맥경 조문 비교


〔상한금궤 조문 비교〕


新刋王氏脈經卷第七

病不可發汗證第一

《脈經》 SMK-07-01-001 ☞diff

少陰病脈細沈數病爲在裏不可發其汗

《全書》 SSB-285 ☞diff

⒀少陰病脈細沈數病爲在裏不可發汗

《全書|可不》 SSG-15-002 ☞diff

少陰病脈細沈數病爲在裏不可發汗

《千翼》 STB-11-005 ☞diff

少陰病脈細沈數病在裏不可發其汗

《千翼》 STB-13-001 ☞diff

少陰病脈細沈數病在裏忌發其汗

《淳化》 SCB-07-004 ☞diff

少陰病脈細沈數病在裏不可發其汗宜承氣湯

《玉函》 SOB-08-005 ☞diff

少陰病脈細沈數病爲在裏不可發其汗

《玉函》 SOB-13-002 ☞diff

少陰病脈細沈數病爲在裏不可發其汗

《脈經》 SMK-07-01-002 ☞diff

脈浮而緊法當身體疼痛當以汗解假令尺中脈遲者不可發其汗何以知然此爲榮氣不足血微少故也

《全書》 SSB-050 ☞diff

⒁脈浮緊者法當身疼痛宜以汗解之假令尺中遲者不可發汗何以知然營氣不足血少故也

以:《玉》《脈》《翼》此爲

《全書|可不》 SSG-15-003 ☞diff

脈浮緊者法當身疼痛宜以汗解之假令尺中遲者不可發汗何以知然以榮氣不足血少故也

《玉函》 SOB-03-056 ☞diff

脈浮而緊法當身疼頭痛宜以汗解之假令尺中脈遲者不可發其汗何以故此爲營氣不足血氣微少故也

《玉函》 SOB-13-003 ☞diff

脈浮而緊法當身體疼痛當以汗解假令尺中脈遲者不可發其汗何以故此爲榮氣不足血氣微少故也

《脈經》 SMK-07-01-003 ☞diff

少陰病脈微一作濡而微弱不可發其汗無陽故也

《全書》 SSB-286 ☞diff

⒀少陰病脈微不可發汗亡陽故也 ⒀陽已虛尺脈弱澁者復不可下之

《全書|可不》 SSG-15-004 ☞diff

少陰病脈微不可發汗亡陽故也

《全書|可不》 SSG-20-015 ☞diff

少陰病脈微不可發汗亡陽故也陽已虛尺中弱澁者復不可下之

《千翼》 STB-11-006 ☞diff

少陰病脈微不可發其汗無陽故也陽已虛尺中弱澁者復不可下之

《玉函》 SOB-08-006 ☞diff

少陰病脈微不可發汗亡陽故也陽已虛尺中弱澁者復不可下之

《玉函》 SOB-13-004 ☞diff

少陰病脈微不可發其汗亡陽故也

《脈經》 SMK-07-01-004 ☞diff

脈濡而弱弱反在關濡反在顚微反在止澁反在下微則陽氣不足澁則無血陽氣反微中風汗出而反躁煩;澁則無血厥而且寒陽微發汗躁不得眠

《全書|可不》 SSG-15-005 ☞diff

脈濡而弱弱反在關濡反在巓微反在上澁反在下微則陽氣不足澁則無血陽氣反微中風汗出而反躁煩澁則無血厥而且寒陽微發汗躁不得眠

《玉函》 SOB-13-005 ☞diff

脈濡而弱弱反在關濡反在巓微反在上澁反在下微則陽氣不足澁則無血陽氣反微中風汗出而反躁煩澁則無血厥而且寒陽微發汗躁不得眠

《脈經》 SMK-07-01-005 ☞diff

動氣在右不可發汗發汗則衄而渴心苦煩飮卽吐水

《全書|可不》 SSG-15-006 ☞diff

動氣在右不可發汗發汗則衄而渴心苦煩飮卽吐水

《玉函》 SOB-13-006 ☞diff

動氣在右不可發汗發汗則衄而渴心苦煩飮卽吐水

《脈經》 SMK-07-01-006 ☞diff

動氣在左不可發汗發汗則頭眩汗不止筋惕肉瞤

《全書|可不》 SSG-15-007 ☞diff

動氣在左不可發汗發汗則頭眩汗不止筋惕肉瞤

《玉函》 SOB-13-007 ☞diff

動氣在左不可發汗發汗則頭眩汗不止筋惕肉瞤

《脈經》 SMK-07-01-007 ☞diff

動氣在上不可發汗發汗則氣上衝正在心端

《全書|可不》 SSG-15-008 ☞diff

動氣在上不可發汗發汗則氣上衝正在心端

《玉函》 SOB-13-008 ☞diff

動氣在上不可發汗發汗則氣上衝心

《脈經》 SMK-07-01-008 ☞diff

動氣在下不可發汗發汗則無汗心中大煩骨節苦疼目運惡寒食卽反吐榖不得前一云榖不消化

《全書|可不》 SSG-15-009 ☞diff

動氣在下不可發汗發汗則無汗心中大煩骨節苦疼目運惡寒食則反吐穀不得前

《玉函》 SOB-13-009 ☞diff

動氣在下不可發汗發汗則無汗心中大煩骨節苦疼目運惡寒食則反吐穀不得前一云:穀不消化

《脈經》 SMK-07-01-009 ☞diff

咽中閉塞不可發汗發汗則吐血氣微絶手足逆冷欲得踡臥不能自溫

《全書|可不》 SSG-15-010 ☞diff

咽中閉塞不可發汗發汗則吐血氣微絶手足厥冷欲得踡臥不能自溫

《玉函》 SOB-13-010 ☞diff

咽中閉塞不可發汗發汗則吐血氣微絶手足逆冷雖欲踡臥不能自溫

《脈經》 SMK-07-01-010 ☞diff

諸脈數動微弱竝不可發汗發汗則大便難腹中乾一云小便難胞中乾胃燥而煩其形相象根本異源

《全書|可不》 SSG-15-011 ☞diff

諸脈得數動微弱者不可發汗發汗則大便難腹中乾一云:小便難胞中乾胃躁而煩其形相象根本異源

《玉函》 SOB-13-011 ☞diff

諸脈數動微弱竝不可發汗發汗則小便反難胞中反乾胃燥而煩其形相象根本異源

《脈經》 SMK-07-01-011 ☞diff

脈濡而弱弱反在關濡反在顚弦反在上微反在下弦爲陽運微爲陰寒上實下虛意欲得溫微弦爲虛不可發汗發汗則寒慄不能自還

《全書|可不》 SSG-15-012 ☞diff

脈濡而弱弱反在關濡反在巓弦反在上微反在下弦爲陽運微爲陰寒上實下虛意欲得溫微弦爲虛不可發汗發汗則寒慄不能自還

《玉函》 SOB-13-012 ☞diff

脈濡而弱弱反在關濡反在巓弦反在上微反在下弦爲陽運徵爲陰寒上實下虛意欲得溫微弦爲虛不可發汗發汗則寒慄不能自還

《脈經》 SMK-07-01-012 ☞diff

咳者則劇數吐涎沫咽中必乾小便不利心中飢煩晬時而發其形似瘧有寒無熱虛而寒慄咳而發汗踡而苦滿滿一作心痛腹中復堅

《全書|可不》 SSG-15-013 ☞diff

咳者則劇數吐涎沫咽中必乾小便不利心中飢煩晬時而發其形似瘧有寒無熱虛而寒慄咳而發汗踡而苦滿腹中復堅

《玉函》 SOB-13-013 ☞diff

咳者則劇數吐涎沫咽中必乾小便不利心中飢煩晬時而發其形似瘧有寒無熱虛而寒慄咳而發汗踡而苦滿腹中復堅

《脈經》 SMK-07-01-013 ☞diff

不可發汗發汗則聲亂咽嘶舌萎榖不得前

《全書|可不》 SSG-15-014 ☞diff

脈緊不可發汗發汗則聲亂咽嘶舌萎聲不得前

《玉函》 SOB-13-014 ☞diff

厥而脈緊不可發汗發汗則聲亂咽嘶舌萎其聲不能出

《脈經》 SMK-07-01-014 ☞diff

諸逆發汗微者難愈劇者言亂睛眩者死命將難全

《全書|可不》 SSG-15-015 ☞diff

諸逆發汗病微者難差劇者言亂目眩者死一云:譫言目眩睛亂者死命將難全

《玉函》 SOB-13-015 ☞diff

諸逆發汗微者難愈劇者言亂睛眩者死命將難治

《脈經》 SMK-07-01-015 ☞diff

太陽病得之八九日如瘧狀發熱而惡寒熱多寒少其人不嘔淸便續自可一日再三發其脈微而惡寒此爲陰陽俱虛不可復發汗也

《全書》 SSB-023 ☞diff

⒂太陽病得之八九日如瘧狀發熱惡寒熱多寒少其人不嘔淸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發脈微緩者爲欲愈也脈微而惡寒者此陰陽俱虛不可更發汗更下更吐也面色反有熱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痒桂枝麻黃各半湯

發熱,惡寒:〔法〕없음 一日二三度發∽身必痒:〔法〕없음

《全書|法》 SSR-05-010 ☞diff

太陽病八九日如瘧狀熱多寒少不嘔淸便自可宜桂枝麻黃各半湯〔第十〕七味

《全書|可不》 SSG-15-016 ☞diff

太陽病得之八九日如瘧狀發熱惡寒熱多寒少其人不嘔淸便續自可一日二三度發脈微而惡寒者此陰陽俱虛不可更發汗也

《全書|可不》 SSG-22-024 ☞diff

太陽病得之八九日如瘧狀發熱惡寒熱多寒少其人不嘔淸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發脈微緩者爲欲愈也脈微而惡寒者此陰陽俱虛不可更發汗更下更吐也面色反有熱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癢屬桂枝麻黃各半湯方一

《千翼》 STB-01-054 ☞diff

太陽病得之八九日如瘧發熱而惡寒熱多而寒少其人不嘔淸便欲自可一日再三發其脈微緩者爲欲愈脈微而惡寒者此爲陰陽俱虛不可復吐下、發汗也面色反有熱者爲未欲解以其不能得汗出身必當癢桂枝麻黃各半湯主之

《淳化》 SCB-08-013 ☞diff

傷寒病六日後至八日九日如瘧熱多寒少一日再發其脈微緩者爲欲愈脈微而惡寒者爲陰陽俱虛不可復吐下也發汗面色赤有熱者爲欲解宜服桂枝麻黃湯

《玉函》 SOB-03-030 ☞diff

太陽病得之八九日如瘧狀發熱而惡寒熱多而寒少其人不嘔淸便自調日二三發脈微緩者爲欲愈脈微而惡寒此陰陽俱虛不可復吐下發汗也面反有熱色者爲未欲解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心當癢桂枝麻黃各半湯主之

《玉函》 SOB-02-035 ☞diff

脈虛者不可吐下發汗其面反有熱色爲欲解不能汗出其身必癢

《玉函》 SOB-13-016 ☞diff

太陽病得之八九日如瘧狀發熱而惡寒熱多寒少其人不嘔淸便續自可一日再三發其脈徵而惡寒者此爲陰陽俱虛不可復發其汗

《脈經》 SMK-07-01-016 ☞diff

太陽病發熱惡寒熱多寒少脈微弱則無陽也不可復發其汗

《全書》 SSB-027 ☞diff

⒂太陽病發熱惡寒熱多寒少脈微弱者此無陽也不可發汗桂枝二越婢一湯

不可發汗:《康平》“不可大發汗” 此無陽也,不可發汗:〔法〕없음

《全書|法》 SSR-05-014 ☞diff

太陽病發熱惡寒熱多寒少脈微弱者宜桂枝二越婢一湯〔第十四〕七味

《全書|可不》 SSG-15-017 ☞diff

太陽病發熱惡寒熱多寒少脈微弱者無陽也不可發汗

《千翼》 STB-01-056 ☞diff

太陽病發熱惡寒熱多寒少脈微弱則無陽也不可發汗桂枝二越婢一湯主之

《玉函》 SOB-03-034 ☞diff

太陽病發熱而惡寒熱多寒少脈微弱者此無陽也不可復發其汗宜桂枝二越婢一湯

《玉函》 SOB-13-017 ☞diff

太陽病發熱惡寒寒多熱少脈微弱則無陽也不可復發其汗

《全書》 SSB-083 ☞diff

⒁咽喉乾燥者不可發汗

《千翼》 STB-13-007 ☞diff

咽喉乾燥者忌發其汗

《玉函》 SOB-03-090 ☞diff

咽喉乾燥者不可發其汗

《玉函》 SOB-13-018 ☞diff

咽喉乾燥者不可發其汗

《脈經》 SMK-07-01-018 ☞diff

亡血家不可攻其表汗出則寒慄而振

《全書|可不》 SSG-15-019 ☞diff

亡血不可發汗發汗則寒慄而振

《玉函》 SOB-13-019 ☞diff

亡血家不可攻其表汗出則寒慄而振

《脈經》 SMK-08-13-007 ☞diff

亡血家不可攻其表汗出則寒慄而振

《金匱》 GGY-16-009 ☞diff

亡血不可發其表汗出卽寒慄而振

《脈經》 SMK-07-01-019 ☞diff

衄家不可攻其表汗出必額陷脈上促急而緊直視而不能眴不得眠

《全書|可不》 SSG-15-020 ☞diff

衄家不可發汗汗出必額上陷脈急緊直視不能眴不得眠音見上

《玉函》 SOB-13-020 ☞diff

衄家不可攻其表汗出則額陷脈上促急而緊直視而不能眴不得眠

《脈經》 SMK-07-01-020 ☞diff

汗家重發其汗必恍惚心亂小便已陰疼可與禹餘粮圓

《全書|可不》 SSG-15-021 ☞diff

汗家不可發汗發汗必恍惚心亂小便已陰疼宜禹餘粮丸方本闕

《脈經》 SMK-07-01-021 ☞diff

淋家不可發汗發其汗必便血

《全書》 SSB-084 ☞diff

⒁淋家不可發汗發汗必便血

《全書|可不》 SSG-15-022 ☞diff

淋家不可發汗發汗必便血

《千翼》 STB-13-011 ☞diff

淋家忌發其汗發其汗必便血

《玉函》 SOB-03-091 ☞diff

淋家不可發汗發其汗必便血

《玉函》 SOB-13-022 ☞diff

淋家不可發汗發汗必便血

《脈經》 SMK-08-07-005 ☞diff

淋家不可發汗發汗則必便血

《金匱》 GGY-13-008 ☞diff

淋家不可發汗發汗則必便血

《脈經》 SMK-07-01-022 ☞diff

瘡家雖身疼痛不可攻其表汗出則痓一作痓下同

《全書》 SSB-085 ☞diff

⒁瘡家雖身疼痛不可發汗發汗則痓

《全書|可不》 SSG-15-023 ☞diff

瘡家雖身疼痛不可發汗汗出則痓

《千翼》 STB-13-012 ☞diff

瘡家雖身疼痛忌攻其表汗出則痓

《玉函》 SOB-01-016 ☞diff

瘡家雖身疼痛不可發其汗汗出則痓

《玉函》 SOB-03-092 ☞diff

瘡家雖身疼痛不可攻其表汗出則痓

《玉函》 SOB-13-023 ☞diff

瘡家雖身疼痛不可攻其表汗出則痓

《脈經》 SMK-08-02-014 ☞diff

瘡家雖身疼痛不可發其汗汗出則痓

《金匱》 GGY-02-006 ☞diff

瘡家雖身疼痛不可發汗汗出則痓

《脈經》 SMK-07-01-023 ☞diff

冬時發其汗必吐利口中爛生瘡

《千翼》 STB-13-013 ☞diff

冬時忌發其汗發其汗必吐利口中爛生瘡

《玉函》 SOB-13-024 ☞diff

冬溫發其汗必吐利口中爛生瘡

《脈經》 SMK-07-01-024 ☞diff

下利淸榖不可攻其表汗出必脹滿

《全書》 SSB-364 ☞diff

⒀下利淸穀不可攻表汗出必脹滿

《全書|可不》 SSG-15-024 ☞diff

下利不可發汗汗出必脹滿

《千翼》 STB-12-039 ☞diff

下利淸穀不可攻其表汗出必脹慲

《玉函》 SOB-10-036 ☞diff

下利淸穀不可攻其表汗出必脹滿

《玉函》 SOB-13-025 ☞diff

下利淸穀不可攻其表汗出必脹滿

《脈經》 SMK-08-14-028 ☞diff

下利淸榖不可攻其表汗出必脹滿其藏寒者當下之

《金匱》 GGY-17-034 ☞diff

下利淸穀不可攻其表汗出必脹滿

《脈經》 SMK-07-01-025 ☞diff

咳而小便利若失小便不可攻其表汗出則厥逆冷汗出多極發其汗亦堅

《全書|可不》 SSG-15-025 ☞diff

咳而小便利若失小便者不可發汗汗出則四肢厥逆冷

《玉函》 SOB-13-026 ☞diff

咳而小便利若失小便者不可攻其表汗出則厥逆冷

《脈經》 SMK-07-01-026 ☞diff

傷寒一二日至四五日厥者必發熱前厥者後必熱厥深者熱亦深厥微者熱亦微厥應下之而反發其汗必口傷爛赤

《全書》 SSB-335 ☞diff

⒀傷寒一二日至四五日厥者必發熱前熱者後必厥厥深者熱亦深厥微者熱亦微厥應下之而反發汗者必口傷爛赤

一二日:《康平》“二三日” 前熱者後必厥:《脈》《玉》《翼》〈不可發汗〉”前厥者後必熱”

《全書|可不》 SSG-15-026 ☞diff

傷寒一二日至四五日厥者必發熱前厥者後必熱厥深者熱亦深厥微者熱亦微厥應下之而反發汗者必口傷爛赤

《千翼》 STB-12-010 ☞diff

傷寒一二日至四五日厥者必發熱前厥者後必熱厥深熱亦深厥微熱亦微厥應下之而發其汗者口傷爛赤

《玉函》 SOB-10-006 ☞diff

傷寒一二日至四五日而厥者必發熱前熱者後必厥厥深者熱亦深厥微者熱亦微厥應下之而反發其汗必口傷爛赤

《玉函》 SOB-13-027 ☞diff

傷寒一二日至四五日厥者必發熱前厥者後必熱厥深熱亦深厥微熱亦微熱應下之而發其汗者心口傷爛赤

《脈經》 SMK-07-01-027 ☞diff

病人脈數數爲有熱當消榖引食反吐者醫發其汗陽微膈氣虛脈則爲數數爲客陽不能消糓胃中虛冷故令吐也

《全書》 SSB-122 ☞diff

⒁病人脈數數爲熱當消穀引食而反吐者此以發汗令陽氣微膈氣虛脈乃數也數爲客熱不能消穀以胃中虛冷故吐也

《千翼》 STB-14-005 ☞diff

病人脈數數爲熱當消穀引食而反吐者以醫發其汗陽氣微膈氣虛脈則爲數數爲客熱不能消穀胃中虛冷故吐也

《玉函》 SOB-03-132 ☞diff

病人脈數數爲熱當消穀引食而反吐者以醫發其汗陽氣微膈氣虛脈則爲數數爲客熱不能消穀胃中虛冷故吐也

《玉函》 SOB-19-008 ☞diff

病人脈數數爲熱當消穀引食而反吐者以醫發其汗陽氣微膈氣虛脈則爲數數爲客熱不能消穀胃中虛冷故吐也

《脈經》 SMK-08-14-005 ☞diff

問曰:病人脈數數爲熱當消榖引食而反吐者何也?師曰:以發其汗令陽微膈氣虛脈乃數數爲客熱不能消榖胃中虛冷故吐也

《金匱》 GGY-17-003 ☞diff

問曰病人脈數數爲熱當消穀引食而反吐者何也師曰以發其汗令陽微膈氣虛脈乃數數爲客熱不能消穀胃中虛冷故也

《脈經》 SMK-07-01-028 ☞diff

傷寒四五日其脈沈煩而喘滿脈沈者病爲在裏反發其汗津液越出大便爲難表虛裏實久則譫語

《全書》 SSB-218 ☞diff

⒁傷寒四五日脈沈而喘滿沈爲在裏而反發其汗津液越出大便爲難表虛裏實久則譫語

《千翼》 STB-08-041 ☞diff

傷寒四五日脈沈而喘滿沈爲在裏而反發其汗津液越出大便爲難表虛裏實久則譫語

《玉函》 SOB-05-042 ☞diff

傷寒四五日脈沈而喘滿沈爲在裏而反發其汗津液越出大便爲難表虛裏實久則譫語

《脈經》 SMK-07-01-029 ☞diff

傷寒頭痛翕翕發熱形象中風常微汗出又自嘔者下之益煩心懊憹如飢;發汗則致痓身强難以屈伸;熏之則發黃不得小便久則發咳唾

《全書|可不》 SSG-15-028 ☞diff

傷寒頭痛翕翕發熱形象中風常微汗出自嘔者下之益煩心懊憹如飢發汗則致痓身强難以伸屈熏之則發黃不得小便久則發咳唾

《玉函》 SOB-13-028 ☞diff

傷寒頭痛翕翕發熱形象中風常微汗出又自嘔者下之益煩懊憹如飢發汗卽致痓身强難以屈伸熏之卽發黃不得小便灸卽發咳唾

《脈經》 SMK-07-01-030 ☞diff

太陽病發其汗因致痓

《玉函》 SOB-13-033 ☞diff

太陽病發其汗因致痓

《脈經》 SMK-07-01-031 ☞diff

傷寒脈弦細頭痛而反發熱此屬少陽少陽不可發其汗

《全書》 SSB-265 ☞diff

⒁傷寒脈弦細頭痛發熱者屬少陽少陽不可發汗發汗則譫語此屬胃胃和則愈胃不和煩而悸一云躁

發汗則譫語:〈不可發汗〉發汗則譫語 이하 없음

《全書|可不》 SSG-15-027 ☞diff

傷寒脈弦細頭痛發熱者屬少陽少陽不可發汗

《千翼》 STB-09-003 ☞diff

傷寒病脈弦細頭痛而發熱此爲屬少陽少陽不可發汗發汗則譫語爲屬胃胃和卽愈不和煩而悸

《淳化》 SCB-05-005 ☞diff

傷寒病脈弦細頭痛而發熱此爲屬少陽少陽不可發汗發汗則譫語爲屬胃胃和卽愈不和卽煩而悸宜柴胡湯

《玉函》 SOB-06-003 ☞diff

傷寒脈弦細頭痛發熱者屬少陽少陽不可發汗發汗則譫語此屬胃胃和卽愈胃不和則煩而悸

《玉函》 SOB-13-029 ☞diff

傷寒其脈弦細頭痛發熱此爲屬少陽少陽不可發其汗

《脈經》 SMK-07-01-032 ☞diff

太陽與少陽倂病頭項强痛或眩冒時如結胸心下痞堅者不可發其汗

《全書|可不》 SSG-15-029 ☞diff

太陽與少陽倂病頭項强痛或眩冒時如結胸心下痞鞕者不可發汗

《玉函》 SOB-13-034 ☞diff

太腸與少陽倂病頭項强痛或眩時如結胸心下痞而堅不可發其汗

《脈經》 SMK-07-01-033 ☞diff

少陰病咳而下利譫語者此被火氣刼故也小便必難以强責少陰汗也

《全書》 SSB-284 ☞diff

⒀少陰病咳而下利譫語者被火氣劫故也小便必難以强責少陰汗也

《全書|可不》 SSG-15-031 ☞diff

少陰病咳而下利譫語者此被火氣劫故也小便必難以强責少陰汗也

《千翼》 STB-11-004 ☞diff

少陰病咳而下利譫語是爲被火氣劫故也小便必難爲强責少陰汗也

《千翼》 STB-13-087 ☞diff

少陰病咳而下利譫語是爲被火氣劫故也小便必難爲强責少陰汗也

《淳化》 SCB-07-003 ☞diff

少陰病咳而下利譫語是爲心臟有積熱故也小便必難宜服猪苓湯

《玉函》 SOB-08-004 ☞diff

少陰病咳而下利譫語者被火氣刼故也小便必難爲强責少陰汗也

《玉函》 SOB-13-035 ☞diff

少陰病咳而下利譫語是爲被火氣刼故也小便必難以强責少陰汗也

《玉函》 SOB-21-011 ☞diff

少陰病咳而下利譫語是爲被火氣刼故也小便必難爲强責少陰汗也

《脈經》 SMK-07-16-011 ☞diff

少陰病咳而下利譫語是爲被火氣劫故也小便必難爲强責少陰汗出

《脈經》 SMK-07-01-034 ☞diff

少陰病但厥無汗而强發之必動其血未知從何道出或從口鼻或從目出一作耳目是爲下厥上竭爲難治

《全書》 SSB-294 ☞diff

⒀少陰病但厥無汗而强發之必動其血未知從何道出或從口鼻或從目出者是名下厥上竭爲難治

《全書|可不》 SSG-15-032 ☞diff

少陰病但厥無汗而强發之必動其血未知從何道出或從口鼻或從目出者是名下厥上竭爲難治

《千翼》 STB-11-014 ☞diff

少陰病但厥無汗强發之必動血未知從何道出或從口鼻目出是爲下厥上竭爲難治

《玉函》 SOB-08-014 ☞diff

少陰病但厥無汗而强發之必動其血未知從何道出或從口鼻或從目出是名下厥上竭爲難治

《玉函》 SOB-13-036 ☞diff

少陰病但厥無汗而强發之必動其血未知從何道出或從口鼻或從耳目出是爲下厥上竭爲難治

《脈經》 SMK-07-01-035 ☞diff

傷寒有五皆熱病之類也同病異名同脈異經病雖俱傷於風其人自有痼疾則不得同法其人素傷於風因復傷於熱風熱相薄則發風溫四肢不收頭痛身熱常汗出不解治在少陰厥陰不可發汗汗出譫言獨語內煩躁擾不得臥善驚目亂無精治之復發其汗如此者醫殺之也

《玉函》 SOB-13-037 ☞diff

傷寒有五皆熱病之類也同病異名同脈異經病雖俱傷于風其人自有固疾則不得同法其人素傷風因復傷于熱風熱相薄則發風溫四肢不收頭痛身熱常汗出不解治在少陰、厥陰不可發汗汗出譫語獨語內煩燥擾不得臥善驚目亂無精治之復發其汗如此者醫殺之也

《脈經》 SMK-07-01-036 ☞diff

傷寒濕溫其人常傷於濕因而中暍濕熱相薄則發濕溫病苦兩脛逆冷腹滿義胸頭目痛苦妄言治在足太陰不可發汗汗出必不能言耳聾不知痛所在身靑面色變名曰重暍如此者醫殺之也右二首出醫律

《玉函》 SOB-13-038 ☞diff

傷寒濕溫其人常傷于濕因而中暍濕熱相薄則發濕溫病若兩脛逆冷腹滿叉胸頭目痛苦妄言治在足太陰不可發汗汗出必不能言耳聾不知病所在身靑面色變名曰重暍如此者醫殺之也

病可發汗證第二

《脈經》 SMK-07-02-002 ☞diff

凡發汗欲令手足皆周至漐漐一時間益佳但不欲如水流離若病不解當重發汗汗多則亡陽陽虛不得重發汗也

《全書|可不》 SSG-16-002 ☞diff

凡發汗欲令手足俱周時出似漐漐然一時閒許益佳不可令如水流離若病不解當重發汗汗多者必亡陽陽虛不得重發汗也

《玉函》 SOB-14-001 ☞diff

凡發汗欲令手足俱周漐漐然一時間許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若病不解當重發汗汗多必亡陽陽虛不得重發汗也

