고문헌
性寒, 味辛甘, 無毒. 主時氣頭痛身熱
, 三焦大熱, 皮膚熱, 口乾舌焦咽熱. 止消渴
, 解肌發汗
, 能瀉胃火
.
時氣頭痛身熱
止消渴
解肌發汗
能瀉胃火
- 濕溫多汗
- 小便卒數 ; 水瀉腹鳴
- 頭風涕淚 ; 鼻衄頭痛
- 胃火牙疼 ; 風邪眼寒 ; 雀目夜昬
- 乳石發渴 ; 乳汁不下 ; 婦人乳癰
- 筋骨疼痛
- 傷寒發狂
- 骨蒸勞病 ; 老人風熱 ; 風熱心躁 ; 食積痰火
- 熱盛喘嗽 ; 痰熱喘嗽
- 小兒丹毒 ; 小兒身熱 ; 小兒吐瀉
- 解中諸毒 ; 男女陰毒
- 油傷火灼 ; 金瘡出血 ; 刀瘡傷濕 ; 瘡口不斂 ; 口瘡咽痛
石膏, 味辛 甘, 微寒 大寒, 無毒. 主中風寒熱, 心下逆氣, 驚喘, 口乾舌焦, 不能息, 腹中堅痛, 除邪鬼, 産乳金瘡. 除時氣頭痛, 身熱, 三焦大熱, 皮膚熱, 腸胃中隔氣, 解肌發汗, 止消渴, 煩逆, 腹脹, 暴氣喘息, 咽熱, 亦可作浴湯, 一名細石. 細理白澤者良, 黃者令人淋. 生齊山山谷, 及, 齊盧山, 盧蒙山, 採無時.
취상 : 石膏氣寒而形津潤
石膏體質最重, 光明潤澤, 乃隨擊卽解, 紛紛星散, 而絲絲縱列, 無一縷橫陳, 故其性主解橫溢之熱邪也.
- 蓋惟其寒, 方足以化邪熱之充斥,
- 惟其辛, 方足以通上下之道路,
- 惟其澤, 方足以聯津液之灌輸,
- 惟其重, 方足以攝浮越之亢陽.
治煩? : 化其暴勝之陽, 解其在胃之聚
- 小靑龍加石膏湯 (多一煩躁)
- 大靑龍湯 (不汗出而煩躁)
- 白虎湯 (大煩渴不解) ※ 白虎加人蔘湯
- 竹皮大丸 (中虛煩亂)
煩之由來不一, 本非石膏所主, 化其暴勝之陽, 解其在胃之聚, 非治煩也.
治喘? : 化其在中之熱
- 越婢加半夏湯 (肺脹咳而上氣, 其人喘)
- 小靑龍加石膏湯 (肺脹咳而上氣, 煩躁而喘)
- 木防己湯 (膈間支飮, 其人喘滿)
- 麻杏甘膏湯 (汗出而喘, 無大熱)
石膏所主, 乃化其在中之熱, 氣自得下, 非治喘也.
治熱? 治渴? : 治六淫所化之熱
傷寒金匱兩書用石膏方, 竝不言渴
- 越婢湯 (不渴)
- 白虎湯之治渴者, 必加人參, 其不加人參證, 亦竝不言渴,
石膏之治熱, 必熱而不渴 … 石膏止能治六淫所化之熱
- 同麻黃用者 ☞ 因風鼓蕩而生之熱
- 同大黃用者, 同防己用者 ☞ 因水因飮蒸激而生之熱 ※ 석고+대황 ???
- 同桂枝白薇用者, 同人參用者 ☞ 因寒所化之熱
- 與陰虛生熱者無干
洩熱 (佐麻黃)
風寒摶熱, 用麻黃石膏洩熱通陽
- 麻黃爲用, 所以從陰通陽 … 有因寒凝 … 則加石膏
- ⓐ麻黃得石膏, 則發散不猛 ⓑ麻黃石膏竝用, 可治汗
治飮
- 越婢加半夏湯 (咳而上氣, 此爲肺脹, 其人喘) … 此著於上者
- 木防己湯 (膈間支飮, 其人喘滿, 心下痞堅) … 此著於中者

石膏 主治煩渴也,旁治譫語、煩躁、身熱。
처방 분석
- 표준 용량 : 半斤(鷄子大)
- 최대용량방 : 백호탕(1斤)
譫語遺尿
, 백호가인삼탕(1斤) 大煩渴
- 동명처방 : 백호탕(1斤)
譫語遺尿
- 단순처방 : 없음
방치 : 煩躁, 身熱 > 譫語
주치 : 煩渴
煩
☞ 병증 煩
결론
- 〔煩渴〕문득문득 갑갑하여 어쩔줄 모르며 갈증을 호소하는 경우
임상메모
현저한 갈증을 호소할 때 석고를 떠올린다.
약재 모습
현대 이미지
포털이미지
고의서 도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