難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湯主之

《全書|法》 SSR-05-007 ☞diff

太陽病發汗遂漏不止惡風小便難四肢急難以屈伸桂枝加附子湯主之〔第七〕六味

《全書|可不》 SSG-17-009 ☞diff

太陽病發汗遂漏不止其人惡風小便難四肢微急難以屈伸者屬桂枝加附子湯方一

《千翼》 STB-01-052 ☞diff

太陽病發其汗遂漏而不止其人惡風小便難四肢微急難以屈伸桂枝加附子湯主之

《玉函》 SOB-03-028 ☞diff

太陽病發其汗遂漏而不止其人惡風小便難四肢微急難以屈伸桂枝加附子湯主之

《玉函》 SOB-19-017 ☞diff

太陽病發其汗遂漏不止其人惡風小便難四肢微急難以屈伸屬桂枝加附子湯證

《脈經》 SMK-07-03-009 ☞diff

太陽病發其汗遂漏而不止其人惡風小便難四肢微急難以屈伸屬桂枝加附子湯

《淳化》 SCB-03-008 ☞diff

太陽病若下之其脈促胸中滿宜桂枝湯

《全書》 SSB-021 ☞diff

⒂太陽病下之後脈促胸滿者桂枝去芍藥湯主之促一作縱

《全書|法》 SSR-05-008 ☞diff

太陽病下之後脈促胸滿者桂枝去芍藥湯主之〔第八〕四味

《全書|法》 SSR-05-009 ☞diff

若微寒者桂枝去芍藥加附子湯主之〔第九〕五味

《全書|可不》 SSG-22-045 ☞diff

太陽病下之後脈促胸滿者屬桂枝去芍藥湯方本闕

《全書|可不》 SSG-22-046 ☞diff

若微寒者屬桂枝去芍藥加附子湯方二十三

《千翼》 STB-01-053 ☞diff

太陽病下之其脈促胸滿者桂枝去芍藥湯主之若微寒者桂枝去芍藥加附子湯主之

《玉函》 SOB-03-029 ☞diff

太陽病下之其脈促胸滿桂枝去芍藥湯主之若微惡寒者桂枝去芍藥加附子湯主之

《玉函》 SOB-19-072 ☞diff

太陽病下之其脈促胸滿者屬桂枝去芍藥湯若微惡寒桂枝去芍藥加附子湯證

《脈經》 SMK-07-08-041 ☞diff

太陽病下之其脈促胸滿者屬桂枝去芍藥湯若微寒屬桂枝去芍藥加附子湯

《淳化》 SCB-03-009 ☞diff

太陽病外證未解不可下也宜服桂枝湯發其汗

《全書》 SSB-042 ☞diff

⒂太陽病外證未解脈浮弱者當以汗解桂枝湯

《全書|法》 SSR-06-012 ☞diff

太陽病外證未解脈浮弱者當以汗解宜桂枝湯〔第十二〕五味

《全書|可不》 SSG-16-005 ☞diff

太陽病外證未解脈浮弱者當以汗解宜桂枝湯方一

《千翼》 STB-01-040 ☞diff

太陽病外證未解其脈浮弱當以汗解宜桂枝湯

《玉函》 SOB-03-048 ☞diff

太陽病外證未解其脈浮弱當以汗解宜桂枝湯主之

《玉函》 SOB-14-005 ☞diff

太陽病外證未解脈浮弱者當以汗解宜佳枝湯

《脈經》 SMK-07-02-005 ☞diff

太陽病外證未解其脈浮弱當以汗解宜桂枝湯

《淳化》 SCB-03-010 ☞diff

太陽病下之不愈其脈浮者爲在外汗之則愈宜桂枝湯

《全書》 SSB-045 ☞diff

⒀太陽病先發汗不解而復下之脈浮者不愈浮爲在外而反下之故令不愈今脈浮故在外當須解外則愈桂枝湯

不愈∽當須解外則愈:〔法〕”當解外”

《全書|法》 SSR-06-015 ☞diff

太陽病先發汗不解復下之脈浮者當解外宜桂枝湯〔第十五〕用前第十二方

《全書|可不》 SSG-22-026 ☞diff

太陽病先發汗不解而下之脈浮者不愈浮爲在外而反下之故令不愈今脈浮故在外當須解外則愈宜桂枝湯方三

《千翼》 STB-01-043 ☞diff

太陽病先發汗不解而下之其脈浮不愈浮爲在外而反下之故令不愈今脈浮故在外當解其外則愈宜桂枝湯

《玉函》 SOB-03-051 ☞diff

太湯病先發汗不解而下之其脈浮不愈浮爲在外而反下之故令不愈今脈浮故知在外當解其外則愈宜桂枝湯

《玉函》 SOB-19-048 ☞diff

太陽病先發汗不解而下之其脈浮不愈浮爲在外而反下之故不愈今脈浮故在外當解其外則愈宜桂枝湯

《脈經》 SMK-07-08-021 ☞diff

太陽病先發其汗不解而下之其脈浮者不愈浮爲在外而反下之故令不愈今脈浮故在外當解其外則愈屬桂枝湯

《淳化》 SCB-03-011 ☞diff

太陽病服桂枝湯煩熱不解者當先鍼風池、風府穴乃與桂枝湯卽愈

《全書》 SSB-024 ☞diff

⒂太陽病初服桂枝湯反煩不解者先刺風池ㆍ風府却與桂枝湯則愈

《全書|法》 SSR-05-011 ☞diff

太陽病服桂枝湯煩不解先刺風池、風府却與桂枝湯〔第十一〕用前第一方

《全書|可不》 SSG-16-028 ☞diff

太陽病初服桂枝湯反煩不解者先刺風池、風府却與桂枝湯則愈二十二用前第一方

《全書|可不》 SSG-17-010 ☞diff

太陽病初服桂枝湯反煩不解者先刺風池、風府却與桂枝湯則愈方二

《千翼》 STB-01-039 ☞diff

太陽病初服桂枝湯而反煩不解者當先刺風池、風府乃却與桂枝湯則愈

《千翼》 STB-13-102 ☞diff

太陽病初服桂枝湯而反煩不解宜先刺風池、風府乃却與桂枝湯則愈

《玉函》 SOB-03-031 ☞diff

太陽病初服桂枝湯反煩不解者當先剌、風池、風府却與桂枝湯卽愈

《玉函》 SOB-14-027 ☞diff

太陽病初服桂枝湯而反煩不解者當先刺風池、風府乃與桂枝湯則愈

《玉函》 SOB-26-002 ☞diff

太陽病初服桂枝湯而反煩不解者當先剌風池、風府却再與桂枝湯則愈

《脈經》 SMK-07-02-027 ☞diff

太陽病初服桂枝湯而反煩不解者法當先剌風池、風府却與桂枝湯則愈

《脈經》 SMK-07-13-002 ☞diff

太陽病初服桂枝湯而反煩不解者當先剌風池、風府乃却與桂枝湯則愈

《淳化》 SCB-03-012 ☞diff

太陽病自汗出此爲榮氣和衛氣不和榮行脈中衛行脈外復發其汗表和卽愈宜桂枝湯

《全書》 SSB-053 ☞diff

⒁病常自汗出者此爲營氣和營氣和者外不諧以衛氣不共營氣諧和故爾以營行脈中衛行脈外復發其汗營衛和則愈桂枝湯

此爲營氣和∽故爾:《千》《玉》”此爲營氣和,衛氣不和故也” 此爲營氣和∽營衛和則愈:〔法〕”榮衛不和也,發汗則愈”

《全書|法》 SSR-06-019 ☞diff

病常自汗出榮衛不和也發汗則愈宜桂枝湯〔第十九〕用前第十二方

《全書|可不》 SSG-16-011 ☞diff

病常自汗出者此爲榮氣和榮氣和者外不諧以衛氣不共榮氣諧和故爾以榮行脈中衛行脈外復發其汗榮衛和則愈屬桂枝湯證用前第一方

《千翼》 STB-01-044 ☞diff

病常自汗出此爲榮氣和衛氣不和故也榮行脈中衛行脈外復發其汗衛和則愈宜桂枝湯

《玉函》 SOB-03-059 ☞diff

病常自汗出者此爲營氣和衛氣不和故也營行脈中爲陰主內衛行脈外爲陽主外復發其汗衛和則愈宜桂枝湯

《淳化》 SCB-03-013 ☞diff

太陽病時自發熱汗出不愈者此衛氣不和也當更發汗卽愈宜桂枝湯

《全書》 SSB-054 ☞diff

⒀病人藏無他病時發熱自汗出而不愈者此衛氣不和也先其時發汗則愈桂枝湯

而不愈者∽先其時發汗則愈:〔法〕”衛氣不和也”

《全書|法》 SSR-06-020 ☞diff

病人藏無他病時自汗出衛氣不和也宜桂枝湯〔第二十〕用前第十二方

《全書|可不》 SSG-16-012 ☞diff

病人藏無他病時發熱自汗出而不愈者此衛氣不和也先其時發汗則愈屬桂枝湯證用前第一方

《千翼》 STB-01-045 ☞diff

病人藏無他病時發熱自汗出而不愈此衛氣不和也先其時發汗愈宜桂枝湯

《玉函》 SOB-03-060 ☞diff

病人藏無他病時發熱自汗出而不愈此衛氣不和也先其時發汗卽愈宜桂枝湯

《玉函》 SOB-14-012 ☞diff

病人藏無他病時發熱自汗出不愈此衛氣不和也先其時發汗則愈宜桂枝湯

《脈經》 SMK-07-02-012 ☞diff

病人藏無他病時發熱自汗出而不愈此衛氣不和也先其時發汗卽愈屬桂枝湯證

《淳化》 SCB-03-014 ☞diff

太陽病發汗已解半日後復煩躁其脈浮數者可復發其汗宜桂枝湯

《全書》 SSB-057 ☞diff

⒁傷寒發汗已解半日許復煩脈浮數者可更發汗桂枝湯

《全書|法》 SSR-06-023 ☞diff

傷寒發汗解半日許復熱煩脈浮數者可更發汗宜桂枝湯〔第二十三〕用前第十二方下別有三病證

《全書|可不》 SSG-17-015 ☞diff

傷寒發汗已解半日許復煩脈浮數者可更發汗屬桂枝湯證用前第二方

《千翼》 STB-01-047 ☞diff

傷寒發汗已解半日許復煩其脈浮數可復發其汗宜服桂枝湯

《玉函》 SOB-03-063 ☞diff

傷寒發汗已解半日許復煩其脈浮數可與復發汗宜桂枝湯

《玉函》 SOB-19-012 ☞diff

傷寒發汗已解半日許復煩其脈浮數可復發其汗宜桂枝湯

《脈經》 SMK-07-03-013 ☞diff

傷寒發汗已解半日許復煩其脈浮數可復發其汗屬桂枝湯證

《淳化》 SCB-03-015 ☞diff

太陽與陽明合病喘而胸滿不可下也宜麻黃湯

《全書》 SSB-036 ☞diff

⒀太陽與陽明合病喘而胸滿者不可下麻黃湯

宜麻黃湯:〔法〕”宜麻黃湯主之” 본래 “太陽與陽明合病,喘而胸滿者,不可下”이고, 후에 “宜[麻黃湯]”이 덧붙었을 것이다.

《全書|法》 SSR-06-006 ☞diff

太陽陽明合病喘而胸滿不可下宜麻黃湯主之〔第六〕用前第五方

《全書|可不》 SSG-16-036 ☞diff

太陽與陽明合病喘而胸滿者不可下屬麻黃湯證三十用前第七方

《全書|可不》 SSG-20-020 ☞diff

太陽與陽明合病喘而胸滿者不可下

《千翼》 STB-02-006 ☞diff

太陽與陽明合病喘而胸滿不可下也宜麻黃湯

《千翼》 STB-13-046 ☞diff

太陽與陽明合病喘而胸滿者忌下

《玉函》 SOB-03-042 ☞diff

太陽與陽明合病喘而胸滿者不可下宜麻黃湯主之

《淳化》 SCB-03-016 ☞diff

太陽病脈浮緊無汗發熱身痛心煩目瞑劇者必衄衄者欲解也宜麻黃湯

《全書》 SSB-046 ☞diff

⒂太陽病脈浮緊無汗發熱身疼痛八九日不解表證仍在此當發其汗服藥已微除其人發煩目瞑劇者必衄衄乃解所以然者陽氣重故也麻黃湯主之

此當發其汗∽陽氣重故也:〔法〕”發汗已, 發煩, 必衄”

《全書|法》 SSR-06-016 ☞diff

太陽病脈浮緊無汗發熱身疼痛八九日不解表證在發汗已發煩必衄麻黃湯主之〔第十六〕用前第五方下有太陽病幷二陽倂病四證

《全書|可不》 SSG-16-019 ☞diff

太陽病脈浮緊無汗發熱身疼痛八九日不解表證仍在當復發汗服湯已微除其人發煩目瞑劇者必衄衄乃解所以然者陽氣重故也屬麻黃湯證十三用前第七方

《全書|可不》 SSG-17-014 ☞diff

太陽病脈浮緊無汗發熱身疼痛八九日不解表證仍在此當復發汗服湯已微除其人發煩目瞑劇者必衄衄乃解所以然者陽氣重故也宜麻黃湯方六

《千翼》 STB-02-008 ☞diff

太陽病脈浮緊無汗而發熱其身疼痛八九日不解其表證仍在此當發其汗服藥微除其人發煩目暝增劇者必衄衄乃解所以然者陽氣重故也宜麻黃湯

《玉函》 SOB-03-052 ☞diff

太陽病脈浮緊無汗而發熱其身疼痛八九日不解其表候仍在此當發其汗服藥已微除其人發煩目瞑劇者必衄衄乃解所以然者陽氣重故也麻黃湯主之

《玉函》 SOB-14-019 ☞diff

太陽脈浮緊無汗而發熱其身疼痛八九日不解其表候續在此當發其汗服湯藥微除發煩目眩劇者必衄衄乃解所以然者陽氣重故也宜麻黃湯

《脈經》 SMK-07-02-019 ☞diff

太陽病脈浮緊無汗而發熱其身疼痛八九日不解表候續在此當發其汗服湯微除發煩目瞑劇者必衄衄乃解所以然者陽氣重故也屬麻黃湯證

《淳化》 SCB-03-017 ☞diff

太陽病頭痛發熱身體骨節疼痛惡風無汗而喘者宜麻黃湯

《全書》 SSB-035 ☞diff

⒂太陽病頭痛發熱身疼腰痛骨節疼痛惡風無汗而喘者麻黃湯主之

腰痛,骨節疼痛:〔法〕없음

《全書|法》 SSR-06-005 ☞diff

太陽病頭痛發熱身疼惡風無汗而喘者麻黃湯主之〔第五〕四味

《全書|可不》 SSG-16-035 ☞diff

太陽病頭痛發熱身疼腰痛骨節疼痛惡風無汗而喘者屬麻黃湯證二十九用前第七方

《千翼》 STB-02-005 ☞diff

太陽病頭痛發熱身體疼腰痛骨節疼惡風無汗而喘麻黃湯主之

《千翼》 STB-13-026 ☞diff

太陽頭痛發熱身體疼腰痛骨節疼痛惡風無汗而喘麻黃湯主之

《玉函》 SOB-03-041 ☞diff

太陽病頭痛發熱身體疼腰痛骨節疼痛惡風無汗而喘麻黃湯主之

《玉函》 SOB-14-033 ☞diff

太陽病頭痛發熱身體疼腰痛骨節疼痛惡風無汗而喘屬麻黃湯證

《脈經》 SMK-07-02-034 ☞diff

太陽病頭痛發熱身體疼腰痛骨節疼痛惡風無汗而喘屬麻黃湯證

《淳化》 SCB-03-018 ☞diff

太陽病脈浮而數者可發其汗宜麻黃湯

《全書》 SSB-052 ☞diff

⒀脈浮而數者可發汗麻黃湯

宜麻黃湯:〈可發汗〉”屬桂枝湯證”

《全書|法》 SSR-06-018 ☞diff

脈浮數者可發汗宜麻黃湯〔第十八〕用前第五方

《全書|可不》 SSG-16-006 ☞diff

脈浮而數者可發汗屬桂枝湯證用前第一方一法:用麻黃湯

《千翼》 STB-02-009 ☞diff

脈浮而數者可發其汗宜麻黃湯

《千翼》 STB-13-021 ☞diff

太陽病脈浮而數者宜發其汗

《淳化》 SCB-11-004 ☞diff

太陽病脈浮數者宜發汗也

《淳化》 SCB-11-005 ☞diff

太陽病脈浮大數者宜發汗也

《玉函》 SOB-03-058 ☞diff

脈浮而數者可發汗宜麻黃湯

《淳化》 SCB-03-019 ☞diff

太陽與陽明合病而自利宜朮附湯

《全書》 SSB-032 ☞diff

⒂太陽與陽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湯主之

《全書|法》 SSR-06-002 ☞diff

太陽陽明合病必自利葛根湯主之〔第二〕用前第一方一云:用後第四方

《全書|可不》 SSG-16-032 ☞diff

太陽與陽明合病必自下利不嘔者屬葛根湯證二十六用前方一云:用後第二十八方

《千翼》 STB-02-014 ☞diff

太陽與陽明合病而自利葛根湯主之用上方一云:用後葛根黃芩黃連湯

《玉函》 SOB-03-039 ☞diff

太陽與陽明合病必自利葛根湯主之不下利但嘔者葛根加半夏湯主之

《淳化》 SCB-03-020 ☞diff

太陽與陽明病而不利但嘔者宜葛根半夏湯

《全書》 SSB-033 ☞diff

⒂太陽與陽明合病不下利但嘔者葛根加半夏湯主之

《全書|法》 SSR-06-003 ☞diff

太陽陽明合病不下利但嘔者葛根加半夏湯主之〔第三〕八味

《全書|可不》 SSG-16-033 ☞diff

太陽與陽明合病不下利但嘔者宜葛根加半夏湯方二十七

《千翼》 STB-02-015 ☞diff

不下利但嘔葛根加半夏湯主之葛根湯中加半夏半升卽是

《玉函》 SOB-03-039 ☞diff

太陽與陽明合病必自利葛根湯主之不下利但嘔者葛根加半夏湯主之

《玉函》 SOB-14-031 ☞diff

太陽與陽明合病而自利屬葛根湯證不利但嘔者屬葛根加半夏湯證

《脈經》 SMK-07-02-032 ☞diff

太陽與陽明合病不下利但嘔屬葛根加半夏湯

《淳化》 SCB-03-021 ☞diff

太陽病項背强無汗而惡風者宜麻黃湯

《全書》 SSB-031 ☞diff

⒂太陽病項背强几几無汗惡風葛根湯主之

《全書|法》 SSR-06-001 ☞diff

太陽病項背强几几無汗惡風葛根湯主之〔第一〕七味

《全書|可不》 SSG-16-031 ☞diff

太陽病項背强几几無汗惡風者屬葛根湯證二十五用前第二十四方

《千翼》 STB-02-013 ☞diff

太陽病項背强几几無汗惡風葛根湯主之

《玉函》 SOB-03-038 ☞diff

太陽病項背强几几無汗惡風者葛根湯主之

《玉函》 SOB-14-030 ☞diff

太陽病項背强几几無汗惡風屬葛根湯

《脈經》 SMK-07-02-030 ☞diff

太陽病項背强几几無汗惡風屬葛根湯

《淳化》 SCB-03-022 ☞diff

太陽中風脈浮緊發熱惡寒身體疼痛宜大靑龍湯

《全書》 SSB-038 ☞diff

⒂太陽中風脈浮緊發熱惡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煩躁者大靑龍湯主之 ⒂若脈微弱汗出惡風者不可服之服之則厥逆筋惕肉瞤此爲逆也

《全書|法》 SSR-06-008 ☞diff

太陽中風脈浮緊發熱惡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煩躁者大靑龍湯主之〔第八〕七味

《全書|可不》 SSG-16-037 ☞diff

太陽中風脈浮緊發熱惡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煩躁者大靑龍湯主之若脈微弱汗出惡風者不可服之服之則厥逆筋惕肉瞤此爲逆也大靑龍湯方三十一