《脈經》 SMK-07-02-003 ☞diff

凡服湯藥發汗中病便止不必盡劑也

《全書|可不》 SSG-16-003 ☞diff

凡服湯發汗中病便止不必盡劑也

《玉函》 SOB-14-002 ☞diff

凡服湯藥發汗中病便止不必盡劑也

《脈經》 SMK-07-02-004 ☞diff

凡云可發汗而無湯者圓散亦可用要以汗出爲解然不如湯隨證良

《全書|可不》 SSG-16-004 ☞diff

凡云:可發汗無湯者丸散亦可用要以汗出爲解然不如湯隨證良驗

《玉函》 SOB-14-003 ☞diff

凡云可發汗無湯者圓散亦可要以汗出爲解然不如湯隨證良驗

《脈經》 SMK-07-02-005 ☞diff

太陽病外證未解其脈浮弱當以汗解宜桂枝湯

《全書》 SSB-042 ☞diff

⒂太陽病外證未解脈浮弱者當以汗解桂枝湯

《全書|法》 SSR-06-012 ☞diff

太陽病外證未解脈浮弱者當以汗解宜桂枝湯〔第十二〕五味

《全書|可不》 SSG-16-005 ☞diff

太陽病外證未解脈浮弱者當以汗解宜桂枝湯方一

《千翼》 STB-01-040 ☞diff

太陽病外證未解其脈浮弱當以汗解宜桂枝湯

《淳化》 SCB-03-009 ☞diff

太陽病外證未解不可下也宜服桂枝湯發其汗

《玉函》 SOB-03-048 ☞diff

太陽病外證未解其脈浮弱當以汗解宜桂枝湯主之

《玉函》 SOB-14-005 ☞diff

太陽病外證未解脈浮弱者當以汗解宜佳枝湯

《脈經》 SMK-07-02-006 ☞diff

太陽病脈浮而數者可發其汗屬桂枝湯證

《全書|可不》 SSG-16-006 ☞diff

脈浮而數者可發汗屬桂枝湯證用前第一方一法:用麻黃湯

《玉函》 SOB-14-006 ☞diff

太陽病脈浮而數者可發汗宜桂枝湯一云麻黃湯

《脈經》 SMK-07-02-007 ☞diff

陽明病脈遲汗出多微惡寒表爲未解可發其汗屬桂枝湯

《全書》 SSB-234 ☞diff

⒀陽明病脈遲汗出多微惡寒者表未解也可發汗桂枝湯

《全書|法》 SSR-08-021 ☞diff

陽明病脈遲汗出多微惡寒表未解宜桂枝湯〔第二十一〕五味

《全書|可不》 SSG-16-007 ☞diff

陽明病脈遲汗出多微惡寒者表未解也可發汗屬桂枝湯證用前第一方

《千翼》 STB-08-065 ☞diff

陽明病其脈遲汗出多而微惡寒表爲未解可發汗宜桂枝湯

《千翼》 STB-13-023 ☞diff

陽明病其脈遲汗出多而微惡寒者表爲未解宜發其汗

《淳化》 SCB-04-032 ☞diff

陽明病其脈遲汗出多而微惡寒爲表未解宜桂枝湯

《淳化》 SCB-11-006 ☞diff

陽明病脈遲汗多而微惡寒者外未解宜發汗

《玉函》 SOB-05-055 ☞diff

陽明病其脈遲汗出多而微惡寒者表爲未解可發其汗宜桂枝湯

《玉函》 SOB-14-007 ☞diff

陽明病其脈遲汗出多而微惡寒表爲末解可發其汗宜桂枝湯

《脈經》 SMK-07-02-008 ☞diff

夫病脈浮大問病者言但堅耳設利者爲虛大逆堅爲實汗出而解何以故?脈浮當以汗解

《全書|可不》 SSG-16-008 ☞diff

夫病脈浮大問病者言但便鞕耳設利者爲大逆鞕爲實汗出而解何以故?脈浮當以汗解

《玉函》 SOB-14-008 ☞diff

夫病脈浮大問病者言但堅耳設利者爲虛大逆堅爲實汗出而解何以故脈浮當以汗解

《脈經》 SMK-07-02-009 ☞diff

傷寒其脈不弦緊而弱弱者必渴被火必譫語弱者發熱脈浮解之當汗出愈

《全書》 SSB-113 ☞diff

⒁形作傷寒其脈不弦緊而弱弱者必渴被火者必譫語弱者發熱脈浮解之當汗出愈

形作:《玉》《脈》없음 弱者必渴:《康平》“弱者發熱”이 傍注로 첨가되어 있다. 脈浮:《康平》“脈浮者”

《全書|可不》 SSG-16-009 ☞diff

傷寒其脈不弦緊而弱弱者必渴被火必譫語弱者發熱脈浮解之當汗出愈

《千翼》 STB-13-084 ☞diff

傷寒其脈不弦緊而弱弱者必渴被火必譫語

《玉函》 SOB-03-121 ☞diff

傷寒其脈不弦緊而弱者必渴被大必譫語弱者發熱脈浮解之當汗出愈

《玉函》 SOB-14-009 ☞diff

傷寒其脈不弦緊而弱弱者必渴被火必譫語弱者發熱脈浮解之當汗出愈

《玉函》 SOB-21-007 ☞diff

傷寒其脈不弦緊而弱弱者必渴被火必譫語

《脈經》 SMK-07-16-007 ☞diff

傷寒其脈不弦緊而弱者必渴被火必譫言弱者發熱脈浮解之當汗出愈

《脈經》 SMK-07-02-010 ☞diff

病者煩熱汗出卽解復如瘧狀日晡所發熱此屬陽明脈浮虛者當發其汗屬桂枝湯證

《全書|可不》 SSG-16-010 ☞diff

病人煩熱汗出卽解又如瘧狀日晡所發熱者屬陽明也脈浮虛者當發汗屬桂枝湯證用前第一方

《玉函》 SOB-14-010 ☞diff

病者煩熱汗出則解復如瘧狀日晡發熱者屬陽明脈浮虛者當發其汗宜佳枝湯

《脈經》 SMK-07-02-011 ☞diff

病常自汗出此爲榮氣和榮氣和而外不解此衛不和也榮行脈中爲陰主內;衛行脈外爲陽主外復發其汗衛和則愈屬桂枝湯證

《全書|可不》 SSG-16-011 ☞diff

病常自汗出者此爲榮氣和榮氣和者外不諧以衛氣不共榮氣諧和故爾以榮行脈中衛行脈外復發其汗榮衛和則愈屬桂枝湯證用前第一方

《玉函》 SOB-14-011 ☞diff

病常自汗出此爲營氣與衛氣不和也營行脈中爲陰主內衛行脈外爲陽主外復發其汗衛和則愈宜桂枝湯

《脈經》 SMK-07-02-012 ☞diff

病人藏無他病時發熱自汗出而不愈此衛氣不和也先其時發汗卽愈屬桂枝湯證

《全書》 SSB-054 ☞diff

⒀病人藏無他病時發熱自汗出而不愈者此衛氣不和也先其時發汗則愈桂枝湯

而不愈者∽先其時發汗則愈:〔法〕”衛氣不和也”

《全書|法》 SSR-06-020 ☞diff

病人藏無他病時自汗出衛氣不和也宜桂枝湯〔第二十〕用前第十二方

《全書|可不》 SSG-16-012 ☞diff

病人藏無他病時發熱自汗出而不愈者此衛氣不和也先其時發汗則愈屬桂枝湯證用前第一方

《千翼》 STB-01-045 ☞diff

病人藏無他病時發熱自汗出而不愈此衛氣不和也先其時發汗愈宜桂枝湯

《淳化》 SCB-03-013 ☞diff

太陽病時自發熱汗出不愈者此衛氣不和也當更發汗卽愈宜桂枝湯

《玉函》 SOB-03-060 ☞diff

病人藏無他病時發熱自汗出而不愈此衛氣不和也先其時發汗卽愈宜桂枝湯

《玉函》 SOB-14-012 ☞diff

病人藏無他病時發熱自汗出不愈此衛氣不和也先其時發汗則愈宜桂枝湯

《脈經》 SMK-07-02-013 ☞diff

脈浮而緊浮則爲風緊則爲寒風則傷衛寒則傷榮榮衛俱病骨節煩疼可發其汗宜麻黃湯

《全書|可不》 SSG-16-013 ☞diff

脈浮而緊浮則爲風緊則爲寒風則傷衛寒則傷榮榮衛俱病骨節煩疼可發其汗宜麻黃湯方七

《全書|可不》 SSG-20-012 ☞diff

脈浮而緊浮則爲風緊則爲寒風則傷衛寒則傷榮榮衛俱病骨節煩疼當發其汗而不可下也

《全書|辨脈》 SSE-01-023 ☞diff

寸口脈浮而緊浮則爲風緊則爲寒風則傷衛寒則傷榮榮衛俱病骨節煩疼當發其汗也

《玉函》 SOB-02-026 ☞diff

寸口脈浮而緊浮卽爲風緊卽爲寒風卽傷衛寒卽傷營營衛俱病骨節煩疼當發其汗也

《玉函》 SOB-14-013 ☞diff

脈浮而緊浮則爲風緊則爲寒風則傷衛寒則傷營營衛俱病骨節煩疼可發其汗宜麻黃湯

《脈經》 SMK-07-02-014 ☞diff

太陽病不解熱結膀胱其人如强血必自下下者卽愈其外未解者尙未可攻當先解其外屬桂枝湯證

《全書|可不》 SSG-16-014 ☞diff

太陽病不解熱結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其外未解者尙未可攻當先解其外屬桂枝湯證用前第一方

《玉函》 SOB-14-014 ☞diff

太陽病不解熱結膀胱其人如狂血必自下下者卽愈其外未解尙未可攻當先解其外宜桂枝湯

《脈經》 SMK-07-02-015 ☞diff

太陽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屬桂枝加厚朴杏子湯證

《全書》 SSB-043 ☞diff

⒂太陽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桂枝加厚朴杏子湯主之

《全書|法》 SSR-06-013 ☞diff

太陽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桂枝加厚朴杏子湯主之〔第十三〕七味

《全書|可不》 SSG-16-015 ☞diff

太陽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也宜桂枝加厚朴杏子湯方九

《全書|可不》 SSG-22-048 ☞diff

太陽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屬桂枝加厚朴杏子湯方二十五

《千翼》 STB-01-041 ☞diff

太陽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宜桂枝湯一云:麻黃湯

《千翼》 STB-02-012 ☞diff

太陽病下之微喘者外未解故也宜麻黃湯一云:桂枝湯

《玉函》 SOB-03-049 ☞diff

太陽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桂枝加厚朴杏仁湯主之

《玉函》 SOB-14-015 ☞diff

太湯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宜麻黃湯又云:桂枝加厚朴杏子湯

《玉函》 SOB-19-069 ☞diff

太陽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屬桂枝湯證一云:麻黃湯證

《脈經》 SMK-07-02-016 ☞diff

傷寒脈浮緊不發其汗因衄屬麻黃湯證

《全書》 SSB-055 ☞diff

⒂傷寒脈浮緊不發汗因致衄者麻黃湯主之

《全書|法》 SSR-06-021 ☞diff

傷寒脈浮緊不發汗因衄麻黃湯主之〔第二十一〕用前第五方

《全書|可不》 SSG-16-016 ☞diff

傷寒脈浮緊不發汗因致衄者屬麻黃湯證用前第七方

《千翼》 STB-02-010 ☞diff

傷寒脈浮緊不發其汗因致衄宜麻黃湯

《玉函》 SOB-03-061 ☞diff

傷寒脈浮緊不發汗因致衄者宜麻黃湯

《玉函》 SOB-14-016 ☞diff

傷寒脈浮緊不發其汗因衄宜麻黃湯

《脈經》 SMK-07-02-017 ☞diff

陽明病脈浮無汗其人必喘發其汗則愈屬麻黃湯證

《全書|可不》 SSG-16-017 ☞diff

陽明病脈浮無汗而喘者發汗則愈屬麻黃湯證十一用前第七方

《玉函》 SOB-14-017 ☞diff

陽明病脈浮無汗其人必喘發其汗卽愈宜麻黃湯

《脈經》 SMK-07-02-018 ☞diff

太陰病脈浮者可發其汗屬桂枝湯證

《全書》 SSB-276 ☞diff

⒁太陰病脈浮者可發汗桂枝湯

可發汗:《康平》“少可發汗”

《全書|法》 SSR-10-001 ☞diff

太陰病脈浮可發汗宜桂枝湯〔第一〕五味前有太陰病三證

《全書|可不》 SSG-16-018 ☞diff

太陰病脈浮者可發汗屬桂枝湯證十二用前第一方

《千翼》 STB-10-002 ☞diff

太陰病脈浮可發其汗

《千翼》 STB-13-024 ☞diff

太陰病脈浮宜發其汗

《淳化》 SCB-06-001 ☞diff

傷寒四日太陰受病腹滿吐食下之益甚時時腹痛心胸堅滿若脈浮者可發其汗沈者宜攻其裏也發汗者宜桂枝湯攻裏者宜承氣湯

《玉函》 SOB-07-002 ☞diff

太陰病脈浮者可發其汗宜桂枝湯

《玉函》 SOB-14-018 ☞diff

太陽病脈浮者可發其汗宜桂枝湯

《脈經》 SMK-07-02-019 ☞diff

太陽病脈浮緊無汗而發熱其身疼痛八九日不解表候續在此當發其汗服湯微除發煩目瞑劇者必衄衄乃解所以然者陽氣重故也屬麻黃湯證

《全書》 SSB-046 ☞diff

⒂太陽病脈浮緊無汗發熱身疼痛八九日不解表證仍在此當發其汗服藥已微除其人發煩目瞑劇者必衄衄乃解所以然者陽氣重故也麻黃湯主之

此當發其汗∽陽氣重故也:〔法〕”發汗已, 發煩, 必衄”

《全書|法》 SSR-06-016 ☞diff

太陽病脈浮緊無汗發熱身疼痛八九日不解表證在發汗已發煩必衄麻黃湯主之〔第十六〕用前第五方下有太陽病幷二陽倂病四證

《全書|可不》 SSG-16-019 ☞diff

太陽病脈浮緊無汗發熱身疼痛八九日不解表證仍在當復發汗服湯已微除其人發煩目瞑劇者必衄衄乃解所以然者陽氣重故也屬麻黃湯證十三用前第七方

《全書|可不》 SSG-17-014 ☞diff

太陽病脈浮緊無汗發熱身疼痛八九日不解表證仍在此當復發汗服湯已微除其人發煩目瞑劇者必衄衄乃解所以然者陽氣重故也宜麻黃湯方六

《千翼》 STB-02-008 ☞diff

太陽病脈浮緊無汗而發熱其身疼痛八九日不解其表證仍在此當發其汗服藥微除其人發煩目暝增劇者必衄衄乃解所以然者陽氣重故也宜麻黃湯

《淳化》 SCB-03-016 ☞diff

太陽病脈浮緊無汗發熱身痛心煩目瞑劇者必衄衄者欲解也宜麻黃湯

《玉函》 SOB-03-052 ☞diff

太陽病脈浮緊無汗而發熱其身疼痛八九日不解其表候仍在此當發其汗服藥已微除其人發煩目瞑劇者必衄衄乃解所以然者陽氣重故也麻黃湯主之

《玉函》 SOB-14-019 ☞diff

太陽脈浮緊無汗而發熱其身疼痛八九日不解其表候續在此當發其汗服湯藥微除發煩目眩劇者必衄衄乃解所以然者陽氣重故也宜麻黃湯

《脈經》 SMK-07-02-020 ☞diff

脈浮者病在表可發其汗屬桂枝湯證

《全書》 SSB-051 ☞diff

⒀脈浮者病在表可發汗麻黃湯法用桂枝湯

宜麻黃湯:《玉》一云桂枝湯;《脈》屬桂枝湯證

《全書|法》 SSR-06-017 ☞diff

脈浮者病在表可發汗宜麻黃湯〔第十七〕用前第五方一法用桂枝湯

《全書|可不》 SSG-16-020 ☞diff

脈浮者病在表可發汗屬麻黃湯證十四用前第七方一法:用桂枝湯

《玉函》 SOB-03-057 ☞diff

脈浮者病在表可發汗宜麻黃湯一云:桂枝湯

《脈經》 SMK-07-02-021 ☞diff

傷寒不大便六七日頭痛有熱與承氣湯其大便反靑一作小便淸者此爲不在裏故在表也當發其汗頭痛者必衄屬桂枝湯證

《全書》 SSB-056 ☞diff

⒀傷寒不大便六七日頭痛有熱者承氣湯其小便淸者知不在裏仍在表也當須發汗若頭痛者必衄桂枝湯

若頭痛者必衄:〔法〕없음

《全書|法》 SSR-06-022 ☞diff

傷寒不大便六七日頭痛有熱與承氣湯小便淸者知不在裏當發汗宜桂枝湯〔第二十二〕用前第十二方

《全書|可不》 SSG-16-021 ☞diff

傷寒不大便六七日頭痛有熱者與承氣湯其小便淸者一云:大便靑知不在裏續在表也當須發汗若頭痛者必衄屬桂枝湯證十五用前第一方

《全書|可不》 SSG-22-049 ☞diff

傷寒不大便六七日頭痛有熱者與承氣湯其小便淸者一云:大便靑知不在裏仍在表也當須發汗若頭痛者必衄宜桂枝湯二十六用前第三方

《千翼》 STB-01-046 ☞diff

傷寒不大便六七日頸痛有熱與承氣湯其大便反靑此爲不在裏故在表也當發其汗頭痛者必衄宜桂枝湯

《玉函》 SOB-03-062 ☞diff

傷寒不大便六七日頭痛有熱未可與承氣湯其小便反淸此爲不在裏而在表也當發其汗頭痛者必衄宜桂枝湯

《玉函》 SOB-14-020 ☞diff

傷寒不大便六七日頭痛有熱者不可與承氣湯其小便淸者此爲不在裏仍在表也當發其汗頭痛者必衄宜桂枝湯

《脈經》 SMK-07-02-022 ☞diff

下利後身體疼痛淸便自調急當救表宜桂枝湯

《全書|可不》 SSG-16-023 ☞diff

下利後身疼痛淸便自調者急當救表宜桂枝湯發汗十七用前第一方

《玉函》 SOB-14-022 ☞diff

下利後身體疼痛淸便自調急當救表宜桂枝湯

《脈經》 SMK-07-02-023 ☞diff

太陽病頭痛發熱汗出惡風若惡寒屬桂枝湯證

《全書》 SSB-013 ☞diff

⒂太陽病頭痛發熱汗出惡風桂枝湯主之

《全書|法》 SSR-05-002 ☞diff

太陽病頭痛發熱汗出惡風者桂枝湯主之〔第二〕用前第一方

《全書|可不》 SSG-16-024 ☞diff

太陽病頭痛發熱汗出惡風寒者屬桂枝湯證十八用前第一方

《千翼》 STB-01-031 ☞diff

太陽病頭痛發熱汗出惡風桂枝湯主之

《玉函》 SOB-03-020 ☞diff

太陽病頭痛發熱汗出惡風桂枝湯主之

《玉函》 SOB-14-023 ☞diff

太陽病頭痛發熱汗出惡風屬桂枝湯證

《脈經》 SMK-07-02-024 ☞diff

太陽中風陽浮而陰濡弱浮者熱自發濡弱者汗自出嗇嗇惡寒淅淅惡風拿拿發熱鼻鳴乾嘔屬桂枝湯證

《全書》 SSB-012 ☞diff

⒂太陽中風陽浮而陰弱陽浮者熱自發陰弱者汗自出嗇嗇惡寒淅淅惡風翕翕發熱鼻鳴乾嘔者桂枝湯主之

陽浮而陰弱:《康平》“脈陽浮而陰弱”,〔法〕”陽浮陰弱” 陽浮者∽翕翕發熱:〔法〕”發熱,汗出,惡寒”

《全書|法》 SSR-05-001 ☞diff

太陽中風陽浮陰弱發熱汗出惡寒鼻鳴乾嘔者桂枝湯主之〔第一〕五味前有太陽病一十一證

《全書|可不》 SSG-16-025 ☞diff

太陽中風陽浮而陰弱陽浮者熱自發陰弱者汗自出嗇嗇惡寒淅淅惡風翕翕發熱鼻鳴乾嘔者屬桂枝湯證十九用前第一方

《千翼》 STB-01-029 ☞diff

太陽中風陽浮而陰濡弱浮者熱自發濡弱者汗自出澁澁惡寒淅淅惡風翕翕發熱鼻鳴乾嘔者桂枝湯主之

《千翼》 STB-13-025 ☞diff

太陽中風陽浮而陰濡弱浮者熱自發濡弱者汗自出澁澁惡寒浙浙惡風翕翕發熱鼻鳴乾嘔桂枝湯主之

《淳化》 SCB-03-004 ☞diff

太陽病中風脈其陽浮而弱浮者熱自發弱者汗自出嗇嗇惡寒翕翕發熱鼻鳴乾嘔宜桂枝湯

《玉函》 SOB-03-018 ☞diff

太陽中風陽浮而陰濡弱陽浮者熱自發濡弱者汗自出嗇嗇惡寒淅淅惡風翕翕發熱鼻鳴乾嘔桂枝湯主之

《玉函》 SOB-14-024 ☞diff

太陽中風脈陽浮而陰濡弱浮者熱自發濡弱者汗自出嗇嗇惡寒淅淅惡風翕翕發熱鼻鳴乾嘔屬桂枝湯

《脈經》 SMK-07-02-025 ☞diff

太陽病發熱汗出此爲榮弱衛强故使汗出欲救邪風屬桂枝湯證

《全書》 SSB-095 ☞diff

⒀太陽病發熱汗出者此爲榮弱衛强故使汗出欲救邪風者桂枝湯

《全書|法》 SSR-06-047 ☞diff

太陽病發熱汗出榮弱衛强故使汗出欲救邪風宜桂枝湯〔第四十七〕用前第十二方

《全書|可不》 SSG-16-026 ☞diff

太陽病發熱汗出者此爲榮弱衛强故使汗出欲救邪風屬桂枝湯證二十用前第一方

《千翼》 STB-01-030 ☞diff

太陽病發熱汗出此爲榮弱衛强故使汗出以救邪風桂枝湯主之

《淳化》 SCB-03-005 ☞diff

太陽病發熱汗出此爲榮弱衛强故便汗出欲去其邪更宜服桂枝湯

《玉函》 SOB-03-019 ☞diff

太陽病發熱汗出此爲營弱衛强故使汗出欲解邪風桂枝湯主之

《玉函》 SOB-14-025 ☞diff

太陽病發熱汗出此爲營弱衛强故使汗出欲救邪風屬桂枝湯證

《脈經》 SMK-07-02-026 ☞diff

太陽病下之氣上衝可與桂枝湯;不衝不可與之

《全書》 SSB-015 ☞diff

⒂太陽病下之後其氣上衝者可與桂枝湯方用前法若不上衝者不得與之

《全書|法》 SSR-05-004 ☞diff

太陽病下之後其氣上衝者桂枝湯主之〔第四〕用前第一方下有太陽壞病一證

《全書|可不》 SSG-16-027 ☞diff

太陽病下之後其氣上衝者屬桂枝湯證二十一用前第一方

《全書|可不》 SSG-22-044 ☞diff

太陽病下之後其氣上衝者可與桂枝湯若不上衝者不得與之二十一用前第三方

《千翼》 STB-01-033 ☞diff

太陽病下之其氣上衝可與桂枝湯;不衝不可與之

《淳化》 SCB-03-006 ☞diff

太陽病若下之其氣上衝可與桂枝湯

《玉函》 SOB-03-022 ☞diff

太陽病下之其氣上衝者可與桂枝湯;不衝者不可與之

《玉函》 SOB-14-026 ☞diff

太陽病下之其氣上撞屬桂枝湯證

《玉函》 SOB-19-075 ☞diff

太陽病下之其氣上衝可與桂枝湯不上衝者不可與之也

《脈經》 SMK-07-02-027 ☞diff

太陽病初服桂枝湯而反煩不解者法當先剌風池、風府却與桂枝湯則愈

《全書》 SSB-024 ☞diff

⒂太陽病初服桂枝湯反煩不解者先刺風池ㆍ風府却與桂枝湯則愈

《全書|法》 SSR-05-011 ☞diff

太陽病服桂枝湯煩不解先刺風池、風府却與桂枝湯〔第十一〕用前第一方

《全書|可不》 SSG-16-028 ☞diff

太陽病初服桂枝湯反煩不解者先刺風池、風府却與桂枝湯則愈二十二用前第一方

《全書|可不》 SSG-17-010 ☞diff

太陽病初服桂枝湯反煩不解者先刺風池、風府却與桂枝湯則愈方二

《千翼》 STB-01-039 ☞diff

太陽病初服桂枝湯而反煩不解者當先刺風池、風府乃却與桂枝湯則愈

《千翼》 STB-13-102 ☞diff

太陽病初服桂枝湯而反煩不解宜先刺風池、風府乃却與桂枝湯則愈

《淳化》 SCB-03-011 ☞diff

太陽病服桂枝湯煩熱不解者當先鍼風池、風府穴乃與桂枝湯卽愈

《玉函》 SOB-03-031 ☞diff

太陽病初服桂枝湯反煩不解者當先剌、風池、風府却與桂枝湯卽愈

《玉函》 SOB-14-027 ☞diff

太陽病初服桂枝湯而反煩不解者當先刺風池、風府乃與桂枝湯則愈

《玉函》 SOB-26-002 ☞diff

太陽病初服桂枝湯而反煩不解者當先剌風池、風府却再與桂枝湯則愈

《脈經》 SMK-07-13-002 ☞diff

太陽病初服桂枝湯而反煩不解者當先剌風池、風府乃却與桂枝湯則愈

《脈經》 SMK-07-02-028 ☞diff

燒鍼令其汗鍼處被寒核起而赤者必發賁豚氣從少腹上衝心者灸其核上一壯與桂枝加桂湯

《全書》 SSB-117 ☞diff

⒂燒鍼令其汗鍼處被寒核起而赤者必發奔豚氣從少腹上衝心者灸其核上各一壯桂枝加桂湯更加桂二兩也

燒鍼令其汗∽灸其核上各一壯:〔法〕”燒鍼被寒, 鍼處核起, 必發奔豚氣” 《康平》 뒤에 “本云桂枝湯,今加桂五兩,所以加桂者,以能泄奔豚氣也。”가 더 있다.

