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吐、下 後


  • 처방 없는 조문 제외
  • 치료 후 다시 계지탕 투여 조문 제외

汗之後

《全書》 SSB-020 ☞diff

⒂太陽病發汗遂漏不止其人惡風小便難四肢微急難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湯主之

《全書》 SSB-063 ☞diff

⒁發汗後不可更行桂枝湯汗出而喘無大熱者可與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

不可更行桂枝湯:《康平》“喘家 不可更行桂枝湯”

《全書》 SSB-064 ☞diff

⒀發汗過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湯主之

心下悸:〔法〕”心悸”

《全書》 SSB-065 ☞diff

⒀發汗後其人臍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主之

《全書》 SSB-068 ☞diff

⒂發汗病不解反惡寒者虛故也芍藥甘草附子湯主之

《全書》 SSB-069 ☞diff

⒂發汗若下之病仍不解煩躁者茯苓四逆湯主之

《全書》 SSB-070 ☞diff

⒂發汗後惡寒者虛故也不惡寒但熱者實也當和胃氣調胃承氣湯《玉函》云與小承氣湯

當和胃氣:〔法〕없음

《全書》 SSB-071 ☞diff

⒂太陽病發汗後大汗出胃中乾煩躁不得眠欲得飮水者少少與飮之令胃氣和則愈若脈浮小便不利微熱消渴者五苓散主之猪苓散

欲得飮水:《玉函》其人欲得飮水 欲得飮水者∽微熱消渴者:〔法〕”欲飮水, 小便不利者”

《全書》 SSB-072 ☞diff

⒂發汗已脈浮數煩渴者五苓散主之

《全書》 SSB-073 ☞diff

⒂傷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主之不渴者茯苓甘草湯主之

《全書》 SSB-082 ☞diff

⒂太陽病發汗汗出不解其人仍發熱心下悸頭眩身瞤動振振欲擗地眞武湯主之

身瞤動,振振欲擗地:〔法〕”身瞤” 眞武湯:《康平》“玄武湯” 以下同

《全書》 SSB-088 ☞diff

⒁汗家重發汗必恍惚心亂小便已陰疼禹餘粮丸方本闕

重發汗:〈辨不可發汗〉“不可發汗” 小便已陰疼:〔法〕없음

《全書》 SSB-094 ☞diff

⒂太陽病未解脈陰陽俱停一作微必先振慄汗出而解但陽脈微者先汗出而解但陰脈微一作尺脈實下之而解若欲下之調胃承氣湯一云用大柴胡湯

必先振慄汗出而解:《康平》“下之,必先振慄,汗出而解” 必先振慄汗出而解∽若欲下之:〔法〕”陰脈微者,下之解” 若欲下之,宜調胃承氣湯:《玉》”汗之宜桂枝湯,下之宜承氣湯”

《全書》 SSB-157 ☞diff

⒂傷寒汗出解之後胃中不和心下痞硬乾噫食臭脇下有水氣腹中雷鳴下利者生薑瀉心湯主之

乾噫食臭∽下利者:〔法〕없음 生薑瀉心湯:《淳和》”半夏瀉心湯”

《全書》 SSB-165 ☞diff

⒂傷寒發熱汗出不解心中痞硬嘔吐而下利者大柴胡湯主之

心中痞硬:《玉》“心下痞硬”

《全書》 SSB-213 ☞diff

⒁陽明病其人多汗以津液外出胃中燥大便必硬硬則譫語小承氣湯主之若一服譫語止者更莫復服

《全書》 SSB-248 ☞diff

⒂太陽病三日發汗不解蒸蒸發熱者屬胃也調胃承氣湯主之

《全書》 SSB-254 ☞diff

⒀發汗不解腹滿痛者急下之大承氣湯

《全書》 SSB-353 ☞diff

⒀大汗出熱不去內拘急四肢疼又下利厥逆而惡寒者四逆湯主之

服桂枝湯

《全書》 SSB-024 ☞diff

⒂太陽病初服桂枝湯反煩不解者先刺風池ㆍ風府却與桂枝湯則愈

《全書》 SSB-025 ☞diff

⒂服桂枝湯大汗出脈洪大者桂枝湯如前法若形似瘧一日再發者汗出必解桂枝二麻黃一湯

《全書》 SSB-026 ☞diff

⒂服桂枝湯大汗出後大煩渴不解脈洪大者白虎加人蔘湯主之

白虎加人蔘湯主之:《翼》“與白虎湯”