《千翼》 STB-03-001 ☞diff

太陽中風脈浮緊發熱惡寒身體疼痛不汗出而煩大靑龍湯主之若脈微弱汗出惡風者不可服之服之則厥筋惕肉瞤此爲逆也

《千翼》 STB-13-027 ☞diff

太陽中風脈浮緊發熱惡寒身體疼痛不汗出而煩躁大靑龍湯主之

《玉函》 SOB-03-044 ☞diff

太陽中風脈浮緊發熱惡寒身體疼痛不汗出而煩躁頭痛大靑龍湯主之若脈微弱汗出惡風不可服服則厥筋惕肉瞤此爲逆也

《淳化》 SCB-03-023 ☞diff

太陽病脈浮緩其身不痛但重或有輕時無少陰證者可大靑龍湯

《全書》 SSB-039 ☞diff

⒂傷寒脈浮緩身不疼但重乍有輕時無少陰證者大靑龍湯發之

《全書|法》 SSR-06-009 ☞diff

傷寒脈浮緩身不疼但重乍有輕時無少陰證大靑龍湯發之〔第九〕用前第八方

《全書|可不》 SSG-16-040 ☞diff

傷寒脈浮緩身不疼但重乍有輕時無少陰證者可與大靑龍湯發之三十四用前第三十一方

《千翼》 STB-03-002 ☞diff

傷寒脈浮緩其身不疼但重乍有輕時無少陰證者可與大靑龍湯發之用上方

《玉函》 SOB-03-045 ☞diff

傷寒脈浮緩其身不疼但重乍有輕時無少陰證者可與大靑龍湯發之

《玉函》 SOB-14-038 ☞diff

傷寒脈浮緩其身不疼但重乍有輕時無少陰證者可與大靑龍湯發之

《脈經》 SMK-07-02-037 ☞diff

傷寒脈浮緩其身不疼但重乍有輕時無少陰證者大靑龍湯發之

《淳化》 SCB-03-024 ☞diff

太陽病表不解心下有水氣乾嘔發熱或渴或利小腹滿或喘者宜小靑龍湯

《全書》 SSB-040 ☞diff

⒂傷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氣乾嘔發熱而咳①或渴②或利③或噎④或小便不利少腹滿⑤或喘者小靑龍湯主之

或小便不利:《康平》“小便不利” 或渴∽或喘者:〔法〕없음

《全書|法》 SSR-06-010 ☞diff

傷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氣乾嘔發熱而咳小靑龍湯主之〔第十〕八味加減法附

《全書|可不》 SSG-16-041 ☞diff

傷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氣乾嘔發熱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滿或喘者宜小靑龍湯方三十五

《千翼》 STB-03-003 ☞diff

傷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氣咳而發熱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滿或喘者小靑龍湯主之

《玉函》 SOB-03-046 ☞diff

傷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氣咳而發熱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小腹滿或微喘小靑龍湯主之

《脈經》 SMK-07-02-038 ☞diff

傷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氣乾嘔發熱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小腹滿或微喘屬小靑龍湯

《淳化》 SCB-03-025 ☞diff

太陽病發汗汗解後其人仍發熱心下悸頭眩身體瞤動宜玄武湯

《全書》 SSB-082 ☞diff

⒂太陽病發汗汗出不解其人仍發熱心下悸頭眩身瞤動振振欲擗地眞武湯主之

身瞤動,振振欲擗地:〔法〕”身瞤” 眞武湯:《康平》“玄武湯” 以下同

《全書|法》 SSR-06-043 ☞diff

太陽病發汗不解仍發熱心下悸頭眩身瞤眞武湯主之〔第四十三〕五味下有不可汗五證

《全書|可不》 SSG-17-027 ☞diff

太陽病發汗汗出不解其人仍發熱心下悸頭眩身瞤動振振欲擗一作僻地者屬眞武湯方十八

《千翼》 STB-14-009 ☞diff

太陽病發其汗而不解其人發熱心下悸頭眩身瞤而動振振欲擗地者玄武湯主之方見少陰門

《玉函》 SOB-03-089 ☞diff

太陽病發其汗而不解其人仍發熱心下悸頭眩身瞤而動振振欲僻地者眞武湯主之

《玉函》 SOB-19-020 ☞diff

太陽病發其汗而不解其人發熱心下悸頭眩身瞤而動振振欲僻地者屬眞武湯證

《脈經》 SMK-07-03-023 ☞diff

太陽病發其汗汗出不解其人發熱心下悸頭眩身瞤而動振振欲擗地屬眞武湯

《淳化》 SCB-03-026 ☞diff

太陽病不解結熱在膀胱其人如狂其血自下其外不解尙未可攻當解其外宜桂枝湯外已解小腹結者乃可攻之宜桃仁承氣湯

《全書》 SSB-106 ☞diff

⒂太陽病不解熱結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其外不解者尙未可攻當先解其外外解已但少腹急結者乃可攻之桃核承氣湯後云解外宜桂枝湯

當先解其外:《千翼》《淳和》"宜桂枝湯"이 더 있다 血自下∽乃可攻之:〔法〕없음

《全書|法》 SSR-06-056 ☞diff

太陽病不解熱結膀胱其人如狂宜桃核承氣湯〔第五十六〕五味

《全書|可不》 SSG-16-014 ☞diff

太陽病不解熱結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其外未解者尙未可攻當先解其外屬桂枝湯證用前第一方

《全書|可不》 SSG-21-033 ☞diff

太陽病不解熱結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其外未解者尙未可攻當先解其外外解已但少腹急結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氣湯方三十一

《千翼》 STB-01-050 ☞diff

太陽病未解熱結膀胱其人如狂其血必血下下者卽愈其外未解尙未可攻當先解其外宜桂枝湯

《千翼》 STB-05-009 ☞diff

太陽病不解熱結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卽愈其外不解尙未可攻當先解其外外解少腹急結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氣湯

《玉函》 SOB-03-114 ☞diff

太陽病不解熱結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卽愈其外不解尙未可攻當先解其外外解小腹急結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氣湯

《玉函》 SOB-18-034 ☞diff

太陽病不解熱結膀胱其人如狂血白下下者卽愈其外不解尙未可攻當先解其外外解小腹急結者乃可攻之宜桃仁承氣湯

《脈經》 SMK-07-07-025 ☞diff

太陽病不解執結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之卽愈其外未解尙未可攻當先解外;外解小腹急結者乃可攻之屬桃人承氣湯

《淳化》 SCB-03-027 ☞diff

太陽病反下之遂利不止汗出者宜葛根黃連湯

《全書》 SSB-034 ☞diff

⒂太陽病桂枝醫反下之利遂不止脈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黃芩黃連湯主之促一作縱

脈促者∽喘而汗出者:〔法〕없음

《全書|法》 SSR-06-004 ☞diff

太陽病桂枝證醫反下之利不止葛根黃芩黃連湯主之〔第四〕四味

《全書|可不》 SSG-16-034 ☞diff

太陽病桂枝證醫反下之利遂不止脈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宜葛根黃芩黃連湯方本闕

《全書|可不》 SSG-22-047 ☞diff

太陽病桂枝證醫反下之利遂不止脈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屬葛根黃芩黃連湯方本闕

《千翼》 STB-02-016 ☞diff

太陽病桂枝證醫反下之遂利不止其脈促表未解喘而汗出宜葛根黃芩黃連湯

《玉函》 SOB-03-040 ☞diff

太陽病桂枝證醫反下之遂利不止其脈促表未解喘而汗出葛根黃連黃苓湯主之

《玉函》 SOB-14-032 ☞diff

太陽病桂枝證而反下之遂利不止其脈促表未解喘而汗出屬葛根黃芩黃連湯證

《玉函》 SOB-19-073 ☞diff

太陽病桂枝證醫反下之遂利不止其脈促表未解喘而汗出屬葛根黃芩黃連湯證

《脈經》 SMK-07-02-033 ☞diff

太陽病桂枝證醫反下之遂利不止其脈促者表未解喘而汗出屬葛根黃芩黃連湯

《淳化》 SCB-03-028 ☞diff

太陽病吐下、發汗後而微煩小便數大便堅可小承氣湯

《全書》 SSB-250 ☞diff

⒁太陽病若吐若下若發汗後微煩小便數大便因硬者小承氣湯和之愈

《全書|法》 SSR-08-034 ☞diff

太陽病若吐下發汗後微煩大便鞕與小承氣湯和之〔第三十四〕用前第二方

《全書|可不》 SSG-22-042 ☞diff

太陽病若吐、若下、若發汗後微煩小便數大便因鞕者與小承氣湯和之方十九

《千翼》 STB-05-008 ☞diff

太陽病吐下、發汗後微煩小便數大便因堅可與小承氣湯和之則愈

《玉函》 SOB-05-071 ☞diff

太陽病吐下發汗後微煩小便數大便堅可與小承氣湯和之

《玉函》 SOB-19-040 ☞diff

太陽病吐下發汗後而微煩小便數大便因堅可與小承氣湯和之則愈

《脈經》 SMK-07-08-039 ☞diff

太陽病吐下發汗後微煩小便數大便因堅可與小承氣湯和之則愈

《淳化》 SCB-03-029 ☞diff

太陽病發汗大汗出胃乾煩躁不得眠其人欲飮水當稍稍飮之令胃氣和卽愈脈浮小便利微熱渴者宜五苓散

《全書》 SSB-071 ☞diff

⒂太陽病發汗後大汗出胃中乾煩躁不得眠欲得飮水者少少與飮之令胃氣和則愈若脈浮小便不利微熱消渴者五苓散主之猪苓散

欲得飮水:《玉函》其人欲得飮水 欲得飮水者∽微熱消渴者:〔法〕”欲飮水, 小便不利者”

《全書|法》 SSR-06-034 ☞diff

太陽病發汗後大汗出胃中乾躁不能眠欲飮水小便不利者五苓散主之〔第三十四〕五味卽猪苓散是

《全書|可不》 SSG-16-047 ☞diff

脈浮小便不利微熱消渴者與五苓散利小便發汗四十一

《全書|可不》 SSG-17-024 ☞diff

太陽病發汗後大汗出胃中乾煩躁不得眠欲得飮水者少少與飮之令胃氣和則愈若脈浮小便不利微熱消渴者屬五苓散方十五

《千翼》 STB-13-113 ☞diff

太陽病發汗後若大汗出胃中乾燥煩不得眠其人欲飮水當稍飮之令胃氣和則愈

《玉函》 SOB-03-076 ☞diff

太陽病發汗後大汗出胃中乾煩躁不得眠其人欲引水當稍飮之令胃中和則愈若脈浮小便不利微熱消渴者與五苓散主之

《玉函》 SOB-19-026 ☞diff

太陽病發汗後大汗出胃中乾燥煩不得眠其人欲飮水當稍飮之令胃中和卽愈

《玉函》 SOB-28-001 ☞diff

太陽病發汗後若大汗出胃中乾燥煩不能眠其人欲飮水當稍飮之令胃中和則愈

《脈經》 SMK-07-03-020 ☞diff

太陽病發汗若大汗出胃中燥煩不得眠其人欲飮水當稍飮之令胃中和則愈

《脈經》 SMK-07-02-046 ☞diff

脈浮小便不利微熱消渴與五苓散利小便發汗

《脈經》 SMK-07-15-001 ☞diff

太陽病發汗後若大汗出胃中乾燥煩不得眠其人欲飮水當稍飮之令胃中和則愈

《淳化》 SCB-03-030 ☞diff

太陽病發汗後脈浮而數復渴者宜五苓散

《全書》 SSB-072 ☞diff

⒂發汗已脈浮數煩渴者五苓散主之

《全書|法》 SSR-06-035 ☞diff

發汗已脈浮數煩渴者五苓散主之〔第三十五〕用前第三十四方

《全書|可不》 SSG-17-025 ☞diff

發汗已脈浮數煩渴者屬五苓散證十六用前第十五方

《千翼》 STB-14-012 ☞diff

發汗脈浮而數復煩者五苓散主之方見結胸門中

《玉函》 SOB-03-077 ☞diff

發汗後脈浮而數煩渴者五苓散主之

《脈經》 SMK-07-03-021 ☞diff

發汗已脈浮而數復煩渴者屬五苓散

《淳化》 SCB-03-031 ☞diff

太陽病汗出而渴宜五苓散不渴宜茯苓散

《全書》 SSB-073 ☞diff

⒂傷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主之不渴者茯苓甘草湯主之

《全書|法》 SSR-06-036 ☞diff

傷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不渴者茯苓甘草湯主之〔第三十六〕四味

《全書|可不》 SSG-17-026 ☞diff

傷寒汗出而渴者宜五苓散不渴者屬茯苓甘草湯方十七

《玉函》 SOB-03-078 ☞diff

傷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主之不渴者茯苓甘草湯主之

《脈經》 SMK-07-03-022 ☞diff

傷寒汗出而渴屬五苓散證;不渴屬茯苓甘草湯

《淳化》 SCB-03-032 ☞diff

太陽與少陰合病而自利者宜黃芩湯嘔者加半夏生薑湯

《全書》 SSB-172 ☞diff

⒂太陽與少陽合病自下利者黃芩湯若嘔者黃芩加半夏生薑湯主之

《全書|法》 SSR-07-034 ☞diff

太陽少陽合病自下利黃芩湯若嘔黃芩加半夏生薑湯主之〔第三十四〕黃芩湯四味加半夏生薑湯六味

《千翼》 STB-07-016 ☞diff

太陽與少陽合病自下利者與黃芩湯;若嘔者與黃芩加半夏生薑湯

《玉函》 SOB-04-049 ☞diff

太陽與少陽合病自下利者與黃芩湯若嘔者黃芩加半夏生薑湯主之

《淳化》 SCB-03-033 ☞diff

太陽病發汗後腹脹滿者宜厚朴湯

《全書|法》 SSR-06-029 ☞diff

發汗後腹脹滿者厚朴生薑半夏甘草人參湯主之〔第二十九〕五味

《全書|可不》 SSG-17-021 ☞diff

發汗後腹脹滿者屬厚朴生薑半夏甘草人參湯方十二

《千翼》 STB-14-013 ☞diff

發汗後腹脹滿厚朴生薑半夏甘草人參湯主之

《玉函》 SOB-03-072 ☞diff

發汗後腹脹滿厚朴生薑甘草半夏人參湯主之

《玉函》 SOB-19-023 ☞diff

發汗後腹脹滿屬厚朴生薑半夏甘草人參湯

《脈經》 SMK-07-03-018 ☞diff

發汗後腹脹滿屬厚朴生薑半夏甘草人參湯

《淳化》 SCB-03-034 ☞diff

太陽病汗後心下痞滿宜瀉心湯

《淳化》 SCB-03-035 ☞diff

太陽病汗出後胃中不和心下痞堅乾噫食臭脇下有水氣腹中雷鳴而利宜半夏瀉心湯

《全書》 SSB-157 ☞diff

⒂傷寒汗出解之後胃中不和心下痞硬乾噫食臭脇下有水氣腹中雷鳴下利者生薑瀉心湯主之

乾噫食臭∽下利者:〔法〕없음 生薑瀉心湯:《淳和》”半夏瀉心湯”

《全書|法》 SSR-07-020 ☞diff

傷寒汗解後胃中不和心下痞生薑瀉心湯主之〔第二十〕八味

《全書|可不》 SSG-17-028 ☞diff

傷寒汗出解之後胃中不和心下痞鞕乾噫食臭脇下有水氣腹中雷鳴下利者屬生薑瀉心湯方十九

《千翼》 STB-06-024 ☞diff

傷寒汗出解之後胃中不和心下痞堅乾噫食臭脇下有水氣腹中雷鳴而利生薑瀉心湯主之

《玉函》 SOB-04-031 ☞diff

傷寒汗出解之後胃中不和心下痞堅乾噫食臭脇下有水氣腹中雷鳴而利生薑瀉心湯主之

《玉函》 SOB-19-029 ☞diff

傷寒汗出解之後胃中不和心下痞堅乾噫食臭脇下有水氣腹中雷鳴而利屬生薑瀉心湯

《脈經》 SMK-07-03-024 ☞diff

傷寒汗出解之後胃中不和心下痞堅乾噫食臭脇下有水氣腹中雷鳴而利屬生薑瀉心湯

《淳化》 SCB-03-036 ☞diff

太陽病外未解數下之遂夾熱而利利不止心下痞滿表裏不解宜桂枝人參湯

《全書》 SSB-163 ☞diff

⒂太陽病外證未除而數下之遂協熱而利利下不止心下痞硬表裏不解者桂枝人蔘湯主之

利下不止:《康平》“下不止” 利下不止∽表裏不解者:〔法〕없음

《全書|法》 SSR-07-025 ☞diff

太陽病外未除數下之遂協熱而利桂枝人參湯主之〔第二十五〕五味

《全書|可不》 SSG-22-065 ☞diff

太陽病外證未除而數下之遂協熱而利利下不止心下痞鞕表裏不解者屬桂枝人參湯方四十一

《千翼》 STB-06-029 ☞diff

太陽病外證未除而數下之遂挾熱而利不止心下痞堅表裏不解桂枝人參湯主之

《玉函》 SOB-04-036 ☞diff

太陽病外證未除而數下之遂挾熱而利不止心下痞堅表裏不解者桂枝人參湯主之

《玉函》 SOB-19-077 ☞diff

太陽病外證未除而數下之遂挾熱利而止心下痞堅表裏不解屬桂枝人參湯證

《脈經》 SMK-07-08-056 ☞diff

太陽病外證未除而數下之遂挾熱而利不止心下痞堅表裏不解屬桂枝人参湯

辨陽明病形證

《淳化》 SCB-04-001 ☞diff

傷寒二日陽明受病陽明者胃中寒是也宜桂枝湯

《全書》 SSB-180 ☞diff

⒂陽明之爲病胃家實一作寒是也

胃家實:《淳》《翼》“胃中寒”

《千翼》 STB-08-001 ☞diff

陽明之爲病胃中寒是也

《玉函》 SOB-05-001 ☞diff

陽明之爲病胃家實是也

《淳化》 SCB-04-002 ☞diff

太陽病而發汗汗雖出復不解不解者轉屬陽明也宜麻黃湯

《全書》 SSB-185 ☞diff

⒀本太陽初得病時發其汗汗先出不徹因轉屬陽明也 ⒁傷寒發熱無汗嘔不能食而反汗出濈濈然者是轉屬陽明也

《千翼》 STB-08-006 ☞diff

太陽初得病時發其汗汗先出復不徹因轉屬陽明

《千翼》 STB-08-007 ☞diff

病發熱無汗嘔不能食而反汗出濈濈然是爲轉在陽明

《玉函》 SOB-05-007 ☞diff

本太陽初得病時發其汗汗先出不徹因轉屬陽明也

《玉函》 SOB-05-008 ☞diff

病發熱無汗嘔不能食而反汗出濈濈然是爲轉屬陽明

《淳化》 SCB-04-003 ☞diff

陽明病外證身熱汗出而不惡寒但惡熱宜柴胡湯

《全書》 SSB-182 ☞diff

⒀問曰陽明病外證云何答曰身熱汗自出不惡寒反惡熱也

《千翼》 STB-08-004 ☞diff

問曰:陽明病外證云何?答曰:身熱汗出而不惡寒但反惡熱

《玉函》 SOB-05-004 ☞diff

問曰:陽明病外證云何答曰:身熱汗出而不惡寒但反惡熱也

《淳化》 SCB-04-004 ☞diff

陽明中風頭痛口苦腹滿微喘發熱惡寒脈浮而緊下之卽小便難宜桂枝麻黃湯

《全書》 SSB-189 ☞diff

⒀陽明中風口苦咽乾腹滿微喘發熱惡寒脈浮而緊若下之則腹滿小便難也

《千翼》 STB-08-011 ☞diff

陽明中風口苦咽乾腹滿微喘發熱惡寒脈浮若緊下之則腹滿小便難也

《玉函》 SOB-05-011 ☞diff

陽明中風口苦咽乾腹滿微喘發熱惡寒脈浮緊若下之則腹滿小便難也

《淳化》 SCB-04-005 ☞diff

陽明中寒不能食小便不利手足濈然汗出欲作堅癥也所以然者胃中水穀不化故也宜桃仁承氣湯

《全書》 SSB-191 ☞diff

⒁陽明病若中寒者不能食小便不利手足濈然汗出此欲作固瘕必大便初硬後溏所以然者以胃中冷水穀不別故也

《千翼》 STB-08-013 ☞diff

陽明病中寒不能食而小便不利手足濈然汗出此爲欲作堅瘕也必頭堅後溏所以然者胃中冷水穀不別故也

《玉函》 SOB-05-013 ☞diff

陽明病中寒不能食而小便不利手足濈然汗出此欲作堅瘕必大便初堅後溏所以然者胃中冷水穀不別故也

《淳化》 SCB-04-006 ☞diff

陽明病能食下之不解其人不能食攻其熱必噦者胃中虛冷也宜半夏湯

《全書》 SSB-194 ☞diff

⒁陽明病不能食攻其熱必噦所以然者胃中虛冷故也以其人本虛攻其熱必噦

《全書|可不》 SSG-22-016 ☞diff

陽明病能食下之不解者其人不能食若攻其熱必噦所以然者胃中虛冷故也以其人本虛攻其熱必噦

《千翼》 STB-08-016 ☞diff

陽明病不能食下之不解其人不能食攻其熱必噦所以然者胃中虛冷故也其人本虛攻其熱必噦

《玉函》 SOB-05-016 ☞diff

陽明病不能食攻其熱必噦所以然者胃中虛冷故也其人本虛故攻其熱必噦

《玉函》 SOB-19-087 ☞diff

陽明病不能食下之不解其人不能食攻其熱必噦所以然者胃中虛冷故也

《脈經》 SMK-07-08-014 ☞diff

陽明病不能食下之不解其人不能食攻其熱必噦所以然者胃中虛冷故也

《淳化》 SCB-04-007 ☞diff

陽明病脈遲發熱頭眩小便難此欲作穀疸下之必腹滿宜柴胡湯

《全書》 SSB-195 ☞diff

⒁陽明病脈遲食難用飽飽則微煩頭眩必小便難此欲作穀疸雖下之腹滿如故所以然者脈遲故也

微煩:《玉》“發煩” 穀疸:《康平》“穀癉”