《全書|法》 SSR-06-061 ☞diff

燒鍼被寒鍼處核起必發奔豚氣桂枝加桂湯主之〔第六十一〕五味

《全書|可不》 SSG-16-029 ☞diff

燒鍼令其汗鍼處被寒核起而赤者必發奔豚氣從少腹上撞心者灸其核上各一壯與桂枝加桂湯方二十三

《千翼》 STB-07-004 ☞diff

燒鍼令其汗鍼處被寒核起而赤者必發奔豚氣從少腹上衝者灸其核上一壯與桂枝加桂湯

《玉函》 SOB-03-127 ☞diff

燒鍼令其汗鍼處被寒核起而赤者必發賁豚氣從少腹上衝心者灸其核上各一壯與桂枝加桂湯

《玉函》 SOB-24-001 ☞diff

燒鍼令其汗鍼處被寒核起而赤者必發賁豚氣從小腹上衝者灸其核上各一壯與桂枝加桂湯

《玉函》 SOB-14-028 ☞diff

燒鍼令其汗鍼處被寒核起而赤者必發賁豚氣從小腹上撞心者灸其核上各一壯却與桂枝加桂湯

《脈經》 SMK-07-11-001 ☞diff

燒鍼令其汗鍼處被寒核起而赤者必發賁豚氣從少腹上撞者灸其核上一壯一本作各一壯與桂枝加桂湯

《金匱》 GGY-08-004 ☞diff

發汗後燒鍼令其汗鍼處被寒核起而赤者必發奔豚氣從少腹上至心灸其核上各一壯桂枝加桂湯主之

《脈經》 SMK-07-02-029 ☞diff

太陽病項背强几几反汗出惡風屬桂枝加葛根湯

《全書》 SSB-014 ☞diff

⒂太陽病項背强几几反汗出惡風者桂枝加葛根湯主之

《全書|法》 SSR-05-003 ☞diff

太陽病項背强几几反汗出惡風者桂枝加葛根湯主之〔第三〕七味

《全書|可不》 SSG-16-030 ☞diff

太陽病項背强几几反汗出惡風者宜桂枝加葛根湯方二十四

《千翼》 STB-01-032 ☞diff

太陽病項背强几几而反汗出惡風桂枝湯主之木論云:桂枝加葛根湯

《玉函》 SOB-03-021 ☞diff

太陽病項背强几几而反汗出惡風桂枝湯主之《論》云:桂枝加葛根湯主之

《玉函》 SOB-14-029 ☞diff

太陽病項背强几几反汗出惡風者屬桂枝加葛根湯

《脈經》 SMK-07-02-030 ☞diff

太陽病項背强几几無汗惡風屬葛根湯

《全書》 SSB-031 ☞diff

⒂太陽病項背强几几無汗惡風葛根湯主之

《全書|法》 SSR-06-001 ☞diff

太陽病項背强几几無汗惡風葛根湯主之〔第一〕七味

《全書|可不》 SSG-16-031 ☞diff

太陽病項背强几几無汗惡風者屬葛根湯證二十五用前第二十四方

《千翼》 STB-02-013 ☞diff

太陽病項背强几几無汗惡風葛根湯主之

《淳化》 SCB-03-021 ☞diff

太陽病項背强無汗而惡風者宜麻黃湯

《玉函》 SOB-03-038 ☞diff

太陽病項背强几几無汗惡風者葛根湯主之

《玉函》 SOB-14-030 ☞diff

太陽病項背强几几無汗惡風屬葛根湯

《脈經》 SMK-07-02-031 ☞diff

太陽與陽明合病而自利不嘔者屬葛根湯證

《全書|可不》 SSG-16-032 ☞diff

太陽與陽明合病必自下利不嘔者屬葛根湯證二十六用前方一云:用後第二十八方

《玉函》 SOB-14-031 ☞diff

太陽與陽明合病而自利屬葛根湯證不利但嘔者屬葛根加半夏湯證

《脈經》 SMK-07-02-032 ☞diff

太陽與陽明合病不下利但嘔屬葛根加半夏湯

《全書》 SSB-033 ☞diff

⒂太陽與陽明合病不下利但嘔者葛根加半夏湯主之

《全書|法》 SSR-06-003 ☞diff

太陽陽明合病不下利但嘔者葛根加半夏湯主之〔第三〕八味

《全書|可不》 SSG-16-033 ☞diff

太陽與陽明合病不下利但嘔者宜葛根加半夏湯方二十七

《千翼》 STB-02-015 ☞diff

不下利但嘔葛根加半夏湯主之葛根湯中加半夏半升卽是

《淳化》 SCB-03-020 ☞diff

太陽與陽明病而不利但嘔者宜葛根半夏湯

《玉函》 SOB-03-039 ☞diff

太陽與陽明合病必自利葛根湯主之不下利但嘔者葛根加半夏湯主之

《玉函》 SOB-14-031 ☞diff

太陽與陽明合病而自利屬葛根湯證不利但嘔者屬葛根加半夏湯證

《脈經》 SMK-07-02-033 ☞diff

太陽病桂枝證醫反下之遂利不止其脈促者表未解喘而汗出屬葛根黃芩黃連湯

《全書》 SSB-034 ☞diff

⒂太陽病桂枝醫反下之利遂不止脈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黃芩黃連湯主之促一作縱

脈促者∽喘而汗出者:〔法〕없음

《全書|法》 SSR-06-004 ☞diff

太陽病桂枝證醫反下之利不止葛根黃芩黃連湯主之〔第四〕四味

《全書|可不》 SSG-16-034 ☞diff

太陽病桂枝證醫反下之利遂不止脈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宜葛根黃芩黃連湯方本闕

《全書|可不》 SSG-22-047 ☞diff

太陽病桂枝證醫反下之利遂不止脈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屬葛根黃芩黃連湯方本闕

《千翼》 STB-02-016 ☞diff

太陽病桂枝證醫反下之遂利不止其脈促表未解喘而汗出宜葛根黃芩黃連湯

《淳化》 SCB-03-027 ☞diff

太陽病反下之遂利不止汗出者宜葛根黃連湯

《玉函》 SOB-03-040 ☞diff

太陽病桂枝證醫反下之遂利不止其脈促表未解喘而汗出葛根黃連黃苓湯主之

《玉函》 SOB-14-032 ☞diff

太陽病桂枝證而反下之遂利不止其脈促表未解喘而汗出屬葛根黃芩黃連湯證

《玉函》 SOB-19-073 ☞diff

太陽病桂枝證醫反下之遂利不止其脈促表未解喘而汗出屬葛根黃芩黃連湯證

《脈經》 SMK-07-02-034 ☞diff

太陽病頭痛發熱身體疼腰痛骨節疼痛惡風無汗而喘屬麻黃湯證

《全書》 SSB-035 ☞diff

⒂太陽病頭痛發熱身疼腰痛骨節疼痛惡風無汗而喘者麻黃湯主之

腰痛,骨節疼痛:〔法〕없음

《全書|法》 SSR-06-005 ☞diff

太陽病頭痛發熱身疼惡風無汗而喘者麻黃湯主之〔第五〕四味

《全書|可不》 SSG-16-035 ☞diff

太陽病頭痛發熱身疼腰痛骨節疼痛惡風無汗而喘者屬麻黃湯證二十九用前第七方

《千翼》 STB-02-005 ☞diff

太陽病頭痛發熱身體疼腰痛骨節疼惡風無汗而喘麻黃湯主之

《千翼》 STB-13-026 ☞diff

太陽頭痛發熱身體疼腰痛骨節疼痛惡風無汗而喘麻黃湯主之

《淳化》 SCB-03-017 ☞diff

太陽病頭痛發熱身體骨節疼痛惡風無汗而喘者宜麻黃湯

《玉函》 SOB-03-041 ☞diff

太陽病頭痛發熱身體疼腰痛骨節疼痛惡風無汗而喘麻黃湯主之

《玉函》 SOB-14-033 ☞diff

太陽病頭痛發熱身體疼腰痛骨節疼痛惡風無汗而喘屬麻黃湯證

《脈經》 SMK-07-02-035 ☞diff

太陽與陽明合病喘而胸滿不可下也屬麻黃湯證

《全書|可不》 SSG-16-036 ☞diff

太陽與陽明合病喘而胸滿者不可下屬麻黃湯證三十用前第七方

《玉函》 SOB-14-034 ☞diff

太陽與陽明合病喘而胸滿者不可下也屬麻黃湯證

《脈經》 SMK-07-02-036 ☞diff

太陽中風脈浮緊發熱惡寒身體疼痛不汗出而煩躁頭痛屬大靑龍湯脈微弱汗出惡風不可服之服之則厥筋惕肉瞤此爲逆也

《全書|可不》 SSG-16-037 ☞diff

太陽中風脈浮緊發熱惡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煩躁者大靑龍湯主之若脈微弱汗出惡風者不可服之服之則厥逆筋惕肉瞤此爲逆也大靑龍湯方三十一

《玉函》 SOB-14-035 ☞diff

太陽中風脈浮緊發熱惡寒身體疼痛不汗出而煩躁頭痛屬大靑龍湯證脈微弱汗出惡風不可服之服之則厥筋惕肉瞤此爲逆也

《脈經》 SMK-07-02-037 ☞diff

傷寒脈浮緩其身不疼但重乍有輕時無少陰證者大靑龍湯發之

《全書》 SSB-039 ☞diff

⒂傷寒脈浮緩身不疼但重乍有輕時無少陰證者大靑龍湯發之

《全書|法》 SSR-06-009 ☞diff

傷寒脈浮緩身不疼但重乍有輕時無少陰證大靑龍湯發之〔第九〕用前第八方

《全書|可不》 SSG-16-040 ☞diff

傷寒脈浮緩身不疼但重乍有輕時無少陰證者可與大靑龍湯發之三十四用前第三十一方

《千翼》 STB-03-002 ☞diff

傷寒脈浮緩其身不疼但重乍有輕時無少陰證者可與大靑龍湯發之用上方

《淳化》 SCB-03-023 ☞diff

太陽病脈浮緩其身不痛但重或有輕時無少陰證者可大靑龍湯

《玉函》 SOB-03-045 ☞diff

傷寒脈浮緩其身不疼但重乍有輕時無少陰證者可與大靑龍湯發之

《玉函》 SOB-14-038 ☞diff

傷寒脈浮緩其身不疼但重乍有輕時無少陰證者可與大靑龍湯發之

《脈經》 SMK-07-02-038 ☞diff

傷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氣乾嘔發熱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小腹滿或微喘屬小靑龍湯

《全書》 SSB-040 ☞diff

⒂傷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氣乾嘔發熱而咳①或渴②或利③或噎④或小便不利少腹滿⑤或喘者小靑龍湯主之

或小便不利:《康平》“小便不利” 或渴∽或喘者:〔法〕없음

《全書|法》 SSR-06-010 ☞diff

傷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氣乾嘔發熱而咳小靑龍湯主之〔第十〕八味加減法附

《全書|可不》 SSG-16-041 ☞diff

傷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氣乾嘔發熱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滿或喘者宜小靑龍湯方三十五

《千翼》 STB-03-003 ☞diff

傷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氣咳而發熱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滿或喘者小靑龍湯主之

《淳化》 SCB-03-024 ☞diff

太陽病表不解心下有水氣乾嘔發熱或渴或利小腹滿或喘者宜小靑龍湯

《玉函》 SOB-03-046 ☞diff

傷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氣咳而發熱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小腹滿或微喘小靑龍湯主之

《脈經》 SMK-07-02-039 ☞diff

傷寒心下有水氣咳而微喘發熱不渴服湯已而渴者此寒去欲爲解屬小靑龍湯證

《全書》 SSB-041 ☞diff

⒂傷寒心下有水氣咳而微喘發熱不渴服湯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小靑龍湯主之

發熱∽此寒去欲解也:〔法〕없음

《全書|法》 SSR-06-011 ☞diff

傷寒心下有水氣咳而微喘小靑龍湯主之〔第十一〕用前第十方

《全書|可不》 SSG-16-042 ☞diff

傷寒心下有水氣咳而微喘發熱不渴服湯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屬小靑龍湯證三十六用前方

《千翼》 STB-03-004 ☞diff

傷寒心下有水氣咳而微喘發熱不渴服湯已而渴者此爲寒去爲欲解小靑龍湯主之用上方

《玉函》 SOB-03-047 ☞diff

傷寒心下有水氣咳而微喘發熱不渴服湯已而渴者此爲寒去欲解小靑龍湯主之

《玉函》 SOB-14-039 ☞diff

傷寒心下有水氣咳而微喘發熱不渴服湯已而渴者此爲寒去爲欲解屬小靑龍湯證

《脈經》 SMK-07-02-040 ☞diff

陽明中風脈弦浮大而短氣腹都滿脇下及心痛久按之氣不通一作按之不痛鼻乾不得汗嗜臥一身及目悉黃小便難有潮熱時時噦耳前後腫剌之小差外不解病過十日脈續浮與小柴胡湯但浮無餘證與麻黃湯不溺腹滿加噦不治

《全書》 SSB-231 ☞diff

⒂陽明中風脈弦浮大而短氣腹都滿脇下及心痛久按之氣不通鼻乾不得汗嗜臥一身及目悉黃小便難有潮熱時時噦耳前後腫刺之少差外不解病過十日脈續浮者小柴胡湯

陽明:《康平》“陽明病” 目:《康平》《玉》“面目”

《全書|法》 SSR-08-018 ☞diff

陽明中風脈弦浮大短氣腹滿脇下及心痛鼻乾不得汗嗜臥身黃小便難潮熱而噦與小柴胡湯〔第十八〕用上方

《全書|可不》 SSG-16-038 ☞diff

陽明中風脈弦浮大而短氣腹都滿脇下及心痛久按之氣不通鼻乾不得汗嗜臥一身及目悉黃小便難有潮熱時時噦耳前後腫刺之小差外不解過十日脈續浮者與小柴胡湯脈但浮無餘證者與麻黃湯用前第七方不溺腹滿加噦者不治三十二

《千翼》 STB-08-064 ☞diff

陽明中風脈弦浮大而短氣腹都滿脇下及心痛久按之氣不通鼻乾、不得汗其人嗜臥一身及目悉黃小便難有潮熱時時噦耳前後腫刺之小差外不解病過十日脈續浮與小柴胡湯但浮無餘證與麻黃湯不溺腹滿加噦不治方見柴胡湯門

《淳化》 SCB-04-031 ☞diff

陽明病中風其脈浮大短氣心痛鼻乾嗜臥不得汗一身悉黃小便難有潮熱而噦耳前後腫刺之雖小差外若不解宜柴胡湯

《玉函》 SOB-05-053 ☞diff

陽明中風脈弦浮大而短氣腹都滿脇下及心痛久按之氣不通鼻乾不得汗其人嗜臥一身及面目悉黃小便難有潮熱時時噦耳前後腫刺之小差其外不解病過十日脈續浮者與小柴胡湯但浮無餘證者與麻黃湯不溺腹滿加喘者不治

《玉函》 SOB-14-036 ☞diff

陽明中風脈弦浮大而短氣腹滿脇下及心痛久按之氣不通鼻乾不得汗其人嗜臥一身及目悉黃小便難有潮熱時時噦耳前後腫刺之小差其外不解病過十日脈續浮與柴胡湯但浮無餘證與麻黃湯不溺腹滿加噦者不治

《脈經》 SMK-07-02-041 ☞diff

太陽病十日以去脈浮細嗜臥此爲外解設胸滿脇痛與小柴胡湯;脈浮者屬麻黃湯證

《全書|可不》 SSG-16-039 ☞diff

太陽病十日以去脈浮而細嗜臥者外已解也設胸滿脇痛者與小柴胡湯脈但浮者與麻黃湯三十三竝用前方

《玉函》 SOB-14-037 ☞diff

太陽病十日已去其脈浮細嗜臥此爲外解設胸滿脇痛與小柴胡湯;脈浮麻黃湯

《脈經》 SMK-07-02-042 ☞diff

中風往來寒熱傷寒五六日以後胸脇苦滿嘿嘿不欲飮食煩心喜嘔或胸中煩而不嘔或渴或腹中痛或脇下痞堅或心中悸小便不利或不渴外有微熱或咳者屬小柴胡湯

《全書》 SSB-096 ☞diff

⒂傷寒五六日中風往來寒熱胸脇苦滿嘿嘿不欲飮食心煩喜嘔①或胸中煩而不嘔②或渴③或腹中痛④或脇下痞鞕⑤或心下悸小便不利⑥或不渴身有微熱⑦或咳者小柴胡湯主之

胸脇苦滿,嘿嘿不欲飮食:〔法〕”胸脇滿,不欲食” 或胸中煩而不嘔∽或咳者:〔法〕없음

《全書|法》 SSR-06-048 ☞diff

傷寒五六日中風往來寒熱胸脇滿不欲食心煩喜嘔者小柴胡湯主之〔第四十八〕再見柴胡湯加減法附

《全書|可不》 SSG-16-043 ☞diff

中風往來寒熱傷寒五六日以後胸脇苦滿嘿嘿不欲飮食煩心喜嘔或胸中煩而不嘔或渴或腹中痛或脇下痞鞕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熱或咳者屬小柴胡證三十七用前第三十二方

《玉函》 SOB-03-105 ☞diff

中風五六日傷寒往來寒熱胸脇苦滿嘿嘿不欲飮食心煩喜嘔或胸中煩而不嘔或渴或腹中痛或脇下痞堅或心中悸小便不利或不渴外有微熱或咳小柴胡湯主之

《玉函》 SOB-13-030 ☞diff

中風往來寒熱傷寒五六日已後胸脇苦滿嘿嘿不欲食飮煩心喜嘔或胸中煩而不嘔或渴或腹中痛或脇下痞堅或心中悸小便不利或不渴外有微熱或咳屬小柴胡湯證

《脈經》 SMK-07-02-043 ☞diff

傷寒四五日身體熱惡風頸項强脇下滿手足溫而渴屬小柴胡湯證

《全書》 SSB-099 ☞diff

⒂傷寒四五日身熱惡風頸項强脇下滿手足溫而渴者小柴胡湯主之

頸項强:〔法〕”項强”

《全書|法》 SSR-06-050 ☞diff

傷寒四五日身熱惡風項强脇下滿手足溫而渴者小柴胡湯主之〔第五十〕用前方

《全書|可不》 SSG-16-044 ☞diff

傷寒四五日身熱惡風頸項强脇下滿手足溫而渴者屬小柴胡湯證三十八用前第三十二方

《千翼》 STB-04-003 ☞diff

傷寒四五日身體熱惡風頸項强脇下滿手足溫而渴小柴胡湯主之

《淳化》 SCB-08-004 ☞diff

傷寒六日身體熱惡風頸項强脇下滿手足溫而渴宜小柴胡湯

《玉函》 SOB-03-106 ☞diff

傷寒四五日身熱惡風頸項强脇下滿手足溫而渴小柴胡湯主之

《玉函》 SOB-13-031 ☞diff

傷寒四五日身體熱惡風頸項强脇下滿手足溫而渴屬小柴胡湯

《脈經》 SMK-07-02-044 ☞diff

傷寒六七日發熱微惡寒支節煩疼微嘔心下支結外證未去者屬柴胡桂枝湯

《全書》 SSB-146 ☞diff

⒂傷寒六七日發熱微惡寒支節煩疼微嘔心下支結外證未去者柴胡桂枝湯主之

外證未去者:〔法〕없음

《全書|法》 SSR-07-012 ☞diff

傷寒六七日發熱微惡寒支節疼微嘔心下支結柴胡桂枝湯主之〔第十二〕九味

《全書|可不》 SSG-16-045 ☞diff

傷寒六七日發熱微惡寒支節煩疼微嘔心下支結外證未去者柴胡桂枝湯主之方三十九

《千翼》 STB-04-010 ☞diff

傷寒六七日發熱微惡寒支節煩疼微嘔心下支結外證未去者宜柴胡桂枝湯

《淳化》 SCB-08-008 ☞diff

傷寒六日發熱微惡寒肢節順疼心下支滿外證未去宜柴胡桂枝湯

《玉函》 SOB-04-020 ☞diff

傷寒六七日發熱微惡寒肢節煩疼微嘔心下支結外證未去者柴胡桂枝湯主之

《玉函》 SOB-13-032 ☞diff

傷寒六七日發熱微惡風支節煩疼微嘔心下支結外證未去者屬柴胡桂枝湯證

《玉函》 SOB-19-049 ☞diff

傷寒六七日發熱微惡寒支節煩疼微嘔心下支結外證未去者屬柴胡桂枝湯證

《脈經》 SMK-07-02-045 ☞diff

少陰病得之二三日麻黃附子甘草湯微發汗以二三日無證故微發汗也

《全書》 SSB-302 ☞diff

⒂少陰病得之二三日麻黃附子甘草湯微發汗以二三日無裏證故微發汗也

《全書|法》 SSR-11-002 ☞diff

少陰病二三日麻黃附子甘草湯微發汗〔第二〕三味

《全書|可不》 SSG-16-046 ☞diff

少陰病得之二三日麻黃附子甘草湯微發汗以二三日無證故微發汗也四十

《千翼》 STB-11-022 ☞diff

少陰病得之二三日麻黃附子甘草湯微發汗以二三日無證故微發汗

《千翼》 STB-13-028 ☞diff

少陰病得之二三日麻黃附子甘草湯微發汗

《玉函》 SOB-08-022 ☞diff

少陰病得之二三日麻黃附子甘草湯微發汗以二三日無裏證故微發汗

《玉函》 SOB-14-040 ☞diff

少陰病得之二三日麻黃附子甘草湯微發汗 脈浮小便不利微熱消渴可與五苓散利小便發汗

《脈經》 SMK-07-02-046 ☞diff

脈浮小便不利微熱消渴與五苓散利小便發汗

《全書》 SSB-071 ☞diff

⒂太陽病發汗後大汗出胃中乾煩躁不得眠欲得飮水者少少與飮之令胃氣和則愈若脈浮小便不利微熱消渴者五苓散主之猪苓散

欲得飮水:《玉函》其人欲得飮水 欲得飮水者∽微熱消渴者:〔法〕”欲飮水, 小便不利者”

《全書|法》 SSR-06-034 ☞diff

太陽病發汗後大汗出胃中乾躁不能眠欲飮水小便不利者五苓散主之〔第三十四〕五味卽猪苓散是

《全書|可不》 SSG-16-047 ☞diff

脈浮小便不利微熱消渴者與五苓散利小便發汗四十一

《全書|可不》 SSG-17-024 ☞diff

太陽病發汗後大汗出胃中乾煩躁不得眠欲得飮水者少少與飮之令胃氣和則愈若脈浮小便不利微熱消渴者屬五苓散方十五

《千翼》 STB-13-113 ☞diff

太陽病發汗後若大汗出胃中乾燥煩不得眠其人欲飮水當稍飮之令胃氣和則愈

《淳化》 SCB-03-029 ☞diff

太陽病發汗大汗出胃乾煩躁不得眠其人欲飮水當稍稍飮之令胃氣和卽愈脈浮小便利微熱渴者宜五苓散

《玉函》 SOB-03-076 ☞diff

太陽病發汗後大汗出胃中乾煩躁不得眠其人欲引水當稍飮之令胃中和則愈若脈浮小便不利微熱消渴者與五苓散主之

《玉函》 SOB-19-026 ☞diff

太陽病發汗後大汗出胃中乾燥煩不得眠其人欲飮水當稍飮之令胃中和卽愈

《玉函》 SOB-28-001 ☞diff

太陽病發汗後若大汗出胃中乾燥煩不能眠其人欲飮水當稍飮之令胃中和則愈

《脈經》 SMK-07-03-020 ☞diff

太陽病發汗若大汗出胃中燥煩不得眠其人欲飮水當稍飮之令胃中和則愈

《脈經》 SMK-07-15-001 ☞diff

太陽病發汗後若大汗出胃中乾燥煩不得眠其人欲飮水當稍飮之令胃中和則愈

病發汗以後證第三

《脈經》 SMK-07-03-001 ☞diff

二陽倂病太陽初得病時發其汗汗先出復不徹因轉屬陽明續自微汗出不惡寒若太陽證不罷不可下下之爲逆如此者可小發其汗設面色縁縁正赤者陽氣怫鬱在表當解之熏之若發汗不大徹不足言陽氣怫鬱不得越當汗而不汗其人躁煩不知痛處乍在腹中乍在四肢按之不可得其人短氣但坐汗出而不徹故也更發其汗卽愈何以知其汗不徹脈澁故以知之

《全書》 SSB-048 ☞diff

⒂二陽倂病太陽初得病時發其汗汗先出不徹因轉屬陽明續自微汗出不惡寒太陽病證不罷者不可下下之爲逆如此可小發汗ⓐ設面色緣緣正赤者陽氣怫鬱在表當解之熏之若發汗不徹不足言陽氣怫鬱不得越當汗不汗其人躁煩不知痛處乍在腹中乍在四肢按之不可得其人短氣但坐以汗出不徹故也更發汗則愈何以知汗出不徹以脈澁故知也

若:《康平》無“若”字 不足言:《康平》“不足”

《全書|可不》 SSG-17-001 ☞diff

二陽倂病太陽初得病時發其汗汗先出不徹因轉屬陽明續自微汗出不惡寒若太陽病證不罷者不可下下之爲逆如此可小發汗設面色緣緣正赤者陽氣怫鬱在表當解之熏之若發汗不徹不足言陽氣怫鬱不得越當汗不汗其人煩躁不知痛處乍在腹中乍在四肢按之不可得其人短氣但坐以汗出不徹故也更發汗則愈何以知汗出不徹以脈澁故知也

《全書|可不》 SSG-20-018 ☞diff

二陽倂病太陽初得病時而發其汗汗先出不徹因轉屬陽明續自微汗出不惡寒若太陽證不罷者不可下下之爲逆

《玉函》 SOB-03-054 ☞diff

二陽倂病太陽初得病時發其汗汗先出不徹因轉屬陽明續自微汗出不惡寒若太陽病證不罷不可下下之爲逆如此者可小發其汗設面色緣緣正赤者陽氣怫鬱不得越當解之熏之當汗而不汗其人躁煩不知痛處乍在腹中乍在四肢按之不可得其人短氣但坐以汗出不徹故也更發其汗卽愈何以知汗出不徹以脈澁故知之

《玉函》 SOB-19-005 ☞diff

二陽倂病太陽初得病時發其汗汗先出復不徹因轉屬陽明續自微汗出不惡寒若太陽證不罷者不可下之下之爲逆如此者可小發其汗設而色緣緣正赤者陽氣怫鬱在表當解之熏之若發汗不大徹不足言陽氣怫鬱不得越當汗而不汗其人燥煩不知痛處乍在腹中乍在四肢按之不可得其人短氣但坐汗出而不徹故也更發其汗卽愈何以知其汗出不徹以脈澁故知之

《玉函》 SOB-22-001 ☞diff

二陽倂病太湯初得病時發其汗汗先出不徹因轉屬陽明續自微汗出不惡寒若太陽病證不罷者不可下可小發其汗設面色緣緣正赤者陽氣怫鬱在表不得越當解之熏之當汗而不汗其人躁煩不知痛處乍在腹中乍在四肢按之不可得其人短氣但坐以汗出不徹故也更發其汗則愈何以知汗出不徹以脈澁故知之

《脈經》 SMK-07-03-002 ☞diff

未持脈時病人義手自冒心師因教試令咳而不卽咳者此必兩耳無所聞也所以然者重發其汗虛故也

《全書》 SSB-075 ☞diff

⒀未持脈時病人手叉自冒心師因敎試令咳而不咳者此必兩耳聾無聞也所以然者以重發汗虛故如此 ⒀發汗後飮水多必喘以水灌之亦喘

虛故如此:《康平》“虛故也” 灌:洗浴의 의미

《全書|可不》 SSG-17-002 ☞diff

未持脈時病人叉手自冒心師因敎試令咳而不卽咳者此必兩耳聾無聞也所以然者以重發汗虛故如此

《全書|可不》 SSG-17-003 ☞diff

發汗後飮水多必喘以水灌之亦喘

《千翼》 STB-13-110 ☞diff

發汗後飮水多者必喘以水灌之亦喘

《千翼》 STB-14-002 ☞diff

未持脈時病人手義自冒心師因教試令咳而不卽咳者此必兩耳無所聞也所以然者重發其汗虛故也

《玉函》 SOB-03-080 ☞diff

未持脈時病人叉手自冒心師因敎試令咳而不卽咳者此必兩耳聾無聞也所以然者以重發其汗虛故也

《玉函》 SOB-03-081 ☞diff

發汗後飮水多者必喘以水灌之亦喘

《玉函》 SOB-19-002 ☞diff

發汗後飮水多者必喘以水灌之亦喘

《玉函》 SOB-19-003 ☞diff

未持脈時病人叉手自冒心師因敎試令咳而不卽咳者此必兩耳無所聞也所以然者重發汗虛故也

《玉函》 SOB-27-001 ☞diff

發汗後飮水多者必喘以水灌之亦喘

《脈經》 SMK-07-03-003 ☞diff

發汗後飮水多者必喘以水灌之亦喘

《脈經》 SMK-07-14-001 ☞diff

發汗後飮水多者必喘以水灌之亦喘

《脈經》 SMK-07-03-003 ☞diff

發汗後飮水多者必喘以水灌之亦喘

《全書》 SSB-075 ☞diff

⒀未持脈時病人手叉自冒心師因敎試令咳而不咳者此必兩耳聾無聞也所以然者以重發汗虛故如此 ⒀發汗後飮水多必喘以水灌之亦喘

虛故如此:《康平》“虛故也” 灌:洗浴의 의미

《全書|可不》 SSG-17-002 ☞diff

未持脈時病人叉手自冒心師因敎試令咳而不卽咳者此必兩耳聾無聞也所以然者以重發汗虛故如此

《全書|可不》 SSG-17-003 ☞diff

發汗後飮水多必喘以水灌之亦喘

《千翼》 STB-13-110 ☞diff

發汗後飮水多者必喘以水灌之亦喘

《千翼》 STB-14-002 ☞diff

未持脈時病人手義自冒心師因教試令咳而不卽咳者此必兩耳無所聞也所以然者重發其汗虛故也

《玉函》 SOB-03-080 ☞diff

未持脈時病人叉手自冒心師因敎試令咳而不卽咳者此必兩耳聾無聞也所以然者以重發其汗虛故也

《玉函》 SOB-03-081 ☞diff

發汗後飮水多者必喘以水灌之亦喘

《玉函》 SOB-19-002 ☞diff

發汗後飮水多者必喘以水灌之亦喘

《玉函》 SOB-19-003 ☞diff

未持脈時病人叉手自冒心師因敎試令咳而不卽咳者此必兩耳無所聞也所以然者重發汗虛故也

《玉函》 SOB-27-001 ☞diff

發汗後飮水多者必喘以水灌之亦喘

《脈經》 SMK-07-03-002 ☞diff

未持脈時病人義手自冒心師因教試令咳而不卽咳者此必兩耳無所聞也所以然者重發其汗虛故也

《脈經》 SMK-07-14-001 ☞diff

發汗後飮水多者必喘以水灌之亦喘

《脈經》 SMK-07-03-004 ☞diff

發汗後水藥不得入口爲逆若更發其汗必吐下不止

《全書》 SSB-076 ☞diff

⒂發汗後水藥不得入口爲逆若更發汗必吐下不止 ⒂發汗吐下後虛煩不得眠若劇者必反覆顚倒心中懊憹梔子豉湯主之若少氣者梔子甘草豉湯主之若嘔者梔子生薑豉湯主之

若劇者,必反覆顚倒:〔法〕없음

《全書|法》 SSR-06-038 ☞diff

發汗吐下後虛煩不得眠心中懊憹梔子豉湯主之若少氣者梔子甘草豉湯主之若嘔者梔子生薑豉湯主之〔第三十八〕梔子豉湯二味梔子甘草豉湯、梔子生薑豉湯竝三味

《全書|可不》 SSG-17-004 ☞diff

發汗後水藥不得入口爲逆若更發汗必吐下不止

《全書|可不》 SSG-22-030 ☞diff

發汗吐下後虛煩不得眠若劇者必反覆顛倒心中懊憹屬梔子豉湯若少氣者梔子甘草豉湯若嘔者梔子生薑豉湯

《千翼》 STB-14-020 ☞diff

發汗、吐下後虛煩不得眠劇者反覆顛倒心中懊憹梔子湯主之若少氣梔子甘草湯主之若嘔者梔子生薑湯主之梔子湯方見陽明門

《淳化》 SCB-08-006 ☞diff

傷寒六日發汗吐下後虛煩不得眠劇者心神顚倒宜梔子湯

《玉函》 SOB-03-082 ☞diff

發汗後水藥不得入口爲逆

《玉函》 SOB-03-083 ☞diff

發汗吐下後虛煩不得眠劇者反覆顚倒心中懊憹梔子豉湯主之若少氣梔子甘草豉湯主之若嘔梔子生薑豉湯主之

《玉函》 SOB-19-001 ☞diff

發汗後水藥不得入口爲逆

《玉函》 SOB-19-036 ☞diff

發汗、吐下後虛煩不得眠劇者反覆巓倒心中懊憹屬梔子湯若少氣梔子甘草湯若嘔者梔子生薑湯證

《脈經》 SMK-07-03-005 ☞diff

陽明病本自汗出醫復重發其汗病已差其人微煩不了了此大便堅也以亡津液胃中乾燥故令其堅當問小便日幾行若本日三四行今日再行者必知大便不久出今爲小便數少津液當還入胃中故知必當大便也

