송본 상한론 조문 비교


〔상한금궤 조문 비교〕


《全書》 SSB-001 ☞diff

⒂太陽之爲病脈浮頭項强痛而惡寒

《千翼》 STB-01-020 ☞diff

太陽之爲病頭項强痛而惡寒

《淳化》 SCB-03-002 ☞diff

太陽爲病頭痛項强而惡寒其脈浮數宜桂枝湯

《玉函》 SOB-03-002 ☞diff

太陽之爲病頭項强痛而惡寒

《全書》 SSB-002 ☞diff

⒂太陽病發熱汗出惡風脈緩者名爲中風

《千翼》 STB-01-022 ☞diff

太陽病發熱汗出而惡風其脈緩爲中風

《玉函》 SOB-03-004 ☞diff

太陽病發熱汗出而惡風其脈緩爲中風

《全書》 SSB-003 ☞diff

⒂太陽病或已發熱或未發熱必惡寒體痛嘔逆脈陰陽俱緊者名爲傷寒

《千翼》 STB-02-001 ☞diff

太陽病或已發熱或未發熱必惡寒體痛嘔逆脈陰陽俱緊爲傷寒

《玉函》 SOB-03-006 ☞diff

太陽病或已發熱或未發熱必惡寒體痛嘔逆其脈陰陽俱緊爲傷寒

《全書》 SSB-004 ☞diff

⒀傷寒一日太陽受之脈若靜者爲不傳頗欲吐若躁煩脈數急者爲傳也

《千翼》 STB-02-003 ☞diff

傷寒一日太陽受之脈若靜者爲不傳頗欲嘔若躁煩脈數急者乃爲傳

《淳化》 SCB-03-001 ☞diff

傷寒一日太陽受病若脈靜者未傳諸臟欲吐脈急數者乃傳別臟也宜桂枝湯

《玉函》 SOB-03-008 ☞diff

傷寒一日太陽受之脈若靜者爲不傳頗欲吐躁煩脈數急者乃爲傳

《全書》 SSB-005 ☞diff

⒀傷寒二三日陽明少陽證不見者爲不傳也

《千翼》 STB-02-004 ☞diff

傷寒其二陽證不見此爲不傳

《玉函》 SOB-03-009 ☞diff

傷寒其二陽證不見此爲不傳

《全書》 SSB-006 ☞diff

⒂太陽病發熱而渴不惡寒者爲溫病 ⒁若發汗已身灼熱者名風溫 ⒂風溫爲病脈陰陽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語言難出 ⒁若被下者小便不利直視失溲若被火者微發黃色劇則如驚癎時瘈瘲若火熏之一逆尙引日再逆促命期

《玉函》 SOB-03-012 ☞diff

太陽病發熱而渴不惡寒爲溫病若發汗已身體灼熱者爲風溫風溫之爲病脈陰陽俱浮汗出體重多眠鼻息必鼾語聲難出若下之小便不利直視失溲若被火微發黃劇則如驚癎時掣縱發作復以火熏之一逆尙引日再逆促命期

《全書》 SSB-007 ☞diff

⒀病有發熱惡寒者發於陽也無熱惡寒者發於陰也發於陽七日愈發於陰六日愈以陽數七陰數六故也

《千翼》 STB-01-025 ☞diff

夫病有發熱而惡寒者發於陽也不熱而惡寒者發於陰也發於陽者七日愈發於陰者六日愈以陽數七陰數六故也

《玉函》 SOB-03-001 ☞diff

夫病有發熱而惡寒者發於陽也不熱而惡寒者發於陰也發于陽者七日愈發于陰者六日愈以陽數七陰數六故也

《全書》 SSB-008 ☞diff

⒀太陽病頭痛至七日以上自愈者以行其經盡故也若欲作再經者鍼足陽明使經不傳則愈

《千翼》 STB-01-026 ☞diff

太陽病頭痛至七日以上自愈者其經竟故也若欲作再經者鍼足陽明使經不傳則愈

《千翼》 STB-13-101 ☞diff

太陽病頭痛至七日自當愈其經竟故也若欲作再經者宜刺足陽明使經不傳則愈

《玉函》 SOB-03-014 ☞diff

太陽病頭痛至七日有當愈者其經竟故也若欲作再經者當鍼足陽明使經不傳則愈

《玉函》 SOB-26-001 ☞diff

太陽病頭痛至七日自當愈其經竟故也若欲作再經者當鍼足陽明使經不傳則愈

《脈經》 SMK-07-13-001 ☞diff

太陽病頭痛至七日自當愈其經竟故也若欲作再經者當鍼足陽明使經不傳則愈

《全書》 SSB-009 ☞diff

⒀太陽病欲解時從巳至未上

《千翼》 STB-01-027 ☞diff

太陽病欲解時從已盡未

《玉函》 SOB-03-015 ☞diff

太陽病欲解時從已盡未

《全書》 SSB-010 ☞diff

⒀風家表解而不了了者十二日愈

《千翼》 STB-01-028 ☞diff

風家表解而不了了者十二日愈

《玉函》 SOB-03-016 ☞diff

風家表解而不了了者十二日愈

《全書》 SSB-011 ☞diff

⒁病人身大熱反欲得衣者熱在皮膚寒在骨髓也身大寒反不欲近衣者寒在皮膚熱在骨髓也

《玉函》 SOB-03-017 ☞diff

夫病身大熱反欲得衣者寒在骨髓熱在皮膚身大寒反不欲近衣者熱在骨髓寒在皮膚也

《全書》 SSB-012 ☞diff

⒂太陽中風陽浮而陰弱陽浮者熱自發陰弱者汗自出嗇嗇惡寒淅淅惡風翕翕發熱鼻鳴乾嘔者桂枝湯主之

陽浮而陰弱:《康平》“脈陽浮而陰弱”,〔法〕”陽浮陰弱” 陽浮者∽翕翕發熱:〔法〕”發熱,汗出,惡寒”

《全書|法》 SSR-05-001 ☞diff

太陽中風陽浮陰弱發熱汗出惡寒鼻鳴乾嘔者桂枝湯主之〔第一〕五味前有太陽病一十一證

《全書|可不》 SSG-16-025 ☞diff

太陽中風陽浮而陰弱陽浮者熱自發陰弱者汗自出嗇嗇惡寒淅淅惡風翕翕發熱鼻鳴乾嘔者屬桂枝湯證十九用前第一方

《千翼》 STB-01-029 ☞diff

太陽中風陽浮而陰濡弱浮者熱自發濡弱者汗自出澁澁惡寒淅淅惡風翕翕發熱鼻鳴乾嘔者桂枝湯主之

《千翼》 STB-13-025 ☞diff

太陽中風陽浮而陰濡弱浮者熱自發濡弱者汗自出澁澁惡寒浙浙惡風翕翕發熱鼻鳴乾嘔桂枝湯主之

《淳化》 SCB-03-004 ☞diff

太陽病中風脈其陽浮而弱浮者熱自發弱者汗自出嗇嗇惡寒翕翕發熱鼻鳴乾嘔宜桂枝湯

《玉函》 SOB-03-018 ☞diff

太陽中風陽浮而陰濡弱陽浮者熱自發濡弱者汗自出嗇嗇惡寒淅淅惡風翕翕發熱鼻鳴乾嘔桂枝湯主之

《玉函》 SOB-14-024 ☞diff

太陽中風脈陽浮而陰濡弱浮者熱自發濡弱者汗自出嗇嗇惡寒淅淅惡風翕翕發熱鼻鳴乾嘔屬桂枝湯

《脈經》 SMK-07-02-024 ☞diff

太陽中風陽浮而陰濡弱浮者熱自發濡弱者汗自出嗇嗇惡寒淅淅惡風拿拿發熱鼻鳴乾嘔屬桂枝湯證

《全書》 SSB-013 ☞diff

⒂太陽病頭痛發熱汗出惡風桂枝湯主之

《全書|法》 SSR-05-002 ☞diff

太陽病頭痛發熱汗出惡風者桂枝湯主之〔第二〕用前第一方

《全書|可不》 SSG-16-024 ☞diff

太陽病頭痛發熱汗出惡風寒者屬桂枝湯證十八用前第一方

《千翼》 STB-01-031 ☞diff

太陽病頭痛發熱汗出惡風桂枝湯主之

《玉函》 SOB-03-020 ☞diff

太陽病頭痛發熱汗出惡風桂枝湯主之

《玉函》 SOB-14-023 ☞diff

太陽病頭痛發熱汗出惡風屬桂枝湯證

《脈經》 SMK-07-02-023 ☞diff

太陽病頭痛發熱汗出惡風若惡寒屬桂枝湯證

《全書》 SSB-014 ☞diff

⒂太陽病項背强几几反汗出惡風者桂枝加葛根湯主之

《全書|法》 SSR-05-003 ☞diff

太陽病項背强几几反汗出惡風者桂枝加葛根湯主之〔第三〕七味

《全書|可不》 SSG-16-030 ☞diff

太陽病項背强几几反汗出惡風者宜桂枝加葛根湯方二十四

《千翼》 STB-01-032 ☞diff

太陽病項背强几几而反汗出惡風桂枝湯主之木論云:桂枝加葛根湯

《玉函》 SOB-03-021 ☞diff

太陽病項背强几几而反汗出惡風桂枝湯主之《論》云:桂枝加葛根湯主之

《玉函》 SOB-14-029 ☞diff

太陽病項背强几几反汗出惡風者屬桂枝加葛根湯

《脈經》 SMK-07-02-029 ☞diff

太陽病項背强几几反汗出惡風屬桂枝加葛根湯

《全書》 SSB-015 ☞diff

⒂太陽病下之後其氣上衝者可與桂枝湯方用前法若不上衝者不得與之

《全書|法》 SSR-05-004 ☞diff

太陽病下之後其氣上衝者桂枝湯主之〔第四〕用前第一方下有太陽壞病一證

《全書|可不》 SSG-16-027 ☞diff

太陽病下之後其氣上衝者屬桂枝湯證二十一用前第一方

《全書|可不》 SSG-22-044 ☞diff

太陽病下之後其氣上衝者可與桂枝湯若不上衝者不得與之二十一用前第三方

《千翼》 STB-01-033 ☞diff

太陽病下之其氣上衝可與桂枝湯;不衝不可與之

《淳化》 SCB-03-006 ☞diff

太陽病若下之其氣上衝可與桂枝湯

《玉函》 SOB-03-022 ☞diff

太陽病下之其氣上衝者可與桂枝湯;不衝者不可與之

《玉函》 SOB-14-026 ☞diff

太陽病下之其氣上撞屬桂枝湯證

《玉函》 SOB-19-075 ☞diff

太陽病下之其氣上衝可與桂枝湯不上衝者不可與之也

《脈經》 SMK-07-02-026 ☞diff

太陽病下之氣上衝可與桂枝湯;不衝不可與之

《全書》 SSB-016 ☞diff

⒂太陽病三日已發汗若吐若下若溫鍼仍不解者此爲壞病桂枝不中與之也觀其脈證知犯何逆隨證治之桂枝本爲解肌若其人脈浮緊發熱汗不出者不可與之也常須識此勿令誤也

常須識此,勿令誤也:〔法〕없음

《全書|法》 SSR-05-005 ☞diff

桂枝本爲解肌若脈浮緊發熱汗不出者不可與之〔第五〕下有酒客不可與桂枝一證

《全書|可不》 SSG-22-003 ☞diff

太陽病三日已發汗若吐若下若溫鍼仍不解者此爲壞病桂枝不中與之也觀其脈證知犯何逆隨證治之

《千翼》 STB-01-034 ☞diff

太陽病三日已發汗、吐下、溫鍼而不解此爲壞病桂枝湯復不中與也觀其脈證知犯何逆隨證而治之

《千翼》 STB-01-035 ☞diff

桂枝湯本爲解肌其人脈浮緊發熱無汗不可與也常識此勿令誤也

《玉函》 SOB-03-023 ☞diff

太陽病三日已發汗若吐、若下、若溫鍼而不解此爲壤病桂枝不復中與也觀其脈證知犯何逆隨證而治之

《玉函》 SOB-03-024 ☞diff

桂枝湯本爲解肌其人脈浮緊發熱無汗不可與也常須識此勿令誤也

《脈經》 SMK-07-08-002 ☞diff

太陽病三日已發其汗吐下溫鍼而不解此爲壞病桂枝復不中與也觀其脈證知犯何逆隨證而治之

《全書》 SSB-017 ☞diff

⒀若酒客病不可與桂枝湯得之則嘔以酒客不喜甘故也

《千翼》 STB-01-036 ☞diff

酒客不可與桂枝湯得之則嘔酒客不喜甘故也

《玉函》 SOB-03-025 ☞diff

酒客不可與桂枝湯得之則嘔酒客不喜甘故也

《全書|法》 SSR-05-006 ☞diff

喘家作桂枝湯加厚朴杏子〔第六〕下有服湯吐膿血一證

《千翼》 STB-01-037 ☞diff

喘家作桂枝湯加厚朴杏仁佳

《玉函》 SOB-03-026 ☞diff

喘家作桂枝湯加厚朴杏仁佳

《全書》 SSB-019 ☞diff

⒁凡桂枝湯吐者其後必吐膿血也

凡:《康平》“又”

《千翼》 STB-01-038 ☞diff

服桂枝湯吐者其後必吐膿血

《玉函》 SOB-03-027 ☞diff

服桂枝湯吐者其後必吐膿血

《全書》 SSB-020 ☞diff

⒂太陽病發汗遂漏不止其人惡風小便難四肢微急難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湯主之

《全書|法》 SSR-05-007 ☞diff

太陽病發汗遂漏不止惡風小便難四肢急難以屈伸桂枝加附子湯主之〔第七〕六味

《全書|可不》 SSG-17-009 ☞diff

太陽病發汗遂漏不止其人惡風小便難四肢微急難以屈伸者屬桂枝加附子湯方一

《千翼》 STB-01-052 ☞diff

太陽病發其汗遂漏而不止其人惡風小便難四肢微急難以屈伸桂枝加附子湯主之

《淳化》 SCB-03-007 ☞diff

太陽病發其汗汗出不止者其人必惡寒小便難四肢拘急者宜桂枝附子湯

《玉函》 SOB-03-028 ☞diff

太陽病發其汗遂漏而不止其人惡風小便難四肢微急難以屈伸桂枝加附子湯主之

《玉函》 SOB-19-017 ☞diff

太陽病發其汗遂漏不止其人惡風小便難四肢微急難以屈伸屬桂枝加附子湯證

《脈經》 SMK-07-03-009 ☞diff

太陽病發其汗遂漏而不止其人惡風小便難四肢微急難以屈伸屬桂枝加附子湯

《全書》 SSB-021 ☞diff

⒂太陽病下之後脈促胸滿者桂枝去芍藥湯主之促一作縱

《全書|法》 SSR-05-008 ☞diff

太陽病下之後脈促胸滿者桂枝去芍藥湯主之〔第八〕四味

《全書|法》 SSR-05-009 ☞diff

若微寒者桂枝去芍藥加附子湯主之〔第九〕五味

《全書|可不》 SSG-22-045 ☞diff

太陽病下之後脈促胸滿者屬桂枝去芍藥湯方本闕

《全書|可不》 SSG-22-046 ☞diff

若微寒者屬桂枝去芍藥加附子湯方二十三

《千翼》 STB-01-053 ☞diff

太陽病下之其脈促胸滿者桂枝去芍藥湯主之若微寒者桂枝去芍藥加附子湯主之

《淳化》 SCB-03-008 ☞diff

太陽病若下之其脈促胸中滿宜桂枝湯

《玉函》 SOB-03-029 ☞diff

太陽病下之其脈促胸滿桂枝去芍藥湯主之若微惡寒者桂枝去芍藥加附子湯主之

《玉函》 SOB-19-072 ☞diff

太陽病下之其脈促胸滿者屬桂枝去芍藥湯若微惡寒桂枝去芍藥加附子湯證

《脈經》 SMK-07-08-041 ☞diff

太陽病下之其脈促胸滿者屬桂枝去芍藥湯若微寒屬桂枝去芍藥加附子湯

《全書》 SSB-021 ☞diff

⒂太陽病下之後脈促胸滿者桂枝去芍藥湯主之促一作縱

《全書|法》 SSR-05-008 ☞diff

太陽病下之後脈促胸滿者桂枝去芍藥湯主之〔第八〕四味

《全書|法》 SSR-05-009 ☞diff

若微寒者桂枝去芍藥加附子湯主之〔第九〕五味

《全書|可不》 SSG-22-045 ☞diff

太陽病下之後脈促胸滿者屬桂枝去芍藥湯方本闕

《全書|可不》 SSG-22-046 ☞diff

若微寒者屬桂枝去芍藥加附子湯方二十三

《千翼》 STB-01-053 ☞diff

太陽病下之其脈促胸滿者桂枝去芍藥湯主之若微寒者桂枝去芍藥加附子湯主之

《淳化》 SCB-03-008 ☞diff

太陽病若下之其脈促胸中滿宜桂枝湯

《玉函》 SOB-03-029 ☞diff

太陽病下之其脈促胸滿桂枝去芍藥湯主之若微惡寒者桂枝去芍藥加附子湯主之

《玉函》 SOB-19-072 ☞diff

太陽病下之其脈促胸滿者屬桂枝去芍藥湯若微惡寒桂枝去芍藥加附子湯證

《脈經》 SMK-07-08-041 ☞diff

太陽病下之其脈促胸滿者屬桂枝去芍藥湯若微寒屬桂枝去芍藥加附子湯

《全書》 SSB-023 ☞diff

⒂太陽病得之八九日如瘧狀發熱惡寒熱多寒少其人不嘔淸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發脈微緩者爲欲愈也脈微而惡寒者此陰陽俱虛不可更發汗更下更吐也面色反有熱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痒桂枝麻黃各半湯

發熱,惡寒:〔法〕없음 一日二三度發∽身必痒:〔法〕없음

《全書|法》 SSR-05-010 ☞diff

太陽病八九日如瘧狀熱多寒少不嘔淸便自可宜桂枝麻黃各半湯〔第十〕七味

《全書|可不》 SSG-15-016 ☞diff

太陽病得之八九日如瘧狀發熱惡寒熱多寒少其人不嘔淸便續自可一日二三度發脈微而惡寒者此陰陽俱虛不可更發汗也

《全書|可不》 SSG-22-024 ☞diff

太陽病得之八九日如瘧狀發熱惡寒熱多寒少其人不嘔淸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發脈微緩者爲欲愈也脈微而惡寒者此陰陽俱虛不可更發汗更下更吐也面色反有熱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癢屬桂枝麻黃各半湯方一

《千翼》 STB-01-054 ☞diff

太陽病得之八九日如瘧發熱而惡寒熱多而寒少其人不嘔淸便欲自可一日再三發其脈微緩者爲欲愈脈微而惡寒者此爲陰陽俱虛不可復吐下、發汗也面色反有熱者爲未欲解以其不能得汗出身必當癢桂枝麻黃各半湯主之

《淳化》 SCB-08-013 ☞diff

傷寒病六日後至八日九日如瘧熱多寒少一日再發其脈微緩者爲欲愈脈微而惡寒者爲陰陽俱虛不可復吐下也發汗面色赤有熱者爲欲解宜服桂枝麻黃湯

《玉函》 SOB-03-030 ☞diff

太陽病得之八九日如瘧狀發熱而惡寒熱多而寒少其人不嘔淸便自調日二三發脈微緩者爲欲愈脈微而惡寒此陰陽俱虛不可復吐下發汗也面反有熱色者爲未欲解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心當癢桂枝麻黃各半湯主之

《玉函》 SOB-02-035 ☞diff

脈虛者不可吐下發汗其面反有熱色爲欲解不能汗出其身必癢

《玉函》 SOB-13-016 ☞diff

太陽病得之八九日如瘧狀發熱而惡寒熱多寒少其人不嘔淸便續自可一日再三發其脈徵而惡寒者此爲陰陽俱虛不可復發其汗

《脈經》 SMK-07-01-015 ☞diff

太陽病得之八九日如瘧狀發熱而惡寒熱多寒少其人不嘔淸便續自可一日再三發其脈微而惡寒此爲陰陽俱虛不可復發汗也

《全書》 SSB-024 ☞diff

⒂太陽病初服桂枝湯反煩不解者先刺風池ㆍ風府却與桂枝湯則愈

《全書|法》 SSR-05-011 ☞diff

太陽病服桂枝湯煩不解先刺風池、風府却與桂枝湯〔第十一〕用前第一方

《全書|可不》 SSG-16-028 ☞diff

太陽病初服桂枝湯反煩不解者先刺風池、風府却與桂枝湯則愈二十二用前第一方

《全書|可不》 SSG-17-010 ☞diff

太陽病初服桂枝湯反煩不解者先刺風池、風府却與桂枝湯則愈方二

《千翼》 STB-01-039 ☞diff

太陽病初服桂枝湯而反煩不解者當先刺風池、風府乃却與桂枝湯則愈

《千翼》 STB-13-102 ☞diff

太陽病初服桂枝湯而反煩不解宜先刺風池、風府乃却與桂枝湯則愈

《淳化》 SCB-03-011 ☞diff

太陽病服桂枝湯煩熱不解者當先鍼風池、風府穴乃與桂枝湯卽愈

《玉函》 SOB-03-031 ☞diff

太陽病初服桂枝湯反煩不解者當先剌、風池、風府却與桂枝湯卽愈

《玉函》 SOB-14-027 ☞diff

太陽病初服桂枝湯而反煩不解者當先刺風池、風府乃與桂枝湯則愈

《玉函》 SOB-26-002 ☞diff

太陽病初服桂枝湯而反煩不解者當先剌風池、風府却再與桂枝湯則愈

《脈經》 SMK-07-02-027 ☞diff

太陽病初服桂枝湯而反煩不解者法當先剌風池、風府却與桂枝湯則愈

《脈經》 SMK-07-13-002 ☞diff

太陽病初服桂枝湯而反煩不解者當先剌風池、風府乃却與桂枝湯則愈

《全書》 SSB-025 ☞diff

⒂服桂枝湯大汗出脈洪大者桂枝湯如前法若形似瘧一日再發者汗出必解桂枝二麻黃一湯

《全書|法》 SSR-05-012 ☞diff

服桂枝湯大汗出脈洪大者與桂枝湯若形似瘧一日再發者宜桂枝二麻黃一湯〔第十二〕七味

《全書|可不》 SSG-17-011 ☞diff

服桂枝湯大汗出脈洪大者與桂枝湯如前法若形似瘧一日再發者汗出必解屬桂枝二麻黃一湯方三

《千翼》 STB-01-055 ☞diff

服桂枝湯大汗出若脈洪大與桂枝湯其形如瘧壹日再發汗出便解宜桂枝貳麻黃壹湯方

《玉函》 SOB-03-032 ☞diff

服桂枝湯大汗出若脈但洪大與桂伎湯若其形如瘧一日再發汗出便解宜桂枝二麻黃一湯

《玉函》 SOB-19-015 ☞diff

服桂枝湯大汗出若脈但洪大者與桂枝湯若其形如瘧狀一日再發汗出便解與桂枝二麻黃一湯

《脈經》 SMK-07-03-010 ☞diff

服桂枝湯大汗出若脈但洪大與桂枝湯若其形如瘧一日再三發汗出便解屬桂枝二麻黃一湯

《全書》 SSB-026 ☞diff

⒂服桂枝湯大汗出後大煩渴不解脈洪大者白虎加人蔘湯主之

白虎加人蔘湯主之:《翼》“與白虎湯”

《全書|法》 SSR-05-013 ☞diff

服桂枝湯大汗出大煩渴不解脈洪大者白虎加人參湯主之〔第十三〕五味

《全書|可不》 SSG-17-012 ☞diff

服桂枝湯大汗出後大煩渴不解脈洪大者屬白虎加人參湯方四

《千翼》 STB-14-007 ☞diff

發汗後重發其汗亡陽譫語其脈反和者不死 服桂枝湯汗出大煩渴不解若脈洪大與白虎湯方見雜療中

《玉函》 SOB-03-033 ☞diff

服桂枝湯大汗出後大煩渴不解若脈洪大者白虎加人參湯主之

《全書》 SSB-027 ☞diff

⒂太陽病發熱惡寒熱多寒少脈微弱者此無陽也不可發汗桂枝二越婢一湯

不可發汗:《康平》“不可大發汗” 此無陽也,不可發汗:〔法〕없음

《全書|法》 SSR-05-014 ☞diff

太陽病發熱惡寒熱多寒少脈微弱者宜桂枝二越婢一湯〔第十四〕七味

《全書|可不》 SSG-15-017 ☞diff

太陽病發熱惡寒熱多寒少脈微弱者無陽也不可發汗

《千翼》 STB-01-056 ☞diff

太陽病發熱惡寒熱多寒少脈微弱則無陽也不可發汗桂枝二越婢一湯主之

《玉函》 SOB-03-034 ☞diff

太陽病發熱而惡寒熱多寒少脈微弱者此無陽也不可復發其汗宜桂枝二越婢一湯

《玉函》 SOB-13-017 ☞diff

太陽病發熱惡寒寒多熱少脈微弱則無陽也不可復發其汗

《脈經》 SMK-07-01-016 ☞diff

太陽病發熱惡寒熱多寒少脈微弱則無陽也不可復發其汗

《全書》 SSB-028 ☞diff

⒂服桂枝湯或下之仍頭項强痛翕翕發熱無汗心下滿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朮湯主之

翕翕發熱:〔法〕”發熱”

《全書|法》 SSR-05-015 ☞diff

服桂枝湯或下之頭項强痛發熱無汗心下滿痛小便不利者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朮湯主之〔第十五〕六味

《全書|可不》 SSG-22-025 ☞diff

服桂枝湯或下之仍頭項强痛翕翕發熱無汗心下滿微痛小便不利者屬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朮湯方二

《千翼》 STB-01-057 ☞diff

服桂枝湯下之頸項强痛翕翕發熱無汗心下滿微痛小便不利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朮湯主之

《玉函》 SOB-03-035 ☞diff

服桂枝湯或下之仍頭項强痛翕翕發熱無汗必下滿而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朮湯主之

《脈經》 SMK-07-08-020 ☞diff

服桂枝湯下之頭項强痛拿拿發熱無汗心下滿微痛小便不利屬桂枝去桂加茯苓朮湯

《全書》 SSB-029 ☞diff

⒂傷寒脈浮自汗出小便數心煩微惡寒脚攣急反與桂枝欲攻其表此誤也得之便厥咽中乾煩躁吐逆者甘草乾薑湯與之以復其陽若厥愈足溫者更作芍藥甘草湯與之其脚卽伸若胃氣不和譫語者少與調胃承氣湯若重發汗復加燒鍼者四逆湯主之

桂枝:《康平》“桂枝湯” 欲攻其表,此誤也:〔法〕없음 煩躁:《康平》“躁” 以復其陽:〔法〕없음 若厥愈足溫者:〔法〕”厥愈” 其脚卽伸:《康平》無此句 譫語者:〔法〕없음 復加燒鍼者:《康平》“復加燒鍼,得之者” 四逆湯:《康平》“回逆湯” 以下同

《全書|法》 SSR-05-016 ☞diff

傷寒脈浮自汗出小便數心煩微惡寒腳孿急與桂枝得之便厥咽乾煩躁吐逆作甘草乾薑湯與之厥愈更作芍藥甘草湯與之其腳伸若胃氣不和與調胃承氣湯若重發汗加燒鍼者四逆湯主之〔第十六〕甘草乾薑湯芍藥甘草湯竝二味調胃承氣湯、四逆湯竝三味

《全書|可不》 SSG-17-013 ☞diff

傷寒脈浮自汗出小便數心煩微惡寒脚攣急反與桂枝欲攻其表此誤也得之便厥咽中乾煩躁吐逆者作甘草乾薑湯與之以復其陽若厥愈足溫者更作芍藥甘草湯與之其脚卽伸若胃氣不和譫語者少與調胃承氣湯若重發汗復加燒鍼者與四逆湯

《千翼》 STB-14-016 ☞diff

傷寒脈浮自汗出小便數頗復微惡寒而脚攣急反與桂枝欲攻其表得之便厥咽乾煩躁吐逆當作甘草乾薑湯以復其陽厥愈足溫更作芍藥甘草湯與之其脚卽伸而胃氣不和可與承氣湯;重發汗復加燒鍼者四逆湯主之

《玉函》 SOB-03-036 ☞diff

傷寒脈浮自汗小便數頗微惡寒論曰:心煩微惡寒兩脚攣急反與桂枝湯欲攻其表得之便厥咽乾煩躁吐逆當作甘草乾薑湯以復其陽厥愈足溫更作芍藥甘草湯與之其脚卽伸若胃氣不和譫語少與調胃承氣湯若重發汗復加燒鍼者四逆湯主之

《全書》 SSB-030 ☞diff

⒀問曰證象陽旦按法治之而增劇厥逆咽中乾兩脛拘急而譫語師曰言夜半手足當溫兩脚當伸後如師言何以知此答曰寸口脈浮而大浮爲風大爲虛風則生微熱虛則兩脛攣病形象桂枝因加附子參其間增桂令汗出附子溫經亡陽故也厥逆咽中乾煩燥陽明內結譫語煩亂更飮甘草乾薑湯夜半陽氣還兩足當熱脛常微拘急重與芍藥甘草湯爾乃脛伸承氣湯微溏則止其譫語故知病可愈

《玉函》 SOB-03-037 ☞diff

問曰:證象陽旦按法治之而增劇厥逆咽中乾兩脛拘急而譫語師言夜半手足當溫兩脚當伸後如師言何以知之答曰:寸口脈浮而大浮卽爲風大卽爲虛風則生微熱虛則兩脛攣其形象桂枝因加附子於其間增桂令汗出附子溫經亡陽故也厥逆咽中乾煩躁陽明內結譫語煩亂更飮甘草乾薑湯夜半陽氣還兩足當熱脛尙微拘急與芍藥甘草湯爾乃脛伸與承氣湯微溏止其譫語故知其病可愈

《全書》 SSB-031 ☞diff

⒂太陽病項背强几几無汗惡風葛根湯主之

《全書|法》 SSR-06-001 ☞diff

太陽病項背强几几無汗惡風葛根湯主之〔第一〕七味

《全書|可不》 SSG-16-031 ☞diff

太陽病項背强几几無汗惡風者屬葛根湯證二十五用前第二十四方

《千翼》 STB-02-013 ☞diff

太陽病項背强几几無汗惡風葛根湯主之

《淳化》 SCB-03-021 ☞diff

太陽病項背强無汗而惡風者宜麻黃湯

《玉函》 SOB-03-038 ☞diff

太陽病項背强几几無汗惡風者葛根湯主之

《玉函》 SOB-14-030 ☞diff

太陽病項背强几几無汗惡風屬葛根湯

《脈經》 SMK-07-02-030 ☞diff

太陽病項背强几几無汗惡風屬葛根湯

《全書》 SSB-032 ☞diff

⒂太陽與陽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湯主之

《全書|法》 SSR-06-002 ☞diff

太陽陽明合病必自利葛根湯主之〔第二〕用前第一方一云:用後第四方

《全書|可不》 SSG-16-032 ☞diff

太陽與陽明合病必自下利不嘔者屬葛根湯證二十六用前方一云:用後第二十八方

《千翼》 STB-02-014 ☞diff

太陽與陽明合病而自利葛根湯主之用上方一云:用後葛根黃芩黃連湯

《淳化》 SCB-03-019 ☞diff

太陽與陽明合病而自利宜朮附湯

《玉函》 SOB-03-039 ☞diff

太陽與陽明合病必自利葛根湯主之不下利但嘔者葛根加半夏湯主之

《全書》 SSB-033 ☞diff

⒂太陽與陽明合病不下利但嘔者葛根加半夏湯主之

《全書|法》 SSR-06-003 ☞diff

太陽陽明合病不下利但嘔者葛根加半夏湯主之〔第三〕八味

《全書|可不》 SSG-16-033 ☞diff

太陽與陽明合病不下利但嘔者宜葛根加半夏湯方二十七

《千翼》 STB-02-015 ☞diff

不下利但嘔葛根加半夏湯主之葛根湯中加半夏半升卽是

《淳化》 SCB-03-020 ☞diff

太陽與陽明病而不利但嘔者宜葛根半夏湯

《玉函》 SOB-03-039 ☞diff

太陽與陽明合病必自利葛根湯主之不下利但嘔者葛根加半夏湯主之

《玉函》 SOB-14-031 ☞diff

太陽與陽明合病而自利屬葛根湯證不利但嘔者屬葛根加半夏湯證

《脈經》 SMK-07-02-032 ☞diff

太陽與陽明合病不下利但嘔屬葛根加半夏湯

《全書》 SSB-034 ☞diff

⒂太陽病桂枝醫反下之利遂不止脈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黃芩黃連湯主之促一作縱

脈促者∽喘而汗出者:〔法〕없음

《全書|法》 SSR-06-004 ☞diff

太陽病桂枝證醫反下之利不止葛根黃芩黃連湯主之〔第四〕四味

《全書|可不》 SSG-16-034 ☞diff

太陽病桂枝證醫反下之利遂不止脈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宜葛根黃芩黃連湯方本闕

《全書|可不》 SSG-22-047 ☞diff

太陽病桂枝證醫反下之利遂不止脈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屬葛根黃芩黃連湯方本闕

《千翼》 STB-02-016 ☞diff

太陽病桂枝證醫反下之遂利不止其脈促表未解喘而汗出宜葛根黃芩黃連湯

《淳化》 SCB-03-027 ☞diff

太陽病反下之遂利不止汗出者宜葛根黃連湯

《玉函》 SOB-03-040 ☞diff

太陽病桂枝證醫反下之遂利不止其脈促表未解喘而汗出葛根黃連黃苓湯主之

《玉函》 SOB-14-032 ☞diff

太陽病桂枝證而反下之遂利不止其脈促表未解喘而汗出屬葛根黃芩黃連湯證

《玉函》 SOB-19-073 ☞diff

太陽病桂枝證醫反下之遂利不止其脈促表未解喘而汗出屬葛根黃芩黃連湯證

《脈經》 SMK-07-02-033 ☞diff

太陽病桂枝證醫反下之遂利不止其脈促者表未解喘而汗出屬葛根黃芩黃連湯

《全書》 SSB-035 ☞diff

⒂太陽病頭痛發熱身疼腰痛骨節疼痛惡風無汗而喘者麻黃湯主之

腰痛,骨節疼痛:〔法〕없음

《全書|法》 SSR-06-005 ☞diff

太陽病頭痛發熱身疼惡風無汗而喘者麻黃湯主之〔第五〕四味

《全書|可不》 SSG-16-035 ☞diff

太陽病頭痛發熱身疼腰痛骨節疼痛惡風無汗而喘者屬麻黃湯證二十九用前第七方

《千翼》 STB-02-005 ☞diff

太陽病頭痛發熱身體疼腰痛骨節疼惡風無汗而喘麻黃湯主之

《千翼》 STB-13-026 ☞diff

太陽頭痛發熱身體疼腰痛骨節疼痛惡風無汗而喘麻黃湯主之

《淳化》 SCB-03-017 ☞diff

太陽病頭痛發熱身體骨節疼痛惡風無汗而喘者宜麻黃湯

《玉函》 SOB-03-041 ☞diff

太陽病頭痛發熱身體疼腰痛骨節疼痛惡風無汗而喘麻黃湯主之

《玉函》 SOB-14-033 ☞diff

太陽病頭痛發熱身體疼腰痛骨節疼痛惡風無汗而喘屬麻黃湯證

《脈經》 SMK-07-02-034 ☞diff

太陽病頭痛發熱身體疼腰痛骨節疼痛惡風無汗而喘屬麻黃湯證

《全書》 SSB-036 ☞diff

⒀太陽與陽明合病喘而胸滿者不可下麻黃湯

宜麻黃湯:〔法〕”宜麻黃湯主之” 본래 “太陽與陽明合病,喘而胸滿者,不可下”이고, 후에 “宜[麻黃湯]”이 덧붙었을 것이다.

《全書|法》 SSR-06-006 ☞diff

太陽陽明合病喘而胸滿不可下宜麻黃湯主之〔第六〕用前第五方

《全書|可不》 SSG-16-036 ☞diff

太陽與陽明合病喘而胸滿者不可下屬麻黃湯證三十用前第七方

《全書|可不》 SSG-20-020 ☞diff

太陽與陽明合病喘而胸滿者不可下

《千翼》 STB-02-006 ☞diff

太陽與陽明合病喘而胸滿不可下也宜麻黃湯

《千翼》 STB-13-046 ☞diff

太陽與陽明合病喘而胸滿者忌下

《淳化》 SCB-03-015 ☞diff

太陽與陽明合病喘而胸滿不可下也宜麻黃湯

《玉函》 SOB-03-042 ☞diff

太陽與陽明合病喘而胸滿者不可下宜麻黃湯主之

《全書》 SSB-037 ☞diff

⒀太陽病十日以去脈浮細而嗜臥者外已解也設胸滿脇痛者小柴胡湯脈但浮者麻黃湯

《全書|法》 SSR-06-007 ☞diff

太陽病十日以去脈浮細而嗜臥者外已解設胸滿痛與小柴胡湯脈但浮者與麻黃湯〔第七〕用前第五方小柴胡湯七味

《全書|可不》 SSG-16-039 ☞diff

太陽病十日以去脈浮而細嗜臥者外已解也設胸滿脇痛者與小柴胡湯脈但浮者與麻黃湯三十三竝用前方

《千翼》 STB-02-007 ☞diff

病十日已去其脈浮細嗜臥此爲外解設胸滿脇痛與小柴胡湯;浮者麻黃湯主之

《玉函》 SOB-03-043 ☞diff

病十日已去其脈浮細嗜臥此爲外解設胸滿脇痛與小柴胡湯脈浮者與麻黃湯

《全書》 SSB-038 ☞diff

⒂太陽中風脈浮緊發熱惡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煩躁者大靑龍湯主之 ⒂若脈微弱汗出惡風者不可服之服之則厥逆筋惕肉瞤此爲逆也

《全書|法》 SSR-06-008 ☞diff

太陽中風脈浮緊發熱惡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煩躁者大靑龍湯主之〔第八〕七味

《全書|可不》 SSG-16-037 ☞diff

太陽中風脈浮緊發熱惡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煩躁者大靑龍湯主之若脈微弱汗出惡風者不可服之服之則厥逆筋惕肉瞤此爲逆也大靑龍湯方三十一

《千翼》 STB-03-001 ☞diff

太陽中風脈浮緊發熱惡寒身體疼痛不汗出而煩大靑龍湯主之若脈微弱汗出惡風者不可服之服之則厥筋惕肉瞤此爲逆也

《千翼》 STB-13-027 ☞diff

太陽中風脈浮緊發熱惡寒身體疼痛不汗出而煩躁大靑龍湯主之

《淳化》 SCB-03-022 ☞diff

太陽中風脈浮緊發熱惡寒身體疼痛宜大靑龍湯

《玉函》 SOB-03-044 ☞diff

太陽中風脈浮緊發熱惡寒身體疼痛不汗出而煩躁頭痛大靑龍湯主之若脈微弱汗出惡風不可服服則厥筋惕肉瞤此爲逆也

《全書》 SSB-039 ☞diff

⒂傷寒脈浮緩身不疼但重乍有輕時無少陰證者大靑龍湯發之

《全書|法》 SSR-06-009 ☞diff

傷寒脈浮緩身不疼但重乍有輕時無少陰證大靑龍湯發之〔第九〕用前第八方

《全書|可不》 SSG-16-040 ☞diff

傷寒脈浮緩身不疼但重乍有輕時無少陰證者可與大靑龍湯發之三十四用前第三十一方

《千翼》 STB-03-002 ☞diff

傷寒脈浮緩其身不疼但重乍有輕時無少陰證者可與大靑龍湯發之用上方

《淳化》 SCB-03-023 ☞diff

太陽病脈浮緩其身不痛但重或有輕時無少陰證者可大靑龍湯

《玉函》 SOB-03-045 ☞diff

傷寒脈浮緩其身不疼但重乍有輕時無少陰證者可與大靑龍湯發之

《玉函》 SOB-14-038 ☞diff

傷寒脈浮緩其身不疼但重乍有輕時無少陰證者可與大靑龍湯發之

《脈經》 SMK-07-02-037 ☞diff

傷寒脈浮緩其身不疼但重乍有輕時無少陰證者大靑龍湯發之

《全書》 SSB-040 ☞diff

⒂傷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氣乾嘔發熱而咳①或渴②或利③或噎④或小便不利少腹滿⑤或喘者小靑龍湯主之

或小便不利:《康平》“小便不利” 或渴∽或喘者:〔法〕없음

《全書|法》 SSR-06-010 ☞diff

傷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氣乾嘔發熱而咳小靑龍湯主之〔第十〕八味加減法附

《全書|可不》 SSG-16-041 ☞diff

傷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氣乾嘔發熱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滿或喘者宜小靑龍湯方三十五

《千翼》 STB-03-003 ☞diff

傷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氣咳而發熱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滿或喘者小靑龍湯主之

《淳化》 SCB-03-024 ☞diff

太陽病表不解心下有水氣乾嘔發熱或渴或利小腹滿或喘者宜小靑龍湯

《玉函》 SOB-03-046 ☞diff

傷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氣咳而發熱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小腹滿或微喘小靑龍湯主之

《脈經》 SMK-07-02-038 ☞diff

傷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氣乾嘔發熱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小腹滿或微喘屬小靑龍湯

《全書》 SSB-041 ☞diff

⒂傷寒心下有水氣咳而微喘發熱不渴服湯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小靑龍湯主之

發熱∽此寒去欲解也:〔法〕없음

《全書|法》 SSR-06-011 ☞diff

傷寒心下有水氣咳而微喘小靑龍湯主之〔第十一〕用前第十方

《全書|可不》 SSG-16-042 ☞diff

傷寒心下有水氣咳而微喘發熱不渴服湯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屬小靑龍湯證三十六用前方

《千翼》 STB-03-004 ☞diff

傷寒心下有水氣咳而微喘發熱不渴服湯已而渴者此爲寒去爲欲解小靑龍湯主之用上方

《玉函》 SOB-03-047 ☞diff

傷寒心下有水氣咳而微喘發熱不渴服湯已而渴者此爲寒去欲解小靑龍湯主之

《玉函》 SOB-14-039 ☞diff

傷寒心下有水氣咳而微喘發熱不渴服湯已而渴者此爲寒去爲欲解屬小靑龍湯證

《脈經》 SMK-07-02-039 ☞diff

傷寒心下有水氣咳而微喘發熱不渴服湯已而渴者此寒去欲爲解屬小靑龍湯證

《全書》 SSB-042 ☞diff

⒂太陽病外證未解脈浮弱者當以汗解桂枝湯

《全書|法》 SSR-06-012 ☞diff

太陽病外證未解脈浮弱者當以汗解宜桂枝湯〔第十二〕五味

《全書|可不》 SSG-16-005 ☞diff

太陽病外證未解脈浮弱者當以汗解宜桂枝湯方一

《千翼》 STB-01-040 ☞diff

太陽病外證未解其脈浮弱當以汗解宜桂枝湯

《淳化》 SCB-03-009 ☞diff

太陽病外證未解不可下也宜服桂枝湯發其汗

《玉函》 SOB-03-048 ☞diff

太陽病外證未解其脈浮弱當以汗解宜桂枝湯主之

《玉函》 SOB-14-005 ☞diff

太陽病外證未解脈浮弱者當以汗解宜佳枝湯

《脈經》 SMK-07-02-005 ☞diff

太陽病外證未解其脈浮弱當以汗解宜桂枝湯

《全書》 SSB-043 ☞diff

⒂太陽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桂枝加厚朴杏子湯主之

《全書|法》 SSR-06-013 ☞diff

太陽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桂枝加厚朴杏子湯主之〔第十三〕七味

《全書|可不》 SSG-16-015 ☞diff

太陽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也宜桂枝加厚朴杏子湯方九

《全書|可不》 SSG-22-048 ☞diff

太陽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屬桂枝加厚朴杏子湯方二十五

《千翼》 STB-01-041 ☞diff

太陽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宜桂枝湯一云:麻黃湯

《千翼》 STB-02-012 ☞diff

太陽病下之微喘者外未解故也宜麻黃湯一云:桂枝湯

《玉函》 SOB-03-049 ☞diff

太陽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桂枝加厚朴杏仁湯主之

《玉函》 SOB-14-015 ☞diff

太湯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宜麻黃湯又云:桂枝加厚朴杏子湯

《玉函》 SOB-19-069 ☞diff

太陽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屬桂枝湯證一云:麻黃湯證

《脈經》 SMK-07-02-015 ☞diff

太陽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屬桂枝加厚朴杏子湯證

《全書》 SSB-044 ☞diff

⒂太陽病外證未解不可下也下之爲逆欲解外者桂枝湯

《全書|法》 SSR-06-014 ☞diff

太陽病外證未解不可下也下之爲逆解外宜桂枝湯〔第十四〕用前第十二方

《全書|可不》 SSG-20-024 ☞diff

太陽病有外證未解不可下下之爲逆

《千翼》 STB-01-042 ☞diff

太陽病有外證未解不可下之下之爲逆解外宜桂枝湯

《玉函》 SOB-03-050 ☞diff

太陽病外證未解者不可下下之爲逆解外者宜桂枝湯主之

《全書》 SSB-045 ☞diff

⒀太陽病先發汗不解而復下之脈浮者不愈浮爲在外而反下之故令不愈今脈浮故在外當須解外則愈桂枝湯

不愈∽當須解外則愈:〔法〕”當解外”

《全書|法》 SSR-06-015 ☞diff

太陽病先發汗不解復下之脈浮者當解外宜桂枝湯〔第十五〕用前第十二方

《全書|可不》 SSG-22-026 ☞diff

太陽病先發汗不解而下之脈浮者不愈浮爲在外而反下之故令不愈今脈浮故在外當須解外則愈宜桂枝湯方三

《千翼》 STB-01-043 ☞diff

太陽病先發汗不解而下之其脈浮不愈浮爲在外而反下之故令不愈今脈浮故在外當解其外則愈宜桂枝湯

《淳化》 SCB-03-010 ☞diff

太陽病下之不愈其脈浮者爲在外汗之則愈宜桂枝湯

《玉函》 SOB-03-051 ☞diff

太湯病先發汗不解而下之其脈浮不愈浮爲在外而反下之故令不愈今脈浮故知在外當解其外則愈宜桂枝湯

《玉函》 SOB-19-048 ☞diff

太陽病先發汗不解而下之其脈浮不愈浮爲在外而反下之故不愈今脈浮故在外當解其外則愈宜桂枝湯

《脈經》 SMK-07-08-021 ☞diff

太陽病先發其汗不解而下之其脈浮者不愈浮爲在外而反下之故令不愈今脈浮故在外當解其外則愈屬桂枝湯

《全書》 SSB-046 ☞diff

⒂太陽病脈浮緊無汗發熱身疼痛八九日不解表證仍在此當發其汗服藥已微除其人發煩目瞑劇者必衄衄乃解所以然者陽氣重故也麻黃湯主之

此當發其汗∽陽氣重故也:〔法〕”發汗已, 發煩, 必衄”

《全書|法》 SSR-06-016 ☞diff

太陽病脈浮緊無汗發熱身疼痛八九日不解表證在發汗已發煩必衄麻黃湯主之〔第十六〕用前第五方下有太陽病幷二陽倂病四證

《全書|可不》 SSG-16-019 ☞diff

太陽病脈浮緊無汗發熱身疼痛八九日不解表證仍在當復發汗服湯已微除其人發煩目瞑劇者必衄衄乃解所以然者陽氣重故也屬麻黃湯證十三用前第七方

《全書|可不》 SSG-17-014 ☞diff

太陽病脈浮緊無汗發熱身疼痛八九日不解表證仍在此當復發汗服湯已微除其人發煩目瞑劇者必衄衄乃解所以然者陽氣重故也宜麻黃湯方六

《千翼》 STB-02-008 ☞diff

太陽病脈浮緊無汗而發熱其身疼痛八九日不解其表證仍在此當發其汗服藥微除其人發煩目暝增劇者必衄衄乃解所以然者陽氣重故也宜麻黃湯

《淳化》 SCB-03-016 ☞diff

太陽病脈浮緊無汗發熱身痛心煩目瞑劇者必衄衄者欲解也宜麻黃湯

《玉函》 SOB-03-052 ☞diff

太陽病脈浮緊無汗而發熱其身疼痛八九日不解其表候仍在此當發其汗服藥已微除其人發煩目瞑劇者必衄衄乃解所以然者陽氣重故也麻黃湯主之

《玉函》 SOB-14-019 ☞diff

太陽脈浮緊無汗而發熱其身疼痛八九日不解其表候續在此當發其汗服湯藥微除發煩目眩劇者必衄衄乃解所以然者陽氣重故也宜麻黃湯

《脈經》 SMK-07-02-019 ☞diff

太陽病脈浮緊無汗而發熱其身疼痛八九日不解表候續在此當發其汗服湯微除發煩目瞑劇者必衄衄乃解所以然者陽氣重故也屬麻黃湯證

《全書》 SSB-047 ☞diff

⒁太陽病脈浮緊發熱身無汗自衄者愈

《玉函》 SOB-03-053 ☞diff

太陽痛脈浮緊發熱其身無汗自衄者愈

《全書》 SSB-048 ☞diff

⒂二陽倂病太陽初得病時發其汗汗先出不徹因轉屬陽明續自微汗出不惡寒太陽病證不罷者不可下下之爲逆如此可小發汗ⓐ設面色緣緣正赤者陽氣怫鬱在表當解之熏之若發汗不徹不足言陽氣怫鬱不得越當汗不汗其人躁煩不知痛處乍在腹中乍在四肢按之不可得其人短氣但坐以汗出不徹故也更發汗則愈何以知汗出不徹以脈澁故知也