《全書|可不》 SSG-22-017 ☞diff

陽明病脈遲食難用飽飽則發煩頭眩必小便難此欲作穀疽雖下之腹滿如故所以然者脈遲故也

《千翼》 STB-08-017 ☞diff

陽明病脈遲食難用飽飽卽微煩頭眩者必小便難此欲作穀疸雖下之其腹必滿如故耳所以然者脈遲故也

《玉函》 SOB-05-017 ☞diff

陽明病脈遲食難用飽飽卽發煩頭眩必小便難此欲作穀疸雖下之腹滿如故所以然者脈遲故也

《玉函》 SOB-19-088 ☞diff

陽明病脈遲食難用飽飽卽發煩頭眩者必小便難此欲作穀疸雖下之其腹滿卽如故耳所以然者脈遲故也

《脈經》 SMK-07-08-015 ☞diff

陽明病脈遲食難用飽飽卽發煩頭眩者必小便難此欲作榖疸雖下之其腹滿如故耳所以然者脈遲故也

《脈經》 SMK-08-09-017 ☞diff

陽明病脈遲者食難用飽飽則發煩頭眩者必小便難此欲作榖疸雖下之腹滿如故所以然者脈遲故也

《金匱》 GGY-15-005 ☞diff

陽明病脈遲者食難用飽飽則發煩頭眩小便必難此欲作穀疸雖下之腹滿如故所以然者脈遲故也

《淳化》 SCB-04-008 ☞diff

陽明病當多汗而反無汗身如蟲行皮中之狀此爲久虛故也宜朮附湯

《全書》 SSB-196 ☞diff

⒀陽明病法多汗反無汗其身如蟲行皮中狀者此以久虛故也

《千翼》 STB-08-018 ☞diff

陽明病久久而堅者陽明病當多汗而反無汗其身如蟲行皮中之狀此爲久虛故也

《玉函》 SOB-05-018 ☞diff

陽明病久久而堅者陽明當多汗而反無汗其身如蟲行度中之狀此以久虛故也

《淳化》 SCB-04-009 ☞diff

冬陽明病反無汗但小便利嘔而咳手足厥其頭必痛宜建中湯

《全書》 SSB-197 ☞diff

⒀陽明病反無汗而小便利二三日嘔而咳手足厥者必苦頭痛若不咳不嘔手足不厥者頭不痛一云冬陽明

陽明病:《玉》“各陽明病”,《淳》《翼》“冬陽明病”

《千翼》 STB-08-019 ☞diff

冬陽明病反無汗但小便利二三日嘔而咳手足若厥者其人頭必痛;若不嘔不咳手足不厥者頭不痛

《玉函》 SOB-05-019 ☞diff

各陽明病反無汗而但小便二三日嘔而咳手足若厥者其人頭必痛若不嘔不咳手足不厥者其頭不痛

各陽明病:《翼》《淳》冬陽明病

《淳化》 SCB-04-010 ☞diff

冬陽明病脈浮而緊必發潮熱其脈浮者宜黃芩湯

《全書》 SSB-201 ☞diff

⒀陽明病脈浮而緊者必潮熱發作有時但浮者必盜汗出

《千翼》 STB-08-021 ☞diff

陽明病脈浮而緊其熱必潮發作有時但浮者必盜汗出

《玉函》 SOB-05-021 ☞diff

陽明病脈浮而緊其熱必潮發作有時但浮者必盜汗出

《淳化》 SCB-04-011 ☞diff

陽明病無汗小便不利心中熱壅必發黃也宜茵陳湯

《全書》 SSB-199 ☞diff

⒁陽明病無汗小便不利心中懊憹者身必發黃

《千翼》 STB-08-022 ☞diff

陽明病無汗小便不利心中懊憹必發黃

《玉函》 SOB-05-022 ☞diff

陽明病無汗小便不利心中懊憹者必發黃

《淳化》 SCB-04-012 ☞diff

陽明病被火灸其額上微有汗出小便不利者必發黃也宜茵陳湯

《全書》 SSB-200 ☞diff

⒁陽明病被火額上微汗出而小便不利者必發黃

《千翼》 STB-08-023 ☞diff

陽明病被火額上微汗出而小便不利必發黃

《千翼》 STB-13-086 ☞diff

陽明病被火額上微汗出而小便不利必發黃

《玉函》 SOB-05-023 ☞diff

陽明病被火額上微汗出小便不利者必發黃

《玉函》 SOB-21-009 ☞diff

陽明病被火額上微汗出而小便不利必發黃

《脈經》 SMK-07-16-009 ☞diff

陽明病被火額上微汗出而小便不利必發黃

《淳化》 SCB-04-013 ☞diff

陽明病口乾但漱水不欲咽者必鼻衄也宜黃芩湯

《全書》 SSB-202 ☞diff

⒀陽明病口燥但欲漱水不欲嚥者此必衄

《千翼》 STB-08-024 ☞diff

陽明病口燥但欲漱水不欲咽者必衄

《玉函》 SOB-05-024 ☞diff

陽明病口燥但欲漱水不欲嚥者必衄

《淳化》 SCB-04-014 ☞diff

陽明病若小便少者津液當還入胃中故也凡發汗太過故令大小便難宜茯苓湯

《全書》 SSB-203 ☞diff

⒁陽明病本自汗出醫更重發汗病已差尙微煩不了了者此必大便硬故也以亡津液胃中乾燥故令大便硬當問其小便日幾行若本小便日三四行今日再行故知大便不久出今爲小便數少以津液當還入胃中故知不久必大便也

《全書|可不》 SSG-17-005 ☞diff

陽明病本自汗出醫更重發汗病已差尙微煩不了了者必大便鞕故也以亡津液胃中乾燥故令大便鞕當問小便日幾行若本小便日三四行今日再行故知大便不久出今爲小便數少以津液當還入胃中故知不久必大便也

《千翼》 STB-08-025 ☞diff

陽明病本自汗出醫復重發其汗病已差其人微煩不了了此大便堅也必亡津液胃中燥故令其堅當問小便日幾行若本日三四行今日再行者必知大便不久出今爲小便數少津液當還入胃中故知必當大便也

《玉函》 SOB-05-025 ☞diff

陽明病本自汗出醫復重發汗病已瘥其人微煩不了了者此大便堅也以亡精液胃中燥故令其堅當問其小便日幾行若本日三四行今日再行者知必大便不久出今爲小便數少津液當還入胃中故知必當大便也

《玉函》 SOB-19-006 ☞diff

陽明病本自汗出醫復重發其汗病已瘥其人微煩不了了此大便堅也以亡津液胃中燥故令其堅當問小便日幾行若本日三兩行今日再行者故知大便不久出今爲小便數少津液當還入胃中故知必當大便也

《脈經》 SMK-07-03-005 ☞diff

陽明病本自汗出醫復重發其汗病已差其人微煩不了了此大便堅也以亡津液胃中乾燥故令其堅當問小便日幾行若本日三四行今日再行者必知大便不久出今爲小便數少津液當還入胃中故知必當大便也

《淳化》 SCB-04-015 ☞diff

陽明病當心下堅滿不可下之宜半夏湯

《全書》 SSB-205 ☞diff

⒀陽明病心下硬滿者不可攻之攻之利遂不止者死利止者愈

《全書|可不》 SSG-20-044 ☞diff

陽明病心下鞕滿者不可攻之攻之利遂不止者利止者愈

《千翼》 STB-08-028 ☞diff

陽明病當心下堅滿不可攻之攻之遂利不止者利止者愈

《玉函》 SOB-05-028 ☞diff

陽明病心下堅滿不可攻之攻之遂利不止者死止者愈

《玉函》 SOB-17-041 ☞diff

陽明病當心下堅滿不可攻之攻之利遂不止者死止者生

《脈經》 SMK-07-06-042 ☞diff

陽明病當心下堅滿不可攻之攻之遂利不止者死;止者愈

《淳化》 SCB-04-016 ☞diff

陽明病不吐下而煩者可與承氣湯

《全書》 SSB-207 ☞diff

⒀陽明病不吐不下心煩者可與調胃承氣湯

《全書|法》 SSR-08-001 ☞diff

陽明病不吐不下心煩者可與調胃承氣湯〔第一〕三味前有陽明病二十七證

《全書|可不》 SSG-21-040 ☞diff

陽明病不吐不下心煩者屬調胃承氣湯方三十八

《千翼》 STB-08-030 ☞diff

陽明病不吐下而煩者可與承氣湯

《玉函》 SOB-05-030 ☞diff

陽明病不吐下而煩者可與調胃承氣湯

《玉函》 SOB-18-040 ☞diff

陽明病不吐下而心煩者屬承氣湯證

《脈經》 SMK-07-07-030 ☞diff

陽明病不吐下而心煩者可與承氣湯

《淳化》 SCB-04-017 ☞diff

陽明病其脈遲雖汗出不惡寒其體必重腹滿而喘有潮熱可攻其裏手足濈然汗出爲大便已堅宜承氣湯

《全書》 SSB-208 ☞diff

⒂陽明病脈遲雖汗出不惡寒者其身必重短氣腹滿而喘有潮熱此外欲解可攻裏也手足濈然汗出者此大便已硬也大承氣湯主之若汗多微發熱惡寒者外未解也一法與桂枝湯其熱不潮未可與承氣湯若腹大滿不通者可與小承氣湯微和胃氣勿令至大泄下

者∽手足濈然汗出者:〔法〕없음 外未解也:《臺》《千》“外未解也。桂枝湯主之” 若汗多∽未可與承氣湯:〔法〕없음 不通者:《脈》《翼》“不大便者”

《全書|法》 SSR-08-002 ☞diff

陽明病脈遲汗出不惡寒身重短氣腹滿潮熱大便鞕大承氣湯主之若腹大滿不通者與小承氣湯〔第二〕大承氣四味小承氣三味

《全書|可不》 SSG-20-040 ☞diff

陽明病潮熱大便微鞕者可與大承氣湯不鞕者不可與之若不大便六七日恐有燥屎欲知之法少與小承氣湯湯入腹中轉失氣者此有燥屎也乃可攻之若不轉失氣者此但初頭鞕後必溏不可攻之攻之必脹滿不能食也欲飮水者與水則噦其後發熱者大便必復鞕而少也宜小承氣湯和之不轉失氣者愼不可攻也大承氣湯方一

《全書|可不》 SSG-21-041 ☞diff

陽明病脈遲雖汗出不惡寒者其身必重短氣腹滿而喘有潮熱者此外欲解可攻裏也手足濈然汗出者此大便已鞕也大承氣湯主之若汗出多微發熱惡寒者外未解也桂枝湯主之其熱不潮未可與承氣湯若腹大滿不通者與小承氣湯微和胃氣勿令至大泄下三十九大承氣湯用前第二方小承氣用前第二十八方

《全書|可不》 SSG-21-042 ☞diff

陽明病潮熱大便微鞕者可與大承氣湯不鞕者不可與之若不大便六七日恐有燥屎欲知之法少與小承氣湯湯入腹中轉失氣者此有燥屎也乃可攻之若不轉失氣者此但初頭鞕後必溏不可攻之攻之必脹滿不能食也欲飮水者與水則噦其後發熱者大便必復鞕而少也宜以小承氣湯和之不轉失氣者愼不可攻也四十竝用前方

《千翼》 STB-08-031 ☞diff

陽明病其脈遲雖汗出不惡寒其體必重短氣腹滿而喘有潮熱如此者其外爲解可攻其裏手足濈然汗出此爲已堅承氣湯主之

《千翼》 STB-08-032 ☞diff

若汗出多而微惡寒外爲未解其熱不潮勿與承氣湯若腹大滿而不大便者可與小承氣湯微和其胃氣勿令至大下

《淳化》 SCB-04-018 ☞diff

陽明病若汗出多而微惡寒爲外未解無潮熱不可與承氣湯也若腹大便難可與小承氣湯和其胃氣勿令下多

《玉函》 SOB-05-031 ☞diff

陽明病其脈遲雖汗出不惡寒者其身必重短氣腹滿而喘有潮熱如此者其外爲欲解可攻其裏也手足濈然汗出此爲已堅大承氣湯主之若汗出多微發熱惡寒者外爲未解其熱不潮未可與承氣湯若腹大滿不通者可與小承氣湯微和其胃氣勿令至大下

《玉函》 SOB-18-042 ☞diff

陽明病潮熱微堅可與承氣湯不堅勿與之言不大便六七日恐有燥屎欲知之法可與小承氣湯若腹中轉矢氣者爲有燥屎乃可攻之

《淳化》 SCB-04-018 ☞diff

陽明病若汗出多而微惡寒爲外未解無潮熱不可與承氣湯也若腹大便難可與小承氣湯和其胃氣勿令下多

《全書》 SSB-208 ☞diff

⒂陽明病脈遲雖汗出不惡寒者其身必重短氣腹滿而喘有潮熱此外欲解可攻裏也手足濈然汗出者此大便已硬也大承氣湯主之若汗多微發熱惡寒者外未解也一法與桂枝湯其熱不潮未可與承氣湯若腹大滿不通者可與小承氣湯微和胃氣勿令至大泄下

者∽手足濈然汗出者:〔法〕없음 外未解也:《臺》《千》“外未解也。桂枝湯主之” 若汗多∽未可與承氣湯:〔法〕없음 不通者:《脈》《翼》“不大便者”

《全書|法》 SSR-08-002 ☞diff

陽明病脈遲汗出不惡寒身重短氣腹滿潮熱大便鞕大承氣湯主之若腹大滿不通者與小承氣湯〔第二〕大承氣四味小承氣三味

《全書|可不》 SSG-20-040 ☞diff

陽明病潮熱大便微鞕者可與大承氣湯不鞕者不可與之若不大便六七日恐有燥屎欲知之法少與小承氣湯湯入腹中轉失氣者此有燥屎也乃可攻之若不轉失氣者此但初頭鞕後必溏不可攻之攻之必脹滿不能食也欲飮水者與水則噦其後發熱者大便必復鞕而少也宜小承氣湯和之不轉失氣者愼不可攻也大承氣湯方一

《全書|可不》 SSG-21-041 ☞diff

陽明病脈遲雖汗出不惡寒者其身必重短氣腹滿而喘有潮熱者此外欲解可攻裏也手足濈然汗出者此大便已鞕也大承氣湯主之若汗出多微發熱惡寒者外未解也桂枝湯主之其熱不潮未可與承氣湯若腹大滿不通者與小承氣湯微和胃氣勿令至大泄下三十九大承氣湯用前第二方小承氣用前第二十八方

《全書|可不》 SSG-21-042 ☞diff

陽明病潮熱大便微鞕者可與大承氣湯不鞕者不可與之若不大便六七日恐有燥屎欲知之法少與小承氣湯湯入腹中轉失氣者此有燥屎也乃可攻之若不轉失氣者此但初頭鞕後必溏不可攻之攻之必脹滿不能食也欲飮水者與水則噦其後發熱者大便必復鞕而少也宜以小承氣湯和之不轉失氣者愼不可攻也四十竝用前方

《千翼》 STB-08-031 ☞diff

陽明病其脈遲雖汗出不惡寒其體必重短氣腹滿而喘有潮熱如此者其外爲解可攻其裏手足濈然汗出此爲已堅承氣湯主之

《千翼》 STB-08-032 ☞diff

若汗出多而微惡寒外爲未解其熱不潮勿與承氣湯若腹大滿而不大便者可與小承氣湯微和其胃氣勿令至大下

《淳化》 SCB-04-017 ☞diff

陽明病其脈遲雖汗出不惡寒其體必重腹滿而喘有潮熱可攻其裏手足濈然汗出爲大便已堅宜承氣湯

《玉函》 SOB-05-031 ☞diff

陽明病其脈遲雖汗出不惡寒者其身必重短氣腹滿而喘有潮熱如此者其外爲欲解可攻其裏也手足濈然汗出此爲已堅大承氣湯主之若汗出多微發熱惡寒者外爲未解其熱不潮未可與承氣湯若腹大滿不通者可與小承氣湯微和其胃氣勿令至大下

《玉函》 SOB-18-042 ☞diff

陽明病潮熱微堅可與承氣湯不堅勿與之言不大便六七日恐有燥屎欲知之法可與小承氣湯若腹中轉矢氣者爲有燥屎乃可攻之

《淳化》 SCB-04-019 ☞diff

陽明病有潮熱大便堅可與承氣湯若有結燥乃可徐徐攻之若無壅滯不可攻之攻之者必腹滿不能食欲飮水者卽噦其候發熱必腹堅脹宜與小承氣湯

《全書》 SSB-209 ☞diff

⒂陽明病潮熱大便微硬者可與大承氣湯不硬者不可與之 ⒁若不大便六七日恐有燥屎欲知之法少與小承氣湯湯入腹中轉失氣者此有燥屎也乃可攻之若不轉失氣者此但初頭硬後必溏不可攻之攻之必脹滿不能食也欲飮水者與水則噦其後發熱者必大便復硬而少也小承氣湯和之不轉矢氣者愼不可攻也

大承氣湯:《康平》“小承氣湯” 不硬者,不可與之:〔法〕없음

《全書|法》 SSR-08-003 ☞diff

陽明病潮熱大便微鞕者可與大承氣湯若不大便六七日恐有燥屎與小承氣湯若不轉失氣不可攻之後發熱復鞕者小承氣湯和之〔第三〕用前第一方下有二病證

《千翼》 STB-08-033 ☞diff

陽明病潮熱微堅可與承氣湯不堅勿與之

《千翼》 STB-08-034 ☞diff

若不大便六十日恐有燥屎欲知之法可與小承氣湯若腹中轉矢氣者此爲有燥屎乃可攻之;若不轉矢氣者此但頭堅後溏不可攻之攻之必腹脹滿不能食;欲飮水者卽噦其後發熱者必復堅以小承氣湯和之若不轉先氣者愼不可攻之

《玉函》 SOB-05-032 ☞diff

陽明病潮熱大便微堅者可與大承氣湯不堅者勿與之若不大便六七日恐有燥屎欲知之法可與小承氣湯湯入腹中轉矢氣者爲有燥屎乃可攻之;若不轉矢氣者此但頭堅後溏不可攻之攻之必脹滿不能食也欲飮水者與水卽噦其後發潮熱必復堅而少也以小承氣湯和之若不轉矢氣者愼不可攻也