《全書》 SSB-203 ☞diff

⒁陽明病本自汗出醫更重發汗病已差尙微煩不了了者此必大便硬故也以亡津液胃中乾燥故令大便硬當問其小便日幾行若本小便日三四行今日再行故知大便不久出今爲小便數少以津液當還入胃中故知不久必大便也

《全書|可不》 SSG-17-005 ☞diff

陽明病本自汗出醫更重發汗病已差尙微煩不了了者必大便鞕故也以亡津液胃中乾燥故令大便鞕當問小便日幾行若本小便日三四行今日再行故知大便不久出今爲小便數少以津液當還入胃中故知不久必大便也

《千翼》 STB-08-025 ☞diff

陽明病本自汗出醫復重發其汗病已差其人微煩不了了此大便堅也必亡津液胃中燥故令其堅當問小便日幾行若本日三四行今日再行者必知大便不久出今爲小便數少津液當還入胃中故知必當大便也

《淳化》 SCB-04-014 ☞diff

陽明病若小便少者津液當還入胃中故也凡發汗太過故令大小便難宜茯苓湯

《玉函》 SOB-05-025 ☞diff

陽明病本自汗出醫復重發汗病已瘥其人微煩不了了者此大便堅也以亡精液胃中燥故令其堅當問其小便日幾行若本日三四行今日再行者知必大便不久出今爲小便數少津液當還入胃中故知必當大便也

《玉函》 SOB-19-006 ☞diff

陽明病本自汗出醫復重發其汗病已瘥其人微煩不了了此大便堅也以亡津液胃中燥故令其堅當問小便日幾行若本日三兩行今日再行者故知大便不久出今爲小便數少津液當還入胃中故知必當大便也

《脈經》 SMK-07-03-006 ☞diff

發汗多又復發其汗此爲亡陽若譫語脈短者死;脈自和者不死

《全書》 SSB-211 ☞diff

⒀發汗多若重發汗者亡其陽譫語脈短者脈自和者不死

《全書|可不》 SSG-17-006 ☞diff

發汗多若重發汗者亡其陽譫語脈短者死脈自和者不死

《玉函》 SOB-05-035 ☞diff

發汗多重發其汗若已下復發其汗亡其陽譫語脈短者死脈自和者不死

《玉函》 SOB-19-011 ☞diff

發汗後重發其汗亡陽譫語其脈反和者不死

《脈經》 SMK-07-03-007 ☞diff

傷寒發其汗身目爲黃所以然者寒濕相搏在裏不解故也

《全書》 SSB-259 ☞diff

⒁傷寒發汗已身目爲黃所以然者以寒濕一作溫在裏不解故也以爲不可下也於寒濕中求之

《全書|可不》 SSG-17-007 ☞diff

傷寒發汗已身目爲黃所以然者以寒濕一作溫在裏不解故也以爲不可下也於寒濕中求之

《千翼》 STB-08-077 ☞diff

傷寒發其汗則身目爲黃所以然者寒濕相摶在裏不解故也

《玉函》 SOB-05-083 ☞diff

傷寒發其汗已身目爲黃所以然者以寒濕相搏在裏不解故也以爲非瘀熱而不可下當于寒濕中求之

《玉函》 SOB-19-010 ☞diff

傷寒發其汗身目爲黃所以然者寒濕相搏在裏不解故也

《脈經》 SMK-07-03-008 ☞diff

病人有寒復發其汗胃中冷必吐蚘

《全書》 SSB-089 ☞diff

⒁病人有寒復發汗胃中冷必吐蚘一作逆

《全書|可不》 SSG-17-008 ☞diff

病人有寒復發汗胃中冷必吐蚘

《千翼》 STB-14-006 ☞diff

病者有寒復發其汗胃中冷必吐蚘一云吐逆

《玉函》 SOB-03-096 ☞diff

病人有塞復發其汗胃中冷必吐蚘

《玉函》 SOB-19-009 ☞diff

病者有寒復發其汗胃中冷必吐蚘

《脈經》 SMK-07-03-009 ☞diff

太陽病發其汗遂漏而不止其人惡風小便難四肢微急難以屈伸屬桂枝加附子湯

《全書》 SSB-020 ☞diff

⒂太陽病發汗遂漏不止其人惡風小便難四肢微急難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湯主之

《全書|法》 SSR-05-007 ☞diff

太陽病發汗遂漏不止惡風小便難四肢急難以屈伸桂枝加附子湯主之〔第七〕六味

《全書|可不》 SSG-17-009 ☞diff

太陽病發汗遂漏不止其人惡風小便難四肢微急難以屈伸者屬桂枝加附子湯方一

《千翼》 STB-01-052 ☞diff

太陽病發其汗遂漏而不止其人惡風小便難四肢微急難以屈伸桂枝加附子湯主之

《淳化》 SCB-03-007 ☞diff

太陽病發其汗汗出不止者其人必惡寒小便難四肢拘急者宜桂枝附子湯

《玉函》 SOB-03-028 ☞diff

太陽病發其汗遂漏而不止其人惡風小便難四肢微急難以屈伸桂枝加附子湯主之

《玉函》 SOB-19-017 ☞diff

太陽病發其汗遂漏不止其人惡風小便難四肢微急難以屈伸屬桂枝加附子湯證

《脈經》 SMK-07-03-010 ☞diff

服桂枝湯大汗出若脈但洪大與桂枝湯若其形如瘧一日再三發汗出便解屬桂枝二麻黃一湯

《全書》 SSB-025 ☞diff

⒂服桂枝湯大汗出脈洪大者桂枝湯如前法若形似瘧一日再發者汗出必解桂枝二麻黃一湯

《全書|法》 SSR-05-012 ☞diff

服桂枝湯大汗出脈洪大者與桂枝湯若形似瘧一日再發者宜桂枝二麻黃一湯〔第十二〕七味

《全書|可不》 SSG-17-011 ☞diff

服桂枝湯大汗出脈洪大者與桂枝湯如前法若形似瘧一日再發者汗出必解屬桂枝二麻黃一湯方三

《千翼》 STB-01-055 ☞diff

服桂枝湯大汗出若脈洪大與桂枝湯其形如瘧壹日再發汗出便解宜桂枝貳麻黃壹湯方

《玉函》 SOB-03-032 ☞diff

服桂枝湯大汗出若脈但洪大與桂伎湯若其形如瘧一日再發汗出便解宜桂枝二麻黃一湯

《玉函》 SOB-19-015 ☞diff

服桂枝湯大汗出若脈但洪大者與桂枝湯若其形如瘧狀一日再發汗出便解與桂枝二麻黃一湯

《脈經》 SMK-07-03-011 ☞diff

服桂枝湯大汗出大煩渴不解若脈洪大屬白虎湯

《全書|可不》 SSG-17-012 ☞diff

服桂枝湯大汗出後大煩渴不解脈洪大者屬白虎加人參湯方四

《玉函》 SOB-19-016 ☞diff

服桂枝湯大汗出大煩渴不解若脈洪大屬白虎湯證

《脈經》 SMK-07-03-012 ☞diff

傷寒脈浮自汗出小便數頗復仲景頗復字作心煩微惡寒而脚攣急反與桂枝欲攻其表得之便厥咽乾煩躁吐逆當作甘草乾薑湯以復其陽厥愈足溫更作芍藥甘草湯與之其脚卽仲而胃氣不和譫語可與承氣湯重發其汗復加燒鍼者屬四逆湯

《全書|可不》 SSG-17-013 ☞diff

傷寒脈浮自汗出小便數心煩微惡寒脚攣急反與桂枝欲攻其表此誤也得之便厥咽中乾煩躁吐逆者作甘草乾薑湯與之以復其陽若厥愈足溫者更作芍藥甘草湯與之其脚卽伸若胃氣不和譫語者少與調胃承氣湯若重發汗復加燒鍼者與四逆湯

《玉函》 SOB-19-028 ☞diff

傷寒脈浮自汗出小便數頗復微惡寒而脚攣急反與桂枝湯欲攻其表得之便厥咽燥乾煩吐逆作甘草乾薑湯以復其陽厥愈足溫更作芍藥甘草湯與之其脚卽伸而胃氣不和譫語可與承氣湯重發汗復加燒鍼者屬四逆湯

《脈經》 SMK-07-03-013 ☞diff

傷寒發汗已解半日許復煩其脈浮數可復發其汗屬桂枝湯證

《全書》 SSB-057 ☞diff

⒁傷寒發汗已解半日許復煩脈浮數者可更發汗桂枝湯

《全書|法》 SSR-06-023 ☞diff

傷寒發汗解半日許復熱煩脈浮數者可更發汗宜桂枝湯〔第二十三〕用前第十二方下別有三病證

《全書|可不》 SSG-17-015 ☞diff

傷寒發汗已解半日許復煩脈浮數者可更發汗屬桂枝湯證用前第二方

《千翼》 STB-01-047 ☞diff

傷寒發汗已解半日許復煩其脈浮數可復發其汗宜服桂枝湯

《淳化》 SCB-03-014 ☞diff

太陽病發汗已解半日後復煩躁其脈浮數者可復發其汗宜桂枝湯

《玉函》 SOB-03-063 ☞diff

傷寒發汗已解半日許復煩其脈浮數可與復發汗宜桂枝湯

《玉函》 SOB-19-012 ☞diff

傷寒發汗已解半日許復煩其脈浮數可復發其汗宜桂枝湯

《脈經》 SMK-07-03-014 ☞diff

發汗後身體疼痛其脈沈遲屬桂枝加芍藥生薑人參湯

《全書|可不》 SSG-17-016 ☞diff

發汗後身疼痛脈沈遲者屬桂枝加芍藥生薑各一兩人參三兩新加湯方八

《玉函》 SOB-19-019 ☞diff

發汗後身體疼痛其脈沈遲屬桂枝加芍藥生薑人參湯證

《脈經》 SMK-07-03-015 ☞diff

發汗後不可更行桂枝湯汗出而喘無大熱可以麻黃杏子甘草石膏湯

《全書》 SSB-063 ☞diff

⒁發汗後不可更行桂枝湯汗出而喘無大熱者可與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

不可更行桂枝湯:《康平》“喘家 不可更行桂枝湯”

《全書|法》 SSR-06-026 ☞diff

發汗後不可行桂枝湯汗出而喘無大熱者可與麻黃杏子甘草石膏湯〔第二十六〕四味

《全書|可不》 SSG-17-017 ☞diff

發汗後不可更行桂枝湯汗出而喘無大熱者可與麻黃杏子甘草石膏湯方九

《千翼》 STB-14-028 ☞diff

發汗以後不可行桂枝湯汗出而喘無大熱與麻黃杏子石膏甘草湯

《玉函》 SOB-03-069 ☞diff

發汗後不可更行桂枝湯汗出而喘無大熱者可與麻黃杏子甘草石膏湯

《玉函》 SOB-19-062 ☞diff

發汗已後不可更與桂枝湯汗出而喘無大熱屬麻黃杏子石膏甘草湯證

《玉函》 SOB-19-078 ☞diff

大下以後不可更行桂枝湯汗出而喘無大熱屬麻黃杏仁石膏甘草湯證

《脈經》 SMK-07-03-016 ☞diff

發汗過多已後其人義手自冒心心下悸而欲得按之屬桂枝甘草湯

《全書》 SSB-064 ☞diff

⒀發汗過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湯主之

心下悸:〔法〕”心悸”

《全書|法》 SSR-06-027 ☞diff

發汗過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湯主之〔第二十七〕二味

《全書|可不》 SSG-17-018 ☞diff

發汗過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屬桂枝甘草湯方十

《千翼》 STB-14-011 ☞diff

發汗過多以後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而欲得按之桂枝甘草湯主之

《玉函》 SOB-03-070 ☞diff

發汗過多其人義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湯主之

《玉函》 SOB-19-022 ☞diff

發汗過多以後其人義手自冒心心下悸而欲得按之屬桂枝甘草湯證

《脈經》 SMK-07-03-017 ☞diff

發汗後其人臍下悸欲作賁豚屬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

《全書》 SSB-065 ☞diff

⒀發汗後其人臍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主之

《全書|法》 SSR-06-028 ☞diff

發汗後臍下悸欲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主之〔第二十八〕四味下有作甘爛水法

《全書|可不》 SSG-17-019 ☞diff

發汗後其人臍下悸者欲作奔豚屬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方十一

《千翼》 STB-14-010 ☞diff

發汗後其人齊下悸欲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主之

《玉函》 SOB-03-071 ☞diff

發汗後其人臍下悸者欲作賁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主之

《玉函》 SOB-19-021 ☞diff

發汗後其人臍下悸欲作賁豚屬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證

《脈經》 SMK-07-03-018 ☞diff

發汗後腹脹滿屬厚朴生薑半夏甘草人參湯

《全書|法》 SSR-06-029 ☞diff

發汗後腹脹滿者厚朴生薑半夏甘草人參湯主之〔第二十九〕五味

《全書|可不》 SSG-17-021 ☞diff

發汗後腹脹滿者屬厚朴生薑半夏甘草人參湯方十二

《千翼》 STB-14-013 ☞diff

發汗後腹脹滿厚朴生薑半夏甘草人參湯主之

《淳化》 SCB-03-033 ☞diff

太陽病發汗後腹脹滿者宜厚朴湯

《玉函》 SOB-03-072 ☞diff

發汗後腹脹滿厚朴生薑甘草半夏人參湯主之

《玉函》 SOB-19-023 ☞diff

發汗後腹脹滿屬厚朴生薑半夏甘草人參湯

《脈經》 SMK-07-03-019 ☞diff

發其汗不解而反惡寒者虛故也屬芍藥甘草附子湯 不惡寒但熱者實也當和其胃氣宜小承氣湯

《全書|可不》 SSG-17-023 ☞diff

發汗後惡寒者虛故也 不惡寒但熱者實也當和胃氣屬調胃承氣湯證十四用前第五方一法:用小承氣湯

《玉函》 SOB-19-025 ☞diff

不惡寒但熱者實也當和其胃氣屬小承氣湯

《脈經》 SMK-07-03-020 ☞diff

太陽病發汗若大汗出胃中燥煩不得眠其人欲飮水當稍飮之令胃中和則愈

《全書》 SSB-071 ☞diff

⒂太陽病發汗後大汗出胃中乾煩躁不得眠欲得飮水者少少與飮之令胃氣和則愈若脈浮小便不利微熱消渴者五苓散主之猪苓散

欲得飮水:《玉函》其人欲得飮水 欲得飮水者∽微熱消渴者:〔法〕”欲飮水, 小便不利者”

《全書|法》 SSR-06-034 ☞diff

太陽病發汗後大汗出胃中乾躁不能眠欲飮水小便不利者五苓散主之〔第三十四〕五味卽猪苓散是

《全書|可不》 SSG-16-047 ☞diff

脈浮小便不利微熱消渴者與五苓散利小便發汗四十一

《全書|可不》 SSG-17-024 ☞diff

太陽病發汗後大汗出胃中乾煩躁不得眠欲得飮水者少少與飮之令胃氣和則愈若脈浮小便不利微熱消渴者屬五苓散方十五

《千翼》 STB-13-113 ☞diff

太陽病發汗後若大汗出胃中乾燥煩不得眠其人欲飮水當稍飮之令胃氣和則愈

《淳化》 SCB-03-029 ☞diff

太陽病發汗大汗出胃乾煩躁不得眠其人欲飮水當稍稍飮之令胃氣和卽愈脈浮小便利微熱渴者宜五苓散

《玉函》 SOB-03-076 ☞diff

太陽病發汗後大汗出胃中乾煩躁不得眠其人欲引水當稍飮之令胃中和則愈若脈浮小便不利微熱消渴者與五苓散主之

《玉函》 SOB-19-026 ☞diff

太陽病發汗後大汗出胃中乾燥煩不得眠其人欲飮水當稍飮之令胃中和卽愈

《玉函》 SOB-28-001 ☞diff

太陽病發汗後若大汗出胃中乾燥煩不能眠其人欲飮水當稍飮之令胃中和則愈

《脈經》 SMK-07-02-046 ☞diff

脈浮小便不利微熱消渴與五苓散利小便發汗

《脈經》 SMK-07-15-001 ☞diff

太陽病發汗後若大汗出胃中乾燥煩不得眠其人欲飮水當稍飮之令胃中和則愈

《脈經》 SMK-07-03-021 ☞diff

發汗已脈浮而數復煩渴者屬五苓散

《全書》 SSB-072 ☞diff

⒂發汗已脈浮數煩渴者五苓散主之

《全書|法》 SSR-06-035 ☞diff

發汗已脈浮數煩渴者五苓散主之〔第三十五〕用前第三十四方

《全書|可不》 SSG-17-025 ☞diff

發汗已脈浮數煩渴者屬五苓散證十六用前第十五方

《千翼》 STB-14-012 ☞diff

發汗脈浮而數復煩者五苓散主之方見結胸門中

《淳化》 SCB-03-030 ☞diff

太陽病發汗後脈浮而數復渴者宜五苓散

《玉函》 SOB-03-077 ☞diff

發汗後脈浮而數煩渴者五苓散主之

《脈經》 SMK-07-03-022 ☞diff

傷寒汗出而渴屬五苓散證;不渴屬茯苓甘草湯

《全書》 SSB-073 ☞diff

⒂傷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主之不渴者茯苓甘草湯主之

《全書|法》 SSR-06-036 ☞diff

傷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不渴者茯苓甘草湯主之〔第三十六〕四味

《全書|可不》 SSG-17-026 ☞diff

傷寒汗出而渴者宜五苓散不渴者屬茯苓甘草湯方十七

《淳化》 SCB-03-031 ☞diff

太陽病汗出而渴宜五苓散不渴宜茯苓散

《玉函》 SOB-03-078 ☞diff

傷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主之不渴者茯苓甘草湯主之

《脈經》 SMK-07-03-023 ☞diff

太陽病發其汗汗出不解其人發熱心下悸頭眩身瞤而動振振欲擗地屬眞武湯

《全書》 SSB-082 ☞diff

⒂太陽病發汗汗出不解其人仍發熱心下悸頭眩身瞤動振振欲擗地眞武湯主之

身瞤動,振振欲擗地:〔法〕”身瞤” 眞武湯:《康平》“玄武湯” 以下同

《全書|法》 SSR-06-043 ☞diff

太陽病發汗不解仍發熱心下悸頭眩身瞤眞武湯主之〔第四十三〕五味下有不可汗五證

《全書|可不》 SSG-17-027 ☞diff

太陽病發汗汗出不解其人仍發熱心下悸頭眩身瞤動振振欲擗一作僻地者屬眞武湯方十八

《千翼》 STB-14-009 ☞diff

太陽病發其汗而不解其人發熱心下悸頭眩身瞤而動振振欲擗地者玄武湯主之方見少陰門

《淳化》 SCB-03-025 ☞diff

太陽病發汗汗解後其人仍發熱心下悸頭眩身體瞤動宜玄武湯

《玉函》 SOB-03-089 ☞diff

太陽病發其汗而不解其人仍發熱心下悸頭眩身瞤而動振振欲僻地者眞武湯主之

《玉函》 SOB-19-020 ☞diff

太陽病發其汗而不解其人發熱心下悸頭眩身瞤而動振振欲僻地者屬眞武湯證

《脈經》 SMK-07-03-024 ☞diff

傷寒汗出解之後胃中不和心下痞堅乾噫食臭脇下有水氣腹中雷鳴而利屬生薑瀉心湯

《全書》 SSB-157 ☞diff

⒂傷寒汗出解之後胃中不和心下痞硬乾噫食臭脇下有水氣腹中雷鳴下利者生薑瀉心湯主之

乾噫食臭∽下利者:〔法〕없음 生薑瀉心湯:《淳和》”半夏瀉心湯”

《全書|法》 SSR-07-020 ☞diff

傷寒汗解後胃中不和心下痞生薑瀉心湯主之〔第二十〕八味

《全書|可不》 SSG-17-028 ☞diff

傷寒汗出解之後胃中不和心下痞鞕乾噫食臭脇下有水氣腹中雷鳴下利者屬生薑瀉心湯方十九

《千翼》 STB-06-024 ☞diff

傷寒汗出解之後胃中不和心下痞堅乾噫食臭脇下有水氣腹中雷鳴而利生薑瀉心湯主之

《淳化》 SCB-03-035 ☞diff

太陽病汗出後胃中不和心下痞堅乾噫食臭脇下有水氣腹中雷鳴而利宜半夏瀉心湯

《玉函》 SOB-04-031 ☞diff

傷寒汗出解之後胃中不和心下痞堅乾噫食臭脇下有水氣腹中雷鳴而利生薑瀉心湯主之

《玉函》 SOB-19-029 ☞diff

傷寒汗出解之後胃中不和心下痞堅乾噫食臭脇下有水氣腹中雷鳴而利屬生薑瀉心湯

《脈經》 SMK-07-03-025 ☞diff

傷寒發熱汗出不解後心中痞堅嘔而下利屬大柴胡湯

《全書》 SSB-165 ☞diff

⒂傷寒發熱汗出不解心中痞硬嘔吐而下利者大柴胡湯主之

心中痞硬:《玉》“心下痞硬”

《全書|法》 SSR-07-027 ☞diff

傷寒發熱汗出不解心中痞嘔吐下利者大柴胡湯主之〔第二十七〕用前第四方

《全書|可不》 SSG-17-029 ☞diff

傷寒發熱汗出不解心中痞鞕嘔吐而下利者屬大柴胡湯方二十

《全書|可不》 SSG-21-035 ☞diff

傷寒發熱汗出不解心中痞鞕嘔吐而下利者屬大柴胡湯證三十三用前第一方

《千翼》 STB-04-015 ☞diff

傷寒發熱汗出不解心中痞堅嘔吐下利者大柴胡湯主之

《玉函》 SOB-04-039 ☞diff

傷寒發熱汗出不解心下痞堅嘔吐下利者大柴胡湯主之

《玉函》 SOB-18-036 ☞diff

傷寒發熱汗出不解後心中痞堅嘔而利者屬大柴胡湯證

《脈經》 SMK-07-03-026 ☞diff

太陽病三日發其汗不解蒸蒸發熱者屬於胃也屬承氣湯

《全書》 SSB-248 ☞diff

⒂太陽病三日發汗不解蒸蒸發熱者屬胃也調胃承氣湯主之

《全書|法》 SSR-08-032 ☞diff

太陽病三日發汗不解蒸蒸熱者調胃承氣湯主之〔第三十三〕用前第一方

《全書|可不》 SSG-17-032 ☞diff

太陽病三日發汗不解蒸蒸發熱者屬胃也屬調胃承氣湯證二十二用前第五方

《千翼》 STB-05-006 ☞diff

太陽病三日發其汗不解蒸蒸發熱者調胃承氣湯主之

《玉函》 SOB-05-069 ☞diff

太陽病三日發其汗不解蒸蒸然發熱者屬胃也調胃承氣湯主之

《玉函》 SOB-19-027 ☞diff

太陽病三日發其汗不解蒸蒸發熱者屬調胃承氣湯

《脈經》 SMK-07-03-027 ☞diff

大汗出熱不去內拘急四肢疼下利厥逆而惡寒屬四逆湯

《全書》 SSB-353 ☞diff

⒀大汗出熱不去內拘急四肢疼又下利厥逆而惡寒者四逆湯主之

《全書|法》 SSR-12-005 ☞diff

大汗出熱不去內拘急四肢疼下利厥逆惡寒者四逆湯主之〔第五〕三味

《全書|可不》 SSG-17-033 ☞diff

大汗出熱不去內拘急四肢疼又下利厥逆而惡寒者屬四逆湯證二十三用前第五方

《千翼》 STB-12-028 ☞diff

大汗出熱不去拘急四肢疼若下利厥而惡寒四逆湯主之

《玉函》 SOB-10-022 ☞diff

大汗出熱不去內拘急四肢疼又下利厥逆而惡寒者四逆湯主之

《脈經》 SMK-07-03-028 ☞diff

發汗多亡陽譫語者不可下與柴胡桂枝湯和其榮衛以通津液後自愈

《全書|可不》 SSG-17-035 ☞diff

發汗多亡陽譫語者不可下與柴胡桂枝湯和其榮衛以通津液後自愈方二十五

《玉函》 SOB-19-050 ☞diff

發汗多亡陽狂語者不可下可與柴胡桂枝湯和其營衛以通津液後自愈

病不可吐證第四

《脈經》 SMK-07-04-001 ☞diff

太陽病當惡寒而發熱今自汗出反不惡寒發熱關上脈細而數此醫吐之過也若得病一日二日吐之腹中飢口不能食三日四日吐之不喜糜粥欲食冷食朝食暮吐此醫吐之所致也此爲小逆

《全書|可不》 SSG-18-001 ☞diff

太陽病當惡寒發熱今自汗出反不惡寒發熱關上脈細數者以醫吐之過也若得病一二日吐之者腹中飢口不能食三四日吐之者不喜糜粥欲食冷食朝食暮吐以醫吐之所致也此爲小逆

《玉函》 SOB-15-001 ☞diff

太陽病當惡寒而發熱今自汗出反不惡寒發熱關上脈細而數者此醫吐之故也若得病一日二日吐之者腹中飢口不能食三日四日吐之者不喜糜粥欲食冷食朝食暮吐此醫吐之所致也此爲小逆

《脈經》 SMK-07-04-002 ☞diff

太陽病吐之者但太陽病當惡寒今反不惡寒不欲近衣此爲吐之內煩也

《全書》 SSB-121 ☞diff

⒁太陽病吐之但太陽病當惡寒今反不惡寒不欲近衣此爲吐之內煩也

《全書|可不》 SSG-18-002 ☞diff

太陽病吐之但太陽病當惡寒今反不惡寒不欲近衣者此爲吐之內煩也

《玉函》 SOB-03-131 ☞diff

太陽病吐之但太陽病當惡寒今反不惡寒不欲近衣此爲吐之內煩也

《玉函》 SOB-15-002 ☞diff

太陽病吐之但太陽病當惡寒今反不惡寒不欲近衣此爲吐之內煩也

《脈經》 SMK-07-04-003 ☞diff

少陰病飮食入則吐心中溫溫欲吐復不能吐始得之手足寒脈弦遲此胸中實不可下若膈上有寒飮乾嘔者不可吐當溫之

《全書》 SSB-324 ☞diff

⒂少陰病飮食入口則吐心中溫溫欲吐復不能吐始得之手足寒脈弦遲此胸中實不可下也當吐之若膈上有寒飮乾嘔者不可吐也當溫之四逆湯

《全書|法》 SSR-11-023 ☞diff

少陰病食入則吐心中溫溫欲吐手足寒脈弦遲當溫之宜四逆湯〔第二十三〕用前第二十二方下有少陰病一證

《全書|可不》 SSG-18-003 ☞diff

少陰病飮食入口則吐心中溫溫欲吐復不能吐始得之手足寒脈弦遲者此胸中實不可下也若膈上有寒飮乾嘔者不可吐也當溫之

《全書|可不》 SSG-19-005 ☞diff

少陰病飮食入口則吐心中溫溫欲吐復不能吐者宜吐之

《全書|可不》 SSG-20-032 ☞diff

少陰病飮食入口則吐心中溫溫欲吐復不能吐始得之手足寒脈弦遲者此胸中實不可下也

《千翼》 STB-11-044 ☞diff

少陰病其人飮食入則吐心中溫溫欲吐復不能吐始得之手足寒脈弦遲此胸中實不可下也當遂吐之若膈上有寒飮乾嘔者不可吐當溫之宜四逆湯方見陽明門

《千翼》 STB-13-030 ☞diff

少陰病其人飮食入則吐心中溫溫欲吐復不能吐始得之手足寒脈弦運若膈上有寒飮乾嘔忌吐當溫之

《千翼》 STB-13-079 ☞diff

少陰病其人飮食入則吐心中溫溫欲吐復不能吐始得之手足寒脈弦遲若膈上有寒飮乾嘔宜溫之

《淳化》 SCB-07-024 ☞diff

少陰病其人飮食則吐心中溫溫欲吐復不能吐手足寒脈弦遲此胸中實不可下也當宜吐之宜瓜蔕散

《淳化》 SCB-07-025 ☞diff

少陰病若膈上有寒欲乾嘔者不可吐當溫之以四逆湯

《玉函》 SOB-08-044 ☞diff

少陰病飮食入口卽吐心下嗢嗢欲吐復不能吐始得之手足寒脈弦遲者此胸中實不可下也當吐之若膈上有寒飮乾嘔者不可吐急溫之宜四逆湯

《玉函》 SOB-20-005 ☞diff

少陰病其人飮食入則吐心中嗢嗢欲吐復不能吐始得之手足寒脈弦遲若膈上有寒飮乾嘔者不可吐當溫之宜四逆湯

&:此胸中實,不可下也( SOB-15-003)