若:《康平》無“若”字 不足言:《康平》“不足”

《全書|可不》 SSG-17-001 ☞diff

二陽倂病太陽初得病時發其汗汗先出不徹因轉屬陽明續自微汗出不惡寒若太陽病證不罷者不可下下之爲逆如此可小發汗設面色緣緣正赤者陽氣怫鬱在表當解之熏之若發汗不徹不足言陽氣怫鬱不得越當汗不汗其人煩躁不知痛處乍在腹中乍在四肢按之不可得其人短氣但坐以汗出不徹故也更發汗則愈何以知汗出不徹以脈澁故知也

《全書|可不》 SSG-20-018 ☞diff

二陽倂病太陽初得病時而發其汗汗先出不徹因轉屬陽明續自微汗出不惡寒若太陽證不罷者不可下下之爲逆

《玉函》 SOB-03-054 ☞diff

二陽倂病太陽初得病時發其汗汗先出不徹因轉屬陽明續自微汗出不惡寒若太陽病證不罷不可下下之爲逆如此者可小發其汗設面色緣緣正赤者陽氣怫鬱不得越當解之熏之當汗而不汗其人躁煩不知痛處乍在腹中乍在四肢按之不可得其人短氣但坐以汗出不徹故也更發其汗卽愈何以知汗出不徹以脈澁故知之

《玉函》 SOB-19-005 ☞diff

二陽倂病太陽初得病時發其汗汗先出復不徹因轉屬陽明續自微汗出不惡寒若太陽證不罷者不可下之下之爲逆如此者可小發其汗設而色緣緣正赤者陽氣怫鬱在表當解之熏之若發汗不大徹不足言陽氣怫鬱不得越當汗而不汗其人燥煩不知痛處乍在腹中乍在四肢按之不可得其人短氣但坐汗出而不徹故也更發其汗卽愈何以知其汗出不徹以脈澁故知之

《玉函》 SOB-22-001 ☞diff

二陽倂病太湯初得病時發其汗汗先出不徹因轉屬陽明續自微汗出不惡寒若太陽病證不罷者不可下可小發其汗設面色緣緣正赤者陽氣怫鬱在表不得越當解之熏之當汗而不汗其人躁煩不知痛處乍在腹中乍在四肢按之不可得其人短氣但坐以汗出不徹故也更發其汗則愈何以知汗出不徹以脈澁故知之

《脈經》 SMK-07-03-001 ☞diff

二陽倂病太陽初得病時發其汗汗先出復不徹因轉屬陽明續自微汗出不惡寒若太陽證不罷不可下下之爲逆如此者可小發其汗設面色縁縁正赤者陽氣怫鬱在表當解之熏之若發汗不大徹不足言陽氣怫鬱不得越當汗而不汗其人躁煩不知痛處乍在腹中乍在四肢按之不可得其人短氣但坐汗出而不徹故也更發其汗卽愈何以知其汗不徹脈澁故以知之

《全書》 SSB-049 ☞diff

⒁脈浮數者法當汗出而愈若下之身重心悸者不可發汗當自汗出乃解所以然者尺中脈微此裏虛須表裏實津液自和便自汗出愈

《全書|可不》 SSG-22-004 ☞diff

脈浮數者法當汗出而愈若下之身重心悸者不可發汗當自汗出乃解所以然者尺中脈微此裏虛須表裏實津液和便自汗出愈

《千翼》 STB-14-027 ☞diff

脈浮數法當汗出而愈而下之則身體重心悸者不可發其汗當自汗出而解所以然者尺中脈微此裏虛須表裏實津液自和自汗出

《玉函》 SOB-03-055 ☞diff

脈浮數法當汗出而愈若下之身體重心悸者不可發汗當自汗出而解所以然者尺中脈微此裏虛須表裏實津液自和卽自汗出愈

《玉函》 SOB-19-060 ☞diff

脈浮數法當汗出而愈而下之則體重心悸者不可發其汗當自汗出而解所以然者尺中脈微此裏虛須表裏實津液和自汗出愈

《脈經》 SMK-07-08-003 ☞diff

脈浮數法當汗出而愈而下之則身體重心悸不可發其汗當自汗出而解所以然者尺中脈浮此裏虛須表裏實津液和卽自汗出愈

《全書》 SSB-050 ☞diff

⒁脈浮緊者法當身疼痛宜以汗解之假令尺中遲者不可發汗何以知然營氣不足血少故也

以:《玉》《脈》《翼》此爲

《全書|可不》 SSG-15-003 ☞diff

脈浮緊者法當身疼痛宜以汗解之假令尺中遲者不可發汗何以知然以榮氣不足血少故也

《玉函》 SOB-03-056 ☞diff

脈浮而緊法當身疼頭痛宜以汗解之假令尺中脈遲者不可發其汗何以故此爲營氣不足血氣微少故也

《玉函》 SOB-13-003 ☞diff

脈浮而緊法當身體疼痛當以汗解假令尺中脈遲者不可發其汗何以故此爲榮氣不足血氣微少故也

《脈經》 SMK-07-01-002 ☞diff

脈浮而緊法當身體疼痛當以汗解假令尺中脈遲者不可發其汗何以知然此爲榮氣不足血微少故也

《全書》 SSB-051 ☞diff

⒀脈浮者病在表可發汗麻黃湯法用桂枝湯

宜麻黃湯:《玉》一云桂枝湯;《脈》屬桂枝湯證

《全書|法》 SSR-06-017 ☞diff

脈浮者病在表可發汗宜麻黃湯〔第十七〕用前第五方一法用桂枝湯

《全書|可不》 SSG-16-020 ☞diff

脈浮者病在表可發汗屬麻黃湯證十四用前第七方一法:用桂枝湯

《玉函》 SOB-03-057 ☞diff

脈浮者病在表可發汗宜麻黃湯一云:桂枝湯

《脈經》 SMK-07-02-020 ☞diff

脈浮者病在表可發其汗屬桂枝湯證

《全書》 SSB-052 ☞diff

⒀脈浮而數者可發汗麻黃湯

宜麻黃湯:〈可發汗〉”屬桂枝湯證”

《全書|法》 SSR-06-018 ☞diff

脈浮數者可發汗宜麻黃湯〔第十八〕用前第五方

《全書|可不》 SSG-16-006 ☞diff

脈浮而數者可發汗屬桂枝湯證用前第一方一法:用麻黃湯

《千翼》 STB-02-009 ☞diff

脈浮而數者可發其汗宜麻黃湯

《千翼》 STB-13-021 ☞diff

太陽病脈浮而數者宜發其汗

《淳化》 SCB-03-018 ☞diff

太陽病脈浮而數者可發其汗宜麻黃湯

《淳化》 SCB-11-004 ☞diff

太陽病脈浮數者宜發汗也

《淳化》 SCB-11-005 ☞diff

太陽病脈浮大數者宜發汗也

《玉函》 SOB-03-058 ☞diff

脈浮而數者可發汗宜麻黃湯

《全書》 SSB-053 ☞diff

⒁病常自汗出者此爲營氣和營氣和者外不諧以衛氣不共營氣諧和故爾以營行脈中衛行脈外復發其汗營衛和則愈桂枝湯

此爲營氣和∽故爾:《千》《玉》”此爲營氣和,衛氣不和故也” 此爲營氣和∽營衛和則愈:〔法〕”榮衛不和也,發汗則愈”

《全書|法》 SSR-06-019 ☞diff

病常自汗出榮衛不和也發汗則愈宜桂枝湯〔第十九〕用前第十二方

《全書|可不》 SSG-16-011 ☞diff

病常自汗出者此爲榮氣和榮氣和者外不諧以衛氣不共榮氣諧和故爾以榮行脈中衛行脈外復發其汗榮衛和則愈屬桂枝湯證用前第一方

《千翼》 STB-01-044 ☞diff

病常自汗出此爲榮氣和衛氣不和故也榮行脈中衛行脈外復發其汗衛和則愈宜桂枝湯

《淳化》 SCB-03-012 ☞diff

太陽病自汗出此爲榮氣和衛氣不和榮行脈中衛行脈外復發其汗表和卽愈宜桂枝湯

《玉函》 SOB-03-059 ☞diff

病常自汗出者此爲營氣和衛氣不和故也營行脈中爲陰主內衛行脈外爲陽主外復發其汗衛和則愈宜桂枝湯

《全書》 SSB-054 ☞diff

⒀病人藏無他病時發熱自汗出而不愈者此衛氣不和也先其時發汗則愈桂枝湯

而不愈者∽先其時發汗則愈:〔法〕”衛氣不和也”

《全書|法》 SSR-06-020 ☞diff

病人藏無他病時自汗出衛氣不和也宜桂枝湯〔第二十〕用前第十二方

《全書|可不》 SSG-16-012 ☞diff

病人藏無他病時發熱自汗出而不愈者此衛氣不和也先其時發汗則愈屬桂枝湯證用前第一方

《千翼》 STB-01-045 ☞diff

病人藏無他病時發熱自汗出而不愈此衛氣不和也先其時發汗愈宜桂枝湯

《淳化》 SCB-03-013 ☞diff

太陽病時自發熱汗出不愈者此衛氣不和也當更發汗卽愈宜桂枝湯

《玉函》 SOB-03-060 ☞diff

病人藏無他病時發熱自汗出而不愈此衛氣不和也先其時發汗卽愈宜桂枝湯

《玉函》 SOB-14-012 ☞diff

病人藏無他病時發熱自汗出不愈此衛氣不和也先其時發汗則愈宜桂枝湯

《脈經》 SMK-07-02-012 ☞diff

病人藏無他病時發熱自汗出而不愈此衛氣不和也先其時發汗卽愈屬桂枝湯證

《全書》 SSB-055 ☞diff

⒂傷寒脈浮緊不發汗因致衄者麻黃湯主之

《全書|法》 SSR-06-021 ☞diff

傷寒脈浮緊不發汗因衄麻黃湯主之〔第二十一〕用前第五方

《全書|可不》 SSG-16-016 ☞diff

傷寒脈浮緊不發汗因致衄者屬麻黃湯證用前第七方

《千翼》 STB-02-010 ☞diff

傷寒脈浮緊不發其汗因致衄宜麻黃湯

《玉函》 SOB-03-061 ☞diff

傷寒脈浮緊不發汗因致衄者宜麻黃湯

《玉函》 SOB-14-016 ☞diff

傷寒脈浮緊不發其汗因衄宜麻黃湯

《脈經》 SMK-07-02-016 ☞diff

傷寒脈浮緊不發其汗因衄屬麻黃湯證

《全書》 SSB-056 ☞diff

⒀傷寒不大便六七日頭痛有熱者承氣湯其小便淸者知不在裏仍在表也當須發汗若頭痛者必衄桂枝湯

若頭痛者必衄:〔法〕없음

《全書|法》 SSR-06-022 ☞diff

傷寒不大便六七日頭痛有熱與承氣湯小便淸者知不在裏當發汗宜桂枝湯〔第二十二〕用前第十二方

《全書|可不》 SSG-16-021 ☞diff

傷寒不大便六七日頭痛有熱者與承氣湯其小便淸者一云:大便靑知不在裏續在表也當須發汗若頭痛者必衄屬桂枝湯證十五用前第一方

《全書|可不》 SSG-22-049 ☞diff

傷寒不大便六七日頭痛有熱者與承氣湯其小便淸者一云:大便靑知不在裏仍在表也當須發汗若頭痛者必衄宜桂枝湯二十六用前第三方

《千翼》 STB-01-046 ☞diff

傷寒不大便六七日頸痛有熱與承氣湯其大便反靑此爲不在裏故在表也當發其汗頭痛者必衄宜桂枝湯

《玉函》 SOB-03-062 ☞diff

傷寒不大便六七日頭痛有熱未可與承氣湯其小便反淸此爲不在裏而在表也當發其汗頭痛者必衄宜桂枝湯

《玉函》 SOB-14-020 ☞diff

傷寒不大便六七日頭痛有熱者不可與承氣湯其小便淸者此爲不在裏仍在表也當發其汗頭痛者必衄宜桂枝湯

《脈經》 SMK-07-02-021 ☞diff

傷寒不大便六七日頭痛有熱與承氣湯其大便反靑一作小便淸者此爲不在裏故在表也當發其汗頭痛者必衄屬桂枝湯證

《全書》 SSB-057 ☞diff

⒁傷寒發汗已解半日許復煩脈浮數者可更發汗桂枝湯

《全書|法》 SSR-06-023 ☞diff

傷寒發汗解半日許復熱煩脈浮數者可更發汗宜桂枝湯〔第二十三〕用前第十二方下別有三病證

《全書|可不》 SSG-17-015 ☞diff

傷寒發汗已解半日許復煩脈浮數者可更發汗屬桂枝湯證用前第二方

《千翼》 STB-01-047 ☞diff

傷寒發汗已解半日許復煩其脈浮數可復發其汗宜服桂枝湯

《淳化》 SCB-03-014 ☞diff

太陽病發汗已解半日後復煩躁其脈浮數者可復發其汗宜桂枝湯

《玉函》 SOB-03-063 ☞diff

傷寒發汗已解半日許復煩其脈浮數可與復發汗宜桂枝湯

《玉函》 SOB-19-012 ☞diff

傷寒發汗已解半日許復煩其脈浮數可復發其汗宜桂枝湯

《脈經》 SMK-07-03-013 ☞diff

傷寒發汗已解半日許復煩其脈浮數可復發其汗屬桂枝湯證

《全書》 SSB-058 ☞diff

⒁凡病若發汗若吐若下若亡血亡津液陰陽自和者必自愈

《全書|可不》 SSG-22-005 ☞diff

凡病若發汗若吐若下若亡血無津液陰陽脈自和者必自愈

《千翼》 STB-14-017 ☞diff

凡病若發汗、若吐、若下、若亡血無津液而陰陽自和者必自愈

《玉函》 SOB-03-064 ☞diff

凡病若發汗、若吐、若下、若亡血無津液而陰陽自和者必自愈

《玉函》 SOB-19-032 ☞diff

凡病若發汗若吐、若下、若亡血無津液而陰陽自和者必自愈

《脈經》 SMK-07-08-004 ☞diff

凡病若發汗若吐若下若亡血無津液而陰陽自和者必自愈

《全書》 SSB-059 ☞diff

⒂大下之後復發汗小便不利者亡津液故也勿治之得小便利必自愈

《康平》 SSB-059ㆍSSB-060ㆍSSB-061 조문이 SSB-080조문의 뒤에 연속되어 붙어있다.

《全書|可不》 SSG-22-006 ☞diff

大下之後復發汗小便不利者亡津液故也勿治之得小便利必自愈

《玉函》 SOB-03-065 ☞diff

大下後發汗其人小便不利此亡津液勿治之其小便利必自愈

《全書》 SSB-060 ☞diff

⒂下之後復發汗必振寒脈微細所以然者以內外俱虛故也

《全書|可不》 SSG-22-007 ☞diff

下之後復發汗必振寒脈微細所以然者以內外俱虛故也

《千翼》 STB-14-022 ☞diff

下以後發其汗必振寒又其脈微細所以然者內外俱虛故也

《玉函》 SOB-03-066 ☞diff

下之後發其汗必振寒脈微細所以然者內外俱虛故也

《玉函》 SOB-19-043 ☞diff

下已後發其汗必振寒又其脈微細所以然者內外俱虛故也

《脈經》 SMK-07-08-006 ☞diff

下以後復發其汗必振寒又其脈微細所以然者內外俱虛故也

《全書》 SSB-061 ☞diff

⒂下之後復發汗晝日煩躁不得眠夜而安靜不嘔不渴無表證脈沈微身無大熱者乾薑附子湯主之

身無大熱者:〔法〕없음

《全書|法》 SSR-06-024 ☞diff

下之後復發汗晝日煩躁不得眠夜而安靜不嘔不渴無表證脈沈微者乾薑附子湯主之〔第二十四〕二味

《全書|可不》 SSG-22-027 ☞diff

下之後復發汗晝日煩躁不得眠夜而安靜不嘔不渴無表證脈沈微身無大熱者屬乾薑附子湯方四

《千翼》 STB-14-024 ☞diff

下以後復發其汗者則晝日煩躁不眠夜而安靜不嘔不渴而無表證其脈沈微身無大熱屬附子乾薑湯

《玉函》 SOB-03-067 ☞diff

下之後復發其汗晝日煩躁不得眠夜而安靜不嘔不渴而無表證脈沈微身無大熱者乾薑附子湯主之

《玉函》 SOB-19-045 ☞diff

下以後復發其汗者則晝日煩躁不眠夜而安靜不嘔不渴而無表證其脈沈微身無大熱屬附子乾薑湯證

《脈經》 SMK-07-08-022 ☞diff

下以後復發其汗者則晝日煩躁不眠夜而安靜不嘔不渴而無表證其脈沈微身無大熱屬乾薑附子湯

《全書|法》 SSR-06-025 ☞diff

發汗後身疼痛脈沈遲者桂枝加芍藥生薑各一兩人參三兩新加湯主之〔第二十五〕六味

《全書|可不》 SSG-17-016 ☞diff

發汗後身疼痛脈沈遲者屬桂枝加芍藥生薑各一兩人參三兩新加湯方八

《千翼》 STB-14-008 ☞diff

發汗後身體疼痛其脈沈遲桂枝加芍藥生薑人參湯主之

《玉函》 SOB-03-068 ☞diff

發汗後身體疼痛其脈沈遲桂枝加芍藥生薑人參湯主之

《全書》 SSB-063 ☞diff

⒁發汗後不可更行桂枝湯汗出而喘無大熱者可與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

不可更行桂枝湯:《康平》“喘家 不可更行桂枝湯”

《全書|法》 SSR-06-026 ☞diff

發汗後不可行桂枝湯汗出而喘無大熱者可與麻黃杏子甘草石膏湯〔第二十六〕四味

《全書|可不》 SSG-17-017 ☞diff

發汗後不可更行桂枝湯汗出而喘無大熱者可與麻黃杏子甘草石膏湯方九

《千翼》 STB-14-028 ☞diff

發汗以後不可行桂枝湯汗出而喘無大熱與麻黃杏子石膏甘草湯

《玉函》 SOB-03-069 ☞diff

發汗後不可更行桂枝湯汗出而喘無大熱者可與麻黃杏子甘草石膏湯

《玉函》 SOB-19-062 ☞diff

發汗已後不可更與桂枝湯汗出而喘無大熱屬麻黃杏子石膏甘草湯證

《玉函》 SOB-19-078 ☞diff

大下以後不可更行桂枝湯汗出而喘無大熱屬麻黃杏仁石膏甘草湯證

《脈經》 SMK-07-03-015 ☞diff

發汗後不可更行桂枝湯汗出而喘無大熱可以麻黃杏子甘草石膏湯

《全書》 SSB-064 ☞diff

⒀發汗過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湯主之

心下悸:〔法〕”心悸”

《全書|法》 SSR-06-027 ☞diff

發汗過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湯主之〔第二十七〕二味

《全書|可不》 SSG-17-018 ☞diff

發汗過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屬桂枝甘草湯方十

《千翼》 STB-14-011 ☞diff

發汗過多以後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而欲得按之桂枝甘草湯主之

《玉函》 SOB-03-070 ☞diff

發汗過多其人義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湯主之

《玉函》 SOB-19-022 ☞diff

發汗過多以後其人義手自冒心心下悸而欲得按之屬桂枝甘草湯證

《脈經》 SMK-07-03-016 ☞diff

發汗過多已後其人義手自冒心心下悸而欲得按之屬桂枝甘草湯

《全書》 SSB-065 ☞diff

⒀發汗後其人臍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主之

《全書|法》 SSR-06-028 ☞diff

發汗後臍下悸欲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主之〔第二十八〕四味下有作甘爛水法

《全書|可不》 SSG-17-019 ☞diff

發汗後其人臍下悸者欲作奔豚屬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方十一

《千翼》 STB-14-010 ☞diff

發汗後其人齊下悸欲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主之

《玉函》 SOB-03-071 ☞diff

發汗後其人臍下悸者欲作賁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主之

《玉函》 SOB-19-021 ☞diff

發汗後其人臍下悸欲作賁豚屬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證

《脈經》 SMK-07-03-017 ☞diff

發汗後其人臍下悸欲作賁豚屬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

《全書|法》 SSR-06-029 ☞diff

發汗後腹脹滿者厚朴生薑半夏甘草人參湯主之〔第二十九〕五味

《全書|可不》 SSG-17-021 ☞diff

發汗後腹脹滿者屬厚朴生薑半夏甘草人參湯方十二

《千翼》 STB-14-013 ☞diff

發汗後腹脹滿厚朴生薑半夏甘草人參湯主之

《淳化》 SCB-03-033 ☞diff

太陽病發汗後腹脹滿者宜厚朴湯

《玉函》 SOB-03-072 ☞diff

發汗後腹脹滿厚朴生薑甘草半夏人參湯主之

《玉函》 SOB-19-023 ☞diff

發汗後腹脹滿屬厚朴生薑半夏甘草人參湯

《脈經》 SMK-07-03-018 ☞diff

發汗後腹脹滿屬厚朴生薑半夏甘草人參湯

《全書》 SSB-067 ☞diff

⒂傷寒若吐若下後心下逆滿氣上衝胸起則頭眩脈沈緊發汗則動經身爲振振搖茯苓桂枝白朮甘草湯主之

起則頭眩:〔法〕”頭眩” 發汗則動經,身爲振振搖:〔法〕없음

《全書|法》 SSR-06-030 ☞diff

傷寒吐下後心下逆滿氣上衝胸頭眩脈沈緊者茯苓桂枝白朮甘草湯主之〔第三十〕四味

《全書|可不》 SSG-22-028 ☞diff

傷寒若吐若下後心下逆滿氣上衝胸起則頭眩脈沈緊發汗則動經身爲振振搖者屬茯苓桂枝白朮甘草湯方五

《千翼》 STB-14-018 ☞diff

傷寒吐下發汗後心下逆滿氣上撞胸起卽頭眩其脈沈緊發汗卽動經身爲振搖茯苓桂枝白朮甘草湯主之

《玉函》 SOB-03-073 ☞diff

傷寒若吐、若下、若發汗後心下逆滿氣上衝胸起卽頭眩其脈沈緊發汗卽動經身爲振振搖茯苓桂枝白朮甘草湯主之

《玉函》 SOB-19-034 ☞diff

傷寒吐下、發汗後心下逆滿氣上撞胸起則頭眩其脈沈緊發汗卽動經身爲振搖屬茯苓桂枝白朮甘草湯證

《全書》 SSB-068 ☞diff

⒂發汗病不解反惡寒者虛故也芍藥甘草附子湯主之

《全書|法》 SSR-06-031 ☞diff

發汗病不解反惡寒者虛故也芍藥甘草附子湯主之〔第三十一〕三味

《全書|可不》 SSG-17-022 ☞diff

發汗病不解反惡寒者虛故也屬芍藥甘草附子湯方十三

《千翼》 STB-14-014 ☞diff

發其汗不解而反惡寒者虛故也芍藥甘草附子湯主之

《玉函》 SOB-03-074 ☞diff

發其汗不解而反惡寒者虛故也芍藥甘草附子湯主之 不惡寒但熱者實也當和胃氣宜小承氣湯

《玉函》 SOB-19-024 ☞diff

發其汗不解而反惡寒者虛故也屬甘草附子湯

甘草附子湯:芍藥甘草附子湯의 오기로 보인다.

《全書》 SSB-069 ☞diff

⒂發汗若下之病仍不解煩躁者茯苓四逆湯主之

《全書|法》 SSR-06-032 ☞diff

發汗若下之不解煩躁者茯苓四逆湯主之〔第三十二〕五味

《全書|可不》 SSG-22-029 ☞diff

發汗若下之後病仍不解煩躁者屬茯苓四逆湯方六

《千翼》 STB-14-019 ☞diff

發汗吐下以後不解煩躁茯苓四逆湯主之

《玉函》 SOB-03-075 ☞diff

發汗若下病仍不解煩躁茯苓四逆湯主之

《全書》 SSB-070 ☞diff

⒂發汗後惡寒者虛故也不惡寒但熱者實也當和胃氣調胃承氣湯《玉函》云與小承氣湯

當和胃氣:〔法〕없음

《全書|法》 SSR-06-033 ☞diff

發汗後惡寒虛故也不惡寒但熱者實也與調胃承氣湯〔第三十三〕三味

《全書|可不》 SSG-17-023 ☞diff

發汗後惡寒者虛故也 不惡寒但熱者實也當和胃氣屬調胃承氣湯證十四用前第五方一法:用小承氣湯

《千翼》 STB-05-001 ☞diff

發汗後惡寒者虛故也;不惡寒但熱者實也當和其胃氣宜小承氣湯

《千翼》 STB-14-015 ☞diff

不惡寒但熱者實也當和其胃氣宜小承氣湯方見承氣湯門一云:調胃承氣湯

《玉函》 SOB-03-074 ☞diff

發其汗不解而反惡寒者虛故也芍藥甘草附子湯主之 不惡寒但熱者實也當和胃氣宜小承氣湯

《全書》 SSB-071 ☞diff

⒂太陽病發汗後大汗出胃中乾煩躁不得眠欲得飮水者少少與飮之令胃氣和則愈若脈浮小便不利微熱消渴者五苓散主之猪苓散

欲得飮水:《玉函》其人欲得飮水 欲得飮水者∽微熱消渴者:〔法〕”欲飮水, 小便不利者”

《全書|法》 SSR-06-034 ☞diff

太陽病發汗後大汗出胃中乾躁不能眠欲飮水小便不利者五苓散主之〔第三十四〕五味卽猪苓散是

《全書|可不》 SSG-16-047 ☞diff

脈浮小便不利微熱消渴者與五苓散利小便發汗四十一

《全書|可不》 SSG-17-024 ☞diff

太陽病發汗後大汗出胃中乾煩躁不得眠欲得飮水者少少與飮之令胃氣和則愈若脈浮小便不利微熱消渴者屬五苓散方十五

《千翼》 STB-13-113 ☞diff

太陽病發汗後若大汗出胃中乾燥煩不得眠其人欲飮水當稍飮之令胃氣和則愈

《淳化》 SCB-03-029 ☞diff

太陽病發汗大汗出胃乾煩躁不得眠其人欲飮水當稍稍飮之令胃氣和卽愈脈浮小便利微熱渴者宜五苓散

《玉函》 SOB-03-076 ☞diff

太陽病發汗後大汗出胃中乾煩躁不得眠其人欲引水當稍飮之令胃中和則愈若脈浮小便不利微熱消渴者與五苓散主之

《玉函》 SOB-19-026 ☞diff

太陽病發汗後大汗出胃中乾燥煩不得眠其人欲飮水當稍飮之令胃中和卽愈

《玉函》 SOB-28-001 ☞diff

太陽病發汗後若大汗出胃中乾燥煩不能眠其人欲飮水當稍飮之令胃中和則愈

《脈經》 SMK-07-03-020 ☞diff

太陽病發汗若大汗出胃中燥煩不得眠其人欲飮水當稍飮之令胃中和則愈

《脈經》 SMK-07-02-046 ☞diff

脈浮小便不利微熱消渴與五苓散利小便發汗

《脈經》 SMK-07-15-001 ☞diff

太陽病發汗後若大汗出胃中乾燥煩不得眠其人欲飮水當稍飮之令胃中和則愈

《全書》 SSB-072 ☞diff

⒂發汗已脈浮數煩渴者五苓散主之

《全書|法》 SSR-06-035 ☞diff

發汗已脈浮數煩渴者五苓散主之〔第三十五〕用前第三十四方

《全書|可不》 SSG-17-025 ☞diff

發汗已脈浮數煩渴者屬五苓散證十六用前第十五方

《千翼》 STB-14-012 ☞diff

發汗脈浮而數復煩者五苓散主之方見結胸門中

《淳化》 SCB-03-030 ☞diff

太陽病發汗後脈浮而數復渴者宜五苓散

《玉函》 SOB-03-077 ☞diff

發汗後脈浮而數煩渴者五苓散主之

《脈經》 SMK-07-03-021 ☞diff

發汗已脈浮而數復煩渴者屬五苓散

《全書》 SSB-073 ☞diff

⒂傷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主之不渴者茯苓甘草湯主之

《全書|法》 SSR-06-036 ☞diff

傷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不渴者茯苓甘草湯主之〔第三十六〕四味

《全書|可不》 SSG-17-026 ☞diff

傷寒汗出而渴者宜五苓散不渴者屬茯苓甘草湯方十七

《淳化》 SCB-03-031 ☞diff

太陽病汗出而渴宜五苓散不渴宜茯苓散

《玉函》 SOB-03-078 ☞diff

傷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主之不渴者茯苓甘草湯主之

《脈經》 SMK-07-03-022 ☞diff

傷寒汗出而渴屬五苓散證;不渴屬茯苓甘草湯

《全書》 SSB-074 ☞diff

⒂中風發熱六七日不解而煩有表裏證渴欲飮水水入則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

水入則吐者:《康平》“水入口吐者”

《全書|法》 SSR-06-037 ☞diff

中風發熱六七日不解而煩有表裏證渴欲飮水水入則吐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第三十七〕用前第三十四方下別有三病證

《千翼》 STB-07-001 ☞diff

中風發熱六七日不解而煩有表裏證渴欲飮水水入而吐此爲水逆五苓散主之方見結胸悶中

《玉函》 SOB-03-079 ☞diff

中風發熱六七日不解而煩有表裏證渴欲飮水水入卽吐此爲水逆五苓散主之

《全書》 SSB-075 ☞diff

⒀未持脈時病人手叉自冒心師因敎試令咳而不咳者此必兩耳聾無聞也所以然者以重發汗虛故如此 ⒀發汗後飮水多必喘以水灌之亦喘

虛故如此:《康平》“虛故也” 灌:洗浴의 의미

《全書|可不》 SSG-17-002 ☞diff

未持脈時病人叉手自冒心師因敎試令咳而不卽咳者此必兩耳聾無聞也所以然者以重發汗虛故如此

《全書|可不》 SSG-17-003 ☞diff

發汗後飮水多必喘以水灌之亦喘

《千翼》 STB-13-110 ☞diff

發汗後飮水多者必喘以水灌之亦喘

《千翼》 STB-14-002 ☞diff

未持脈時病人手義自冒心師因教試令咳而不卽咳者此必兩耳無所聞也所以然者重發其汗虛故也

《玉函》 SOB-03-080 ☞diff

未持脈時病人叉手自冒心師因敎試令咳而不卽咳者此必兩耳聾無聞也所以然者以重發其汗虛故也

《玉函》 SOB-03-081 ☞diff

發汗後飮水多者必喘以水灌之亦喘

《玉函》 SOB-19-002 ☞diff

發汗後飮水多者必喘以水灌之亦喘

《玉函》 SOB-19-003 ☞diff

未持脈時病人叉手自冒心師因敎試令咳而不卽咳者此必兩耳無所聞也所以然者重發汗虛故也

《玉函》 SOB-27-001 ☞diff

發汗後飮水多者必喘以水灌之亦喘

《脈經》 SMK-07-03-002 ☞diff

未持脈時病人義手自冒心師因教試令咳而不卽咳者此必兩耳無所聞也所以然者重發其汗虛故也

《脈經》 SMK-07-03-003 ☞diff

發汗後飮水多者必喘以水灌之亦喘

《脈經》 SMK-07-14-001 ☞diff

發汗後飮水多者必喘以水灌之亦喘

《全書》 SSB-076 ☞diff

⒂發汗後水藥不得入口爲逆若更發汗必吐下不止 ⒂發汗吐下後虛煩不得眠若劇者必反覆顚倒心中懊憹梔子豉湯主之若少氣者梔子甘草豉湯主之若嘔者梔子生薑豉湯主之

若劇者,必反覆顚倒:〔法〕없음

《全書|法》 SSR-06-038 ☞diff

發汗吐下後虛煩不得眠心中懊憹梔子豉湯主之若少氣者梔子甘草豉湯主之若嘔者梔子生薑豉湯主之〔第三十八〕梔子豉湯二味梔子甘草豉湯、梔子生薑豉湯竝三味

《全書|可不》 SSG-17-004 ☞diff

發汗後水藥不得入口爲逆若更發汗必吐下不止

《全書|可不》 SSG-22-030 ☞diff

發汗吐下後虛煩不得眠若劇者必反覆顛倒心中懊憹屬梔子豉湯若少氣者梔子甘草豉湯若嘔者梔子生薑豉湯

《千翼》 STB-14-020 ☞diff

發汗、吐下後虛煩不得眠劇者反覆顛倒心中懊憹梔子湯主之若少氣梔子甘草湯主之若嘔者梔子生薑湯主之梔子湯方見陽明門

《淳化》 SCB-08-006 ☞diff

傷寒六日發汗吐下後虛煩不得眠劇者心神顚倒宜梔子湯

《玉函》 SOB-03-082 ☞diff

發汗後水藥不得入口爲逆

《玉函》 SOB-03-083 ☞diff

發汗吐下後虛煩不得眠劇者反覆顚倒心中懊憹梔子豉湯主之若少氣梔子甘草豉湯主之若嘔梔子生薑豉湯主之

《玉函》 SOB-19-001 ☞diff

發汗後水藥不得入口爲逆

《玉函》 SOB-19-036 ☞diff

發汗、吐下後虛煩不得眠劇者反覆巓倒心中懊憹屬梔子湯若少氣梔子甘草湯若嘔者梔子生薑湯證

《脈經》 SMK-07-03-004 ☞diff

發汗後水藥不得入口爲逆若更發其汗必吐下不止

《全書》 SSB-077 ☞diff

⒂發汗若下之而煩熱胸中窒者梔子豉湯主之

《全書|法》 SSR-06-039 ☞diff

發汗若下之煩熱胸中窒者梔子豉湯主之〔第三十九〕用上初方

《全書|可不》 SSG-22-031 ☞diff

發汗若下之而煩熱胸中窒者屬梔子豉湯證用前初方

《千翼》 STB-14-023 ☞diff

發汗若下之煩熱胸中窒者屬梔子湯證

《玉函》 SOB-03-084 ☞diff

發汗若下之煩熱胸中窒者梔子豉湯主之

《脈經》 SMK-07-08-026 ☞diff

發汗若下之煩熱胸中塞者屬梔子湯證

《全書》 SSB-078 ☞diff

⒂傷寒五六日大下之後身熱不去心中結痛者未欲解也梔子豉湯主之

未欲解也:〔法〕없음

《全書|法》 SSR-06-040 ☞diff

傷寒五六日大下之身熱不去心中結痛者梔子豉湯主之〔第四十〕用上初方

《全書|可不》 SSG-22-050 ☞diff

傷寒五六日大下之後身熱不去心中結痛者未欲解也屬梔子豉湯證二十七用前第七方

《淳化》 SCB-08-009 ☞diff

傷寒六日大下之後身熱不去心中結痛此爲欲解宜梔子湯

《玉函》 SOB-03-085 ☞diff

傷寒五六日大下之後身熱不去心中結痛此爲未解梔子豉湯主之

《全書》 SSB-079 ☞diff

⒂傷寒下後心煩腹滿臥起不安者梔子厚朴湯主之

《全書|法》 SSR-06-041 ☞diff

傷寒下後心煩腹滿臥起不安者梔子厚朴湯主之〔第四十一〕三味

《全書|可不》 SSG-22-051 ☞diff

傷寒下後心煩腹滿臥起不安者屬梔子厚朴湯方二十八

《千翼》 STB-14-021 ☞diff

傷寒下後煩而腹滿臥起不安梔子厚朴湯主之

《玉函》 SOB-03-086 ☞diff

傷寒下後煩而腹滿臥起不安梔子厚朴湯主之

《玉函》 SOB-19-037 ☞diff

傷寒下後煩而腹滿臥起不安屬梔子厚朴湯

《脈經》 SMK-07-08-043 ☞diff

傷寒下後煩而腹滿臥起不安屬梔子厚朴湯

《全書》 SSB-080 ☞diff

⒂傷寒醫以丸藥大下之身熱不去微煩者梔子乾薑湯主之

《全書|法》 SSR-06-042 ☞diff

傷寒醫以丸藥下之身熱不去微煩者梔子乾薑湯主之〔第四十二〕二味下有不可與梔子湯一證

《全書|可不》 SSG-22-052 ☞diff

傷寒醫以丸藥大下之身熱不去微煩者屬梔子乾薑湯方二十九

《千翼》 STB-14-026 ☞diff

傷寒醫以丸藥大下後身熱不去微煩梔子乾薑湯主之

《玉函》 SOB-03-087 ☞diff

傷寒醫以圓藥大下之身熱不去微煩梔子乾薑湯主之

《玉函》 SOB-19-056 ☞diff

傷寒醫以圓藥下之身熱不去微煩屬梔子乾薑湯證

《脈經》 SMK-07-08-044 ☞diff

傷寒醫以丸藥大下之身熱不去微煩屬梔子乾薑湯

《全書》 SSB-081 ☞diff

⒀凡用梔子湯病人舊微溏者不可與服之

《全書|可不》 SSG-22-053 ☞diff

凡用梔子湯病人舊微溏者不可與服之

《玉函》 SOB-03-088 ☞diff

凡用梔子湯證其人微溏者不可與服之

《全書》 SSB-082 ☞diff

⒂太陽病發汗汗出不解其人仍發熱心下悸頭眩身瞤動振振欲擗地眞武湯主之

身瞤動,振振欲擗地:〔法〕”身瞤” 眞武湯:《康平》“玄武湯” 以下同

《全書|法》 SSR-06-043 ☞diff

太陽病發汗不解仍發熱心下悸頭眩身瞤眞武湯主之〔第四十三〕五味下有不可汗五證

《全書|可不》 SSG-17-027 ☞diff

太陽病發汗汗出不解其人仍發熱心下悸頭眩身瞤動振振欲擗一作僻地者屬眞武湯方十八

《千翼》 STB-14-009 ☞diff

太陽病發其汗而不解其人發熱心下悸頭眩身瞤而動振振欲擗地者玄武湯主之方見少陰門

《淳化》 SCB-03-025 ☞diff

太陽病發汗汗解後其人仍發熱心下悸頭眩身體瞤動宜玄武湯

《玉函》 SOB-03-089 ☞diff

太陽病發其汗而不解其人仍發熱心下悸頭眩身瞤而動振振欲僻地者眞武湯主之

《玉函》 SOB-19-020 ☞diff

太陽病發其汗而不解其人發熱心下悸頭眩身瞤而動振振欲僻地者屬眞武湯證

《脈經》 SMK-07-03-023 ☞diff

太陽病發其汗汗出不解其人發熱心下悸頭眩身瞤而動振振欲擗地屬眞武湯

《全書》 SSB-083 ☞diff

⒁咽喉乾燥者不可發汗

《千翼》 STB-13-007 ☞diff

咽喉乾燥者忌發其汗

《玉函》 SOB-03-090 ☞diff

咽喉乾燥者不可發其汗

《玉函》 SOB-13-018 ☞diff

咽喉乾燥者不可發其汗

《全書》 SSB-084 ☞diff

⒁淋家不可發汗發汗必便血

《全書|可不》 SSG-15-022 ☞diff

淋家不可發汗發汗必便血

《千翼》 STB-13-011 ☞diff

淋家忌發其汗發其汗必便血

《玉函》 SOB-03-091 ☞diff

淋家不可發汗發其汗必便血

《玉函》 SOB-13-022 ☞diff

淋家不可發汗發汗必便血

《脈經》 SMK-07-01-021 ☞diff

淋家不可發汗發其汗必便血

《脈經》 SMK-08-07-005 ☞diff

淋家不可發汗發汗則必便血

《金匱》 GGY-13-008 ☞diff

淋家不可發汗發汗則必便血

《全書》 SSB-085 ☞diff

⒁瘡家雖身疼痛不可發汗發汗則痓

《全書|可不》 SSG-15-023 ☞diff

瘡家雖身疼痛不可發汗汗出則痓

《千翼》 STB-13-012 ☞diff

瘡家雖身疼痛忌攻其表汗出則痓

《玉函》 SOB-01-016 ☞diff

瘡家雖身疼痛不可發其汗汗出則痓

《玉函》 SOB-03-092 ☞diff

瘡家雖身疼痛不可攻其表汗出則痓

《玉函》 SOB-13-023 ☞diff

瘡家雖身疼痛不可攻其表汗出則痓

《脈經》 SMK-07-01-022 ☞diff

瘡家雖身疼痛不可攻其表汗出則痓一作痓下同

《脈經》 SMK-08-02-014 ☞diff

瘡家雖身疼痛不可發其汗汗出則痓

《金匱》 GGY-02-006 ☞diff

瘡家雖身疼痛不可發汗汗出則痓

《全書》 SSB-086 ☞diff

⒁衄家不可發汗汗出必額上陷脈急緊直視不能眴一作瞬不得眠

汗出:《康平》“汗出則” 眴:《康平》“目眴” 必額上陷脈急緊:《脈經》“必額陷脈上促急而緊”

《全書|可不》 SSG-15-020 ☞diff

衄家不可發汗汗出必額上陷脈急緊直視不能眴不得眠音見上

《千翼》 STB-13-009 ☞diff

衄家忌攻其表汗出必額上促急

《玉函》 SOB-03-093 ☞diff

衄家不可攻其表汗出必額上促急而緊直視不能眴不得眠

《全書》 SSB-087 ☞diff

⒁亡血家不可發汗發汗則寒慄而振

《全書|可不》 SSG-15-019 ☞diff

亡血不可發汗發汗則寒慄而振

《千翼》 STB-13-008 ☞diff

亡血家忌攻其表汗出則寒慄而振

《玉函》 SOB-03-094 ☞diff

亡血家不可攻其表汗出則寒慄而振

《全書》 SSB-088 ☞diff

⒁汗家重發汗必恍惚心亂小便已陰疼禹餘粮丸方本闕

重發汗:〈辨不可發汗〉“不可發汗” 小便已陰疼:〔法〕없음

《全書|法》 SSR-06-044 ☞diff

汗家重發汗必恍惚心亂禹餘粮丸主之〔第四十四〕方本闕下有吐蚘先汗下二證

《全書|可不》 SSG-15-021 ☞diff

汗家不可發汗發汗必恍惚心亂小便已陰疼宜禹餘粮丸方本闕

《千翼》 STB-13-010 ☞diff

汗家重發其汗必恍惚心亂小便已陰疼

《玉函》 SOB-03-095 ☞diff

汗家重發其汗必恍惚心亂小便已陰疼與禹餘糧圓

《全書》 SSB-089 ☞diff

⒁病人有寒復發汗胃中冷必吐蚘一作逆

《全書|可不》 SSG-17-008 ☞diff

病人有寒復發汗胃中冷必吐蚘

《千翼》 STB-14-006 ☞diff

病者有寒復發其汗胃中冷必吐蚘一云吐逆

《玉函》 SOB-03-096 ☞diff

病人有塞復發其汗胃中冷必吐蚘

《玉函》 SOB-19-009 ☞diff

病者有寒復發其汗胃中冷必吐蚘

《脈經》 SMK-07-03-008 ☞diff

病人有寒復發其汗胃中冷必吐蚘

《全書》 SSB-090 ☞diff

⒀本發汗而復下之此爲逆也若先發汗治不爲逆本先下之而反汗之爲逆若先下之治不爲逆

爲逆:《康平》“此爲逆”

《全書|可不》 SSG-22-008 ☞diff

本發汗而復下之此爲逆也若先發汗治不爲逆本先下之而反汗之爲逆若先下之治不爲逆

《玉函》 SOB-03-097 ☞diff

本發汗而復下之爲逆先發汗者治不爲逆本先下之而反汗之爲逆先下之者治不爲逆

《全書》 SSB-091 ☞diff

⒂傷寒醫下之續得下利淸穀不止身疼痛者急當救裏後身疼痛淸便自調者急當救表救裏宜四逆湯救表宜桂枝湯

續得下利淸穀不止:〔法〕”淸穀不止” 急當救表:《康平》“急當可救表”

《全書|法》 SSR-06-045 ☞diff

傷寒醫下之淸穀不止身疼痛急當救裏後身疼痛淸便自調急當救表救裏宜四逆湯救表宜桂枝湯〔第四十五〕桂枝湯用前第十二方四逆湯三味

《全書|可不》 SSG-16-023 ☞diff

下利後身疼痛淸便自調者急當救表宜桂枝湯發汗十七用前第一方

《全書|可不》 SSG-22-054 ☞diff

傷寒醫下之續得下利淸穀不止身疼痛者急當救裏後身疼痛淸便自調者急當救表救裏宜四逆湯救表宜桂枝湯三十竝用前方

《千翼》 STB-01-048 ☞diff

傷寒醫下之後身體疼痛淸便自調急當救表宜桂枝湯

《玉函》 SOB-03-098 ☞diff

傷寒醫下之續得下利淸穀不止身體疼痛急當救裏後身疼痛淸便自調急當救表救裏宜四逆湯救表宜桂枝湯

《玉函》 SOB-20-011 ☞diff

傷寒醫下之而續得下利淸穀不止身體疼病急當救裏宜溫之以四逆湯

《玉函》 SOB-19-091 ☞diff

傷寒醫下之續得下利淸穀不止身體疼痛急當救裏後身體疼痛淸便自調急當救表救裏宜四逆湯救表宜桂枝湯

《脈經》 SMK-07-09-011 ☞diff

傷寒醫下之續得下利淸糓不止身體疼痛急當救裏宜溫之以四逆湯

《脈經》 SMK-07-08-045 ☞diff

傷寒醫下之續得下利淸榖不止身體疼痛急當救裏身體疼痛淸便自調急當救表救裏宜四逆湯救表宜桂枝湯

《全書》 SSB-092 ☞diff

⒁病發熱頭痛脈反沈若不差身體疼痛當救其裏四逆湯

脈反沈:《康平》“脈反沈者”

《千翼》 STB-13-073 ☞diff

師曰:病發熱頭痛脈反沈若不差身體更疼痛當救其裏宜溫藥四逆湯

《玉函》 SOB-03-099 ☞diff

病發熱頭痛脈反沈若不瘥身體更疼痛當救其裏宜四逆湯

《玉函》 SOB-20-002 ☞diff

師曰:病發熱頭痛脈反沈若不差身體更疼痛當救其裏宜溫藥四逆湯

《脈經》 SMK-07-09-002 ☞diff

師曰:病發熱頭痛脈反沈若不差身體更疼痛當救其裏宜溫藥四逆湯

《全書》 SSB-093 ☞diff

⒂太陽病先下之而不愈因復發汗以此表裏俱虛其人因致冒 ⒁冒家汗出自愈所以然者汗出表和故也裏未和然後復下之

因復發汗:《康平》“因後發汗” 以此表裏俱虛:《康平》無此句

《全書|可不》 SSG-22-009 ☞diff

太陽病先下而不愈因復發汗以此表裏俱虛其人因致冒冒家汗出自愈所以然者汗出表和故也得表和然後復下之

《千翼》 STB-14-025 ☞diff

太陽病先下而不愈因復發其汗表裏俱虛其人因冒冒家當汗出自愈所以然者汗出表和故也表和故下之

《玉函》 SOB-03-100 ☞diff

太陽病先下之而不愈因復發其汗表裏俱虛其人因致冒冒家當汗出自愈所以然者汗出表和故也裏未和然後復下之

《全書》 SSB-094 ☞diff

⒂太陽病未解脈陰陽俱停一作微必先振慄汗出而解但陽脈微者先汗出而解但陰脈微一作尺脈實下之而解若欲下之調胃承氣湯一云用大柴胡湯

必先振慄汗出而解:《康平》“下之,必先振慄,汗出而解” 必先振慄汗出而解∽若欲下之:〔法〕”陰脈微者,下之解” 若欲下之,宜調胃承氣湯:《玉》”汗之宜桂枝湯,下之宜承氣湯”

《全書|法》 SSR-06-046 ☞diff

太陽病未解脈陰陽俱停陰脈微者下之解宜調胃承氣湯〔第四十六〕用前第三十三方一云:用大柴胡湯前有太陽病一證

《全書|可不》 SSG-21-018 ☞diff

太陽病未解脈陰陽俱停一作微必先振慄汗出而解但陰脈微一作尺脈實下之而解宜大柴胡湯方本闕

《千翼》 STB-01-049 ☞diff

太陽病未解其脈陰陽俱停必先振汗出而解但陽微者先汗之而解宜桂枝湯

《千翼》 STB-05-002 ☞diff

太陽病未解其脈陰陽俱停必先振汗出而解但陽微者先汗出而解陰微者先下之而解宜承氣湯一云:大柴胡湯

《玉函》 SOB-03-101 ☞diff

太陽病未解脈陰陽俱停必先振汗而解但陽微者先汗之而解陰微者先下之而解汗之宜桂枝湯下之宜承氣湯

《全書》 SSB-095 ☞diff

⒀太陽病發熱汗出者此爲榮弱衛强故使汗出欲救邪風者桂枝湯

《全書|法》 SSR-06-047 ☞diff

太陽病發熱汗出榮弱衛强故使汗出欲救邪風宜桂枝湯〔第四十七〕用前第十二方

《全書|可不》 SSG-16-026 ☞diff

太陽病發熱汗出者此爲榮弱衛强故使汗出欲救邪風屬桂枝湯證二十用前第一方

《千翼》 STB-01-030 ☞diff

太陽病發熱汗出此爲榮弱衛强故使汗出以救邪風桂枝湯主之

《淳化》 SCB-03-005 ☞diff

太陽病發熱汗出此爲榮弱衛强故便汗出欲去其邪更宜服桂枝湯

《玉函》 SOB-03-019 ☞diff

太陽病發熱汗出此爲營弱衛强故使汗出欲解邪風桂枝湯主之

《玉函》 SOB-14-025 ☞diff

太陽病發熱汗出此爲營弱衛强故使汗出欲救邪風屬桂枝湯證

《脈經》 SMK-07-02-025 ☞diff

太陽病發熱汗出此爲榮弱衛强故使汗出欲救邪風屬桂枝湯證

《全書》 SSB-096 ☞diff

⒂傷寒五六日中風往來寒熱胸脇苦滿嘿嘿不欲飮食心煩喜嘔①或胸中煩而不嘔②或渴③或腹中痛④或脇下痞鞕⑤或心下悸小便不利⑥或不渴身有微熱⑦或咳者小柴胡湯主之

胸脇苦滿,嘿嘿不欲飮食:〔法〕”胸脇滿,不欲食” 或胸中煩而不嘔∽或咳者:〔法〕없음

《全書|法》 SSR-06-048 ☞diff

傷寒五六日中風往來寒熱胸脇滿不欲食心煩喜嘔者小柴胡湯主之〔第四十八〕再見柴胡湯加減法附

《全書|可不》 SSG-16-043 ☞diff

中風往來寒熱傷寒五六日以後胸脇苦滿嘿嘿不欲飮食煩心喜嘔或胸中煩而不嘔或渴或腹中痛或脇下痞鞕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熱或咳者屬小柴胡證三十七用前第三十二方