《玉函》 SOB-27-005 ☞diff

陽明病潮熱微堅可與承氣湯不堅勿與之若不大便六七日恐有燥屎欲知之法可與小承氣湯若腹中轉矢氣者此爲但頭堅後溏不可攻之攻之必腹滿不能食欲飮水者卽噦

《脈經》 SMK-07-14-003 ☞diff

陽明病潮熱微堅可以承氣湯不堅勿與之若不大便六七日恐有燥屎欲知之法可與小承氣湯若腹中不轉失氣者此爲但頭堅後溏不可攻之攻之必腹滿不能食欲飮水者卽噦

《淳化》 SCB-04-020 ☞diff

陽明病其人多汗津液外出胃中乾燥大便必堅堅者則譫語宜與大承氣湯

《全書》 SSB-213 ☞diff

⒁陽明病其人多汗以津液外出胃中燥大便必硬硬則譫語小承氣湯主之若一服譫語止者更莫復服

《全書|法》 SSR-08-005 ☞diff

陽明病多汗胃中燥大便鞕譫語小承氣湯主之〔第五〕用前第二方

《全書|可不》 SSG-21-039 ☞diff

陽明病其人多汗以津液外出胃中燥大便必鞕鞕則譫語屬小承氣湯證三十七用前第二十八方

《千翼》 STB-08-036 ☞diff

陽明病其人多汗津液外出胃中燥大便必堅堅者則譫語承氣湯主之

《玉函》 SOB-05-037 ☞diff

陽明病其人多汗以津液外出胃中燥大便必堅堅則譫語小承氣湯主之一服譫語止莫復服

《淳化》 SCB-04-021 ☞diff

陽明病譫語妄言發潮熱其脈滑疾者宜承氣湯

《全書》 SSB-214 ☞diff

⒁陽明病譫語發潮熱脈滑而疾者小承氣湯主之 ⒀因與承氣湯一升腹中轉氣更服一升若不轉氣者勿更與之明日又不大便脈反微澁者裏虛也爲難治不可更與承氣湯

腹中轉氣:《玉》“腹中轉失氣”

《全書|法》 SSR-08-006 ☞diff

陽明病譫語潮熱脈滑疾者小承氣湯主之〔第六〕用前第二方

《全書|可不》 SSG-21-043 ☞diff

陽明病譫語發潮熱脈滑而疾者小承氣湯主之因與承氣湯一升腹中轉氣者更服一升若不轉氣者勿更與之明日又不大便脈反微澁者裏虛也爲難治不可更與承氣湯四十一用前第二十八方

《千翼》 STB-08-037 ☞diff

陽明病譫語妄言發潮熱其脈滑疾如此者承氣湯主之因與承氣湯壹升腹中轉氣者復與壹升如不轉氣者勿與之明日又不大便脈反微澁此爲裏虛爲難治不得復與承氣湯

《玉函》 SOB-05-038 ☞diff

陽明病譫語發潮熱其脈滑而疾者小承氣湯主之因與承氣湯一升腹中轉矢氣者復與一升若不轉矢氣勿更與之明日不大便脈反微澁者裏虛也爲難治不可更與承氣湯也

《淳化》 SCB-04-022 ☞diff

陽明病脈浮咽乾口苦腹滿汗出而喘不惡寒反惡熱心躁譫語不得眠胃虛客熱舌燥宜梔子湯

《全書》 SSB-221 ☞diff

⒂陽明病脈浮而緊咽燥口苦腹滿而喘發熱汗出不惡寒反惡熱身重若發汗則躁心憒憒反譫語若加溫鍼必怵愓煩躁不得眠 ⒂若下之則胃中空虛客氣動膈心中懊憹舌上胎者梔子豉湯主之

《全書|法》 SSR-08-011 ☞diff

陽明病脈浮緊咽燥口苦腹滿而喘發熱汗出惡熱身重若下之則胃中空虛客氣動膈心中懊憹舌上胎者梔子豉湯主之〔第十一〕二味

《全書|可不》 SSG-22-040 ☞diff

陽明病脈浮而緊咽燥口苦腹滿而喘發熱汗出不惡寒反惡熱身重若發汗則躁心憒憒而反譫語若加溫鍼必怵惕煩躁不得眠若下之則胃中空虛客氣動膈心中懊憹舌上胎者屬梔子豉湯證十七用前第七方

《千翼》 STB-08-053 ☞diff

陽明病脈浮緊咽乾口苦腹滿而喘發熱汗出不惡寒反偏惡熱其身體重發汗卽躁心中憒憒而反譫語加溫鍼必怵愓又煩躁不得眠 下之胃中空虛客氣動膈心中懊憹舌上胎者梔子湯主之

《玉函》 SOB-05-045 ☞diff

陽明病其脈浮緊咽乾口苦腹滿而喘發熱汗出不惡寒反惡熱身重發其汗卽躁心憒憒反譫語加溫鍼必怵惕煩躁不得眠 下之卽胃中空虛客氣動膈心中懊憹舌上胎者梔子豉湯主之 若渴欲飮水口乾舌燥者白虎湯主之 若脈浮發熱渴欲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湯主之

《玉函》 SOB-21-010 ☞diff

陽明病其脈浮緊咽乾口苦腹滿而喘發熱汗出而不惡寒反惡熱其身體重發其汗卽躁心憒憒而反譫語加溫鍼者心怵惕又煩躁不得眠

《脈經》 SMK-07-08-036 ☞diff

陽明病其脈浮緊咽乾口苦腹滿而喘發熱汗出而不惡寒反偏惡熱其身體重發其汗卽躁心憒憒而反譫語加溫鍼必怵惕又煩躁不得眠 下之卽胃中空虛客氣動膈心中懊憹舌上胎者屬梔子湯證

《脈經》 SMK-07-16-010 ☞diff

陽明病其脈浮緊咽乾口腹滿而喘發熱汗出而不惡寒反偏惡熱其身體重發其汗則躁心憒憒而反譫語加溫鍼必怵惕又煩躁不得眠

《淳化》 SCB-04-023 ☞diff

陽明病若脈浮發熱渴而欲飮水小便不利宜猪苓湯

《全書》 SSB-223 ☞diff

⒂若脈浮發熱渴欲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湯主之

《全書|法》 SSR-08-013 ☞diff

若脈浮發熱渴欲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湯主之〔第十三〕五味下有不可與猪苓湯一證

《千翼》 STB-08-057 ☞diff

若脈浮發熱渴欲飮水小便不利猪苓湯主之

《玉函》 SOB-05-045 ☞diff

陽明病其脈浮緊咽乾口苦腹滿而喘發熱汗出不惡寒反惡熱身重發其汗卽躁心憒憒反譫語加溫鍼必怵惕煩躁不得眠 下之卽胃中空虛客氣動膈心中懊憹舌上胎者梔子豉湯主之 若渴欲飮水口乾舌燥者白虎湯主之 若脈浮發熱渴欲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湯主之

《金匱》 GGY-13-012 ☞diff

脈浮發熱渴欲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湯主之

《淳化》 SCB-04-024 ☞diff

陽明病若脈浮遲表熱裏寒下利水穀宜四逆湯

《全書》 SSB-225 ☞diff

⒁脈浮而遲表熱裏寒下利淸穀者四逆湯主之

《全書|法》 SSR-08-014 ☞diff

脈浮遲表熱裏寒下利淸穀者四逆湯主之〔第十四〕三味下有二病證

《千翼》 STB-08-061 ☞diff

若脈浮遲表熱裏寒下利淸穀四逆湯主之

《玉函》 SOB-05-047 ☞diff

脈浮而遲表熱裏寒下利淸穀者四逆湯主之

《淳化》 SCB-04-025 ☞diff

陽明病若胃中虛冷其人能食飮水卽噦

《全書》 SSB-226 ☞diff

⒀若胃中虛冷不能食者飮水則噦

《千翼》 STB-08-059 ☞diff

胃中虛冷其人不能食者飮水卽噦

《玉函》 SOB-05-048 ☞diff

若胃中虛冷其人不能食飮水卽噦

《脈經》 SMK-07-14-004 ☞diff

陽明病若胃中虛冷其人不能食飮水卽噦

《淳化》 SCB-04-026 ☞diff

脈浮發熱口鼻中燥能食者必衄宜黃芩湯

《全書》 SSB-227 ☞diff

⒀脈浮發熱口乾鼻燥能食者則衄

《淳》“宜黃芩湯”

《千翼》 STB-08-060 ☞diff

脈浮發熱口乾鼻燥能食者卽衄

《玉函》 SOB-05-049 ☞diff

脈浮發熱口乾鼻燥能食者卽衄

《淳化》 SCB-04-027 ☞diff

陽明病汗出而多渴者不可與猪苓湯汗多者胃中燥也汗少者宜與猪苓湯利其小便

《全書》 SSB-224 ☞diff

⒀陽明病汗出多而渴者不可與猪苓湯以汗多胃中燥猪苓湯復利其小便故也

《千翼》 STB-08-058 ☞diff

陽明病汗出多而渴者不可與猪苓湯以汗多胃中燥猪苓湯復利其小便故也

《玉函》 SOB-05-046 ☞diff

陽明病汗出多而渴者不可與猪苓湯以汗多胃中燥猪苓湯復利其小便故也

《淳化》 SCB-04-028 ☞diff

陽明病固下之其外有熱手足溫者心中煩壅飢而不能食頭有汗出宜梔子湯

《全書》 SSB-228 ☞diff

⒂陽明病下之其外有熱手足溫不結胸心中懊憹飢不能食但頭汗出者梔子豉湯主之

不結胸:《康平》“小結胸”

《全書|法》 SSR-08-015 ☞diff

陽明病下之外有熱手足溫不結胸心中懊憹不能食但頭汗出梔子豉湯主之〔第十五〕用前第十一方

《全書|可不》 SSG-22-067 ☞diff

陽明病下之其外有熱手足溫不結胸心中懊憹飢不能食但頭汗出者屬梔子豉湯證四十三用前第七初方

《千翼》 STB-08-054 ☞diff

陽明病下之其外有熱手足溫不結胸心中懊憹若飢不能食但頭汗出梔子湯主之

《玉函》 SOB-05-050 ☞diff

陽明病下之其外有熱手足溫不結胸心中懊憹饑不能食但頭汗出梔子豉湯主之

《玉函》 SOB-19-085 ☞diff

陽明病下之其外有熱手足溫不結胸心中懊憹者飢不能食但頭汗出屬梔子湯證

《脈經》 SMK-07-08-037 ☞diff

陽明病下之其外有熱手足溫不結胸心中懊憹若飢不能食但頭汗出屬梔子湯證

《淳化》 SCB-04-029 ☞diff

陽明病發潮熱大便溏小便自利胸脇煩滿不止宜小柴胡湯

《全書》 SSB-229 ☞diff

⒂陽明病發潮熱大便溏小便自可胸脇滿不去者小柴胡湯

《全書|法》 SSR-08-016 ☞diff

陽明病發潮熱大便溏胸滿不去者與小柴胡湯〔第十六〕七味

《千翼》 STB-08-062 ☞diff

陽明病發潮熱大便溏小便自可而胸脇滿不去小柴胡湯主之

《玉函》 SOB-05-051 ☞diff

陽明病發潮熱大便溏小便自可而胸脇滿不去者小柴胡湯主之

《淳化》 SCB-04-030 ☞diff

陽明病脇下堅滿大便秘而嘔口燥宜柴胡湯

《全書》 SSB-230 ☞diff

⒁陽明病脇下硬滿不大便而嘔舌上白苔者可與小柴胡湯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氣因和身濈然汗出而解

《全書|法》 SSR-08-017 ☞diff

陽明病脇下滿不大便而嘔舌上胎者與小柴胡湯〔第十七〕用上方

《千翼》 STB-08-063 ☞diff

陽明病脇下堅滿不大便而嘔舌上胎者可以小柴胡湯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氣因和身濈然汗出而解

《玉函》 SOB-05-052 ☞diff

陽明病脇下堅滿不大便而嘔舌上白胎者可與小柴胡湯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氣因和身濈然汗出而解

《淳化》 SCB-04-031 ☞diff

陽明病中風其脈浮大短氣心痛鼻乾嗜臥不得汗一身悉黃小便難有潮熱而噦耳前後腫刺之雖小差外若不解宜柴胡湯

《全書》 SSB-231 ☞diff

⒂陽明中風脈弦浮大而短氣腹都滿脇下及心痛久按之氣不通鼻乾不得汗嗜臥一身及目悉黃小便難有潮熱時時噦耳前後腫刺之少差外不解病過十日脈續浮者小柴胡湯

陽明:《康平》“陽明病” 目:《康平》《玉》“面目”

《全書|法》 SSR-08-018 ☞diff

陽明中風脈弦浮大短氣腹滿脇下及心痛鼻乾不得汗嗜臥身黃小便難潮熱而噦與小柴胡湯〔第十八〕用上方

《全書|可不》 SSG-16-038 ☞diff

陽明中風脈弦浮大而短氣腹都滿脇下及心痛久按之氣不通鼻乾不得汗嗜臥一身及目悉黃小便難有潮熱時時噦耳前後腫刺之小差外不解過十日脈續浮者與小柴胡湯脈但浮無餘證者與麻黃湯用前第七方不溺腹滿加噦者不治三十二

《千翼》 STB-08-064 ☞diff

陽明中風脈弦浮大而短氣腹都滿脇下及心痛久按之氣不通鼻乾、不得汗其人嗜臥一身及目悉黃小便難有潮熱時時噦耳前後腫刺之小差外不解病過十日脈續浮與小柴胡湯但浮無餘證與麻黃湯不溺腹滿加噦不治方見柴胡湯門

《玉函》 SOB-05-053 ☞diff

陽明中風脈弦浮大而短氣腹都滿脇下及心痛久按之氣不通鼻乾不得汗其人嗜臥一身及面目悉黃小便難有潮熱時時噦耳前後腫刺之小差其外不解病過十日脈續浮者與小柴胡湯但浮無餘證者與麻黃湯不溺腹滿加喘者不治

《玉函》 SOB-14-036 ☞diff

陽明中風脈弦浮大而短氣腹滿脇下及心痛久按之氣不通鼻乾不得汗其人嗜臥一身及目悉黃小便難有潮熱時時噦耳前後腫刺之小差其外不解病過十日脈續浮與柴胡湯但浮無餘證與麻黃湯不溺腹滿加噦者不治

《脈經》 SMK-07-02-040 ☞diff

陽明中風脈弦浮大而短氣腹都滿脇下及心痛久按之氣不通一作按之不痛鼻乾不得汗嗜臥一身及目悉黃小便難有潮熱時時噦耳前後腫剌之小差外不解病過十日脈續浮與小柴胡湯但浮無餘證與麻黃湯不溺腹滿加噦不治

《淳化》 SCB-04-032 ☞diff

陽明病其脈遲汗出多而微惡寒爲表未解宜桂枝湯

《全書》 SSB-234 ☞diff

⒀陽明病脈遲汗出多微惡寒者表未解也可發汗桂枝湯

《全書|法》 SSR-08-021 ☞diff

陽明病脈遲汗出多微惡寒表未解宜桂枝湯〔第二十一〕五味

《全書|可不》 SSG-16-007 ☞diff

陽明病脈遲汗出多微惡寒者表未解也可發汗屬桂枝湯證用前第一方

《千翼》 STB-08-065 ☞diff

陽明病其脈遲汗出多而微惡寒表爲未解可發汗宜桂枝湯

《千翼》 STB-13-023 ☞diff

陽明病其脈遲汗出多而微惡寒者表爲未解宜發其汗

《淳化》 SCB-11-006 ☞diff

陽明病脈遲汗多而微惡寒者外未解宜發汗

《玉函》 SOB-05-055 ☞diff

陽明病其脈遲汗出多而微惡寒者表爲未解可發其汗宜桂枝湯

《玉函》 SOB-14-007 ☞diff

陽明病其脈遲汗出多而微惡寒表爲末解可發其汗宜桂枝湯

《脈經》 SMK-07-02-007 ☞diff

陽明病脈遲汗出多微惡寒表爲未解可發其汗屬桂枝湯

《淳化》 SCB-04-033 ☞diff

陽明病脈浮無汗其人必喘當須發汗宜麻黃湯

《全書》 SSB-235 ☞diff

⒀陽明病脈浮無汗而喘者發汗則愈麻黃湯

而喘者:《玉》《翼》《惠》“其人必喘”

《全書|法》 SSR-08-022 ☞diff

陽明病脈浮無汗而喘發汗則愈宜麻黃湯〔第二十二〕用前第十九方

《全書|可不》 SSG-16-017 ☞diff

陽明病脈浮無汗而喘者發汗則愈屬麻黃湯證十一用前第七方

《千翼》 STB-08-066 ☞diff

陽明病脈浮無汗其人必喘發汗卽愈宜麻黃湯方竝見上

《玉函》 SOB-05-056 ☞diff

陽明病脈浮無汗其人必喘發其汗卽愈宜麻湯主之

《淳化》 SCB-04-034 ☞diff

陽明病發熱而汗出此爲熱退不能發黃也但頭汗出身體無汗小便不利渴引水漿此爲瘀熱在裏必發黃也宜茵陳湯

《全書》 SSB-236 ☞diff

⒂陽明病發熱汗出者此爲熱越不能發黃也但頭汗出身無汗劑頸而還小便不利渴引水漿者此爲瘀熱在裏身必發黃茵蔯蒿湯主之

《全書|法》 SSR-08-023 ☞diff

陽明病但頭汗出小便不利身必發黃茵蔯蒿湯主之〔第二十三〕三味

《全書|可不》 SSG-21-025 ☞diff

陽明病發熱汗出者此爲熱越不能發黃也但頭汗出身無汗劑頸而還小便不利渴引水漿者以瘀熱在裏身必發黃宜下之以茵蔯蒿湯方二十三

《千翼》 STB-08-068 ☞diff

陽明病發熱而汗出此爲熱越不能發黃也但頭汗出其身無有齊頸而還小便不利渴引水漿此爲瘀熱在裏身必發黃茵蔯湯主之

《玉函》 SOB-05-057 ☞diff

陽明病發熱而汗出此爲熱越不能發黃也但頭汗出身無汗齊頸而還小便不利渴引水漿此爲瘀熱在裏身必發黃茵蔯湯主之

《玉函》 SOB-18-026 ☞diff

陽明病發熱而汗出此爲熱越不能發黃也但頭汗出其身無有齊頸而還小便不利渴飮水漿此爲瘀熱在裏身必發黃屬茵蔯蒿湯證

《脈經》 SMK-07-07-019 ☞diff

陽明病發熱而汗出此爲熱越不能發黃但頭汗出其身無有齊頸而還小便不利渴引水漿此爲瘀熱在裏身必發黃屬茵蔯蒿湯

《淳化》 SCB-04-035 ☞diff

陽明病其人喜妄必有稸血爲本有瘀熱大便必秘宜抵當湯

《全書》 SSB-237 ☞diff

⒂陽明證其人喜忘者必有畜血所以然者本有久瘀血故令喜忘雖硬大便反易其色必黑者抵當湯下之

屎:《康平》“尿” 其色必黑者:《康平》“而其色必黑者”