《玉函》 SOB-15-003 ☞diff

少陰病其人飮食入口卽吐心中嗢嗢欲吐復不能吐始得之手足寒脈弦遲者此胸中實不可下也若膈上有寒飮乾嘔者不可吐當溫之

《脈經》 SMK-07-09-005 ☞diff

少陰病其人欲食入則吐心中溫溫欲吐復不能吐始得之手足寒脈弦遲若膈上有寒飮乾嘔者不可吐當溫之宜四逆湯

《脈經》 SMK-07-04-004 ☞diff

諸四逆厥者不可吐之虛家亦然

《全書》 SSB-330 ☞diff

⒀諸四逆厥者不可下之虛家亦然

不可下之:〈不可吐〉”不可吐也”

《全書|可不》 SSG-18-004 ☞diff

諸四逆厥者不可吐也虛家亦然

《全書|可不》 SSG-20-022 ☞diff

諸四逆厥者不可下之虛家亦然

《千翼》 STB-12-005 ☞diff

諸四逆厥者不可下之虛家亦然

《千翼》 STB-13-031 ☞diff

諸四逆病厥忌吐虛家亦然

《玉函》 SOB-10-001 ☞diff

諸四逆厥者不可下之虛家亦然

《玉函》 SOB-15-003 ☞diff

少陰病其人飮食入口卽吐心中嗢嗢欲吐復不能吐始得之手足寒脈弦遲者此胸中實不可下也若膈上有寒飮乾嘔者不可吐當溫之

《玉函》 SOB-17-022 ☞diff

諸四逆厥者不可下之虛家亦然

《脈經》 SMK-07-06-022 ☞diff

諸四逆厥者不可下之虛家亦然

病可吐證第五

《脈經》 SMK-07-05-002 ☞diff

凡服湯吐中病便止不必盡劑也

《全書|可不》 SSG-19-002 ☞diff

凡用吐湯中病便止不必盡劑也

《玉函》 SOB-16-001 ☞diff

凡服湯吐中病便止不必盡劑也

《脈經》 SMK-07-05-003 ☞diff

病如桂枝證其頭不痛項不强寸口脈微細胸中痞堅氣上撞咽喉不得息此爲胸有寒當吐之

《全書》 SSB-166 ☞diff

⒁病如桂枝證頭不痛項不强寸脈微浮胸中痞硬氣上衝咽喉不得息者此爲胸有寒當吐之瓜蒂散

氣上衝咽喉:〔法〕”氣上衝” 此爲胸有寒也:〔法〕없음,《康平》“此爲胸有寒飮也”,《千》“此爲內有久痰也”

《全書|法》 SSR-07-028 ☞diff

病如桂枝證頭不痛項不强寸脈浮胸中痞氣上衝不得息當吐之宜瓜蔕散〔第二十八〕三味下有不可與瓜蔕散證

《全書|可不》 SSG-19-003 ☞diff

病如桂枝證頭不痛項不强寸脈微浮胸中痞鞕氣上撞咽喉不得息者此爲有寒當吐之方本闕

《千翼》 STB-06-031 ☞diff

病如桂枝證頭項不强痛脈微浮胸中痞堅氣上衝喉咽不得息此爲胸有寒當吐之宜瓜蔕散

《千翼》 STB-13-034 ☞diff

病如桂枝證其頭項不强痛寸口脈浮胸中痞堅上撞咽喉不得息此爲有寒宜吐之

《玉函》 SOB-04-040 ☞diff

病如桂枝證頭不痛項不强寸脈微浮胸中痞堅氣上衝咽喉不得息者此爲胸有寒也當吐之宜瓜蒂散

《玉函》 SOB-16-003 ☞diff

病如桂枝證其頭不痛項不强寸口脈微浮胸中痞堅氣上撞咽喉不得息此爲胸有寒當吐之

《脈經》 SMK-07-05-004 ☞diff

病胸上諸實胸中鬱鬱而痛不能食欲使人按之而反有濁唾下利日十餘行其脈反遲寸口微滑此可吐之吐之利卽止

《全書|可不》 SSG-19-004 ☞diff

病胸上諸實一作寒胸中鬱鬱而痛不能食欲使人按之而反有涎唾下利日十餘行其脈反遲寸口脈微滑此可吐之吐之利則止

《玉函》 SOB-16-004 ☞diff

病胸上諸實胸中鬱鬱而痛不能食欲使人按之而反有涎沫唾下利日十餘行其脈反遲寸口微滑此可吐之吐之利則止

《脈經》 SMK-07-05-005 ☞diff

少陰病飮食入則吐心中溫溫欲吐復不能吐當遂吐之

《全書|可不》 SSG-19-005 ☞diff

少陰病飮食入口則吐心中溫溫欲吐復不能吐者宜吐之

《玉函》 SOB-16-005 ☞diff

少陰病其人飮食入則吐心中嗢嗢欲吐復不能吐當遂吐之

《脈經》 SMK-07-05-007 ☞diff

病者手足厥冷脈乍緊邪結在胸中心下滿而煩飢不能食病在胸中當吐之

《全書》 SSB-355 ☞diff

⒁病人手足厥冷脈乍緊者邪結在胸中心下滿而煩飢不能食者病在胸中當須吐之瓜蒂散

《全書|法》 SSR-12-007 ☞diff

病人手足厥冷脈乍緊心下滿而煩宜瓜蔕散〔第七〕三味

《全書|可不》 SSG-19-007 ☞diff

病手足逆冷脈乍結以客氣在胸中心下滿而煩欲食不能食者病在胸中當吐吐之

《千翼》 STB-12-030 ☞diff

病者手足逆冷脈乍緊者邪結在胸中心下滿而煩飢不能食病在胸中當吐之宜瓜蔕散稍頭一作指頭

《千翼》 STB-13-037 ☞diff

病者手足逆冷脈乍緊邪結在胸中心下滿而煩飢不能食病在胸中宜吐之

《淳化》 SCB-13-004 ☞diff

病者手足冷脈乍結在胸心下而煩飢不能食病在胸中當宜吐之

《玉函》 SOB-10-026 ☞diff

病者手足厥冷脈乍緊者邪結在胸中心中滿而煩饑不能食者病在胸中當吐之宜瓜蒂散

《玉函》 SOB-16-007 ☞diff

病者手足逆冷脈乍緊邪結在胸中心下滿而煩飢不能食病在胸中當吐之

病不可下證第六

《脈經》 SMK-07-06-001 ☞diff

脈濡而弱弱反在關濡反在顚微反在上澁反在下微則陽氣不足澁則無血陽氣反微中風汗出而反躁煩;澁則無血厥而且寒陽微不可下下之則心下痞堅

《全書|可不》 SSG-20-001 ☞diff

脈濡而弱弱反在關濡反在巓微反在上澁反在下微則陽氣不足澁則無血陽氣反微中風汗出而反躁煩澁則無血厥而且寒陽微則不可下下之則心下痞鞕

《玉函》 SOB-17-001 ☞diff

脈濡而弱濡反在關弱反在巓微反在上澁反在下微則陽氣不足澁則無血陽氣反微中風汗出而反躁煩澁則無血厥而且寒陽微不可下下之則心下痞堅

《脈經》 SMK-07-06-002 ☞diff

動氣在右不可下下之則津液內竭咽燥鼻乾頭眩心悸

《全書|可不》 SSG-20-002 ☞diff

動氣在右不可下下之則津液內竭咽燥鼻乾頭眩心悸也

《玉函》 SOB-17-002 ☞diff

動氣在右不可下下之則津液內竭咽燥鼻乾頭眩心悸

《脈經》 SMK-07-06-003 ☞diff

動氣在左不可下下之則腹裏拘急食不下動氣反劇身雖有熱臥反欲踡

《全書|可不》 SSG-20-003 ☞diff

動氣在左不可下下之則腹內拘急食不下動氣更劇雖有身熱臥則欲踡

《玉函》 SOB-17-003 ☞diff

動氣在左不可下下之則腹裏拘急食不下動氣反劇身雖有熱臥反欲踡

《脈經》 SMK-07-06-004 ☞diff

動氣在上不可下下之則掌握熱煩身浮冷熱汗自泄欲水自灌

《全書|可不》 SSG-20-004 ☞diff

動氣在上不可下下之則掌握熱煩身上浮冷熱汗自泄欲得水自灌

《玉函》 SOB-17-004 ☞diff

動氣在上不可下下之則掌握熱煩身上浮冷熱汗自泄欲水自灌

《脈經》 SMK-07-06-005 ☞diff

動氣在下不可下下之則腹滿卒起頭眩食則下淸榖心下痞堅

《全書|可不》 SSG-20-005 ☞diff

動氣在下不可下下之則腹脹滿卒起頭眩食則下淸穀心下痞也

《玉函》 SOB-17-005 ☞diff

動氣在下不可下下之則腹滿卒起頭眩食則下淸穀心下痞堅

《脈經》 SMK-07-06-006 ☞diff

咽中閉塞不可下下之則上輕下重水漿不下臥則欲踡身體急痛復下利日十數行

《全書|可不》 SSG-20-006 ☞diff

咽中閉塞不可下下之則上輕下重水漿不下臥則欲踡身急痛下利日數十行

《玉函》 SOB-17-006 ☞diff

咽中閉塞不可下下之則上輕下重水漿不下臥則欲踡身體急痛復下利日數十行

《脈經》 SMK-07-06-007 ☞diff

諸外實不可下下之則發微熱亡脈則厥當臍握熱

《全書|可不》 SSG-20-007 ☞diff

諸外實者不可下下之則發微熱亡脈厥者當齊握熱

《玉函》 SOB-17-007 ☞diff

諸外實者不可下下之則發微熱亡脈則厥當臍握熱

《脈經》 SMK-07-06-008 ☞diff

諸虛不可下下之則渴引水者易愈惡水者劇

《全書|可不》 SSG-20-008 ☞diff

諸虛者不可下下之則大渴求水者易愈惡水者劇

《玉函》 SOB-17-008 ☞diff

諸虛者不可下下之則渴引水者易愈;惡水者劇

《脈經》 SMK-07-06-009 ☞diff

脈濡而弱弱反在關濡反在顚弦反在上微反在下弦爲陽運微爲陰寒上實下虛意欲得溫微弦爲虛虛者不可下微則爲咳咳則吐涎沫下之咳則止而利不休胸中如蟲囓粥入則出小便不利兩脇拘急喘息爲難頸背相牽臂則不仁極寒反汗出軀冷若冰眼睛不慧語言不休榖氣多入則爲除中口雖欲言舌不得前

《全書|可不》 SSG-20-009 ☞diff

脈濡而弱弱反在關濡反在巓弦反在上微反在下弦爲陽運微爲陰寒上實下虛意欲得溫微弦爲虛虛者不可下也微則爲咳咳則吐涎下之則咳止而利因不休利不休則胸中如蟲囓粥入則出小便不利兩脇拘急喘息爲難頸背相引臂則不仁極寒反汗出身冷若冰眼睛不慧語言不休而穀氣多入此爲除中亦云:消中口雖欲言舌不得前脈濡而弱弱反在關濡反在巓浮反在上數反在下浮爲陽虛數爲無血浮爲虛數生熱浮爲虛自汗出而惡寒數爲痛振而寒慄微弱在關胸下爲急喘汗而不得呼吸呼吸之中痛在於脇振寒相搏形如瘧狀醫反下之故令脈數發熱狂走見鬼心下爲痞小便淋漓少腹甚鞕小便則尿血也

《玉函》 SOB-17-009 ☞diff

脈濡而弱弱反在關濡反在巓弦反在上微反在下弦爲陽運微爲陰寒上實下虛意欲得溫微弦爲虛虛者不可下微則爲咳咳則吐涎沫下之咳則止而利不休胸中如蟲囓粥入則出小便不利兩脇拘急喘息爲難脛背相牽臂則不仁極寒反汗出軀冷若氷眼睛不慧語言不休穀氣多入則爲除中口雖欲言舌不得前

《玉函》 SOB-17-010 ☞diff

脈濡而弱弱反在關濡反在巓浮反在上數反在下浮則爲陽虛數則爲無血浮則爲虛數則生熱浮則爲虛自汗而惡寒數則爲痛振而寒慄微弱在關心下爲急喘汗不得呼吸呼吸之中痛在於脇振寒相搏其形如瘧醫反下之令脈急數發熱狂走見鬼心下爲痞小便淋漓小腹甚堅小便血也

《脈經》 SMK-07-06-010 ☞diff

脈濡而弱弱反在關濡反在巓浮反在上數反在下浮則爲陽虛數則爲無血浮則爲虛數則生熱浮則爲虛自汗而惡寒數則爲痛振而寒慄微弱在關胸下爲急★喘汗不得呼吸呼吸之中痛在於脇振寒相搏其形如瘧醫反下之令脈急數發熱狂走見鬼心下爲痞小便淋瀝少腹甚堅小便血也

《脈經》 SMK-07-06-010 ☞diff

脈濡而弱弱反在關濡反在巓浮反在上數反在下浮則爲陽虛數則爲無血浮則爲虛數則生熱浮則爲虛自汗而惡寒數則爲痛振而寒慄微弱在關胸下爲急★喘汗不得呼吸呼吸之中痛在於脇振寒相搏其形如瘧醫反下之令脈急數發熱狂走見鬼心下爲痞小便淋瀝少腹甚堅小便血也

《全書|可不》 SSG-20-009 ☞diff

脈濡而弱弱反在關濡反在巓弦反在上微反在下弦爲陽運微爲陰寒上實下虛意欲得溫微弦爲虛虛者不可下也微則爲咳咳則吐涎下之則咳止而利因不休利不休則胸中如蟲囓粥入則出小便不利兩脇拘急喘息爲難頸背相引臂則不仁極寒反汗出身冷若冰眼睛不慧語言不休而穀氣多入此爲除中亦云:消中口雖欲言舌不得前脈濡而弱弱反在關濡反在巓浮反在上數反在下浮爲陽虛數爲無血浮爲虛數生熱浮爲虛自汗出而惡寒數爲痛振而寒慄微弱在關胸下爲急喘汗而不得呼吸呼吸之中痛在於脇振寒相搏形如瘧狀醫反下之故令脈數發熱狂走見鬼心下爲痞小便淋漓少腹甚鞕小便則尿血也

《玉函》 SOB-17-009 ☞diff

脈濡而弱弱反在關濡反在巓弦反在上微反在下弦爲陽運微爲陰寒上實下虛意欲得溫微弦爲虛虛者不可下微則爲咳咳則吐涎沫下之咳則止而利不休胸中如蟲囓粥入則出小便不利兩脇拘急喘息爲難脛背相牽臂則不仁極寒反汗出軀冷若氷眼睛不慧語言不休穀氣多入則爲除中口雖欲言舌不得前

《玉函》 SOB-17-010 ☞diff

脈濡而弱弱反在關濡反在巓浮反在上數反在下浮則爲陽虛數則爲無血浮則爲虛數則生熱浮則爲虛自汗而惡寒數則爲痛振而寒慄微弱在關心下爲急喘汗不得呼吸呼吸之中痛在於脇振寒相搏其形如瘧醫反下之令脈急數發熱狂走見鬼心下爲痞小便淋漓小腹甚堅小便血也

《脈經》 SMK-07-06-009 ☞diff

脈濡而弱弱反在關濡反在顚弦反在上微反在下弦爲陽運微爲陰寒上實下虛意欲得溫微弦爲虛虛者不可下微則爲咳咳則吐涎沫下之咳則止而利不休胸中如蟲囓粥入則出小便不利兩脇拘急喘息爲難頸背相牽臂則不仁極寒反汗出軀冷若冰眼睛不慧語言不休榖氣多入則爲除中口雖欲言舌不得前

《脈經》 SMK-07-06-011 ☞diff

脈濡而緊濡則陽氣微緊則榮中寒陽微衛中風發熱而惡寒榮緊胃氣冷微嘔心內煩醫以爲大熱解肌而發汗亡陽虛煩躁心下苦痞堅表裏俱虛竭卒起而頭眩客熱在皮膚悵怏不得眠不知胃氣冷緊寒在關元技巧無所施汲水灌其身客熱應時罷慄慄而振寒重被而覆之汗出而冒巓體惕而又振小便爲微難寒氣因水發淸榖不容間嘔變反腸出顚倒不得安手足爲微逆身冷而內煩遲欲從後救安可復追還

《全書|可不》 SSG-20-010 ☞diff

脈濡而緊濡則衛氣微緊則榮中寒陽微衛中風發熱而惡寒榮緊胃氣冷微嘔心內煩醫謂有大熱解肌而發汗亡陽虛煩躁心下苦痞堅表裏俱虛竭卒起而頭眩客熱在皮膚悵怏不得眠不知胃氣冷緊寒在關元技巧無所施汲水灌其身客熱應時罷慄慄而振寒重被而覆之汗出而冒巓體惕而又振小便爲微難寒氣因水發淸穀不容閒嘔變反腸出顛倒不得安手足爲微逆身冷而內煩遲欲從後救安可復追還

《玉函》 SOB-17-011 ☞diff

脈濡而緊濡則陽氣微緊則營中寒陽微衛中風發熱而惡寒營緊胃氣冷微嘔心內煩醫以爲大熱解肌發其汗亡陽虛煩躁心下苦痞堅表裏俱虛竭卒起而頭眩客熱在皮膚悵怏不得眠不知胃氣冷緊寒在關元技巧無所施汲水灌其身客熱應時罷慄慄而振寒重被而覆之汗出而冒巓體惕而又振小便爲微難寒氣因水發淸穀不容間嘔吐反腸出巓倒不得安手足爲微逆身泠而內煩遲欲從後救安可復追還

《脈經》 SMK-07-06-012 ☞diff

脈浮而大浮爲氣實大爲血虛血虛爲無陰孤陽獨下陰部小便難胞中虛今反小便利而大汗出法衛家當微今反更實津液四射榮竭血盡乾煩不眠血薄肉消而成暴液醫復以毒藥攻其胃此爲重虛客陽去有期必下如汚泥而死

《全書|可不》 SSG-20-011 ☞diff

脈浮而大浮爲氣實大爲血虛血虛爲無陰孤陽獨下陰部者小便當赤而難胞中當虛今反小便利而大汗出法應衛家當微今反更實津液四射榮竭血盡乾煩而不眠血薄肉消而成暴一云:黑醫復以毒藥攻其胃此爲重虛客陽去有期必下如汗泥而死

《玉函》 SOB-17-012 ☞diff

脈浮而大浮爲氣實大爲血虛血虛爲無陰孤陽獨下陰部小便難胞中虛今反小便利而大汗出法應衛家當微今反更實津液四射營竭血盡乾煩不得眠血薄肉消而成暴液醫復以毒藥攻其胃此爲重虛客陽去有期心下如污泥而死

《脈經》 SMK-07-06-013 ☞diff

趺陽脈遲而緩胃氣如經趺陽脈浮而數浮則傷胃數則動脾此非本病醫特下之所爲也榮衛內陷其數先微脈反但浮其人必堅氣噫而除何以言之?脾脈本緩今數脈動脾其數先微故知脾氣不治大便堅氣噫而除今脈反浮其數改微邪氣獨留心中則飢邪熱不殺榖潮熱發渴數脈當遲緩脈因前後度數如前仲景前字作法病者則飢數脈不時則生惡瘡

《全書|可不》 SSG-20-013 ☞diff

趺陽脈遲而緩胃氣如經也趺陽脈浮而數浮則傷胃數則動脾此非本病醫特下之所爲也榮衛內陷其數先微脈反但浮其人必大便鞕氣噫而除何以言之本以數脈動脾其數先微故知脾氣不治大便鞕氣噫而除今脈反浮其數改微邪氣獨留心中則飢邪熱不殺穀潮熱發渴數脈當遲緩脈因前後度數如法病者則飢數脈不時則生惡瘡也

《玉函》 SOB-17-013 ☞diff

趺陽脈遲而緩胃氣如經也趺陽脈浮而數浮則傷胃數則動脾此非本病醫特下之所爲也營衛內陷其數先微脈反但浮其人必大便堅氣噫而除何以言之脾脈本緩今數脈動脾其數先微故知脾氣不治大便堅氣噫而除今脈反浮其數改微邪氣獨留心中則飢邪熱不殺穀潮熱發渴數脈當遲緩脈因前後度數如法病者則飢數脈不時則生惡瘡也

《脈經》 SMK-07-06-014 ☞diff

脈數者久數不止止則邪結正氣不能復正氣却結於藏故邪氣浮之與皮毛相得脈數者不可下下之必煩利不止

《全書|可不》 SSG-20-014 ☞diff

脈數者久數不止止則邪結正氣不能復正氣却結於藏故邪氣浮之與皮毛相得脈數者不可下下之必煩利不止

《玉函》 SOB-17-014 ☞diff

脈數者久數不止止則邪結血氣不能復正氣却結於藏故邪氣浮之與皮毛相得脈數者不可下下之必煩利不止

《脈經》 SMK-07-06-015 ☞diff

少陰病脈微不可發其汗無陽故也陽已虛尺中弱澁者復不可下之

《全書|可不》 SSG-20-015 ☞diff

少陰病脈微不可發汗亡陽故也陽已虛尺中弱澁者復不可下之

《玉函》 SOB-17-015 ☞diff

少陰病脈微不可發其汗無陽故也陽已虛尺中弱澁者復不可下之

《脈經》 SMK-07-06-016 ☞diff

脈浮大應發其汗醫反下之此爲大逆

《全書|可不》 SSG-20-016 ☞diff

脈浮大應發汗醫反下之此爲大逆也

《玉函》 SOB-17-016 ☞diff

脈浮大宜發汗醫反下之此爲大逆

《脈經》 SMK-07-06-017 ☞diff

脈浮而大心下反堅有熱屬藏攻之不全微汗屬府溲數則堅汗多卽愈汗少便難脈遲尙未可攻

《全書|可不》 SSG-20-017 ☞diff

脈浮而大心下反鞕有熱屬藏者攻之不令發汗屬府者不令溲數溲數則大便鞕汗多則熱愈汗少則便難脈遲尙未可攻

《玉函》 SOB-17-017 ☞diff

脈浮而大心下反堅有熱屬藏者攻之不令發汗屬府者不令溲數溲數則大便堅汗多卽熱愈汗少則便難脈遲尙未可攻

《脈經》 SMK-07-06-018 ☞diff

二陽倂病太陽初得病時發其汗汗先出復不徹因轉屬陽明欲自汗出不惡寒若太陽證不罷不可下下之爲逆

《全書|可不》 SSG-20-018 ☞diff

二陽倂病太陽初得病時而發其汗汗先出不徹因轉屬陽明續自微汗出不惡寒若太陽證不罷者不可下下之爲逆

《玉函》 SOB-17-018 ☞diff

二陽倂病太陽初得病時發其汗汗先出復不徹因轉屬陽明欲自汗不惡寒若太陽證不罷不可下下之爲逆

《脈經》 SMK-07-06-019 ☞diff

結胸證其脈浮大不可下下之卽死

《全書》 SSB-132 ☞diff

⒁結胸證其脈浮大者不可下下之則死

《全書|可不》 SSG-20-019 ☞diff

結胸證脈浮大者不可下下之卽死

《千翼》 STB-06-005 ☞diff

結胸證其脈浮大不可下之下之卽死

《玉函》 SOB-04-006 ☞diff

結胸證其脈浮大不可下下之卽死

《玉函》 SOB-17-019 ☞diff

結胸證求脈浮大不可下下之卽死

《脈經》 SMK-07-06-020 ☞diff

太陽與陽明合病喘而胸滿不可下之

《全書|可不》 SSG-20-020 ☞diff

太陽與陽明合病喘而胸滿者不可下

《玉函》 SOB-17-020 ☞diff

太陽與陽明合病喘而胸滿不可下下之卽死

《脈經》 SMK-07-06-021 ☞diff

太陽與少陽倂病心下痞堅頸項强而眩勿下之

《全書|可不》 SSG-20-021 ☞diff

太陽與少陽合病者心下鞕頸項强而眩者不可下

《玉函》 SOB-17-021 ☞diff

太湯與少陽合病心下痞堅頭項强而眩勿下之

《脈經》 SMK-07-06-022 ☞diff

諸四逆厥者不可下之虛家亦然

《全書》 SSB-330 ☞diff

⒀諸四逆厥者不可下之虛家亦然

不可下之:〈不可吐〉”不可吐也”

《全書|可不》 SSG-18-004 ☞diff

諸四逆厥者不可吐也虛家亦然

《全書|可不》 SSG-20-022 ☞diff

諸四逆厥者不可下之虛家亦然

《千翼》 STB-12-005 ☞diff

諸四逆厥者不可下之虛家亦然

《千翼》 STB-13-031 ☞diff

諸四逆病厥忌吐虛家亦然

《玉函》 SOB-10-001 ☞diff

諸四逆厥者不可下之虛家亦然

《玉函》 SOB-15-003 ☞diff

少陰病其人飮食入口卽吐心中嗢嗢欲吐復不能吐始得之手足寒脈弦遲者此胸中實不可下也若膈上有寒飮乾嘔者不可吐當溫之

《玉函》 SOB-17-022 ☞diff

諸四逆厥者不可下之虛家亦然

《脈經》 SMK-07-04-004 ☞diff

諸四逆厥者不可吐之虛家亦然

《脈經》 SMK-07-06-024 ☞diff

太陽病有外證未解不可下下之爲逆

《全書|可不》 SSG-20-024 ☞diff

太陽病有外證未解不可下下之爲逆

《玉函》 SOB-17-024 ☞diff

太陽病有外證未解不可下下之爲逆

《脈經》 SMK-07-06-025 ☞diff

病發於陽而反下之熱入因作結胸;發於陰而反下之因作痞

《全書|可不》 SSG-20-025 ☞diff

病發於陽而反下之熱入因作結胸;病發於陰而反下之因作痞

《玉函》 SOB-17-025 ☞diff

夫病發于陽而反下之熱入因作結胸發于陰而反下之因作痞

《脈經》 SMK-07-06-026 ☞diff

脈浮堅而下之緊反入裏因作痞

《全書|可不》 SSG-20-026 ☞diff

病脈浮而緊而復下之緊反入裏則作痞

《玉函》 SOB-17-026 ☞diff

脈浮緊而下之緊反入裏則作痞

《脈經》 SMK-07-06-027 ☞diff

夫病陽多者熱下之則堅

《全書|可不》 SSG-20-027 ☞diff

夫病陽多者熱下之則鞕

《全書|可不》 SSG-22-018 ☞diff

夫病陽多者熱下之則鞕汗多極發其汗亦鞕

《玉函》 SOB-17-027 ☞diff

夫病陽多者熱下之則堅

《脈經》 SMK-07-06-028 ☞diff

本虛攻其熱必

必:《翼》《宋》《玉》必噦

《脈經》 SMK-07-06-029 ☞diff

無陽陰强而堅下之必淸榖而腹滿

《全書|可不》 SSG-20-029 ☞diff

無陽陰强大便鞕者下之必淸穀腹滿

《玉函》 SOB-17-029 ☞diff

無陽陰强而堅下之必淸穀而腹滿

《脈經》 SMK-07-06-030 ☞diff

太陰之爲病腹滿而吐食不下下之益甚腹時自痛胸下結堅

《全書》 SSB-273 ☞diff

⒂太陰之爲病腹滿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時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結硬

《全書|可不》 SSG-20-030 ☞diff

太陰之爲病腹滿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時腹自痛下之必胸下結鞕

《全書|可不》 SSG-22-020 ☞diff

太陰之爲病腹滿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時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結鞕

《千翼》 STB-10-001 ☞diff

太陰之爲病腹滿食不下下之益甚時腹自痛胸下堅結

《淳化》 SCB-06-001 ☞diff

傷寒四日太陰受病腹滿吐食下之益甚時時腹痛心胸堅滿若脈浮者可發其汗沈者宜攻其裏也發汗者宜桂枝湯攻裏者宜承氣湯

《玉函》 SOB-07-001 ☞diff

太陰之爲病腹滿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時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痞堅