《玉函》 SOB-03-105 ☞diff

中風五六日傷寒往來寒熱胸脇苦滿嘿嘿不欲飮食心煩喜嘔或胸中煩而不嘔或渴或腹中痛或脇下痞堅或心中悸小便不利或不渴外有微熱或咳小柴胡湯主之

《玉函》 SOB-13-030 ☞diff

中風往來寒熱傷寒五六日已後胸脇苦滿嘿嘿不欲食飮煩心喜嘔或胸中煩而不嘔或渴或腹中痛或脇下痞堅或心中悸小便不利或不渴外有微熱或咳屬小柴胡湯證

《脈經》 SMK-07-02-042 ☞diff

中風往來寒熱傷寒五六日以後胸脇苦滿嘿嘿不欲飮食煩心喜嘔或胸中煩而不嘔或渴或腹中痛或脇下痞堅或心中悸小便不利或不渴外有微熱或咳者屬小柴胡湯

《全書》 SSB-097 ☞diff

⒁血弱氣盡腠理開邪氣因入與正氣相搏結於脇下正邪分爭往來寒熱休作有時嘿嘿不欲飮食臟腑相連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嘔也一云藏府相違其病必下脇鬲中痛小柴胡湯主之 ⒁服柴胡湯渴者屬陽明以法治之

正氣相搏:《康平》“正氣相摶(뭉칠 단)” 與正氣相搏∽正邪分爭:〔法〕”與正邪分爭” 臟腑相連,其痛必下,邪高痛下:《康平》“臟腑相違,其病必下,邪高病下” 嘿嘿不欲飮食∽故使嘔也:〔法〕없음

《全書|法》 SSR-06-049 ☞diff

血弱氣盡腠理開邪氣因入與正氣分爭往來寒熱休作有時小柴胡湯主之〔第四十九〕用前方渴者屬陽明證附下有柴胡不中與一證

《千翼》 STB-04-001 ☞diff

血弱氣盡腠理開邪氣因入與正氣相搏在於脇下正邪分爭往來寒熱休作有時嘿嘿不欲食飮藏腑相連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其嘔小柴胡湯主之服柴胡而渴者此爲屬陽明以法治之

《玉函》 SOB-03-102 ☞diff

血弱氣盡腠理開邪氣因入與正氣相搏結於脇下正邪分爭往來寒熱休作有時嘿嘿不欲食飮藏府相連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嘔也小柴胡湯主之

《玉函》 SOB-03-103 ☞diff

服柴胡湯已渴者此爲屬陽明以法治之

《全書》 SSB-098 ☞diff

⒁得病六七日脈遲浮弱惡風寒手足溫醫二三下之不能食而脇下滿痛面目及身黃頸項强小便難者柴胡湯後必下重 ⒀本渴飮水嘔者柴胡不中與也食穀者噦

小便難者:《康平》“小便黃者”

《全書|可不》 SSG-22-010 ☞diff

得病六七日脈遲浮弱惡風寒手足溫醫二三下之不能食而脇下滿痛面目及身黃頸項强小便難者與柴胡湯後必下重本渴飮水而嘔者柴胡不中與也食穀者噦

《千翼》 STB-04-002 ☞diff

得病六七日脈遲浮弱惡風寒手足溫醫再三下之不能食其人脇下滿痛面目及身黃頸項强小便難與柴胡湯後必下重本渴飮水而嘔柴胡復不中與也食穀者噦

《玉函》 SOB-03-104 ☞diff

得病六七日脈遲浮弱惡風寒手足溫醫二三下之不能食其人脇下滿痛面目及身黃頸項强小便難與柴胡湯後必下重本渴飮水而嘔柴胡湯不復中與也食穀者噦

《全書》 SSB-099 ☞diff

⒂傷寒四五日身熱惡風頸項强脇下滿手足溫而渴者小柴胡湯主之

頸項强:〔法〕”項强”

《全書|法》 SSR-06-050 ☞diff

傷寒四五日身熱惡風項强脇下滿手足溫而渴者小柴胡湯主之〔第五十〕用前方

《全書|可不》 SSG-16-044 ☞diff

傷寒四五日身熱惡風頸項强脇下滿手足溫而渴者屬小柴胡湯證三十八用前第三十二方

《千翼》 STB-04-003 ☞diff

傷寒四五日身體熱惡風頸項强脇下滿手足溫而渴小柴胡湯主之

《淳化》 SCB-08-004 ☞diff

傷寒六日身體熱惡風頸項强脇下滿手足溫而渴宜小柴胡湯

《玉函》 SOB-03-106 ☞diff

傷寒四五日身熱惡風頸項强脇下滿手足溫而渴小柴胡湯主之

《玉函》 SOB-13-031 ☞diff

傷寒四五日身體熱惡風頸項强脇下滿手足溫而渴屬小柴胡湯

《脈經》 SMK-07-02-043 ☞diff

傷寒四五日身體熱惡風頸項强脇下滿手足溫而渴屬小柴胡湯證

《全書》 SSB-100 ☞diff

⒂傷寒陽脈澁陰脈弦法當腹中急痛先與小建中湯不差者小柴胡湯主之

《全書|法》 SSR-06-051 ☞diff

傷寒陽脈澁陰脈弦法當腹中急痛先與小建中湯不差者小柴胡湯主之〔第五十一〕用前方小建中湯六味下有嘔家不可用建中湯幷服小柴胡湯一證

《千翼》 STB-04-004 ☞diff

傷寒陽脈澁陰脈弦法當腹中急痛先與小建中湯;不差與小柴胡湯小建中湯見雜療門中

《淳化》 SCB-08-005 ☞diff

傷寒六日陽脈澁陰脈弦當腹中急痛先與小建中湯不差大柴胡湯

《玉函》 SOB-03-107 ☞diff

傷寒陽脈澁陰脈弦法當腹中急痛先與小建中湯不差卽與小柴胡湯主之

《全書》 SSB-101 ☞diff

⒁傷寒中風柴胡但見一證便是不必悉具 ⒁凡柴胡湯病證而下之柴胡證不罷者復與柴胡湯必蒸蒸而振却發熱汗出而解

《千翼》 STB-04-005 ☞diff

傷寒中風有柴胡證但見一證便是不必悉具也凡柴胡湯證而下之柴胡證不罷復與柴胡湯解者必蒸蒸而振却發熱汗出而解

《玉函》 SOB-03-108 ☞diff

傷寒中風有小柴胡證但見一證便是不必悉具

《玉函》 SOB-03-109 ☞diff

凡柴胡湯證而下之柴胡證不罷者復與柴胡湯必蒸蒸而振却發熱汗出而解

《全書》 SSB-102 ☞diff

⒂傷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煩者小建中湯主之

《全書|法》 SSR-06-052 ☞diff

傷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煩者小建中湯主之〔第五十二〕用前第五十一方

《千翼》 STB-07-002 ☞diff

傷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煩者小建中湯主之

《玉函》 SOB-03-110 ☞diff

傷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煩小建中湯主之

《全書》 SSB-103 ☞diff

⒂太陽病過經十餘日反二三下之後四五日柴胡證仍在先與小柴胡嘔不止心下急一云嘔止小安鬱鬱微煩者爲未解也大柴胡湯下之則愈

者∽爲未解也:〔法〕”微煩者”

《全書》 SSB-123 ☞diff

⒂太陽病過經十餘日心中溫溫欲吐而胸中痛大便反溏腹微滿鬱鬱微煩先此時自極吐下者調胃承氣湯若不爾者不可與但欲嘔胸中痛微溏者此非柴胡湯證以嘔故知極吐下也

故知極吐下也:《康平》“故知極吐也” 太陽病∽故知極吐下也:〔法〕”太陽病,過經十餘日,溫溫欲吐,胸中痛,大便微溏,與調胃承氣湯。”

《全書|法》 SSR-06-053 ☞diff

太陽病過經十餘日反二三下之後四五日柴胡證仍在微煩者大柴胡湯主之〔第五十三〕加大黃八味

《全書|法》 SSR-06-063 ☞diff

太陽病過經十餘日溫溫欲吐胸中痛大便微溏與調胃承氣湯〔第六十三〕用前第三十三方

《全書|可不》 SSG-22-055 ☞diff

太陽病過經十餘日反二三下之後四五日柴胡證仍在者先與小柴胡嘔不止心下急一云:嘔止小安鬱鬱微煩者爲未解也可與大柴胡湯下之則愈方三十一

《全書|可不》 SSG-22-032 ☞diff

太陽病過經十餘日心下溫溫欲吐而胸中痛大便反溏腹微滿鬱鬱微煩先此時極吐下者與調胃承氣湯若不爾者不可與但欲吐胸中痛微溏者此非柴胡湯證以嘔故知極吐下也調胃承氣湯方九

《千翼》 STB-04-013 ☞diff

太陽病過經十餘日反再三下之後四五日柴胡證續在先與小柴胡湯嘔止小安其人鬱鬱微煩者爲未解與大柴胡湯下者止

《千翼》 STB-05-004 ☞diff

太陽病過經十餘日心下溫溫欲吐而胸中痛大便反溏其腹微滿鬱鬱微煩先時自極吐下者宜承氣湯

《玉函》 SOB-03-111 ☞diff

太陽病過經十餘日及二三下之後四五日柴胡證仍在先與小柴胡湯嘔止小安其人鬱鬱微煩者爲未解與大柴胡湯下之

《玉函》 SOB-19-080 ☞diff

太陽病過經十餘日反再三下之後四五日柴胡湯證續在先與柴胡湯嘔止小安其人鬱鬱微煩者爲未解屬大柴胡湯證

《玉函》 SOB-03-133 ☞diff

太陽病過經十餘日心下嗢嗢欲吐而又胸中痛大便反溏其腹微滿鬱鬱微煩先時自極吐下者與調胃承氣湯不爾者不可與反欲嘔胸中痛微溏此非湯證以嘔故知極吐下也

《玉函》 SOB-19-068 ☞diff

太陽病過經十餘日心下嗢嗢欲吐而胸中痛大便反溏其腹微滿鬱鬱微煩先時自極吐下者可與承氣湯不爾者不可與欲嘔胸中痛微溏者此非柴胡湯證以嘔故知極吐下也

《脈經》 SMK-07-08-046 ☞diff

太陽病過經十餘日反再三下之後四五日柴胡證續在先與小柴胡湯嘔止小安嘔止小安一云嘔不止心下急其人鬱鬱微煩者爲未解與大柴胡湯下者止

《脈經》 SMK-07-08-027 ☞diff

太陽病過經十餘日心下溫溫欲吐而胸中痛大便反溏其腹微滿鬱鬱微煩先時自極吐下者與承氣湯不尓者不可與欲嘔胸中痛微溏此非柴胡湯證以嘔故知極吐下也

《全書》 SSB-104 ☞diff

⒂傷寒十三日不解胸脇滿而嘔日晡所發潮熱已而微利此本柴胡證下之以不得利今反利者知醫以丸藥下之此非其治也潮熱者實也先宜小柴胡湯以解外後以柴胡加芒硝湯主之

已而微利∽後以:〔法〕없음

《全書|法》 SSR-06-054 ☞diff

傷寒十三日不解胸脇滿而嘔日晡發潮熱柴胡加芒消湯主之〔第五十四〕八味

《全書|可不》 SSG-22-056 ☞diff

傷寒十三日不解胸脇滿而嘔日晡所發潮熱已而微利此本柴胡下之不得利今反利者知醫以丸藥下之此非其治也潮熱者實也先服小柴胡湯以解外後以柴胡加芒消湯主之方三十二

《千翼》 STB-04-008 ☞diff

傷寒十三日不解胸脇滿而嘔日晡所發潮熱而微利此本當柴胡下之不得利今反利者故知醫以丸藥下之非其治也潮熱者實也先再服小柴胡湯以解其外後以柴胡加芒消湯主之

《玉函》 SOB-03-112 ☞diff

傷寒十三日不解胸脇滿而嘔日晡發潮熱而微利此本柴胡證下之不得利今反利者知醫以圓藥下之非其治也潮熱者實也先再服小柴胡湯解其外後以柴胡加芒硝湯主之

《玉函》 SOB-19-082 ☞diff

傷寒十三日不解胸脇滿而嘔日晡所發潮熱而微利此證當柴胡湯下之不得利今反利者故知醫以圓藥下之非其治也潮熱者實也先再服小柴胡湯以解其外後屬柴胡加芒硝湯

《脈經》 SMK-07-08-047 ☞diff

傷寒十三日不解胸脇滿而嘔日晡所發潮熱而微利此本當柴胡湯下之不得利今反利者故知醫以丸藥下之非其治也潮熱者實也先再服小柴胡湯以解其外後屬柴胡加芒消湯

《全書》 SSB-105 ☞diff

⒂傷寒十三日過經譫語者以有熱也當以湯下之 ⒁若小便利者大便當硬而反下利脈調和者知醫以丸藥下之非其治也若自下利者脈當微厥今反和者此爲內實也調胃承氣湯主之

傷寒十三日 過經譫語者:《康平》“傷寒十三日不解 時{過經}譫語者” 以有熱也∽此爲內實也:〔法〕없음

《全書|法》 SSR-06-055 ☞diff

傷寒十三日過經譫語者調胃承氣湯主之〔第五十五〕用前第三十二方

《全書|可不》 SSG-22-057 ☞diff

傷寒十三日過經譫語者以有熱也當以湯下之若小便利者大便當鞕而反下利脈調和者知醫以丸藥下之非其治也若自下利者脈當微厥今反和者此爲內實也屬調胃承氣湯證三十三用前第九方

《千翼》 STB-05-003 ☞diff

傷寒十三日過經而譫語內有熱也當以湯下之小便利者大便當堅而反利其脈調和者知醫以丸藥下之非其治也自利者其脈當微厥今反和者此爲內實宜承氣湯

《玉函》 SOB-03-113 ☞diff

傷寒十三日過經而譫語內有熱也當以湯下之小便利者大便當堅而反下利其脈調和者知醫以圓藥下之非其冶也自利者其脈當微厥今反和者此爲內實也調胃承氣湯主之

《玉函》 SOB-19-083 ☞diff

傷寒十三日過經而譫語內有熱也當以湯下之小便利者大便當堅而反利其脈調和者故知醫以圓藥下之非其治也自利者其脈當微厥今反和者此爲內實屬承氣湯證

《全書》 SSB-106 ☞diff

⒂太陽病不解熱結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其外不解者尙未可攻當先解其外外解已但少腹急結者乃可攻之桃核承氣湯後云解外宜桂枝湯

當先解其外:《千翼》《淳和》"宜桂枝湯"이 더 있다 血自下∽乃可攻之:〔法〕없음

《全書|法》 SSR-06-056 ☞diff

太陽病不解熱結膀胱其人如狂宜桃核承氣湯〔第五十六〕五味

《全書|可不》 SSG-16-014 ☞diff

太陽病不解熱結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其外未解者尙未可攻當先解其外屬桂枝湯證用前第一方

《全書|可不》 SSG-21-033 ☞diff

太陽病不解熱結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其外未解者尙未可攻當先解其外外解已但少腹急結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氣湯方三十一

《千翼》 STB-01-050 ☞diff

太陽病未解熱結膀胱其人如狂其血必血下下者卽愈其外未解尙未可攻當先解其外宜桂枝湯

《千翼》 STB-05-009 ☞diff

太陽病不解熱結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卽愈其外不解尙未可攻當先解其外外解少腹急結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氣湯

《淳化》 SCB-03-026 ☞diff

太陽病不解結熱在膀胱其人如狂其血自下其外不解尙未可攻當解其外宜桂枝湯外已解小腹結者乃可攻之宜桃仁承氣湯

《玉函》 SOB-03-114 ☞diff

太陽病不解熱結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卽愈其外不解尙未可攻當先解其外外解小腹急結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氣湯

《玉函》 SOB-18-034 ☞diff

太陽病不解熱結膀胱其人如狂血白下下者卽愈其外不解尙未可攻當先解其外外解小腹急結者乃可攻之宜桃仁承氣湯

《脈經》 SMK-07-07-025 ☞diff

太陽病不解執結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之卽愈其外未解尙未可攻當先解外;外解小腹急結者乃可攻之屬桃人承氣湯

《全書》 SSB-107 ☞diff

⒂傷寒八九日下之胸滿煩驚小便不利譫語一身盡重不可轉側者柴胡加龍骨牡蠣湯主之

一身盡重,不可轉側者:〔法〕”身重”

《全書|法》 SSR-06-057 ☞diff

傷寒八九日下之胸滿煩驚小便不利譫語身重者柴胡加龍骨牡蠣湯主之〔第五十七〕十二味

《全書|可不》 SSG-22-058 ☞diff

傷寒八九日下之胸滿煩驚小便不利譫語一身盡重不可轉側者屬柴胡加龍骨牡蠣湯方三十四

《千翼》 STB-04-009 ☞diff

傷寒八九日下之胸滿煩驚小便不利譫語一身不可轉側柴胡加龍骨牡蠣湯主之

《淳化》 SCB-08-010 ☞diff

傷寒六日下之胸滿煩驚小便不利譫語一身不可轉側宜柴胡湯

《玉函》 SOB-03-115 ☞diff

傷寒八九日下之胸滿煩驚小便不利譫語一身盡重不可轉側柴胡加龍骨牡蠣湯主之

《玉函》 SOB-19-081 ☞diff

傷寒八九日下之胸滿煩驚小便不利譫語一身不可轉側屬柴胡加龍骨牡蠣湯證

《脈經》 SMK-07-08-049 ☞diff

傷寒八九日下之胸滿煩驚小便不利譫語一身不可轉側屬柴胡加龍骨牡蠣湯

《全書》 SSB-108 ☞diff

⒀傷寒腹滿譫語寸口脈浮而緊此肝乘脾也名曰縱刺期門

《全書|法》 SSR-06-058 ☞diff

傷寒腹滿譫語寸口脈浮而緊此肝乘脾也名曰縱刺期門〔第五十八〕

《千翼》 STB-13-103 ☞diff

傷寒腹滿而譫語寸口脈浮而緊者此爲肝乘脾名曰縱宜刺期門

《玉函》 SOB-03-116 ☞diff

傷寒腹滿而譫語寸口脈浮而緊者此爲肝乘脾名曰縱當刺期門

《玉函》 SOB-26-003 ☞diff

傷寒腹滿而譫語寸口脈浮而緊者此爲肝乘脾名曰縱當刺期門

《脈經》 SMK-07-13-003 ☞diff

傷寒腹滿而譫語寸口脈浮而緊者此爲肝乘脾名縱當剌期門

《全書》 SSB-109 ☞diff

⒀傷寒發熱嗇嗇惡寒大渴欲飮水其腹必滿自汗出小便利其病欲解此肝乘肺也名曰橫刺期門

《全書|法》 SSR-06-059 ☞diff

傷寒發熱嗇嗇惡寒大渴欲飮水其腹必滿自汗出小便利此肝乘肺也名曰橫刺期門〔第五十九〕下有太陽病二證

《千翼》 STB-13-104 ☞diff

傷寒發熱澁澁惡寒其人大渴欲飮酨漿者其腹必滿而自汗出小便利其病欲解此爲肝乘肺名曰橫宜刺期門

《玉函》 SOB-03-117 ☞diff

傷寒發熱嗇嗇惡寒其人大渴欲飮酢漿者其腹必滿而自汗出小便利其病欲解此爲肝乘肺名曰橫當剌期門

《玉函》 SOB-26-004 ☞diff

傷寒發熱嗇嗇惡寒其人大渴欲陰酢漿者其腹必滿而自汗出小便利其病欲解此爲肝乘肺名曰橫當刺期門

《脈經》 SMK-07-13-004 ☞diff

傷寒發熱嗇嗇惡寒其人大渴欲飮酢漿者其腹必滿而自汗出小便利其病欲解此爲肝乘肺名曰橫當剌期門

《全書》 SSB-110 ☞diff

⒂太陽病二日反躁凡熨其背而大汗出大熱入胃一作二日內燒瓦熨背大汗出火氣入胃胃中水竭躁煩必發譫語十餘日振慄自下利者此爲欲解也故其汗從腰以下不得汗欲小便不得反嘔欲失溲足下惡風大便硬小便當數而反不數及不多大便已頭卓然而痛其人足心必熱穀氣下流故也

凡熨其背:《康平》“凡熨背”

《玉函》 SOB-03-118 ☞diff

太陽病二日而反燒瓦熨其背而大汗出火熱入胃胃中水竭躁煩必當譫語十餘日振而反汗出者此爲欲解也其汗從腰以下不得汗欲小便不得反嘔欲失溲足下惡風大便堅者小便當數而反不數及不多大便已頭卓然而痛其人足心必熱穀氣下流故也

《玉函》 SOB-21-012 ☞diff

太陽病二日而反燒瓦熨其背大汗出火熱入胃胃中水竭燥煩必發譫語十餘日振而反汗出者此爲欲解其汗從腰以下不得汗其人欲小便不得反嘔欲失溲足下惡風大便堅者小便當數而反不數及多便已其頭必卓然而痛其人足心必熱穀氣從下流故也

《脈經》 SMK-07-16-012 ☞diff

太陽病二日而燒瓦熨其背大汗出火氣入胃胃中竭燥必發譫語十餘日振而反汗出者此爲欲解其汗從腰以下不得汗其人欲小便反不得嘔欲失溲足下惡風大便堅者小便當數而反不數及多便已其頭卓然而痛其人足心必熱榖氣下流故也

《全書》 SSB-111 ☞diff

⒂太陽病中風以火劫發汗邪風被火熱血氣流溢失其常度兩陽相熏灼其身發黃陽盛則欲衄陰虛小便難陰陽俱虛竭身體則枯燥但頭汗出劑頸而還腹滿微喘口乾咽爛或不大便久則譫語甚者至噦手足躁擾捻衣摸床小便利者其人可治

兩陽相熏灼:《康平》“兩相熏灼” 其身發黃:《康平》“其身必發黃”

《玉函》 SOB-03-119 ☞diff

太陽中風以火刼發其汗邪風被火熱血氣流溢失其常度兩陽相熏灼其身發黃陽盛卽欲衄陰虛小便難陰陽俱虛竭身體則枯燥但頭汗出劑頸而還腹滿微喘口乾咽爛或不大便久則譫語甚者至噦手足躁擾築衣摸牀小便利者其人可治

《玉函》 SOB-21-001 ☞diff

太陽中風以火刼發其汗邪風被火熱血氣流溢失其常度兩陽相熏灼其身發黃陽盛卽欲衄陰虛小便難陰陽俱虛竭身體卽枯燥但頭汗出齊頸而還腹滿微喘口乾咽爛或不大便久則譫語甚者至噦手足躁擾循衣摸牀小便利者其人可治

《脈經》 SMK-07-16-001 ☞diff

太陽中風以火刼發其汗邪風被火熱血氣流泆失其常度兩陽相熏灼其身發黃陽盛則欲衄陰虛小便難陰陽俱虛竭身體則枯燥但頭汗出齊頸而還復滿而微喘口乾咽爛或不大便久則譫語甚者至噦手足躁優循衣摸床小便利者其人可治

《全書》 SSB-112 ☞diff

⒂傷寒脈浮醫以火迫劫之亡陽驚狂臥起不安者桂枝去芍藥加蜀漆牡蠣龍骨救逆湯主之

必:《翼》《脈》 없음

《全書|法》 SSR-06-060 ☞diff

傷寒脈浮醫火劫之亡陽必驚狂臥起不安者桂枝去芍藥加蜀漆牡蠣龍骨救逆湯主之〔第六十〕七味下有不可火五證

《千翼》 STB-07-003 ☞diff

傷寒脈浮而醫以火迫劫之亡陽驚狂臥起不安桂枝去芍藥加蜀漆牡蠣龍骨救逆湯主之

《千翼》 STB-13-083 ☞diff

傷寒脈浮而醫以火迫劫之亡陽必驚狂臥起不安

《玉函》 SOB-03-120 ☞diff

傷寒脈浮醫以火廹刼之亡陽驚狂臥起不安桂枝去芍藥加蜀漆牡蠣龍骨救逆湯主之

《玉函》 SOB-21-005 ☞diff

傷寒脈浮醫以火廹之亡陽驚狂臥起不安屬桂枝去芍藥加蜀漆龍骨牡蠣救逆湯

《脈經》 SMK-07-16-005 ☞diff

傷寒脈浮而醫以火迫刼之亡陽驚狂臥起不安屬桂枝去芍藥加蜀漆牡礪龍骨救逆湯

《全書》 SSB-113 ☞diff

⒁形作傷寒其脈不弦緊而弱弱者必渴被火者必譫語弱者發熱脈浮解之當汗出愈

形作:《玉》《脈》없음 弱者必渴:《康平》“弱者發熱”이 傍注로 첨가되어 있다. 脈浮:《康平》“脈浮者”

《全書|可不》 SSG-16-009 ☞diff

傷寒其脈不弦緊而弱弱者必渴被火必譫語弱者發熱脈浮解之當汗出愈

《千翼》 STB-13-084 ☞diff

傷寒其脈不弦緊而弱弱者必渴被火必譫語

《玉函》 SOB-03-121 ☞diff

傷寒其脈不弦緊而弱者必渴被大必譫語弱者發熱脈浮解之當汗出愈

《玉函》 SOB-14-009 ☞diff

傷寒其脈不弦緊而弱弱者必渴被火必譫語弱者發熱脈浮解之當汗出愈

《玉函》 SOB-21-007 ☞diff

傷寒其脈不弦緊而弱弱者必渴被火必譫語

《脈經》 SMK-07-02-009 ☞diff

傷寒其脈不弦緊而弱弱者必渴被火必譫語弱者發熱脈浮解之當汗出愈

《脈經》 SMK-07-16-007 ☞diff

傷寒其脈不弦緊而弱者必渴被火必譫言弱者發熱脈浮解之當汗出愈

《全書》 SSB-114 ☞diff

⒂太陽病以火熏之不得汗其人必躁到經不解必淸血名爲火邪

《千翼》 STB-13-085 ☞diff

太陽病以火熏之不得汗其人必躁到經不解必淸血

《玉函》 SOB-03-122 ☞diff

太陽病以火熏之不得汗者其人必燥到經不解必淸血名火邪

《玉函》 SOB-21-008 ☞diff

太陽病以火熏之不得汗其人必躁到經不解必淸血

《脈經》 SMK-07-16-008 ☞diff

太陽病以火熏之不得汗其人必躁到經不解必有淸血

《全書》 SSB-115 ☞diff

⒁脈浮熱甚而反灸之此爲實實以虛治因火而動必咽燥吐血

脈浮,熱甚:《康平》“火邪脈浮熱甚”

《千翼》 STB-13-091 ☞diff

脈浮熱甚而反灸之此爲實實以虛治因火而動咽燥必唾血

《玉函》 SOB-03-123 ☞diff

脈浮熱盛而灸之此爲實實以虛治因火而動咽燥必吐血

《玉函》 SOB-23-003 ☞diff

脈浮熱甚反灸之此爲實實以虛治因火而盛必咽燥唾血

《脈經》 SMK-07-10-003 ☞diff

脈浮熱甚而灸之此爲實實以虛治因火而動咽燥必唾血

《全書》 SSB-116 ☞diff

⒁微數之脈愼不可灸因火爲邪則爲煩逆追虛逐實血散脈中火氣雖微內攻有力焦骨傷筋血難復也 ⒁脈浮宜以汗解用火灸之邪無從出因火而盛病從腰以下必重而痺名火逆也 ⒁欲自解者必當先煩煩乃有汗而解何以知之脈浮故知汗出解

名火逆也:《康平》“〈火逆之也〉”

《千翼》 STB-13-089 ☞diff

微數之脈愼不可灸因火爲邪則爲煩逆

《千翼》 STB-13-090 ☞diff

脈浮當以汗解而反灸之邪無從去因火而盛病從腰以下必重而痺此爲火逆

《玉函》 SOB-03-124 ☞diff

微數之脈愼不可灸因火爲邪則爲煩逆追虛逐實血散脈中火氣雖微內攻有力焦骨傷筋血難復也

《玉函》 SOB-03-125 ☞diff

脈浮當以汗解而反灸之邪無從出因火而盛病從腰以下必重而痺此爲火逆

《玉函》 SOB-03-126 ☞diff

欲自解者必當先煩乃有汗隨汗而解何以知之脈浮故知汗出而解

《玉函》 SOB-23-001 ☞diff

微數之脈愼不可灸因火爲邪則爲煩逆追虛逐實血散脈中火氣雖微內攻有力焦骨傷筋血難復也

《玉函》 SOB-23-002 ☞diff

脈浮當以汗解而反灸之邪無從出因火而盛病從腰以下必重而痺此爲火逆若欲自解當須汗出

《脈經》 SMK-07-10-001 ☞diff

微數之脈愼不可灸因火爲邪則爲煩逆追虛逐實血散脈中火氣雖微內攻有力焦骨傷筋血難復也

《脈經》 SMK-07-10-002 ☞diff

脈浮當以汗解而反灸之邪無從去因火而盛病從腰以下必當重而痺此爲火逆若欲自解當先煩煩乃有汗隨汗而解何以知之?脈浮故知汗出當解

《全書》 SSB-117 ☞diff

⒂燒鍼令其汗鍼處被寒核起而赤者必發奔豚氣從少腹上衝心者灸其核上各一壯桂枝加桂湯更加桂二兩也

燒鍼令其汗∽灸其核上各一壯:〔法〕”燒鍼被寒, 鍼處核起, 必發奔豚氣” 《康平》 뒤에 “本云桂枝湯,今加桂五兩,所以加桂者,以能泄奔豚氣也。”가 더 있다.

《全書|法》 SSR-06-061 ☞diff

燒鍼被寒鍼處核起必發奔豚氣桂枝加桂湯主之〔第六十一〕五味

《全書|可不》 SSG-16-029 ☞diff

燒鍼令其汗鍼處被寒核起而赤者必發奔豚氣從少腹上撞心者灸其核上各一壯與桂枝加桂湯方二十三

《千翼》 STB-07-004 ☞diff

燒鍼令其汗鍼處被寒核起而赤者必發奔豚氣從少腹上衝者灸其核上一壯與桂枝加桂湯

《玉函》 SOB-03-127 ☞diff

燒鍼令其汗鍼處被寒核起而赤者必發賁豚氣從少腹上衝心者灸其核上各一壯與桂枝加桂湯

《玉函》 SOB-24-001 ☞diff

燒鍼令其汗鍼處被寒核起而赤者必發賁豚氣從小腹上衝者灸其核上各一壯與桂枝加桂湯

《玉函》 SOB-14-028 ☞diff

燒鍼令其汗鍼處被寒核起而赤者必發賁豚氣從小腹上撞心者灸其核上各一壯却與桂枝加桂湯

《脈經》 SMK-07-02-028 ☞diff

燒鍼令其汗鍼處被寒核起而赤者必發賁豚氣從少腹上衝心者灸其核上一壯與桂枝加桂湯

《脈經》 SMK-07-11-001 ☞diff

燒鍼令其汗鍼處被寒核起而赤者必發賁豚氣從少腹上撞者灸其核上一壯一本作各一壯與桂枝加桂湯

《金匱》 GGY-08-004 ☞diff

發汗後燒鍼令其汗鍼處被寒核起而赤者必發奔豚氣從少腹上至心灸其核上各一壯桂枝加桂湯主之

《全書》 SSB-118 ☞diff

⒂火逆下之因燒鍼煩躁者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主之

因燒鍼煩躁者:《康平》“因燒鍼而煩躁者”

《全書|法》 SSR-06-062 ☞diff

火逆下之因燒鍼煩躁者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主之〔第六十二〕四味下有太陽四證

《全書|可不》 SSG-22-059 ☞diff

火逆下之因燒鍼煩躁者屬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方三十五

《千翼》 STB-07-005 ☞diff

火逆下之因燒鍼煩躁者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主之

《玉函》 SOB-03-128 ☞diff

火逆下之因燒鍼煩躁者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主之

《玉函》 SOB-19-094 ☞diff

火逆下之因燒鍼煩躁屬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

《玉函》 SOB-21-014 ☞diff

火逆下之因燒鍼煩躁者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主之

《脈經》 SMK-07-08-050 ☞diff

火逆下之因燒鍼煩躁屬桂枝甘草龍車牡蠣湯

《全書》 SSB-119 ☞diff

⒁太陽傷寒者加溫鍼必驚也

《全書》 SSB-120 ☞diff

⒂太陽病當惡寒發熱今自汗出反不惡寒發熱關上脈細數者以醫吐之過也 ⒁一二日吐之者腹中饑口不能食三四日吐之者不喜糜粥欲食冷食朝食暮吐以醫吐之所致也此爲小逆

反不惡寒發熱:《康平》“反不惡寒不發熱”

《全書|可不》 SSG-18-001 ☞diff

太陽病當惡寒發熱今自汗出反不惡寒發熱關上脈細數者以醫吐之過也若得病一二日吐之者腹中飢口不能食三四日吐之者不喜糜粥欲食冷食朝食暮吐以醫吐之所致也此爲小逆

《千翼》 STB-13-029 ☞diff

太陽病惡寒而發熱今自汗出反不惡寒而發熱關上脈細而數此吐之過也

《玉函》 SOB-03-130 ☞diff

太陽病當惡寒而發熱今自汗出反不惡寒而發熱關上脈細而數此醫吐之故也一日二日吐之者腹中饑口不能食三日四日吐之者不喜糜粥欲食冷食朝食夕吐以醫吐之所致也此爲小逆

《全書》 SSB-121 ☞diff

⒁太陽病吐之但太陽病當惡寒今反不惡寒不欲近衣此爲吐之內煩也

《全書|可不》 SSG-18-002 ☞diff

太陽病吐之但太陽病當惡寒今反不惡寒不欲近衣者此爲吐之內煩也

《玉函》 SOB-03-131 ☞diff

太陽病吐之但太陽病當惡寒今反不惡寒不欲近衣此爲吐之內煩也

《玉函》 SOB-15-002 ☞diff

太陽病吐之但太陽病當惡寒今反不惡寒不欲近衣此爲吐之內煩也

《脈經》 SMK-07-04-002 ☞diff

太陽病吐之者但太陽病當惡寒今反不惡寒不欲近衣此爲吐之內煩也

《全書》 SSB-122 ☞diff

⒁病人脈數數爲熱當消穀引食而反吐者此以發汗令陽氣微膈氣虛脈乃數也數爲客熱不能消穀以胃中虛冷故吐也

《千翼》 STB-14-005 ☞diff

病人脈數數爲熱當消穀引食而反吐者以醫發其汗陽氣微膈氣虛脈則爲數數爲客熱不能消穀胃中虛冷故吐也

《玉函》 SOB-03-132 ☞diff

病人脈數數爲熱當消穀引食而反吐者以醫發其汗陽氣微膈氣虛脈則爲數數爲客熱不能消穀胃中虛冷故吐也

《玉函》 SOB-19-008 ☞diff

病人脈數數爲熱當消穀引食而反吐者以醫發其汗陽氣微膈氣虛脈則爲數數爲客熱不能消穀胃中虛冷故吐也

《脈經》 SMK-07-01-027 ☞diff

病人脈數數爲有熱當消榖引食反吐者醫發其汗陽微膈氣虛脈則爲數數爲客陽不能消糓胃中虛冷故令吐也

《脈經》 SMK-08-14-005 ☞diff

問曰:病人脈數數爲熱當消榖引食而反吐者何也?師曰:以發其汗令陽微膈氣虛脈乃數數爲客熱不能消榖胃中虛冷故吐也

《金匱》 GGY-17-003 ☞diff

問曰病人脈數數爲熱當消穀引食而反吐者何也師曰以發其汗令陽微膈氣虛脈乃數數爲客熱不能消穀胃中虛冷故也

《全書》 SSB-123 ☞diff

⒂太陽病過經十餘日心中溫溫欲吐而胸中痛大便反溏腹微滿鬱鬱微煩先此時自極吐下者調胃承氣湯若不爾者不可與但欲嘔胸中痛微溏者此非柴胡湯證以嘔故知極吐下也

故知極吐下也:《康平》“故知極吐也” 太陽病∽故知極吐下也:〔法〕”太陽病,過經十餘日,溫溫欲吐,胸中痛,大便微溏,與調胃承氣湯。”

《全書》 SSB-103 ☞diff

⒂太陽病過經十餘日反二三下之後四五日柴胡證仍在先與小柴胡嘔不止心下急一云嘔止小安鬱鬱微煩者爲未解也大柴胡湯下之則愈

者∽爲未解也:〔法〕”微煩者”

《全書|法》 SSR-06-053 ☞diff

太陽病過經十餘日反二三下之後四五日柴胡證仍在微煩者大柴胡湯主之〔第五十三〕加大黃八味

《全書|法》 SSR-06-063 ☞diff

太陽病過經十餘日溫溫欲吐胸中痛大便微溏與調胃承氣湯〔第六十三〕用前第三十三方

《全書|可不》 SSG-22-055 ☞diff

太陽病過經十餘日反二三下之後四五日柴胡證仍在者先與小柴胡嘔不止心下急一云:嘔止小安鬱鬱微煩者爲未解也可與大柴胡湯下之則愈方三十一

《全書|可不》 SSG-22-032 ☞diff

太陽病過經十餘日心下溫溫欲吐而胸中痛大便反溏腹微滿鬱鬱微煩先此時極吐下者與調胃承氣湯若不爾者不可與但欲吐胸中痛微溏者此非柴胡湯證以嘔故知極吐下也調胃承氣湯方九

《千翼》 STB-04-013 ☞diff

太陽病過經十餘日反再三下之後四五日柴胡證續在先與小柴胡湯嘔止小安其人鬱鬱微煩者爲未解與大柴胡湯下者止

《千翼》 STB-05-004 ☞diff

太陽病過經十餘日心下溫溫欲吐而胸中痛大便反溏其腹微滿鬱鬱微煩先時自極吐下者宜承氣湯

《玉函》 SOB-03-111 ☞diff

太陽病過經十餘日及二三下之後四五日柴胡證仍在先與小柴胡湯嘔止小安其人鬱鬱微煩者爲未解與大柴胡湯下之

《玉函》 SOB-19-080 ☞diff

太陽病過經十餘日反再三下之後四五日柴胡湯證續在先與柴胡湯嘔止小安其人鬱鬱微煩者爲未解屬大柴胡湯證

《玉函》 SOB-03-133 ☞diff

太陽病過經十餘日心下嗢嗢欲吐而又胸中痛大便反溏其腹微滿鬱鬱微煩先時自極吐下者與調胃承氣湯不爾者不可與反欲嘔胸中痛微溏此非湯證以嘔故知極吐下也

《玉函》 SOB-19-068 ☞diff

太陽病過經十餘日心下嗢嗢欲吐而胸中痛大便反溏其腹微滿鬱鬱微煩先時自極吐下者可與承氣湯不爾者不可與欲嘔胸中痛微溏者此非柴胡湯證以嘔故知極吐下也

《脈經》 SMK-07-08-046 ☞diff

太陽病過經十餘日反再三下之後四五日柴胡證續在先與小柴胡湯嘔止小安嘔止小安一云嘔不止心下急其人鬱鬱微煩者爲未解與大柴胡湯下者止

《脈經》 SMK-07-08-027 ☞diff

太陽病過經十餘日心下溫溫欲吐而胸中痛大便反溏其腹微滿鬱鬱微煩先時自極吐下者與承氣湯不尓者不可與欲嘔胸中痛微溏此非柴胡湯證以嘔故知極吐下也

《全書》 SSB-124 ☞diff

⒂太陽病六七日表證仍在脈微而沈反不結胸其人發狂者以熱在下焦少腹當硬滿小便自利者下血乃愈所以然者以太陽隨經瘀熱在裏故也抵當湯主之

以太陽隨經:《康平》“以太陽隨症” 所以然∽瘀熱在裏故也:〔法〕없음

《全書|法》 SSR-06-064 ☞diff

太陽病六七日表證在脈微沈不結胸其人發狂以熱在下焦少腹滿小便自利者下血乃愈抵當湯主之〔第六十四〕四味

《全書|可不》 SSG-21-022 ☞diff

太陽病六七日表證仍在脈微而沈反不結胸其人發狂者以熱在下焦少腹當鞕滿而小便自利者下血乃愈所以然者以太陽隨經瘀熱在裏故也宜下之以抵當湯方二十

《千翼》 STB-07-007 ☞diff

太陽病六七日出表證續在脈微而沈反不結胸其人發狂者以熱在下焦少腹堅滿小便自利者下血乃愈所以然者以太陽隨經瘀熱在裏故也宜下之以扺當湯

《玉函》 SOB-03-134 ☞diff

太陽病七八日表證仍在其脈微沈反不結胸其人發狂此熱在下焦少腹當堅而滿小便自利者下血乃愈所以然者太陽隨經瘀熱在裏故也

《玉函》 SOB-18-023 ☞diff

太陽病六七日表證續在其脈微沈反不結胸其人發狂此熱在下焦小腹當堅而滿小便自利者下血乃愈所以然者太陽隨經瘀熱在裏故也屬抵當湯證

《脈經》 SMK-07-07-016 ☞diff

太陽病六七日表證續在其脈微沈反不結胸其人發狂此熱在下膲少腹當堅而滿小便自利者下血乃愈所以然者以太陽隨經瘀熱在裏故也屬抵當湯

《全書》 SSB-125 ☞diff

⒂太陽病身黃脈沈結少腹硬小便不利者爲無血也小便自利其人如狂者血證諦也抵當湯主之

小便不利者,爲無血也:〔法〕없음

《全書|法》 SSR-06-065 ☞diff

太陽病身黃脈沈結少腹鞕小便自利其人如狂者血證諦也抵當湯主之〔第六十五〕用前方

《全書|可不》 SSG-21-023 ☞diff

太陽病身黃脈沈結少腹鞕滿小便不利者爲無血也;小便自利其人如狂者血證諦屬抵當湯證二十一用前第二十方

《千翼》 STB-07-008 ☞diff

太陽病身黃脈沈結少腹堅小便不利者爲無血;小便自利其人如狂者血證諦也扺當湯主之

《玉函》 SOB-03-135 ☞diff

太陽病身黃其脈沈結少腹堅小便不利爲無血也小便自利其人如狂者血證諦也

《玉函》 SOB-18-024 ☞diff

太陽病身黃其脈沈結小腹堅小便不利爲無血也;小便自利其人如狂者血證諦也屬抵當湯

《脈經》 SMK-07-07-017 ☞diff

太陽病身黃其脈沈結少腹堅小便不利爲無血;小便自利其人如狂者血證諦屬抵當湯證

《全書》 SSB-126 ☞diff

⒂傷寒有熱少腹滿應小便不利今反利者爲有血也當下之不可餘藥抵當丸

不可餘藥:〔法〕없음

《全書|法》 SSR-06-066 ☞diff

傷寒有熱少腹滿應小便不利今反利者有血也當下之宜抵當丸〔第六十六〕四味下有太陽病一證

《全書|可不》 SSG-21-024 ☞diff

傷寒有熱少腹滿應小便不利今反利者爲有血也當下之宜抵當丸方二十二

《千翼》 STB-07-009 ☞diff

傷寒有熱少腹滿應小便不利今反利者爲有血也當須下之不可餘藥宜扺當丸

《玉函》 SOB-03-136 ☞diff

傷寒有熱而少腹滿應小便不利今反利者爲有血也當下之不可餘藥宜抵當圓

《玉函》 SOB-18-025 ☞diff

傷寒有熱而小腹滿應小便不利今反利者爲有血也當下之宜抵當圓

《脈經》 SMK-07-07-018 ☞diff

傷寒有熱而少腹滿應小便不利今反利者此爲血當下之屬抵當圓證

《全書》 SSB-127 ☞diff

⒀太陽病小便利者以飮水多必心下悸小便少者必苦裏急也

《千翼》 STB-13-112 ☞diff

太陽病小便利者爲水多心下必悸

《玉函》 SOB-03-137 ☞diff

太陽病小便利者爲多飮水心下必悸小便少者必苦裏急也

《全書》 SSB-128 ☞diff

⒀問曰病有結胸有臟結其狀何如答曰按之痛寸脈浮關脈沈名曰結胸也

《千翼》 STB-06-001 ☞diff

問曰:病有結胸有藏結其狀何如?答曰:按之痛其脈寸口浮關上自沈爲結胸

《玉函》 SOB-04-001 ☞diff

問曰:病有結胸有藏結其狀何如答曰:按之痛其脈寸口浮關上自沈爲結胸

《全書》 SSB-129 ☞diff

⒀何謂臟結答曰如結胸狀飮食如故時時下利寸脈浮關脈小細沈緊名曰藏結舌上白胎滑者難治

《千翼》 STB-06-002 ☞diff

何謂藏結曰:如結胸狀飮食如故時下利陽脈浮關上細沈而緊名爲藏結舌上白胎滑者爲難治

《玉函》 SOB-04-002 ☞diff

問曰:何謂藏結答曰:如結胸狀飮食如故時小便不利陽脈浮關上細沈而緊爲藏結舌上白胎滑者爲難治

《全書》 SSB-130 ☞diff

⒀臟結無陽證不往來寒熱一云寒而不熱其人反靜舌上胎滑者不可攻也

不往來寒熱:《脈經》“寒而不熱”

《全書|可不》 SSG-20-038 ☞diff

藏結無陽證不往來寒熱其人反靜舌上胎滑者不可攻也

《千翼》 STB-06-003 ☞diff

藏結者無陽證不往來寒熱其人反靜舌上胎滑者不可攻也

《玉函》 SOB-04-003 ☞diff

藏結者無陽證不往來寒熱一云:寒而不熱其人反靜舌上胎滑者不可攻也

《玉函》 SOB-17-037 ☞diff

藏結者無陽證不往來寒熱其人反靜舌上胎滑者不可攻也

《脈經》 SMK-07-06-038 ☞diff

藏結無陽證寒而不熱《傷寒論》云不往來寒熱其人反靜舌上胎滑者不可攻也

《全書》 SSB-131 ☞diff

⒁病發於陽而反下之熱入因作結胸病發於陰而反下之一作汗出因作痞也所以成結胸者以下之太早故也 ⒁結胸者項亦强如柔痓狀下之則和大陷胸丸

病發於陰,而反下之:《翼》“病發於陰,而反汗之”

《全書|法》 SSR-07-001 ☞diff

結胸項强如柔痓狀下則和宜大陷胸丸〔第一〕六味前後有結胸、藏結病六證

《全書|可不》 SSG-20-025 ☞diff

病發於陽而反下之熱入因作結胸;病發於陰而反下之因作痞

《全書|可不》 SSG-21-020 ☞diff

結胸者項亦强如柔痓狀下之則和方本闕

《千翼》 STB-06-004 ☞diff

夫病發於陽而反下之熱入因作結胸;發於陰而反汗之因作痞結胸者下之早故令結胸 結胸者其項亦强如柔痓狀下之卽和宜大陷胸丸

《玉函》 SOB-04-004 ☞diff

夫病發於陽而反下之熱入因作結胸;發于陰而反下之因作痞結胸者下之早故令結胸

《玉函》 SOB-04-005 ☞diff

結胸者其項亦强如柔痓狀下之卽和宜大陷胸圓

《玉函》 SOB-18-021 ☞diff

結胸者項亦强如柔痓狀下之卽和宜陷胸圓

《脈經》 SMK-07-07-014 ☞diff

結胸者項亦强如柔痓狀下之卽和

《全書》 SSB-132 ☞diff

⒁結胸證其脈浮大者不可下下之則死

《全書|可不》 SSG-20-019 ☞diff

結胸證脈浮大者不可下下之卽死

《千翼》 STB-06-005 ☞diff

結胸證其脈浮大不可下之下之卽死

《玉函》 SOB-04-006 ☞diff

結胸證其脈浮大不可下下之卽死

《玉函》 SOB-17-019 ☞diff

結胸證求脈浮大不可下下之卽死

《脈經》 SMK-07-06-019 ☞diff

結胸證其脈浮大不可下下之卽死

《全書》 SSB-133 ☞diff

⒁結胸證悉具煩躁者亦死

《千翼》 STB-06-006 ☞diff

結胸證悉具煩躁者

《玉函》 SOB-04-007 ☞diff

結胸證悉具而躁者

《脈經》 SMK-07-18-035 ☞diff

結胸證悉具而躁者

《全書》 SSB-134 ☞diff

⒂太陽病脈浮而動數浮則爲風數則爲熱動則爲痛數則爲虛頭痛發熱微盜汗出而反惡寒者表未解也醫反下之動數變遲膈內拒痛一云頭痛卽眩胃中空虛客氣動膈短氣躁煩心中懊憹陽氣內陷心下因硬則爲結胸大陷胸湯主之若不結胸但頭汗出餘處無汗劑頸而還小便不利身必發黃