《全書|法》 SSR-08-024 ☞diff

陽明證喜忘必有畜血大便黑宜抵當湯下之〔第二十四〕四味

《全書|可不》 SSG-21-026 ☞diff

陽明證其人喜忘者必有畜血所以然者本有久瘀血故令喜忘屎雖鞕大便反易其色必黑宜抵當湯下之二十四用前第二十方

《千翼》 STB-08-070 ☞diff

陽明證其人喜忘必有畜血所以然者本有久瘀血故令喜忘雖堅大便必黑扺當湯主之

《玉函》 SOB-05-058 ☞diff

陽明證其人喜忘者必有畜血所以然者本有久瘀血故令喜忘屎雖堅大便反易其色必黑抵當湯主之

《玉函》 SOB-18-027 ☞diff

陽明證其人喜忘必有畜血所以然者本有久瘀血故令喜忘屎雖堅大便必黑屬抵當證

《脈經》 SMK-07-07-020 ☞diff

陽明證其人喜忘必有畜血所以然者本有久瘀血故令喜忘雖堅大便必黑屬抵當湯證

《淳化》 SCB-04-036 ☞diff

陽明病脈實者當下脈浮虛者當汗下者宜承氣湯汗者宜桂枝湯

《全書》 SSB-240 ☞diff

⒁病人煩熱汗出則解又如瘧狀日晡所發熱者屬陽明也脈實者宜下之脈浮虛者宜發汗下之與大承氣湯發汗宜桂枝湯

《全書|法》 SSR-08-026 ☞diff

病人煩熱汗出解如瘧狀日晡發熱脈實者宜大承氣湯脈浮虛者宜桂枝湯〔第二十六〕大承氣湯用前第二方桂枝湯用前第二十一方

《全書|可不》 SSG-16-010 ☞diff

病人煩熱汗出卽解又如瘧狀日晡所發熱者屬陽明也脈浮虛者當發汗屬桂枝湯證用前第一方

《全書|可不》 SSG-21-028 ☞diff

病人煩熱汗出則解又如瘧狀日晡所發熱者屬陽明也脈實者可下之宜大柴胡、大承氣湯二十六用前第一、第二方

《千翼》 STB-08-044 ☞diff

病者煩熱汗出卽解;復如瘧狀日晡所發者屬陽明脈實者當下之;脈浮虛者當發其汗下之宜承氣湯發汗宜桂枝湯方見桂枚湯門

《千翼》 STB-13-071 ☞diff

病者煩熱汗出卽解復如瘧日晡所發者屬陽明脈實者當下之

《玉函》 SOB-05-061 ☞diff

病人煩熱汗出卽解復如瘧狀日晡所發熱者屬陽明也脈實者當下之脈浮虛者當發汗下之宜大承氣湯發汗宜桂枝湯

《淳化》 SCB-04-037 ☞diff

陽明病發作有時汗不解腹滿痛宜承氣湯

《全書》 SSB-254 ☞diff

⒀發汗不解腹滿痛者急下之大承氣湯

《全書|法》 SSR-08-038 ☞diff

發汗不解腹滿痛者急下之宜大承氣湯〔第三十八〕用前第二方

《全書|可不》 SSG-17-034 ☞diff

發汗後不解腹滿痛者急下之宜大承氣湯方二十四

《千翼》 STB-08-050 ☞diff

發汗不解腹滿痛者急下之宜承氣湯

《玉函》 SOB-05-075 ☞diff

發汗不解腹滿痛者急下之宜大承氣湯

《玉函》 SOB-19-018 ☞diff

發汗不解腹滿痛者急下之宜承氣湯一云:大柴胡湯

《淳化》 SCB-04-038 ☞diff

陽明與少陰合病而自利脈浮者爲順也滑而數者有宿食宜承氣湯

少陰:《全書》"少陽"

《全書》 SSB-256 ☞diff

⒁陽明少陽合病必下利其脈不負者爲順也負者失也互相克賊名爲負也脈滑而數者有宿食也當下之大承氣湯

《全書|法》 SSR-08-040 ☞diff

陽明少陽合病必下利脈滑而數有宿食也當下之宜大承氣湯〔第四十〕用前第二方

《全書|可不》 SSG-21-009 ☞diff

陽明少陽合病必下利其脈不負者爲順也負者失也互相剋賊名爲負也脈滑而數者有宿食當下之宜大承氣湯用前第二方

《千翼》 STB-08-052 ☞diff

陽明與少陽合病而利脈不負者爲順滑而數者有宿食宜承氣湯方竝見承氣湯門

《千翼》 STB-13-062 ☞diff

陽明與少陽合病利而脈不負者爲順脈數而滑者有宿食宜下之

《玉函》 SOB-05-078 ☞diff

陽明與少陽合病必下利其脈不負者爲順負者爲失互相剋賊名爲負若滑而數者有宿食也當下之宜大承氣湯

《玉函》 SOB-18-009 ☞diff

陽明與少陽合病而利不負者爲順負者失也互相剋賊爲負

《玉函》 SOB-18-010 ☞diff

脈滑而數者有宿食也當下之宜大柴胡湯、承氣湯

《脈經》 SMK-07-07-008 ☞diff

陽明與少陽合病而利脈不負者爲順負者失也互相刻賊爲負

《脈經》 SMK-07-07-009 ☞diff

滑而數者有宿食當下之屬大柴胡承氣湯證

《淳化》 SCB-04-039 ☞diff

陽明病脈浮發熱無汗表不解渴欲飮水宜白虎湯

《全書》 SSB-170 ☞diff

⒂傷寒脈浮發熱無汗其表不解不可與白虎湯渴欲飮水無表證者白虎加人蔘湯主之

無表證者:〔法〕없음 白虎加人蔘湯:《臺》《千》《翼》“白虎湯”

《全書|法》 SSR-07-032 ☞diff

傷寒脈浮發熱無汗表未解不可與白虎湯渴者白虎加人參湯主之〔第三十二〕用前第三十方

《千翼》 STB-07-014 ☞diff

傷寒、脈浮、發熱、無汗其表不解不可與白虎湯渴欲飮水無表證白虎湯主之

《玉函》 SOB-04-043 ☞diff

傷寒脈浮發熱無汗其表不解者不可與白虎湯渴欲飮水無表證者白虎湯主之

辨少陽病形證

《淳化》 SCB-05-001 ☞diff

傷寒三日少陽受病口苦乾燥目眩宜柴胡湯

《全書》 SSB-263 ☞diff

⒂少陽之爲病口苦咽乾目眩也

《千翼》 STB-09-001 ☞diff

少陽之爲病口苦、咽乾、目眩也

《玉函》 SOB-06-001 ☞diff

少陽之爲病口苦、咽乾、目眩也

《淳化》 SCB-05-002 ☞diff

少陽病脇下堅滿乾嘔不能飮食往來寒熱若未吐下其脈沈緊可與柴胡湯

《全書》 SSB-266 ☞diff

⒂本太陽病不解轉入少陽者脇下硬滿乾嘔不能食往來寒熱尙未吐下脈沈緊者小柴胡湯

《全書|法》 SSR-09-001 ☞diff

太陽病不解轉入少陽脇下鞕滿乾嘔不能食往來寒熱尙未吐下脈沈緊者與小柴胡湯〔第一〕七味

《千翼》 STB-09-004 ☞diff

太陽病不解轉入少陽脇下堅滿乾嘔不能食飮往來寒熱而未吐下其脈沈緊可與小柴胡湯若已吐下、發汗、溫鍼、譫語柴胡證罷此爲壞病知犯何逆以法治之

《玉函》 SOB-06-004 ☞diff

太陽病不解轉入少陽者脇下堅滿乾嘔不能食飮往來寒熱尙未吐下其脈沈緊與小柴胡湯若已吐下、發汗、溫鍼譫語柴胡證罷此爲壤病知犯何逆以法治之

《玉函》 SOB-19-041 ☞diff

太陽病不解轉入少陽脇下堅滿乾嘔不能食往來寒熱尙未吐下其脈沈緊可與小柴胡湯若已吐下、發汗、溫鍼柴胡湯證罷此爲壤病知犯何逆以法治之

《淳化》 SCB-05-003 ☞diff

少陽病若已吐下發汗譫語服柴胡湯若不解此欲爲狂病隨其證而治之

《全書》 SSB-267 ☞diff

⒂若已吐下發汗溫鍼譫語柴胡證罷此爲壞病知犯何逆以法治之

SSB-266과 이어지는 조문

《玉函》 SOB-06-004 ☞diff

太陽病不解轉入少陽者脇下堅滿乾嘔不能食飮往來寒熱尙未吐下其脈沈緊與小柴胡湯若已吐下、發汗、溫鍼譫語柴胡證罷此爲壤病知犯何逆以法治之

《玉函》 SOB-19-041 ☞diff

太陽病不解轉入少陽脇下堅滿乾嘔不能食往來寒熱尙未吐下其脈沈緊可與小柴胡湯若已吐下、發汗、溫鍼柴胡湯證罷此爲壤病知犯何逆以法治之

《淳化》 SCB-05-004 ☞diff

少陽中風兩耳生所聞目赤胸中滿而煩不可吐下吐下則悸而驚宜柴胡湯

《全書》 SSB-264 ☞diff

⒁少陽中風兩耳無所聞目赤胸中滿而煩者不可吐下吐下則悸而驚

少陽中風:《康平》“少陽病”

《千翼》 STB-09-002 ☞diff

少陽中風兩耳無所聞目赤胸中滿而煩不可吐下;吐下則悸而驚

《玉函》 SOB-06-002 ☞diff

少陽中風兩耳無聞目赤胸中滿而煩不可吐下吐下卽悸而驚

《淳化》 SCB-05-005 ☞diff

傷寒病脈弦細頭痛而發熱此爲屬少陽少陽不可發汗發汗則譫語爲屬胃胃和卽愈不和卽煩而悸宜柴胡湯

《全書》 SSB-265 ☞diff

⒁傷寒脈弦細頭痛發熱者屬少陽少陽不可發汗發汗則譫語此屬胃胃和則愈胃不和煩而悸一云躁

發汗則譫語:〈不可發汗〉發汗則譫語 이하 없음

《全書|可不》 SSG-15-027 ☞diff

傷寒脈弦細頭痛發熱者屬少陽少陽不可發汗

《千翼》 STB-09-003 ☞diff

傷寒病脈弦細頭痛而發熱此爲屬少陽少陽不可發汗發汗則譫語爲屬胃胃和卽愈不和煩而悸

《玉函》 SOB-06-003 ☞diff

傷寒脈弦細頭痛發熱者屬少陽少陽不可發汗發汗則譫語此屬胃胃和卽愈胃不和則煩而悸

《玉函》 SOB-13-029 ☞diff

傷寒其脈弦細頭痛發熱此爲屬少陽少陽不可發其汗

《脈經》 SMK-07-01-031 ☞diff

傷寒脈弦細頭痛而反發熱此屬少陽少陽不可發其汗

《淳化》 SCB-05-006 ☞diff

傷寒三日無大熱其人煩躁此爲陽去入陰故也宜茯苓湯

《全書》 SSB-269 ☞diff

⒀傷寒六七日無大熱其人煩躁者此爲陽去入陰故也

《千翼》 STB-09-006 ☞diff

傷寒六七日無大熱其人躁煩此爲陽去入陰故也

《玉函》 SOB-06-006 ☞diff

傷寒六七日無大熱其人躁煩此爲陽去入陰也

辨太陰病形證

《淳化》 SCB-06-001 ☞diff

傷寒四日太陰受病腹滿吐食下之益甚時時腹痛心胸堅滿若脈浮者可發其汗沈者宜攻其裏也發汗者宜桂枝湯攻裏者宜承氣湯

《全書》 SSB-273 ☞diff

⒂太陰之爲病腹滿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時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結硬

《全書》 SSB-276 ☞diff

⒁太陰病脈浮者可發汗桂枝湯

可發汗:《康平》“少可發汗”

《全書|法》 SSR-10-001 ☞diff

太陰病脈浮可發汗宜桂枝湯〔第一〕五味前有太陰病三證

《全書|可不》 SSG-20-030 ☞diff

太陰之爲病腹滿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時腹自痛下之必胸下結鞕

《全書|可不》 SSG-22-020 ☞diff

太陰之爲病腹滿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時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結鞕

《全書|可不》 SSG-16-018 ☞diff

太陰病脈浮者可發汗屬桂枝湯證十二用前第一方

《千翼》 STB-10-001 ☞diff

太陰之爲病腹滿食不下下之益甚時腹自痛胸下堅結

《千翼》 STB-10-002 ☞diff

太陰病脈浮可發其汗

《千翼》 STB-13-024 ☞diff

太陰病脈浮宜發其汗

《玉函》 SOB-07-001 ☞diff

太陰之爲病腹滿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時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痞堅

《玉函》 SOB-17-030 ☞diff

太陰之爲病腹滿而吐食不下下之益甚腹時自痛胸下痞堅

《玉函》 SOB-07-002 ☞diff

太陰病脈浮者可發其汗宜桂枝湯

《玉函》 SOB-14-018 ☞diff

太陽病脈浮者可發其汗宜桂枝湯

《脈經》 SMK-07-06-030 ☞diff

太陰之爲病腹滿而吐食不下下之益甚腹時自痛胸下結堅

《脈經》 SMK-07-02-018 ☞diff

太陰病脈浮者可發其汗屬桂枝湯證

《淳化》 SCB-06-002 ☞diff

太陰中風四肢煩痛其脈陽微陰澁而長爲欲愈也宜靑龍湯

《全書》 SSB-274 ☞diff

⒀太陰中風四肢煩疼陽微陰澁而長者爲欲愈

陽微陰澁而長者:《康平》“脈陽微陰澁而長者”

《千翼》 STB-10-003 ☞diff

太陰中風四肢煩疼陽微陰澁而長爲欲愈

《玉函》 SOB-07-003 ☞diff

太陰中風四肢煩疼陽微陰澁而長者爲欲愈

《淳化》 SCB-06-003 ☞diff

太陰病利而不渴者其臟有寒當溫之以四逆湯

《全書》 SSB-277 ☞diff

⒁自利不渴者屬太陰以其臟有寒故也當溫之宜服四逆輩

《全書|法》 SSR-10-002 ☞diff

自利不渴者屬太陰以其藏寒故也宜服四逆輩〔第二〕下有利自止一證

《千翼》 STB-10-005 ☞diff

自利不渴者屬太陰其藏有寒故也當溫之宜四逆輩

《千翼》 STB-13-078 ☞diff

自利不渴者屬太陰其藏有寒故也宜溫之

《玉函》 SOB-07-005 ☞diff

自利不渴者屬太陰以其藏有寒故也當溫之宜四逆輩

《玉函》 SOB-20-004 ☞diff

自利不渴者屬太陰其藏有寒故也當溫之宜四逆輩

《脈經》 SMK-07-09-004 ☞diff

自利不渴者屬太陰其藏有寒故也當溫之宜四逆輩

《淳化》 SCB-06-004 ☞diff

傷寒脈浮而緩手足自溫是爲繫在太陰小便不利其人當發黃宜茵陳湯

《全書》 SSB-278 ☞diff

⒁傷寒脈浮而緩手足自溫者繫在太陰太陰當發身黃若小便自利者不能發黃至七八日雖暴煩下利日十餘行必自止以脾家實腐穢當去故也

太陰:《康平》無此句 雖暴煩下利,日十餘行:《翼》雖煩,暴利十餘行

《千翼》 STB-10-006 ☞diff

傷寒脈浮而緩手足溫是爲繫在太陰太陰當發黃小便自利利者不能發黃至七八日雖煩暴利十餘行必自止所以自止者脾家實腐穢當去故也

《淳化》 SCB-06-005 ☞diff

太陰病不解雖暴煩下利十餘行而自止所以自止者脾家實腐穢已去故也宜橘皮湯

《玉函》 SOB-07-006 ☞diff

傷寒脈浮而緩手足自溫者繫在太陰太陰當發身黃若小便自利者不能發黃至七八日雖暴煩下利日十餘行必自止所以然者此脾家實腐穢當去也

《淳化》 SCB-06-005 ☞diff

太陰病不解雖暴煩下利十餘行而自止所以自止者脾家實腐穢已去故也宜橘皮湯

《全書》 SSB-278 ☞diff

⒁傷寒脈浮而緩手足自溫者繫在太陰太陰當發身黃若小便自利者不能發黃至七八日雖暴煩下利日十餘行必自止以脾家實腐穢當去故也

太陰:《康平》無此句 雖暴煩下利,日十餘行:《翼》雖煩,暴利十餘行

《千翼》 STB-10-006 ☞diff

傷寒脈浮而緩手足溫是爲繫在太陰太陰當發黃小便自利利者不能發黃至七八日雖煩暴利十餘行必自止所以自止者脾家實腐穢當去故也

《淳化》 SCB-06-004 ☞diff

傷寒脈浮而緩手足自溫是爲繫在太陰小便不利其人當發黃宜茵陳湯

《玉函》 SOB-07-006 ☞diff

傷寒脈浮而緩手足自溫者繫在太陰太陰當發身黃若小便自利者不能發黃至七八日雖暴煩下利日十餘行必自止所以然者此脾家實腐穢當去也

《淳化》 SCB-06-006 ☞diff

太陰病下之後腹滿時痛宜桂心芍藥湯若太實腹痛者宜承氣湯下之

《全書》 SSB-279 ☞diff

⒂本太陽病醫反下之因而腹滿時痛者屬太陰也桂枝加芍藥湯主之大實痛者桂枝加大黃湯主之

《全書|法》 SSR-10-003 ☞diff

本太陽病反下之因腹滿痛屬太陰桂枝加芍藥湯主之大實痛者桂枝加大黃湯主之〔第三〕桂枝加芍藥湯五味加大黃湯六味減大黃、芍藥法附

《全書|可不》 SSG-22-070 ☞diff

本太陽病醫反下之因爾腹滿時痛者屬太陰也屬桂枝加芍藥湯方四十六

《千翼》 STB-10-007 ☞diff

本太陽病醫反下之因腹滿時痛爲屬太陰桂枝加芍藥湯主之其實痛加大黃湯主之

《玉函》 SOB-07-007 ☞diff

太陽病醫反下之因爾腹滿時痛者屬太陰也桂枝加芍藥湯主之大實痛者桂枝加大黃湯主之

《玉函》 SOB-19-074 ☞diff

太陽病醫反下之因腹滿時痛爲屬太陰屬桂枝加芍藥湯證其大實痛屬桂枝加大黃湯證

《脈經》 SMK-07-08-059 ☞diff

太陽病醫反下之因腹滿時痛爲屬太陰屬桂枝加芍藥湯大實痛屬桂枝加大黃湯

《脈經》 SMK-07-08-060 ☞diff

傷寒六七日其人大下後脈沈遲手足厥逆下部脈不至喉咽不利唾膿血泄利不止爲難治屬麻黃升麻湯

辨少陰病形證

《淳化》 SCB-07-001 ☞diff

傷寒五日少陰受病其脈微細但欲寐

《全書》 SSB-281 ☞diff

⒂少陰之爲病脈微細但欲寐也

《千翼》 STB-11-001 ☞diff

少陰之爲病脈微細但欲寐

《玉函》 SOB-08-001 ☞diff

少陰之爲病脈微細但欲寐

《淳化》 SCB-07-002 ☞diff

其人欲吐而不煩五日自利而渴者屬陰虛故引水以自救小便白而利者下焦有虛寒故不能制水而小便白也宜龍骨牡蠣湯

《全書》 SSB-282 ☞diff

⒁少陰病欲吐不吐心煩但欲寐五六日自利而渴者屬少陰也虛故引水自救若小便色白者少陰病形悉具小便白者以下焦虛有寒不能制水故令色白也

但欲寐:《康平》傍注로 {小柴胡湯,調胃承氣湯,煩躁不眠,心煩而不渴。太陰病} 이 첨가되어있다. 《淳》龍骨牡蠣湯을 쓴다고 하였다.