《玉函》 SOB-17-030 ☞diff

太陰之爲病腹滿而吐食不下下之益甚腹時自痛胸下痞堅

《脈經》 SMK-07-06-031 ☞diff

厥陰之爲病消渴氣上撞心中疼熱飢而不欲食甚者則欲吐下之不肯止

《全書》 SSB-326 ☞diff

⒂厥陰之爲病消渴氣上撞心心中疼熱飢而不欲食食則吐下之利不止

《全書|可不》 SSG-20-031 ☞diff

厥陰之爲病消渴氣上撞心心中疼熱飢而不欲食食則吐蚘下之利不止

《千翼》 STB-12-001 ☞diff

厥陰之爲病消渴氣上撞心中疼熱飢而不欲食甚者則欲吐蚘下之不肯止

《玉函》 SOB-09-001 ☞diff

厥陰之爲病消渴氣上撞心心中疼熱饑不欲食甚者食則吐蚘下之不肯止

《玉函》 SOB-17-031 ☞diff

厥陰之爲病消渴氣上撞心心中疼痛熱飢而不欲食甚者則欲吐下之不肯止

《脈經》 SMK-07-06-032 ☞diff

少陰病其人飮食入則吐心中溫溫欲吐復不能吐始得之手足寒脈弦遲此胸中實不可下也

《全書|可不》 SSG-20-032 ☞diff

少陰病飮食入口則吐心中溫溫欲吐復不能吐始得之手足寒脈弦遲者此胸中實不可下也

《玉函》 SOB-17-032 ☞diff

少陰病其人飮食入則吐心中嗢嗢欲吐復不能吐始得之手足寒脈遲此胸中實不可下之

《脈經》 SMK-07-06-033 ☞diff

傷寒五六日不結胸腹濡脈虛復厥者不可下下之亡血死

《全書》 SSB-347 ☞diff

⒀傷寒五六日不結胸腹濡脈虛復厥者不可下此亡血下之死

此亡血,下之死:《脈》《翼》下之亡血,死

《全書|可不》 SSG-20-033 ☞diff

傷寒五六日不結胸腹濡脈虛復厥者不可下此亡血下之死

《千翼》 STB-12-022 ☞diff

傷寒五六日不結胸腹濡脈虛復厥者不可下之下之亡血

《千翼》 STB-13-052 ☞diff

傷寒五六日不結胸腹濡脈虛復厥者忌下下之亡血則死

《玉函》 SOB-10-017 ☞diff

傷寒五六日不結胸腹濡脈虛復厥者不可下此爲亡血下之死

《玉函》 SOB-17-033 ☞diff

傷寒五六日不結胸腹濡脈虛復厥者不可下下之亡血死

《脈經》 SMK-07-18-026 ☞diff

傷寒五六日不結胸腹濡脈虛復厥者不可下下之亡血

《脈經》 SMK-07-06-034 ☞diff

傷寒發熱但頭痛微汗出發其汗則不識人;熏之則喘不得小便心腹滿;下之則短氣而腹滿小便難頭痛背强;加溫鍼則必衄

《全書|可不》 SSG-20-034 ☞diff

傷寒發熱頭痛微汗出發汗則不識人熏之則喘不得小便心腹滿下之則短氣小便難頭痛背强加溫鍼則衄

《玉函》 SOB-17-034 ☞diff

傷寒發熱但頭痛微汗出發其汗則不識人熏之則喘不得小便心腹滿下之短氣而腹脹小便難頭痛背强加溫鍼則必衄

《脈經》 SMK-07-06-035 ☞diff

傷寒其脈陰陽俱緊惡寒發熱則脈欲厥厥者脈初來大漸漸小更來漸大是其候也惡寒甚者翕翕汗出喉中痛;熱多者目赤睛不慧醫復發之咽中則傷;若復下之則兩目閉寒多淸榖熱多便膿血;熏之則發黃熨之則咽燥小便利者可救難者必危殆

《全書|可不》 SSG-20-035 ☞diff

傷寒脈陰陽俱緊惡寒發熱則脈欲厥厥者脈初來大漸漸小更來漸大是其候也如此者惡寒甚者翕翕汗出喉中痛若熱多者目赤脈多睛不慧醫復發之咽中則傷若復下之則兩目閉寒多便淸穀熱多便膿血若熏之則身發黃若熨之則咽燥若小便利者可救之若小便難者爲危殆

《玉函》 SOB-17-035 ☞diff

傷寒其脈陰陽俱緊惡寒發熱則脈欲厥厥者脈初來大漸漸小更來漸大是其候也惡寒甚者翕翕汗出喉中痛熱多者目赤睛不慧醫復發之咽中則傷若復下之則兩目閉寒多淸穀熱多便膿血熏之則發黃熨之則咽燥小便利者可救難者危殆

《脈經》 SMK-07-06-036 ☞diff

傷寒發熱口中勃勃氣出頭痛目黃鼻衄不可制貪水者必嘔惡水者厥下之咽中生瘡假令手足溫者下重便膿血頭痛目黃者下之目閉貪水者下之其脈必厥其聲嚶咽喉塞發其汗則戰慄陰陽俱虛惡水者下之裏冷不嗜食大便完榖出;發其汗口中傷舌上胎滑煩躁脈數實不大便六七日後必便血復發其汗小便卽自利

《全書|可不》 SSG-20-036 ☞diff

傷寒發熱口中勃勃氣出頭痛目黃衄不可制貪水者必嘔惡水者厥若下之咽中生瘡假令手足溫者必下重便膿血頭痛目黃者若下之則目閉貪水者若下之其脈必厥其聲嘤咽喉塞若發汗則戰慄陰陽俱虛惡水者若下之則裏冷不嗜食大便完穀出若發汗則口中傷舌上白胎煩躁脈數實不大便六七日後必便血若發汗則小便自利也

《玉函》 SOB-17-036 ☞diff

傷寒發熱口中勃勃氣出頭痛目黃衄不可制貪水者必嘔惡水者厥下之咽中生瘡假令手足溫者下重便膿血頭痛目黃者下之目閉貪水者下之其脈必厥其聲嘤咽喉塞發其汗則戰慄陰陽俱虛惡水者下之裏冷不嗜食大便完穀出發其汗口中傷舌上胎滑煩躁脈數實不大便六七日後必便血發其汗小便卽自利得病六七日小便少者雖不大便但頭堅後溏未必其成堅攻之必溏當須小便利定堅乃可攻之

《脈經》 SMK-07-06-037 ☞diff

得病二三者脈弱無太陽柴胡證而煩躁心下堅至四日雖能食以承氣湯少與微和之令小安至六日與承氣湯一升不大便六七日小便少者雖不大便但頭堅後溏未定成其堅攻之必溏當須小便利定堅乃可攻之

《全書》 SSB-251 ☞diff

⒀得病二三日脈弱無太陽、柴胡證煩躁心下硬至四五日雖能食小承氣湯少少與微和之令小安至六日承氣湯一升若不大便六七日小便少者雖不受食一云不大便但初頭硬後必溏未定成硬攻之必溏須小便利屎定硬乃可攻之大承氣湯

少少與微和之:《康平》“少少與之,微和之”

《全書|法》 SSR-08-035 ☞diff

得病二三日脈弱無太陽、柴胡證煩躁心下鞕小便利屎定鞕宜大承氣湯〔第三十五〕用前第二方

《全書|可不》 SSG-20-037 ☞diff

得病二三日脈弱無太陽柴胡證煩躁心下痞至四日雖能食以承氣湯少少與微和之令小安至六日與承氣湯一升若不大便六七日小便少雖不大便但頭鞕後必溏未定成鞕攻之必溏須小便利屎定鞕乃可攻之

《全書|可不》 SSG-21-031 ☞diff

得病二三日脈弱無太陽柴胡證煩躁心下痞至四五日雖能食以承氣湯少少與微和之令小安至六日與承氣湯一升若不大便六七日小便少者雖不大便但初頭鞕後必溏此未定成鞕也攻之必溏須小便利屎定鞕乃可攻之宜大承氣湯方本闕

《千翼》 STB-08-047 ☞diff

得病二三日脈弱無太陽柴胡證而煩心下堅至四日雖能食以小承氣湯少與微和之令小安至六日與承氣湯壹升不大便六七日小便少者雖不大便但頭堅後溏未定成其堅攻之必溏當須小便利定堅乃可攻之宜承氣湯

《玉函》 SOB-05-072 ☞diff

得病二三風脈弱無太陽柴胡證煩躁心下堅至四五日雖能食以小承氣湯少少與微和之令小安至六日與承氣湯一升若不大便六七日小便少者雖不能食但頭堅後溏未定成堅攻之必溏須小便利屎定堅乃可攻之宜大承氣湯

《玉函》 SOB-18-032 ☞diff

得病二三日脈弱無太陽柴胡證而煩心下堅至四日雖能食以承氣湯少與微和之令小安至六日與承氣湯一升不大便六七日小便少者雖不能食但頭堅後溏未定其成堅攻之必溏當須小便利定堅乃可攻之宜大柴胡湯、承氣湯

《脈經》 SMK-07-06-038 ☞diff

藏結無陽證寒而不熱《傷寒論》云不往來寒熱其人反靜舌上胎滑者不可攻也

《全書》 SSB-130 ☞diff

⒀臟結無陽證不往來寒熱一云寒而不熱其人反靜舌上胎滑者不可攻也

不往來寒熱:《脈經》“寒而不熱”

《全書|可不》 SSG-20-038 ☞diff

藏結無陽證不往來寒熱其人反靜舌上胎滑者不可攻也

《千翼》 STB-06-003 ☞diff

藏結者無陽證不往來寒熱其人反靜舌上胎滑者不可攻也

《玉函》 SOB-04-003 ☞diff

藏結者無陽證不往來寒熱一云:寒而不熱其人反靜舌上胎滑者不可攻也

《玉函》 SOB-17-037 ☞diff

藏結者無陽證不往來寒熱其人反靜舌上胎滑者不可攻也

《脈經》 SMK-07-06-039 ☞diff

傷寒嘔多雖有陽明證不可攻之

《全書》 SSB-204 ☞diff

⒁傷寒嘔多雖有陽明證不可攻之

《全書|可不》 SSG-20-039 ☞diff

傷寒嘔多雖有陽明證不可攻之

《千翼》 STB-08-027 ☞diff

傷寒嘔多雖有陽明證不可攻也

《玉函》 SOB-05-027 ☞diff

傷寒嘔多雖有陽明證不可攻之

《玉函》 SOB-17-038 ☞diff

傷寒嘔多雖有陽明證不可攻之

《脈經》 SMK-07-06-040 ☞diff

陽明病潮熱微堅可與承氣湯;不堅不可與若不大便六七日恐有燥屎欲知之法可少與小承氣湯腹中轉失氣者此爲有燥屎乃可攻之若不轉失氣者此但頭堅後溏不可攻之攻之必腹滿不能食欲飮水者卽噦其後發熱者必復堅以小承氣湯和之若不轉失氣者愼不可攻之

《全書|可不》 SSG-20-040 ☞diff

陽明病潮熱大便微鞕者可與大承氣湯不鞕者不可與之若不大便六七日恐有燥屎欲知之法少與小承氣湯湯入腹中轉失氣者此有燥屎也乃可攻之若不轉失氣者此但初頭鞕後必溏不可攻之攻之必脹滿不能食也欲飮水者與水則噦其後發熱者大便必復鞕而少也宜小承氣湯和之不轉失氣者愼不可攻也大承氣湯方一

《玉函》 SOB-17-039 ☞diff

陽明病潮熱微堅可與承氣湯不堅勿與之若不大便六七日恐有燥屎欲知之法可與小承氣湯若腹中轉矢氣者爲有燥屎乃可攻之若不轉矢氣者此爲但頭堅後溏不可攻之攻之必腹滿不能食欲飮水者必噦其後發熱者必復堅以小承氣湯和之若不轉矢氣者愼不可攻之

《脈經》 SMK-07-06-041 ☞diff

陽明病身合色赤者不可攻也必發熱色黃者小便不利也

《全書》 SSB-206 ☞diff

⒀陽明病面合色赤不可攻之必發熱色黃者小便不利也

必發熱色黃者,小便不利也:《玉》“攻之必發熱色黃,小便不利也”

《全書|可不》 SSG-20-043 ☞diff

陽明病身合色赤不可攻之必發熱色黃者小便不利也

《千翼》 STB-08-029 ☞diff

陽明病合色赤不可攻之必發熱色黃者小便不利也

《玉函》 SOB-05-029 ☞diff

陽明病面合赤色不可攻之攻之必發熱色黃小便不利也

《玉函》 SOB-17-040 ☞diff

陽明病面合赤色者不可攻之必發熱;色黃者小便不利也

《脈經》 SMK-07-06-042 ☞diff

陽明病當心下堅滿不可攻之攻之遂利不止者死;止者愈

《全書》 SSB-205 ☞diff

⒀陽明病心下硬滿者不可攻之攻之利遂不止者死利止者愈

《全書|可不》 SSG-20-044 ☞diff

陽明病心下鞕滿者不可攻之攻之利遂不止者利止者愈

《千翼》 STB-08-028 ☞diff

陽明病當心下堅滿不可攻之攻之遂利不止者利止者愈

《淳化》 SCB-04-015 ☞diff

陽明病當心下堅滿不可下之宜半夏湯

《玉函》 SOB-05-028 ☞diff

陽明病心下堅滿不可攻之攻之遂利不止者死止者愈

《玉函》 SOB-17-041 ☞diff

陽明病當心下堅滿不可攻之攻之利遂不止者死止者生

《脈經》 SMK-07-06-043 ☞diff

陽明病自汗出若發其汗小便自利此爲內竭雖堅不可攻之當須自欲大便宜蜜煎導而通之若土瓜根及猪膽汁皆可以導

《全書》 SSB-233 ☞diff

⒁陽明病自汗出若發汗小便自利者此爲津液內竭雖硬不可攻之當須自欲大便宜蜜煎導而通之若土瓜根及大猪膽汁皆可爲導

《全書|法》 SSR-08-020 ☞diff

陽明病自汗出若發汗小便利津液內竭雖鞕不可攻之須自大便蜜煎導而通之若土瓜根猪膽汁〔第二十〕一味猪膽方附二味

《全書|可不》 SSG-17-030 ☞diff

陽明病自汗出若發汗小便自利者此爲津液內竭雖鞕不可攻之須自欲大便宜蜜煎導而通之若土瓜根及大猪膽汁皆可爲導二十一

《全書|可不》 SSG-20-045 ☞diff

陽明病自汗出若發汗小便自利者此爲津液內竭雖鞕不可攻之須自欲大便宜蜜煎導而通之若土瓜根及猪膽汁皆可爲導方四

《千翼》 STB-08-067 ☞diff

陽明病汗出若發其汗小便自利此爲內竭雖堅不可攻當須自欲大便宜蜜煎導而通之若土瓜根、猪膽汁皆可以導

《玉函》 SOB-05-054 ☞diff

陽明病自汗出若發其汗小便自利此爲津液內竭雖堅不可攻之當須自欲大便宜密煎導而通之若土瓜根猪膽汁皆可爲導

《玉函》 SOB-17-042 ☞diff

陽明病自汗出若發其汗小便自利此爲津液內竭雖堅不可攻之當須自欲大便宜蜜煎導而通之若土瓜根、猪膽汁皆可以導

《玉函》 SOB-19-031 ☞diff

陽明病汗出若復發其汗小便自利此爲津液內竭雖堅不可攻之當須自欲大便宜蜜煎導而通之若土瓜根、猪膽汁皆可以導

《脈經》 SMK-07-06-044 ☞diff

下利其脈浮大此爲虛以强下之故也設脈浮革因爾腸鳴屬當歸四逆湯

《全書|可不》 SSG-20-042 ☞diff

下利脈大者虛也以强下之故也設脈浮革因爾腸鳴者屬當歸四逆湯方三

《玉函》 SOB-17-044 ☞diff

下利其脈浮大此爲虛以强下之故也設脈浮革因爾腸鳴屬當歸四逆湯證

《玉函》 SOB-19-090 ☞diff

下利其脈浮大此爲虛以强下之故也設脈浮革故爾腸鳴屬當歸四逆湯證

《玉函》 SOB-20-009 ☞diff

下利其脈浮大此爲虛以强下之故也設脈浮革因爾腸鳴當溫之與水者噦宜當歸四逆湯

《玉函》 SOB-27-004 ☞diff

下利其脈浮大此爲虛以强下之故也設脈浮革因爾腸鳴當溫之與水者噦

《脈經》 SMK-07-09-009 ☞diff

下利其脈浮大此爲虛以强下之故也設脈浮革因爾腸鳴當溫之宜當歸四逆湯

《脈經》 SMK-07-14-005 ☞diff

下利其脈浮大此爲虛以强下之故也設脈浮革因爾腸鳴當溫之與水卽噦

《脈經》 SMK-08-14-039 ☞diff

下利脈浮大者虛也以强下之故也設脈浮革因爾腸鳴當溫之

病可下證第七

《脈經》 SMK-07-07-002 ☞diff

凡可下者以湯勝圓散中病便止不必盡三服

《全書|可不》 SSG-21-002 ☞diff

凡可下者用湯勝丸、散中病便止不必盡劑也

《玉函》 SOB-18-001 ☞diff

凡服下藥用湯勝圓中病卽止不必盡劑

《脈經》 SMK-07-07-003 ☞diff

陽明病發熱汗多者急下之屬大柴胡湯

《全書》 SSB-253 ☞diff

⒀陽明病發熱汗多者急下之大承氣湯一云大柴胡湯

《全書|法》 SSR-08-037 ☞diff

陽明病發熱汗多者急下之宜大承氣湯〔第三十七〕用前第二方

《全書|可不》 SSG-21-003 ☞diff

陽明病發熱汗多者急下之宜大柴胡湯方一一法:用小承氣湯

《千翼》 STB-08-049 ☞diff

陽明病發熱汗多者急下之宜承氣湯

《玉函》 SOB-05-074 ☞diff

陽明病發熱汗多者急下之宜大承氣湯

《玉函》 SOB-18-003 ☞diff

陽明病發熱汗多者急下之宜承氣湯一云:大柴胡湯

《脈經》 SMK-07-07-004 ☞diff

少陰病得之二三日口燥咽乾者急下之屬承氣湯

《全書》 SSB-320 ☞diff

⒁少陰病得之二三日口燥咽乾者急下之大承氣湯

《全書|法》 SSR-11-019 ☞diff

少陰病二三日口燥咽乾者宜大承氣湯〔第十九〕四味

《全書|可不》 SSG-21-004 ☞diff

少陰病得之二三日口燥咽乾者急下之宜大承氣湯方二

《千翼》 STB-11-040 ☞diff

少陰病得之二三日口燥咽乾急下之宜承氣湯

《千翼》 STB-13-057 ☞diff

少陰病得之二三日口燥咽乾者急下之

《淳化》 SCB-07-020 ☞diff

少陰病口燥咽乾急下之宜承氣湯

《玉函》 SOB-08-040 ☞diff

少陰病得之二三日口燥咽乾者急下之宜大承氣湯

《玉函》 SOB-18-004 ☞diff

少陰病得之二三日口燥咽乾急下之宜承氣湯

《脈經》 SMK-07-07-005 ☞diff

少陰病六七日腹滿不大便者急下之屬承氣湯證

《全書》 SSB-322 ☞diff

⒀少陰病六七日腹脹不大便者急下之大承氣湯

《全書|法》 SSR-11-021 ☞diff

少陰病六七日腹滿不大便宜大承氣湯〔第二十一〕用前第十九方

《全書|可不》 SSG-21-005 ☞diff

少陰病六七日腹滿不大便者急下之宜大承氣湯用前第二方

《千翼》 STB-11-042 ☞diff

少陰病六七日腹滿不大便者急下之宜承氣湯方見承氣中

《淳化》 SCB-07-022 ☞diff

少陰病其人腹滿不大便者急下之宜承氣湯

《玉函》 SOB-08-042 ☞diff

少陰病六七日腹脹不大便者急下之宜大承氣湯

《玉函》 SOB-18-005 ☞diff

少陰病六七日腹滿不大便者急下之宜承氣湯

《脈經》 SMK-07-07-006 ☞diff

少陰病下利淸水色靑者心下必痛口乾燥者可下之屬大柴胡湯承氣湯證

《全書》 SSB-321 ☞diff

⒂少陰病自利淸水色純靑心下必痛口乾燥者可下之大承氣湯一法用大柴胡

《全書|法》 SSR-11-020 ☞diff

少陰病自利淸水心下痛口乾者宜大承氣湯〔第二十〕用前第十九方

《全書|可不》 SSG-21-006 ☞diff

少陰病下利淸水色純靑心下必痛口乾燥者可下之宜大柴胡、大承氣湯用前第二方

《千翼》 STB-11-041 ☞diff

少陰病利淸水色靑者心下必痛口乾燥者可下之宜承氣湯一云:大柴胡

《千翼》 STB-13-059 ☞diff

少陰病下利淸水色靑者心下必痛口乾者宜下之

《淳化》 SCB-07-021 ☞diff

少陰病利淸水色靑者胸心下必痛口乾燥者宜大柴胡湯

《玉函》 SOB-08-041 ☞diff

少陰病下利淸水色純靑心下必痛口乾燥者急下之宜大承氣湯

《玉函》 SOB-18-006 ☞diff

少陰病下利淸水色靑者心下必痛口乾燥者可下之宜大柴胡湯、承氣湯

《脈經》 SMK-07-07-007 ☞diff

下利三部脈皆平按其心下堅者可下之屬承氣湯證

《全書|可不》 SSG-21-007 ☞diff

下利三部脈皆平按之心下鞕者急下之宜大承氣湯用前第二方

《玉函》 SOB-18-007 ☞diff

下利三部脈皆平一云:浮按其心下堅者可下之宜承氣湯

《脈經》 SMK-07-07-008 ☞diff

陽明與少陽合病而利脈不負者爲順負者失也互相刻賊爲負

《全書》 SSB-256 ☞diff

⒁陽明少陽合病必下利其脈不負者爲順也負者失也互相克賊名爲負也脈滑而數者有宿食也當下之大承氣湯

《全書|法》 SSR-08-040 ☞diff

陽明少陽合病必下利脈滑而數有宿食也當下之宜大承氣湯〔第四十〕用前第二方

《全書|可不》 SSG-21-009 ☞diff

陽明少陽合病必下利其脈不負者爲順也負者失也互相剋賊名爲負也脈滑而數者有宿食當下之宜大承氣湯用前第二方

《千翼》 STB-08-052 ☞diff

陽明與少陽合病而利脈不負者爲順滑而數者有宿食宜承氣湯方竝見承氣湯門

《千翼》 STB-13-062 ☞diff

陽明與少陽合病利而脈不負者爲順脈數而滑者有宿食宜下之

《淳化》 SCB-04-038 ☞diff

陽明與少陰合病而自利脈浮者爲順也滑而數者有宿食宜承氣湯

少陰:《全書》"少陽"

《玉函》 SOB-05-078 ☞diff

陽明與少陽合病必下利其脈不負者爲順負者爲失互相剋賊名爲負若滑而數者有宿食也當下之宜大承氣湯

《玉函》 SOB-18-009 ☞diff

陽明與少陽合病而利不負者爲順負者失也互相剋賊爲負

《玉函》 SOB-18-010 ☞diff

脈滑而數者有宿食也當下之宜大柴胡湯、承氣湯

《脈經》 SMK-07-07-009 ☞diff

滑而數者有宿食當下之屬大柴胡承氣湯證

《脈經》 SMK-07-07-009 ☞diff

滑而數者有宿食當下之屬大柴胡承氣湯證

《全書》 SSB-256 ☞diff

⒁陽明少陽合病必下利其脈不負者爲順也負者失也互相克賊名爲負也脈滑而數者有宿食也當下之大承氣湯

《全書|法》 SSR-08-040 ☞diff

陽明少陽合病必下利脈滑而數有宿食也當下之宜大承氣湯〔第四十〕用前第二方

《全書|可不》 SSG-21-009 ☞diff

陽明少陽合病必下利其脈不負者爲順也負者失也互相剋賊名爲負也脈滑而數者有宿食當下之宜大承氣湯用前第二方

《千翼》 STB-08-052 ☞diff

陽明與少陽合病而利脈不負者爲順滑而數者有宿食宜承氣湯方竝見承氣湯門

《千翼》 STB-13-062 ☞diff

陽明與少陽合病利而脈不負者爲順脈數而滑者有宿食宜下之

《淳化》 SCB-04-038 ☞diff

陽明與少陰合病而自利脈浮者爲順也滑而數者有宿食宜承氣湯

少陰:《全書》"少陽"

《玉函》 SOB-05-078 ☞diff

陽明與少陽合病必下利其脈不負者爲順負者爲失互相剋賊名爲負若滑而數者有宿食也當下之宜大承氣湯

《玉函》 SOB-18-009 ☞diff

陽明與少陽合病而利不負者爲順負者失也互相剋賊爲負

《玉函》 SOB-18-010 ☞diff

脈滑而數者有宿食也當下之宜大柴胡湯、承氣湯

《脈經》 SMK-07-07-008 ☞diff

陽明與少陽合病而利脈不負者爲順負者失也互相刻賊爲負

《脈經》 SMK-07-07-010 ☞diff

傷寒後脈沈沈爲內實《玉凾》云:脈沈實沈實者下之下之解屬大柴胡湯證

《全書|可不》 SSG-21-016 ☞diff

傷寒後脈沈沈者內實也下之解宜大柴胡湯十四用前第一方

《玉函》 SOB-18-017 ☞diff

傷寒後脈沈實沈實者下之解宜大柴湯

《脈經》 SMK-07-07-011 ☞diff

傷寒六七日目中不了了睛不和無表裏證大便難微熱者此爲實急下之屬大柴胡湯承氣湯證

《全書》 SSB-252 ☞diff

⒁傷寒六七日目中不了了睛不和無表裏證大便難身微熱者此爲實也急下之大承氣湯

《全書|法》 SSR-08-036 ☞diff

傷寒六七日目中不了了睛不和無表裏證大便難宜大承氣湯〔第三十六〕用前第二方

《全書|可不》 SSG-21-017 ☞diff

傷寒六七日目中不了了睛不和無表裏證大便難身微熱者此爲實也急下之宜大承氣、大柴胡湯十五用前第一、第二方

《千翼》 STB-08-048 ☞diff

傷寒七八日目中不了了睛不和無表裏證大便難微熱者此爲實急下之宜承氣湯

《千翼》 STB-13-068 ☞diff

傷寒六七日目中不了了睛不和無表裏證大便難微熱者此爲實急下之

《玉函》 SOB-05-073 ☞diff

傷寒六七日目中不了了睛不和無表裏證大便難身微熱者此爲實急下之宜大承氣湯

《玉函》 SOB-18-018 ☞diff

傷寒六七日目不了了睛不和無表裏證大便難微熱者此爲實急下之宜大柴胡湯、承氣湯

《脈經》 SMK-07-07-012 ☞diff

太陽病未解其脈陰陽俱沈必先振汗出解但陽微者先汗之而解但陰微者先下之而解屬大柴胡湯證陰微一作尺實

《全書|可不》 SSG-21-018 ☞diff

太陽病未解脈陰陽俱停一作微必先振慄汗出而解但陰脈微一作尺脈實下之而解宜大柴胡湯方本闕

《玉函》 SOB-18-019 ☞diff

太陽病未解其脈陰陽俱停必先振汗出而解但陽脈微者先汗之而解陰脈微者先下之而解宜承氣湯一云:大柴胡湯

《脈經》 SMK-07-07-013 ☞diff

脈雙弦遲心下堅脈大而緊者陽中有陰可下之屬承氣湯證

《全書|可不》 SSG-21-019 ☞diff

脈雙弦而遲者必心下鞕脈大而緊者陽中有陰也可下之宜大承氣湯十七用前第二方

《玉函》 SOB-18-020 ☞diff

脈雙弦而遲心下堅脈大而堅者陽中有陰也可下之宜承氣湯

《脈經》 SMK-07-07-014 ☞diff

結胸者項亦强如柔痓狀下之卽和

《全書》 SSB-131 ☞diff

⒁病發於陽而反下之熱入因作結胸病發於陰而反下之一作汗出因作痞也所以成結胸者以下之太早故也 ⒁結胸者項亦强如柔痓狀下之則和大陷胸丸

病發於陰,而反下之:《翼》“病發於陰,而反汗之”