膈內拒痛脈:《玉》《脈》《翼》頭痛卽眩 浮而動數∽短氣躁煩:〔法〕없음 若不結胸:《康平》“若不大結胸” 若不結胸∽身必發黃:〔法〕없음

《全書|法》 SSR-07-002 ☞diff

太陽病心中懊憹陽氣內陷心下鞕大陷胸湯主之〔第二〕三味

《全書|可不》 SSG-22-060 ☞diff

太陽病脈浮而動數浮則爲風數則爲熱動則爲痛數則爲虛頭痛發熱微盜汗出而反惡寒者表未解也醫反下之動數變遲膈內拒痛一云:頭痛卽眩胃中空虛客氣動膈短氣躁煩心中懊憹陽氣內陷心下因鞕則爲結胸屬大陷胸湯證若不結胸但頭汗出餘處無汗劑頸而還小便不利身必發黃三十六用前第十方

《千翼》 STB-06-007 ☞diff

太陽病脈浮而動數浮則爲風數則爲熱動則爲痛數則爲虛頭痛發熱微盜汗出而反惡寒其表未解醫反下之動數則遲頭痛卽眩胃中空虛客氣動膈短氣躁煩心中懊懊陽氣內陷心下因堅則爲結胸大陷胸湯主之若不結胸但頭汗出其餘無汗齊頸而還小便不利身必發黃

《玉函》 SOB-04-008 ☞diff

太陽病脈浮而動數浮則爲風數則爲熱動則爲痛數則爲虛頭痛發熱微盜汗出而反惡寒者其表未解也醫反下之動數變遲頭痛則眩胃中空虛客氣動膈短氣煩躁心中懊憹陽氣內陷心下因堅則爲結胸大陷胸湯主之若不結胸但頭汗出其餘無汗劑頸而還小便不利身必發黃

《玉函》 SOB-19-070 ☞diff

太陽病脈浮而動數浮則爲風數則爲熱動則爲痛數則爲虛頭痛發熱徵盜汗出而反惡寒其表未解醫反下之動數則遲頭痛則眩胃中空虛客氣動膈短氣躁煩心中懊憹陽氣內陷心下因堅則爲結胸屬大陷胸湯證若不結胸但頭汗出其餘無有齊頸而還小便不利身必發黃

《脈經》 SMK-07-08-051 ☞diff

太陽病脈浮而動數浮則爲風數則爲熱動則爲痛數則爲虛頭痛發熱微盗汗出而反惡寒其表未解醫反下之動數則遲頭痛卽眩一云膈內拒痛胃中空虛客氣動膈短氣躁煩心中懊憹陽氣內陷心下因堅則爲結胸屬大陷胸湯若不結胸但頭汗出其餘無有斉頸而还小便不利身必發黃

《全書》 SSB-135 ☞diff

⒂傷寒六七日結胸熱實脈沈而緊心下痛按之石硬者大陷胸湯主之

按之石硬者:〔法〕없음

《全書|法》 SSR-07-003 ☞diff

傷寒六七日結胸熱實脈沈緊心下痛大陷胸湯主之〔第三〕用前第二方

《全書|可不》 SSG-21-038 ☞diff

傷寒六七日結胸熱實脈沈而緊心下痛按之石鞕者屬大陷胸湯證三十六用前第三十五方

《千翼》 STB-06-008 ☞diff

傷寒六七日結胸熱實脈沈緊心下痛按之如石堅大陷胸湯主之

《玉函》 SOB-04-009 ☞diff

傷寒六七日結胸熱實其脈浮緊心下痛按之如石堅大陷胸湯主之

《玉函》 SOB-18-038 ☞diff

傷寒六七日結胸熱實其脈沈緊心下痛按之如石堅屬大陷胸湯證

《脈經》 SMK-07-07-028 ☞diff

傷寒六七日結胸熱實其脈沈緊心下痛按之如石堅與大陷胸湯

《全書》 SSB-136 ☞diff

⒂傷寒十餘日熱結在裏復往來寒熱者大柴胡湯但結胸無大熱者此爲水結在胸脇也但頭微汗出者大陷胸湯主之

但結胸∽大陷胸湯主之:〔法〕없음

《全書|法》 SSR-07-004 ☞diff

傷寒十餘日熱結在裏往來寒熱者與大柴胡湯〔第四〕八味水結附

《全書|可不》 SSG-21-036 ☞diff

傷寒十餘日熱結在裏復往來寒熱者屬大柴胡湯證三十四用前第一方

《全書|可不》 SSG-21-037 ☞diff

但結胸無大熱者以水結在胸脇也但頭微汗出者屬大陷胸湯方三十五

《千翼》 STB-04-014 ☞diff

傷寒十餘日邪氣結在裏欲復往來寒熱當與大柴胡湯

《千翼》 STB-06-009 ☞diff

但結胸無大熱此爲水結在胸脇頭微汗出大陷胸湯主之

《玉函》 SOB-04-010 ☞diff

傷寒十餘日熱結在裏復往來寒熱當與大柴胡湯但結胸無大熱此爲水結在胸脇頭微汗出大陷胸湯主之

《玉函》 SOB-18-037 ☞diff

傷寒十餘日熱結在裏復住來寒熱屬大柴胡湯證但結胸無大熱此爲水結在胸脇頭微汗出屬大陷胸湯證

《脈經》 SMK-07-07-027 ☞diff

傷寒十餘日熱結在裏復往來寒熱屬大柴胡湯證但結胸無大熱此爲水結在胸脇頭微汗出與大陷胸湯

《全書》 SSB-137 ☞diff

⒂太陽病重發汗而復下之不大便五六日舌上燥而渴日晡所小有潮熱一云日晡所發心胸大煩從心下至少腹硬滿而痛不可近者大陷胸湯主之

日晡所小有潮熱:《康平》“日晡所小有潮熱 發心胸大煩”

《全書|法》 SSR-07-005 ☞diff

太陽病重發汗復下之不大便五六日舌燥而渴潮熱從心下至少腹滿痛不可近者大陷胸湯主之〔第五〕用前第二方

《全書|可不》 SSG-22-033 ☞diff

太陽病重發汗而復下之不大便五六日舌上燥而渴日晡所小有潮熱一云:日晡所發心胸大煩從心下至少腹鞕滿而痛不可近者屬大陷胸湯方十

《千翼》 STB-06-010 ☞diff

太陽病重發汗而復下之不大便五六日舌上燥而渴日晡如小有潮熱從心下至少腹堅滿而痛不可近大陷胸湯主之若心下滿而堅痛者此爲結胸大陷胸湯主之

《玉函》 SOB-04-011 ☞diff

太陽病重發其汗而復下之不大便五六日舌上燥而渴日晡小有潮熱從心下至少腹堅滿而痛不可近大陷胸湯主之

《玉函》 SOB-19-053 ☞diff

太陽病重發汗而復下之不大便五六日舌上燥而渴日晡所小有潮熱從心下至小腹堅滿而痛不可近屬大陷胸湯證

《脈經》 SMK-07-08-028 ☞diff

太陽病重發其汗而復下之不大便五六日舌上燥而渴日晡所小有潮熱從心下至少腹堅滿而痛不可近屬大陷胸湯

《全書》 SSB-138 ☞diff

⒂小結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則痛脈浮滑者小陷胸湯主之

《全書|法》 SSR-07-006 ☞diff

小結胸病正在心下按之痛脈浮滑者小陷胸湯主之〔第六〕三味下有太陽病二證

《千翼》 STB-06-011 ☞diff

小結胸者正在心下按之卽痛其脈浮滑小陷胸湯主之

《玉函》 SOB-04-012 ☞diff

小結胸者正在心下按之卽痛其脈浮滑小陷胸湯主之

《全書》 SSB-139 ☞diff

⒂太陽病二三日不能臥但欲起心下必結脈微弱者此本有寒分反下之若利止必作結胸未止者四日復下之此作協熱利也

寒分:《康平》“寒飮” 四日:《玉》《脈》《翼》“四五日”

《全書|可不》 SSG-22-011 ☞diff

太陽病二三日不能臥但欲起心下必結脈微弱者此本有寒分也反下之若利止必作結胸未止者四日復下之此作協熱利也

《千翼》 STB-06-012 ☞diff

太陽病貳參日不能臥但欲起者心下必結其脈微弱者此本寒也而反下之利止者必結胸;未止者四五日復重下之此爲挾熱利

《玉函》 SOB-04-013 ☞diff

太陽病二三日不能臥但欲起者心下必結其脈微弱者此本寒也而反下之利止者必結胸未止者四五日復重下之此挾熱利也

《玉函》 SOB-19-076 ☞diff

太陽病二三日終不能臥但欲起者心下必結其脈微弱者此本寒也而反下之利止者必結胸未止者四五日復重下之此挾熱利也

《脈經》 SMK-07-08-009 ☞diff

太陽病二三日終不能臥但欲起者心下必結其脈微弱者此本寒也而反下之利止者必結胸;未止者四五日復重下之此挾熱利也

《全書》 SSB-140 ☞diff

⒂太陽病下之其脈促一作縱不結胸者此爲欲解也 ⒁脈浮者必結胸也脈緊者必咽痛脈弦者必兩脇拘急脈細數者頭痛未止脈沈緊者必欲嘔脈沈滑者協熱利脈浮滑者必下血

《全書|可不》 SSG-22-012 ☞diff

太陽病下之其脈促一作縱不結胸者此爲欲解也脈浮者必結胸脈緊者必咽痛脈弦者必兩脇拘急脈細數者頭痛未止脈沈緊者必欲嘔脈沈滑者協熱利脈浮滑者必下血

《玉函》 SOB-04-014 ☞diff

太陽病下之其脈促不結胸者此爲欲解其脈浮者必結胸其脈緊者必咽痛其脈弦者必兩脇拘急其脈細而數者頭痛未止其脈沈而緊者必欲嘔其脈沈而滑者挾熱利其脈浮而滑者必下血

《全書》 SSB-141 ☞diff

⒂病在陽應以汗解之反以冷水潠之若灌之其熱被劫不得去彌更益煩肉上粟起意欲飮水反不渴者文蛤散若不差者五苓散 ⒂寒實結胸無熱證者與三物小陷胸湯白散亦可服一云與三物小白散

應以汗解之∽反不渴者:〔法〕”應以汗解, 反以水潠, 熱不得去, 益煩不渴” 與三物小陷胸湯,白散亦可服:《玉》《翼》“與三物小白散”

《全書|法》 SSR-07-007 ☞diff

病在陽應以汗解反以水潠熱不得去益煩不渴服文蛤散不差與五苓散寒實結胸無熱證者與三物小陷胸湯白散亦可服〔第七〕文蛤散一味五苓散五味小陷胸湯用前第六方白散三味

《千翼》 STB-06-014 ☞diff

病在陽當以汗解而反以水噀之若灌之其熱却不得去益煩皮粟起意欲飮水反不渴宜服文蛤散

《千翼》 STB-06-015 ☞diff

寒實結胸無熱證者與三物小白散

《玉函》 SOB-04-015 ☞diff

病在陽當以汗解而反以水潠之若灌之其熱被刼不得去益煩皮上粟起意欲飮水反不渴服文蛤散若不差與五苓散若寒實結胸無熱證者與三物小白散

《玉函》 SOB-27-006 ☞diff

病在陽當以汗解而反以水潠之若灌之其熱却不得去須臾益煩皮上粟起意欲飮水反不渴服文蛤散不差與五苓散寒實結胸無熱證者與三物小白散

《脈經》 SMK-07-14-006 ☞diff

病在陽當以汗解而反以水噀之若灌之其熱却不得去益煩皮上粟起意欲飮水反不渴宜文蛤散若不差與五苓散若寒實結胸無熱證者與三物小陷胸湯曰散亦可 身熱皮粟不解欲引衣自覆若以水噀之洗之益令熱却不得出當汗而不汗卽煩假令汗出已腹中痛與芍藥三兩如上法

《全書》 SSB-142 ☞diff

⒀太陽與少陽倂病頭項强痛或眩冒時如結胸心下痞硬者當刺大椎第一間肺兪肝兪不可發汗發汗卽譫語脈弦五日譫語不止當刺期門

當刺大椎第一間∽愼:〈不可發汗〉없음 發汗卽譫語∽當刺期門:〈不可發汗〉없음

《全書|法》 SSR-07-008 ☞diff

太陽少陽倂病頭痛眩冒心下痞者刺肺兪、肝兪不可發汗發汗則譫語譫語不止當刺期門〔第八〕

《全書|可不》 SSG-15-029 ☞diff

太陽與少陽倂病頭項强痛或眩冒時如結胸心下痞鞕者不可發汗

《千翼》 STB-06-016 ☞diff

太陽與少陽倂病頭痛或眩冒如結胸心下痞而堅當刺肺兪、肝兪、大椎第一間愼不可發汗發汗卽譫語譫語則脈弦五日譫語不止當刺期門

《玉函》 SOB-04-016 ☞diff

太陽與少陽倂病頭項强痛或眩時如結胸心下痞而堅當剌大椎第一間、肺兪、肝兪愼不可發汗發汗卽譫語譫語則脈弦譫語五六日不止當刺期門

《玉函》 SOB-26-007 ☞diff

太陽與少陽倂病心下痞堅頸項强而眩當刺大椎第一間肺兪、肝兪勿下之

《脈經》 SMK-07-13-007 ☞diff

太陽與少陽倂病頭痛頸項强而眩時如結胸心下痞堅當剌大杼第一間肺兪肝兪愼不可發汗發汗則譫語譫語則脈弦譫語五日不止當剌期門

《全書》 SSB-143 ☞diff

⒀婦人中風發熱惡寒經水適來得之七八日熱除而脈遲身凉胸脇下滿如結胸狀譫語者此爲熱入血室也當刺期門隨其實而取之

隨其實而取之:《玉》《脈》“隨其虛實而取之” 婦人中風∽隨其實而取之:〔法〕”婦人中風,經水適來,熱除脈遲,脇下滿,譫語,當刺期門。”

《全書|法》 SSR-07-009 ☞diff

婦人中風經水適來熱除脈遲脇下滿譫語當刺期門〔第九〕

《千翼》 STB-07-010 ☞diff

婦人中風發熱惡寒經水適來得七八日熱除而脈遲身涼胸脇下滿如結胸狀譫語此爲熱入血室當刺期門隨其虛實而取之

《玉函》 SOB-04-017 ☞diff

婦人中風發熱惡寒經水適來得之七八日熱除而脈遲身凉胸脇下滿如結胸狀其人譫語此爲熱入血室當刺期門隨其虛實而取之

《玉函》 SOB-26-006 ☞diff

婦人中風發熱惡寒經水適來得之七八日熱除脈遲身凉胸脇下滿如結胸狀其人譫語此爲熱入血室當刺期門隨其實而取之平病云熱入血室無犯胃氣及上二焦與此相反豈謂藥不謂鍼

《脈經》 SMK-07-13-006 ☞diff

婦人中風發熱惡寒經水適來得之七八日熱除脈遲身凉胸脇下滿如結胸狀其人譫語此爲熱入血室當剌期門隨其虛實而取之《平病》云:熱入血室無犯胃氣及上三焦與此相反豈謂藥不謂鍼耶?

《脈經》 SMK-09-06-003 ☞diff

婦人中風發熱惡寒經水適來得之七八日熱除脈遲身凉胸脇下滿如結胸狀其人譫語此爲熱入血室當剌期門隨其虛實而取之

《金匱》 GGY-22-003 ☞diff

婦人中風發熱惡寒經水適來得七八日熱除脈遲身凉和胸脇滿如結胸狀譫語者此爲熱入血室也當刺期門隨其實而取之

《全書》 SSB-144 ☞diff

⒂婦人中風七八日續得寒熱發作有時經水適斷者此爲熱入血室其血必結故似如瘧狀發作有時小柴胡湯主之

婦人中風∽發作有時:〔法〕”婦人中風,七八日,寒熱,經水適斷,血結,如瘧狀”

《全書|法》 SSR-07-010 ☞diff

婦人中風七八日寒熱經水適斷血結如瘧狀小柴胡湯主之〔第十〕七味

《千翼》 STB-07-011 ☞diff

婦人中風七八日續得寒熱發作有時經水適斷者此爲熱入血室其血必結故使如瘧狀發作有時小柴胡湯主之方見柴胡湯門

《玉函》 SOB-04-018 ☞diff

婦人中風七八日續得寒熱發作有時經水適斷者此爲熱入血室其血必結故使如瘧狀發作有時小柴胡湯主之

《脈經》 SMK-09-06-004 ☞diff

婦人中風七八日續有寒熱發作有時經水適斷者此爲熱入血室其血必結故使如瘧狀發作有時小柴胡湯主之方在《傷寒》中

《金匱》 GGY-22-001 ☞diff

婦人中風七八日續來寒熱發作有時經水適斷此爲熱入血室其血必結故使如虐狀發作有時小柴胡湯主之方見嘔吐中

《全書》 SSB-145 ☞diff

⒁婦人傷寒發熱經水適來晝日明了暮則譫語如見鬼狀者此爲熱入血室無犯胃氣及上二焦必自愈

婦人傷寒∽必自愈:〔法〕”婦人傷寒,經水適來,譫語,無犯胃氣,及上二焦,自愈。”

《全書|法》 SSR-07-011 ☞diff

婦人傷寒經水適來譫語無犯胃氣及上二焦自愈〔第十一〕

《千翼》 STB-07-012 ☞diff

婦人傷寒發熱經水適來晝日了了暮則譫語如見鬼狀此爲熱入血室無犯胃氣及上二焦必當自愈

《玉函》 SOB-04-019 ☞diff

婦人傷寒發熱經水適來晝日明了暮則譫語如見鬼狀者此爲熱入血室無犯胃氣及上二焦必當自愈

《脈經》 SMK-09-06-005 ☞diff

婦人傷寒發熱經水適來晝日了了暮則譫語如見鬼狀此爲熱入血室無犯胃氣若上二膲必當自愈二字疑

《金匱》 GGY-22-002 ☞diff

婦人傷寒發熱經水適來晝日明了暮則譫語如見鬼狀者此爲熱入血室治之無犯胃氣及上二焦必自愈

《全書》 SSB-146 ☞diff

⒂傷寒六七日發熱微惡寒支節煩疼微嘔心下支結外證未去者柴胡桂枝湯主之

外證未去者:〔法〕없음

《全書|法》 SSR-07-012 ☞diff

傷寒六七日發熱微惡寒支節疼微嘔心下支結柴胡桂枝湯主之〔第十二〕九味

《全書|可不》 SSG-16-045 ☞diff

傷寒六七日發熱微惡寒支節煩疼微嘔心下支結外證未去者柴胡桂枝湯主之方三十九

《千翼》 STB-04-010 ☞diff

傷寒六七日發熱微惡寒支節煩疼微嘔心下支結外證未去者宜柴胡桂枝湯

《淳化》 SCB-08-008 ☞diff

傷寒六日發熱微惡寒肢節順疼心下支滿外證未去宜柴胡桂枝湯

《玉函》 SOB-04-020 ☞diff

傷寒六七日發熱微惡寒肢節煩疼微嘔心下支結外證未去者柴胡桂枝湯主之

《玉函》 SOB-13-032 ☞diff

傷寒六七日發熱微惡風支節煩疼微嘔心下支結外證未去者屬柴胡桂枝湯證

《玉函》 SOB-19-049 ☞diff

傷寒六七日發熱微惡寒支節煩疼微嘔心下支結外證未去者屬柴胡桂枝湯證

《脈經》 SMK-07-02-044 ☞diff

傷寒六七日發熱微惡寒支節煩疼微嘔心下支結外證未去者屬柴胡桂枝湯

《全書》 SSB-147 ☞diff

⒂傷寒五六日已發汗而復下之胸脇滿微結小便不利渴而不嘔但頭汗出往來寒熱心煩者此爲未解也柴胡桂枝乾薑湯主之

胸脇滿微結:〔法〕”胸脇滿” 此爲未解也:〔法〕없음

《全書|法》 SSR-07-013 ☞diff

傷寒五六日已發汗復下之胸脇滿小便不利渴而不嘔頭汗出往來寒熱心煩柴胡桂枝乾薑湯主之〔第十三〕七味

《全書|可不》 SSG-22-034 ☞diff

傷寒五六日已發汗而復下之胸脇滿微結小便不利渴而不嘔但頭汗出往來寒熱心煩者此爲未解也屬柴胡桂枝乾薑湯方十一

《千翼》 STB-04-012 ☞diff

傷寒五六日其人已發汗而復下之胸脇滿微結小便不利渴而不嘔但頭汗出往來寒熱而煩此爲未解柴胡桂枝乾薑湯主之

《淳化》 SCB-08-007 ☞diff

傷寒六日已發汗及下之其人胸脇滿大腸微結小腸不利而不嘔但頭汗出往來寒熱而煩此爲未解宜小柴胡桂枝湯

小腸:《全書》"小便"

《玉函》 SOB-04-021 ☞diff

傷寒五六日已發汗而復下之胸脇滿微結小便不利渴而不嘔但頭汗出往來寒熱心煩此爲未解也柴胡桂枝乾薑湯主之

《玉函》 SOB-19-030 ☞diff

傷寒五六日其人已發汗而復下之胸脇滿微結小便不利渴而不嘔但頭汗出往來寒熱而煩此爲未解柴胡桂枝乾薑湯證

《脈經》 SMK-07-08-029 ☞diff

傷寒五六日其人已發汗而復下之胸脇滿微結小便不利渴而不嘔但頭汗出往來寒熱心煩此爲未解屬柴胡桂枝乾薑湯

《全書》 SSB-148 ☞diff

⒂傷寒五六日頭汗出微惡寒手足冷心下滿口不欲食大便硬脈細者此爲陽微結必有表復有裏也脈沈亦在裏也汗出爲陽微假令純陰結不得復有外證悉入在裏此爲半在裏半在外也脈雖沈緊不得爲少陰病所以然者不得有汗今頭汗出故知非少陰也可與小柴胡湯設不了了者得屎而解

陰:《康平》“少陰” 此爲陽微結∽故知非少陰也:〔法〕”爲陽微結, 非少陰也” 設不了了者,得屎而解:〔法〕없음

《全書|法》 SSR-07-014 ☞diff

傷寒五六日頭汗出微惡寒手足冷心下滿不欲食大便鞕脈細者爲陽微結非少陰也可與小柴胡湯〔第十四〕用前第十方

《全書|可不》 SSG-22-061 ☞diff

傷寒五六日嘔而發熱者柴胡湯證具而以他藥下之柴胡證仍在者復與柴胡湯此雖已下之不爲逆必蒸蒸而振却發熱汗出而解若心下滿而鞕痛者此爲結胸也大陷胸湯主之用前方但滿而不痛者此爲痞柴胡不中與之屬半夏瀉心湯方三十七

《千翼》 STB-04-007 ☞diff

傷寒五六日頭汗出微惡寒手足冷心下滿口不欲食大便堅其脈細此爲陽微結必有表復有裏沈則爲病在裏汗出亦爲陽微假令純陰結不得有外證悉入在於裏此爲半在外半在裏脈雖沈緊不得爲少陰所以然者陰不得有汗今頭大汗出故知非少陰也可與柴胡湯設不了了者得屎而解用上方

《玉函》 SOB-04-022 ☞diff

傷寒五六日頭汗出微惡寒手足冷心下滿口不欲食大便堅其脈細此爲陽微結必有表復有裏沈亦爲病在裏汗出爲陽微假令純陰結不得有外證悉入在于裏此爲半在外半在裏脈雖沈緊不得爲少陰所以然者陰不得有汗今頭汗出故知非少陰也可與小柴胡湯設不了了者得屎而解

《全書》 SSB-149 ☞diff

⒂傷寒五六日嘔而發熱者柴胡湯證具而以他藥下之柴胡證仍在者復與柴胡湯此雖已下之不爲逆必蒸蒸而振却發熱汗出而解若心下滿而硬痛者此爲結胸也大陷胸湯主之但滿而不痛者此爲痞柴胡不中與之半夏瀉心湯

嘔而發熱者:《脈》《玉》《千》嘔而發熱 柴胡湯證具:〔法〕없음 此雖已下之,不爲逆:〔法〕없음 此爲結胸也:《康平》“此爲結” 大陷胸湯主之:〔法〕없음 柴胡不中與之:〔法〕없음

《全書|法》 SSR-07-015 ☞diff

傷寒五六日嘔而發熱以他藥下之柴胡證仍在可與柴胡湯蒸蒸而振却發熱汗出解心滿痛者爲結胸但滿而不痛爲痞宜半夏瀉心湯〔第十五〕七味下有太陽倂病幷氣痞二證

《全書|可不》 SSG-22-061 ☞diff

傷寒五六日嘔而發熱者柴胡湯證具而以他藥下之柴胡證仍在者復與柴胡湯此雖已下之不爲逆必蒸蒸而振却發熱汗出而解若心下滿而鞕痛者此爲結胸也大陷胸湯主之用前方但滿而不痛者此爲痞柴胡不中與之屬半夏瀉心湯方三十七

《千翼》 STB-06-017 ☞diff

心下但滿而不痛者此爲痞半夏瀉心湯主之

《玉函》 SOB-04-023 ☞diff

傷寒五六日嘔而發熱柴胡湯證具而以他藥下之柴胡證仍在者復與柴胡湯此雖以下之不爲逆必蒸蒸而振却發熱汗出而解若心下滿而堅痛者此爲結胸大陷胸湯主之若但滿而不痛者此爲痞柴胡不復中與也半夏瀉心湯主之

《玉函》 SOB-19-057 ☞diff

傷寒中風柴胡湯證具而以他藥下之若柴胡湯證不罷復與柴胡湯必蒸蒸而振却發汗出而解此雖已下不爲逆也若心下滿而堅痛者此爲結胸屬大陷胸湯證若但滿而不痛者此爲痞柴胡不復中與也屬半夏瀉心湯證

《玉函》 SOB-19-084 ☞diff

傷寒五六日嘔而發熱柴胡湯證具而以他藥下之心下滿而堅痛者此爲結胸屬大陷胸湯

《脈經》 SMK-07-08-052 ☞diff

傷寒五六日嘔而發熱柴胡湯證具而以佗藥下之柴胡證仍在復與柴胡湯此雖以下不爲逆也必蒸蒸而振却發熱汗出而解若心下滿而堅痛者此爲結胸屬大陷胸湯若但滿而不痛者此爲痞柴胡復不中與也屬半夏㵼心湯

《全書》 SSB-150 ☞diff

⒂太陽少陽倂病而反下之成結胸心下硬下利不止水漿不下其人心煩

《全書|可不》 SSG-22-013 ☞diff

太陽少陽倂病而反下之成結胸心下鞕下利不止水漿不下其人心煩

《千翼》 STB-06-013 ☞diff

太陽少陽倂病而反下之結胸心下堅下利不復止水漿不肯下其人必心煩

《玉函》 SOB-04-024 ☞diff

太陽少陽倂病而反下之結胸心下堅利復不止水漿不肯下其人必心煩

《脈經》 SMK-07-08-011 ☞diff

太陽少陽倂病而反下之成結胸心下堅下利不復止水漿不肯下其人必心煩

《全書》 SSB-151 ☞diff

⒁脈浮而緊而復下之緊反入裏則作痞按之自濡但氣痞耳

復:《玉》“反”

《全書|可不》 SSG-20-026 ☞diff

病脈浮而緊而復下之緊反入裏則作痞

《全書|可不》 SSG-22-014 ☞diff

脈浮而緊而復下之緊反入裏則作痞按之自濡但氣痞耳

《千翼》 STB-06-018 ☞diff

脈浮緊而下之緊反入裏則作痞按之自濡但氣痞耳

《玉函》 SOB-04-025 ☞diff

脈浮而緊而反下之緊反入裏則作痞按之自濡但氣痞耳

《脈經》 SMK-07-08-012 ☞diff

脈浮緊而下之緊反入裏則作痞按之自濡但氣痞耳

《全書》 SSB-152 ☞diff

⒂太陽中風下利嘔逆表解者乃可攻之其人漐漐汗出發作有時頭痛心下痞硬滿引脇下痛乾嘔短氣汗出不惡寒者此表解裏未和也十棗湯主之

其人漐漐汗出∽此表解裏未和也:〔法〕없음

《全書|法》 SSR-07-016 ☞diff

太陽中風下利嘔逆表解乃可攻之十棗湯主之〔第十六〕三味下有太陽一證

《全書|可不》 SSG-21-032 ☞diff

太陽病中風下利嘔逆表解者乃可攻之其人漐漐汗出發作有時頭痛心下痞鞕滿引脇下痛乾嘔則短氣汗出不惡寒者此表解裏未和也屬十棗湯方三十

《千翼》 STB-06-019 ☞diff

太陽中風吐下嘔逆表解乃可攻之其人漐漐汗出發作有時頭痛心下痞堅滿引脇下嘔卽短氣此爲表解裏未和十棗湯主之

《玉函》 SOB-04-026 ☞diff

太陽中風下利嘔逆表解乃可攻之其人漐漐汗出發作有時頭痛心下痞堅滿引脇下痛嘔卽短氣此爲表解裏未和十棗湯主之

《玉函》 SOB-18-033 ☞diff

太陽中風下利嘔逆表解乃可攻之其人漐漐汗出發作有時頭痛心下痞堅滿引脇下痛嘔卽短氣不惡寒此爲表解裏未和屬十棗湯證

《脈經》 SMK-07-07-024 ☞diff

太陽中風下利嘔逆表解乃可攻之其人漐漐汗出發作有時頭痛心下痞堅滿引腰下痛嘔則短氣汗出不惡寒此爲表解裏未和屬十棗湯

《全書》 SSB-153 ☞diff

⒂太陽病醫發汗遂發熱惡寒因復下之心下痞表裏俱虛陰陽氣幷竭無陽則陰獨復加燒鍼因胸煩面色靑黃膚瞤者難治今色微黃手足溫者易愈

《全書|可不》 SSG-22-023 ☞diff

太陽病醫發汗遂發熱惡寒因復下之心下痞表裏俱虛陰陽氣竝竭無陽則陰獨復加燒鍼因胸煩面色靑黃膚瞤者難治今色微黃手足溫者易愈

《千翼》 STB-06-020 ☞diff

太陽病發其汗遂發熱惡寒復下之則心下痞此表裏俱虛陰陽氣倂竭無陽則陰獨復加燒鍼胸煩面色靑黃膚瞤此爲難治今色微黃手足溫者

《玉函》 SOB-04-027 ☞diff

太陽病醫發其汗遂發熱惡寒復下之則心下痞表裏俱虛陰陽氣倂竭無陽則陰獨復加燒鍼因胸煩面色靑黃膚瞤如此者爲難治今色微黃手足溫者易愈

《玉函》 SOB-19-051 ☞diff

太陽病醫發其汗遂發熱惡寒復下之則心下痞堅表裏俱虛陰陽氣倂竭無陽則陰獨復加火鍼因而煩面色靑黃膚瞤如此者爲難治今色微黃手足溫者易愈

《玉函》 SOB-21-002 ☞diff

太陽病醫發其汗遂發熱惡寒復下之則心下痞此表裏俱虛陰陽氣倂竭無陽則陰獨復加火鍼因而煩面色靑黃膚瞤者難治今色微黃手足溫者愈

《脈經》 SMK-07-08-019 ☞diff

太陽病醫發其汗遂發熱而惡寒復下之則心下痞此表裏俱虛陰陽氣倂竭無陽則陰獨復加火鍼因而煩面色靑黃膚瞤如此者爲難治今色微黃手足溫者易愈

《脈經》 SMK-07-16-002 ☞diff

太陽病醫發其汗遂發熱而惡寒復下之則心下痞此表裏俱虛陰陽氣倂竭無陽則陰獨復加火鍼因而煩面色靑黃膚瞤如此者爲難治今色微黃手足溫者愈

《全書》 SSB-154 ☞diff

⒂心下痞按之濡其脈關上浮者大黃黃連瀉心湯主之

其脈關上浮者:〔法〕없음

《全書|法》 SSR-07-017 ☞diff

心下痞按之濡者大黃黃連瀉心湯主之〔第十七〕二味

《千翼》 STB-06-021 ☞diff

心下痞按之自濡關上脈浮者大黃黃連瀉心湯主之

《玉函》 SOB-04-028 ☞diff

心下痞按之濡其脈關上自浮大黃黃連瀉心湯主之

《全書》 SSB-155 ☞diff

⒂心下痞而復惡寒汗出者附子瀉心湯主之

《全書|法》 SSR-07-018 ☞diff

心下痞而復惡寒汗出者附子瀉心湯主之〔第十八〕四味

《千翼》 STB-06-022 ☞diff

心不痞而復惡寒汗出者附子瀉心湯主之

《玉函》 SOB-04-029 ☞diff

若心下痞而復惡寒汗出者附子瀉心湯主之

《全書》 SSB-156 ☞diff

本以下之心下痞瀉心湯痞不解其人渴而口燥煩小便不利者五苓散主之一方云忍之一日乃愈

本以下之,故:〔法〕없음 其人渴而口燥煩,小便不利者:〔法〕없음

《全書|法》 SSR-07-019 ☞diff

心下痞與瀉心湯不解者五苓散主之〔第十九〕用前第七證方

《全書|可不》 SSG-22-062 ☞diff

本以下之故心下痞與瀉心湯痞不解其人渴而口燥煩小便不利者屬五苓散方本闕

《千翼》 STB-06-023 ☞diff

本以下之故心下痞與之瀉心其痞不解其人渴而口燥煩小便不利者五苓散主之一方言:忍之一日乃愈用上方

《玉函》 SOB-04-030 ☞diff

本以下之故心下痞與瀉心湯痞不解其人渴而口燥煩小便不利者五苓散主之一方云:忍之一日乃愈

《脈經》 SMK-07-08-053 ☞diff

本以下之故心下痞與之瀉心其痞不解其人渴而口燥小便不利者屬五苓散一方言忍之一日乃愈

《全書》 SSB-157 ☞diff

⒂傷寒汗出解之後胃中不和心下痞硬乾噫食臭脇下有水氣腹中雷鳴下利者生薑瀉心湯主之

乾噫食臭∽下利者:〔法〕없음 生薑瀉心湯:《淳和》”半夏瀉心湯”

《全書|法》 SSR-07-020 ☞diff

傷寒汗解後胃中不和心下痞生薑瀉心湯主之〔第二十〕八味

《全書|可不》 SSG-17-028 ☞diff

傷寒汗出解之後胃中不和心下痞鞕乾噫食臭脇下有水氣腹中雷鳴下利者屬生薑瀉心湯方十九

《千翼》 STB-06-024 ☞diff

傷寒汗出解之後胃中不和心下痞堅乾噫食臭脇下有水氣腹中雷鳴而利生薑瀉心湯主之

《淳化》 SCB-03-035 ☞diff

太陽病汗出後胃中不和心下痞堅乾噫食臭脇下有水氣腹中雷鳴而利宜半夏瀉心湯

《玉函》 SOB-04-031 ☞diff

傷寒汗出解之後胃中不和心下痞堅乾噫食臭脇下有水氣腹中雷鳴而利生薑瀉心湯主之

《玉函》 SOB-19-029 ☞diff

傷寒汗出解之後胃中不和心下痞堅乾噫食臭脇下有水氣腹中雷鳴而利屬生薑瀉心湯

《脈經》 SMK-07-03-024 ☞diff

傷寒汗出解之後胃中不和心下痞堅乾噫食臭脇下有水氣腹中雷鳴而利屬生薑瀉心湯

《全書》 SSB-158 ☞diff

⒂傷寒中風醫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數十行穀不化腹中雷鳴心下痞硬而滿乾嘔心煩不得安醫見心下痞病不盡復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結熱但以胃中虛客氣上逆故使硬也甘草瀉心湯主之

心煩:《脈》《玉》“而煩” 謂:《脈》《翼》《臺》“爲” 其人下利日數十行∽故使硬也:〔法〕“心下痞,醫復下之,痞益甚”

《全書|法》 SSR-07-021 ☞diff

傷寒中風反下之心下痞醫復下之痞益甚甘草瀉心湯主之〔第二十一〕六味

《全書|可不》 SSG-20-041 ☞diff

傷寒中風醫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數十行穀不化腹中雷鳴心下痞鞕而滿乾嘔心煩不得安醫見心下痞謂病不盡復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結熱但以胃中虛客氣上逆故使鞕也屬甘草瀉心湯方二

《全書|可不》 SSG-22-063 ☞diff

傷寒中風醫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數十行穀不化腹中雷鳴心下痞鞕而滿乾嘔心煩不得安醫見心下痞謂病不盡復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結熱但以胃中虛客氣上逆故使鞕也屬甘草瀉心湯方三十九

《千翼》 STB-06-025 ☞diff

傷寒中風醫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數拾行穀不化腹中雷鳴心下痞堅而滿乾嘔而煩不能得安醫見心下痞爲病不盡復重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結熱但胃中虛客氣上逆故使之堅甘草瀉心湯主之

《玉函》 SOB-04-032 ☞diff

傷寒中風醫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數十行穀不化腹中雷鳴心下痞堅而滿乾嘔而煩不得安醫見心下痞謂病不盡復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結熱但胃中虛客氣上逆故使之堅甘草瀉心湯主之

《玉函》 SOB-17-043 ☞diff

傷寒中風醫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數十行穀不化腹中雷鳴心下痞堅而滿乾嘔而煩不能得安醫見心下痞爲病不盡復重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結熱但以胃中虛客氣上逆故使之堅屬甘草瀉心湯證

《脈經》 SMK-07-08-054 ☞diff

傷寒中風醫及下之其人下利日數十行榖不化腹中雷鳴心下痞堅而滿乾嘔而煩不能得安醫見心下痞爲病不盡復重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結熱但胃中虛客氣上逆故使之堅屬甘草瀉心湯

《全書》 SSB-159 ☞diff

⒂傷寒服湯藥下利不止心下痞硬瀉心湯復以他藥下之利不止醫以理中與之利益甚理中理中焦此利在下焦赤石脂禹餘粮湯主之復不止者當利其小便

服瀉心湯已∽利不止:〔法〕없음 理中者∽此利在下焦:〔法〕없음 復不止者,當利其小便:〔法〕없음

《全書|法》 SSR-07-022 ☞diff

傷寒服藥利不止心下痞與理中利益甚宜赤石脂禹餘粮湯〔第二十二〕二味下有痞一證

《全書|可不》 SSG-22-064 ☞diff

傷寒服湯藥下利不止心下痞鞕服瀉心湯已復以他藥下之利不止醫以理中與之利益甚理中理中焦此利在下焦屬赤石脂禹餘粮湯復不止者當利其小便方四十

《千翼》 STB-06-026 ☞diff

傷寒服湯藥下利不止心下痞堅服瀉心湯復以他藥下之利不止醫以理中與之而利益甚理中治中焦此利在下焦赤石脂禹餘粮湯主之

《玉函》 SOB-04-033 ☞diff

傷寒服湯藥下利不止心下痞堅服瀉心湯已復以他藥下之利不止醫以理中與之利益甚理中者理中焦此利在下焦赤石脂禹餘糧湯主之若不止者當利其小便

《玉函》 SOB-19-055 ☞diff

傷寒服湯藥而下利不止心下痞服瀉心湯已復以他藥下之利不止醫以理中與之利益甚理中者理中焦此利在下焦與赤石脂禹餘糧湯若不止者當利其小便

《脈經》 SMK-07-08-055 ☞diff

傷寒服湯藥而下利不止心下痞堅服瀉心湯已後以佗藥下之利不止醫以理中與之利益甚理中理中膲此利在下膲屬赤石脂禹餘粮湯若不止者當利其小便

《全書》 SSB-160 ☞diff

⒁傷寒吐下後發汗虛煩脈甚微八九日心下痞硬脇下痛氣上衝咽喉眩冒經脈動愓者久而成痿

吐下後發汗:《脈》《翼》吐下發汗

《全書|可不》 SSG-22-015 ☞diff

傷寒吐下發汗後虛煩脈甚微八九日心下痞鞕脇下痛氣上衝咽喉眩冒經脈動惕者久而成痿

《千翼》 STB-06-027 ☞diff

傷寒吐下發汗虛煩脈甚微八九日心下痞堅脇下痛氣上衝喉咽眩冒經脈動惕者久而成痿

《玉函》 SOB-04-034 ☞diff

傷寒吐下後發汗虛煩脈甚微八九日心下痞堅脇下痛氣上衝咽喉眩冒經脈動惕者久而成痿

《玉函》 SOB-19-038 ☞diff

傷寒吐下、發汗虛煩脈甚微八九日心下痞堅脇下痛氣上衝咽喉眩冒經脈動惕者久而成痿

《脈經》 SMK-07-08-013 ☞diff

傷寒吐下發汗虛煩脈甚微八九日心下痞堅脇下痛氣上衝咽喉眩冒經脈動惕者久而成痿

《全書》 SSB-161 ☞diff

⒂傷寒發汗若吐若下解後心下痞硬噫氣不除者旋復代赭湯主之

《全書|法》 SSR-07-023 ☞diff

傷寒發汗若吐下心下痞噫不除者旋復代赭湯主之〔第二十三〕七味

《全書|可不》 SSG-22-035 ☞diff

傷寒發汗若吐若下解後心下痞鞕噫氣不除者屬旋復代赭湯方十二

《千翼》 STB-06-028 ☞diff

傷寒發汗、吐下解後心下痞堅噫氣不除者旋復代赭湯主之

《玉函》 SOB-04-035 ☞diff

傷寒汗出若吐、若下解後心下痞堅噫氣不除者旋覆代赭石湯主之

《玉函》 SOB-19-039 ☞diff

傷寒發汗吐下解後心下痞堅噫氣不除者屬旋覆代赭湯證

《脈經》 SMK-07-08-030 ☞diff

傷寒汗出若吐下解後心下痞堅噫氣不除者屬旋代赭湯

《全書》 SSB-162 ☞diff

⒁下後不可更行桂枝湯若汗出而喘無大熱者可與麻黃杏子甘草石膏湯

下後:《康平》“喘家 下後”

《全書|法》 SSR-07-024 ☞diff

下後不可更行桂枝湯汗出而喘無大熱者可與麻黃杏子甘草石膏湯〔第二十四〕四味

《全書|可不》 SSG-22-066 ☞diff

下後不可更行桂枝湯汗出而喘無大熱者屬麻黃杏子甘草石膏湯方四十二

《玉函》 SOB-04-037 ☞diff

大下以後不可更行桂枝湯若汗出而喘無大熱者可與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

《玉函》 SOB-19-078 ☞diff

大下以後不可更行桂枝湯汗出而喘無大熱屬麻黃杏仁石膏甘草湯證

《脈經》 SMK-07-08-031 ☞diff

大下已後不可更行桂枝湯汗出而喘無大熱可以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

《全書》 SSB-163 ☞diff

⒂太陽病外證未除而數下之遂協熱而利利下不止心下痞硬表裏不解者桂枝人蔘湯主之

利下不止:《康平》“下不止” 利下不止∽表裏不解者:〔法〕없음

《全書|法》 SSR-07-025 ☞diff

太陽病外未除數下之遂協熱而利桂枝人參湯主之〔第二十五〕五味

《全書|可不》 SSG-22-065 ☞diff

太陽病外證未除而數下之遂協熱而利利下不止心下痞鞕表裏不解者屬桂枝人參湯方四十一

《千翼》 STB-06-029 ☞diff

太陽病外證未除而數下之遂挾熱而利不止心下痞堅表裏不解桂枝人參湯主之

《淳化》 SCB-03-036 ☞diff

太陽病外未解數下之遂夾熱而利利不止心下痞滿表裏不解宜桂枝人參湯

《玉函》 SOB-04-036 ☞diff

太陽病外證未除而數下之遂挾熱而利不止心下痞堅表裏不解者桂枝人參湯主之

《玉函》 SOB-19-077 ☞diff

太陽病外證未除而數下之遂挾熱利而止心下痞堅表裏不解屬桂枝人參湯證

《脈經》 SMK-07-08-056 ☞diff

太陽病外證未除而數下之遂挾熱而利不止心下痞堅表裏不解屬桂枝人参湯

《全書》 SSB-164 ☞diff

⒂傷寒大下後復發汗心下痞惡寒者表未解也不可攻痞當先解表表解乃可攻痞解表宜桂枝湯攻痞宜大黃黃連瀉心湯

表未解也:〔法〕없음 桂枝湯:《康平》“桂枝人蔘湯”

《全書|法》 SSR-07-026 ☞diff

傷寒大下後復發汗心下痞惡寒者不可攻痞先解表表解乃可攻痞解表宜桂枝湯攻痞宜大黃黃連瀉心湯〔第二十六〕瀉心湯用前第十七方

《全書|可不》 SSG-22-036 ☞diff

傷寒大下之復發汗心下痞惡寒者表未解也不可攻痞當先解表表解乃攻痞解表宜桂枝湯用前方攻痞宜大黃黃連瀉心湯方十三

《千翼》 STB-01-051 ☞diff

傷寒大下後復發汗心下痞惡寒者不可攻痞當先解表宜桂枝湯

《千翼》 STB-06-030 ☞diff

傷寒大下後復發其汗心下痞惡寒者表未解也不可攻其痞當先解表表解乃攻其痞宜大黃黃連瀉心湯用上方

《玉函》 SOB-04-038 ☞diff

傷寒大下後復發其汗心下痞惡寒者表未解也不可攻痞當先解表解乃可攻其痞解表宜桂枝湯攻痞宜大黃黃連瀉心湯

《玉函》 SOB-19-013 ☞diff

傷寒大下後復發其汗心下痞惡寒者表未解也不可攻其痞當先解表表解乃可攻其痞解表宜桂枝湯攻痞宜大黃瀉心湯

《脈經》 SMK-07-08-032 ☞diff

傷寒大下後復發其汗心下痞惡寒者表未解也不可攻其痞當先解表表解乃攻其痞解表屬桂枝湯攻痞屬大黃黃連瀉心湯

《全書》 SSB-165 ☞diff

⒂傷寒發熱汗出不解心中痞硬嘔吐而下利者大柴胡湯主之

心中痞硬:《玉》“心下痞硬”

《全書|法》 SSR-07-027 ☞diff

傷寒發熱汗出不解心中痞嘔吐下利者大柴胡湯主之〔第二十七〕用前第四方

《全書|可不》 SSG-17-029 ☞diff

傷寒發熱汗出不解心中痞鞕嘔吐而下利者屬大柴胡湯方二十

《全書|可不》 SSG-21-035 ☞diff

傷寒發熱汗出不解心中痞鞕嘔吐而下利者屬大柴胡湯證三十三用前第一方

《千翼》 STB-04-015 ☞diff

傷寒發熱汗出不解心中痞堅嘔吐下利者大柴胡湯主之

《玉函》 SOB-04-039 ☞diff

傷寒發熱汗出不解心下痞堅嘔吐下利者大柴胡湯主之

《玉函》 SOB-18-036 ☞diff

傷寒發熱汗出不解後心中痞堅嘔而利者屬大柴胡湯證

《脈經》 SMK-07-03-025 ☞diff

傷寒發熱汗出不解後心中痞堅嘔而下利屬大柴胡湯

《全書》 SSB-166 ☞diff

⒁病如桂枝證頭不痛項不强寸脈微浮胸中痞硬氣上衝咽喉不得息者此爲胸有寒當吐之瓜蒂散

氣上衝咽喉:〔法〕”氣上衝” 此爲胸有寒也:〔法〕없음,《康平》“此爲胸有寒飮也”,《千》“此爲內有久痰也”

《全書|法》 SSR-07-028 ☞diff

病如桂枝證頭不痛項不强寸脈浮胸中痞氣上衝不得息當吐之宜瓜蔕散〔第二十八〕三味下有不可與瓜蔕散證

《全書|可不》 SSG-19-003 ☞diff

病如桂枝證頭不痛項不强寸脈微浮胸中痞鞕氣上撞咽喉不得息者此爲有寒當吐之方本闕

《千翼》 STB-06-031 ☞diff

病如桂枝證頭項不强痛脈微浮胸中痞堅氣上衝喉咽不得息此爲胸有寒當吐之宜瓜蔕散

《千翼》 STB-13-034 ☞diff

病如桂枝證其頭項不强痛寸口脈浮胸中痞堅上撞咽喉不得息此爲有寒宜吐之

《玉函》 SOB-04-040 ☞diff

病如桂枝證頭不痛項不强寸脈微浮胸中痞堅氣上衝咽喉不得息者此爲胸有寒也當吐之宜瓜蒂散

《玉函》 SOB-16-003 ☞diff

病如桂枝證其頭不痛項不强寸口脈微浮胸中痞堅氣上撞咽喉不得息此爲胸有寒當吐之

《脈經》 SMK-07-05-003 ☞diff

病如桂枝證其頭不痛項不强寸口脈微細胸中痞堅氣上撞咽喉不得息此爲胸有寒當吐之

《全書》 SSB-167 ☞diff

⒀病脇下素有痞連在臍旁痛引少腹入陰筋者此名臟結

病:《脈》《玉》“病者,若” 入陰筋者:〔法〕없음,《脈》《玉》“入陰俠陰筋者”