《千翼》 STB-11-002 ☞diff

少陰病欲吐而不煩但欲寐五六日自利而渴者屬少陰虛故引水自救小便白者少陰病形悉具其人小便白者下焦虛寒不能制溲故白也

《玉函》 SOB-08-002 ☞diff

少陰病欲吐不吐心煩但欲寐五六日自利而渴者屬少陰也虛故引水自救若其人小便色白者爲少陰病形悉具所以然者以下焦虛有寒不能制溲故白也

《淳化》 SCB-07-003 ☞diff

少陰病咳而下利譫語是爲心臟有積熱故也小便必難宜服猪苓湯

《全書》 SSB-284 ☞diff

⒀少陰病咳而下利譫語者被火氣劫故也小便必難以强責少陰汗也

《全書|可不》 SSG-15-031 ☞diff

少陰病咳而下利譫語者此被火氣劫故也小便必難以强責少陰汗也

《千翼》 STB-11-004 ☞diff

少陰病咳而下利譫語是爲被火氣劫故也小便必難爲强責少陰汗也

《千翼》 STB-13-087 ☞diff

少陰病咳而下利譫語是爲被火氣劫故也小便必難爲强責少陰汗也

《玉函》 SOB-08-004 ☞diff

少陰病咳而下利譫語者被火氣刼故也小便必難爲强責少陰汗也

《玉函》 SOB-13-035 ☞diff

少陰病咳而下利譫語是爲被火氣刼故也小便必難以强責少陰汗也

《玉函》 SOB-21-011 ☞diff

少陰病咳而下利譫語是爲被火氣刼故也小便必難爲强責少陰汗也

《脈經》 SMK-07-01-033 ☞diff

少陰病咳而下利譫語者此被火氣刼故也小便必難以强責少陰汗也

《脈經》 SMK-07-16-011 ☞diff

少陰病咳而下利譫語是爲被火氣劫故也小便必難爲强責少陰汗出

《淳化》 SCB-07-004 ☞diff

少陰病脈細沈數病在裏不可發其汗宜承氣湯

《全書》 SSB-285 ☞diff

⒀少陰病脈細沈數病爲在裏不可發汗

《全書|可不》 SSG-15-002 ☞diff

少陰病脈細沈數病爲在裏不可發汗

《千翼》 STB-11-005 ☞diff

少陰病脈細沈數病在裏不可發其汗

《千翼》 STB-13-001 ☞diff

少陰病脈細沈數病在裏忌發其汗

《玉函》 SOB-08-005 ☞diff

少陰病脈細沈數病爲在裏不可發其汗

《玉函》 SOB-13-002 ☞diff

少陰病脈細沈數病爲在裏不可發其汗

《脈經》 SMK-07-01-001 ☞diff

少陰病脈細沈數病爲在裏不可發其汗

《淳化》 SCB-07-005 ☞diff

少陰病下利止惡寒而踡手足溫者可治也宜建中湯

《全書》 SSB-288 ☞diff

⒀少陰病下利若利自止惡寒而踡臥手足溫者可治

《千翼》 STB-11-008 ☞diff

少陰病下利若利止惡寒而踡手足溫者可治

《玉函》 SOB-08-008 ☞diff

少陰病下利若利自止惡寒而踡手足溫者可治

《脈經》 SMK-07-18-019 ☞diff

少陰病下利若利止惡寒而踡手足溫者可治

《淳化》 SCB-07-006 ☞diff

少陰病惡寒而踡時時自煩不欲厚衣宜大柴胡湯

《全書》 SSB-289 ☞diff

⒀少陰病惡寒而踡時自煩欲去衣被者可治

《千翼》 STB-11-009 ☞diff

少陰病惡寒而踡時自煩欲去其衣被不可治

《玉函》 SOB-08-009 ☞diff

少陰病惡寒而踡時自煩欲去衣被者可治

《脈經》 SMK-07-18-020 ☞diff

少陰病惡寒而踡時時自煩欲去其衣被者可治

《淳化》 SCB-07-007 ☞diff

少陰病而一身手足盡熱熱在膀胱必便血也宜黃芩湯

《全書》 SSB-293 ☞diff

⒀少陰病八九日一身手足盡熱者以熱在膀胱必便血也

《千翼》 STB-11-012 ☞diff

少陰病八九日而一身手足盡熱熱在膀胱必便血

《玉函》 SOB-08-012 ☞diff

少陰病八九日一身手足盡熱者以熱在膀胱必便血也

《淳化》 SCB-07-008 ☞diff

少陰病其人吐利手足不逆反發熱者宜葛根半夏湯

《全書》 SSB-292 ☞diff

⒀少陰病吐利手足不逆冷反發熱者不死脈不至者至一作足灸少陰七壯

《千翼》 STB-11-013 ☞diff

少陰病其人吐利手足不逆反發熱不死脈不足者灸其少陰七壯

《千翼》 STB-13-093 ☞diff

少陰病吐利手足逆而脈不足灸其少陰七壯

《玉函》 SOB-08-013 ☞diff

少陰病吐利手足不逆冷反發熱者不死脈不至者灸少陰七壯

《玉函》 SOB-24-003 ☞diff

少陰病其人吐利手足不逆反發熱者不死脈不至者灸其少陰七壯

《脈經》 SMK-07-11-003 ☞diff

少陰病其人吐利手足不逆反發熱不死脈不至者灸其少陰七壯

《淳化》 SCB-07-009 ☞diff

少陰病始得之其人發熱脈反沈者宜麻黃附子湯

《全書》 SSB-301 ☞diff

⒂少陰病始得之反發熱脈沈者麻黃細辛附子湯主之

《全書|法》 SSR-11-001 ☞diff

少陰病始得之發熱脈沈者麻黃細辛附子湯主之〔第一〕三味前有少陰病二十證

《千翼》 STB-11-021 ☞diff

少陰病始得之反發熱脈反沈者麻黃細辛附子湯主之

《玉函》 SOB-08-021 ☞diff

少陰病始得之反發熱脈沈者麻黃附子細辛湯主之

《淳化》 SCB-07-010 ☞diff

少陰病身體痛手足寒脈沈者宜四逆湯

《全書》 SSB-305 ☞diff

⒂少陰病身體痛手足寒骨節痛脈沈者附子湯主之

《全書|法》 SSR-11-005 ☞diff

少陰病身體痛手足寒骨節痛脈沈者附子湯主之〔第五〕用前第四方

《千翼》 STB-11-025 ☞diff

少陰病身體痛手足寒骨節痛脈沈者附子湯主之

《玉函》 SOB-08-025 ☞diff

少陰病身體痛手足寒骨節痛脈沈一作微附子湯主之

《淳化》 SCB-07-011 ☞diff

少陰病下利便膿血者桃花湯

《全書》 SSB-306 ☞diff

⒂少陰病下利便膿血者桃花湯主之

《全書|法》 SSR-11-006 ☞diff

少陰病下利便膿血者桃花湯主之〔第六〕三味

《千翼》 STB-11-026 ☞diff

少陰病下利便膿血桃花湯主之

《玉函》 SOB-08-026 ☞diff

少陰病下利便膿血桃花湯主之

《淳化》 SCB-07-012 ☞diff

少陰病其人吐利手足逆煩躁者宜吳茱萸湯

《全書》 SSB-309 ☞diff

⒂少陰病吐利手足逆冷煩躁欲死者吳茱萸湯主之

《全書|法》 SSR-11-008 ☞diff

少陰病吐利手足逆冷煩躁欲死者吳茱萸湯主之〔第八〕四味

《千翼》 STB-11-029 ☞diff

少陰病吐利手足逆煩躁欲死者茱萸湯主之方見陽明門

《玉函》 SOB-08-029 ☞diff

少陰病吐利而手足逆冷煩躁欲死者吳茱萸湯主之

《淳化》 SCB-07-013 ☞diff

少陰病下利咽痛胸滿心煩宜猪苓湯

《全書》 SSB-310 ☞diff

⒂少陰病下利咽痛胸滿心煩猪膚湯主之

心煩:《康平》“心煩者”

《全書|法》 SSR-11-009 ☞diff

少陰病下利咽痛胸滿心煩者猪膚湯主之〔第九〕三味

《千翼》 STB-11-030 ☞diff

少陰病下利咽痛胸滿心煩猪膚湯主之

《玉函》 SOB-08-030 ☞diff

少陰病下利咽痛胸滿心煩猪膚湯主之

《淳化》 SCB-07-014 ☞diff

少陰病咽痛者宜甘草桔梗湯

《全書》 SSB-311 ☞diff

⒂少陰病二三日咽痛者可與甘草湯不差桔梗湯

《全書|法》 SSR-11-010 ☞diff

少陰病二三日咽痛與甘草湯不差與桔梗湯〔第十〕甘草湯一味桔梗湯二味

《千翼》 STB-11-031 ☞diff

少陰病二三日咽痛者可與甘草湯;不差可與桔梗湯

《玉函》 SOB-08-031 ☞diff

少陰病二三日咽痛者可與甘草湯不差者與桔便湯

《淳化》 SCB-07-015 ☞diff

少陰病下利宜白通湯

《全書|法》 SSR-11-013 ☞diff

少陰病下利白通湯主之〔第十三〕三味

《千翼》 STB-11-034 ☞diff

少陰病下利白通湯主之

《玉函》 SOB-08-034 ☞diff

少陰病下利白通湯主之

《淳化》 SCB-07-016 ☞diff

少陰病下利服白通湯止後厥逆無脈煩躁者宜白通猪苓湯其脈暴出者死微微續出者生

《全書》 SSB-315 ☞diff

⒂少陰病下利脈微者白通湯利不止厥逆無脈乾嘔煩者白通加猪膽汁湯主之服湯脈暴出者死微續者生

《全書|法》 SSR-11-014 ☞diff

少陰病下利脈微與白通湯利不止厥逆無脈乾嘔者白通加猪膽汁湯主之〔第十四〕白通湯用前第十三方加猪膽汁湯五味

《千翼》 STB-11-035 ☞diff

少陰病下利脈微服白通湯利不止厥逆無脈乾煩者白通加猪膽汁湯主之

《玉函》 SOB-08-035 ☞diff

少陰病下利脈微服白通湯利不止厥逆無脈乾嘔煩者白通加猪膽汁湯主之服湯脈暴出者死微續者生

《脈經》 SMK-07-18-021 ☞diff

少陰病下利止厥逆無脈乾煩一本作乾嘔服湯藥其脈暴出者微細者右少陰部

《淳化》 SCB-07-017 ☞diff

少陰病四肢心腹痛小便不利或咳或嘔此爲有水氣宜玄武湯

《全書》 SSB-316 ☞diff

⒂少陰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沈重疼痛自下利此爲有水氣其人①或咳②或小便利③或下利④或嘔者眞武湯主之

《全書|法》 SSR-11-015 ☞diff

少陰病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沈重疼痛自下利真武湯主之〔第十五〕五味加減法附

《千翼》 STB-11-036 ☞diff

少陰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沈重疼痛而利此爲有水氣其人或咳或小便不利或下利或嘔玄武湯主之

《玉函》 SOB-08-036 ☞diff

少陰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沈重疼痛而利此爲有水氣其人或咳或小便自利或下利或嘔者眞武湯主之

《淳化》 SCB-07-018 ☞diff

少陰病下利水穀裏寒外熱手足厥逆脈微欲絶身反惡寒其人面赤或腹痛或乾嘔或咽痛或時利止而脈不出者宜四逆湯

《全書》 SSB-317 ☞diff

⒂少陰病下利淸穀裏寒外熱手足厥逆脈微欲絶身反不惡寒其人①面色赤②或腹痛③或乾嘔④或咽痛⑤或利止脈不出者通脈四逆湯主之

《全書|法》 SSR-11-016 ☞diff

少陰病下利淸穀裏寒外熱手足厥逆脈微欲絶惡寒或利止脈不出通脈四逆湯主之〔第十六〕三味加減法附

《千翼》 STB-11-037 ☞diff

少陰病下利淸穀裏寒外熱手足厥逆脈微欲絶身反惡寒其人面赤或腹痛或乾嘔或咽痛或利止而脈不出通脈四逆湯主之

《玉函》 SOB-08-037 ☞diff

少陰病下利淸穀裏寒外熱手足厥逆脈微欲絶身反不惡寒其人面赤色或腹痛或乾嘔或咽痛或利止而脈不出通脈四逆湯主之

《淳化》 SCB-07-019 ☞diff

少陰病下利咳而嘔煩渴不得眠臥宜猪苓湯

《全書》 SSB-319 ☞diff

⒂少陰病下利六七日咳而嘔渴心煩不得眠者猪苓湯主之

《全書|法》 SSR-11-018 ☞diff

少陰病下利六七日咳而嘔渴煩不得眠猪苓湯主之〔第十八〕五味

《千翼》 STB-11-039 ☞diff

少陰病不利六七日咳而嘔渴心煩不得眠猪苓湯主之方見陽明門

《玉函》 SOB-08-039 ☞diff

少陰病下利六七日咳而嘔渴心煩不得眠者猪苓湯主之

《淳化》 SCB-07-020 ☞diff

少陰病口燥咽乾急下之宜承氣湯

《全書》 SSB-320 ☞diff

⒁少陰病得之二三日口燥咽乾者急下之大承氣湯

《全書|法》 SSR-11-019 ☞diff

少陰病二三日口燥咽乾者宜大承氣湯〔第十九〕四味

《全書|可不》 SSG-21-004 ☞diff

少陰病得之二三日口燥咽乾者急下之宜大承氣湯方二

《千翼》 STB-11-040 ☞diff

少陰病得之二三日口燥咽乾急下之宜承氣湯

《千翼》 STB-13-057 ☞diff

少陰病得之二三日口燥咽乾者急下之

《玉函》 SOB-08-040 ☞diff

少陰病得之二三日口燥咽乾者急下之宜大承氣湯

《玉函》 SOB-18-004 ☞diff

少陰病得之二三日口燥咽乾急下之宜承氣湯

《脈經》 SMK-07-07-004 ☞diff

少陰病得之二三日口燥咽乾者急下之屬承氣湯

《淳化》 SCB-07-021 ☞diff

少陰病利淸水色靑者胸心下必痛口乾燥者宜大柴胡湯

《全書》 SSB-321 ☞diff

⒂少陰病自利淸水色純靑心下必痛口乾燥者可下之大承氣湯一法用大柴胡

《全書|法》 SSR-11-020 ☞diff

少陰病自利淸水心下痛口乾者宜大承氣湯〔第二十〕用前第十九方

《全書|可不》 SSG-21-006 ☞diff

少陰病下利淸水色純靑心下必痛口乾燥者可下之宜大柴胡、大承氣湯用前第二方

《千翼》 STB-11-041 ☞diff

少陰病利淸水色靑者心下必痛口乾燥者可下之宜承氣湯一云:大柴胡

《千翼》 STB-13-059 ☞diff

少陰病下利淸水色靑者心下必痛口乾者宜下之

《玉函》 SOB-08-041 ☞diff

少陰病下利淸水色純靑心下必痛口乾燥者急下之宜大承氣湯

《玉函》 SOB-18-006 ☞diff

少陰病下利淸水色靑者心下必痛口乾燥者可下之宜大柴胡湯、承氣湯

《脈經》 SMK-07-07-006 ☞diff

少陰病下利淸水色靑者心下必痛口乾燥者可下之屬大柴胡湯承氣湯證

《淳化》 SCB-07-022 ☞diff

少陰病其人腹滿不大便者急下之宜承氣湯

《全書》 SSB-322 ☞diff

⒀少陰病六七日腹脹不大便者急下之大承氣湯

《全書|法》 SSR-11-021 ☞diff

少陰病六七日腹滿不大便宜大承氣湯〔第二十一〕用前第十九方

《全書|可不》 SSG-21-005 ☞diff

少陰病六七日腹滿不大便者急下之宜大承氣湯用前第二方

《千翼》 STB-11-042 ☞diff

少陰病六七日腹滿不大便者急下之宜承氣湯方見承氣中

《玉函》 SOB-08-042 ☞diff

少陰病六七日腹脹不大便者急下之宜大承氣湯

《玉函》 SOB-18-005 ☞diff

少陰病六七日腹滿不大便者急下之宜承氣湯

《脈經》 SMK-07-07-005 ☞diff

少陰病六七日腹滿不大便者急下之屬承氣湯證

《淳化》 SCB-07-023 ☞diff

少陰病其脈沈者急當溫之宜四逆湯

《全書》 SSB-323 ☞diff

⒂少陰病脈沈者急溫之四逆湯

《全書|法》 SSR-11-022 ☞diff

少陰病脈沈者急溫之宜四逆湯〔第二十二〕三味

《千翼》 STB-11-043 ☞diff

少陰病其脈沈者當溫之宜四逆湯

《千翼》 STB-13-080 ☞diff

少陰病脈沈者宜急溫之

《玉函》 SOB-08-043 ☞diff

少陰病脈沈者急溫之宜四逆湯

《玉函》 SOB-20-006 ☞diff

少陰病其脈沈者急當溫之宜四逆湯

《脈經》 SMK-07-09-006 ☞diff

少陰病脈沈者急當溫之宜四逆湯

《淳化》 SCB-07-024 ☞diff

少陰病其人飮食則吐心中溫溫欲吐復不能吐手足寒脈弦遲此胸中實不可下也當宜吐之宜瓜蔕散

《全書》 SSB-324 ☞diff

⒂少陰病飮食入口則吐心中溫溫欲吐復不能吐始得之手足寒脈弦遲此胸中實不可下也當吐之若膈上有寒飮乾嘔者不可吐也當溫之四逆湯

《全書|法》 SSR-11-023 ☞diff

少陰病食入則吐心中溫溫欲吐手足寒脈弦遲當溫之宜四逆湯〔第二十三〕用前第二十二方下有少陰病一證

《全書|可不》 SSG-18-003 ☞diff

少陰病飮食入口則吐心中溫溫欲吐復不能吐始得之手足寒脈弦遲者此胸中實不可下也若膈上有寒飮乾嘔者不可吐也當溫之

《全書|可不》 SSG-19-005 ☞diff

少陰病飮食入口則吐心中溫溫欲吐復不能吐者宜吐之

《全書|可不》 SSG-20-032 ☞diff

少陰病飮食入口則吐心中溫溫欲吐復不能吐始得之手足寒脈弦遲者此胸中實不可下也

《千翼》 STB-11-044 ☞diff

少陰病其人飮食入則吐心中溫溫欲吐復不能吐始得之手足寒脈弦遲此胸中實不可下也當遂吐之若膈上有寒飮乾嘔者不可吐當溫之宜四逆湯方見陽明門

《千翼》 STB-13-030 ☞diff

少陰病其人飮食入則吐心中溫溫欲吐復不能吐始得之手足寒脈弦運若膈上有寒飮乾嘔忌吐當溫之

《千翼》 STB-13-079 ☞diff

少陰病其人飮食入則吐心中溫溫欲吐復不能吐始得之手足寒脈弦遲若膈上有寒飮乾嘔宜溫之

《淳化》 SCB-07-025 ☞diff

少陰病若膈上有寒欲乾嘔者不可吐當溫之以四逆湯

《玉函》 SOB-08-044 ☞diff

少陰病飮食入口卽吐心下嗢嗢欲吐復不能吐始得之手足寒脈弦遲者此胸中實不可下也當吐之若膈上有寒飮乾嘔者不可吐急溫之宜四逆湯

《玉函》 SOB-20-005 ☞diff

少陰病其人飮食入則吐心中嗢嗢欲吐復不能吐始得之手足寒脈弦遲若膈上有寒飮乾嘔者不可吐當溫之宜四逆湯

&:此胸中實,不可下也( SOB-15-003)

《玉函》 SOB-15-003 ☞diff

少陰病其人飮食入口卽吐心中嗢嗢欲吐復不能吐始得之手足寒脈弦遲者此胸中實不可下也若膈上有寒飮乾嘔者不可吐當溫之

《脈經》 SMK-07-04-003 ☞diff

少陰病飮食入則吐心中溫溫欲吐復不能吐始得之手足寒脈弦遲此胸中實不可下若膈上有寒飮乾嘔者不可吐當溫之

《脈經》 SMK-07-09-005 ☞diff

少陰病其人欲食入則吐心中溫溫欲吐復不能吐始得之手足寒脈弦遲若膈上有寒飮乾嘔者不可吐當溫之宜四逆湯

《淳化》 SCB-07-025 ☞diff

少陰病若膈上有寒欲乾嘔者不可吐當溫之以四逆湯

《全書》 SSB-324 ☞diff

⒂少陰病飮食入口則吐心中溫溫欲吐復不能吐始得之手足寒脈弦遲此胸中實不可下也當吐之若膈上有寒飮乾嘔者不可吐也當溫之四逆湯

《全書|法》 SSR-11-023 ☞diff

少陰病食入則吐心中溫溫欲吐手足寒脈弦遲當溫之宜四逆湯〔第二十三〕用前第二十二方下有少陰病一證

《全書|可不》 SSG-18-003 ☞diff

少陰病飮食入口則吐心中溫溫欲吐復不能吐始得之手足寒脈弦遲者此胸中實不可下也若膈上有寒飮乾嘔者不可吐也當溫之

《全書|可不》 SSG-19-005 ☞diff

少陰病飮食入口則吐心中溫溫欲吐復不能吐者宜吐之

《全書|可不》 SSG-20-032 ☞diff

少陰病飮食入口則吐心中溫溫欲吐復不能吐始得之手足寒脈弦遲者此胸中實不可下也

《千翼》 STB-11-044 ☞diff

少陰病其人飮食入則吐心中溫溫欲吐復不能吐始得之手足寒脈弦遲此胸中實不可下也當遂吐之若膈上有寒飮乾嘔者不可吐當溫之宜四逆湯方見陽明門

《千翼》 STB-13-030 ☞diff

少陰病其人飮食入則吐心中溫溫欲吐復不能吐始得之手足寒脈弦運若膈上有寒飮乾嘔忌吐當溫之

《千翼》 STB-13-079 ☞diff

少陰病其人飮食入則吐心中溫溫欲吐復不能吐始得之手足寒脈弦遲若膈上有寒飮乾嘔宜溫之

《淳化》 SCB-07-024 ☞diff

少陰病其人飮食則吐心中溫溫欲吐復不能吐手足寒脈弦遲此胸中實不可下也當宜吐之宜瓜蔕散

《玉函》 SOB-08-044 ☞diff

少陰病飮食入口卽吐心下嗢嗢欲吐復不能吐始得之手足寒脈弦遲者此胸中實不可下也當吐之若膈上有寒飮乾嘔者不可吐急溫之宜四逆湯

《玉函》 SOB-20-005 ☞diff

少陰病其人飮食入則吐心中嗢嗢欲吐復不能吐始得之手足寒脈弦遲若膈上有寒飮乾嘔者不可吐當溫之宜四逆湯

&:此胸中實,不可下也( SOB-15-003)