《全書》 SSB-028 ☞diff

⒂服桂枝湯或下之仍頭項强痛翕翕發熱無汗心下滿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朮湯主之

翕翕發熱:〔法〕”發熱”

《全書》 SSB-029 ☞diff

⒂傷寒脈浮自汗出小便數心煩微惡寒脚攣急反與桂枝欲攻其表此誤也得之便厥咽中乾煩躁吐逆者甘草乾薑湯與之以復其陽若厥愈足溫者更作芍藥甘草湯與之其脚卽伸若胃氣不和譫語者少與調胃承氣湯若重發汗復加燒鍼者四逆湯主之

桂枝:《康平》“桂枝湯” 欲攻其表,此誤也:〔法〕없음 煩躁:《康平》“躁” 以復其陽:〔法〕없음 若厥愈足溫者:〔法〕”厥愈” 其脚卽伸:《康平》無此句 譫語者:〔法〕없음 復加燒鍼者:《康平》“復加燒鍼,得之者” 四逆湯:《康平》“回逆湯” 以下同

下之後

《全書》 SSB-015 ☞diff

⒂太陽病下之後其氣上衝者可與桂枝湯方用前法若不上衝者不得與之

《全書》 SSB-021 ☞diff

⒂太陽病下之後脈促胸滿者桂枝去芍藥湯主之促一作縱

《全書》 SSB-034 ☞diff

⒂太陽病桂枝醫反下之利遂不止脈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黃芩黃連湯主之促一作縱

脈促者∽喘而汗出者:〔法〕없음

《全書》 SSB-043 ☞diff

⒂太陽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桂枝加厚朴杏子湯主之

《全書》 SSB-080 ☞diff

⒂傷寒醫以丸藥大下之身熱不去微煩者梔子乾薑湯主之

《全書》 SSB-091 ☞diff

⒂傷寒醫下之續得下利淸穀不止身疼痛者急當救裏後身疼痛淸便自調者急當救表救裏宜四逆湯救表宜桂枝湯

續得下利淸穀不止:〔法〕”淸穀不止” 急當救表:《康平》“急當可救表”

《全書》 SSB-098 ☞diff

⒁得病六七日脈遲浮弱惡風寒手足溫醫二三下之不能食而脇下滿痛面目及身黃頸項强小便難者柴胡湯後必下重 ⒀本渴飮水嘔者柴胡不中與也食穀者噦

小便難者:《康平》“小便黃者”

《全書》 SSB-103 ☞diff

⒂太陽病過經十餘日反二三下之後四五日柴胡證仍在先與小柴胡嘔不止心下急一云嘔止小安鬱鬱微煩者爲未解也大柴胡湯下之則愈

者∽爲未解也:〔法〕”微煩者”

《全書》 SSB-104 ☞diff

⒂傷寒十三日不解胸脇滿而嘔日晡所發潮熱已而微利此本柴胡證下之以不得利今反利者知醫以丸藥下之此非其治也潮熱者實也先宜小柴胡湯以解外後以柴胡加芒硝湯主之

已而微利∽後以:〔法〕없음

《全書》 SSB-105 ☞diff

⒂傷寒十三日過經譫語者以有熱也當以湯下之 ⒁若小便利者大便當硬而反下利脈調和者知醫以丸藥下之非其治也若自下利者脈當微厥今反和者此爲內實也調胃承氣湯主之

傷寒十三日 過經譫語者:《康平》“傷寒十三日不解 時{過經}譫語者” 以有熱也∽此爲內實也:〔法〕없음

《全書》 SSB-107 ☞diff

⒂傷寒八九日下之胸滿煩驚小便不利譫語一身盡重不可轉側者柴胡加龍骨牡蠣湯主之

一身盡重,不可轉側者:〔法〕”身重”

《全書》 SSB-131 ☞diff

⒁病發於陽而反下之熱入因作結胸病發於陰而反下之一作汗出因作痞也所以成結胸者以下之太早故也 ⒁結胸者項亦强如柔痓狀下之則和大陷胸丸

病發於陰,而反下之:《翼》“病發於陰,而反汗之”