《全書|法》 SSR-07-029 ☞diff

病脇下素有痞連臍痛引少腹者此名藏結〔第二十九〕

《玉函》 SOB-04-041 ☞diff

病者若脇下素有痞連在臍傍痛引少腹入陰俠陰筋者此爲藏結

《脈經》 SMK-07-18-033 ☞diff

病者脇下素有痞而下在臍傍痛引少腹入陰俠陰筋此爲藏結

《全書》 SSB-168 ☞diff

⒂傷寒若吐若下後七八日不解熱結在裏表裏俱熱時時惡風大渴舌上乾燥而煩欲飮水數升者白虎加人蔘湯主之

七八日不解∽欲飮水數升者風:〔法〕”不解,熱結在裏,惡風,大渴” 白虎加人蔘湯:《脈》《翼》“白虎湯”

《全書|法》 SSR-07-030 ☞diff

傷寒若吐下後不解熱結在裏惡風大渴白虎加人參湯主之〔第三十〕五味下有不可與白虎證

《全書|可不》 SSG-22-037 ☞diff

傷寒若吐下後七八日不解熱結在裏表裏俱熱時時惡風大渴舌上乾燥而煩欲飮水數升者屬白虎加人參湯方十四

《千翼》 STB-14-029 ☞diff

傷寒吐下後七八日不解熱結在裏表裏俱熱時時惡風大渴舌上乾燥而煩欲飮水數升白虎湯主之方見雜療中

《淳化》 SCB-08-011 ☞diff

傷寒六日不解結熱在裏但熱時時惡風大渴舌乾煩躁宜白虎湯

《玉函》 SOB-04-042 ☞diff

傷寒若吐、若下後七八日不解熱結在裏表裏俱熱時時惡風大渴舌上乾燥而煩欲飮水數升者白虎加人參湯主之

《玉函》 SOB-19-066 ☞diff

傷寒吐下七八日不解熱結在裏表裏俱熱時時惡風大渴舌上乾燥而煩欲飮水數升屬白虎湯證

《脈經》 SMK-07-08-033 ☞diff

傷寒吐下後七八日不解熱結在裏表裏俱熱時時惡風大渴舌上乾燥而煩欲飮水數升屬白虎湯

《全書》 SSB-169 ☞diff

⒂傷寒無大熱口燥渴心煩背微惡寒者白虎加人蔘湯主之

心煩:〔法〕없음 白虎加人蔘湯:《臺》《千》《翼》“白虎湯”

《全書|法》 SSR-07-031 ☞diff

傷寒無大熱口燥渴背微寒者白虎加人參湯主之〔第三十一〕用前方

《千翼》 STB-07-013 ☞diff

傷寒無大熱口燥渴而煩其背微惡寒白虎湯主之

《玉函》 SOB-04-048 ☞diff

傷寒無大熱口燥渴而煩其背微惡寒者白虎加人參湯主之

《全書》 SSB-170 ☞diff

⒂傷寒脈浮發熱無汗其表不解不可與白虎湯渴欲飮水無表證者白虎加人蔘湯主之

無表證者:〔法〕없음 白虎加人蔘湯:《臺》《千》《翼》“白虎湯”

《全書|法》 SSR-07-032 ☞diff

傷寒脈浮發熱無汗表未解不可與白虎湯渴者白虎加人參湯主之〔第三十二〕用前第三十方

《千翼》 STB-07-014 ☞diff

傷寒、脈浮、發熱、無汗其表不解不可與白虎湯渴欲飮水無表證白虎湯主之

《淳化》 SCB-04-039 ☞diff

陽明病脈浮發熱無汗表不解渴欲飮水宜白虎湯

《玉函》 SOB-04-043 ☞diff

傷寒脈浮發熱無汗其表不解者不可與白虎湯渴欲飮水無表證者白虎湯主之

《全書》 SSB-171 ☞diff

⒀太陽少陽倂病心下硬頸項强而眩者當刺大椎、肺兪、肝兪愼勿下之

《全書|法》 SSR-07-033 ☞diff

太陽少陽倂病心下鞕頸項强而眩者刺大椎、肺兪、肝兪愼勿下之〔第三十三〕

《千翼》 STB-13-106 ☞diff

太陽與少陽合病心下痞堅頸項强而眩宜刺大椎、肺兪、肝兪勿下之

《玉函》 SOB-04-047 ☞diff

太陽與少陽倂病心下痞堅頭項强而眩當刺大椎第一間、肺兪、肝兪愼勿下之

《全書》 SSB-172 ☞diff

⒂太陽與少陽合病自下利者黃芩湯若嘔者黃芩加半夏生薑湯主之

《全書|法》 SSR-07-034 ☞diff

太陽少陽合病自下利黃芩湯若嘔黃芩加半夏生薑湯主之〔第三十四〕黃芩湯四味加半夏生薑湯六味

《千翼》 STB-07-016 ☞diff

太陽與少陽合病自下利者與黃芩湯;若嘔者與黃芩加半夏生薑湯

《淳化》 SCB-03-032 ☞diff

太陽與少陰合病而自利者宜黃芩湯嘔者加半夏生薑湯

《玉函》 SOB-04-049 ☞diff

太陽與少陽合病自下利者與黃芩湯若嘔者黃芩加半夏生薑湯主之

《全書》 SSB-173 ☞diff

⒂傷寒胸中有熱胃中有邪氣腹中痛欲嘔吐者黃連湯主之

《全書|法》 SSR-07-035 ☞diff

傷寒胸中有熱胃中有邪氣腹中痛欲嘔者黃連湯主之〔第三十五〕七味

《千翼》 STB-07-017 ☞diff

傷寒胸中有熱胃中有邪氣腹中痛欲嘔吐黃連湯主之

《玉函》 SOB-04-050 ☞diff

傷寒胸中有熱胃中有邪氣腹中痛欲嘔吐黃連湯主之

《全書》 SSB-174 ☞diff

⒂傷寒八九日風濕相搏身體疼煩不能自轉側不嘔不渴脈浮虛而澁者桂枝附子湯主之若其人大便硬一云臍下心下硬小便自利者去桂加白朮湯主之

疼煩:《脈》“疼痛” 《康平》傍注 “臍下心下硬” 小便自利者:《康平》“小便不利者”

《全書|法》 SSR-07-036 ☞diff

傷寒八九日風濕相搏身疼煩不能轉側不嘔不渴脈浮虛而澁者桂枝附子湯主之大便鞕一云:臍下心下鞕小便自利者去桂加白朮湯主之〔第三十六〕桂附湯加朮湯竝五味

《千翼》 STB-07-018 ☞diff

傷寒八九日風濕相搏身體疼煩不能自轉側不嘔不渴下已脈浮而緊桂枝附子湯主之若其人大便堅小便自利朮附子湯主之

《淳化》 SCB-08-012 ☞diff

傷寒六日風寒相搏身體疼痛不能轉側脈浮虛而澁宜朮附湯

小寒:《全書》"風濕"

《玉函》 SOB-04-051 ☞diff

傷寒八九日風濕相搏身體疼煩不能自轉側不嘔不渴脈浮虛而澁者桂枝附子湯主之若其人大便堅小便自利朮附子湯主之

《脈經》 SMK-08-02-024 ☞diff

傷寒八九日風濕相搏身體疼痛不能自轉側不嘔不渴脈浮虛而澁者桂枝附子湯主之若其人大便鞕小便自利者朮附子湯主之

《金匱》 GGY-02-023 ☞diff

傷寒七八日風濕相搏身體疼煩不能自轉側不嘔不渴脈浮虛而澁者桂枝附子湯主之若大便堅小便自利者去桂加白朮湯主之

《全書》 SSB-175 ☞diff

⒂風濕相搏骨節煩疼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則痛劇汗出短氣小便不利惡風不欲去衣或身微腫者甘草附子湯主之

掣痛:《千》“四肢拘急” 近之則痛劇:〔法〕없음 惡風不欲去衣:〔法〕”惡風”

《全書|法》 SSR-07-037 ☞diff

風濕相搏骨節疼煩掣痛不得屈伸汗出短氣小便不利惡風或身微腫者甘草附子湯主之〔第三十七〕四味

《千翼》 STB-07-019 ☞diff

風濕相搏骨節疼煩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則痛劇汗出短氣小便不利惡風不欲去衣或身微腫甘草附子湯主之

《玉函》 SOB-04-052 ☞diff

風濕相搏骨節疼煩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則痛劇汗出短氣小便不利惡風不欲去衣或身微腫甘草附子湯主之

《脈經》 SMK-08-02-025 ☞diff

風濕相搏骨節疼煩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則痛劇汗出短氣小便不利惡風不欲去衣或身微腫者甘草附子湯主之

《金匱》 GGY-02-024 ☞diff

風濕相搏骨節疼煩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則痛劇汗出短氣小便不利惡風不欲去衣或身微腫者甘草附子湯主之

《全書》 SSB-176 ☞diff

⒂傷寒脈浮滑此以表有熱裏有寒白虎湯主之

此以表有熱,裏有寒:《康平》無此句 《玉》“傷寒,脈浮滑,而表熱裏寒者,白通湯主之。”

《全書|法》 SSR-07-038 ☞diff

傷寒脈浮滑此表有熱裏有寒白虎湯主之〔第三十八〕四味

《千翼》 STB-07-015 ☞diff

傷寒脈浮滑此以表有熱裏有寒白虎湯主之

《玉函》 SOB-04-053 ☞diff

傷寒脈浮滑而表熱裏寒者白通湯主之舊云白通湯一云白虎者恐非舊云以下出叔和

《全書》 SSB-177 ☞diff

⒂傷寒脈結代心動悸炙甘草湯主之

傷寒:《康平》“傷寒解而後” 心動悸:《玉》“心中驚悸”

《全書|法》 SSR-07-039 ☞diff

傷寒脈結代心動悸炙甘草湯主之〔第三十九〕九味

《千翼》 STB-07-020 ☞diff

傷寒脈結代心動悸灸甘草湯主之

《玉函》 SOB-04-054 ☞diff

傷寒脈結代心中驚悸炙甘草湯主之

《全書》 SSB-178 ☞diff

⒀脈按之來緩時一止復來者名曰結又脈來動而中止更來小數中有還者反動名曰結陰也脈來動而中止不能自還因而復動者名曰代陰也得此脈者必難治

《全書》 SSB-179 ☞diff

⒀問曰病有太陽陽明有正陽陽明有少陽陽明何謂也答曰太陽陽明者脾約一云絡是也;正陽陽明者胃家實是也;少陽陽明者發汗利小便已胃中燥煩實大便難是也

胃中燥煩實:《玉》《翼》“胃中燥”

《千翼》 STB-08-002 ☞diff

問曰:病有太陽陽明有正陽陽明有微陽陽明何謂也?答曰:太陽陽明者脾約是也;正陽陽明者胃家實是也;微陽陽明者發其汗若利其小便胃中燥便難是也

《玉函》 SOB-05-002 ☞diff

問曰:病有太陽陽明有正陽陽明有微陽陽明何謂也答曰:太陽陽明者脾約一作脾結是也正陽陽明者胃家實是也微陽陽明者發其汗若利其小便胃中燥大便難是也

《全書》 SSB-180 ☞diff

⒂陽明之爲病胃家實一作寒是也

胃家實:《淳》《翼》“胃中寒”

《千翼》 STB-08-001 ☞diff

陽明之爲病胃中寒是也

《淳化》 SCB-04-001 ☞diff

傷寒二日陽明受病陽明者胃中寒是也宜桂枝湯

《玉函》 SOB-05-001 ☞diff

陽明之爲病胃家實是也

《全書》 SSB-181 ☞diff

⒀問曰何緣得陽明病答曰太陽病若發汗若下若利小便此亡津液胃中乾燥因轉屬陽明不更衣內實大便難者此名陽明也

若發汗:《康平》“發汗”

《千翼》 STB-08-003 ☞diff

問曰:何緣得陽明病?答曰:太陽病發其汗若下之亡其津液胃中乾燥因爲陽明不更衣而便難復爲陽明病也

《玉函》 SOB-05-003 ☞diff

問曰:何緣得陽明病答曰:太陽病發其汗若下之亡其津液胃中乾燥因轉屬陽明不更衣內實大便難者爲陽明病也

《全書》 SSB-182 ☞diff

⒀問曰陽明病外證云何答曰身熱汗自出不惡寒反惡熱也

《千翼》 STB-08-004 ☞diff

問曰:陽明病外證云何?答曰:身熱汗出而不惡寒但反惡熱

《淳化》 SCB-04-003 ☞diff

陽明病外證身熱汗出而不惡寒但惡熱宜柴胡湯

《玉函》 SOB-05-004 ☞diff

問曰:陽明病外證云何答曰:身熱汗出而不惡寒但反惡熱也

《全書》 SSB-183 ☞diff

⒀問曰病有得之一日不發熱而惡寒者何也答曰雖得之一日惡寒將自罷卽自汗出而惡熱也

不發熱而惡寒者:《翼》“發熱惡寒者” 雖得之一日:《翼》“然,雖二日”

《千翼》 STB-08-005 ☞diff

問曰:病有得之一日發熱惡寒者何?答曰:然雖二日惡寒自罷卽汗出惡熱也曰:惡寒何故自罷?答曰:陽明處中主土萬物所歸無所復傳故始雖惡寒二日自止是爲陽明病

《玉函》 SOB-05-005 ☞diff

問曰:病有得之一日不惡熱而惡寒者云何答曰:然雖一日惡寒自罷卽汗出惡熱也

《全書》 SSB-184 ☞diff

⒀問曰惡寒何故自罷答曰陽明居中主土也萬物所歸無所復傳始雖惡寒二日自止此爲陽明病也

《玉函》 SOB-05-006 ☞diff

問曰:惡寒何故自罷答曰:陽明居中土也萬物所歸無所復傳始雖惡寒二日自止此爲陽明病也

《全書》 SSB-185 ☞diff

⒀本太陽初得病時發其汗汗先出不徹因轉屬陽明也 ⒁傷寒發熱無汗嘔不能食而反汗出濈濈然者是轉屬陽明也

《千翼》 STB-08-006 ☞diff

太陽初得病時發其汗汗先出復不徹因轉屬陽明

《千翼》 STB-08-007 ☞diff

病發熱無汗嘔不能食而反汗出濈濈然是爲轉在陽明

《淳化》 SCB-04-002 ☞diff

太陽病而發汗汗雖出復不解不解者轉屬陽明也宜麻黃湯

《玉函》 SOB-05-007 ☞diff

本太陽初得病時發其汗汗先出不徹因轉屬陽明也

《玉函》 SOB-05-008 ☞diff

病發熱無汗嘔不能食而反汗出濈濈然是爲轉屬陽明

《全書》 SSB-186 ☞diff

⒀傷寒三日陽明脈大

《千翼》 STB-08-008 ☞diff

傷寒三日陽明脈大

《玉函》 SOB-03-010 ☞diff

傷寒三日陽明脈大者爲欲傳

《全書》 SSB-187 ☞diff

⒀傷寒脈浮而緩手足自溫者是爲系在太陰太陰者身當發黃若小便自利者不能發黃至七八日大便硬者爲陽明病也

《千翼》 STB-08-009 ☞diff

病脈浮而緩手足溫是爲繫在太陰太陰當發黃小便自利者不能發黃至七八日而堅爲屬陽明

《玉函》 SOB-05-009 ☞diff

傷寒脈浮而緩手足自溫是爲繫在太陰太陰身當發黃若小便自利者不能發黃至七八日便堅爲屬陽明

《全書》 SSB-188 ☞diff

⒀傷寒轉系陽明者其人濈然微汗出也

《千翼》 STB-08-010 ☞diff

傷寒傳繫陽明者其人濈然後汗出

《玉函》 SOB-05-010 ☞diff

傷寒轉繫陽明者其人濈濈然微汗出也

《全書》 SSB-189 ☞diff

⒀陽明中風口苦咽乾腹滿微喘發熱惡寒脈浮而緊若下之則腹滿小便難也

《千翼》 STB-08-011 ☞diff

陽明中風口苦咽乾腹滿微喘發熱惡寒脈浮若緊下之則腹滿小便難也

《淳化》 SCB-04-004 ☞diff

陽明中風頭痛口苦腹滿微喘發熱惡寒脈浮而緊下之卽小便難宜桂枝麻黃湯

《玉函》 SOB-05-011 ☞diff

陽明中風口苦咽乾腹滿微喘發熱惡寒脈浮緊若下之則腹滿小便難也

《全書》 SSB-190 ☞diff

⒀陽明病若能食名中風不能食名中寒

《千翼》 STB-08-012 ☞diff

陽明病能食爲中風不能食爲中寒

《玉函》 SOB-05-012 ☞diff

陽明病能食爲中風不能食爲中寒

《全書》 SSB-191 ☞diff

⒁陽明病若中寒者不能食小便不利手足濈然汗出此欲作固瘕必大便初硬後溏所以然者以胃中冷水穀不別故也

《千翼》 STB-08-013 ☞diff

陽明病中寒不能食而小便不利手足濈然汗出此爲欲作堅瘕也必頭堅後溏所以然者胃中冷水穀不別故也

《淳化》 SCB-04-005 ☞diff

陽明中寒不能食小便不利手足濈然汗出欲作堅癥也所以然者胃中水穀不化故也宜桃仁承氣湯

《玉函》 SOB-05-013 ☞diff

陽明病中寒不能食而小便不利手足濈然汗出此欲作堅瘕必大便初堅後溏所以然者胃中冷水穀不別故也

《全書》 SSB-192 ☞diff

⒁陽明病初欲食小便反不利大便自調其人骨節疼翕翕如有熱狀奄然發狂濈然汗出而解此水不勝穀氣與汗共幷脈緊則愈

《千翼》 STB-08-014 ☞diff

陽明病初爲欲食之小便反不數大便自調其人骨節疼翕翕如有熱狀奄然發狂濈然汗出而解此爲水不勝穀氣與汗共幷堅者卽愈

《玉函》 SOB-05-014 ☞diff

陽明病初欲食食之小便反不數大便自調其人骨節疼翕翕如有熱狀奄然發狂濈然汗出而解此爲水不勝穀氣與汗共倂脈緊卽愈

《全書》 SSB-193 ☞diff

⒀陽明病欲解時從申至戌上

《千翼》 STB-08-015 ☞diff

陽明病欲解時從申盡戍

《玉函》 SOB-05-015 ☞diff

陽明病欲解時從申盡戌

《全書》 SSB-194 ☞diff

⒁陽明病不能食攻其熱必噦所以然者胃中虛冷故也以其人本虛攻其熱必噦

《全書|可不》 SSG-22-016 ☞diff

陽明病能食下之不解者其人不能食若攻其熱必噦所以然者胃中虛冷故也以其人本虛攻其熱必噦

《千翼》 STB-08-016 ☞diff

陽明病不能食下之不解其人不能食攻其熱必噦所以然者胃中虛冷故也其人本虛攻其熱必噦

《淳化》 SCB-04-006 ☞diff

陽明病能食下之不解其人不能食攻其熱必噦者胃中虛冷也宜半夏湯

《玉函》 SOB-05-016 ☞diff

陽明病不能食攻其熱必噦所以然者胃中虛冷故也其人本虛故攻其熱必噦

《玉函》 SOB-19-087 ☞diff

陽明病不能食下之不解其人不能食攻其熱必噦所以然者胃中虛冷故也

《脈經》 SMK-07-08-014 ☞diff

陽明病不能食下之不解其人不能食攻其熱必噦所以然者胃中虛冷故也

《全書》 SSB-195 ☞diff

⒁陽明病脈遲食難用飽飽則微煩頭眩必小便難此欲作穀疸雖下之腹滿如故所以然者脈遲故也

微煩:《玉》“發煩” 穀疸:《康平》“穀癉”

《全書|可不》 SSG-22-017 ☞diff

陽明病脈遲食難用飽飽則發煩頭眩必小便難此欲作穀疽雖下之腹滿如故所以然者脈遲故也

《千翼》 STB-08-017 ☞diff

陽明病脈遲食難用飽飽卽微煩頭眩者必小便難此欲作穀疸雖下之其腹必滿如故耳所以然者脈遲故也

《淳化》 SCB-04-007 ☞diff

陽明病脈遲發熱頭眩小便難此欲作穀疸下之必腹滿宜柴胡湯

《玉函》 SOB-05-017 ☞diff

陽明病脈遲食難用飽飽卽發煩頭眩必小便難此欲作穀疸雖下之腹滿如故所以然者脈遲故也

《玉函》 SOB-19-088 ☞diff

陽明病脈遲食難用飽飽卽發煩頭眩者必小便難此欲作穀疸雖下之其腹滿卽如故耳所以然者脈遲故也

《脈經》 SMK-07-08-015 ☞diff

陽明病脈遲食難用飽飽卽發煩頭眩者必小便難此欲作榖疸雖下之其腹滿如故耳所以然者脈遲故也

《脈經》 SMK-08-09-017 ☞diff

陽明病脈遲者食難用飽飽則發煩頭眩者必小便難此欲作榖疸雖下之腹滿如故所以然者脈遲故也

《金匱》 GGY-15-005 ☞diff

陽明病脈遲者食難用飽飽則發煩頭眩小便必難此欲作穀疸雖下之腹滿如故所以然者脈遲故也

《全書》 SSB-196 ☞diff

⒀陽明病法多汗反無汗其身如蟲行皮中狀者此以久虛故也

《千翼》 STB-08-018 ☞diff

陽明病久久而堅者陽明病當多汗而反無汗其身如蟲行皮中之狀此爲久虛故也

《淳化》 SCB-04-008 ☞diff

陽明病當多汗而反無汗身如蟲行皮中之狀此爲久虛故也宜朮附湯

《玉函》 SOB-05-018 ☞diff

陽明病久久而堅者陽明當多汗而反無汗其身如蟲行度中之狀此以久虛故也

《全書》 SSB-197 ☞diff

⒀陽明病反無汗而小便利二三日嘔而咳手足厥者必苦頭痛若不咳不嘔手足不厥者頭不痛一云冬陽明

陽明病:《玉》“各陽明病”,《淳》《翼》“冬陽明病”

《千翼》 STB-08-019 ☞diff

冬陽明病反無汗但小便利二三日嘔而咳手足若厥者其人頭必痛;若不嘔不咳手足不厥者頭不痛

《淳化》 SCB-04-009 ☞diff

冬陽明病反無汗但小便利嘔而咳手足厥其頭必痛宜建中湯

《玉函》 SOB-05-019 ☞diff

各陽明病反無汗而但小便二三日嘔而咳手足若厥者其人頭必痛若不嘔不咳手足不厥者其頭不痛

各陽明病:《翼》《淳》冬陽明病

《全書》 SSB-198 ☞diff

⒀陽明病但頭眩不惡寒故能食而咳其人咽必痛若不咳者咽不痛一云冬陽明

陽明病:《玉》“各陽明病”,《翼》“冬陽明病”

《千翼》 STB-08-020 ☞diff

冬陽明病但頭眩不惡寒故能食而咳者其人咽必痛若不咳者咽不痛

《玉函》 SOB-05-020 ☞diff

各陽明病但頭眩不惡寒故能食而咳其人咽必痛若不咳者其咽不痛

各陽明病:《翼》《淳》冬陽明病

《全書》 SSB-199 ☞diff

⒁陽明病無汗小便不利心中懊憹者身必發黃

《千翼》 STB-08-022 ☞diff

陽明病無汗小便不利心中懊憹必發黃

《淳化》 SCB-04-011 ☞diff

陽明病無汗小便不利心中熱壅必發黃也宜茵陳湯

《玉函》 SOB-05-022 ☞diff

陽明病無汗小便不利心中懊憹者必發黃

《全書》 SSB-200 ☞diff

⒁陽明病被火額上微汗出而小便不利者必發黃

《千翼》 STB-08-023 ☞diff

陽明病被火額上微汗出而小便不利必發黃

《千翼》 STB-13-086 ☞diff

陽明病被火額上微汗出而小便不利必發黃

《淳化》 SCB-04-012 ☞diff

陽明病被火灸其額上微有汗出小便不利者必發黃也宜茵陳湯

《玉函》 SOB-05-023 ☞diff

陽明病被火額上微汗出小便不利者必發黃

《玉函》 SOB-21-009 ☞diff

陽明病被火額上微汗出而小便不利必發黃

《脈經》 SMK-07-16-009 ☞diff

陽明病被火額上微汗出而小便不利必發黃

《全書》 SSB-201 ☞diff

⒀陽明病脈浮而緊者必潮熱發作有時但浮者必盜汗出

《千翼》 STB-08-021 ☞diff

陽明病脈浮而緊其熱必潮發作有時但浮者必盜汗出

《淳化》 SCB-04-010 ☞diff

冬陽明病脈浮而緊必發潮熱其脈浮者宜黃芩湯

《玉函》 SOB-05-021 ☞diff

陽明病脈浮而緊其熱必潮發作有時但浮者必盜汗出

《全書》 SSB-202 ☞diff

⒀陽明病口燥但欲漱水不欲嚥者此必衄

《千翼》 STB-08-024 ☞diff

陽明病口燥但欲漱水不欲咽者必衄

《淳化》 SCB-04-013 ☞diff

陽明病口乾但漱水不欲咽者必鼻衄也宜黃芩湯

《玉函》 SOB-05-024 ☞diff

陽明病口燥但欲漱水不欲嚥者必衄

《全書》 SSB-203 ☞diff

⒁陽明病本自汗出醫更重發汗病已差尙微煩不了了者此必大便硬故也以亡津液胃中乾燥故令大便硬當問其小便日幾行若本小便日三四行今日再行故知大便不久出今爲小便數少以津液當還入胃中故知不久必大便也

《全書|可不》 SSG-17-005 ☞diff

陽明病本自汗出醫更重發汗病已差尙微煩不了了者必大便鞕故也以亡津液胃中乾燥故令大便鞕當問小便日幾行若本小便日三四行今日再行故知大便不久出今爲小便數少以津液當還入胃中故知不久必大便也

《千翼》 STB-08-025 ☞diff

陽明病本自汗出醫復重發其汗病已差其人微煩不了了此大便堅也必亡津液胃中燥故令其堅當問小便日幾行若本日三四行今日再行者必知大便不久出今爲小便數少津液當還入胃中故知必當大便也

《淳化》 SCB-04-014 ☞diff

陽明病若小便少者津液當還入胃中故也凡發汗太過故令大小便難宜茯苓湯

《玉函》 SOB-05-025 ☞diff

陽明病本自汗出醫復重發汗病已瘥其人微煩不了了者此大便堅也以亡精液胃中燥故令其堅當問其小便日幾行若本日三四行今日再行者知必大便不久出今爲小便數少津液當還入胃中故知必當大便也

《玉函》 SOB-19-006 ☞diff

陽明病本自汗出醫復重發其汗病已瘥其人微煩不了了此大便堅也以亡津液胃中燥故令其堅當問小便日幾行若本日三兩行今日再行者故知大便不久出今爲小便數少津液當還入胃中故知必當大便也

《脈經》 SMK-07-03-005 ☞diff

陽明病本自汗出醫復重發其汗病已差其人微煩不了了此大便堅也以亡津液胃中乾燥故令其堅當問小便日幾行若本日三四行今日再行者必知大便不久出今爲小便數少津液當還入胃中故知必當大便也

《全書》 SSB-204 ☞diff

⒁傷寒嘔多雖有陽明證不可攻之

《全書|可不》 SSG-20-039 ☞diff

傷寒嘔多雖有陽明證不可攻之

《千翼》 STB-08-027 ☞diff

傷寒嘔多雖有陽明證不可攻也

《玉函》 SOB-05-027 ☞diff

傷寒嘔多雖有陽明證不可攻之

《玉函》 SOB-17-038 ☞diff

傷寒嘔多雖有陽明證不可攻之

《脈經》 SMK-07-06-039 ☞diff

傷寒嘔多雖有陽明證不可攻之

《全書》 SSB-205 ☞diff

⒀陽明病心下硬滿者不可攻之攻之利遂不止者死利止者愈

《全書|可不》 SSG-20-044 ☞diff

陽明病心下鞕滿者不可攻之攻之利遂不止者利止者愈

《千翼》 STB-08-028 ☞diff

陽明病當心下堅滿不可攻之攻之遂利不止者利止者愈

《淳化》 SCB-04-015 ☞diff

陽明病當心下堅滿不可下之宜半夏湯

《玉函》 SOB-05-028 ☞diff

陽明病心下堅滿不可攻之攻之遂利不止者死止者愈

《玉函》 SOB-17-041 ☞diff

陽明病當心下堅滿不可攻之攻之利遂不止者死止者生

《脈經》 SMK-07-06-042 ☞diff

陽明病當心下堅滿不可攻之攻之遂利不止者死;止者愈

《全書》 SSB-206 ☞diff

⒀陽明病面合色赤不可攻之必發熱色黃者小便不利也

必發熱色黃者,小便不利也:《玉》“攻之必發熱色黃,小便不利也”

《全書|可不》 SSG-20-043 ☞diff

陽明病身合色赤不可攻之必發熱色黃者小便不利也

《千翼》 STB-08-029 ☞diff

陽明病合色赤不可攻之必發熱色黃者小便不利也

《玉函》 SOB-05-029 ☞diff

陽明病面合赤色不可攻之攻之必發熱色黃小便不利也

《玉函》 SOB-17-040 ☞diff

陽明病面合赤色者不可攻之必發熱;色黃者小便不利也

《脈經》 SMK-07-06-041 ☞diff

陽明病身合色赤者不可攻也必發熱色黃者小便不利也

《全書》 SSB-207 ☞diff

⒀陽明病不吐不下心煩者可與調胃承氣湯

《全書|法》 SSR-08-001 ☞diff

陽明病不吐不下心煩者可與調胃承氣湯〔第一〕三味前有陽明病二十七證

《全書|可不》 SSG-21-040 ☞diff

陽明病不吐不下心煩者屬調胃承氣湯方三十八

《千翼》 STB-08-030 ☞diff

陽明病不吐下而煩者可與承氣湯

《淳化》 SCB-04-016 ☞diff

陽明病不吐下而煩者可與承氣湯

《玉函》 SOB-05-030 ☞diff

陽明病不吐下而煩者可與調胃承氣湯

《玉函》 SOB-18-040 ☞diff

陽明病不吐下而心煩者屬承氣湯證

《脈經》 SMK-07-07-030 ☞diff

陽明病不吐下而心煩者可與承氣湯

《全書》 SSB-208 ☞diff

⒂陽明病脈遲雖汗出不惡寒者其身必重短氣腹滿而喘有潮熱此外欲解可攻裏也手足濈然汗出者此大便已硬也大承氣湯主之若汗多微發熱惡寒者外未解也一法與桂枝湯其熱不潮未可與承氣湯若腹大滿不通者可與小承氣湯微和胃氣勿令至大泄下

者∽手足濈然汗出者:〔法〕없음 外未解也:《臺》《千》“外未解也。桂枝湯主之” 若汗多∽未可與承氣湯:〔法〕없음 不通者:《脈》《翼》“不大便者”

《全書|法》 SSR-08-002 ☞diff

陽明病脈遲汗出不惡寒身重短氣腹滿潮熱大便鞕大承氣湯主之若腹大滿不通者與小承氣湯〔第二〕大承氣四味小承氣三味

《全書|可不》 SSG-20-040 ☞diff

陽明病潮熱大便微鞕者可與大承氣湯不鞕者不可與之若不大便六七日恐有燥屎欲知之法少與小承氣湯湯入腹中轉失氣者此有燥屎也乃可攻之若不轉失氣者此但初頭鞕後必溏不可攻之攻之必脹滿不能食也欲飮水者與水則噦其後發熱者大便必復鞕而少也宜小承氣湯和之不轉失氣者愼不可攻也大承氣湯方一

《全書|可不》 SSG-21-041 ☞diff

陽明病脈遲雖汗出不惡寒者其身必重短氣腹滿而喘有潮熱者此外欲解可攻裏也手足濈然汗出者此大便已鞕也大承氣湯主之若汗出多微發熱惡寒者外未解也桂枝湯主之其熱不潮未可與承氣湯若腹大滿不通者與小承氣湯微和胃氣勿令至大泄下三十九大承氣湯用前第二方小承氣用前第二十八方

《全書|可不》 SSG-21-042 ☞diff

陽明病潮熱大便微鞕者可與大承氣湯不鞕者不可與之若不大便六七日恐有燥屎欲知之法少與小承氣湯湯入腹中轉失氣者此有燥屎也乃可攻之若不轉失氣者此但初頭鞕後必溏不可攻之攻之必脹滿不能食也欲飮水者與水則噦其後發熱者大便必復鞕而少也宜以小承氣湯和之不轉失氣者愼不可攻也四十竝用前方

《千翼》 STB-08-031 ☞diff

陽明病其脈遲雖汗出不惡寒其體必重短氣腹滿而喘有潮熱如此者其外爲解可攻其裏手足濈然汗出此爲已堅承氣湯主之

《千翼》 STB-08-032 ☞diff

若汗出多而微惡寒外爲未解其熱不潮勿與承氣湯若腹大滿而不大便者可與小承氣湯微和其胃氣勿令至大下

《淳化》 SCB-04-017 ☞diff

陽明病其脈遲雖汗出不惡寒其體必重腹滿而喘有潮熱可攻其裏手足濈然汗出爲大便已堅宜承氣湯

《淳化》 SCB-04-018 ☞diff

陽明病若汗出多而微惡寒爲外未解無潮熱不可與承氣湯也若腹大便難可與小承氣湯和其胃氣勿令下多

《玉函》 SOB-05-031 ☞diff

陽明病其脈遲雖汗出不惡寒者其身必重短氣腹滿而喘有潮熱如此者其外爲欲解可攻其裏也手足濈然汗出此爲已堅大承氣湯主之若汗出多微發熱惡寒者外爲未解其熱不潮未可與承氣湯若腹大滿不通者可與小承氣湯微和其胃氣勿令至大下

《玉函》 SOB-18-042 ☞diff

陽明病潮熱微堅可與承氣湯不堅勿與之言不大便六七日恐有燥屎欲知之法可與小承氣湯若腹中轉矢氣者爲有燥屎乃可攻之

《全書》 SSB-209 ☞diff

⒂陽明病潮熱大便微硬者可與大承氣湯不硬者不可與之 ⒁若不大便六七日恐有燥屎欲知之法少與小承氣湯湯入腹中轉失氣者此有燥屎也乃可攻之若不轉失氣者此但初頭硬後必溏不可攻之攻之必脹滿不能食也欲飮水者與水則噦其後發熱者必大便復硬而少也小承氣湯和之不轉矢氣者愼不可攻也

大承氣湯:《康平》“小承氣湯” 不硬者,不可與之:〔法〕없음

《全書|法》 SSR-08-003 ☞diff

陽明病潮熱大便微鞕者可與大承氣湯若不大便六七日恐有燥屎與小承氣湯若不轉失氣不可攻之後發熱復鞕者小承氣湯和之〔第三〕用前第一方下有二病證

《千翼》 STB-08-033 ☞diff

陽明病潮熱微堅可與承氣湯不堅勿與之

《千翼》 STB-08-034 ☞diff

若不大便六十日恐有燥屎欲知之法可與小承氣湯若腹中轉矢氣者此爲有燥屎乃可攻之;若不轉矢氣者此但頭堅後溏不可攻之攻之必腹脹滿不能食;欲飮水者卽噦其後發熱者必復堅以小承氣湯和之若不轉先氣者愼不可攻之

《淳化》 SCB-04-019 ☞diff

陽明病有潮熱大便堅可與承氣湯若有結燥乃可徐徐攻之若無壅滯不可攻之攻之者必腹滿不能食欲飮水者卽噦其候發熱必腹堅脹宜與小承氣湯

《玉函》 SOB-05-032 ☞diff

陽明病潮熱大便微堅者可與大承氣湯不堅者勿與之若不大便六七日恐有燥屎欲知之法可與小承氣湯湯入腹中轉矢氣者爲有燥屎乃可攻之;若不轉矢氣者此但頭堅後溏不可攻之攻之必脹滿不能食也欲飮水者與水卽噦其後發潮熱必復堅而少也以小承氣湯和之若不轉矢氣者愼不可攻也

《玉函》 SOB-27-005 ☞diff

陽明病潮熱微堅可與承氣湯不堅勿與之若不大便六七日恐有燥屎欲知之法可與小承氣湯若腹中轉矢氣者此爲但頭堅後溏不可攻之攻之必腹滿不能食欲飮水者卽噦

《脈經》 SMK-07-14-003 ☞diff

陽明病潮熱微堅可以承氣湯不堅勿與之若不大便六七日恐有燥屎欲知之法可與小承氣湯若腹中不轉失氣者此爲但頭堅後溏不可攻之攻之必腹滿不能食欲飮水者卽噦

《全書》 SSB-210 ☞diff

⒁夫實則譫語虛則鄭聲鄭聲者重語也 ⒀直視譫語喘滿者下利者亦死

《千翼》 STB-08-035 ☞diff

夫實則譫語虛則鄭聲鄭聲者重語是也直視、譫語、喘滿者死下利者亦死

《玉函》 SOB-05-033 ☞diff

夫實則譫語虛則鄭聲鄭聲者重語是也

《玉函》 SOB-05-034 ☞diff

直視譫語喘滿者死若下利者亦死

《脈經》 SMK-07-18-034 ☞diff

夫實則譫語虛則鄭聲鄭聲者重語是也直視譫語喘滿者若下利者亦死

《全書》 SSB-211 ☞diff

⒀發汗多若重發汗者亡其陽譫語脈短者脈自和者不死

《全書|可不》 SSG-17-006 ☞diff

發汗多若重發汗者亡其陽譫語脈短者死脈自和者不死

《玉函》 SOB-05-035 ☞diff

發汗多重發其汗若已下復發其汗亡其陽譫語脈短者死脈自和者不死

《玉函》 SOB-19-011 ☞diff

發汗後重發其汗亡陽譫語其脈反和者不死

《脈經》 SMK-07-03-006 ☞diff

發汗多又復發其汗此爲亡陽若譫語脈短者死;脈自和者不死

《全書》 SSB-212 ☞diff

⒂傷寒若吐若下後不解不大便五六日至十餘日日晡所發潮熱不惡寒獨語如見鬼狀ⓐ若劇者發則不識人循衣摸床惕而不安一云順衣妄撮怵惕不安微喘直視脈弦者生澁者死ⓑ微者但發熱譫語者大承氣湯主之若一服利則止後服

日晡所:《玉》“日晡時” 摸床:《玉》“撮空” 上:《康平》“以上” 惕而:《玉》“怵惕” 《康平》“怵惕而” 若劇者-惕而不安:〔法〕없음 但發熱:《康平》“但發潮熱” 脈弦者生-譫語者:〔法〕없음

《全書|法》 SSR-08-004 ☞diff

傷寒若吐下不解至十餘日潮熱不惡寒如見鬼狀微喘直視大承氣湯主之〔第四〕用前第二方

《全書|可不》 SSG-22-038 ☞diff

傷寒若吐若下後不解不大便五六日上至十餘日日晡所發潮熱不惡寒獨語如見鬼狀若劇者發則不識人循衣摸牀惕而不安一云:順衣妄撮怵惕不安微喘直視脈弦者生澁者死微者但發熱譫語者屬大承氣湯方十五

《千翼》 STB-14-030 ☞diff

傷寒吐下後未解不大便五六日至十餘日其人日晡所發潮熱不惡寒猶如見鬼神之狀劇者發則不識人循衣妄掇怵惕不安微喘直視脈弦者生澁者死微者但發熱譫語與承氣湯若下者勿復服

《玉函》 SOB-05-036 ☞diff

傷寒吐下後不解不大便五六日上至十餘日日晡時發潮熱不惡寒獨語如見鬼狀若劇者發則不識人循衣撮空怵惕不安微喘直視脈弦者生澁者死微者但發熱譫語者大承氣湯主之若一服利止後服

《玉函》 SOB-19-067 ☞diff

傷寒吐下後未解不大便五六日至十餘日其人日晡所發潮熱不惡寒獨語如見鬼神之狀若劇者發則不識人循衣妄撮怵惕不安微喘直視脈弦者生澁者死微者但發熱譫語屬承氣湯證若下者勿復服

《脈經》 SMK-07-08-034 ☞diff

傷寒吐下後未解不大便五六日至十餘日其人日晡所發潮熱不惡寒獨語如見鬼神之狀若劇者發則不識人循衣妄撮怵惕不安微喘直視脈弦者生澁者死微者但發熱譫語屬承氣湯若下者勿復服

《全書》 SSB-213 ☞diff

⒁陽明病其人多汗以津液外出胃中燥大便必硬硬則譫語小承氣湯主之若一服譫語止者更莫復服

《全書|法》 SSR-08-005 ☞diff

陽明病多汗胃中燥大便鞕譫語小承氣湯主之〔第五〕用前第二方

《全書|可不》 SSG-21-039 ☞diff

陽明病其人多汗以津液外出胃中燥大便必鞕鞕則譫語屬小承氣湯證三十七用前第二十八方

《千翼》 STB-08-036 ☞diff

陽明病其人多汗津液外出胃中燥大便必堅堅者則譫語承氣湯主之

《淳化》 SCB-04-020 ☞diff

陽明病其人多汗津液外出胃中乾燥大便必堅堅者則譫語宜與大承氣湯

《玉函》 SOB-05-037 ☞diff

陽明病其人多汗以津液外出胃中燥大便必堅堅則譫語小承氣湯主之一服譫語止莫復服

《全書》 SSB-214 ☞diff

⒁陽明病譫語發潮熱脈滑而疾者小承氣湯主之 ⒀因與承氣湯一升腹中轉氣更服一升若不轉氣者勿更與之明日又不大便脈反微澁者裏虛也爲難治不可更與承氣湯

腹中轉氣:《玉》“腹中轉失氣”

《全書|法》 SSR-08-006 ☞diff

陽明病譫語潮熱脈滑疾者小承氣湯主之〔第六〕用前第二方

《全書|可不》 SSG-21-043 ☞diff

陽明病譫語發潮熱脈滑而疾者小承氣湯主之因與承氣湯一升腹中轉氣者更服一升若不轉氣者勿更與之明日又不大便脈反微澁者裏虛也爲難治不可更與承氣湯四十一用前第二十八方

《千翼》 STB-08-037 ☞diff

陽明病譫語妄言發潮熱其脈滑疾如此者承氣湯主之因與承氣湯壹升腹中轉氣者復與壹升如不轉氣者勿與之明日又不大便脈反微澁此爲裏虛爲難治不得復與承氣湯

《淳化》 SCB-04-021 ☞diff

陽明病譫語妄言發潮熱其脈滑疾者宜承氣湯

《玉函》 SOB-05-038 ☞diff

陽明病譫語發潮熱其脈滑而疾者小承氣湯主之因與承氣湯一升腹中轉矢氣者復與一升若不轉矢氣勿更與之明日不大便脈反微澁者裏虛也爲難治不可更與承氣湯也

《全書》 SSB-215 ☞diff

⒀陽明病譫語有潮熱反不能食者胃中必有燥屎五六枚也若能食者但硬耳大承氣湯下之

若能食者,但硬耳:〔法〕없음

《全書|法》 SSR-08-007 ☞diff

陽明病譫語潮熱不能食胃中有燥屎宜大承氣湯下之〔第七〕用前第二方下有陽明病一證

《全書|可不》 SSG-21-029 ☞diff

陽明病譫語有潮熱反不能食者胃中有燥屎五六枚也若能食者但鞕耳屬大承氣湯證二十七用前第二方

《千翼》 STB-08-038 ☞diff

陽明病譫語有潮熱反不能食者必有燥屎五六枚若能食者但堅耳承氣湯主之

《玉函》 SOB-05-039 ☞diff

陽明病譫語有潮熱而反不能食者必有燥屎五六枚也若能食者但堅耳大承氣湯主之

《玉函》 SOB-18-030 ☞diff

陽明病譫語有潮熱而反不能食者必有燥屎五六枚若能食者但堅耳屬承氣湯

《脈經》 SMK-07-07-023 ☞diff

陽明病譫語有潮熱而反不能食者必有燥屎五六枚;若能食者但堅耳屬承氣湯證

《全書》 SSB-216 ☞diff

⒀陽明病下血譫語者此爲熱入血室但頭汗出者刺期門隨其實而寫之濈然汗出則愈

《千翼》 STB-08-039 ☞diff

陽明病下血而譫語者此爲熱入血室但頭汗出者當刺期門隨其實而寫之濈然汗出者則愈

《千翼》 STB-13-105 ☞diff

陽明病下血而譫語此爲熱入血室但頭汗出者刺期門隨其實而寫之

《玉函》 SOB-05-040 ☞diff

陽明病下血譫語者此爲熱入血室但頭汗出者當刺期門隨其實而瀉之濈然汗出則愈

《玉函》 SOB-26-005 ☞diff

陽明病下血而譫語此爲熱入血室但頭汗出者刺期門隨其實而瀉之濈然汗出則愈

《脈經》 SMK-07-13-005 ☞diff

陽明病下血而譫語此爲熱入血室但頭汗出者當剌期門隨其實而瀉之濈然汗出者則愈

《脈經》 SMK-09-06-006 ☞diff

陽明病下血而譫語此爲熱入血室但頭汗出者當剌期門隨其實而寫之濈然汗出者則愈

《金匱》 GGY-22-004 ☞diff

陽明病下血譫語者此爲熱入血室但頭汗出當刺期門隨其實而瀉之濈然汗出者愈

《全書》 SSB-217 ☞diff

⒁汗汗一作臥出譫語者以有燥屎在胃中此爲風須下者過經乃可下之下之若早語言必難以表虛裏實故也下之愈大承氣湯一云大柴胡湯

下之若早-下之愈:〔法〕없음

《全書|法》 SSR-08-008 ☞diff

汗出譫語有燥屎在胃中過經乃可下之宜大承氣湯〔第八〕用前第二方下有傷寒病一證

《全書|可不》 SSG-21-027 ☞diff

一作臥出譫語者以有燥屎在胃中此爲風也須下者過經乃可下之下之若早者語言必亂以表虛裏實故也下之愈宜大柴胡、大承氣湯二十五用前第一、第二方

《千翼》 STB-08-040 ☞diff

汗出而譫語者有燥屎在胃中此風也過經乃可下之下之若早語言必亂以表虛裏實下之則愈宜承氣湯

《玉函》 SOB-05-041 ☞diff

汗出譫語者以有燥屎在胃中此爲風也須下之過經乃可下之下之若早語言必亂以表虛裏實故也下之則愈宜大承氣湯

《玉函》 SOB-18-028 ☞diff

汗出而譫語者有燥屎在胃中此爲風也過經乃可下之下之若早譫語而亂以表虛裏實故也下之則愈宜大柴胡湯、承氣湯

《脈經》 SMK-07-07-021 ☞diff

汗出而譫語者有燥屎在胃中此風也過經乃可下之下之若早語言亂以表虛裏實故也下之則愈屬大柴胡湯承氣湯證

《全書》 SSB-218 ☞diff

⒁傷寒四五日脈沈而喘滿沈爲在裏而反發其汗津液越出大便爲難表虛裏實久則譫語

《千翼》 STB-08-041 ☞diff

傷寒四五日脈沈而喘滿沈爲在裏而反發其汗津液越出大便爲難表虛裏實久則譫語

《玉函》 SOB-05-042 ☞diff

傷寒四五日脈沈而喘滿沈爲在裏而反發其汗津液越出大便爲難表虛裏實久則譫語

《脈經》 SMK-07-01-028 ☞diff

傷寒四五日其脈沈煩而喘滿脈沈者病爲在裏反發其汗津液越出大便爲難表虛裏實久則譫語

《全書》 SSB-219 ☞diff

⒂三陽合病腹滿身重難以轉側口不仁面垢譫語遺尿發汗則譫語下之則額上生汗手足逆冷若自汗出者白虎湯主之

《全書|法》 SSR-08-009 ☞diff

三陽合病腹滿身重譫語遺尿白虎湯主之〔第九〕四味

《全書|可不》 SSG-22-039 ☞diff

三陽合病腹滿身重難以轉側口不仁面垢又作枯一云:向經譫語遺尿發汗則譫語下之則額上生汗若手足逆冷自汗出者屬白虎湯十六

《千翼》 STB-08-055 ☞diff

三陽合病腹滿身重難以轉側口不仁言語向經譫語遺尿發汗則譫語;下之則額上生汗手足厥冷白虎湯主之按:諸本皆云向經不敢刊改

《玉函》 SOB-05-043 ☞diff

三陽合病腹滿身重難以轉側口不仁而面垢譫語遺溺發汗則譫語甚下之則額上生汗手足厥冷若自汗出者白虎湯主之

《玉函》 SOB-19-054 ☞diff

三陽合病腹滿身重難以轉側口不仁面垢譫語遺溺發汗則譫語下之則額上生汗手足厥冷自汗屬白虎湯證

《脈經》 SMK-07-08-035 ☞diff

三陽合病腹滿身重難以轉側口不仁面垢譫語遺溺發汗則譫語下之則額上生汗手足厥冷自汗屬白虎湯證

《全書》 SSB-220 ☞diff

⒂二陽倂病太陽證罷但發潮熱手足漐漐汗出大便難而譫語者下之則愈大承氣湯

《全書|法》 SSR-08-010 ☞diff

二陽倂病太陽證罷潮熱汗出大便難譫語者宜大承氣湯〔第十〕用前第二方

《全書|可不》 SSG-21-044 ☞diff

二陽倂病太陽證罷但發潮熱手足漐漐汗出大便難而譫語者下之則愈宜大承氣湯四十二用前第二方

《千翼》 STB-05-005 ☞diff

二陽倂病太陽證罷但發潮熱手足漐漐汗出大便難譫語者下之愈宜承氣湯

《玉函》 SOB-05-044 ☞diff

二陽倂病太陽證罷但發潮熱手足漐漐汗出大便難而譫語者下之卽愈宜大承氣湯

《玉函》 SOB-18-046 ☞diff

二陽倂病太陽證罷但發潮熱手足漐漐汗出大便難而譫語者下之卽愈宜承氣湯

《脈經》 SMK-07-07-033 ☞diff

二陽倂病太陽證罷但發潮熱手足漐汗出大便難而譫一語者下之愈屬承氣湯證

《全書》 SSB-221 ☞diff

⒂陽明病脈浮而緊咽燥口苦腹滿而喘發熱汗出不惡寒反惡熱身重若發汗則躁心憒憒反譫語若加溫鍼必怵愓煩躁不得眠 ⒂若下之則胃中空虛客氣動膈心中懊憹舌上胎者梔子豉湯主之

《全書|法》 SSR-08-011 ☞diff

陽明病脈浮緊咽燥口苦腹滿而喘發熱汗出惡熱身重若下之則胃中空虛客氣動膈心中懊憹舌上胎者梔子豉湯主之〔第十一〕二味

《全書|可不》 SSG-22-040 ☞diff

陽明病脈浮而緊咽燥口苦腹滿而喘發熱汗出不惡寒反惡熱身重若發汗則躁心憒憒而反譫語若加溫鍼必怵惕煩躁不得眠若下之則胃中空虛客氣動膈心中懊憹舌上胎者屬梔子豉湯證十七用前第七方