《玉函》 SOB-15-003 ☞diff

少陰病其人飮食入口卽吐心中嗢嗢欲吐復不能吐始得之手足寒脈弦遲者此胸中實不可下也若膈上有寒飮乾嘔者不可吐當溫之

《脈經》 SMK-07-04-003 ☞diff

少陰病飮食入則吐心中溫溫欲吐復不能吐始得之手足寒脈弦遲此胸中實不可下若膈上有寒飮乾嘔者不可吐當溫之

《脈經》 SMK-07-09-005 ☞diff

少陰病其人欲食入則吐心中溫溫欲吐復不能吐始得之手足寒脈弦遲若膈上有寒飮乾嘔者不可吐當溫之宜四逆湯

辨厥陰病形證

《淳化》 SCB-08-001 ☞diff

傷寒六日厥陰受病其脈微浮爲欲愈不浮爲未愈也宜建中湯

《全書》 SSB-327 ☞diff

⒀厥陰中風脈微浮爲欲癒不浮爲未愈

《千翼》 STB-12-002 ☞diff

厥陰中風其脈微浮爲欲愈不浮爲未愈

《玉函》 SOB-09-002 ☞diff

厥陰中風其脈微浮爲欲愈不浮爲未愈

《淳化》 SCB-08-002 ☞diff

傷寒六日渴欲飮水者宜猪苓湯

《全書》 SSB-329 ☞diff

⒀厥陰病渴欲飮水者少少與之

《千翼》 STB-12-004 ☞diff

厥陰病渴欲飮水者與水飮之卽愈

《千翼》 STB-13-114 ☞diff

厥陰渴欲飮水與水飮之卽愈

《玉函》 SOB-09-004 ☞diff

厥陰病渴欲飮水者少少與之卽愈

《玉函》 SOB-28-002 ☞diff

厥陰病渴欲飮水者與水飮之卽愈

《脈經》 SMK-07-15-002 ☞diff

厥陰病渴欲飮水者與水飮之卽愈

《淳化》 SCB-08-003 ☞diff

傷寒六日煩滿而囊縮此則毒氣在臟可下而愈宜小承氣湯

《淳化》 SCB-08-004 ☞diff

傷寒六日身體熱惡風頸項强脇下滿手足溫而渴宜小柴胡湯

《全書》 SSB-099 ☞diff

⒂傷寒四五日身熱惡風頸項强脇下滿手足溫而渴者小柴胡湯主之

頸項强:〔法〕”項强”

《全書|法》 SSR-06-050 ☞diff

傷寒四五日身熱惡風項强脇下滿手足溫而渴者小柴胡湯主之〔第五十〕用前方

《全書|可不》 SSG-16-044 ☞diff

傷寒四五日身熱惡風頸項强脇下滿手足溫而渴者屬小柴胡湯證三十八用前第三十二方

《千翼》 STB-04-003 ☞diff

傷寒四五日身體熱惡風頸項强脇下滿手足溫而渴小柴胡湯主之

《玉函》 SOB-03-106 ☞diff

傷寒四五日身熱惡風頸項强脇下滿手足溫而渴小柴胡湯主之

《玉函》 SOB-13-031 ☞diff

傷寒四五日身體熱惡風頸項强脇下滿手足溫而渴屬小柴胡湯

《脈經》 SMK-07-02-043 ☞diff

傷寒四五日身體熱惡風頸項强脇下滿手足溫而渴屬小柴胡湯證

《淳化》 SCB-08-005 ☞diff

傷寒六日陽脈澁陰脈弦當腹中急痛先與小建中湯不差大柴胡湯

《全書》 SSB-100 ☞diff

⒂傷寒陽脈澁陰脈弦法當腹中急痛先與小建中湯不差者小柴胡湯主之

《全書|法》 SSR-06-051 ☞diff

傷寒陽脈澁陰脈弦法當腹中急痛先與小建中湯不差者小柴胡湯主之〔第五十一〕用前方小建中湯六味下有嘔家不可用建中湯幷服小柴胡湯一證

《千翼》 STB-04-004 ☞diff

傷寒陽脈澁陰脈弦法當腹中急痛先與小建中湯;不差與小柴胡湯小建中湯見雜療門中

《玉函》 SOB-03-107 ☞diff

傷寒陽脈澁陰脈弦法當腹中急痛先與小建中湯不差卽與小柴胡湯主之

《淳化》 SCB-08-006 ☞diff

傷寒六日發汗吐下後虛煩不得眠劇者心神顚倒宜梔子湯

《全書》 SSB-076 ☞diff

⒂發汗後水藥不得入口爲逆若更發汗必吐下不止 ⒂發汗吐下後虛煩不得眠若劇者必反覆顚倒心中懊憹梔子豉湯主之若少氣者梔子甘草豉湯主之若嘔者梔子生薑豉湯主之

若劇者,必反覆顚倒:〔法〕없음

《全書|法》 SSR-06-038 ☞diff

發汗吐下後虛煩不得眠心中懊憹梔子豉湯主之若少氣者梔子甘草豉湯主之若嘔者梔子生薑豉湯主之〔第三十八〕梔子豉湯二味梔子甘草豉湯、梔子生薑豉湯竝三味

《全書|可不》 SSG-17-004 ☞diff

發汗後水藥不得入口爲逆若更發汗必吐下不止

《全書|可不》 SSG-22-030 ☞diff

發汗吐下後虛煩不得眠若劇者必反覆顛倒心中懊憹屬梔子豉湯若少氣者梔子甘草豉湯若嘔者梔子生薑豉湯

《千翼》 STB-14-020 ☞diff

發汗、吐下後虛煩不得眠劇者反覆顛倒心中懊憹梔子湯主之若少氣梔子甘草湯主之若嘔者梔子生薑湯主之梔子湯方見陽明門

《玉函》 SOB-03-082 ☞diff

發汗後水藥不得入口爲逆

《玉函》 SOB-03-083 ☞diff

發汗吐下後虛煩不得眠劇者反覆顚倒心中懊憹梔子豉湯主之若少氣梔子甘草豉湯主之若嘔梔子生薑豉湯主之

《玉函》 SOB-19-001 ☞diff

發汗後水藥不得入口爲逆

《玉函》 SOB-19-036 ☞diff

發汗、吐下後虛煩不得眠劇者反覆巓倒心中懊憹屬梔子湯若少氣梔子甘草湯若嘔者梔子生薑湯證

《脈經》 SMK-07-03-004 ☞diff

發汗後水藥不得入口爲逆若更發其汗必吐下不止

《淳化》 SCB-08-007 ☞diff

傷寒六日已發汗及下之其人胸脇滿大腸微結小腸不利而不嘔但頭汗出往來寒熱而煩此爲未解宜小柴胡桂枝湯

小腸:《全書》"小便"

《全書》 SSB-147 ☞diff

⒂傷寒五六日已發汗而復下之胸脇滿微結小便不利渴而不嘔但頭汗出往來寒熱心煩者此爲未解也柴胡桂枝乾薑湯主之

胸脇滿微結:〔法〕”胸脇滿” 此爲未解也:〔法〕없음

《全書|法》 SSR-07-013 ☞diff

傷寒五六日已發汗復下之胸脇滿小便不利渴而不嘔頭汗出往來寒熱心煩柴胡桂枝乾薑湯主之〔第十三〕七味

《全書|可不》 SSG-22-034 ☞diff

傷寒五六日已發汗而復下之胸脇滿微結小便不利渴而不嘔但頭汗出往來寒熱心煩者此爲未解也屬柴胡桂枝乾薑湯方十一

《千翼》 STB-04-012 ☞diff

傷寒五六日其人已發汗而復下之胸脇滿微結小便不利渴而不嘔但頭汗出往來寒熱而煩此爲未解柴胡桂枝乾薑湯主之

《玉函》 SOB-04-021 ☞diff

傷寒五六日已發汗而復下之胸脇滿微結小便不利渴而不嘔但頭汗出往來寒熱心煩此爲未解也柴胡桂枝乾薑湯主之

《玉函》 SOB-19-030 ☞diff

傷寒五六日其人已發汗而復下之胸脇滿微結小便不利渴而不嘔但頭汗出往來寒熱而煩此爲未解柴胡桂枝乾薑湯證

《脈經》 SMK-07-08-029 ☞diff

傷寒五六日其人已發汗而復下之胸脇滿微結小便不利渴而不嘔但頭汗出往來寒熱心煩此爲未解屬柴胡桂枝乾薑湯

《淳化》 SCB-08-008 ☞diff

傷寒六日發熱微惡寒肢節順疼心下支滿外證未去宜柴胡桂枝湯

《全書》 SSB-146 ☞diff

⒂傷寒六七日發熱微惡寒支節煩疼微嘔心下支結外證未去者柴胡桂枝湯主之

外證未去者:〔法〕없음

《全書|法》 SSR-07-012 ☞diff

傷寒六七日發熱微惡寒支節疼微嘔心下支結柴胡桂枝湯主之〔第十二〕九味

《全書|可不》 SSG-16-045 ☞diff

傷寒六七日發熱微惡寒支節煩疼微嘔心下支結外證未去者柴胡桂枝湯主之方三十九

《千翼》 STB-04-010 ☞diff

傷寒六七日發熱微惡寒支節煩疼微嘔心下支結外證未去者宜柴胡桂枝湯

《玉函》 SOB-04-020 ☞diff

傷寒六七日發熱微惡寒肢節煩疼微嘔心下支結外證未去者柴胡桂枝湯主之

《玉函》 SOB-13-032 ☞diff

傷寒六七日發熱微惡風支節煩疼微嘔心下支結外證未去者屬柴胡桂枝湯證

《玉函》 SOB-19-049 ☞diff

傷寒六七日發熱微惡寒支節煩疼微嘔心下支結外證未去者屬柴胡桂枝湯證

《脈經》 SMK-07-02-044 ☞diff

傷寒六七日發熱微惡寒支節煩疼微嘔心下支結外證未去者屬柴胡桂枝湯

《淳化》 SCB-08-009 ☞diff

傷寒六日大下之後身熱不去心中結痛此爲欲解宜梔子湯

《全書》 SSB-078 ☞diff

⒂傷寒五六日大下之後身熱不去心中結痛者未欲解也梔子豉湯主之

未欲解也:〔法〕없음

《全書|法》 SSR-06-040 ☞diff

傷寒五六日大下之身熱不去心中結痛者梔子豉湯主之〔第四十〕用上初方

《全書|可不》 SSG-22-050 ☞diff

傷寒五六日大下之後身熱不去心中結痛者未欲解也屬梔子豉湯證二十七用前第七方

《玉函》 SOB-03-085 ☞diff

傷寒五六日大下之後身熱不去心中結痛此爲未解梔子豉湯主之

《淳化》 SCB-08-010 ☞diff

傷寒六日下之胸滿煩驚小便不利譫語一身不可轉側宜柴胡湯

《全書》 SSB-107 ☞diff

⒂傷寒八九日下之胸滿煩驚小便不利譫語一身盡重不可轉側者柴胡加龍骨牡蠣湯主之

一身盡重,不可轉側者:〔法〕”身重”

《全書|法》 SSR-06-057 ☞diff

傷寒八九日下之胸滿煩驚小便不利譫語身重者柴胡加龍骨牡蠣湯主之〔第五十七〕十二味

《全書|可不》 SSG-22-058 ☞diff

傷寒八九日下之胸滿煩驚小便不利譫語一身盡重不可轉側者屬柴胡加龍骨牡蠣湯方三十四

《千翼》 STB-04-009 ☞diff

傷寒八九日下之胸滿煩驚小便不利譫語一身不可轉側柴胡加龍骨牡蠣湯主之

《玉函》 SOB-03-115 ☞diff

傷寒八九日下之胸滿煩驚小便不利譫語一身盡重不可轉側柴胡加龍骨牡蠣湯主之

《玉函》 SOB-19-081 ☞diff

傷寒八九日下之胸滿煩驚小便不利譫語一身不可轉側屬柴胡加龍骨牡蠣湯證

《脈經》 SMK-07-08-049 ☞diff

傷寒八九日下之胸滿煩驚小便不利譫語一身不可轉側屬柴胡加龍骨牡蠣湯

《淳化》 SCB-08-011 ☞diff

傷寒六日不解結熱在裏但熱時時惡風大渴舌乾煩躁宜白虎湯

《全書》 SSB-168 ☞diff

⒂傷寒若吐若下後七八日不解熱結在裏表裏俱熱時時惡風大渴舌上乾燥而煩欲飮水數升者白虎加人蔘湯主之

七八日不解∽欲飮水數升者風:〔法〕”不解,熱結在裏,惡風,大渴” 白虎加人蔘湯:《脈》《翼》“白虎湯”

《全書|法》 SSR-07-030 ☞diff

傷寒若吐下後不解熱結在裏惡風大渴白虎加人參湯主之〔第三十〕五味下有不可與白虎證

《全書|可不》 SSG-22-037 ☞diff

傷寒若吐下後七八日不解熱結在裏表裏俱熱時時惡風大渴舌上乾燥而煩欲飮水數升者屬白虎加人參湯方十四

《千翼》 STB-14-029 ☞diff

傷寒吐下後七八日不解熱結在裏表裏俱熱時時惡風大渴舌上乾燥而煩欲飮水數升白虎湯主之方見雜療中

《玉函》 SOB-04-042 ☞diff

傷寒若吐、若下後七八日不解熱結在裏表裏俱熱時時惡風大渴舌上乾燥而煩欲飮水數升者白虎加人參湯主之

《玉函》 SOB-19-066 ☞diff

傷寒吐下七八日不解熱結在裏表裏俱熱時時惡風大渴舌上乾燥而煩欲飮水數升屬白虎湯證

《脈經》 SMK-07-08-033 ☞diff

傷寒吐下後七八日不解熱結在裏表裏俱熱時時惡風大渴舌上乾燥而煩欲飮水數升屬白虎湯

《淳化》 SCB-08-012 ☞diff

傷寒六日風寒相搏身體疼痛不能轉側脈浮虛而澁宜朮附湯

小寒:《全書》"風濕"

《全書》 SSB-174 ☞diff

⒂傷寒八九日風濕相搏身體疼煩不能自轉側不嘔不渴脈浮虛而澁者桂枝附子湯主之若其人大便硬一云臍下心下硬小便自利者去桂加白朮湯主之

疼煩:《脈》“疼痛” 《康平》傍注 “臍下心下硬” 小便自利者:《康平》“小便不利者”

《全書|法》 SSR-07-036 ☞diff

傷寒八九日風濕相搏身疼煩不能轉側不嘔不渴脈浮虛而澁者桂枝附子湯主之大便鞕一云:臍下心下鞕小便自利者去桂加白朮湯主之〔第三十六〕桂附湯加朮湯竝五味

《千翼》 STB-07-018 ☞diff

傷寒八九日風濕相搏身體疼煩不能自轉側不嘔不渴下已脈浮而緊桂枝附子湯主之若其人大便堅小便自利朮附子湯主之

《玉函》 SOB-04-051 ☞diff

傷寒八九日風濕相搏身體疼煩不能自轉側不嘔不渴脈浮虛而澁者桂枝附子湯主之若其人大便堅小便自利朮附子湯主之

《脈經》 SMK-08-02-024 ☞diff

傷寒八九日風濕相搏身體疼痛不能自轉側不嘔不渴脈浮虛而澁者桂枝附子湯主之若其人大便鞕小便自利者朮附子湯主之

《金匱》 GGY-02-023 ☞diff

傷寒七八日風濕相搏身體疼煩不能自轉側不嘔不渴脈浮虛而澁者桂枝附子湯主之若大便堅小便自利者去桂加白朮湯主之

《淳化》 SCB-08-013 ☞diff

傷寒病六日後至八日九日如瘧熱多寒少一日再發其脈微緩者爲欲愈脈微而惡寒者爲陰陽俱虛不可復吐下也發汗面色赤有熱者爲欲解宜服桂枝麻黃湯

《全書》 SSB-023 ☞diff

⒂太陽病得之八九日如瘧狀發熱惡寒熱多寒少其人不嘔淸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發脈微緩者爲欲愈也脈微而惡寒者此陰陽俱虛不可更發汗更下更吐也面色反有熱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痒桂枝麻黃各半湯

發熱,惡寒:〔法〕없음 一日二三度發∽身必痒:〔法〕없음

《全書|法》 SSR-05-010 ☞diff

太陽病八九日如瘧狀熱多寒少不嘔淸便自可宜桂枝麻黃各半湯〔第十〕七味

《全書|可不》 SSG-15-016 ☞diff

太陽病得之八九日如瘧狀發熱惡寒熱多寒少其人不嘔淸便續自可一日二三度發脈微而惡寒者此陰陽俱虛不可更發汗也

《全書|可不》 SSG-22-024 ☞diff

太陽病得之八九日如瘧狀發熱惡寒熱多寒少其人不嘔淸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發脈微緩者爲欲愈也脈微而惡寒者此陰陽俱虛不可更發汗更下更吐也面色反有熱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癢屬桂枝麻黃各半湯方一

《千翼》 STB-01-054 ☞diff

太陽病得之八九日如瘧發熱而惡寒熱多而寒少其人不嘔淸便欲自可一日再三發其脈微緩者爲欲愈脈微而惡寒者此爲陰陽俱虛不可復吐下、發汗也面色反有熱者爲未欲解以其不能得汗出身必當癢桂枝麻黃各半湯主之

《玉函》 SOB-03-030 ☞diff

太陽病得之八九日如瘧狀發熱而惡寒熱多而寒少其人不嘔淸便自調日二三發脈微緩者爲欲愈脈微而惡寒此陰陽俱虛不可復吐下發汗也面反有熱色者爲未欲解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心當癢桂枝麻黃各半湯主之

《玉函》 SOB-02-035 ☞diff

脈虛者不可吐下發汗其面反有熱色爲欲解不能汗出其身必癢

《玉函》 SOB-13-016 ☞diff

太陽病得之八九日如瘧狀發熱而惡寒熱多寒少其人不嘔淸便續自可一日再三發其脈徵而惡寒者此爲陰陽俱虛不可復發其汗

《脈經》 SMK-07-01-015 ☞diff

太陽病得之八九日如瘧狀發熱而惡寒熱多寒少其人不嘔淸便續自可一日再三發其脈微而惡寒此爲陰陽俱虛不可復發汗也

辨傷寒熱病兩感證候

《淳化》 SCB-09-001 ☞diff

夫熱病者皆傷寒之類也或愈或死其死皆以六七日間其愈皆以十日已上者何也? 夫巨陽者諸陽之屬也其脈連於風府故爲諸陽主氣人之傷於寒也故則爲病熱熱雖甚不死其兩感於寒而病者必死