《全書|法》 SSR-07-001 ☞diff

結胸項强如柔痓狀下則和宜大陷胸丸〔第一〕六味前後有結胸、藏結病六證

《全書|可不》 SSG-20-025 ☞diff

病發於陽而反下之熱入因作結胸;病發於陰而反下之因作痞

《全書|可不》 SSG-21-020 ☞diff

結胸者項亦强如柔痓狀下之則和方本闕

《千翼》 STB-06-004 ☞diff

夫病發於陽而反下之熱入因作結胸;發於陰而反汗之因作痞結胸者下之早故令結胸 結胸者其項亦强如柔痓狀下之卽和宜大陷胸丸

《玉函》 SOB-04-004 ☞diff

夫病發於陽而反下之熱入因作結胸;發于陰而反下之因作痞結胸者下之早故令結胸

《玉函》 SOB-04-005 ☞diff

結胸者其項亦强如柔痓狀下之卽和宜大陷胸圓

《玉函》 SOB-18-021 ☞diff

結胸者項亦强如柔痓狀下之卽和宜陷胸圓

《脈經》 SMK-07-07-015 ☞diff

病者無表裏證發熱七八日雖脈浮數可下之屬大柴胡湯證

《全書》 SSB-257 ☞diff

⒀病人無表裏證發熱七八日雖脈浮數者可下之假令已下脈數不解合熱則消穀喜飢至六七日不大便者有瘀血抵當湯

《全書》 SSB-258 ☞diff

⒀若脈數不解而下不止必協熱便膿血也

《全書|法》 SSR-08-041 ☞diff

病人無表裏證發熱七八日脈數可下之假令已下不大便者有瘀血宜抵當湯〔第四十一〕用前第二十四方下有二病證

《全書|可不》 SSG-21-021 ☞diff

病人無表裏證發熱七八日雖脈浮數者可下之宜大柴胡湯十九用前第一方

《全書|可不》 SSG-22-069 ☞diff

病人無表裏證發熱七八日脈雖浮數者可下之假令已下脈數不解今熱則消穀喜飢至六七日不大便者有瘀血屬抵當湯方四十五

《千翼》 STB-04-016 ☞diff

病人表裏無證發熱七八日雖脈浮數可下之宜大柴胡湯

《千翼》 STB-08-071 ☞diff

病者無表裏證發熱七八日雖脈浮數可下之假令下已脈數不解而合熱消穀喜飢至六七日不大便者有瘀血扺當湯主之若數不解而下不止必挾熱便膿血方見雜療中

《玉函》 SOB-05-079 ☞diff

病人無表裏證發熱七八日脈雖浮數者可下之假令下已脈數不解合熱則消穀善饑至六七日不大便者有瘀血宜抵當湯若脈數不解而下不止必挾熱便膿血

《玉函》 SOB-18-022 ☞diff

病者無表裏證發熱七八日脈雖浮數可下之宜大柴胡湯

《玉函》 SOB-19-059 ☞diff

病者無表裏證發熱七八日脈雖浮數者可下之假令已下脈數不解而合熱則消穀善飢至六七日不大便者有瘀血屬抵當湯證若脈數不解而下不止必挾熱便膿血

《脈經》 SMK-07-08-058 ☞diff

病者無表裏證發熱七八日脈雖浮數者可下之假令下已脈數不解今熱則消榖喜飢至六七日不大便者有瘀血屬抵當湯若脈數不解而不止必夾血便膿血

《脈經》 SMK-07-07-016 ☞diff

太陽病六七日表證續在其脈微沈反不結胸其人發狂此熱在下膲少腹當堅而滿小便自利者下血乃愈所以然者以太陽隨經瘀熱在裏故也屬抵當湯

《全書》 SSB-124 ☞diff

⒂太陽病六七日表證仍在脈微而沈反不結胸其人發狂者以熱在下焦少腹當硬滿小便自利者下血乃愈所以然者以太陽隨經瘀熱在裏故也抵當湯主之

以太陽隨經:《康平》“以太陽隨症” 所以然∽瘀熱在裏故也:〔法〕없음

《全書|法》 SSR-06-064 ☞diff

太陽病六七日表證在脈微沈不結胸其人發狂以熱在下焦少腹滿小便自利者下血乃愈抵當湯主之〔第六十四〕四味

《全書|可不》 SSG-21-022 ☞diff

太陽病六七日表證仍在脈微而沈反不結胸其人發狂者以熱在下焦少腹當鞕滿而小便自利者下血乃愈所以然者以太陽隨經瘀熱在裏故也宜下之以抵當湯方二十

《千翼》 STB-07-007 ☞diff

太陽病六七日出表證續在脈微而沈反不結胸其人發狂者以熱在下焦少腹堅滿小便自利者下血乃愈所以然者以太陽隨經瘀熱在裏故也宜下之以扺當湯

《玉函》 SOB-03-134 ☞diff

太陽病七八日表證仍在其脈微沈反不結胸其人發狂此熱在下焦少腹當堅而滿小便自利者下血乃愈所以然者太陽隨經瘀熱在裏故也

《玉函》 SOB-18-023 ☞diff

太陽病六七日表證續在其脈微沈反不結胸其人發狂此熱在下焦小腹當堅而滿小便自利者下血乃愈所以然者太陽隨經瘀熱在裏故也屬抵當湯證

《脈經》 SMK-07-07-017 ☞diff

太陽病身黃其脈沈結少腹堅小便不利爲無血;小便自利其人如狂者血證諦屬抵當湯證

《全書》 SSB-125 ☞diff

⒂太陽病身黃脈沈結少腹硬小便不利者爲無血也小便自利其人如狂者血證諦也抵當湯主之

小便不利者,爲無血也:〔法〕없음

《全書|法》 SSR-06-065 ☞diff

太陽病身黃脈沈結少腹鞕小便自利其人如狂者血證諦也抵當湯主之〔第六十五〕用前方

《全書|可不》 SSG-21-023 ☞diff

太陽病身黃脈沈結少腹鞕滿小便不利者爲無血也;小便自利其人如狂者血證諦屬抵當湯證二十一用前第二十方

《千翼》 STB-07-008 ☞diff

太陽病身黃脈沈結少腹堅小便不利者爲無血;小便自利其人如狂者血證諦也扺當湯主之

《玉函》 SOB-03-135 ☞diff

太陽病身黃其脈沈結少腹堅小便不利爲無血也小便自利其人如狂者血證諦也

《玉函》 SOB-18-024 ☞diff

太陽病身黃其脈沈結小腹堅小便不利爲無血也;小便自利其人如狂者血證諦也屬抵當湯

《脈經》 SMK-07-07-018 ☞diff

傷寒有熱而少腹滿應小便不利今反利者此爲血當下之屬抵當圓證

《全書》 SSB-126 ☞diff

⒂傷寒有熱少腹滿應小便不利今反利者爲有血也當下之不可餘藥抵當丸

不可餘藥:〔法〕없음

《全書|法》 SSR-06-066 ☞diff

傷寒有熱少腹滿應小便不利今反利者有血也當下之宜抵當丸〔第六十六〕四味下有太陽病一證

《全書|可不》 SSG-21-024 ☞diff

傷寒有熱少腹滿應小便不利今反利者爲有血也當下之宜抵當丸方二十二

《千翼》 STB-07-009 ☞diff

傷寒有熱少腹滿應小便不利今反利者爲有血也當須下之不可餘藥宜扺當丸

《玉函》 SOB-03-136 ☞diff

傷寒有熱而少腹滿應小便不利今反利者爲有血也當下之不可餘藥宜抵當圓

《玉函》 SOB-18-025 ☞diff

傷寒有熱而小腹滿應小便不利今反利者爲有血也當下之宜抵當圓

《脈經》 SMK-07-07-019 ☞diff

陽明病發熱而汗出此爲熱越不能發黃但頭汗出其身無有齊頸而還小便不利渴引水漿此爲瘀熱在裏身必發黃屬茵蔯蒿湯

《全書》 SSB-236 ☞diff

⒂陽明病發熱汗出者此爲熱越不能發黃也但頭汗出身無汗劑頸而還小便不利渴引水漿者此爲瘀熱在裏身必發黃茵蔯蒿湯主之

《全書|法》 SSR-08-023 ☞diff

陽明病但頭汗出小便不利身必發黃茵蔯蒿湯主之〔第二十三〕三味

《全書|可不》 SSG-21-025 ☞diff

陽明病發熱汗出者此爲熱越不能發黃也但頭汗出身無汗劑頸而還小便不利渴引水漿者以瘀熱在裏身必發黃宜下之以茵蔯蒿湯方二十三

《千翼》 STB-08-068 ☞diff

陽明病發熱而汗出此爲熱越不能發黃也但頭汗出其身無有齊頸而還小便不利渴引水漿此爲瘀熱在裏身必發黃茵蔯湯主之

《淳化》 SCB-04-034 ☞diff

陽明病發熱而汗出此爲熱退不能發黃也但頭汗出身體無汗小便不利渴引水漿此爲瘀熱在裏必發黃也宜茵陳湯

《玉函》 SOB-05-057 ☞diff

陽明病發熱而汗出此爲熱越不能發黃也但頭汗出身無汗齊頸而還小便不利渴引水漿此爲瘀熱在裏身必發黃茵蔯湯主之

《玉函》 SOB-18-026 ☞diff

陽明病發熱而汗出此爲熱越不能發黃也但頭汗出其身無有齊頸而還小便不利渴飮水漿此爲瘀熱在裏身必發黃屬茵蔯蒿湯證

《脈經》 SMK-07-07-020 ☞diff

陽明證其人喜忘必有畜血所以然者本有久瘀血故令喜忘雖堅大便必黑屬抵當湯證

《全書》 SSB-237 ☞diff

⒂陽明證其人喜忘者必有畜血所以然者本有久瘀血故令喜忘雖硬大便反易其色必黑者抵當湯下之

屎:《康平》“尿” 其色必黑者:《康平》“而其色必黑者”

《全書|法》 SSR-08-024 ☞diff

陽明證喜忘必有畜血大便黑宜抵當湯下之〔第二十四〕四味

《全書|可不》 SSG-21-026 ☞diff

陽明證其人喜忘者必有畜血所以然者本有久瘀血故令喜忘屎雖鞕大便反易其色必黑宜抵當湯下之二十四用前第二十方

《千翼》 STB-08-070 ☞diff

陽明證其人喜忘必有畜血所以然者本有久瘀血故令喜忘雖堅大便必黑扺當湯主之

《淳化》 SCB-04-035 ☞diff

陽明病其人喜妄必有稸血爲本有瘀熱大便必秘宜抵當湯

《玉函》 SOB-05-058 ☞diff

陽明證其人喜忘者必有畜血所以然者本有久瘀血故令喜忘屎雖堅大便反易其色必黑抵當湯主之

《玉函》 SOB-18-027 ☞diff

陽明證其人喜忘必有畜血所以然者本有久瘀血故令喜忘屎雖堅大便必黑屬抵當證

《脈經》 SMK-07-07-021 ☞diff

汗出而譫語者有燥屎在胃中此風也過經乃可下之下之若早語言亂以表虛裏實故也下之則愈屬大柴胡湯承氣湯證

《全書》 SSB-217 ☞diff

⒁汗汗一作臥出譫語者以有燥屎在胃中此爲風須下者過經乃可下之下之若早語言必難以表虛裏實故也下之愈大承氣湯一云大柴胡湯

下之若早-下之愈:〔法〕없음

《全書|法》 SSR-08-008 ☞diff

汗出譫語有燥屎在胃中過經乃可下之宜大承氣湯〔第八〕用前第二方下有傷寒病一證

《全書|可不》 SSG-21-027 ☞diff

一作臥出譫語者以有燥屎在胃中此爲風也須下者過經乃可下之下之若早者語言必亂以表虛裏實故也下之愈宜大柴胡、大承氣湯二十五用前第一、第二方

《千翼》 STB-08-040 ☞diff

汗出而譫語者有燥屎在胃中此風也過經乃可下之下之若早語言必亂以表虛裏實下之則愈宜承氣湯

《玉函》 SOB-05-041 ☞diff

汗出譫語者以有燥屎在胃中此爲風也須下之過經乃可下之下之若早語言必亂以表虛裏實故也下之則愈宜大承氣湯

《玉函》 SOB-18-028 ☞diff

汗出而譫語者有燥屎在胃中此爲風也過經乃可下之下之若早譫語而亂以表虛裏實故也下之則愈宜大柴胡湯、承氣湯

《脈經》 SMK-07-07-022 ☞diff

病者煩熱汗出卽解復如瘧狀日脯所發者屬陽明脈實者當下之屬大柴胡湯承氣湯證

《全書|可不》 SSG-21-028 ☞diff

病人煩熱汗出則解又如瘧狀日晡所發熱者屬陽明也脈實者可下之宜大柴胡、大承氣湯二十六用前第一、第二方

《玉函》 SOB-18-029 ☞diff

病者煩熱得汗出卽解復如瘧狀日晡所發熱者屬陽明脈實者當下之宜大柴胡湯、承氣湯

《脈經》 SMK-07-07-023 ☞diff

陽明病譫語有潮熱而反不能食者必有燥屎五六枚;若能食者但堅耳屬承氣湯證

《全書》 SSB-215 ☞diff

⒀陽明病譫語有潮熱反不能食者胃中必有燥屎五六枚也若能食者但硬耳大承氣湯下之

若能食者,但硬耳:〔法〕없음

《全書|法》 SSR-08-007 ☞diff

陽明病譫語潮熱不能食胃中有燥屎宜大承氣湯下之〔第七〕用前第二方下有陽明病一證

《全書|可不》 SSG-21-029 ☞diff

陽明病譫語有潮熱反不能食者胃中有燥屎五六枚也若能食者但鞕耳屬大承氣湯證二十七用前第二方

《千翼》 STB-08-038 ☞diff

陽明病譫語有潮熱反不能食者必有燥屎五六枚若能食者但堅耳承氣湯主之

《玉函》 SOB-05-039 ☞diff

陽明病譫語有潮熱而反不能食者必有燥屎五六枚也若能食者但堅耳大承氣湯主之

《玉函》 SOB-18-030 ☞diff

陽明病譫語有潮熱而反不能食者必有燥屎五六枚若能食者但堅耳屬承氣湯

《脈經》 SMK-07-07-024 ☞diff

太陽中風下利嘔逆表解乃可攻之其人漐漐汗出發作有時頭痛心下痞堅滿引腰下痛嘔則短氣汗出不惡寒此爲表解裏未和屬十棗湯

《全書》 SSB-152 ☞diff

⒂太陽中風下利嘔逆表解者乃可攻之其人漐漐汗出發作有時頭痛心下痞硬滿引脇下痛乾嘔短氣汗出不惡寒者此表解裏未和也十棗湯主之

其人漐漐汗出∽此表解裏未和也:〔法〕없음

《全書|法》 SSR-07-016 ☞diff

太陽中風下利嘔逆表解乃可攻之十棗湯主之〔第十六〕三味下有太陽一證

《全書|可不》 SSG-21-032 ☞diff

太陽病中風下利嘔逆表解者乃可攻之其人漐漐汗出發作有時頭痛心下痞鞕滿引脇下痛乾嘔則短氣汗出不惡寒者此表解裏未和也屬十棗湯方三十

《千翼》 STB-06-019 ☞diff

太陽中風吐下嘔逆表解乃可攻之其人漐漐汗出發作有時頭痛心下痞堅滿引脇下嘔卽短氣此爲表解裏未和十棗湯主之

《玉函》 SOB-04-026 ☞diff

太陽中風下利嘔逆表解乃可攻之其人漐漐汗出發作有時頭痛心下痞堅滿引脇下痛嘔卽短氣此爲表解裏未和十棗湯主之

《玉函》 SOB-18-033 ☞diff

太陽中風下利嘔逆表解乃可攻之其人漐漐汗出發作有時頭痛心下痞堅滿引脇下痛嘔卽短氣不惡寒此爲表解裏未和屬十棗湯證

《脈經》 SMK-07-07-025 ☞diff

太陽病不解執結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之卽愈其外未解尙未可攻當先解外;外解小腹急結者乃可攻之屬桃人承氣湯

《全書》 SSB-106 ☞diff

⒂太陽病不解熱結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其外不解者尙未可攻當先解其外外解已但少腹急結者乃可攻之桃核承氣湯後云解外宜桂枝湯

當先解其外:《千翼》《淳和》"宜桂枝湯"이 더 있다 血自下∽乃可攻之:〔法〕없음

《全書|法》 SSR-06-056 ☞diff

太陽病不解熱結膀胱其人如狂宜桃核承氣湯〔第五十六〕五味

《全書|可不》 SSG-16-014 ☞diff

太陽病不解熱結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其外未解者尙未可攻當先解其外屬桂枝湯證用前第一方

《全書|可不》 SSG-21-033 ☞diff

太陽病不解熱結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其外未解者尙未可攻當先解其外外解已但少腹急結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氣湯方三十一

《千翼》 STB-01-050 ☞diff

太陽病未解熱結膀胱其人如狂其血必血下下者卽愈其外未解尙未可攻當先解其外宜桂枝湯

《千翼》 STB-05-009 ☞diff

太陽病不解熱結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卽愈其外不解尙未可攻當先解其外外解少腹急結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氣湯

《淳化》 SCB-03-026 ☞diff

太陽病不解結熱在膀胱其人如狂其血自下其外不解尙未可攻當解其外宜桂枝湯外已解小腹結者乃可攻之宜桃仁承氣湯

《玉函》 SOB-03-114 ☞diff

太陽病不解熱結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卽愈其外不解尙未可攻當先解其外外解小腹急結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氣湯

《玉函》 SOB-18-034 ☞diff

太陽病不解熱結膀胱其人如狂血白下下者卽愈其外不解尙未可攻當先解其外外解小腹急結者乃可攻之宜桃仁承氣湯

《脈經》 SMK-07-07-026 ☞diff

傷寒七八日身黃如橘小便不利少腹微滿屬茵蔯蒿湯證

《全書》 SSB-260 ☞diff

⒂傷寒七八日身黃如橘子色小便不利腹微滿者茵蔯蒿湯主之

《全書|法》 SSR-08-042 ☞diff

傷寒七八日身黃如橘色小便不利茵蔯蒿湯主之〔第四十二〕用前第二十三方

《全書|可不》 SSG-21-034 ☞diff

傷寒七八日身黃如橘子色小便不利腹微滿者屬茵蔯蒿湯證三十二用前第二十三方

《千翼》 STB-08-069 ☞diff

傷寒七八日身黃如橘小便不利其腹微滿茵蔯湯主之

《玉函》 SOB-05-080 ☞diff

傷寒七八日身黃如橘子色小便不利少腹微滿茵蔯蒿湯主之

《玉函》 SOB-18-035 ☞diff

傷寒七八日身黃如橘子色小便不利小腹微滿屬茵蔯湯證

《脈經》 SMK-07-07-027 ☞diff

傷寒十餘日熱結在裏復往來寒熱屬大柴胡湯證但結胸無大熱此爲水結在胸脇頭微汗出與大陷胸湯

《全書》 SSB-136 ☞diff

⒂傷寒十餘日熱結在裏復往來寒熱者大柴胡湯但結胸無大熱者此爲水結在胸脇也但頭微汗出者大陷胸湯主之

但結胸∽大陷胸湯主之:〔法〕없음

《全書|法》 SSR-07-004 ☞diff

傷寒十餘日熱結在裏往來寒熱者與大柴胡湯〔第四〕八味水結附

《全書|可不》 SSG-21-036 ☞diff

傷寒十餘日熱結在裏復往來寒熱者屬大柴胡湯證三十四用前第一方

《全書|可不》 SSG-21-037 ☞diff

但結胸無大熱者以水結在胸脇也但頭微汗出者屬大陷胸湯方三十五

《千翼》 STB-04-014 ☞diff

傷寒十餘日邪氣結在裏欲復往來寒熱當與大柴胡湯

《千翼》 STB-06-009 ☞diff

但結胸無大熱此爲水結在胸脇頭微汗出大陷胸湯主之

《玉函》 SOB-04-010 ☞diff

傷寒十餘日熱結在裏復往來寒熱當與大柴胡湯但結胸無大熱此爲水結在胸脇頭微汗出大陷胸湯主之

《玉函》 SOB-18-037 ☞diff

傷寒十餘日熱結在裏復住來寒熱屬大柴胡湯證但結胸無大熱此爲水結在胸脇頭微汗出屬大陷胸湯證

《脈經》 SMK-07-07-028 ☞diff

傷寒六七日結胸熱實其脈沈緊心下痛按之如石堅與大陷胸湯

《全書》 SSB-135 ☞diff

⒂傷寒六七日結胸熱實脈沈而緊心下痛按之石硬者大陷胸湯主之

按之石硬者:〔法〕없음

《全書|法》 SSR-07-003 ☞diff

傷寒六七日結胸熱實脈沈緊心下痛大陷胸湯主之〔第三〕用前第二方

《全書|可不》 SSG-21-038 ☞diff

傷寒六七日結胸熱實脈沈而緊心下痛按之石鞕者屬大陷胸湯證三十六用前第三十五方

《千翼》 STB-06-008 ☞diff

傷寒六七日結胸熱實脈沈緊心下痛按之如石堅大陷胸湯主之

《玉函》 SOB-04-009 ☞diff

傷寒六七日結胸熱實其脈浮緊心下痛按之如石堅大陷胸湯主之

《玉函》 SOB-18-038 ☞diff

傷寒六七日結胸熱實其脈沈緊心下痛按之如石堅屬大陷胸湯證

《脈經》 SMK-07-07-029 ☞diff

陽明病其人汗多津液外出胃中燥大便必堅堅者則譫語屬承氣湯證

《全書|可不》 SSG-21-039 ☞diff

陽明病其人多汗以津液外出胃中燥大便必鞕鞕則譫語屬小承氣湯證三十七用前第二十八方

《玉函》 SOB-18-039 ☞diff

陽明病其人汗多津液外出胃中燥大便必堅堅者則譫語屬承氣湯證

《脈經》 SMK-07-07-030 ☞diff

陽明病不吐下而心煩者可與承氣湯

《全書》 SSB-207 ☞diff

⒀陽明病不吐不下心煩者可與調胃承氣湯

《全書|法》 SSR-08-001 ☞diff

陽明病不吐不下心煩者可與調胃承氣湯〔第一〕三味前有陽明病二十七證

《全書|可不》 SSG-21-040 ☞diff

陽明病不吐不下心煩者屬調胃承氣湯方三十八

《千翼》 STB-08-030 ☞diff

陽明病不吐下而煩者可與承氣湯

《淳化》 SCB-04-016 ☞diff

陽明病不吐下而煩者可與承氣湯

《玉函》 SOB-05-030 ☞diff

陽明病不吐下而煩者可與調胃承氣湯

《玉函》 SOB-18-040 ☞diff

陽明病不吐下而心煩者屬承氣湯證

《脈經》 SMK-07-07-031 ☞diff

陽明病其脈遲雖汗出而不惡寒其體一本作人必重短氣腹滿而喘有潮熱如此者其外爲解可攻其裏若手足濈然汗出者此大便已堅屬承氣湯;其熱不潮未可與承氣湯;若腹滿大而不大便者屬小承氣湯微和胃湯勿令至大下

《全書|可不》 SSG-21-041 ☞diff

陽明病脈遲雖汗出不惡寒者其身必重短氣腹滿而喘有潮熱者此外欲解可攻裏也手足濈然汗出者此大便已鞕也大承氣湯主之若汗出多微發熱惡寒者外未解也桂枝湯主之其熱不潮未可與承氣湯若腹大滿不通者與小承氣湯微和胃氣勿令至大泄下三十九大承氣湯用前第二方小承氣用前第二十八方

《玉函》 SOB-18-041 ☞diff

陽明病其脈遲雖汗出而不惡寒其體必重短氣腹滿而喘有潮熱如此者其外爲解可攻其裏若手足濈然汗出此大便已堅承氣湯主之其熱不潮腹大滿而不大便者屬小承氣湯微和其胃氣勿令至大下

《脈經》 SMK-07-07-032 ☞diff

陽明病譫語發潮熱其脈滑疾如此者屬承氣湯因與承氣湯一升腹中轉失氣者復與一升;如不轉失氣者勿更與之明日又不大便脈反微澁者此爲裏虛爲難治不可更與承氣湯

《全書|可不》 SSG-21-043 ☞diff

陽明病譫語發潮熱脈滑而疾者小承氣湯主之因與承氣湯一升腹中轉氣者更服一升若不轉氣者勿更與之明日又不大便脈反微澁者裏虛也爲難治不可更與承氣湯四十一用前第二十八方

《玉函》 SOB-18-043 ☞diff

陽明病譫語妄言發潮熱其脈滑疾如此者承氣湯主之因與承氣湯一升腹中轉矢氣者復與一升如不轉矢氣者勿與之明日又不大便脈反微澁此爲裏虛爲難冶不可復與承氣湯

《脈經》 SMK-07-07-033 ☞diff

二陽倂病太陽證罷但發潮熱手足漐汗出大便難而譫一語者下之愈屬承氣湯證

《全書》 SSB-220 ☞diff

⒂二陽倂病太陽證罷但發潮熱手足漐漐汗出大便難而譫語者下之則愈大承氣湯

《全書|法》 SSR-08-010 ☞diff

二陽倂病太陽證罷潮熱汗出大便難譫語者宜大承氣湯〔第十〕用前第二方

《全書|可不》 SSG-21-044 ☞diff

二陽倂病太陽證罷但發潮熱手足漐漐汗出大便難而譫語者下之則愈宜大承氣湯四十二用前第二方

《千翼》 STB-05-005 ☞diff

二陽倂病太陽證罷但發潮熱手足漐漐汗出大便難譫語者下之愈宜承氣湯

《玉函》 SOB-05-044 ☞diff

二陽倂病太陽證罷但發潮熱手足漐漐汗出大便難而譫語者下之卽愈宜大承氣湯

《玉函》 SOB-18-046 ☞diff

二陽倂病太陽證罷但發潮熱手足漐漐汗出大便難而譫語者下之卽愈宜承氣湯

《脈經》 SMK-07-07-034 ☞diff

病人小便不利大便乍難乍易時有微熱喘冒不能臥者有燥屎也屬承氣湯證

《全書》 SSB-242 ☞diff

⒁病人小便不利大便乍難乍易時有微熱喘冒不能臥者有燥屎也大承氣湯

喘冒:《翼》“怫鬱”

《全書|法》 SSR-08-028 ☞diff

病人小便不利大便乍難乍易時有微熱宜大承氣湯〔第二十八〕用前第二方

《全書|可不》 SSG-21-045 ☞diff

病人小便不利大便乍難乍易時有微熱喘冒不能臥者有燥屎也屬大承氣湯證四十三用前第二方

《千翼》 STB-08-046 ☞diff

病者小便不利大便乍難乍易時有微熱怫鬱不能臥有燥屎故也宜承氣湯

《玉函》 SOB-05-063 ☞diff

病人小便不利大便乍難乍易時有微熱喘冒不能臥者有燥屎故也大承氣湯主之

《玉函》 SOB-18-045 ☞diff

病者小便不利大便乍難乍易時有微熱怫鬱不能臥有燥屎故也屬承氣湯證

病發汗吐下以後證第八

《脈經》 SMK-07-08-001 ☞diff

師曰:病人脈微而澁者此爲醫所病也大發其汗又數大下之其人亡血病當惡寒而發熱無休止時夏月盛熱而與仲景作𣣔著複衣;冬月盛寒而與仲景作欲祼其體所以然者陽微卽惡寒陰弱卽發熱仲景作醫發其汗使陽氣微又大下之令陰氣弱五月之時陽氣在表胃中虛冷以陽氣內微不能勝冷故與仲景作欲著複衣;十一月之時陽氣在裏胃中煩熱以陰氣內弱不能勝熱故與仲景作欲祼其體又陰脈遲澁故知亡血

《全書|可不》 SSG-22-001 ☞diff

師曰:病人脈微而澁者此爲醫所病也大發其汗又數大下之其人亡血病當惡寒後乃發熱無休止時夏月盛熱欲著復衣冬月盛寒欲裸其身所以然者陽微則惡寒陰弱則發熱此醫發其汗使陽氣微又大下之令陰氣弱五月之時陽氣在表胃中虛冷以陽氣內微不能勝冷故欲著複衣十一月之時陽氣在裏胃中煩熱以陰氣內弱不能勝熱故欲裸其身又陰脈遲澁故知亡血也