《千翼》 STB-08-053 ☞diff

陽明病脈浮緊咽乾口苦腹滿而喘發熱汗出不惡寒反偏惡熱其身體重發汗卽躁心中憒憒而反譫語加溫鍼必怵愓又煩躁不得眠 下之胃中空虛客氣動膈心中懊憹舌上胎者梔子湯主之

《淳化》 SCB-04-022 ☞diff

陽明病脈浮咽乾口苦腹滿汗出而喘不惡寒反惡熱心躁譫語不得眠胃虛客熱舌燥宜梔子湯

《玉函》 SOB-05-045 ☞diff

陽明病其脈浮緊咽乾口苦腹滿而喘發熱汗出不惡寒反惡熱身重發其汗卽躁心憒憒反譫語加溫鍼必怵惕煩躁不得眠 下之卽胃中空虛客氣動膈心中懊憹舌上胎者梔子豉湯主之 若渴欲飮水口乾舌燥者白虎湯主之 若脈浮發熱渴欲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湯主之

《玉函》 SOB-21-010 ☞diff

陽明病其脈浮緊咽乾口苦腹滿而喘發熱汗出而不惡寒反惡熱其身體重發其汗卽躁心憒憒而反譫語加溫鍼者心怵惕又煩躁不得眠

《脈經》 SMK-07-08-036 ☞diff

陽明病其脈浮緊咽乾口苦腹滿而喘發熱汗出而不惡寒反偏惡熱其身體重發其汗卽躁心憒憒而反譫語加溫鍼必怵惕又煩躁不得眠 下之卽胃中空虛客氣動膈心中懊憹舌上胎者屬梔子湯證

《脈經》 SMK-07-16-010 ☞diff

陽明病其脈浮緊咽乾口腹滿而喘發熱汗出而不惡寒反偏惡熱其身體重發其汗則躁心憒憒而反譫語加溫鍼必怵惕又煩躁不得眠

《全書》 SSB-222 ☞diff

⒂若渴欲飮水口乾舌燥者白虎加人蔘湯主之

白虎加人蔘湯:《玉》《翼》“白虎湯”

《全書|法》 SSR-08-012 ☞diff

若渴欲飮水舌燥者白虎加人參湯主之〔第十二〕五味

《千翼》 STB-08-056 ☞diff

若渴欲飮水口乾舌燥者白虎湯主之方見雜療中

《玉函》 SOB-05-045 ☞diff

陽明病其脈浮緊咽乾口苦腹滿而喘發熱汗出不惡寒反惡熱身重發其汗卽躁心憒憒反譫語加溫鍼必怵惕煩躁不得眠 下之卽胃中空虛客氣動膈心中懊憹舌上胎者梔子豉湯主之 若渴欲飮水口乾舌燥者白虎湯主之 若脈浮發熱渴欲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湯主之

《全書》 SSB-223 ☞diff

⒂若脈浮發熱渴欲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湯主之

《全書|法》 SSR-08-013 ☞diff

若脈浮發熱渴欲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湯主之〔第十三〕五味下有不可與猪苓湯一證

《千翼》 STB-08-057 ☞diff

若脈浮發熱渴欲飮水小便不利猪苓湯主之

《淳化》 SCB-04-023 ☞diff

陽明病若脈浮發熱渴而欲飮水小便不利宜猪苓湯

《玉函》 SOB-05-045 ☞diff

陽明病其脈浮緊咽乾口苦腹滿而喘發熱汗出不惡寒反惡熱身重發其汗卽躁心憒憒反譫語加溫鍼必怵惕煩躁不得眠 下之卽胃中空虛客氣動膈心中懊憹舌上胎者梔子豉湯主之 若渴欲飮水口乾舌燥者白虎湯主之 若脈浮發熱渴欲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湯主之

《金匱》 GGY-13-012 ☞diff

脈浮發熱渴欲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湯主之

《全書》 SSB-224 ☞diff

⒀陽明病汗出多而渴者不可與猪苓湯以汗多胃中燥猪苓湯復利其小便故也

《千翼》 STB-08-058 ☞diff

陽明病汗出多而渴者不可與猪苓湯以汗多胃中燥猪苓湯復利其小便故也

《淳化》 SCB-04-027 ☞diff

陽明病汗出而多渴者不可與猪苓湯汗多者胃中燥也汗少者宜與猪苓湯利其小便

《玉函》 SOB-05-046 ☞diff

陽明病汗出多而渴者不可與猪苓湯以汗多胃中燥猪苓湯復利其小便故也

《全書》 SSB-225 ☞diff

⒁脈浮而遲表熱裏寒下利淸穀者四逆湯主之

《全書|法》 SSR-08-014 ☞diff

脈浮遲表熱裏寒下利淸穀者四逆湯主之〔第十四〕三味下有二病證

《千翼》 STB-08-061 ☞diff

若脈浮遲表熱裏寒下利淸穀四逆湯主之

《淳化》 SCB-04-024 ☞diff

陽明病若脈浮遲表熱裏寒下利水穀宜四逆湯

《玉函》 SOB-05-047 ☞diff

脈浮而遲表熱裏寒下利淸穀者四逆湯主之

《全書》 SSB-226 ☞diff

⒀若胃中虛冷不能食者飮水則噦

《千翼》 STB-08-059 ☞diff

胃中虛冷其人不能食者飮水卽噦

《淳化》 SCB-04-025 ☞diff

陽明病若胃中虛冷其人能食飮水卽噦

《玉函》 SOB-05-048 ☞diff

若胃中虛冷其人不能食飮水卽噦

《脈經》 SMK-07-14-004 ☞diff

陽明病若胃中虛冷其人不能食飮水卽噦

《全書》 SSB-227 ☞diff

⒀脈浮發熱口乾鼻燥能食者則衄

《淳》“宜黃芩湯”

《千翼》 STB-08-060 ☞diff

脈浮發熱口乾鼻燥能食者卽衄

《淳化》 SCB-04-026 ☞diff

脈浮發熱口鼻中燥能食者必衄宜黃芩湯

《玉函》 SOB-05-049 ☞diff

脈浮發熱口乾鼻燥能食者卽衄

《全書》 SSB-228 ☞diff

⒂陽明病下之其外有熱手足溫不結胸心中懊憹飢不能食但頭汗出者梔子豉湯主之

不結胸:《康平》“小結胸”

《全書|法》 SSR-08-015 ☞diff

陽明病下之外有熱手足溫不結胸心中懊憹不能食但頭汗出梔子豉湯主之〔第十五〕用前第十一方

《全書|可不》 SSG-22-067 ☞diff

陽明病下之其外有熱手足溫不結胸心中懊憹飢不能食但頭汗出者屬梔子豉湯證四十三用前第七初方

《千翼》 STB-08-054 ☞diff

陽明病下之其外有熱手足溫不結胸心中懊憹若飢不能食但頭汗出梔子湯主之

《淳化》 SCB-04-028 ☞diff

陽明病固下之其外有熱手足溫者心中煩壅飢而不能食頭有汗出宜梔子湯

《玉函》 SOB-05-050 ☞diff

陽明病下之其外有熱手足溫不結胸心中懊憹饑不能食但頭汗出梔子豉湯主之

《玉函》 SOB-19-085 ☞diff

陽明病下之其外有熱手足溫不結胸心中懊憹者飢不能食但頭汗出屬梔子湯證

《脈經》 SMK-07-08-037 ☞diff

陽明病下之其外有熱手足溫不結胸心中懊憹若飢不能食但頭汗出屬梔子湯證

《全書》 SSB-229 ☞diff

⒂陽明病發潮熱大便溏小便自可胸脇滿不去者小柴胡湯

《全書|法》 SSR-08-016 ☞diff

陽明病發潮熱大便溏胸滿不去者與小柴胡湯〔第十六〕七味

《千翼》 STB-08-062 ☞diff

陽明病發潮熱大便溏小便自可而胸脇滿不去小柴胡湯主之

《淳化》 SCB-04-029 ☞diff

陽明病發潮熱大便溏小便自利胸脇煩滿不止宜小柴胡湯

《玉函》 SOB-05-051 ☞diff

陽明病發潮熱大便溏小便自可而胸脇滿不去者小柴胡湯主之

《全書》 SSB-230 ☞diff

⒁陽明病脇下硬滿不大便而嘔舌上白苔者可與小柴胡湯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氣因和身濈然汗出而解

《全書|法》 SSR-08-017 ☞diff

陽明病脇下滿不大便而嘔舌上胎者與小柴胡湯〔第十七〕用上方

《千翼》 STB-08-063 ☞diff

陽明病脇下堅滿不大便而嘔舌上胎者可以小柴胡湯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氣因和身濈然汗出而解

《淳化》 SCB-04-030 ☞diff

陽明病脇下堅滿大便秘而嘔口燥宜柴胡湯

《玉函》 SOB-05-052 ☞diff

陽明病脇下堅滿不大便而嘔舌上白胎者可與小柴胡湯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氣因和身濈然汗出而解

《全書》 SSB-231 ☞diff

⒂陽明中風脈弦浮大而短氣腹都滿脇下及心痛久按之氣不通鼻乾不得汗嗜臥一身及目悉黃小便難有潮熱時時噦耳前後腫刺之少差外不解病過十日脈續浮者小柴胡湯

陽明:《康平》“陽明病” 目:《康平》《玉》“面目”

《全書|法》 SSR-08-018 ☞diff

陽明中風脈弦浮大短氣腹滿脇下及心痛鼻乾不得汗嗜臥身黃小便難潮熱而噦與小柴胡湯〔第十八〕用上方

《全書|可不》 SSG-16-038 ☞diff

陽明中風脈弦浮大而短氣腹都滿脇下及心痛久按之氣不通鼻乾不得汗嗜臥一身及目悉黃小便難有潮熱時時噦耳前後腫刺之小差外不解過十日脈續浮者與小柴胡湯脈但浮無餘證者與麻黃湯用前第七方不溺腹滿加噦者不治三十二

《千翼》 STB-08-064 ☞diff

陽明中風脈弦浮大而短氣腹都滿脇下及心痛久按之氣不通鼻乾、不得汗其人嗜臥一身及目悉黃小便難有潮熱時時噦耳前後腫刺之小差外不解病過十日脈續浮與小柴胡湯但浮無餘證與麻黃湯不溺腹滿加噦不治方見柴胡湯門

《淳化》 SCB-04-031 ☞diff

陽明病中風其脈浮大短氣心痛鼻乾嗜臥不得汗一身悉黃小便難有潮熱而噦耳前後腫刺之雖小差外若不解宜柴胡湯

《玉函》 SOB-05-053 ☞diff

陽明中風脈弦浮大而短氣腹都滿脇下及心痛久按之氣不通鼻乾不得汗其人嗜臥一身及面目悉黃小便難有潮熱時時噦耳前後腫刺之小差其外不解病過十日脈續浮者與小柴胡湯但浮無餘證者與麻黃湯不溺腹滿加喘者不治

《玉函》 SOB-14-036 ☞diff

陽明中風脈弦浮大而短氣腹滿脇下及心痛久按之氣不通鼻乾不得汗其人嗜臥一身及目悉黃小便難有潮熱時時噦耳前後腫刺之小差其外不解病過十日脈續浮與柴胡湯但浮無餘證與麻黃湯不溺腹滿加噦者不治

《脈經》 SMK-07-02-040 ☞diff

陽明中風脈弦浮大而短氣腹都滿脇下及心痛久按之氣不通一作按之不痛鼻乾不得汗嗜臥一身及目悉黃小便難有潮熱時時噦耳前後腫剌之小差外不解病過十日脈續浮與小柴胡湯但浮無餘證與麻黃湯不溺腹滿加噦不治

《全書》 SSB-232 ☞diff

⒂脈但浮無餘證者麻黃湯若不尿腹滿加噦者不治

《全書|法》 SSR-08-019 ☞diff

脈但浮無餘證者與麻黃湯〔第十九〕四味

SSR-08-017와 이어지는 조문

《全書|可不》 SSG-16-038 ☞diff

陽明中風脈弦浮大而短氣腹都滿脇下及心痛久按之氣不通鼻乾不得汗嗜臥一身及目悉黃小便難有潮熱時時噦耳前後腫刺之小差外不解過十日脈續浮者與小柴胡湯脈但浮無餘證者與麻黃湯用前第七方不溺腹滿加噦者不治三十二

《玉函》 SOB-05-053 ☞diff

陽明中風脈弦浮大而短氣腹都滿脇下及心痛久按之氣不通鼻乾不得汗其人嗜臥一身及面目悉黃小便難有潮熱時時噦耳前後腫刺之小差其外不解病過十日脈續浮者與小柴胡湯但浮無餘證者與麻黃湯不溺腹滿加喘者不治

《全書》 SSB-233 ☞diff

⒁陽明病自汗出若發汗小便自利者此爲津液內竭雖硬不可攻之當須自欲大便宜蜜煎導而通之若土瓜根及大猪膽汁皆可爲導

《全書|法》 SSR-08-020 ☞diff

陽明病自汗出若發汗小便利津液內竭雖鞕不可攻之須自大便蜜煎導而通之若土瓜根猪膽汁〔第二十〕一味猪膽方附二味

《全書|可不》 SSG-17-030 ☞diff

陽明病自汗出若發汗小便自利者此爲津液內竭雖鞕不可攻之須自欲大便宜蜜煎導而通之若土瓜根及大猪膽汁皆可爲導二十一

《全書|可不》 SSG-20-045 ☞diff

陽明病自汗出若發汗小便自利者此爲津液內竭雖鞕不可攻之須自欲大便宜蜜煎導而通之若土瓜根及猪膽汁皆可爲導方四

《千翼》 STB-08-067 ☞diff

陽明病汗出若發其汗小便自利此爲內竭雖堅不可攻當須自欲大便宜蜜煎導而通之若土瓜根、猪膽汁皆可以導

《玉函》 SOB-05-054 ☞diff

陽明病自汗出若發其汗小便自利此爲津液內竭雖堅不可攻之當須自欲大便宜密煎導而通之若土瓜根猪膽汁皆可爲導

《玉函》 SOB-17-042 ☞diff

陽明病自汗出若發其汗小便自利此爲津液內竭雖堅不可攻之當須自欲大便宜蜜煎導而通之若土瓜根、猪膽汁皆可以導

《玉函》 SOB-19-031 ☞diff

陽明病汗出若復發其汗小便自利此爲津液內竭雖堅不可攻之當須自欲大便宜蜜煎導而通之若土瓜根、猪膽汁皆可以導

《脈經》 SMK-07-06-043 ☞diff

陽明病自汗出若發其汗小便自利此爲內竭雖堅不可攻之當須自欲大便宜蜜煎導而通之若土瓜根及猪膽汁皆可以導

《全書》 SSB-234 ☞diff

⒀陽明病脈遲汗出多微惡寒者表未解也可發汗桂枝湯

《全書|法》 SSR-08-021 ☞diff

陽明病脈遲汗出多微惡寒表未解宜桂枝湯〔第二十一〕五味

《全書|可不》 SSG-16-007 ☞diff

陽明病脈遲汗出多微惡寒者表未解也可發汗屬桂枝湯證用前第一方

《千翼》 STB-08-065 ☞diff

陽明病其脈遲汗出多而微惡寒表爲未解可發汗宜桂枝湯

《千翼》 STB-13-023 ☞diff

陽明病其脈遲汗出多而微惡寒者表爲未解宜發其汗

《淳化》 SCB-04-032 ☞diff

陽明病其脈遲汗出多而微惡寒爲表未解宜桂枝湯

《淳化》 SCB-11-006 ☞diff

陽明病脈遲汗多而微惡寒者外未解宜發汗

《玉函》 SOB-05-055 ☞diff

陽明病其脈遲汗出多而微惡寒者表爲未解可發其汗宜桂枝湯

《玉函》 SOB-14-007 ☞diff

陽明病其脈遲汗出多而微惡寒表爲末解可發其汗宜桂枝湯

《脈經》 SMK-07-02-007 ☞diff

陽明病脈遲汗出多微惡寒表爲未解可發其汗屬桂枝湯

《全書》 SSB-235 ☞diff

⒀陽明病脈浮無汗而喘者發汗則愈麻黃湯

而喘者:《玉》《翼》《惠》“其人必喘”

《全書|法》 SSR-08-022 ☞diff

陽明病脈浮無汗而喘發汗則愈宜麻黃湯〔第二十二〕用前第十九方

《全書|可不》 SSG-16-017 ☞diff

陽明病脈浮無汗而喘者發汗則愈屬麻黃湯證十一用前第七方

《千翼》 STB-08-066 ☞diff

陽明病脈浮無汗其人必喘發汗卽愈宜麻黃湯方竝見上

《淳化》 SCB-04-033 ☞diff

陽明病脈浮無汗其人必喘當須發汗宜麻黃湯

《玉函》 SOB-05-056 ☞diff

陽明病脈浮無汗其人必喘發其汗卽愈宜麻湯主之

《全書》 SSB-236 ☞diff

⒂陽明病發熱汗出者此爲熱越不能發黃也但頭汗出身無汗劑頸而還小便不利渴引水漿者此爲瘀熱在裏身必發黃茵蔯蒿湯主之

《全書|法》 SSR-08-023 ☞diff

陽明病但頭汗出小便不利身必發黃茵蔯蒿湯主之〔第二十三〕三味

《全書|可不》 SSG-21-025 ☞diff

陽明病發熱汗出者此爲熱越不能發黃也但頭汗出身無汗劑頸而還小便不利渴引水漿者以瘀熱在裏身必發黃宜下之以茵蔯蒿湯方二十三

《千翼》 STB-08-068 ☞diff

陽明病發熱而汗出此爲熱越不能發黃也但頭汗出其身無有齊頸而還小便不利渴引水漿此爲瘀熱在裏身必發黃茵蔯湯主之

《淳化》 SCB-04-034 ☞diff

陽明病發熱而汗出此爲熱退不能發黃也但頭汗出身體無汗小便不利渴引水漿此爲瘀熱在裏必發黃也宜茵陳湯

《玉函》 SOB-05-057 ☞diff

陽明病發熱而汗出此爲熱越不能發黃也但頭汗出身無汗齊頸而還小便不利渴引水漿此爲瘀熱在裏身必發黃茵蔯湯主之

《玉函》 SOB-18-026 ☞diff

陽明病發熱而汗出此爲熱越不能發黃也但頭汗出其身無有齊頸而還小便不利渴飮水漿此爲瘀熱在裏身必發黃屬茵蔯蒿湯證

《脈經》 SMK-07-07-019 ☞diff

陽明病發熱而汗出此爲熱越不能發黃但頭汗出其身無有齊頸而還小便不利渴引水漿此爲瘀熱在裏身必發黃屬茵蔯蒿湯

《全書》 SSB-237 ☞diff

⒂陽明證其人喜忘者必有畜血所以然者本有久瘀血故令喜忘雖硬大便反易其色必黑者抵當湯下之

屎:《康平》“尿” 其色必黑者:《康平》“而其色必黑者”

《全書|法》 SSR-08-024 ☞diff

陽明證喜忘必有畜血大便黑宜抵當湯下之〔第二十四〕四味

《全書|可不》 SSG-21-026 ☞diff

陽明證其人喜忘者必有畜血所以然者本有久瘀血故令喜忘屎雖鞕大便反易其色必黑宜抵當湯下之二十四用前第二十方

《千翼》 STB-08-070 ☞diff

陽明證其人喜忘必有畜血所以然者本有久瘀血故令喜忘雖堅大便必黑扺當湯主之

《淳化》 SCB-04-035 ☞diff

陽明病其人喜妄必有稸血爲本有瘀熱大便必秘宜抵當湯

《玉函》 SOB-05-058 ☞diff

陽明證其人喜忘者必有畜血所以然者本有久瘀血故令喜忘屎雖堅大便反易其色必黑抵當湯主之

《玉函》 SOB-18-027 ☞diff

陽明證其人喜忘必有畜血所以然者本有久瘀血故令喜忘屎雖堅大便必黑屬抵當證

《脈經》 SMK-07-07-020 ☞diff

陽明證其人喜忘必有畜血所以然者本有久瘀血故令喜忘雖堅大便必黑屬抵當湯證

《全書》 SSB-238 ☞diff

⒂陽明病下之心中懊憹而煩胃中有燥屎者可攻腹微滿初頭硬後必溏不可攻之若有燥屎者大承氣湯

《全書|法》 SSR-08-025 ☞diff

陽明病下之心中懊憹而煩胃中有燥屎者宜大承氣湯〔第二十五〕用前第二方下有一病證

《全書|可不》 SSG-22-041 ☞diff

陽明病下之心中懊憹而煩胃中有燥屎者可攻腹微滿初頭鞕後必溏不可攻之若有燥屎者宜大承氣湯第十八用前第十五方

《千翼》 STB-08-042 ☞diff

陽明病下之心中懊憹而煩胃中有燥屎者可攻其人腹微滿頭堅後溏者不可下之有燥屎者宜承氣湯

《玉函》 SOB-05-059 ☞diff

陽明病下之心中懊憹而煩胃中有燥屎者可攻其人腹微滿頭堅後溏者不可攻之若有燥屎者宜大承氣湯

《玉函》 SOB-19-086 ☞diff

陽明病下之心中懊憹而煩胃中有燥屎者可攻其人腹微滿頭堅後溏者不可下之有燥屎者宜承氣湯

《脈經》 SMK-07-08-038 ☞diff

陽明病下之心中懊憹而煩胃中有燥屎者可攻其人腹微滿頭堅後溏者不可下之有燥屎者屬承氣湯證

《全書》 SSB-239 ☞diff

⒁病人不大便五六日繞臍痛煩躁發作有時者此有燥屎故使不大便也

《千翼》 STB-08-043 ☞diff

病者五六日不大便繞臍痛躁煩發作有時此爲有燥屎故使不大便也

《玉函》 SOB-05-060 ☞diff

病者五六日不大便繞臍痛躁煩發作有時此爲有燥屎故使不大便也

《全書》 SSB-240 ☞diff

⒁病人煩熱汗出則解又如瘧狀日晡所發熱者屬陽明也脈實者宜下之脈浮虛者宜發汗下之與大承氣湯發汗宜桂枝湯

《全書|法》 SSR-08-026 ☞diff

病人煩熱汗出解如瘧狀日晡發熱脈實者宜大承氣湯脈浮虛者宜桂枝湯〔第二十六〕大承氣湯用前第二方桂枝湯用前第二十一方

《全書|可不》 SSG-16-010 ☞diff

病人煩熱汗出卽解又如瘧狀日晡所發熱者屬陽明也脈浮虛者當發汗屬桂枝湯證用前第一方

《全書|可不》 SSG-21-028 ☞diff

病人煩熱汗出則解又如瘧狀日晡所發熱者屬陽明也脈實者可下之宜大柴胡、大承氣湯二十六用前第一、第二方

《千翼》 STB-08-044 ☞diff

病者煩熱汗出卽解;復如瘧狀日晡所發者屬陽明脈實者當下之;脈浮虛者當發其汗下之宜承氣湯發汗宜桂枝湯方見桂枚湯門

《千翼》 STB-13-071 ☞diff

病者煩熱汗出卽解復如瘧日晡所發者屬陽明脈實者當下之

《淳化》 SCB-04-036 ☞diff

陽明病脈實者當下脈浮虛者當汗下者宜承氣湯汗者宜桂枝湯

《玉函》 SOB-05-061 ☞diff

病人煩熱汗出卽解復如瘧狀日晡所發熱者屬陽明也脈實者當下之脈浮虛者當發汗下之宜大承氣湯發汗宜桂枝湯

《全書》 SSB-241 ☞diff

⒂大下後六七日不大便煩不解腹滿痛者此有燥屎也所以然者本有宿食故也大承氣湯

《全書|法》 SSR-08-027 ☞diff

大下後六七日不大便煩不解腹滿痛本有宿食宜大承氣湯〔第二十七〕用前第二方

《全書|可不》 SSG-21-046 ☞diff

大下後六七日不大便煩不解腹滿痛者此有燥屎也所以然者本有宿食故也屬大承氣湯證四十四用前第二方

《千翼》 STB-08-045 ☞diff

大下後六七日不大便煩不解腹滿痛者此有燥屎所以然者本有宿食故也宜承氣湯

《玉函》 SOB-05-062 ☞diff

大下後六七日不大便煩不解腹滿痛者此有燥屎所以然者本有宿食故也大承氣湯主之

《玉函》 SOB-18-044 ☞diff

大下後六七日不大便煩不解腹滿痛此有燥屎所以然者本有宿食故也屬承氣湯證

《玉函》 SOB-19-092 ☞diff

大下後五七日不大便煩不解腹痛而滿有燥屎者本有宿食故也

《脈經》 SMK-08-11-024 ☞diff

大下後六七日不大便煩不解腹滿痛此有燥屎也所以然者本有宿食故也

《全書》 SSB-242 ☞diff

⒁病人小便不利大便乍難乍易時有微熱喘冒不能臥者有燥屎也大承氣湯

喘冒:《翼》“怫鬱”

《全書|法》 SSR-08-028 ☞diff

病人小便不利大便乍難乍易時有微熱宜大承氣湯〔第二十八〕用前第二方

《全書|可不》 SSG-21-045 ☞diff

病人小便不利大便乍難乍易時有微熱喘冒不能臥者有燥屎也屬大承氣湯證四十三用前第二方

《千翼》 STB-08-046 ☞diff

病者小便不利大便乍難乍易時有微熱怫鬱不能臥有燥屎故也宜承氣湯

《玉函》 SOB-05-063 ☞diff

病人小便不利大便乍難乍易時有微熱喘冒不能臥者有燥屎故也大承氣湯主之

《玉函》 SOB-18-045 ☞diff

病者小便不利大便乍難乍易時有微熱怫鬱不能臥有燥屎故也屬承氣湯證

《脈經》 SMK-07-07-034 ☞diff

病人小便不利大便乍難乍易時有微熱喘冒不能臥者有燥屎也屬承氣湯證

《全書》 SSB-243 ☞diff

⒂食穀欲嘔屬陽明也吳茱萸湯主之得湯反劇者屬上焦也

食穀欲嘔:《康平》“食穀欲嘔者”

《全書|法》 SSR-08-029 ☞diff

食穀欲嘔屬陽明也吳茱萸湯主之〔第二十九〕四味

《千翼》 STB-08-072 ☞diff

食穀而嘔者屬陽明茱萸湯主之

《玉函》 SOB-05-064 ☞diff

食穀欲嘔者屬陽明吳茱萸湯主之得湯反劇者屬上焦

《全書》 SSB-244 ☞diff

⒁太陽病其人發熱汗出復惡寒不嘔但心下痞者此以醫下之也如其不下者病人不惡寒而渴此轉屬陽明也小便數者大便必硬不更衣十日無所苦也渴欲飮水少少與之但以法救之渴者宜五苓散

如其不下者,病人不惡寒而渴者:《脈》《千》《玉》“若不下,其人復不惡寒而渴者”

《全書|法》 SSR-08-030 ☞diff

太陽病發熱汗出惡寒不嘔心下痞此以醫下之也如不下不惡寒而渴屬陽明但以法救之宜五苓散〔第三十〕五味下有二病證

《全書|可不》 SSG-22-019 ☞diff

太陽病寸緩關浮尺弱其人發熱汗出復惡寒不嘔但心下痞者此以醫下之也

《千翼》 STB-08-073 ☞diff

陽明病寸口緩關上小浮尺中弱其人發熱而汗出復惡寒不嘔但心下痞此爲醫下之也若不下其人復不惡寒而渴者爲轉屬陽明小便數者大便卽堅不更衣十日無所苦也渴欲飮水者但與之當以法救渴宜五苓散方見療痞門

《玉函》 SOB-05-065 ☞diff

太陽病寸緩關小浮尺弱其人發熱汗出復惡寒不嘔但心下痞者此以醫下之也若不下其人復不惡寒而渴者爲轉屬陽明小便數者大便卽堅不更衣十日無所苦也渴欲飮水者少少與之但以法救之渴者宜五苓散

《玉函》 SOB-28-003 ☞diff

太陽病寸口緩關上小浮尺中弱其人發熱而汗出復惡寒欲嘔但苦心下痞者此爲下之故也若不下其人復不惡寒而渴者爲轉屬陽明病小便數者大便必堅不更衣十日無所苦也欲飮水者與之但當如法救之宜五苓散

《脈經》 SMK-07-15-003 ☞diff

太陽病寸口緩關上小浮尺中弱其人發熱而汗出復惡寒不嘔但心下痞者此爲醫下也若不下其人復不惡寒而渴者爲轉屬陽明小便數者大便卽堅不更衣十日無所苦也欲飮水者但與之當以法救渴宜五苓散

《全書》 SSB-245 ☞diff

⒀脈陽微而汗出少者爲自和一作如汗出多者爲太過陽脈實因發其汗出多者亦爲太過太過者爲陽絶於裏亡津液大便因硬也

《千翼》 STB-08-074 ☞diff

脈陽微而汗出少者爲自如;汗出多者爲太過太過者陽絶於內亡津液大便因堅

《玉函》 SOB-05-066 ☞diff

脈陽微而汗出少者爲自和汗出多者爲太過陽脈實因發其汗出多者亦爲太過太過者陽絶於內亡津液大便因堅

《全書》 SSB-246 ☞diff

⒀脈浮而芤浮爲陽芤爲陰浮芤相搏胃氣生熱其陽則絶

《千翼》 STB-08-075 ☞diff

脈浮而芤浮爲陽芤爲陰浮芤相摶胃氣則生熱其陽則絶

《玉函》 SOB-05-067 ☞diff

脈浮而芤浮則爲陽芤則爲陰浮芤相搏胃氣生熱其陽則絶

《全書》 SSB-247 ☞diff

⒀趺陽脈浮而澁浮則胃氣强澁則小便數浮澁相搏大便則難其脾爲約麻子仁丸主之

《全書|法》 SSR-08-031 ☞diff

趺陽脈浮而澁小便數大便鞕其脾爲約麻子仁丸主之〔第三十一〕六味

《千翼》 STB-08-076 ☞diff

跌陽脈浮而澁浮則胃氣强澁則小便數浮澁相搏大便卽堅其脾爲約麻子仁丸主之

《玉函》 SOB-05-068 ☞diff

趺陽脈浮而澁浮則胃氣强澁則小便數浮澁相搏大便則堅其脾爲約麻子仁圓主之

《金匱》 GGY-11-015 ☞diff

趺陽脈浮而澁浮則胃氣强澁則小便數浮澁相搏大便則堅其脾爲約麻子仁丸主之

《全書》 SSB-248 ☞diff

⒂太陽病三日發汗不解蒸蒸發熱者屬胃也調胃承氣湯主之

《全書|法》 SSR-08-032 ☞diff

太陽病三日發汗不解蒸蒸熱者調胃承氣湯主之〔第三十三〕用前第一方

《全書|可不》 SSG-17-032 ☞diff

太陽病三日發汗不解蒸蒸發熱者屬胃也屬調胃承氣湯證二十二用前第五方

《千翼》 STB-05-006 ☞diff

太陽病三日發其汗不解蒸蒸發熱者調胃承氣湯主之

《玉函》 SOB-05-069 ☞diff

太陽病三日發其汗不解蒸蒸然發熱者屬胃也調胃承氣湯主之

《玉函》 SOB-19-027 ☞diff

太陽病三日發其汗不解蒸蒸發熱者屬調胃承氣湯

《脈經》 SMK-07-03-026 ☞diff

太陽病三日發其汗不解蒸蒸發熱者屬於胃也屬承氣湯

《全書|法》 SSR-08-033 ☞diff

傷寒吐後腹脹滿者與調胃承氣湯〔第三十三〕用前第一方

《全書|可不》 SSG-22-068 ☞diff

傷寒吐後腹脹滿者屬調胃承氣湯證四十四用前第九方

《千翼》 STB-05-007 ☞diff

傷寒吐後腹滿者承氣湯主之

《玉函》 SOB-05-070 ☞diff

傷寒吐後腹脹滿者與調胃承氣湯

《玉函》 SOB-19-064 ☞diff

傷寒吐後腹滿者屬承氣湯證

《脈經》 SMK-07-08-057 ☞diff

傷寒吐後腹滿者與承氣湯

《全書》 SSB-250 ☞diff

⒁太陽病若吐若下若發汗後微煩小便數大便因硬者小承氣湯和之愈

《全書|法》 SSR-08-034 ☞diff

太陽病若吐下發汗後微煩大便鞕與小承氣湯和之〔第三十四〕用前第二方

《全書|可不》 SSG-22-042 ☞diff

太陽病若吐、若下、若發汗後微煩小便數大便因鞕者與小承氣湯和之方十九

《千翼》 STB-05-008 ☞diff

太陽病吐下、發汗後微煩小便數大便因堅可與小承氣湯和之則愈

《淳化》 SCB-03-028 ☞diff

太陽病吐下、發汗後而微煩小便數大便堅可小承氣湯

《玉函》 SOB-05-071 ☞diff

太陽病吐下發汗後微煩小便數大便堅可與小承氣湯和之

《玉函》 SOB-19-040 ☞diff

太陽病吐下發汗後而微煩小便數大便因堅可與小承氣湯和之則愈

《脈經》 SMK-07-08-039 ☞diff

太陽病吐下發汗後微煩小便數大便因堅可與小承氣湯和之則愈

《全書》 SSB-251 ☞diff

⒀得病二三日脈弱無太陽、柴胡證煩躁心下硬至四五日雖能食小承氣湯少少與微和之令小安至六日承氣湯一升若不大便六七日小便少者雖不受食一云不大便但初頭硬後必溏未定成硬攻之必溏須小便利屎定硬乃可攻之大承氣湯

少少與微和之:《康平》“少少與之,微和之”

《全書|法》 SSR-08-035 ☞diff

得病二三日脈弱無太陽、柴胡證煩躁心下鞕小便利屎定鞕宜大承氣湯〔第三十五〕用前第二方

《全書|可不》 SSG-20-037 ☞diff

得病二三日脈弱無太陽柴胡證煩躁心下痞至四日雖能食以承氣湯少少與微和之令小安至六日與承氣湯一升若不大便六七日小便少雖不大便但頭鞕後必溏未定成鞕攻之必溏須小便利屎定鞕乃可攻之

《全書|可不》 SSG-21-031 ☞diff

得病二三日脈弱無太陽柴胡證煩躁心下痞至四五日雖能食以承氣湯少少與微和之令小安至六日與承氣湯一升若不大便六七日小便少者雖不大便但初頭鞕後必溏此未定成鞕也攻之必溏須小便利屎定鞕乃可攻之宜大承氣湯方本闕

《千翼》 STB-08-047 ☞diff

得病二三日脈弱無太陽柴胡證而煩心下堅至四日雖能食以小承氣湯少與微和之令小安至六日與承氣湯壹升不大便六七日小便少者雖不大便但頭堅後溏未定成其堅攻之必溏當須小便利定堅乃可攻之宜承氣湯

《玉函》 SOB-05-072 ☞diff

得病二三風脈弱無太陽柴胡證煩躁心下堅至四五日雖能食以小承氣湯少少與微和之令小安至六日與承氣湯一升若不大便六七日小便少者雖不能食但頭堅後溏未定成堅攻之必溏須小便利屎定堅乃可攻之宜大承氣湯

《玉函》 SOB-18-032 ☞diff

得病二三日脈弱無太陽柴胡證而煩心下堅至四日雖能食以承氣湯少與微和之令小安至六日與承氣湯一升不大便六七日小便少者雖不能食但頭堅後溏未定其成堅攻之必溏當須小便利定堅乃可攻之宜大柴胡湯、承氣湯

《脈經》 SMK-07-06-037 ☞diff

得病二三者脈弱無太陽柴胡證而煩躁心下堅至四日雖能食以承氣湯少與微和之令小安至六日與承氣湯一升不大便六七日小便少者雖不大便但頭堅後溏未定成其堅攻之必溏當須小便利定堅乃可攻之

《全書》 SSB-252 ☞diff

⒁傷寒六七日目中不了了睛不和無表裏證大便難身微熱者此爲實也急下之大承氣湯

《全書|法》 SSR-08-036 ☞diff

傷寒六七日目中不了了睛不和無表裏證大便難宜大承氣湯〔第三十六〕用前第二方

《全書|可不》 SSG-21-017 ☞diff

傷寒六七日目中不了了睛不和無表裏證大便難身微熱者此爲實也急下之宜大承氣、大柴胡湯十五用前第一、第二方

《千翼》 STB-08-048 ☞diff

傷寒七八日目中不了了睛不和無表裏證大便難微熱者此爲實急下之宜承氣湯

《千翼》 STB-13-068 ☞diff

傷寒六七日目中不了了睛不和無表裏證大便難微熱者此爲實急下之

《玉函》 SOB-05-073 ☞diff

傷寒六七日目中不了了睛不和無表裏證大便難身微熱者此爲實急下之宜大承氣湯

《玉函》 SOB-18-018 ☞diff

傷寒六七日目不了了睛不和無表裏證大便難微熱者此爲實急下之宜大柴胡湯、承氣湯

《脈經》 SMK-07-07-011 ☞diff

傷寒六七日目中不了了睛不和無表裏證大便難微熱者此爲實急下之屬大柴胡湯承氣湯證

《全書》 SSB-253 ☞diff

⒀陽明病發熱汗多者急下之大承氣湯一云大柴胡湯

《全書|法》 SSR-08-037 ☞diff

陽明病發熱汗多者急下之宜大承氣湯〔第三十七〕用前第二方

《全書|可不》 SSG-21-003 ☞diff

陽明病發熱汗多者急下之宜大柴胡湯方一一法:用小承氣湯

《千翼》 STB-08-049 ☞diff

陽明病發熱汗多者急下之宜承氣湯

《玉函》 SOB-05-074 ☞diff

陽明病發熱汗多者急下之宜大承氣湯

《玉函》 SOB-18-003 ☞diff

陽明病發熱汗多者急下之宜承氣湯一云:大柴胡湯

《脈經》 SMK-07-07-003 ☞diff

陽明病發熱汗多者急下之屬大柴胡湯

《全書》 SSB-254 ☞diff

⒀發汗不解腹滿痛者急下之大承氣湯

《全書|法》 SSR-08-038 ☞diff

發汗不解腹滿痛者急下之宜大承氣湯〔第三十八〕用前第二方

《全書|可不》 SSG-17-034 ☞diff

發汗後不解腹滿痛者急下之宜大承氣湯方二十四

《千翼》 STB-08-050 ☞diff

發汗不解腹滿痛者急下之宜承氣湯

《淳化》 SCB-04-037 ☞diff

陽明病發作有時汗不解腹滿痛宜承氣湯

《玉函》 SOB-05-075 ☞diff

發汗不解腹滿痛者急下之宜大承氣湯

《玉函》 SOB-19-018 ☞diff

發汗不解腹滿痛者急下之宜承氣湯一云:大柴胡湯

《全書》 SSB-255 ☞diff

⒀腹滿不減減不足言當下之大承氣湯

《全書|法》 SSR-08-039 ☞diff

腹滿不減減不足言當下之宜大承氣湯〔第三十九〕用前第二方

《全書|可不》 SSG-21-015 ☞diff

腹滿不減減不足言當下之宜大柴胡、大承氣湯十三用前第一、第二方

《千翼》 STB-08-051 ☞diff

腹滿不減減不足言當下之宜承氣湯

《千翼》 STB-13-067 ☞diff

腹滿不減減不足言宜下之

《玉函》 SOB-05-076 ☞diff

腹滿不減減不足言當下之宜大承氣湯

《玉函》 SOB-18-016 ☞diff

腹滿不減減不足言當下之宜大柴胡湯、承氣湯

《金匱》 GGY-10-013 ☞diff

腹滿不減減不足言當須下之大承氣湯

《全書》 SSB-256 ☞diff

⒁陽明少陽合病必下利其脈不負者爲順也負者失也互相克賊名爲負也脈滑而數者有宿食也當下之大承氣湯

《全書|法》 SSR-08-040 ☞diff

陽明少陽合病必下利脈滑而數有宿食也當下之宜大承氣湯〔第四十〕用前第二方

《全書|可不》 SSG-21-009 ☞diff

陽明少陽合病必下利其脈不負者爲順也負者失也互相剋賊名爲負也脈滑而數者有宿食當下之宜大承氣湯用前第二方

《千翼》 STB-08-052 ☞diff

陽明與少陽合病而利脈不負者爲順滑而數者有宿食宜承氣湯方竝見承氣湯門

《千翼》 STB-13-062 ☞diff

陽明與少陽合病利而脈不負者爲順脈數而滑者有宿食宜下之

《淳化》 SCB-04-038 ☞diff

陽明與少陰合病而自利脈浮者爲順也滑而數者有宿食宜承氣湯

少陰:《全書》"少陽"

《玉函》 SOB-05-078 ☞diff

陽明與少陽合病必下利其脈不負者爲順負者爲失互相剋賊名爲負若滑而數者有宿食也當下之宜大承氣湯

《玉函》 SOB-18-009 ☞diff

陽明與少陽合病而利不負者爲順負者失也互相剋賊爲負

《玉函》 SOB-18-010 ☞diff

脈滑而數者有宿食也當下之宜大柴胡湯、承氣湯

《脈經》 SMK-07-07-008 ☞diff

陽明與少陽合病而利脈不負者爲順負者失也互相刻賊爲負

《脈經》 SMK-07-07-009 ☞diff

滑而數者有宿食當下之屬大柴胡承氣湯證

《全書》 SSB-257 ☞diff

⒀病人無表裏證發熱七八日雖脈浮數者可下之假令已下脈數不解合熱則消穀喜飢至六七日不大便者有瘀血抵當湯

《全書》 SSB-258 ☞diff

⒀若脈數不解而下不止必協熱便膿血也

《全書|法》 SSR-08-041 ☞diff

病人無表裏證發熱七八日脈數可下之假令已下不大便者有瘀血宜抵當湯〔第四十一〕用前第二十四方下有二病證

《全書|可不》 SSG-21-021 ☞diff

病人無表裏證發熱七八日雖脈浮數者可下之宜大柴胡湯十九用前第一方

《全書|可不》 SSG-22-069 ☞diff

病人無表裏證發熱七八日脈雖浮數者可下之假令已下脈數不解今熱則消穀喜飢至六七日不大便者有瘀血屬抵當湯方四十五

《千翼》 STB-04-016 ☞diff

病人表裏無證發熱七八日雖脈浮數可下之宜大柴胡湯

《千翼》 STB-08-071 ☞diff

病者無表裏證發熱七八日雖脈浮數可下之假令下已脈數不解而合熱消穀喜飢至六七日不大便者有瘀血扺當湯主之若數不解而下不止必挾熱便膿血方見雜療中

《玉函》 SOB-05-079 ☞diff

病人無表裏證發熱七八日脈雖浮數者可下之假令下已脈數不解合熱則消穀善饑至六七日不大便者有瘀血宜抵當湯若脈數不解而下不止必挾熱便膿血

《玉函》 SOB-18-022 ☞diff

病者無表裏證發熱七八日脈雖浮數可下之宜大柴胡湯

《玉函》 SOB-19-059 ☞diff

病者無表裏證發熱七八日脈雖浮數者可下之假令已下脈數不解而合熱則消穀善飢至六七日不大便者有瘀血屬抵當湯證若脈數不解而下不止必挾熱便膿血

《脈經》 SMK-07-07-015 ☞diff

病者無表裏證發熱七八日雖脈浮數可下之屬大柴胡湯證

《脈經》 SMK-07-08-058 ☞diff

病者無表裏證發熱七八日脈雖浮數者可下之假令下已脈數不解今熱則消榖喜飢至六七日不大便者有瘀血屬抵當湯若脈數不解而不止必夾血便膿血

《全書》 SSB-258 ☞diff

⒀若脈數不解而下不止必協熱便膿血也

《全書》 SSB-257 ☞diff

⒀病人無表裏證發熱七八日雖脈浮數者可下之假令已下脈數不解合熱則消穀喜飢至六七日不大便者有瘀血抵當湯

《全書|法》 SSR-08-041 ☞diff

病人無表裏證發熱七八日脈數可下之假令已下不大便者有瘀血宜抵當湯〔第四十一〕用前第二十四方下有二病證

《全書|可不》 SSG-21-021 ☞diff

病人無表裏證發熱七八日雖脈浮數者可下之宜大柴胡湯十九用前第一方

《全書|可不》 SSG-22-069 ☞diff

病人無表裏證發熱七八日脈雖浮數者可下之假令已下脈數不解今熱則消穀喜飢至六七日不大便者有瘀血屬抵當湯方四十五

《千翼》 STB-04-016 ☞diff

病人表裏無證發熱七八日雖脈浮數可下之宜大柴胡湯

《千翼》 STB-08-071 ☞diff

病者無表裏證發熱七八日雖脈浮數可下之假令下已脈數不解而合熱消穀喜飢至六七日不大便者有瘀血扺當湯主之若數不解而下不止必挾熱便膿血方見雜療中

《玉函》 SOB-05-079 ☞diff

病人無表裏證發熱七八日脈雖浮數者可下之假令下已脈數不解合熱則消穀善饑至六七日不大便者有瘀血宜抵當湯若脈數不解而下不止必挾熱便膿血

《玉函》 SOB-18-022 ☞diff

病者無表裏證發熱七八日脈雖浮數可下之宜大柴胡湯

《玉函》 SOB-19-059 ☞diff

病者無表裏證發熱七八日脈雖浮數者可下之假令已下脈數不解而合熱則消穀善飢至六七日不大便者有瘀血屬抵當湯證若脈數不解而下不止必挾熱便膿血

《脈經》 SMK-07-07-015 ☞diff

病者無表裏證發熱七八日雖脈浮數可下之屬大柴胡湯證

《脈經》 SMK-07-08-058 ☞diff

病者無表裏證發熱七八日脈雖浮數者可下之假令下已脈數不解今熱則消榖喜飢至六七日不大便者有瘀血屬抵當湯若脈數不解而不止必夾血便膿血

《全書》 SSB-259 ☞diff

⒁傷寒發汗已身目爲黃所以然者以寒濕一作溫在裏不解故也以爲不可下也於寒濕中求之

《全書|可不》 SSG-17-007 ☞diff

傷寒發汗已身目爲黃所以然者以寒濕一作溫在裏不解故也以爲不可下也於寒濕中求之

《千翼》 STB-08-077 ☞diff

傷寒發其汗則身目爲黃所以然者寒濕相摶在裏不解故也

《玉函》 SOB-05-083 ☞diff

傷寒發其汗已身目爲黃所以然者以寒濕相搏在裏不解故也以爲非瘀熱而不可下當于寒濕中求之

《玉函》 SOB-19-010 ☞diff

傷寒發其汗身目爲黃所以然者寒濕相搏在裏不解故也

《脈經》 SMK-07-03-007 ☞diff

傷寒發其汗身目爲黃所以然者寒濕相搏在裏不解故也

《全書》 SSB-260 ☞diff

⒂傷寒七八日身黃如橘子色小便不利腹微滿者茵蔯蒿湯主之

《全書|法》 SSR-08-042 ☞diff

傷寒七八日身黃如橘色小便不利茵蔯蒿湯主之〔第四十二〕用前第二十三方

《全書|可不》 SSG-21-034 ☞diff

傷寒七八日身黃如橘子色小便不利腹微滿者屬茵蔯蒿湯證三十二用前第二十三方

《千翼》 STB-08-069 ☞diff

傷寒七八日身黃如橘小便不利其腹微滿茵蔯湯主之

《玉函》 SOB-05-080 ☞diff

傷寒七八日身黃如橘子色小便不利少腹微滿茵蔯蒿湯主之

《玉函》 SOB-18-035 ☞diff

傷寒七八日身黃如橘子色小便不利小腹微滿屬茵蔯湯證

《脈經》 SMK-07-07-026 ☞diff

傷寒七八日身黃如橘小便不利少腹微滿屬茵蔯蒿湯證

《全書|法》 SSR-08-043 ☞diff

傷寒身黃發熱梔子蘗皮湯主之〔第四十三〕三味

《千翼》 STB-08-078 ☞diff

傷寒其人發黃梔子蘖皮湯主之

《玉函》 SOB-05-081 ☞diff

傷寒身黃發熱梔子檗皮湯主之

《全書》 SSB-262 ☞diff

⒁傷寒瘀熱在裏身必黃麻黃連軺赤小豆湯主之

身必黃:《康平》“身必發黃”