《淳化》 SCB-09-002 ☞diff

夫兩傷於寒病者一日則巨陽與少陰俱病故頭痛、口乾煩滿而渴足太陽膀胱之經足少陰是腎心經也

《淳化》 SCB-09-003 ☞diff

二日足陽明與足太陰俱病則腹滿體熱不食譫語足陽明胃之經足太陰脾之經也

《淳化》 SCB-09-004 ☞diff

三日則足少陽與足厥陰俱病則耳聾囊縮水漿不入口則不知人六日而死矣足少陽膽之經足厥陰肝之經也 是爲六經陰陽表裏者也

《淳化》 SCB-09-005 ☞diff

陽爲腑主表陰爲臟主裏臟腑俱病故曰兩感三日而死者爲一日兩經受病故云兩感是表裏俱病故六日而死矣

辨傷寒熱病不可治形候

《淳化》 SCB-10-001 ☞diff

傷寒三部脈陰陽俱盛大汗出不解者不可治

《淳化》 SCB-10-002 ☞diff

傷寒陰陽俱虛熱不止者不可治

《淳化》 SCB-10-003 ☞diff

傷寒脈至乍數乍疏者不可治

《淳化》 SCB-10-004 ☞diff

傷寒譫言妄語身有熱脈浮大手足溫者生脈沈細手足逆冷者不可治

《淳化》 SCB-10-005 ☞diff

傷寒欬而上氣其脈散者不可治

《淳化》 SCB-10-006 ☞diff

傷寒熱盛脈浮大者生沈小者不可治

《淳化》 SCB-10-007 ☞diff

傷寒已得汗脈沈小者生浮大者不可治

《淳化》 SCB-10-008 ☞diff

傷寒譫語直視而喘者不可治

《淳化》 SCB-10-009 ☞diff

傷寒下利厥逆躁不能臥者不可治

《淳化》 SCB-10-010 ☞diff

傷寒發熱下利至厥不反者不可治

《淳化》 SCB-10-011 ☞diff

傷寒病惡寒蜷而利手足逆者不可治

《淳化》 SCB-10-012 ☞diff

傷寒五六日脈微細沈但欲臥汗出不煩時自吐利復煩躁不得臥寐者不可治

《淳化》 SCB-10-013 ☞diff

傷寒六七日喘息高者不可治

《淳化》 SCB-10-014 ☞diff

傷寒發汗不出若大灌發者不可治

《淳化》 SCB-10-015 ☞diff

傷寒洩而腹滿甚者不可治

《淳化》 SCB-10-016 ☞diff

傷寒目不明熱不已者不可治

《淳化》 SCB-10-017 ☞diff

傷寒老人嬰兒熱而腹滿者不可治

《淳化》 SCB-10-018 ☞diff

傷寒汗不出嘔血者不可治

《淳化》 SCB-10-019 ☞diff

傷寒舌本爛熱不已者不可治

《淳化》 SCB-10-020 ☞diff

傷寒欬血而衄汗不出出不至足者不可治

《淳化》 SCB-10-021 ☞diff

傷寒髓熱者不可治

《淳化》 SCB-10-022 ☞diff

傷寒熱而痙者不可治

《淳化》 SCB-10-023 ☞diff

傷寒熱病腰折瘛瘲齒噤者不可治

《淳化》 SCB-10-024 ☞diff

傷寒四逆惡寒脈不至其人不熱而躁者不可治熱病脈代者一日死熱病二三日身體熱腹痛頭痛食飲如故脈直而疾者至八日不可治

《淳化》 SCB-10-025 ☞diff

熱病三四日腰已下不得汗脈大疾者生脈細小難得者不可治

《淳化》 SCB-10-026 ☞diff

熱病四五日頭不熱腹不痛而吐脈來微細至十二日不可治

《淳化》 SCB-10-027 ☞diff

熱病七八日其脈微小便如黑口乾脈代舌焦乾黑者不可治

《淳化》 SCB-10-028 ☞diff

熱病七八日脈微小病人便血口中乾一日半而死

《淳化》 SCB-10-029 ☞diff

熱病七八日脈不躁不數後三日中有汗三日不汗者死

《淳化》 SCB-10-030 ☞diff

熱病八九日頭不疼身不痛目不赤色不變而反利脈來疊疊按不彈手時大心下堅者至十七日不可治

《淳化》 SCB-10-031 ☞diff

熱病已得汗而脈尙躁盛此陰脈之極也死

《淳化》 SCB-10-032 ☞diff

熱病脈常盛躁而不得汗者此陽脈之極也死脈盛躁得汗者生也

《淳化》 SCB-10-033 ☞diff

熱病已得汗體熱不去者不可治

《淳化》 SCB-10-034 ☞diff

熱病其人瀼瀼大熱脈細小者不可治

《淳化》 SCB-10-035 ☞diff

熱病下痢不止腹中痛甚者不可治

辨可發汗形證

《淳化》 SCB-11-002 ☞diff

凡發汗欲令手足周遍汗出漐漐益佳不欲流離病若不解當復發汗汗多則無陽虛則不得重發汗也

《淳化》 SCB-11-003 ☞diff

凡欲發汗中病便止不必須盡意也

《淳化》 SCB-11-004 ☞diff

太陽病脈浮數者宜發汗也

《全書》 SSB-052 ☞diff

⒀脈浮而數者可發汗麻黃湯

宜麻黃湯:〈可發汗〉”屬桂枝湯證”

《全書|法》 SSR-06-018 ☞diff

脈浮數者可發汗宜麻黃湯〔第十八〕用前第五方

《全書|可不》 SSG-16-006 ☞diff

脈浮而數者可發汗屬桂枝湯證用前第一方一法:用麻黃湯

《千翼》 STB-02-009 ☞diff

脈浮而數者可發其汗宜麻黃湯

《千翼》 STB-13-021 ☞diff

太陽病脈浮而數者宜發其汗

《淳化》 SCB-03-018 ☞diff

太陽病脈浮而數者可發其汗宜麻黃湯

《淳化》 SCB-11-005 ☞diff

太陽病脈浮大數者宜發汗也

《玉函》 SOB-03-058 ☞diff

脈浮而數者可發汗宜麻黃湯

《淳化》 SCB-11-005 ☞diff

太陽病脈浮大數者宜發汗也

《全書》 SSB-052 ☞diff

⒀脈浮而數者可發汗麻黃湯

宜麻黃湯:〈可發汗〉”屬桂枝湯證”

《全書|法》 SSR-06-018 ☞diff

脈浮數者可發汗宜麻黃湯〔第十八〕用前第五方

《全書|可不》 SSG-16-006 ☞diff

脈浮而數者可發汗屬桂枝湯證用前第一方一法:用麻黃湯

《千翼》 STB-02-009 ☞diff

脈浮而數者可發其汗宜麻黃湯

《千翼》 STB-13-021 ☞diff

太陽病脈浮而數者宜發其汗

《淳化》 SCB-03-018 ☞diff

太陽病脈浮而數者可發其汗宜麻黃湯

《淳化》 SCB-11-004 ☞diff

太陽病脈浮數者宜發汗也

《玉函》 SOB-03-058 ☞diff

脈浮而數者可發汗宜麻黃湯

《淳化》 SCB-11-006 ☞diff

陽明病脈遲汗多而微惡寒者外未解宜發汗

《全書》 SSB-234 ☞diff

⒀陽明病脈遲汗出多微惡寒者表未解也可發汗桂枝湯

《全書|法》 SSR-08-021 ☞diff

陽明病脈遲汗出多微惡寒表未解宜桂枝湯〔第二十一〕五味

《全書|可不》 SSG-16-007 ☞diff

陽明病脈遲汗出多微惡寒者表未解也可發汗屬桂枝湯證用前第一方

《千翼》 STB-08-065 ☞diff

陽明病其脈遲汗出多而微惡寒表爲未解可發汗宜桂枝湯

《千翼》 STB-13-023 ☞diff

陽明病其脈遲汗出多而微惡寒者表爲未解宜發其汗

《淳化》 SCB-04-032 ☞diff

陽明病其脈遲汗出多而微惡寒爲表未解宜桂枝湯

《玉函》 SOB-05-055 ☞diff

陽明病其脈遲汗出多而微惡寒者表爲未解可發其汗宜桂枝湯

《玉函》 SOB-14-007 ☞diff

陽明病其脈遲汗出多而微惡寒表爲末解可發其汗宜桂枝湯

《脈經》 SMK-07-02-007 ☞diff

陽明病脈遲汗出多微惡寒表爲未解可發其汗屬桂枝湯

《淳化》 SCB-11-007 ☞diff

陽明病脈浮數者宜發汗太陽病常自微微汗出更宜發汗

《淳化》 SCB-11-008 ☞diff

凡脈浮而緊者浮則爲風緊則爲寒宜發汗

《淳化》 SCB-11-009 ☞diff

太陽病下之微喘者外未解也宜發汗

《淳化》 SCB-11-010 ☞diff

太陽病發熱汗出而惡寒宜發汗

辨不可發汗形證

《淳化》 SCB-12-001 ☞diff

凡脈沈數病在裡不可發汗無陽故也

《淳化》 SCB-12-002 ☞diff

凡脈尺中遲不可發汗榮衛不足血少故也

《淳化》 SCB-12-003 ☞diff

凡脈微軟弱者不可發汗

《淳化》 SCB-12-004 ☞diff

凡咽中閉塞不可發汗

《淳化》 SCB-12-005 ☞diff

凡腹中有動氣在左右者不可發汗

《淳化》 SCB-12-006 ☞diff

凡有動氣在上不可發汗發汗則氣衝於上在心端也

《淳化》 SCB-12-007 ☞diff

凡有動氣在下者不可發汗發汗則心中大煩目眩惡寒飲食則吐

《淳化》 SCB-12-008 ☞diff

凡諸動氣脈微弱者皆不可發汗汗則小便難脬中乾煩躁也

《淳化》 SCB-12-009 ☞diff

凡咽燥者不可發汗

《淳化》 SCB-12-010 ☞diff

凡失血者不可發汗發汗必恍惚心亂

《淳化》 SCB-12-011 ☞diff

凡積熱在臟不宜發汗汗則必吐口中爛生瘡

《淳化》 SCB-12-012 ☞diff

凡下痢水穀忌攻其表汗出必脹滿欬嗽小便利者不可攻其表汗出即逆

辨可吐形證

《淳化》 SCB-13-001 ☞diff

凡服湯吐者中病便止不必盡劑也

《淳化》 SCB-13-002 ☞diff

大法春夏宜吐凡病頭不强痛寸口脈浮胸中痞滿上衝喉咽不得息此爲有痰當宜吐之

《淳化》 SCB-13-003 ☞diff

夫胸心滿實胸中鬱鬱而痛不能食多涎唾下利其脈遲反逆寸口脈數此可吐也

《淳化》 SCB-13-004 ☞diff

病者手足冷脈乍結在胸心下而煩飢不能食病在胸中當宜吐之

《全書》 SSB-355 ☞diff

⒁病人手足厥冷脈乍緊者邪結在胸中心下滿而煩飢不能食者病在胸中當須吐之瓜蒂散

《全書|法》 SSR-12-007 ☞diff

病人手足厥冷脈乍緊心下滿而煩宜瓜蔕散〔第七〕三味

《全書|可不》 SSG-19-007 ☞diff

病手足逆冷脈乍結以客氣在胸中心下滿而煩欲食不能食者病在胸中當吐吐之

《千翼》 STB-12-030 ☞diff

病者手足逆冷脈乍緊者邪結在胸中心下滿而煩飢不能食病在胸中當吐之宜瓜蔕散稍頭一作指頭

《千翼》 STB-13-037 ☞diff

病者手足逆冷脈乍緊邪結在胸中心下滿而煩飢不能食病在胸中宜吐之

《玉函》 SOB-10-026 ☞diff

病者手足厥冷脈乍緊者邪結在胸中心中滿而煩饑不能食者病在胸中當吐之宜瓜蒂散

《玉函》 SOB-16-007 ☞diff

病者手足逆冷脈乍緊邪結在胸中心下滿而煩飢不能食病在胸中當吐之

《脈經》 SMK-07-05-007 ☞diff

病者手足厥冷脈乍緊邪結在胸中心下滿而煩飢不能食病在胸中當吐之

《淳化》 SCB-13-005 ☞diff

傷寒胸滿痰逆乾嘔熱嗽及肺壅唾膿等宜吐之

《淳化》 SCB-13-006 ☞diff

夫宿食在胃管宜吐之

辨不可吐形證

《淳化》 SCB-14-001 ☞diff

太陽病惡寒而發熱自汗出而反不惡寒熱關上脈細數者不可吐之

《淳化》 SCB-14-002 ☞diff

少陰病其人欲食入則吐心中溫溫欲吐復不能吐手足寒脈弦遲乾嘔此膈上有寒不可吐之當宜溫也

《淳化》 SCB-14-003 ☞diff

諸四逆者不可吐之

《淳化》 SCB-14-006 ☞diff

病者惡寒而不欲近衣不可吐之

辨可下形證

《淳化》 SCB-15-001 ☞diff

大法秋宜下凡可湯勝圓中病便止不必盡之

《淳化》 SCB-15-002 ☞diff

少陰病得之口燥咽乾宜急下之

《淳化》 SCB-15-003 ☞diff

傷寒病人腹滿不大便者亦然

《淳化》 SCB-15-004 ☞diff

傷寒下痢三部脈皆和按其心下堅宜急下之

《淳化》 SCB-15-005 ☞diff

傷寒下痢脈遲滑者實也其痢未得便止當更宜下之

《淳化》 SCB-15-006 ☞diff

傷寒病腹中滿痛者爲實當宜下之

《淳化》 SCB-15-007 ☞diff

傷寒脈數而滑者有宿食當下之則愈

《淳化》 SCB-15-008 ☞diff

傷寒六七日目中瞳子不明無外證大便難微熱者此爲實宜急下之

《淳化》 SCB-15-009 ☞diff

太陽病七八日脈微浮者其人發狂此下焦有熱小腹當堅而滿小便自利下血乃愈瘀熱在裡故也宜下之

《淳化》 SCB-15-010 ☞diff

陽明病但頭汗出其身無汗小便不利渴汁水漿此爲瘀熱在裡身必發黃宜急下之

《淳化》 SCB-15-011 ☞diff

傷寒有熱而小腹滿者小便反利爲有蓄血當宜下之

《淳化》 SCB-15-012 ☞diff

傷寒病五六日不大便繞臍痛煩躁汗出者此爲有結汗出後則暫解日晡則復發脈實者當宜下之

《淳化》 SCB-15-013 ☞diff

傷寒七八日身黃如橘小便不利其腹微滿者宜下之

《淳化》 SCB-15-014 ☞diff

陽明病其人多汗津液越出胃中有熱大便必堅宜下之

《淳化》 SCB-15-015 ☞diff

傷寒大下後六七日不大便煩熱不解腹滿如痛者此有宿食宜下之

《淳化》 SCB-15-016 ☞diff

傷寒病小便不利大便乍難乍易時有微熱不能臥此胃內有結燥故也宜下之

辨不可下形證

《淳化》 SCB-16-001 ☞diff

傷寒脈濡而弱陽氣不足不可下之下之則心下痞津液內竭咽燥鼻乾也

《淳化》 SCB-16-002 ☞diff

傷寒脈浮而緊浮則爲風緊則爲寒風則傷榮寒則傷衛榮衛俱病骨節煩疼當發其汗而不可下也

《淳化》 SCB-16-003 ☞diff

傷寒脈浮濡弱不得發汗無陽故也陽亡虛盡中弱澀者不可下

《淳化》 SCB-16-004 ☞diff

傷寒結胸證其脈浮大不可下下之即死矣

《淳化》 SCB-16-005 ☞diff

太陽與陽明合病喘促胸滿不可下

《淳化》 SCB-16-006 ☞diff

太陽與少陽合病心下堅頸項强而眩不可下也

《淳化》 SCB-16-007 ☞diff

夫四逆病厥者不可下也

《淳化》 SCB-16-008 ☞diff

夫病欲吐者不可下也

《淳化》 SCB-16-009 ☞diff

夫病有外證未解不可下之下之爲逆也

《淳化》 SCB-16-010 ☞diff

夫病發於陽而反下之熱入於咽作結胸也

熱入於咽,作結胸也:《宋》《翼》《玉》熱入,因作結胸

《淳化》 SCB-16-011 ☞diff

太陰病其人腹滿吐食不可下下之益甚

《淳化》 SCB-16-012 ☞diff

少陽病當心下堅滿不可下下之後利不止者死

辨可灸形證

《淳化》 SCB-17-001 ☞diff

少陰病其人雖裡和其病惡寒者宜灸之

《淳化》 SCB-17-002 ☞diff

少陰病吐利手足逆而發熱脈不足者灸其少陰

《淳化》 SCB-17-003 ☞diff

夫吐下手足厥無脈者當其厥陰灸之不溫及微喘者死

《淳化》 SCB-17-004 ☞diff

傷寒六七日脈數手足厥煩躁不已灸厥陰不順者死

《全書》 SSB-343 ☞diff

⒀傷寒六七日脈微手足厥冷煩躁灸厥陰厥不還者

脈微:《翼》其脈數

《千翼》 STB-12-018 ☞diff

傷寒六七日其脈數手足厥煩躁厥不還者

《千翼》 STB-13-096 ☞diff

傷寒六七日其脈微手足厥煩躁灸其厥陰厥不還者

《玉函》 SOB-10-014 ☞diff

傷寒六七日其脈微手足厥冷煩躁灸厥陰厥不還者死

《玉函》 SOB-24-007 ☞diff

傷寒五六日脈微手足厥冷煩躁灸厥陰厥不還者死

《脈經》 SMK-07-11-007 ☞diff

傷寒六七日其脈微手足厥煩躁灸其厥陰厥不還者

《脈經》 SMK-07-18-022 ☞diff

傷寒六七日其脈微手足厥煩躁灸其厥陰厥不還者

辨不可灸形證

《淳化》 SCB-18-001 ☞diff

凡微數之脈不可灸因熱爲邪必致煩逆內有損骨傷筋血枯之患脈當以汗解反以灸之邪無所去因火而盛病當必重此爲逆治若欲解者當發其汗而解也

辨可火形證

《淳化》 SCB-19-001 ☞diff

凡下利後下部中痛當溫之宜炒枳實若熬鹽等熨之

辨不可火形證

《淳化》 SCB-20-001 ☞diff

傷寒寸口脈浮而弱即血氣虛衛氣微其脈浮則汗出如流珠衛氣微榮氣虛故脈浮汗出也太陽病中風以火劫其汗風被火熱即令血氣流泆當有潮熱其身發黃陽盛即衄陰虛即小便難陰陽俱虛竭身體枯燥但頭汗出至頸而還腹滿微喘口乾咽爛或不大便甚者噦手足躁擾循衣摸床苦心下滿小便利者其人可治小便不利者不治

《淳化》 SCB-20-002 ☞diff

傷寒脈浮而以火逼劫汗即亡陽必驚狂臥起不安

《淳化》 SCB-20-003 ☞diff

太陽病以火蒸之不得汗者其人必燥結若不結必下清血其脈躁者必發黃也

《淳化》 SCB-20-004 ☞diff

太陽病而熨其背大汗必出火氣入胃胃中乾渴必發譫語

辨可水形證

《淳化》 SCB-21-001 ☞diff

太陽病差後胃中乾燥不得眠睡渴欲飲水當稍稍飲之即愈也

《淳化》 SCB-21-002 ☞diff

若嘔吐熱在膈上思水者與五苓散即可飲水也

《淳化》 SCB-21-003 ☞diff

傷寒七八日大渴欲飲水然當與之常令不足勿極意也

《淳化》 SCB-21-004 ☞diff

凡傷寒病能飲水者爲欲愈也若不渴而强與之因此成禍者其數多矣

辨不可水形證

《淳化》 SCB-22-001 ☞diff

凡發汗後飲水水灌之其人必喘水藥不得入口入則爲逆傷寒結胸無熱證者宜與平和之藥若以水灌之益令熱不得出當汗而不汗即煩微令汗出後腹中痛可服和氣止痛之藥

《淳化》 SCB-22-002 ☞diff

寸口脈浮大醫反下之此爲大逆浮則無血大則爲寒寒氣相搏即爲腹鳴醫不知而反飲其水令汗大出水得寒氣冷必相搏其病必甚也

辨可溫形證

《淳化》 SCB-23-002 ☞diff

凡病發熱頭痛脈浮數身有疼痛宜溫其表

《淳化》 SCB-23-003 ☞diff

太陽病下利不渴其臟有寒當宜溫之其人欲食入則吐手足寒脈弦遲此爲中寒不可吐下也當宜溫之

《淳化》 SCB-23-004 ☞diff

少陰病其脈沈者急當溫之;下利不食者當宜溫之;下利脈遲緊爲痛未止;下利脈浮大者此皆爲虛宜溫之

《淳化》 SCB-23-005 ☞diff

凡脈浮革者自腹鳴若渴之與水者必噦宜溫之

《淳化》 SCB-23-006 ☞diff

夫病下之後續得下利水穀不止身體疼痛急當救裡宜溫之與治中四逆附子湯諸溫藥之輩

傷寒三陰三陽應用湯散諸方(생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