《全書》 SSB-134 ☞diff

⒂太陽病脈浮而動數浮則爲風數則爲熱動則爲痛數則爲虛頭痛發熱微盜汗出而反惡寒者表未解也醫反下之動數變遲膈內拒痛一云頭痛卽眩胃中空虛客氣動膈短氣躁煩心中懊憹陽氣內陷心下因硬則爲結胸大陷胸湯主之若不結胸但頭汗出餘處無汗劑頸而還小便不利身必發黃

膈內拒痛脈:《玉》《脈》《翼》頭痛卽眩 浮而動數∽短氣躁煩:〔法〕없음 若不結胸:《康平》“若不大結胸” 若不結胸∽身必發黃:〔法〕없음

《全書》 SSB-139 ☞diff

⒂太陽病二三日不能臥但欲起心下必結脈微弱者此本有寒分反下之若利止必作結胸未止者四日復下之此作協熱利也

寒分:《康平》“寒飮” 四日:《玉》《脈》《翼》“四五日”

《全書》 SSB-149 ☞diff

⒂傷寒五六日嘔而發熱者柴胡湯證具而以他藥下之柴胡證仍在者復與柴胡湯此雖已下之不爲逆必蒸蒸而振却發熱汗出而解若心下滿而硬痛者此爲結胸也大陷胸湯主之但滿而不痛者此爲痞柴胡不中與之半夏瀉心湯

嘔而發熱者:《脈》《玉》《千》嘔而發熱 柴胡湯證具:〔法〕없음 此雖已下之,不爲逆:〔法〕없음 此爲結胸也:《康平》“此爲結” 大陷胸湯主之:〔法〕없음 柴胡不中與之:〔法〕없음

《全書》 SSB-156 ☞diff

本以下之心下痞瀉心湯痞不解其人渴而口燥煩小便不利者五苓散主之一方云忍之一日乃愈

本以下之,故:〔法〕없음 其人渴而口燥煩,小便不利者:〔法〕없음

《全書》 SSB-159 ☞diff

⒂傷寒服湯藥下利不止心下痞硬瀉心湯復以他藥下之利不止醫以理中與之利益甚理中理中焦此利在下焦赤石脂禹餘粮湯主之復不止者當利其小便

服瀉心湯已∽利不止:〔法〕없음 理中者∽此利在下焦:〔法〕없음 復不止者,當利其小便:〔法〕없음

《全書》 SSB-162 ☞diff

⒁下後不可更行桂枝湯若汗出而喘無大熱者可與麻黃杏子甘草石膏湯

下後:《康平》“喘家 下後”

《全書》 SSB-163 ☞diff

⒂太陽病外證未除而數下之遂協熱而利利下不止心下痞硬表裏不解者桂枝人蔘湯主之

利下不止:《康平》“下不止” 利下不止∽表裏不解者:〔法〕없음

《全書》 SSB-219 ☞diff

⒂三陽合病腹滿身重難以轉側口不仁面垢譫語遺尿發汗則譫語下之則額上生汗手足逆冷若自汗出者白虎湯主之

《全書》 SSB-221 ☞diff

⒂陽明病脈浮而緊咽燥口苦腹滿而喘發熱汗出不惡寒反惡熱身重若發汗則躁心憒憒反譫語若加溫鍼必怵愓煩躁不得眠 ⒂若下之則胃中空虛客氣動膈心中懊憹舌上胎者梔子豉湯主之

《全書》 SSB-228 ☞diff

⒂陽明病下之其外有熱手足溫不結胸心中懊憹飢不能食但頭汗出者梔子豉湯主之

不結胸:《康平》“小結胸”