《全書|法》 SSR-08-044 ☞diff

傷寒瘀熱在裏身必黃麻黃連軺赤小豆湯主之〔第四十四〕八味

《千翼》 STB-08-079 ☞diff

傷寒瘀熱在裏身體必黃麻黃連翹赤小豆湯主之

《玉函》 SOB-05-082 ☞diff

傷寒瘀熱在裏身必發黃宜麻黃連軺赤小豆湯主之

《全書》 SSB-263 ☞diff

⒂少陽之爲病口苦咽乾目眩也

《千翼》 STB-09-001 ☞diff

少陽之爲病口苦、咽乾、目眩也

《淳化》 SCB-05-001 ☞diff

傷寒三日少陽受病口苦乾燥目眩宜柴胡湯

《玉函》 SOB-06-001 ☞diff

少陽之爲病口苦、咽乾、目眩也

《全書》 SSB-264 ☞diff

⒁少陽中風兩耳無所聞目赤胸中滿而煩者不可吐下吐下則悸而驚

少陽中風:《康平》“少陽病”

《千翼》 STB-09-002 ☞diff

少陽中風兩耳無所聞目赤胸中滿而煩不可吐下;吐下則悸而驚

《淳化》 SCB-05-004 ☞diff

少陽中風兩耳生所聞目赤胸中滿而煩不可吐下吐下則悸而驚宜柴胡湯

《玉函》 SOB-06-002 ☞diff

少陽中風兩耳無聞目赤胸中滿而煩不可吐下吐下卽悸而驚

《全書》 SSB-265 ☞diff

⒁傷寒脈弦細頭痛發熱者屬少陽少陽不可發汗發汗則譫語此屬胃胃和則愈胃不和煩而悸一云躁

發汗則譫語:〈不可發汗〉發汗則譫語 이하 없음

《全書|可不》 SSG-15-027 ☞diff

傷寒脈弦細頭痛發熱者屬少陽少陽不可發汗

《千翼》 STB-09-003 ☞diff

傷寒病脈弦細頭痛而發熱此爲屬少陽少陽不可發汗發汗則譫語爲屬胃胃和卽愈不和煩而悸

《淳化》 SCB-05-005 ☞diff

傷寒病脈弦細頭痛而發熱此爲屬少陽少陽不可發汗發汗則譫語爲屬胃胃和卽愈不和卽煩而悸宜柴胡湯

《玉函》 SOB-06-003 ☞diff

傷寒脈弦細頭痛發熱者屬少陽少陽不可發汗發汗則譫語此屬胃胃和卽愈胃不和則煩而悸

《玉函》 SOB-13-029 ☞diff

傷寒其脈弦細頭痛發熱此爲屬少陽少陽不可發其汗

《脈經》 SMK-07-01-031 ☞diff

傷寒脈弦細頭痛而反發熱此屬少陽少陽不可發其汗

《全書》 SSB-266 ☞diff

⒂本太陽病不解轉入少陽者脇下硬滿乾嘔不能食往來寒熱尙未吐下脈沈緊者小柴胡湯

《全書|法》 SSR-09-001 ☞diff

太陽病不解轉入少陽脇下鞕滿乾嘔不能食往來寒熱尙未吐下脈沈緊者與小柴胡湯〔第一〕七味

《千翼》 STB-09-004 ☞diff

太陽病不解轉入少陽脇下堅滿乾嘔不能食飮往來寒熱而未吐下其脈沈緊可與小柴胡湯若已吐下、發汗、溫鍼、譫語柴胡證罷此爲壞病知犯何逆以法治之

《淳化》 SCB-05-002 ☞diff

少陽病脇下堅滿乾嘔不能飮食往來寒熱若未吐下其脈沈緊可與柴胡湯

《玉函》 SOB-06-004 ☞diff

太陽病不解轉入少陽者脇下堅滿乾嘔不能食飮往來寒熱尙未吐下其脈沈緊與小柴胡湯若已吐下、發汗、溫鍼譫語柴胡證罷此爲壤病知犯何逆以法治之

《玉函》 SOB-19-041 ☞diff

太陽病不解轉入少陽脇下堅滿乾嘔不能食往來寒熱尙未吐下其脈沈緊可與小柴胡湯若已吐下、發汗、溫鍼柴胡湯證罷此爲壤病知犯何逆以法治之

《全書》 SSB-267 ☞diff

⒂若已吐下發汗溫鍼譫語柴胡證罷此爲壞病知犯何逆以法治之

SSB-266과 이어지는 조문

《淳化》 SCB-05-003 ☞diff

少陽病若已吐下發汗譫語服柴胡湯若不解此欲爲狂病隨其證而治之

《玉函》 SOB-06-004 ☞diff

太陽病不解轉入少陽者脇下堅滿乾嘔不能食飮往來寒熱尙未吐下其脈沈緊與小柴胡湯若已吐下、發汗、溫鍼譫語柴胡證罷此爲壤病知犯何逆以法治之

《玉函》 SOB-19-041 ☞diff

太陽病不解轉入少陽脇下堅滿乾嘔不能食往來寒熱尙未吐下其脈沈緊可與小柴胡湯若已吐下、發汗、溫鍼柴胡湯證罷此爲壤病知犯何逆以法治之

《全書》 SSB-268 ☞diff

⒁三陽合病脈浮大上關上但欲眠睡目合則汗

《千翼》 STB-09-005 ☞diff

三陽脈浮大上關上但欲寐目合則汗

《玉函》 SOB-06-005 ☞diff

三陽合病脈浮大上關上但欲寐目合則汗

《全書》 SSB-269 ☞diff

⒀傷寒六七日無大熱其人煩躁者此爲陽去入陰故也

《千翼》 STB-09-006 ☞diff

傷寒六七日無大熱其人躁煩此爲陽去入陰故也

《淳化》 SCB-05-006 ☞diff

傷寒三日無大熱其人煩躁此爲陽去入陰故也宜茯苓湯

《玉函》 SOB-06-006 ☞diff

傷寒六七日無大熱其人躁煩此爲陽去入陰也

《全書》 SSB-270 ☞diff

⒀傷寒三日三陽爲盡三陰當受邪其人反能食而不嘔此爲三陰不受邪也

《千翼》 STB-09-007 ☞diff

傷寒三日三陽爲盡三陰當受其邪其人反能食而不嘔此爲三陰不受其邪

《玉函》 SOB-06-007 ☞diff

傷寒三日三陽爲盡三陰當受邪其人反能食而不嘔此爲三陰不受邪也

《全書》 SSB-271 ☞diff

⒀傷寒三日少陽脈小者欲已也

《千翼》 STB-09-008 ☞diff

傷寒三日少陽脈小欲已

《玉函》 SOB-03-011 ☞diff

傷寒三日少陽脈小者爲欲已

《全書》 SSB-272 ☞diff

⒀少陽病欲解時從寅至辰上

《千翼》 STB-09-009 ☞diff

少陽病欲解時從寅盡辰

《玉函》 SOB-06-008 ☞diff

少陽病欲解時從寅盡辰

《全書》 SSB-273 ☞diff

⒂太陰之爲病腹滿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時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結硬

《全書|可不》 SSG-20-030 ☞diff

太陰之爲病腹滿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時腹自痛下之必胸下結鞕

《全書|可不》 SSG-22-020 ☞diff

太陰之爲病腹滿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時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結鞕

《千翼》 STB-10-001 ☞diff

太陰之爲病腹滿食不下下之益甚時腹自痛胸下堅結

《淳化》 SCB-06-001 ☞diff

傷寒四日太陰受病腹滿吐食下之益甚時時腹痛心胸堅滿若脈浮者可發其汗沈者宜攻其裏也發汗者宜桂枝湯攻裏者宜承氣湯

《玉函》 SOB-07-001 ☞diff

太陰之爲病腹滿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時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痞堅

《玉函》 SOB-17-030 ☞diff

太陰之爲病腹滿而吐食不下下之益甚腹時自痛胸下痞堅

《脈經》 SMK-07-06-030 ☞diff

太陰之爲病腹滿而吐食不下下之益甚腹時自痛胸下結堅

《全書》 SSB-274 ☞diff

⒀太陰中風四肢煩疼陽微陰澁而長者爲欲愈

陽微陰澁而長者:《康平》“脈陽微陰澁而長者”

《千翼》 STB-10-003 ☞diff

太陰中風四肢煩疼陽微陰澁而長爲欲愈

《淳化》 SCB-06-002 ☞diff

太陰中風四肢煩痛其脈陽微陰澁而長爲欲愈也宜靑龍湯

《玉函》 SOB-07-003 ☞diff

太陰中風四肢煩疼陽微陰澁而長者爲欲愈

《全書》 SSB-275 ☞diff

⒀太陰病欲解時從亥至丑上

《千翼》 STB-10-004 ☞diff

太陰病欲解時從亥盡丑

《玉函》 SOB-07-004 ☞diff

太陰病欲解時從亥盡丑

《全書》 SSB-276 ☞diff

⒁太陰病脈浮者可發汗桂枝湯

可發汗:《康平》“少可發汗”

《全書|法》 SSR-10-001 ☞diff

太陰病脈浮可發汗宜桂枝湯〔第一〕五味前有太陰病三證

《全書|可不》 SSG-16-018 ☞diff

太陰病脈浮者可發汗屬桂枝湯證十二用前第一方

《千翼》 STB-10-002 ☞diff

太陰病脈浮可發其汗

《千翼》 STB-13-024 ☞diff

太陰病脈浮宜發其汗

《淳化》 SCB-06-001 ☞diff

傷寒四日太陰受病腹滿吐食下之益甚時時腹痛心胸堅滿若脈浮者可發其汗沈者宜攻其裏也發汗者宜桂枝湯攻裏者宜承氣湯

《玉函》 SOB-07-002 ☞diff

太陰病脈浮者可發其汗宜桂枝湯

《玉函》 SOB-14-018 ☞diff

太陽病脈浮者可發其汗宜桂枝湯

《脈經》 SMK-07-02-018 ☞diff

太陰病脈浮者可發其汗屬桂枝湯證

《全書》 SSB-277 ☞diff

⒁自利不渴者屬太陰以其臟有寒故也當溫之宜服四逆輩

《全書|法》 SSR-10-002 ☞diff

自利不渴者屬太陰以其藏寒故也宜服四逆輩〔第二〕下有利自止一證

《千翼》 STB-10-005 ☞diff

自利不渴者屬太陰其藏有寒故也當溫之宜四逆輩

《千翼》 STB-13-078 ☞diff

自利不渴者屬太陰其藏有寒故也宜溫之

《淳化》 SCB-06-003 ☞diff

太陰病利而不渴者其臟有寒當溫之以四逆湯

《玉函》 SOB-07-005 ☞diff

自利不渴者屬太陰以其藏有寒故也當溫之宜四逆輩

《玉函》 SOB-20-004 ☞diff

自利不渴者屬太陰其藏有寒故也當溫之宜四逆輩

《脈經》 SMK-07-09-004 ☞diff

自利不渴者屬太陰其藏有寒故也當溫之宜四逆輩

《全書》 SSB-278 ☞diff

⒁傷寒脈浮而緩手足自溫者繫在太陰太陰當發身黃若小便自利者不能發黃至七八日雖暴煩下利日十餘行必自止以脾家實腐穢當去故也

太陰:《康平》無此句 雖暴煩下利,日十餘行:《翼》雖煩,暴利十餘行

《千翼》 STB-10-006 ☞diff

傷寒脈浮而緩手足溫是爲繫在太陰太陰當發黃小便自利利者不能發黃至七八日雖煩暴利十餘行必自止所以自止者脾家實腐穢當去故也

《淳化》 SCB-06-004 ☞diff

傷寒脈浮而緩手足自溫是爲繫在太陰小便不利其人當發黃宜茵陳湯

《淳化》 SCB-06-005 ☞diff

太陰病不解雖暴煩下利十餘行而自止所以自止者脾家實腐穢已去故也宜橘皮湯

《玉函》 SOB-07-006 ☞diff

傷寒脈浮而緩手足自溫者繫在太陰太陰當發身黃若小便自利者不能發黃至七八日雖暴煩下利日十餘行必自止所以然者此脾家實腐穢當去也

《全書》 SSB-279 ☞diff

⒂本太陽病醫反下之因而腹滿時痛者屬太陰也桂枝加芍藥湯主之大實痛者桂枝加大黃湯主之

《全書|法》 SSR-10-003 ☞diff

本太陽病反下之因腹滿痛屬太陰桂枝加芍藥湯主之大實痛者桂枝加大黃湯主之〔第三〕桂枝加芍藥湯五味加大黃湯六味減大黃、芍藥法附

《全書|可不》 SSG-22-070 ☞diff

本太陽病醫反下之因爾腹滿時痛者屬太陰也屬桂枝加芍藥湯方四十六

《千翼》 STB-10-007 ☞diff

本太陽病醫反下之因腹滿時痛爲屬太陰桂枝加芍藥湯主之其實痛加大黃湯主之

《淳化》 SCB-06-006 ☞diff

太陰病下之後腹滿時痛宜桂心芍藥湯若太實腹痛者宜承氣湯下之

《玉函》 SOB-07-007 ☞diff

太陽病醫反下之因爾腹滿時痛者屬太陰也桂枝加芍藥湯主之大實痛者桂枝加大黃湯主之

《玉函》 SOB-19-074 ☞diff

太陽病醫反下之因腹滿時痛爲屬太陰屬桂枝加芍藥湯證其大實痛屬桂枝加大黃湯證

《脈經》 SMK-07-08-059 ☞diff

太陽病醫反下之因腹滿時痛爲屬太陰屬桂枝加芍藥湯大實痛屬桂枝加大黃湯

《脈經》 SMK-07-08-060 ☞diff

傷寒六七日其人大下後脈沈遲手足厥逆下部脈不至喉咽不利唾膿血泄利不止爲難治屬麻黃升麻湯

《全書》 SSB-280 ☞diff

⒀太陰爲病脈弱其人續自便利設當行大黃芍藥者宜減之以其人胃氣弱易動故也下利者先煎芍藥三沸.

《千翼》 STB-10-008 ☞diff

人無陽證脈弱其人續自便利設當行大黃芍藥者減之其人胃氣弱易動故也

《玉函》 SOB-07-008 ☞diff

太陰爲病脈弱其人續自便利設當行大黃芍藥者宜減之其人胃氣弱易動故也《論》云:桂枝加葛根湯主之

《全書》 SSB-281 ☞diff

⒂少陰之爲病脈微細但欲寐也

《千翼》 STB-11-001 ☞diff

少陰之爲病脈微細但欲寐

《淳化》 SCB-07-001 ☞diff

傷寒五日少陰受病其脈微細但欲寐

《玉函》 SOB-08-001 ☞diff

少陰之爲病脈微細但欲寐

《全書》 SSB-282 ☞diff

⒁少陰病欲吐不吐心煩但欲寐五六日自利而渴者屬少陰也虛故引水自救若小便色白者少陰病形悉具小便白者以下焦虛有寒不能制水故令色白也

但欲寐:《康平》傍注로 {小柴胡湯,調胃承氣湯,煩躁不眠,心煩而不渴。太陰病} 이 첨가되어있다. 《淳》龍骨牡蠣湯을 쓴다고 하였다.

《千翼》 STB-11-002 ☞diff

少陰病欲吐而不煩但欲寐五六日自利而渴者屬少陰虛故引水自救小便白者少陰病形悉具其人小便白者下焦虛寒不能制溲故白也

《淳化》 SCB-07-002 ☞diff

其人欲吐而不煩五日自利而渴者屬陰虛故引水以自救小便白而利者下焦有虛寒故不能制水而小便白也宜龍骨牡蠣湯

《玉函》 SOB-08-002 ☞diff

少陰病欲吐不吐心煩但欲寐五六日自利而渴者屬少陰也虛故引水自救若其人小便色白者爲少陰病形悉具所以然者以下焦虛有寒不能制溲故白也

《全書》 SSB-283 ☞diff

⒀病人脈陰陽俱緊反汗出者亡陽也此屬少陰法當咽痛而復吐利

《千翼》 STB-11-003 ☞diff

夫病其脈陰陽俱緊而反汗出爲陽屬少陰法當咽痛而復吐利

《玉函》 SOB-08-003 ☞diff

病人脈陰陽俱緊而反汗出爲亡陽此屬少陰法當咽痛而復吐利

《全書》 SSB-284 ☞diff

⒀少陰病咳而下利譫語者被火氣劫故也小便必難以强責少陰汗也

《全書|可不》 SSG-15-031 ☞diff

少陰病咳而下利譫語者此被火氣劫故也小便必難以强責少陰汗也

《千翼》 STB-11-004 ☞diff

少陰病咳而下利譫語是爲被火氣劫故也小便必難爲强責少陰汗也

《千翼》 STB-13-087 ☞diff

少陰病咳而下利譫語是爲被火氣劫故也小便必難爲强責少陰汗也

《淳化》 SCB-07-003 ☞diff

少陰病咳而下利譫語是爲心臟有積熱故也小便必難宜服猪苓湯

《玉函》 SOB-08-004 ☞diff

少陰病咳而下利譫語者被火氣刼故也小便必難爲强責少陰汗也

《玉函》 SOB-13-035 ☞diff

少陰病咳而下利譫語是爲被火氣刼故也小便必難以强責少陰汗也

《玉函》 SOB-21-011 ☞diff

少陰病咳而下利譫語是爲被火氣刼故也小便必難爲强責少陰汗也

《脈經》 SMK-07-01-033 ☞diff

少陰病咳而下利譫語者此被火氣刼故也小便必難以强責少陰汗也

《脈經》 SMK-07-16-011 ☞diff

少陰病咳而下利譫語是爲被火氣劫故也小便必難爲强責少陰汗出

《全書》 SSB-285 ☞diff

⒀少陰病脈細沈數病爲在裏不可發汗

《全書|可不》 SSG-15-002 ☞diff

少陰病脈細沈數病爲在裏不可發汗

《千翼》 STB-11-005 ☞diff

少陰病脈細沈數病在裏不可發其汗

《千翼》 STB-13-001 ☞diff

少陰病脈細沈數病在裏忌發其汗

《淳化》 SCB-07-004 ☞diff

少陰病脈細沈數病在裏不可發其汗宜承氣湯

《玉函》 SOB-08-005 ☞diff

少陰病脈細沈數病爲在裏不可發其汗

《玉函》 SOB-13-002 ☞diff

少陰病脈細沈數病爲在裏不可發其汗

《脈經》 SMK-07-01-001 ☞diff

少陰病脈細沈數病爲在裏不可發其汗

《全書》 SSB-286 ☞diff

⒀少陰病脈微不可發汗亡陽故也 ⒀陽已虛尺脈弱澁者復不可下之

《全書|可不》 SSG-15-004 ☞diff

少陰病脈微不可發汗亡陽故也

《全書|可不》 SSG-20-015 ☞diff

少陰病脈微不可發汗亡陽故也陽已虛尺中弱澁者復不可下之

《千翼》 STB-11-006 ☞diff

少陰病脈微不可發其汗無陽故也陽已虛尺中弱澁者復不可下之

《玉函》 SOB-08-006 ☞diff

少陰病脈微不可發汗亡陽故也陽已虛尺中弱澁者復不可下之

《玉函》 SOB-13-004 ☞diff

少陰病脈微不可發其汗亡陽故也

《脈經》 SMK-07-01-003 ☞diff

少陰病脈微一作濡而微弱不可發其汗無陽故也

《全書》 SSB-287 ☞diff

⒀少陰病脈緊至七八日自下利脈暴微手足反溫脈緊反去者爲欲解也雖煩下利必自愈

《千翼》 STB-11-007 ☞diff

少陰病脈緊者至七八日下利其脈暴微手足反溫其脈緊反去此爲欲解雖煩下利必自愈

《玉函》 SOB-08-007 ☞diff

少陰病脈緊至七八日自下利其脈暴微手足反溫脈緊去此爲欲解雖煩下利必自愈

《全書》 SSB-288 ☞diff

⒀少陰病下利若利自止惡寒而踡臥手足溫者可治

《千翼》 STB-11-008 ☞diff

少陰病下利若利止惡寒而踡手足溫者可治

《淳化》 SCB-07-005 ☞diff

少陰病下利止惡寒而踡手足溫者可治也宜建中湯

《玉函》 SOB-08-008 ☞diff

少陰病下利若利自止惡寒而踡手足溫者可治

《脈經》 SMK-07-18-019 ☞diff

少陰病下利若利止惡寒而踡手足溫者可治

《全書》 SSB-289 ☞diff

⒀少陰病惡寒而踡時自煩欲去衣被者可治

《千翼》 STB-11-009 ☞diff

少陰病惡寒而踡時自煩欲去其衣被不可治

《淳化》 SCB-07-006 ☞diff

少陰病惡寒而踡時時自煩不欲厚衣宜大柴胡湯

《玉函》 SOB-08-009 ☞diff

少陰病惡寒而踡時自煩欲去衣被者可治

《脈經》 SMK-07-18-020 ☞diff

少陰病惡寒而踡時時自煩欲去其衣被者可治

《全書》 SSB-290 ☞diff

⒀少陰中風脈陽微陰浮者爲欲愈

《千翼》 STB-11-010 ☞diff

少陰中風其脈陽微陰浮爲欲愈

《玉函》 SOB-08-010 ☞diff

少陰中風脈陽微陰浮爲欲愈

《全書》 SSB-291 ☞diff

⒀少陰病欲解時從子至寅上

《千翼》 STB-11-011 ☞diff

少陰病欲解時從子盡寅

《玉函》 SOB-08-011 ☞diff

少陰病欲解時從子盡寅

《全書》 SSB-292 ☞diff

⒀少陰病吐利手足不逆冷反發熱者不死脈不至者至一作足灸少陰七壯

《千翼》 STB-11-013 ☞diff

少陰病其人吐利手足不逆反發熱不死脈不足者灸其少陰七壯

《千翼》 STB-13-093 ☞diff

少陰病吐利手足逆而脈不足灸其少陰七壯

《淳化》 SCB-07-008 ☞diff

少陰病其人吐利手足不逆反發熱者宜葛根半夏湯

《玉函》 SOB-08-013 ☞diff

少陰病吐利手足不逆冷反發熱者不死脈不至者灸少陰七壯

《玉函》 SOB-24-003 ☞diff

少陰病其人吐利手足不逆反發熱者不死脈不至者灸其少陰七壯

《脈經》 SMK-07-11-003 ☞diff

少陰病其人吐利手足不逆反發熱不死脈不至者灸其少陰七壯

《全書》 SSB-293 ☞diff

⒀少陰病八九日一身手足盡熱者以熱在膀胱必便血也

《千翼》 STB-11-012 ☞diff

少陰病八九日而一身手足盡熱熱在膀胱必便血

《淳化》 SCB-07-007 ☞diff

少陰病而一身手足盡熱熱在膀胱必便血也宜黃芩湯

《玉函》 SOB-08-012 ☞diff

少陰病八九日一身手足盡熱者以熱在膀胱必便血也

《全書》 SSB-294 ☞diff

⒀少陰病但厥無汗而强發之必動其血未知從何道出或從口鼻或從目出者是名下厥上竭爲難治

《全書|可不》 SSG-15-032 ☞diff

少陰病但厥無汗而强發之必動其血未知從何道出或從口鼻或從目出者是名下厥上竭爲難治

《千翼》 STB-11-014 ☞diff

少陰病但厥無汗强發之必動血未知從何道出或從口鼻目出是爲下厥上竭爲難治

《玉函》 SOB-08-014 ☞diff

少陰病但厥無汗而强發之必動其血未知從何道出或從口鼻或從目出是名下厥上竭爲難治

《玉函》 SOB-13-036 ☞diff

少陰病但厥無汗而强發之必動其血未知從何道出或從口鼻或從耳目出是爲下厥上竭爲難治

《脈經》 SMK-07-01-034 ☞diff

少陰病但厥無汗而强發之必動其血未知從何道出或從口鼻或從目出一作耳目是爲下厥上竭爲難治

《全書》 SSB-295 ☞diff

⒀少陰病惡寒身踡而利手足逆冷者不治

《千翼》 STB-11-015 ☞diff

少陰病惡寒踡而利手足逆者不治

《玉函》 SOB-08-015 ☞diff

少陰病惡寒身踡而利手足逆冷者不治

《脈經》 SMK-07-18-013 ☞diff

少陰病惡寒踡而利手足逆者不治

《全書》 SSB-296 ☞diff

⒀少陰病吐利躁煩四逆者

《千翼》 STB-11-017 ☞diff

少陰病其人吐利躁逆者死

《玉函》 SOB-08-017 ☞diff

少陰病吐利煩躁四逆者死

《脈經》 SMK-07-18-015 ☞diff

少陰病其人吐利躁逆者

《全書》 SSB-297 ☞diff

⒀少陰病下利止而頭眩時時自冒者

《千翼》 STB-11-016 ☞diff

少陰病下利止而眩時時自冒者死

《玉函》 SOB-08-016 ☞diff

少陰病下利止而頭眩時時自冒者死

《脈經》 SMK-07-18-014 ☞diff

少陰病下利止而眩時時自胃者

《全書》 SSB-298 ☞diff

⒀少陰病四逆惡寒而身踡脈不至不煩而躁者一作吐利而躁逆者死

《千翼》 STB-11-018 ☞diff

少陰病四逆惡寒而踡其脈不至其人不煩而躁者

《玉函》 SOB-08-018 ☞diff

少陰病四逆惡寒而身踡脈不至不煩而躁者

《脈經》 SMK-07-18-016 ☞diff

少陰病四逆惡寒而踡其脈不至其人不煩而躁者

《全書》 SSB-299 ☞diff

⒀少陰病六七日息高者

《千翼》 STB-11-019 ☞diff

少陰病六七日其息高者

《玉函》 SOB-08-019 ☞diff

少陰病六七日息高者

《脈經》 SMK-07-18-017 ☞diff

少陰病六七日其人息高者

《全書》 SSB-300 ☞diff

⒀少陰病脈微細沈但欲臥汗出不煩自欲吐至五六日自利復煩躁不得臥寐者

《千翼》 STB-11-020 ☞diff

少陰病脈微細沈但欲臥汗出不煩自欲吐至五六日自利復煩燥不得臥寐者

《玉函》 SOB-08-020 ☞diff

少陰病脈微細沈但欲臥汗出不煩自欲吐五六日自利復煩躁不得臥寐者死

《脈經》 SMK-07-18-018 ☞diff

少陰病脈微細沈但欲臥汗出不煩自欲吐五六日自利復煩躁不得臥寐者

《全書》 SSB-301 ☞diff

⒂少陰病始得之反發熱脈沈者麻黃細辛附子湯主之

《全書|法》 SSR-11-001 ☞diff

少陰病始得之發熱脈沈者麻黃細辛附子湯主之〔第一〕三味前有少陰病二十證

《千翼》 STB-11-021 ☞diff

少陰病始得之反發熱脈反沈者麻黃細辛附子湯主之

《淳化》 SCB-07-009 ☞diff

少陰病始得之其人發熱脈反沈者宜麻黃附子湯

《玉函》 SOB-08-021 ☞diff

少陰病始得之反發熱脈沈者麻黃附子細辛湯主之

《全書》 SSB-302 ☞diff

⒂少陰病得之二三日麻黃附子甘草湯微發汗以二三日無裏證故微發汗也

《全書|法》 SSR-11-002 ☞diff

少陰病二三日麻黃附子甘草湯微發汗〔第二〕三味

《全書|可不》 SSG-16-046 ☞diff

少陰病得之二三日麻黃附子甘草湯微發汗以二三日無證故微發汗也四十

《千翼》 STB-11-022 ☞diff

少陰病得之二三日麻黃附子甘草湯微發汗以二三日無證故微發汗

《千翼》 STB-13-028 ☞diff

少陰病得之二三日麻黃附子甘草湯微發汗

《玉函》 SOB-08-022 ☞diff

少陰病得之二三日麻黃附子甘草湯微發汗以二三日無裏證故微發汗

《玉函》 SOB-14-040 ☞diff

少陰病得之二三日麻黃附子甘草湯微發汗 脈浮小便不利微熱消渴可與五苓散利小便發汗

《脈經》 SMK-07-02-045 ☞diff

少陰病得之二三日麻黃附子甘草湯微發汗以二三日無證故微發汗也

《全書》 SSB-303 ☞diff

⒂少陰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煩不得臥黃連阿膠湯主之

《全書|法》 SSR-11-003 ☞diff

少陰病二三日以上心煩不得臥黃連阿膠湯主之〔第三〕五味

《千翼》 STB-11-023 ☞diff

少陰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煩、不得臥者黃連阿膠湯主之

《玉函》 SOB-08-023 ☞diff

少陰病得之二三日已上心中煩不得臥黃連阿膠湯主之

《全書》 SSB-304 ☞diff

⒂少陰病得之一二日口中和其背惡寒者當灸之附子湯主之

當灸之:《康平》無此句

《全書|法》 SSR-11-004 ☞diff

少陰病一二日口中和其背惡寒附子湯主之〔第四〕五味

《千翼》 STB-11-024 ☞diff

少陰病得之一二日口中和其背惡寒者當灸之附子湯主之

《千翼》 STB-13-092 ☞diff

少陰病一二日口中和其背惡寒宜灸之

《玉函》 SOB-08-024 ☞diff

少陰病得之一二日口中和其背惡寒者當灸之附子湯主之

《玉函》 SOB-24-002 ☞diff

少陰病得之一二日口中和其背惡寒者當灸之

《脈經》 SMK-07-11-002 ☞diff

少陰病得之一二日口中和其背惡寒者當灸之

《全書》 SSB-305 ☞diff

⒂少陰病身體痛手足寒骨節痛脈沈者附子湯主之

《全書|法》 SSR-11-005 ☞diff

少陰病身體痛手足寒骨節痛脈沈者附子湯主之〔第五〕用前第四方

《千翼》 STB-11-025 ☞diff

少陰病身體痛手足寒骨節痛脈沈者附子湯主之

《淳化》 SCB-07-010 ☞diff

少陰病身體痛手足寒脈沈者宜四逆湯

《玉函》 SOB-08-025 ☞diff

少陰病身體痛手足寒骨節痛脈沈一作微附子湯主之

《全書》 SSB-306 ☞diff

⒂少陰病下利便膿血者桃花湯主之

《全書|法》 SSR-11-006 ☞diff

少陰病下利便膿血者桃花湯主之〔第六〕三味

《千翼》 STB-11-026 ☞diff

少陰病下利便膿血桃花湯主之

《淳化》 SCB-07-011 ☞diff

少陰病下利便膿血者桃花湯

《玉函》 SOB-08-026 ☞diff

少陰病下利便膿血桃花湯主之

《全書》 SSB-307 ☞diff

⒂少陰病二三日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下利不止便膿血者桃花湯主之

《全書|法》 SSR-11-007 ☞diff

少陰病二三日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便膿血者桃花湯主之〔第七〕用前第六方下有少陰病一證

《千翼》 STB-11-027 ☞diff

少陰病二三日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下利不止而便膿血者以桃花湯主之

《玉函》 SOB-08-027 ☞diff

少陰病二三日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下利不止而便膿血桃花湯主之

《全書》 SSB-308 ☞diff

⒁少陰病下利便膿血者可刺

《千翼》 STB-11-028 ☞diff

少陰病下利便膿血者可刺

《千翼》 STB-13-109 ☞diff

少陰病下利便膿血者宜刺

《玉函》 SOB-08-028 ☞diff

少陰病下利便膿血者可刺

《玉函》 SOB-26-010 ☞diff

少陰病下利便膿血者可刺

《脈經》 SMK-07-13-008 ☞diff

少陰病下利便膿血者可剌

《全書》 SSB-309 ☞diff

⒂少陰病吐利手足逆冷煩躁欲死者吳茱萸湯主之

《全書|法》 SSR-11-008 ☞diff

少陰病吐利手足逆冷煩躁欲死者吳茱萸湯主之〔第八〕四味

《千翼》 STB-11-029 ☞diff

少陰病吐利手足逆煩躁欲死者茱萸湯主之方見陽明門

《淳化》 SCB-07-012 ☞diff

少陰病其人吐利手足逆煩躁者宜吳茱萸湯

《玉函》 SOB-08-029 ☞diff

少陰病吐利而手足逆冷煩躁欲死者吳茱萸湯主之

《全書》 SSB-310 ☞diff

⒂少陰病下利咽痛胸滿心煩猪膚湯主之

心煩:《康平》“心煩者”

《全書|法》 SSR-11-009 ☞diff

少陰病下利咽痛胸滿心煩者猪膚湯主之〔第九〕三味

《千翼》 STB-11-030 ☞diff

少陰病下利咽痛胸滿心煩猪膚湯主之

《淳化》 SCB-07-013 ☞diff

少陰病下利咽痛胸滿心煩宜猪苓湯

《玉函》 SOB-08-030 ☞diff

少陰病下利咽痛胸滿心煩猪膚湯主之

《全書》 SSB-311 ☞diff

⒂少陰病二三日咽痛者可與甘草湯不差桔梗湯

《全書|法》 SSR-11-010 ☞diff

少陰病二三日咽痛與甘草湯不差與桔梗湯〔第十〕甘草湯一味桔梗湯二味

《千翼》 STB-11-031 ☞diff

少陰病二三日咽痛者可與甘草湯;不差可與桔梗湯

《淳化》 SCB-07-014 ☞diff

少陰病咽痛者宜甘草桔梗湯

《玉函》 SOB-08-031 ☞diff

少陰病二三日咽痛者可與甘草湯不差者與桔便湯

《全書》 SSB-312 ☞diff

⒁少陰病咽中傷生瘡不能語言聲不出者苦酒湯主之

苦酒湯:《康平》“半夏苦酒湯”

《全書|法》 SSR-11-011 ☞diff

少陰病咽中生瘡不能譫言聲不出者苦酒湯主之〔第十一〕三味

《千翼》 STB-11-032 ☞diff

少陰病咽中傷生瘡不能語言聲不出苦酒湯主之

《玉函》 SOB-08-032 ☞diff

少陰病咽中傷生瘡不能語言聲不出者苦酒湯主之

《全書|法》 SSR-11-012 ☞diff

少陰病咽痛半夏散及湯主之〔第十二〕三味

《千翼》 STB-11-033 ☞diff

少陰病咽中痛半夏散及湯

《玉函》 SOB-08-033 ☞diff

少陰病咽中痛半夏散及湯主之

《全書|法》 SSR-11-013 ☞diff

少陰病下利白通湯主之〔第十三〕三味

《千翼》 STB-11-034 ☞diff

少陰病下利白通湯主之

《淳化》 SCB-07-015 ☞diff

少陰病下利宜白通湯

《玉函》 SOB-08-034 ☞diff

少陰病下利白通湯主之

《全書》 SSB-315 ☞diff

⒂少陰病下利脈微者白通湯利不止厥逆無脈乾嘔煩者白通加猪膽汁湯主之服湯脈暴出者死微續者生

《全書|法》 SSR-11-014 ☞diff

少陰病下利脈微與白通湯利不止厥逆無脈乾嘔者白通加猪膽汁湯主之〔第十四〕白通湯用前第十三方加猪膽汁湯五味

《千翼》 STB-11-035 ☞diff

少陰病下利脈微服白通湯利不止厥逆無脈乾煩者白通加猪膽汁湯主之

《淳化》 SCB-07-016 ☞diff

少陰病下利服白通湯止後厥逆無脈煩躁者宜白通猪苓湯其脈暴出者死微微續出者生

《玉函》 SOB-08-035 ☞diff

少陰病下利脈微服白通湯利不止厥逆無脈乾嘔煩者白通加猪膽汁湯主之服湯脈暴出者死微續者生

《脈經》 SMK-07-18-021 ☞diff

少陰病下利止厥逆無脈乾煩一本作乾嘔服湯藥其脈暴出者微細者右少陰部

《全書》 SSB-316 ☞diff

⒂少陰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沈重疼痛自下利此爲有水氣其人①或咳②或小便利③或下利④或嘔者眞武湯主之

《全書|法》 SSR-11-015 ☞diff

少陰病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沈重疼痛自下利真武湯主之〔第十五〕五味加減法附

《千翼》 STB-11-036 ☞diff

少陰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沈重疼痛而利此爲有水氣其人或咳或小便不利或下利或嘔玄武湯主之

《淳化》 SCB-07-017 ☞diff

少陰病四肢心腹痛小便不利或咳或嘔此爲有水氣宜玄武湯

《玉函》 SOB-08-036 ☞diff

少陰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沈重疼痛而利此爲有水氣其人或咳或小便自利或下利或嘔者眞武湯主之

《全書》 SSB-317 ☞diff

⒂少陰病下利淸穀裏寒外熱手足厥逆脈微欲絶身反不惡寒其人①面色赤②或腹痛③或乾嘔④或咽痛⑤或利止脈不出者通脈四逆湯主之

《全書|法》 SSR-11-016 ☞diff

少陰病下利淸穀裏寒外熱手足厥逆脈微欲絶惡寒或利止脈不出通脈四逆湯主之〔第十六〕三味加減法附

《千翼》 STB-11-037 ☞diff

少陰病下利淸穀裏寒外熱手足厥逆脈微欲絶身反惡寒其人面赤或腹痛或乾嘔或咽痛或利止而脈不出通脈四逆湯主之

《淳化》 SCB-07-018 ☞diff

少陰病下利水穀裏寒外熱手足厥逆脈微欲絶身反惡寒其人面赤或腹痛或乾嘔或咽痛或時利止而脈不出者宜四逆湯

《玉函》 SOB-08-037 ☞diff

少陰病下利淸穀裏寒外熱手足厥逆脈微欲絶身反不惡寒其人面赤色或腹痛或乾嘔或咽痛或利止而脈不出通脈四逆湯主之

《全書》 SSB-318 ☞diff

⒂少陰病四逆其人①或咳②或悸③或小便不利④或腹中痛⑤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

《全書|法》 SSR-11-017 ☞diff

少陰病四逆或咳或悸四逆散主之〔第十七〕四味加減法附

《千翼》 STB-11-038 ☞diff

少陰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洩利下重四逆散主之

《玉函》 SOB-08-038 ☞diff

少陰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

《全書》 SSB-319 ☞diff

⒂少陰病下利六七日咳而嘔渴心煩不得眠者猪苓湯主之

《全書|法》 SSR-11-018 ☞diff

少陰病下利六七日咳而嘔渴煩不得眠猪苓湯主之〔第十八〕五味

《千翼》 STB-11-039 ☞diff

少陰病不利六七日咳而嘔渴心煩不得眠猪苓湯主之方見陽明門

《淳化》 SCB-07-019 ☞diff

少陰病下利咳而嘔煩渴不得眠臥宜猪苓湯

《玉函》 SOB-08-039 ☞diff

少陰病下利六七日咳而嘔渴心煩不得眠者猪苓湯主之

《全書》 SSB-320 ☞diff

⒁少陰病得之二三日口燥咽乾者急下之大承氣湯

《全書|法》 SSR-11-019 ☞diff

少陰病二三日口燥咽乾者宜大承氣湯〔第十九〕四味

《全書|可不》 SSG-21-004 ☞diff

少陰病得之二三日口燥咽乾者急下之宜大承氣湯方二

《千翼》 STB-11-040 ☞diff

少陰病得之二三日口燥咽乾急下之宜承氣湯

《千翼》 STB-13-057 ☞diff

少陰病得之二三日口燥咽乾者急下之

《淳化》 SCB-07-020 ☞diff

少陰病口燥咽乾急下之宜承氣湯

《玉函》 SOB-08-040 ☞diff

少陰病得之二三日口燥咽乾者急下之宜大承氣湯

《玉函》 SOB-18-004 ☞diff

少陰病得之二三日口燥咽乾急下之宜承氣湯

《脈經》 SMK-07-07-004 ☞diff

少陰病得之二三日口燥咽乾者急下之屬承氣湯

《全書》 SSB-321 ☞diff

⒂少陰病自利淸水色純靑心下必痛口乾燥者可下之大承氣湯一法用大柴胡

《全書|法》 SSR-11-020 ☞diff

少陰病自利淸水心下痛口乾者宜大承氣湯〔第二十〕用前第十九方

《全書|可不》 SSG-21-006 ☞diff

少陰病下利淸水色純靑心下必痛口乾燥者可下之宜大柴胡、大承氣湯用前第二方

《千翼》 STB-11-041 ☞diff

少陰病利淸水色靑者心下必痛口乾燥者可下之宜承氣湯一云:大柴胡

《千翼》 STB-13-059 ☞diff

少陰病下利淸水色靑者心下必痛口乾者宜下之

《淳化》 SCB-07-021 ☞diff

少陰病利淸水色靑者胸心下必痛口乾燥者宜大柴胡湯

《玉函》 SOB-08-041 ☞diff

少陰病下利淸水色純靑心下必痛口乾燥者急下之宜大承氣湯

《玉函》 SOB-18-006 ☞diff

少陰病下利淸水色靑者心下必痛口乾燥者可下之宜大柴胡湯、承氣湯

《脈經》 SMK-07-07-006 ☞diff

少陰病下利淸水色靑者心下必痛口乾燥者可下之屬大柴胡湯承氣湯證

《全書》 SSB-322 ☞diff

⒀少陰病六七日腹脹不大便者急下之大承氣湯

《全書|法》 SSR-11-021 ☞diff

少陰病六七日腹滿不大便宜大承氣湯〔第二十一〕用前第十九方

《全書|可不》 SSG-21-005 ☞diff

少陰病六七日腹滿不大便者急下之宜大承氣湯用前第二方

《千翼》 STB-11-042 ☞diff

少陰病六七日腹滿不大便者急下之宜承氣湯方見承氣中

《淳化》 SCB-07-022 ☞diff

少陰病其人腹滿不大便者急下之宜承氣湯

《玉函》 SOB-08-042 ☞diff

少陰病六七日腹脹不大便者急下之宜大承氣湯

《玉函》 SOB-18-005 ☞diff

少陰病六七日腹滿不大便者急下之宜承氣湯

《脈經》 SMK-07-07-005 ☞diff

少陰病六七日腹滿不大便者急下之屬承氣湯證

《全書》 SSB-323 ☞diff

⒂少陰病脈沈者急溫之四逆湯

《全書|法》 SSR-11-022 ☞diff

少陰病脈沈者急溫之宜四逆湯〔第二十二〕三味

《千翼》 STB-11-043 ☞diff

少陰病其脈沈者當溫之宜四逆湯

《千翼》 STB-13-080 ☞diff

少陰病脈沈者宜急溫之

《淳化》 SCB-07-023 ☞diff

少陰病其脈沈者急當溫之宜四逆湯

《玉函》 SOB-08-043 ☞diff

少陰病脈沈者急溫之宜四逆湯

《玉函》 SOB-20-006 ☞diff

少陰病其脈沈者急當溫之宜四逆湯

《脈經》 SMK-07-09-006 ☞diff

少陰病脈沈者急當溫之宜四逆湯

《全書》 SSB-324 ☞diff

⒂少陰病飮食入口則吐心中溫溫欲吐復不能吐始得之手足寒脈弦遲此胸中實不可下也當吐之若膈上有寒飮乾嘔者不可吐也當溫之四逆湯

《全書|法》 SSR-11-023 ☞diff

少陰病食入則吐心中溫溫欲吐手足寒脈弦遲當溫之宜四逆湯〔第二十三〕用前第二十二方下有少陰病一證

《全書|可不》 SSG-18-003 ☞diff

少陰病飮食入口則吐心中溫溫欲吐復不能吐始得之手足寒脈弦遲者此胸中實不可下也若膈上有寒飮乾嘔者不可吐也當溫之

《全書|可不》 SSG-19-005 ☞diff

少陰病飮食入口則吐心中溫溫欲吐復不能吐者宜吐之

《全書|可不》 SSG-20-032 ☞diff

少陰病飮食入口則吐心中溫溫欲吐復不能吐始得之手足寒脈弦遲者此胸中實不可下也

《千翼》 STB-11-044 ☞diff

少陰病其人飮食入則吐心中溫溫欲吐復不能吐始得之手足寒脈弦遲此胸中實不可下也當遂吐之若膈上有寒飮乾嘔者不可吐當溫之宜四逆湯方見陽明門

《千翼》 STB-13-030 ☞diff

少陰病其人飮食入則吐心中溫溫欲吐復不能吐始得之手足寒脈弦運若膈上有寒飮乾嘔忌吐當溫之

《千翼》 STB-13-079 ☞diff

少陰病其人飮食入則吐心中溫溫欲吐復不能吐始得之手足寒脈弦遲若膈上有寒飮乾嘔宜溫之

《淳化》 SCB-07-024 ☞diff

少陰病其人飮食則吐心中溫溫欲吐復不能吐手足寒脈弦遲此胸中實不可下也當宜吐之宜瓜蔕散

《淳化》 SCB-07-025 ☞diff

少陰病若膈上有寒欲乾嘔者不可吐當溫之以四逆湯

《玉函》 SOB-08-044 ☞diff

少陰病飮食入口卽吐心下嗢嗢欲吐復不能吐始得之手足寒脈弦遲者此胸中實不可下也當吐之若膈上有寒飮乾嘔者不可吐急溫之宜四逆湯

《玉函》 SOB-20-005 ☞diff

少陰病其人飮食入則吐心中嗢嗢欲吐復不能吐始得之手足寒脈弦遲若膈上有寒飮乾嘔者不可吐當溫之宜四逆湯

&:此胸中實,不可下也( SOB-15-003)

《玉函》 SOB-15-003 ☞diff

少陰病其人飮食入口卽吐心中嗢嗢欲吐復不能吐始得之手足寒脈弦遲者此胸中實不可下也若膈上有寒飮乾嘔者不可吐當溫之

《脈經》 SMK-07-04-003 ☞diff

少陰病飮食入則吐心中溫溫欲吐復不能吐始得之手足寒脈弦遲此胸中實不可下若膈上有寒飮乾嘔者不可吐當溫之

《脈經》 SMK-07-09-005 ☞diff

少陰病其人欲食入則吐心中溫溫欲吐復不能吐始得之手足寒脈弦遲若膈上有寒飮乾嘔者不可吐當溫之宜四逆湯

《全書》 SSB-325 ☞diff

⒀少陰病下利脈微澁嘔而汗出必數更衣反少者當溫其上灸之《脈經》云灸厥陰可五十壯

其上:《康平》“其背上”

《千翼》 STB-11-045 ☞diff

少陰病下利脈微澁者卽嘔汗者必數更衣反少當溫其上灸之一云:灸厥陰伍拾壯

《千翼》 STB-13-094 ☞diff

少陰病下利脈微澁者卽嘔汗者必數更衣反少者宜溫其上灸之一云灸厥陰伍拾壯

《玉函》 SOB-08-045 ☞diff

少陰病下利脈微澁嘔而汗出必數更衣反少者當溫其上灸之《論》云:桂枝加葛根湯主之

《玉函》 SOB-20-010 ☞diff

小陰病下利脈微澁者卽嘔汗出必數更衣反少當溫之

《玉函》 SOB-24-004 ☞diff

少陰病下利脈微澁者卽嘔汗出必數更衣反少當溫其上灸之

《脈經》 SMK-07-09-010 ☞diff

少陰病下利脈微澁者卽嘔汗出必數更衣反少當溫之

《脈經》 SMK-07-11-004 ☞diff

少陰病下利脈微澁者卽嘔汗出必數更衣反少當溫其上灸之一云灸厥陰可五十壯

《全書》 SSB-326 ☞diff

⒂厥陰之爲病消渴氣上撞心心中疼熱飢而不欲食食則吐下之利不止

《全書|可不》 SSG-20-031 ☞diff

厥陰之爲病消渴氣上撞心心中疼熱飢而不欲食食則吐蚘下之利不止

《千翼》 STB-12-001 ☞diff

厥陰之爲病消渴氣上撞心中疼熱飢而不欲食甚者則欲吐蚘下之不肯止

《玉函》 SOB-09-001 ☞diff

厥陰之爲病消渴氣上撞心心中疼熱饑不欲食甚者食則吐蚘下之不肯止

《玉函》 SOB-17-031 ☞diff

厥陰之爲病消渴氣上撞心心中疼痛熱飢而不欲食甚者則欲吐下之不肯止

《脈經》 SMK-07-06-031 ☞diff

厥陰之爲病消渴氣上撞心中疼熱飢而不欲食甚者則欲吐下之不肯止

《全書》 SSB-327 ☞diff

⒀厥陰中風脈微浮爲欲癒不浮爲未愈

《千翼》 STB-12-002 ☞diff

厥陰中風其脈微浮爲欲愈不浮爲未愈

《淳化》 SCB-08-001 ☞diff

傷寒六日厥陰受病其脈微浮爲欲愈不浮爲未愈也宜建中湯

《玉函》 SOB-09-002 ☞diff

厥陰中風其脈微浮爲欲愈不浮爲未愈

《全書》 SSB-328 ☞diff

⒀厥陰病欲解時從丑至卯上

《千翼》 STB-12-003 ☞diff

厥陰病欲解時從丑盡卯

《玉函》 SOB-09-003 ☞diff

厥陰病欲解時從丑盡卯

《全書》 SSB-329 ☞diff

⒀厥陰病渴欲飮水者少少與之

《千翼》 STB-12-004 ☞diff

厥陰病渴欲飮水者與水飮之卽愈

《千翼》 STB-13-114 ☞diff

厥陰渴欲飮水與水飮之卽愈

《淳化》 SCB-08-002 ☞diff

傷寒六日渴欲飮水者宜猪苓湯

《玉函》 SOB-09-004 ☞diff

厥陰病渴欲飮水者少少與之卽愈

《玉函》 SOB-28-002 ☞diff

厥陰病渴欲飮水者與水飮之卽愈

《脈經》 SMK-07-15-002 ☞diff

厥陰病渴欲飮水者與水飮之卽愈

《全書》 SSB-330 ☞diff

⒀諸四逆厥者不可下之虛家亦然

不可下之:〈不可吐〉”不可吐也”

《全書|可不》 SSG-18-004 ☞diff

諸四逆厥者不可吐也虛家亦然

《全書|可不》 SSG-20-022 ☞diff

諸四逆厥者不可下之虛家亦然

《千翼》 STB-12-005 ☞diff

諸四逆厥者不可下之虛家亦然

《千翼》 STB-13-031 ☞diff

諸四逆病厥忌吐虛家亦然

《玉函》 SOB-10-001 ☞diff

諸四逆厥者不可下之虛家亦然

《玉函》 SOB-15-003 ☞diff

少陰病其人飮食入口卽吐心中嗢嗢欲吐復不能吐始得之手足寒脈弦遲者此胸中實不可下也若膈上有寒飮乾嘔者不可吐當溫之

《玉函》 SOB-17-022 ☞diff

諸四逆厥者不可下之虛家亦然

《脈經》 SMK-07-04-004 ☞diff

諸四逆厥者不可吐之虛家亦然

《脈經》 SMK-07-06-022 ☞diff

諸四逆厥者不可下之虛家亦然

《全書》 SSB-331 ☞diff

⒀傷寒先厥後發熱而利者必自止見厥復利

《千翼》 STB-12-006 ☞diff

傷寒先厥後發熱而利者必止見厥復利

《玉函》 SOB-10-002 ☞diff

傷寒先厥後發熱而利者必自止見厥復利

《全書》 SSB-332 ☞diff

⒀傷寒始發熱六日厥反九日而利凡厥利者當不能食今反能食者恐爲除中一云消中食以索餠不發熱者知胃氣尙在必愈恐暴熱來出而復去也後日脈之其熱續在者期之旦日夜半愈所以然者本發熱六日厥反九日復發熱三日幷前六日亦爲九日與厥相應故期之旦日夜半愈後三日脈之而脈數其熱不罷者此爲熱氣有餘必發癰膿也

幷前六日:《康平》“幷六日” 與厥相應:《康平》“與厥陰相應”

《千翼》 STB-12-007 ☞diff

傷寒始發熱六日厥反九日而下利厥利當不能食今反能食恐爲除中食之黍餅不發熱者知胃氣尙在必愈恐暴熱來出而復去也後日脈之其熱續在期之旦日夜半愈所以然者本發熱六日厥反九日復發熱三日井前六日亦爲九日與厥相應故期之旦日夜半愈後三日脈之其熱不罷此爲熱氣有餘必發癰膿

《玉函》 SOB-10-003 ☞diff

傷寒始發熱六日厥反九日而利凡厥利者當不能食今反能食恐爲除中食以索餅不發熱者知胃氣尙在必愈恐暴熱來出而復去也後三日脈之其熱續在期之旦日夜半愈後三日脈之而數其熱不罷此爲熱氣有餘必發癰膿

《全書》 SSB-333 ☞diff

⒀傷寒脈遲六七日而反與黃芩湯徹其熱脈遲爲寒今與黃芩湯復除其熱腹中應冷當不能食今反能食此名除中必死

《千翼》 STB-12-008 ☞diff

傷寒脈遲六七日而反與黃芩湯徹其熱脈遲爲寒與黃芩湯復除其熱腹中冷當不能食今反能食此爲除中必死

《玉函》 SOB-10-004 ☞diff

傷寒脈遲六七日而反與黃芩湯徹其熱脈遲爲寒而與黃芩湯復除其熱腹中應冷當不能食今反能食此爲除中必死

《全書》 SSB-334 ☞diff

⒀傷寒先厥後發熱下利必自止而反汗出咽中痛者其喉爲痺發熱無汗而利必自止若不止必便膿血便膿血者其喉不痺

《千翼》 STB-12-009 ☞diff

傷寒先厥發熱下利必自止而反汗出咽中强痛其喉爲痺發熱無汗而利必自止便膿血便膿血者其喉不痺

《玉函》 SOB-10-005 ☞diff

傷寒先厥後發熱下利必自止而反汗出咽中痛者其喉爲痺發熱無汗而利必自止不止者必便膿血便膿血者其喉不痺

《全書》 SSB-335 ☞diff

⒀傷寒一二日至四五日厥者必發熱前熱者後必厥厥深者熱亦深厥微者熱亦微厥應下之而反發汗者必口傷爛赤

一二日:《康平》“二三日” 前熱者後必厥:《脈》《玉》《翼》〈不可發汗〉”前厥者後必熱”

《全書|可不》 SSG-15-026 ☞diff

傷寒一二日至四五日厥者必發熱前厥者後必熱厥深者熱亦深厥微者熱亦微厥應下之而反發汗者必口傷爛赤

《千翼》 STB-12-010 ☞diff

傷寒一二日至四五日厥者必發熱前厥者後必熱厥深熱亦深厥微熱亦微厥應下之而發其汗者口傷爛赤

《玉函》 SOB-10-006 ☞diff

傷寒一二日至四五日而厥者必發熱前熱者後必厥厥深者熱亦深厥微者熱亦微厥應下之而反發其汗必口傷爛赤

《玉函》 SOB-13-027 ☞diff

傷寒一二日至四五日厥者必發熱前厥者後必熱厥深熱亦深厥微熱亦微熱應下之而發其汗者心口傷爛赤

《脈經》 SMK-07-01-026 ☞diff

傷寒一二日至四五日厥者必發熱前厥者後必熱厥深者熱亦深厥微者熱亦微厥應下之而反發其汗必口傷爛赤

《全書》 SSB-336 ☞diff

⒀傷寒病厥五日熱亦五日設六日當復厥不厥者自愈厥終不過五日以熱五日故知自愈

《千翼》 STB-12-012 ☞diff

傷寒病厥五日熱亦五日設六日當復厥不厥者自愈厥不過五日以熱五日故知自愈

《玉函》 SOB-10-008 ☞diff

傷寒病厥五日熱亦五日設六日當復厥不厥者自愈厥終不過五日以熱五日故知自愈

《全書》 SSB-337 ☞diff

⒁凡厥者陰陽氣不相順接便爲厥厥者手足逆冷者是也

《千翼》 STB-12-011 ☞diff

凡厥者陰陽氣不相順接便爲厥厥者手足逆者是

《玉函》 SOB-10-007 ☞diff

凡厥者陰陽氣不相順接便爲厥厥者手足逆冷是也

《全書》 SSB-338 ☞diff

⒁傷寒脈微而厥至七八日膚冷其人躁無暫安時者此爲藏厥非蚘厥也蚘厥者其人當吐蚘今病者靜而復時煩者此爲藏寒蚘上入膈故煩須臾復止得食而嘔又煩蚘聞食臭出其人當自吐蚘蚘厥者烏梅丸主之又主久利

須臾:《康平》“須更”

《全書|法》 SSR-12-001 ☞diff

傷寒病蚘厥靜而時煩爲藏寒蚘上入膈故煩得食而嘔吐蚘者烏梅丸主之〔第一〕十味前後有厥陰病四證厥逆一十九證

《千翼》 STB-12-013 ☞diff

傷寒脈微而厥至七八日膚冷其人躁無安時此爲藏寒蚘上入其膈蚘厥者其人當吐蚘令病者靜而復時煩此爲藏寒蚘上入其膈故煩須臾復止得食而嘔又煩者蚘聞食臭必出其人常自吐蚘蚘厥者烏梅丸主之又主久痢

《玉函》 SOB-10-009 ☞diff

傷寒脈微而厥至七八日膚冷其人躁無暫安時者此爲藏厥非蚘厥也蚘厥者其人當吐蚘今病者靜而復時煩此爲藏寒蚘上入膈故煩須臾復止得食而嘔又煩者蚘聞食臭出其人當自吐蚘蚘厥者烏梅圓主之

《金匱》 GGY-19-007 ☞diff

蚘厥者當吐蚘今病者靜而復時煩此爲藏寒蚘上入膈故煩須臾復止得食而嘔又煩者蚘聞食臭出其人當自吐蚘蚘厥者烏梅丸主之

《全書》 SSB-339 ☞diff

⒀傷寒熱少微厥一作稍頭寒嘿嘿不欲食煩躁數日小便利色白者此熱除也欲得食其病爲愈若厥而嘔胸脇煩滿者其後必便血

指頭寒:《翼》稍頭寒

《千翼》 STB-12-014 ☞diff

傷寒熱少微厥稍頭寒嘿嘿不欲食煩躁數日小便利色白者熱除也得食其病爲愈若厥而嘔胸脇煩滿其後必便血稍頭一作指頭

《玉函》 SOB-10-010 ☞diff

傷寒熱少厥微指頭寒嘿嘿不欲食煩躁數日小便利色白者此熱除也欲得食其病爲愈若厥而嘔胸脇煩滿者其後必便血

《全書》 SSB-340 ☞diff

⒀病者手足厥冷言我不結胸小腹滿按之痛者此冷結在膀胱關元也

《千翼》 STB-12-015 ☞diff

病者手足厥冷言我不結胸少腹滿按之痛此冷結在膀胱關元也

《玉函》 SOB-10-011 ☞diff

病者手足厥冷言我不結胸小腹滿按之痛者此冷結在膀胱關元也

《全書》 SSB-341 ☞diff

⒀傷寒發熱四日厥反三日復熱四日厥少熱多者其病當愈四日至七日熱不除者必便膿血

《千翼》 STB-12-016 ☞diff

傷寒發熱四日厥反三日復發熱四日厥少熱多其病當愈四日至六七日不除必便膿血

《玉函》 SOB-10-012 ☞diff

傷寒發熱四日厥反三日復熱四日厥少熱多其病當愈四日至七日熱不除必淸膿血

《全書》 SSB-342 ☞diff

⒀傷寒厥四日熱反三日復厥五日其病爲進寒多熱少陽氣退故爲進也

《千翼》 STB-12-017 ☞diff

傷寒厥四日熱反三日復厥五日其病爲進寒多熱少陽氣退故爲進

《玉函》 SOB-10-013 ☞diff

傷寒厥四日熱反三日復厥五日其病爲進寒多熱少陽氣退故爲進

《全書》 SSB-343 ☞diff

⒀傷寒六七日脈微手足厥冷煩躁灸厥陰厥不還者

脈微:《翼》其脈數

《千翼》 STB-12-018 ☞diff

傷寒六七日其脈數手足厥煩躁厥不還者

《千翼》 STB-13-096 ☞diff

傷寒六七日其脈微手足厥煩躁灸其厥陰厥不還者

《淳化》 SCB-17-004 ☞diff

傷寒六七日脈數手足厥煩躁不已灸厥陰不順者死

《玉函》 SOB-10-014 ☞diff

傷寒六七日其脈微手足厥冷煩躁灸厥陰厥不還者死

《玉函》 SOB-24-007 ☞diff

傷寒五六日脈微手足厥冷煩躁灸厥陰厥不還者死

《脈經》 SMK-07-11-007 ☞diff

傷寒六七日其脈微手足厥煩躁灸其厥陰厥不還者

《脈經》 SMK-07-18-022 ☞diff

傷寒六七日其脈微手足厥煩躁灸其厥陰厥不還者

《全書》 SSB-344 ☞diff

⒀傷寒發熱下利厥逆躁不得臥者

《千翼》 STB-12-019 ☞diff

傷寒下利厥逆躁不能臥者

《玉函》 SOB-10-015 ☞diff

傷寒發熱下利厥逆躁不得臥者

《脈經》 SMK-07-18-023 ☞diff

傷寒下利厥逆躁不能臥者

《全書》 SSB-345 ☞diff

⒀傷寒發熱下利至甚厥不止者

《千翼》 STB-12-020 ☞diff

傷寒發熱下利至厥不止者

《脈經》 SMK-07-18-024 ☞diff

傷寒發熱下利至厥不止者

《全書》 SSB-346 ☞diff

⒀傷寒六七日不利便發熱而利其人汗出不止者有陰無陽故也

《千翼》 STB-12-021 ☞diff

傷寒六七日不利便發熱而利其人汗出不止者死有陰無陽故也

《玉函》 SOB-10-016 ☞diff

傷寒六七日不便利忽發熱而利其人汗出不止者死有陰無陽故也

《脈經》 SMK-07-18-025 ☞diff

傷寒厥逆六七日不利便發熱而利者其人汗出利不止者但有陰無陽故也

《全書》 SSB-347 ☞diff

⒀傷寒五六日不結胸腹濡脈虛復厥者不可下此亡血下之死

此亡血,下之死:《脈》《翼》下之亡血,死

《全書|可不》 SSG-20-033 ☞diff

傷寒五六日不結胸腹濡脈虛復厥者不可下此亡血下之死

《千翼》 STB-12-022 ☞diff

傷寒五六日不結胸腹濡脈虛復厥者不可下之下之亡血

《千翼》 STB-13-052 ☞diff

傷寒五六日不結胸腹濡脈虛復厥者忌下下之亡血則死

《玉函》 SOB-10-017 ☞diff

傷寒五六日不結胸腹濡脈虛復厥者不可下此爲亡血下之死

《玉函》 SOB-17-033 ☞diff

傷寒五六日不結胸腹濡脈虛復厥者不可下下之亡血死

《脈經》 SMK-07-06-033 ☞diff

傷寒五六日不結胸腹濡脈虛復厥者不可下下之亡血死

《脈經》 SMK-07-18-026 ☞diff

傷寒五六日不結胸腹濡脈虛復厥者不可下下之亡血

《全書》 SSB-348 ☞diff

⒀發熱而厥七日下利者爲難治

《千翼》 STB-12-023 ☞diff

傷寒發熱而厥七日下利者爲難治

《玉函》 SOB-10-018 ☞diff

傷寒發熱而厥七日下利者爲難治

《脈經》 SMK-07-18-027 ☞diff

傷寒發熱而厥七日下利者爲難治右厥逆部

《全書》 SSB-349 ☞diff

⒀傷寒脈促手足厥逆可灸之促一作縱

手足厥逆:《康平》“手足厥逆者” &《脈》爲可灸少陰、厥陰。《玉》灸少陰、厥陰。

《千翼》 STB-12-024 ☞diff

傷寒脈促手足厥逆者可灸之

《千翼》 STB-13-097 ☞diff

脈促手足厥者宜灸之

《玉函》 SOB-10-019 ☞diff

傷寒脈促手足厥逆者可灸之

《玉函》 SOB-24-008 ☞diff

傷寒脈促手足厥逆可灸之灸少陰、厥陰

《脈經》 SMK-07-11-008 ☞diff

傷寒脈促手足厥逆可灸之爲可灸少陰、厥陰主逆

《全書》 SSB-350 ☞diff

⒂傷寒脈滑而厥者裏有熱白虎湯主之

裏有熱:《翼》 “其表有熱”

《全書|法》 SSR-12-002 ☞diff

傷寒脈滑而厥裏有熱白虎湯主之〔第二〕四味

《千翼》 STB-12-025 ☞diff

傷寒脈滑而厥者其表有熱白虎湯主之稍頭一作指頭

《玉函》 SOB-10-020 ☞diff

傷寒脈滑而厥者裏有熱也白虎湯主之

《全書》 SSB-351 ☞diff

⒂手足厥寒脈細欲絶者當歸四逆湯主之

《全書|法》 SSR-12-003 ☞diff

手足厥寒脈細欲絶者當歸四逆湯主之〔第三〕七味

《千翼》 STB-12-026 ☞diff

手足厥寒脈爲之細絶當歸四逆湯主之

《玉函》 SOB-10-021 ☞diff

手足厥寒脈爲之細絶當歸四逆湯主之若其人內有久寒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薑湯主之

《全書|法》 SSR-12-004 ☞diff

若內有寒者宜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薑湯〔第四〕九味

《千翼》 STB-12-027 ☞diff

若其人有寒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薑湯主之

《玉函》 SOB-10-021 ☞diff

手足厥寒脈爲之細絶當歸四逆湯主之若其人內有久寒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薑湯主之

《全書》 SSB-353 ☞diff

⒀大汗出熱不去內拘急四肢疼又下利厥逆而惡寒者四逆湯主之

《全書|法》 SSR-12-005 ☞diff

大汗出熱不去內拘急四肢疼下利厥逆惡寒者四逆湯主之〔第五〕三味

《全書|可不》 SSG-17-033 ☞diff

大汗出熱不去內拘急四肢疼又下利厥逆而惡寒者屬四逆湯證二十三用前第五方

《千翼》 STB-12-028 ☞diff

大汗出熱不去拘急四肢疼若下利厥而惡寒四逆湯主之

《玉函》 SOB-10-022 ☞diff

大汗出熱不去內拘急四肢疼又下利厥逆而惡寒者四逆湯主之

《脈經》 SMK-07-03-027 ☞diff

大汗出熱不去內拘急四肢疼下利厥逆而惡寒屬四逆湯

《全書》 SSB-354 ☞diff

⒁大汗若大下利而厥冷者四逆湯主之

《全書|法》 SSR-12-006 ☞diff

大汗若大下利而厥冷者四逆湯主之〔第六〕用前第五方

《全書|可不》 SSG-22-043 ☞diff

大汗若大下而厥冷者屬四逆湯方二十

《千翼》 STB-12-029 ☞diff

大汗出若火下利而厥四逆湯主之稍頭一作指頭

《玉函》 SOB-10-023 ☞diff

大汗出若大下利而厥冷者四逆湯主之

《全書》 SSB-355 ☞diff

⒁病人手足厥冷脈乍緊者邪結在胸中心下滿而煩飢不能食者病在胸中當須吐之瓜蒂散

《全書|法》 SSR-12-007 ☞diff

病人手足厥冷脈乍緊心下滿而煩宜瓜蔕散〔第七〕三味

《全書|可不》 SSG-19-007 ☞diff

病手足逆冷脈乍結以客氣在胸中心下滿而煩欲食不能食者病在胸中當吐吐之

《千翼》 STB-12-030 ☞diff

病者手足逆冷脈乍緊者邪結在胸中心下滿而煩飢不能食病在胸中當吐之宜瓜蔕散稍頭一作指頭

《千翼》 STB-13-037 ☞diff

病者手足逆冷脈乍緊邪結在胸中心下滿而煩飢不能食病在胸中宜吐之

《淳化》 SCB-13-004 ☞diff

病者手足冷脈乍結在胸心下而煩飢不能食病在胸中當宜吐之

《玉函》 SOB-10-026 ☞diff

病者手足厥冷脈乍緊者邪結在胸中心中滿而煩饑不能食者病在胸中當吐之宜瓜蒂散

《玉函》 SOB-16-007 ☞diff

病者手足逆冷脈乍緊邪結在胸中心下滿而煩飢不能食病在胸中當吐之

《脈經》 SMK-07-05-007 ☞diff

病者手足厥冷脈乍緊邪結在胸中心下滿而煩飢不能食病在胸中當吐之

《全書》 SSB-356 ☞diff

⒁傷寒厥而心下悸宜先治水當服茯苓甘草湯却治其厥不爾水漬入胃必作利也

《全書|法》 SSR-12-008 ☞diff

傷寒厥而心下悸宜先治水當服茯苓甘草湯〔第八〕四味

《千翼》 STB-12-031 ☞diff

傷寒厥而心下悸先治其水當與茯苓甘草湯却治其厥不爾其水入胃必利茯苓甘草湯主之

《玉函》 SOB-10-027 ☞diff

傷寒厥而心下悸者宜先治水當與茯苓甘草湯却治其厥不爾水漬入胃必作利也

《全書》 SSB-357 ☞diff

⒁傷寒六七日大下後脈沈而遲手足厥逆下部脈不至喉咽不利唾膿血泄利不止者爲難治麻黃升麻湯主之

手足厥逆:《康平》“手足厥逆,與回逆湯” 麻黃升麻湯主之:《康平》“屬麻黃升麻湯”

《全書|法》 SSR-12-009 ☞diff

傷寒六七日大下後寸脈沈遲手足厥逆麻黃升麻湯主之〔第九〕十四味下有欲自利一證

《全書|可不》 SSG-22-071 ☞diff

傷寒六七日大下寸脈沈而遲手足厥逆下部脈不至喉咽不利唾膿血泄利不止者爲難治屬麻黃升麻湯方四十七

《千翼》 STB-12-032 ☞diff

傷寒六七日其人大下後脈沈遲手足厥逆下部脈不至咽喉不利唾膿血洩利不止爲難治麻黃升麻湯主之

《玉函》 SOB-10-028 ☞diff

傷寒六七日大下後寸脈沈遲手足厥逆下部脈不至咽喉不利唾膿血洩利不止者爲難治麻黃升麻湯主之

《脈經》 SMK-07-08-060 ☞diff

傷寒六七日其人大下後脈沈遲手足厥逆下部脈不至喉咽不利唾膿血泄利不止爲難治屬麻黃升麻湯

《全書》 SSB-358 ☞diff

⒀傷寒四五日腹中痛若轉氣下趣少腹者此欲自利也

《千翼》 STB-12-033 ☞diff

傷寒四五日腹中痛若轉氣下趣少腹爲欲自利

《玉函》 SOB-10-029 ☞diff

傷寒四五日腹中痛若轉氣下趣少腹者爲欲自利也

《全書》 SSB-359 ☞diff

⒂傷寒本自寒下醫復吐下之寒格更逆吐下若食入口卽吐乾薑黃連黃芩人蔘湯主之

更逆吐下:《翼》《玉》更逆吐

《全書|法》 SSR-12-010 ☞diff

傷寒本自寒下醫復吐下之若食入口卽吐乾薑黃芩黃連人參湯主之〔第十〕四味下有下利一十病證

《全書|可不》 SSG-22-072 ☞diff

傷寒本自寒下醫復吐下之寒格更逆吐下若食入口卽吐屬乾薑黃芩黃連人參湯方四十八

《千翼》 STB-12-034 ☞diff

傷寒本自寒下醫復吐之而寒格更逆吐食入卽出乾薑黃苓黃連人參湯主之

《玉函》 SOB-10-030 ☞diff

傷寒本自寒下醫復吐之寒格更逆吐下食入卽出者乾薑黃芩黃連湯主之

《玉函》 SOB-19-065 ☞diff

傷寒本自寒下醫復吐下之寒格更逆吐食入卽出屬乾薑黃芩黃連人參湯證

《脈經》 SMK-07-08-061 ☞diff

傷寒本自寒下醫復吐下之寒格更遂吐一本作更逆吐下食入卽出屬乾薑黃芩黃連人參湯

《全書》 SSB-360 ☞diff

⒀下利有微熱而渴脈弱者自愈

今:《康平》“令”

《千翼》 STB-12-035 ☞diff

下利有微熱其人渴脈弱者自愈

《玉函》 SOB-10-031 ☞diff

下利有微熱而渴脈弱者自愈

《脈經》 SMK-08-14-019 ☞diff

下利有微熱其人渴脈弱者今自愈

《金匱》 GGY-17-028 ☞diff

下利有微熱而渴脈弱者今自愈

《全書》 SSB-361 ☞diff

⒀下利脈數有微熱汗出自愈設復緊爲未解一云設脈浮復緊

今:《康平》“令”

《千翼》 STB-12-036 ☞diff

下利脈數若微發熱汗出者自愈設脈復緊爲未解

《玉函》 SOB-10-032 ☞diff

下利脈數有微熱汗出者自愈設復緊爲未解

《全書》 SSB-362 ☞diff

⒀下利手足厥冷無脈者灸之不溫若脈不還反微喘者死 ⒂少陰負趺陽者爲順也

&:《翼》主厥,厥陰是也。《玉》主足厥陰是也。

《千翼》 STB-12-037 ☞diff

下利手足厥無脈灸之不溫反微喘者少陰負跌陽者爲順

《千翼》 STB-13-095 ☞diff

下利手足厥無脈灸之主厥厥陰是也灸不溫反微喘者

《玉函》 SOB-10-033 ☞diff

下利手足厥冷無脈者灸之不溫而脈不還反微喘者死

《玉函》 SOB-10-034 ☞diff

少陰負趺陽者爲順也

앞조문에 이어지는 조문

《玉函》 SOB-24-006 ☞diff

下利手足厥冷無脈灸之主足厥陰是也灸不溫反微喘者死

《脈經》 SMK-07-11-006 ☞diff

下利手足厥無脈灸之不溫反微喘者少陰負趺陽者爲順也

《脈經》 SMK-08-14-022 ☞diff

下利手足厥無脈灸之不溫若脈不還反微喘者

《脈經》 SMK-08-14-023 ☞diff

少陰負趺陽者爲順也

앞조문에 이어지는 조문

《金匱》 GGY-17-027 ☞diff

下利手足厥冷無脈者灸之不溫若脈不還反微喘者少陰負趺陽者爲順也

《全書》 SSB-363 ☞diff

⒀下利寸脈反浮數尺中自澁者必淸膿血

《千翼》 STB-12-038 ☞diff

下利脈反浮數尺中自澁其人必淸膿血

《玉函》 SOB-10-035 ☞diff

下利寸脈反浮熱尺中自澁者必淸膿血

《脈經》 SMK-08-14-021 ☞diff

下利寸脈反浮數尺中自澁其人必淸膿血

《金匱》 GGY-17-033 ☞diff

下利寸脈反浮數尺中自澁者必淸膿血

《全書》 SSB-364 ☞diff

⒀下利淸穀不可攻表汗出必脹滿

《全書|可不》 SSG-15-024 ☞diff

下利不可發汗汗出必脹滿

《千翼》 STB-12-039 ☞diff

下利淸穀不可攻其表汗出必脹慲

《玉函》 SOB-10-036 ☞diff

下利淸穀不可攻其表汗出必脹滿

《玉函》 SOB-13-025 ☞diff

下利淸穀不可攻其表汗出必脹滿

《脈經》 SMK-07-01-024 ☞diff

下利淸榖不可攻其表汗出必脹滿

《脈經》 SMK-08-14-028 ☞diff

下利淸榖不可攻其表汗出必脹滿其藏寒者當下之

《金匱》 GGY-17-034 ☞diff

下利淸穀不可攻其表汗出必脹滿

《全書》 SSB-365 ☞diff

⒀下利脈沈弦者下重也脈大者爲未止脈微弱數者爲欲自止雖發熱不死

《千翼》 STB-12-040 ☞diff

下利脈沈弦者下重;其脈大者爲未止;脈微弱數者爲欲自止雖發熱不死

《玉函》 SOB-10-037 ☞diff

下利脈沈弦者下重脈大者爲未止脈微弱數者爲欲自止雖發熱不死

《脈經》 SMK-08-14-017 ☞diff

下利脈沈弦者下重;其脈大者爲未止;脈微弱數者爲欲自止雖發熱不死

《金匱》 GGY-17-026 ☞diff

下利脈沈弦者下重脈大者爲未止脈微弱數者爲欲自止雖發熱不死

《全書》 SSB-366 ☞diff

⒀下利脈沈而遲其人面少赤身有微熱下利淸穀者必鬱冒汗出而解 ⒁病人必微厥所以然者其面戴陽下虛故也

《千翼》 STB-12-041 ☞diff

下利脈沈而遲其人面少赤身有微熱下利淸穀必鬱冒汗出而解其人微厥所以然者其面戴陽下虛故也

《玉函》 SOB-10-038 ☞diff

下利脈沈而遲其人面少赤身有微熱下利淸穀必鬱冒汗出而解病人必微厥所以然者其面戴陽下虛故也

《脈經》 SMK-08-14-029 ☞diff

下利脈沈而遲其人面少赤身有微熱下利淸榖必鬱冒汗出而解其人微厥所以然者其面戴陽下虛故也

《金匱》 GGY-17-035 ☞diff

下利脈沈而遲其人面少赤身有微熱下利淸穀者必鬱冒汗出而解病人必微熱所以然者其面戴陽下虛故也

《全書》 SSB-367 ☞diff

⒀下利脈數而渴者令自愈設不差必淸膿血以有熱故也

《千翼》 STB-12-042 ☞diff

下利脈反數而渴者今自愈設不差必淸膿血有熱故也

《玉函》 SOB-10-039 ☞diff

下利脈反數而渴者今自愈設不差必淸膿血以有熱故也

《脈經》 SMK-08-14-024 ☞diff

下利脈數而浮一作渴今自愈設不差其人必淸膿血以有熱故也

《金匱》 GGY-17-030 ☞diff

下利脈數而渴者今自愈設不差必淸膿血以有熱故也

《全書》 SSB-368 ☞diff

⒀下利後脈絶手足厥冷晬時脈還手足溫者生脈不還者

脈不還者:《玉》不還不溫者

《千翼》 STB-12-043 ☞diff

下利後脈絶手足厥晬時脈還手足溫者生;不還者

《玉函》 SOB-10-040 ☞diff

下利後其脈絶手足厥晬時脈還手足溫者生不還不溫者死

《脈經》 SMK-08-14-025 ☞diff

下利後脈絶手足厥冷晬時脈還手足溫者生;脈不還者

《金匱》 GGY-17-036 ☞diff

下利後脈絶手足厥冷晬時脈還手足溫者生脈不還者死

《全書》 SSB-369 ☞diff

⒀傷寒下利日十餘行脈反實者死

《千翼》 STB-12-044 ☞diff

傷寒下利日十餘行其人脈反實者

《玉函》 SOB-10-041 ☞diff

傷寒下利日十餘行脈反實者死

《脈經》 SMK-07-18-032 ☞diff

傷寒下利日十餘行其人脈反實者

《全書》 SSB-370 ☞diff

⒁下利淸穀裏寒外熱汗出而厥者通脈四逆湯主之

《全書|法》 SSR-12-011 ☞diff

下利淸穀裏寒外熱汗出而厥者通脈四逆湯主之〔第十一〕三味

《千翼》 STB-12-045 ☞diff

下利淸穀裏寒外熱汗出而厥通脈四逆湯主之稍頭一作指頭

《玉函》 SOB-10-042 ☞diff

下利淸穀裏寒外熱汗出而厥通脈四逆湯主之

《金匱》 GGY-17-046 ☞diff

下利淸穀裏寒外熱汗出而厥者通脈四逆湯主之

《全書|法》 SSR-12-012 ☞diff

熱利下重者白頭翁湯主之〔第十二〕四味

《千翼》 STB-12-046 ☞diff

熱利下重白頭翁湯主之

《玉函》 SOB-10-043 ☞diff

熱利下重白頭翁湯主之

《全書》 SSB-372 ☞diff

⒀下利腹脹滿身體疼痛者先溫其裏乃攻其表溫裏宜四逆湯攻表宜桂枝湯

《全書|法》 SSR-12-013 ☞diff

下利腹脹滿身疼痛者先溫裏乃攻表溫裏宜四逆湯攻表宜桂枝湯〔第十三〕四逆湯用前第五方桂枝湯五味

《全書|可不》 SSG-16-022 ☞diff

下利腹脹滿身體疼痛者先溫其裏乃攻其表溫裏宜四逆湯攻表宜桂枝湯十六用前第一方

《千翼》 STB-12-048 ☞diff

下利腹滿身體疼痛先溫其裏乃攻其表溫裏宜四逆湯攻表宜桂枝湯稍頭一作指頭

《千翼》 STB-13-074 ☞diff

下利腹脹滿身體疼痛先溫其裏宜四逆湯

《玉函》 SOB-10-044 ☞diff

下利腹脹滿身體疼痛先溫其裏乃攻其表溫裏宜四逆湯攻表宜桂枝湯

《玉函》 SOB-20-003 ☞diff

下利腹滿身體疼痛先溫其裏宜四逆湯

《脈經》 SMK-07-09-003 ☞diff

下利腹滿身體疼痛先溫其裏宜四逆湯

《脈經》 SMK-08-14-030 ☞diff

下利腹脹滿身體疼痛先溫其裏乃攻其表

《金匱》 GGY-17-037 ☞diff

下利腹脹滿身體疼痛者先溫其裏乃攻其表溫裏宜四逆湯攻表宜桂枝湯

《全書》 SSB-373 ☞diff

⒀下利欲飮水者以有熱故也白頭翁湯主之

《全書|法》 SSR-12-014 ☞diff

下利欲飮水者以有熱也白頭翁湯主之〔第十四〕用前第十二方

《千翼》 STB-12-047 ☞diff

下利欲飮水者爲有熱白頭翁湯主之

《玉函》 SOB-10-045 ☞diff

下利欲飮水爲有熱也白頭翁湯主之

《全書》 SSB-374 ☞diff

⒀下利譫語者有燥屎也小承氣湯

《全書|法》 SSR-12-015 ☞diff

下利譫語者有燥屎也宜小承氣湯〔第十五〕三味

《全書|可不》 SSG-21-030 ☞diff

下利譫語者有燥屎也屬小承氣湯方二十八

《千翼》 STB-12-049 ☞diff

下利而譫語爲有燥屎小承氣湯主之稍頭一作指頭

《玉函》 SOB-10-046 ☞diff

下利譫語者有燥屎也宜小承氣湯

《玉函》 SOB-18-031 ☞diff

下利而譫語者爲有燥屎也屬承氣湯

《脈經》 SMK-08-14-034 ☞diff

下利而譫語者爲有燥屎也宜下之

《金匱》 GGY-17-042 ☞diff

下利譫語者有燥屎也小承氣湯主之

《全書》 SSB-375 ☞diff

⒀下利後更煩按之心下濡者爲虛煩也梔子豉湯

《全書|法》 SSR-12-016 ☞diff

下利後更煩按之心下濡者虛煩也宜梔子豉湯〔第十六〕二味

《千翼》 STB-12-050 ☞diff

下利後更煩按其心下濡者爲虛煩也梔子湯主之稍頭一作指頭

《玉函》 SOB-10-047 ☞diff

下利後更煩按之心下濡者爲虛煩也梔子豉湯主之

《金匱》 GGY-17-045 ☞diff

下利後更煩按之心下濡者爲虛煩也梔子豉湯主之

《全書》 SSB-376 ☞diff

⒀嘔家有癰膿者不可治嘔膿盡自愈

《千翼》 STB-12-051 ☞diff

嘔家有癰膿不可治嘔膿盡自愈

《玉函》 SOB-10-048 ☞diff

嘔家有癰膿不可治嘔膿盡自愈

《脈經》 SMK-08-14-003 ☞diff

夫嘔家有癰膿者不可治嘔膿盡自愈

《金匱》 GGY-17-001 ☞diff

夫嘔家有癰膿不可治嘔膿盡自愈

《全書》 SSB-377 ☞diff

⒀嘔而脈弱小便復利身有微熱見厥者難治四逆湯主之

身有微熱:《康平》“有微熱”

《全書|法》 SSR-12-017 ☞diff

嘔而脈弱小便利身有微熱見厥者難治四逆湯主之〔第十七〕用前第五方前有嘔膿一證

《千翼》 STB-12-053 ☞diff

嘔而脈弱小便復利身有微熱見厥難治四逆湯主之稍頭一作指頭

《玉函》 SOB-10-050 ☞diff

嘔而脈弱小便復利身有微熱見厥者難治四逆湯主之

《脈經》 SMK-08-14-001 ☞diff

嘔而脈弱小便復利身有微熱見厥者難治

《金匱》 GGY-17-015 ☞diff

嘔而脈弱小便復利身有微熱見厥者難治四逆湯主之

《全書》 SSB-378 ☞diff

⒀乾嘔吐涎沫頭痛者吳茱萸湯主之

《全書|法》 SSR-12-018 ☞diff

乾嘔吐涎沫頭痛者吳茱萸湯主之〔第十八〕四味

《千翼》 STB-12-054 ☞diff

乾嘔吐涎沫而復頭痛吳茱萸湯主之稍頭一作指頭

《玉函》 SOB-10-051 ☞diff

乾嘔吐涎沫而復頭痛吳茱萸湯主之

《金匱》 GGY-17-010 ☞diff

乾嘔吐涎沫頭痛者茱萸湯主之方見上

《全書|法》 SSR-12-019 ☞diff

嘔而發熱者小柴胡湯主之〔第十九〕七味下有噦二證

《千翼》 STB-12-052 ☞diff

嘔而發熱小柴胡湯主之稍頭一作指頭

《玉函》 SOB-10-049 ☞diff

嘔而發熱者小柴胡湯主之

《全書》 SSB-380 ☞diff

⒀傷寒大吐大下之極虛復極汗者其人外氣怫鬱復與之水以發其汗因得噦所以然者胃中寒冷故也

復極汗者:《康平》《玉》“復極汗出者”

《全書|可不》 SSG-22-021 ☞diff

傷寒大吐大下之極虛復極汗者其人外氣怫鬱復與之水以發其汗因得噦所以然者胃中寒冷故也

《千翼》 STB-12-055 ☞diff

傷寒大吐下之極虛復極汗者其人外氣怫鬱復與其水以發其汗因得噦所以然者胃中寒冷故也

《玉函》 SOB-10-052 ☞diff

傷寒大吐大下之極虛復極汗出者以其人外氣怫鬱復與之水以發其汗因得噦所以然者胃中寒冷故也

《玉函》 SOB-19-033 ☞diff

傷寒大吐下之極虛復極汗者其人外氣怫鬱復與之水以發其汗因得噦所以然者胃中寒冷故也

《玉函》 SOB-27-002 ☞diff

傷寒吐下之極虛復極汗出者其人外氣怫鬱復與之水以發其汗因得噦者胃中寒冷故也

《脈經》 SMK-07-08-017 ☞diff

傷寒大吐大下之極虛復極汗者其人外氣怫鬱復與之水以發其汗因得噦所以然者胃中寒冷故也

《脈經》 SMK-07-14-002 ☞diff

傷寒大吐大下之極虛復極汗者其人外氣怫鬰復與之水以發其汗因得噦所以然者胃中寒冷故也

《全書》 SSB-381 ☞diff

⒀傷寒噦而腹滿視其前後知何部不利利之卽愈

《千翼》 STB-12-056 ☞diff

傷寒噦而滿者視其前後知何部不利利之則愈

《玉函》 SOB-10-053 ☞diff

傷寒噦而腹滿問其前後知何部不利利之卽愈

《脈經》 SMK-08-14-015 ☞diff

噦而腹滿視其前後知何部不利利之卽愈

《金匱》 GGY-17-008 ☞diff

噦而腹滿視其前後知何部不利利之卽愈

《全書》 SSB-382 ☞diff

⒀問曰病有霍亂者何答曰嘔吐而利此名霍亂

《千翼》 STB-15-001 ☞diff

問曰:病有霍亂者何也?答曰:嘔吐而利此爲霍亂

《玉函》 SOB-11-001 ☞diff

問曰:病有霍亂者何答曰:嘔吐而利名曰霍亂

《脈經》 SMK-08-04-001 ☞diff

問曰:病有霍亂者何?師曰:嘔吐而利此爲霍亂

《全書》 SSB-383 ☞diff

⒀問曰病發熱頭痛身疼惡寒吐利者此屬何病答曰此名霍亂霍亂自吐下又利止復更發熱也

《千翼》 STB-15-002 ☞diff

問曰:病者發熱頭痛身體疼痛惡寒而復吐利當屬何病?答曰:當爲霍亂霍亂吐下利止復更發熱也

《玉函》 SOB-11-002 ☞diff

問曰:病發熱、頭痛、身疼、惡寒不復吐利當屬何病答曰:當爲霍亂吐下利止復更發熱也

《脈經》 SMK-08-04-002 ☞diff

問曰:病者發熱頭痛身體疼惡寒而復吐利當屬何病?師曰:當爲霍亂霍亂吐利止而復發熱也

《全書》 SSB-384 ☞diff

⒀傷寒其脈微澁者本是霍亂今是傷寒却四五日至陰經上轉入陰必利本嘔下利者不可治也欲似大便而反失氣仍不利者此屬陽明也便必硬十三日愈所以然者經盡故也下利後當便硬硬則能食者愈今反不能食到後經中頗能食復過一經能食過之一日當愈不愈者不屬陽明也

必利:《脈》“必吐利” 《玉》《翼》“當利”

《千翼》 STB-15-003 ☞diff

傷寒其脈微澁本是霍亂今是傷寒却四五日至陰經上轉入陰當利本素嘔下利者不治;若其人卽欲大便但反失氣而不利者是爲屬陽明必堅十二日愈所以然者經竟故也

《千翼》 STB-15-004 ☞diff

下利後當堅堅能食者愈今反不能食到後經中頗能食復一經能食過之一日當愈若不愈不屬陽明也

《玉函》 SOB-11-003 ☞diff

傷寒其脈微澁本是霍亂今是傷寒却四五日至陰經上轉入陰當利本素嘔下利者不治若其人似欲大便但反失氣而仍不利是爲屬陽明便必堅十三日愈所以然者經盡故也

《玉函》 SOB-11-004 ☞diff

下利後便當堅堅則能食者愈今反不能食到後經中頗能食復過一經能食過之一日當愈若不愈不屬陽明也

《脈經》 SMK-08-04-003 ☞diff

傷寒其脈微澁本是霍亂今是傷寒却四五日至陰經上轉入陰必吐利

《全書》 SSB-385 ☞diff

⒂惡寒脈微一作緩而復利利止亡血也四逆加人蔘湯主之

惡寒:《康平》“吐利惡寒”

《全書|法》 SSR-13-001 ☞diff

惡寒脈微而利利止者亡血也四逆加人參湯主之〔第一〕四味前有吐利三證

《千翼》 STB-15-005 ☞diff

惡寒脈微而復利利止必亡血四逆加人參湯主之

《玉函》 SOB-11-005 ☞diff

惡寒脈微而復利利止亡血也四逆加人參湯主之

《全書》 SSB-386 ☞diff

霍亂頭痛發熱身疼痛熱多欲飮水者五苓散主之寒多不用水者理中丸主之

霍亂:《康平》“吐利 {霍亂} ”

《全書|法》 SSR-13-002 ☞diff

霍亂頭痛發熱身疼熱多飮水者五苓散主之寒多不用水者理中丸主之〔第二〕五苓散五味理中丸四味作加減法附

《千翼》 STB-15-006 ☞diff

霍亂而頭痛發熱身體疼痛熱多欲飮水五苓散主之寒多不用水者理中湯主之五苓散見結胸門

《玉函》 SOB-11-006 ☞diff

霍亂頭痛發熱身疼痛熱多欲飮水五苓散主之寒多不用水者理中湯主之

《玉函》 SOB-28-005 ☞diff

霍亂而頭痛發熱身體疼痛熱多欲飮水屬五苓散證

《脈經》 SMK-07-15-005 ☞diff

霍亂而頭痛發熱身體疼痛熱多欲飮水屬五苓散

《全書》 SSB-387 ☞diff

⒀吐利止而身痛不休者當消息和解其外桂枝湯小和之

小和之:《康平》“ {小和利之} ” ※ 《康平》SSB-387조문이 SSB-386조문의 理中湯 처방구성 설명 마지막에 붙어있다.

《全書|法》 SSR-13-003 ☞diff

吐利止身痛不休宜桂枝湯小和之〔第三〕五味

《千翼》 STB-15-007 ☞diff

吐利止而身體痛不休當消息和解其外宜桂枝湯小和之

《玉函》 SOB-11-007 ☞diff

吐利止而身痛不休者當消息和解其外宜桂枝湯小和之

《全書》 SSB-388 ☞diff

⒂吐利汗出發熱惡寒四肢拘急手足厥冷者四逆湯主之

《全書|法》 SSR-13-004 ☞diff

吐利汗出發熱惡寒四肢拘急手足厥冷者四逆湯主之〔第四〕三味

《千翼》 STB-15-008 ☞diff

吐利汗出發熱惡寒四肢拘急手足厥四逆湯主之

《玉函》 SOB-11-008 ☞diff

吐利汗出發熱惡寒四肢拘急手足厥冷者四逆湯主之

《全書》 SSB-389 ☞diff

⒂旣吐且利小便復利而大汗出下利淸穀內寒外熱脈微欲絶者四逆湯主之

《全書|法》 SSR-13-005 ☞diff

吐利小便利大汗出下利淸穀內寒外熱脈微欲絶四逆湯主之〔第五〕用前第四方

《千翼》 STB-15-009 ☞diff

既吐且利小便復利而大汗出下利淸穀裏寒外熱脈微欲絶四逆湯主之

《玉函》 SOB-11-009 ☞diff

旣吐且利小便復利而大汗出下利淸穀裏寒外熱脈微欲絶者四逆湯主之

《全書》 SSB-390 ☞diff

⒂吐已下斷汗出而厥四肢拘急不解脈微欲絶者通脈四逆加猪膽汁湯主之

《全書|法》 SSR-13-006 ☞diff

吐已下斷汗出而厥四肢不解脈微絶通脈四逆加猪膽湯主之〔第六〕四味下有不勝穀氣一證

《千翼》 STB-15-010 ☞diff

吐已下斷汗出而厥四肢不解脈微欲絶通脈四逆加猪膽湯主之

《玉函》 SOB-11-010 ☞diff

吐已下斷汗出而厥四肢拘急不解脈微欲絶者通脈四逆加猪膽汁湯主之

《全書》 SSB-391 ☞diff

⒂吐利發汗脈平小煩者新虛不勝穀氣故也

以:《康平》無此字

《全書|可不》 SSG-22-022 ☞diff

吐利發汗後脈平小煩者以新虛不勝穀氣故也

《千翼》 STB-15-011 ☞diff

吐利發汗其人脈平而小煩此新虛不勝穀氣故也

《玉函》 SOB-12-008 ☞diff

吐下發汗後其人脈平而小煩者此新虛不勝穀氣故也

《全書》 SSB-392 ☞diff

⒁傷寒陰易之爲病其人身體重少氣少腹裏急或引陰中拘攣熱上衝胸頭重不欲擧眼中生花膝脛拘急者燒褌散主之

陰易:《玉》陰陽易

《全書|法》 SSR-14-001 ☞diff

傷寒陰易病身重少腹裏急熱上衝胸頭重不欲擧眼中生花燒褌散主之〔第一〕一味

《千翼》 STB-16-001 ☞diff

傷寒陰易之爲病身體重少氣少腹裏急或引陰中拘攣熱上衝胸頭重不欲擧眼中生花痂胞赤膝脛拘急燒禈散主之

陰易:《玉》陰陽易

《玉函》 SOB-12-001 ☞diff

傷寒陰陽易之爲病其人身體重少氣少腹裏急或引陰中拘攣熱上衝胸頭重不欲擧眼中生花眼胞赤膝脛拘急燒裩散主之

陰陽易:《翼》《宋》陰易

《全書》 SSB-393 ☞diff

⒂大病差後勞復者枳實梔子豉湯主之

&:《玉》《成》若有宿食者,加大黃如博棋子大五六枚

《全書|法》 SSR-14-002 ☞diff

大病差後勞復者枳實梔子湯主之〔第二〕三味下有宿食加大黃法附

《千翼》 STB-16-002 ☞diff

大病已後勞復枳實梔子湯主之

《玉函》 SOB-12-002 ☞diff

大病差後勞復者枳實梔子湯主之若有宿食者加大黃如博碁子大五六枚

《全書》 SSB-394 ☞diff

⒂傷寒差以後更發熱小柴胡湯主之脈浮者以汗解之脈沈實一作緊以下解之

以汗解之:《康平》“少以汗解之”

《全書|法》 SSR-14-003 ☞diff

傷寒差以後更發熱小柴胡湯主之〔第三〕七味

《千翼》 STB-16-003 ☞diff

傷寒差已後更發熱小柴胡湯主之脈浮者以汗解之脈沈實一作“緊”以下解之

《玉函》 SOB-12-003 ☞diff

傷寒差已後更發熱者小柴胡湯主之脈浮者以汗解之脈沈實者以下解之

《全書》 SSB-395 ☞diff

⒂大病差後從腰以下有水氣者牡蠣澤瀉散主之

《全書|法》 SSR-14-004 ☞diff

大病差後從腰以下有水氣者牡蠣澤瀉散主之〔第四〕七味

《千翼》 STB-16-004 ☞diff

大病已後腰以下有水氣牡蠣澤瀉散主之

《玉函》 SOB-12-004 ☞diff

大病差後從腰以下有水氣牡蠣澤瀉散主之

《全書》 SSB-396 ☞diff

⒂大病差後喜唾久不了了者胸上有寒當以丸藥溫之理中丸

胸上:《玉》《成》“胃上” 當以丸藥溫之:《玉》《翼》“當溫之”

《全書|法》 SSR-14-005 ☞diff

大病差後喜唾久不了了胸上有寒當以丸藥溫之宜理中丸〔第五〕四味

《千翼》 STB-16-006 ☞diff

大病已後其人喜唾久久不了胸上有寒當溫之宜理中丸

《玉函》 SOB-12-005 ☞diff

大病差後其人喜唾久不了了者胃上有寒當溫之宜理中圓

《全書》 SSB-397 ☞diff

⒂傷寒解後虛羸少氣氣逆欲吐竹葉石膏湯主之

氣逆欲吐:《康平》“逆欲吐”

《全書|法》 SSR-14-006 ☞diff

傷寒解後虛羸少氣氣逆欲吐竹葉石膏湯主之〔第六〕七味下有病新差一證

《千翼》 STB-16-005 ☞diff

傷寒解後虛羸少氣氣逆欲吐竹葉石膏湯主之

《玉函》 SOB-12-006 ☞diff

傷寒解後虛羸少氣氣逆欲吐竹葉石膏湯主之

《全書》 SSB-398 ☞diff

⒁病人脈已解而日暮微煩以病新差人强與穀脾胃氣尙弱不能消穀故令微煩損穀卽愈

《千翼》 STB-16-007 ☞diff

病人脈已解而日暮微煩者以病新差人强與穀脾胃氣尙弱不能消穀故令微煩損穀卽愈

《玉函》 SOB-12-007 ☞diff

傷寒脈已解而日暮微煩者以病新差人强與穀脾胃氣尙弱不能消穀故令微煩損穀卽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