《全書》 SSB-238 ☞diff

⒂陽明病下之心中懊憹而煩胃中有燥屎者可攻腹微滿初頭硬後必溏不可攻之若有燥屎者大承氣湯

《全書》 SSB-257 ☞diff

⒀病人無表裏證發熱七八日雖脈浮數者可下之假令已下脈數不解合熱則消穀喜飢至六七日不大便者有瘀血抵當湯

《全書》 SSB-279 ☞diff

⒂本太陽病醫反下之因而腹滿時痛者屬太陰也桂枝加芍藥湯主之大實痛者桂枝加大黃湯主之

吐之後

汗吐下之後

《全書》 SSB-061 ☞diff

⒂下之後復發汗晝日煩躁不得眠夜而安靜不嘔不渴無表證脈沈微身無大熱者乾薑附子湯主之

身無大熱者:〔法〕없음

《全書》 SSB-067 ☞diff

⒂傷寒若吐若下後心下逆滿氣上衝胸起則頭眩脈沈緊發汗則動經身爲振振搖茯苓桂枝白朮甘草湯主之

起則頭眩:〔法〕”頭眩” 發汗則動經,身爲振振搖:〔法〕없음

《全書》 SSB-076 ☞diff

⒂發汗後水藥不得入口爲逆若更發汗必吐下不止 ⒂發汗吐下後虛煩不得眠若劇者必反覆顚倒心中懊憹梔子豉湯主之若少氣者梔子甘草豉湯主之若嘔者梔子生薑豉湯主之

若劇者,必反覆顚倒:〔法〕없음

《全書》 SSB-147 ☞diff

⒂傷寒五六日已發汗而復下之胸脇滿微結小便不利渴而不嘔但頭汗出往來寒熱心煩者此爲未解也柴胡桂枝乾薑湯主之

胸脇滿微結:〔法〕”胸脇滿” 此爲未解也:〔法〕없음

《全書》 SSB-161 ☞diff

⒂傷寒發汗若吐若下解後心下痞硬噫氣不除者旋復代赭湯主之

《全書》 SSB-164 ☞diff

⒂傷寒大下後復發汗心下痞惡寒者表未解也不可攻痞當先解表表解乃可攻痞解表宜桂枝湯攻痞宜大黃黃連瀉心湯

表未解也:〔法〕없음 桂枝湯:《康平》“桂枝人蔘湯”

《全書》 SSB-168 ☞diff

⒂傷寒若吐若下後七八日不解熱結在裏表裏俱熱時時惡風大渴舌上乾燥而煩欲飮水數升者白虎加人蔘湯主之

七八日不解∽欲飮水數升者風:〔法〕”不解,熱結在裏,惡風,大渴” 白虎加人蔘湯:《脈》《翼》“白虎湯”

《全書》 SSB-212 ☞diff

⒂傷寒若吐若下後不解不大便五六日至十餘日日晡所發潮熱不惡寒獨語如見鬼狀ⓐ若劇者發則不識人循衣摸床惕而不安一云順衣妄撮怵惕不安微喘直視脈弦者生澁者死ⓑ微者但發熱譫語者大承氣湯主之若一服利則止後服

日晡所:《玉》“日晡時” 摸床:《玉》“撮空” 上:《康平》“以上” 惕而:《玉》“怵惕” 《康平》“怵惕而” 若劇者-惕而不安:〔法〕없음 但發熱:《康平》“但發潮熱” 脈弦者生-譫語者:〔法〕없음

《全書》 SSB-250 ☞diff

⒁太陽病若吐若下若發汗後微煩小便數大便因硬者小承氣湯和之愈

《全書》 SSB-354 ☞diff

⒁大汗若大下利而厥冷者四逆湯主之

《全書》 SSB-359 ☞diff

⒂傷寒本自寒下醫復吐下之寒格更逆吐下若食入口卽吐乾薑黃連黃芩人蔘湯主之

更逆吐下:《翼》《玉》更逆吐

기타

《全書》 SSB-112 ☞diff

⒂傷寒脈浮醫以火迫劫之亡陽驚狂臥起不安者桂枝去芍藥加蜀漆牡蠣龍骨救逆湯主之

必:《翼》《脈》 없음

《全書》 SSB-117 ☞diff

⒂燒鍼令其汗鍼處被寒核起而赤者必發奔豚氣從少腹上衝心者灸其核上各一壯桂枝加桂湯更加桂二兩也

燒鍼令其汗∽灸其核上各一壯:〔法〕”燒鍼被寒, 鍼處核起, 必發奔豚氣” 《康平》 뒤에 “本云桂枝湯,今加桂五兩,所以加桂者,以能泄奔豚氣也。”가 더 있다.

《全書》 SSB-118 ☞diff

⒂火逆下之因燒鍼煩躁者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主之

因燒鍼煩躁者:《康平》“因燒鍼而煩躁者”

《全書》 SSB-141 ☞diff

⒂病在陽應以汗解之反以冷水潠之若灌之其熱被劫不得去彌更益煩肉上粟起意欲飮水反不渴者文蛤散若不差者五苓散 ⒂寒實結胸無熱證者與三物小陷胸湯白散亦可服一云與三物小白散

應以汗解之∽反不渴者:〔法〕”應以汗解, 反以水潠, 熱不得去, 益煩不渴” 與三物小陷胸湯,白散亦可服:《玉》《翼》“與三物小白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