《脈經》 SMK-07-08-002 ☞diff

太陽病三日已發其汗吐下溫鍼而不解此爲壞病桂枝復不中與也觀其脈證知犯何逆隨證而治之

《全書》 SSB-016 ☞diff

⒂太陽病三日已發汗若吐若下若溫鍼仍不解者此爲壞病桂枝不中與之也觀其脈證知犯何逆隨證治之桂枝本爲解肌若其人脈浮緊發熱汗不出者不可與之也常須識此勿令誤也

常須識此,勿令誤也:〔法〕없음

《全書|法》 SSR-05-005 ☞diff

桂枝本爲解肌若脈浮緊發熱汗不出者不可與之〔第五〕下有酒客不可與桂枝一證

《全書|可不》 SSG-22-003 ☞diff

太陽病三日已發汗若吐若下若溫鍼仍不解者此爲壞病桂枝不中與之也觀其脈證知犯何逆隨證治之

《千翼》 STB-01-034 ☞diff

太陽病三日已發汗、吐下、溫鍼而不解此爲壞病桂枝湯復不中與也觀其脈證知犯何逆隨證而治之

《千翼》 STB-01-035 ☞diff

桂枝湯本爲解肌其人脈浮緊發熱無汗不可與也常識此勿令誤也

《玉函》 SOB-03-023 ☞diff

太陽病三日已發汗若吐、若下、若溫鍼而不解此爲壤病桂枝不復中與也觀其脈證知犯何逆隨證而治之

《玉函》 SOB-03-024 ☞diff

桂枝湯本爲解肌其人脈浮緊發熱無汗不可與也常須識此勿令誤也

《脈經》 SMK-07-08-003 ☞diff

脈浮數法當汗出而愈而下之則身體重心悸不可發其汗當自汗出而解所以然者尺中脈浮此裏虛須表裏實津液和卽自汗出愈

《全書》 SSB-049 ☞diff

⒁脈浮數者法當汗出而愈若下之身重心悸者不可發汗當自汗出乃解所以然者尺中脈微此裏虛須表裏實津液自和便自汗出愈

《全書|可不》 SSG-22-004 ☞diff

脈浮數者法當汗出而愈若下之身重心悸者不可發汗當自汗出乃解所以然者尺中脈微此裏虛須表裏實津液和便自汗出愈

《千翼》 STB-14-027 ☞diff

脈浮數法當汗出而愈而下之則身體重心悸者不可發其汗當自汗出而解所以然者尺中脈微此裏虛須表裏實津液自和自汗出

《玉函》 SOB-03-055 ☞diff

脈浮數法當汗出而愈若下之身體重心悸者不可發汗當自汗出而解所以然者尺中脈微此裏虛須表裏實津液自和卽自汗出愈

《玉函》 SOB-19-060 ☞diff

脈浮數法當汗出而愈而下之則體重心悸者不可發其汗當自汗出而解所以然者尺中脈微此裏虛須表裏實津液和自汗出愈

《脈經》 SMK-07-08-004 ☞diff

凡病若發汗若吐若下若亡血無津液而陰陽自和者必自愈

《全書》 SSB-058 ☞diff

⒁凡病若發汗若吐若下若亡血亡津液陰陽自和者必自愈

《全書|可不》 SSG-22-005 ☞diff

凡病若發汗若吐若下若亡血無津液陰陽脈自和者必自愈

《千翼》 STB-14-017 ☞diff

凡病若發汗、若吐、若下、若亡血無津液而陰陽自和者必自愈

《玉函》 SOB-03-064 ☞diff

凡病若發汗、若吐、若下、若亡血無津液而陰陽自和者必自愈

《玉函》 SOB-19-032 ☞diff

凡病若發汗若吐、若下、若亡血無津液而陰陽自和者必自愈

《脈經》 SMK-07-08-005 ☞diff

大下後發汗其人小便不利此亡津液勿治某小便利必自愈

《全書|可不》 SSG-22-006 ☞diff

大下之後復發汗小便不利者亡津液故也勿治之得小便利必自愈

《脈經》 SMK-07-08-006 ☞diff

下以後復發其汗必振寒又其脈微細所以然者內外俱虛故也

《全書》 SSB-060 ☞diff

⒂下之後復發汗必振寒脈微細所以然者以內外俱虛故也

《全書|可不》 SSG-22-007 ☞diff

下之後復發汗必振寒脈微細所以然者以內外俱虛故也

《千翼》 STB-14-022 ☞diff

下以後發其汗必振寒又其脈微細所以然者內外俱虛故也

《玉函》 SOB-03-066 ☞diff

下之後發其汗必振寒脈微細所以然者內外俱虛故也

《玉函》 SOB-19-043 ☞diff

下已後發其汗必振寒又其脈微細所以然者內外俱虛故也

《脈經》 SMK-07-08-007 ☞diff

太陽病先下而不愈因復發其汗表裏俱虛其人因冒冒家當汗出自愈所以然者汗出表和故也表和然後下之

《全書|可不》 SSG-22-009 ☞diff

太陽病先下而不愈因復發汗以此表裏俱虛其人因致冒冒家汗出自愈所以然者汗出表和故也得表和然後復下之

《脈經》 SMK-07-08-008 ☞diff

得病六七日脈遲浮弱惡風寒手足溫醫再三下之不能多多一作食其人脇下滿面目及身黃頸項强小便難與柴胡湯後必下重本渴飮水而嘔柴胡湯復不中與也食榖者噦

《全書|可不》 SSG-22-010 ☞diff

得病六七日脈遲浮弱惡風寒手足溫醫二三下之不能食而脇下滿痛面目及身黃頸項强小便難者與柴胡湯後必下重本渴飮水而嘔者柴胡不中與也食穀者噦

《脈經》 SMK-07-08-009 ☞diff

太陽病二三日終不能臥但欲起者心下必結其脈微弱者此本寒也而反下之利止者必結胸;未止者四五日復重下之此挾熱利也

《全書》 SSB-139 ☞diff

⒂太陽病二三日不能臥但欲起心下必結脈微弱者此本有寒分反下之若利止必作結胸未止者四日復下之此作協熱利也

寒分:《康平》“寒飮” 四日:《玉》《脈》《翼》“四五日”

《全書|可不》 SSG-22-011 ☞diff

太陽病二三日不能臥但欲起心下必結脈微弱者此本有寒分也反下之若利止必作結胸未止者四日復下之此作協熱利也

《千翼》 STB-06-012 ☞diff

太陽病貳參日不能臥但欲起者心下必結其脈微弱者此本寒也而反下之利止者必結胸;未止者四五日復重下之此爲挾熱利

《玉函》 SOB-04-013 ☞diff

太陽病二三日不能臥但欲起者心下必結其脈微弱者此本寒也而反下之利止者必結胸未止者四五日復重下之此挾熱利也

《玉函》 SOB-19-076 ☞diff

太陽病二三日終不能臥但欲起者心下必結其脈微弱者此本寒也而反下之利止者必結胸未止者四五日復重下之此挾熱利也

《脈經》 SMK-07-08-010 ☞diff

太陽病下之其脈促不結胸者此爲欲解其脈浮者必結胸;其脈緊者必咽痛;其脈弦者必兩脇拘急;其脈細而數者頭痛未止;其脈沈而緊者必欲嘔;其脈沈而滑者挾熱利;其脈浮而滑者必下血

《全書|可不》 SSG-22-012 ☞diff

太陽病下之其脈促一作縱不結胸者此爲欲解也脈浮者必結胸脈緊者必咽痛脈弦者必兩脇拘急脈細數者頭痛未止脈沈緊者必欲嘔脈沈滑者協熱利脈浮滑者必下血

《脈經》 SMK-07-08-011 ☞diff

太陽少陽倂病而反下之成結胸心下堅下利不復止水漿不肯下其人必心煩

《全書》 SSB-150 ☞diff

⒂太陽少陽倂病而反下之成結胸心下硬下利不止水漿不下其人心煩

《全書|可不》 SSG-22-013 ☞diff

太陽少陽倂病而反下之成結胸心下鞕下利不止水漿不下其人心煩

《千翼》 STB-06-013 ☞diff

太陽少陽倂病而反下之結胸心下堅下利不復止水漿不肯下其人必心煩

《玉函》 SOB-04-024 ☞diff

太陽少陽倂病而反下之結胸心下堅利復不止水漿不肯下其人必心煩

《脈經》 SMK-07-08-012 ☞diff

脈浮緊而下之緊反入裏則作痞按之自濡但氣痞耳

《全書》 SSB-151 ☞diff

⒁脈浮而緊而復下之緊反入裏則作痞按之自濡但氣痞耳

復:《玉》“反”

《全書|可不》 SSG-20-026 ☞diff

病脈浮而緊而復下之緊反入裏則作痞

《全書|可不》 SSG-22-014 ☞diff

脈浮而緊而復下之緊反入裏則作痞按之自濡但氣痞耳

《千翼》 STB-06-018 ☞diff

脈浮緊而下之緊反入裏則作痞按之自濡但氣痞耳

《玉函》 SOB-04-025 ☞diff

脈浮而緊而反下之緊反入裏則作痞按之自濡但氣痞耳

《脈經》 SMK-07-08-013 ☞diff

傷寒吐下發汗虛煩脈甚微八九日心下痞堅脇下痛氣上衝咽喉眩冒經脈動惕者久而成痿

《全書》 SSB-160 ☞diff

⒁傷寒吐下後發汗虛煩脈甚微八九日心下痞硬脇下痛氣上衝咽喉眩冒經脈動愓者久而成痿

吐下後發汗:《脈》《翼》吐下發汗

《全書|可不》 SSG-22-015 ☞diff

傷寒吐下發汗後虛煩脈甚微八九日心下痞鞕脇下痛氣上衝咽喉眩冒經脈動惕者久而成痿

《千翼》 STB-06-027 ☞diff

傷寒吐下發汗虛煩脈甚微八九日心下痞堅脇下痛氣上衝喉咽眩冒經脈動惕者久而成痿

《玉函》 SOB-04-034 ☞diff

傷寒吐下後發汗虛煩脈甚微八九日心下痞堅脇下痛氣上衝咽喉眩冒經脈動惕者久而成痿

《玉函》 SOB-19-038 ☞diff

傷寒吐下、發汗虛煩脈甚微八九日心下痞堅脇下痛氣上衝咽喉眩冒經脈動惕者久而成痿

《脈經》 SMK-07-08-014 ☞diff

陽明病不能食下之不解其人不能食攻其熱必噦所以然者胃中虛冷故也

《全書》 SSB-194 ☞diff

⒁陽明病不能食攻其熱必噦所以然者胃中虛冷故也以其人本虛攻其熱必噦

《全書|可不》 SSG-22-016 ☞diff

陽明病能食下之不解者其人不能食若攻其熱必噦所以然者胃中虛冷故也以其人本虛攻其熱必噦

《千翼》 STB-08-016 ☞diff

陽明病不能食下之不解其人不能食攻其熱必噦所以然者胃中虛冷故也其人本虛攻其熱必噦

《淳化》 SCB-04-006 ☞diff

陽明病能食下之不解其人不能食攻其熱必噦者胃中虛冷也宜半夏湯

《玉函》 SOB-05-016 ☞diff

陽明病不能食攻其熱必噦所以然者胃中虛冷故也其人本虛故攻其熱必噦

《玉函》 SOB-19-087 ☞diff

陽明病不能食下之不解其人不能食攻其熱必噦所以然者胃中虛冷故也

《脈經》 SMK-07-08-015 ☞diff

陽明病脈遲食難用飽飽卽發煩頭眩者必小便難此欲作榖疸雖下之其腹滿如故耳所以然者脈遲故也

《全書》 SSB-195 ☞diff

⒁陽明病脈遲食難用飽飽則微煩頭眩必小便難此欲作穀疸雖下之腹滿如故所以然者脈遲故也

微煩:《玉》“發煩” 穀疸:《康平》“穀癉”

《全書|可不》 SSG-22-017 ☞diff

陽明病脈遲食難用飽飽則發煩頭眩必小便難此欲作穀疽雖下之腹滿如故所以然者脈遲故也

《千翼》 STB-08-017 ☞diff

陽明病脈遲食難用飽飽卽微煩頭眩者必小便難此欲作穀疸雖下之其腹必滿如故耳所以然者脈遲故也

《淳化》 SCB-04-007 ☞diff

陽明病脈遲發熱頭眩小便難此欲作穀疸下之必腹滿宜柴胡湯

《玉函》 SOB-05-017 ☞diff

陽明病脈遲食難用飽飽卽發煩頭眩必小便難此欲作穀疸雖下之腹滿如故所以然者脈遲故也

《玉函》 SOB-19-088 ☞diff

陽明病脈遲食難用飽飽卽發煩頭眩者必小便難此欲作穀疸雖下之其腹滿卽如故耳所以然者脈遲故也

《脈經》 SMK-08-09-017 ☞diff

陽明病脈遲者食難用飽飽則發煩頭眩者必小便難此欲作榖疸雖下之腹滿如故所以然者脈遲故也

《金匱》 GGY-15-005 ☞diff

陽明病脈遲者食難用飽飽則發煩頭眩小便必難此欲作穀疸雖下之腹滿如故所以然者脈遲故也

《脈經》 SMK-07-08-016 ☞diff

太陽病寸緩關浮尺弱其人發熱而汗出復惡寒不嘔但心下痞者此爲醫下之也

《全書|可不》 SSG-22-019 ☞diff

太陽病寸緩關浮尺弱其人發熱汗出復惡寒不嘔但心下痞者此以醫下之也

《脈經》 SMK-07-08-017 ☞diff

傷寒大吐大下之極虛復極汗者其人外氣怫鬱復與之水以發其汗因得噦所以然者胃中寒冷故也

《全書》 SSB-380 ☞diff

⒀傷寒大吐大下之極虛復極汗者其人外氣怫鬱復與之水以發其汗因得噦所以然者胃中寒冷故也

復極汗者:《康平》《玉》“復極汗出者”

《全書|可不》 SSG-22-021 ☞diff

傷寒大吐大下之極虛復極汗者其人外氣怫鬱復與之水以發其汗因得噦所以然者胃中寒冷故也

《千翼》 STB-12-055 ☞diff

傷寒大吐下之極虛復極汗者其人外氣怫鬱復與其水以發其汗因得噦所以然者胃中寒冷故也

《玉函》 SOB-10-052 ☞diff

傷寒大吐大下之極虛復極汗出者以其人外氣怫鬱復與之水以發其汗因得噦所以然者胃中寒冷故也

《玉函》 SOB-19-033 ☞diff

傷寒大吐下之極虛復極汗者其人外氣怫鬱復與之水以發其汗因得噦所以然者胃中寒冷故也

《玉函》 SOB-27-002 ☞diff

傷寒吐下之極虛復極汗出者其人外氣怫鬱復與之水以發其汗因得噦者胃中寒冷故也

《脈經》 SMK-07-14-002 ☞diff

傷寒大吐大下之極虛復極汗者其人外氣怫鬰復與之水以發其汗因得噦所以然者胃中寒冷故也

《脈經》 SMK-07-08-018 ☞diff

吐下發汗後其人脈平而小煩者以新虛不勝榖氣故也

《全書|可不》 SSG-22-022 ☞diff

吐利發汗後脈平小煩者以新虛不勝穀氣故也

《脈經》 SMK-07-08-019 ☞diff

太陽病醫發其汗遂發熱而惡寒復下之則心下痞此表裏俱虛陰陽氣倂竭無陽則陰獨復加火鍼因而煩面色靑黃膚瞤如此者爲難治今色微黃手足溫者易愈

《全書》 SSB-153 ☞diff

⒂太陽病醫發汗遂發熱惡寒因復下之心下痞表裏俱虛陰陽氣幷竭無陽則陰獨復加燒鍼因胸煩面色靑黃膚瞤者難治今色微黃手足溫者易愈

《全書|可不》 SSG-22-023 ☞diff

太陽病醫發汗遂發熱惡寒因復下之心下痞表裏俱虛陰陽氣竝竭無陽則陰獨復加燒鍼因胸煩面色靑黃膚瞤者難治今色微黃手足溫者易愈

《千翼》 STB-06-020 ☞diff

太陽病發其汗遂發熱惡寒復下之則心下痞此表裏俱虛陰陽氣倂竭無陽則陰獨復加燒鍼胸煩面色靑黃膚瞤此爲難治今色微黃手足溫者

《玉函》 SOB-04-027 ☞diff

太陽病醫發其汗遂發熱惡寒復下之則心下痞表裏俱虛陰陽氣倂竭無陽則陰獨復加燒鍼因胸煩面色靑黃膚瞤如此者爲難治今色微黃手足溫者易愈

《玉函》 SOB-19-051 ☞diff

太陽病醫發其汗遂發熱惡寒復下之則心下痞堅表裏俱虛陰陽氣倂竭無陽則陰獨復加火鍼因而煩面色靑黃膚瞤如此者爲難治今色微黃手足溫者易愈

《玉函》 SOB-21-002 ☞diff

太陽病醫發其汗遂發熱惡寒復下之則心下痞此表裏俱虛陰陽氣倂竭無陽則陰獨復加火鍼因而煩面色靑黃膚瞤者難治今色微黃手足溫者愈

《脈經》 SMK-07-16-002 ☞diff

太陽病醫發其汗遂發熱而惡寒復下之則心下痞此表裏俱虛陰陽氣倂竭無陽則陰獨復加火鍼因而煩面色靑黃膚瞤如此者爲難治今色微黃手足溫者愈

《脈經》 SMK-07-08-020 ☞diff

服桂枝湯下之頭項强痛拿拿發熱無汗心下滿微痛小便不利屬桂枝去桂加茯苓朮湯

《全書》 SSB-028 ☞diff

⒂服桂枝湯或下之仍頭項强痛翕翕發熱無汗心下滿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朮湯主之

翕翕發熱:〔法〕”發熱”

《全書|法》 SSR-05-015 ☞diff

服桂枝湯或下之頭項强痛發熱無汗心下滿痛小便不利者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朮湯主之〔第十五〕六味

《全書|可不》 SSG-22-025 ☞diff

服桂枝湯或下之仍頭項强痛翕翕發熱無汗心下滿微痛小便不利者屬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朮湯方二

《千翼》 STB-01-057 ☞diff

服桂枝湯下之頸項强痛翕翕發熱無汗心下滿微痛小便不利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朮湯主之

《玉函》 SOB-03-035 ☞diff

服桂枝湯或下之仍頭項强痛翕翕發熱無汗必下滿而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朮湯主之

《脈經》 SMK-07-08-021 ☞diff

太陽病先發其汗不解而下之其脈浮者不愈浮爲在外而反下之故令不愈今脈浮故在外當解其外則愈屬桂枝湯

《全書》 SSB-045 ☞diff

⒀太陽病先發汗不解而復下之脈浮者不愈浮爲在外而反下之故令不愈今脈浮故在外當須解外則愈桂枝湯

不愈∽當須解外則愈:〔法〕”當解外”

《全書|法》 SSR-06-015 ☞diff

太陽病先發汗不解復下之脈浮者當解外宜桂枝湯〔第十五〕用前第十二方

《全書|可不》 SSG-22-026 ☞diff

太陽病先發汗不解而下之脈浮者不愈浮爲在外而反下之故令不愈今脈浮故在外當須解外則愈宜桂枝湯方三

《千翼》 STB-01-043 ☞diff

太陽病先發汗不解而下之其脈浮不愈浮爲在外而反下之故令不愈今脈浮故在外當解其外則愈宜桂枝湯

《淳化》 SCB-03-010 ☞diff

太陽病下之不愈其脈浮者爲在外汗之則愈宜桂枝湯

《玉函》 SOB-03-051 ☞diff

太湯病先發汗不解而下之其脈浮不愈浮爲在外而反下之故令不愈今脈浮故知在外當解其外則愈宜桂枝湯

《玉函》 SOB-19-048 ☞diff

太陽病先發汗不解而下之其脈浮不愈浮爲在外而反下之故不愈今脈浮故在外當解其外則愈宜桂枝湯

《脈經》 SMK-07-08-022 ☞diff

下以後復發其汗者則晝日煩躁不眠夜而安靜不嘔不渴而無表證其脈沈微身無大熱屬乾薑附子湯

《全書》 SSB-061 ☞diff

⒂下之後復發汗晝日煩躁不得眠夜而安靜不嘔不渴無表證脈沈微身無大熱者乾薑附子湯主之

身無大熱者:〔法〕없음

《全書|法》 SSR-06-024 ☞diff

下之後復發汗晝日煩躁不得眠夜而安靜不嘔不渴無表證脈沈微者乾薑附子湯主之〔第二十四〕二味

《全書|可不》 SSG-22-027 ☞diff

下之後復發汗晝日煩躁不得眠夜而安靜不嘔不渴無表證脈沈微身無大熱者屬乾薑附子湯方四

《千翼》 STB-14-024 ☞diff

下以後復發其汗者則晝日煩躁不眠夜而安靜不嘔不渴而無表證其脈沈微身無大熱屬附子乾薑湯

《玉函》 SOB-03-067 ☞diff

下之後復發其汗晝日煩躁不得眠夜而安靜不嘔不渴而無表證脈沈微身無大熱者乾薑附子湯主之

《玉函》 SOB-19-045 ☞diff

下以後復發其汗者則晝日煩躁不眠夜而安靜不嘔不渴而無表證其脈沈微身無大熱屬附子乾薑湯證

《脈經》 SMK-07-08-023 ☞diff

傷寒吐下發汗後心下逆滿氣上撞胸起卽頭眩其脈沈緊發汗卽動經身爲振搖屬茯苓桂枝木甘草湯

《全書|可不》 SSG-22-028 ☞diff

傷寒若吐若下後心下逆滿氣上衝胸起則頭眩脈沈緊發汗則動經身爲振振搖者屬茯苓桂枝白朮甘草湯方五

《脈經》 SMK-07-08-024 ☞diff

發汗吐下以後不解煩躁屬茯苓四逆湯

《全書|可不》 SSG-22-029 ☞diff

發汗若下之後病仍不解煩躁者屬茯苓四逆湯方六

《脈經》 SMK-07-08-025 ☞diff

傷寒發汗吐下後虛煩不得眠劇者反覆顚倒心中懊憹屬梔子湯;若少氣梔子甘草湯;若嘔梔子生薑湯;若腹滿者梔子厚朴湯

《全書|可不》 SSG-22-030 ☞diff

發汗吐下後虛煩不得眠若劇者必反覆顛倒心中懊憹屬梔子豉湯若少氣者梔子甘草豉湯若嘔者梔子生薑豉湯

《脈經》 SMK-07-08-026 ☞diff

發汗若下之煩熱胸中塞者屬梔子湯證

《全書》 SSB-077 ☞diff

⒂發汗若下之而煩熱胸中窒者梔子豉湯主之

《全書|法》 SSR-06-039 ☞diff

發汗若下之煩熱胸中窒者梔子豉湯主之〔第三十九〕用上初方

《全書|可不》 SSG-22-031 ☞diff

發汗若下之而煩熱胸中窒者屬梔子豉湯證用前初方

《千翼》 STB-14-023 ☞diff

發汗若下之煩熱胸中窒者屬梔子湯證

《玉函》 SOB-03-084 ☞diff

發汗若下之煩熱胸中窒者梔子豉湯主之

《脈經》 SMK-07-08-027 ☞diff

太陽病過經十餘日心下溫溫欲吐而胸中痛大便反溏其腹微滿鬱鬱微煩先時自極吐下者與承氣湯不尓者不可與欲嘔胸中痛微溏此非柴胡湯證以嘔故知極吐下也

《全書》 SSB-103 ☞diff

⒂太陽病過經十餘日反二三下之後四五日柴胡證仍在先與小柴胡嘔不止心下急一云嘔止小安鬱鬱微煩者爲未解也大柴胡湯下之則愈

者∽爲未解也:〔法〕”微煩者”

《全書》 SSB-123 ☞diff

⒂太陽病過經十餘日心中溫溫欲吐而胸中痛大便反溏腹微滿鬱鬱微煩先此時自極吐下者調胃承氣湯若不爾者不可與但欲嘔胸中痛微溏者此非柴胡湯證以嘔故知極吐下也

故知極吐下也:《康平》“故知極吐也” 太陽病∽故知極吐下也:〔法〕”太陽病,過經十餘日,溫溫欲吐,胸中痛,大便微溏,與調胃承氣湯。”

《全書|法》 SSR-06-053 ☞diff

太陽病過經十餘日反二三下之後四五日柴胡證仍在微煩者大柴胡湯主之〔第五十三〕加大黃八味

《全書|法》 SSR-06-063 ☞diff

太陽病過經十餘日溫溫欲吐胸中痛大便微溏與調胃承氣湯〔第六十三〕用前第三十三方

《全書|可不》 SSG-22-055 ☞diff

太陽病過經十餘日反二三下之後四五日柴胡證仍在者先與小柴胡嘔不止心下急一云:嘔止小安鬱鬱微煩者爲未解也可與大柴胡湯下之則愈方三十一

《全書|可不》 SSG-22-032 ☞diff

太陽病過經十餘日心下溫溫欲吐而胸中痛大便反溏腹微滿鬱鬱微煩先此時極吐下者與調胃承氣湯若不爾者不可與但欲吐胸中痛微溏者此非柴胡湯證以嘔故知極吐下也調胃承氣湯方九

《千翼》 STB-04-013 ☞diff

太陽病過經十餘日反再三下之後四五日柴胡證續在先與小柴胡湯嘔止小安其人鬱鬱微煩者爲未解與大柴胡湯下者止

《千翼》 STB-05-004 ☞diff

太陽病過經十餘日心下溫溫欲吐而胸中痛大便反溏其腹微滿鬱鬱微煩先時自極吐下者宜承氣湯

《玉函》 SOB-03-111 ☞diff

太陽病過經十餘日及二三下之後四五日柴胡證仍在先與小柴胡湯嘔止小安其人鬱鬱微煩者爲未解與大柴胡湯下之

《玉函》 SOB-19-080 ☞diff

太陽病過經十餘日反再三下之後四五日柴胡湯證續在先與柴胡湯嘔止小安其人鬱鬱微煩者爲未解屬大柴胡湯證

《玉函》 SOB-03-133 ☞diff

太陽病過經十餘日心下嗢嗢欲吐而又胸中痛大便反溏其腹微滿鬱鬱微煩先時自極吐下者與調胃承氣湯不爾者不可與反欲嘔胸中痛微溏此非湯證以嘔故知極吐下也

《玉函》 SOB-19-068 ☞diff

太陽病過經十餘日心下嗢嗢欲吐而胸中痛大便反溏其腹微滿鬱鬱微煩先時自極吐下者可與承氣湯不爾者不可與欲嘔胸中痛微溏者此非柴胡湯證以嘔故知極吐下也

《脈經》 SMK-07-08-046 ☞diff

太陽病過經十餘日反再三下之後四五日柴胡證續在先與小柴胡湯嘔止小安嘔止小安一云嘔不止心下急其人鬱鬱微煩者爲未解與大柴胡湯下者止

《脈經》 SMK-07-08-028 ☞diff

太陽病重發其汗而復下之不大便五六日舌上燥而渴日晡所小有潮熱從心下至少腹堅滿而痛不可近屬大陷胸湯

《全書》 SSB-137 ☞diff

⒂太陽病重發汗而復下之不大便五六日舌上燥而渴日晡所小有潮熱一云日晡所發心胸大煩從心下至少腹硬滿而痛不可近者大陷胸湯主之

日晡所小有潮熱:《康平》“日晡所小有潮熱 發心胸大煩”

《全書|法》 SSR-07-005 ☞diff

太陽病重發汗復下之不大便五六日舌燥而渴潮熱從心下至少腹滿痛不可近者大陷胸湯主之〔第五〕用前第二方

《全書|可不》 SSG-22-033 ☞diff

太陽病重發汗而復下之不大便五六日舌上燥而渴日晡所小有潮熱一云:日晡所發心胸大煩從心下至少腹鞕滿而痛不可近者屬大陷胸湯方十

《千翼》 STB-06-010 ☞diff

太陽病重發汗而復下之不大便五六日舌上燥而渴日晡如小有潮熱從心下至少腹堅滿而痛不可近大陷胸湯主之若心下滿而堅痛者此爲結胸大陷胸湯主之

《玉函》 SOB-04-011 ☞diff

太陽病重發其汗而復下之不大便五六日舌上燥而渴日晡小有潮熱從心下至少腹堅滿而痛不可近大陷胸湯主之

《玉函》 SOB-19-053 ☞diff

太陽病重發汗而復下之不大便五六日舌上燥而渴日晡所小有潮熱從心下至小腹堅滿而痛不可近屬大陷胸湯證

《脈經》 SMK-07-08-029 ☞diff

傷寒五六日其人已發汗而復下之胸脇滿微結小便不利渴而不嘔但頭汗出往來寒熱心煩此爲未解屬柴胡桂枝乾薑湯

《全書》 SSB-147 ☞diff

⒂傷寒五六日已發汗而復下之胸脇滿微結小便不利渴而不嘔但頭汗出往來寒熱心煩者此爲未解也柴胡桂枝乾薑湯主之

胸脇滿微結:〔法〕”胸脇滿” 此爲未解也:〔法〕없음

《全書|法》 SSR-07-013 ☞diff

傷寒五六日已發汗復下之胸脇滿小便不利渴而不嘔頭汗出往來寒熱心煩柴胡桂枝乾薑湯主之〔第十三〕七味

《全書|可不》 SSG-22-034 ☞diff

傷寒五六日已發汗而復下之胸脇滿微結小便不利渴而不嘔但頭汗出往來寒熱心煩者此爲未解也屬柴胡桂枝乾薑湯方十一

《千翼》 STB-04-012 ☞diff

傷寒五六日其人已發汗而復下之胸脇滿微結小便不利渴而不嘔但頭汗出往來寒熱而煩此爲未解柴胡桂枝乾薑湯主之

《淳化》 SCB-08-007 ☞diff

傷寒六日已發汗及下之其人胸脇滿大腸微結小腸不利而不嘔但頭汗出往來寒熱而煩此爲未解宜小柴胡桂枝湯

小腸:《全書》"小便"

《玉函》 SOB-04-021 ☞diff

傷寒五六日已發汗而復下之胸脇滿微結小便不利渴而不嘔但頭汗出往來寒熱心煩此爲未解也柴胡桂枝乾薑湯主之

《玉函》 SOB-19-030 ☞diff

傷寒五六日其人已發汗而復下之胸脇滿微結小便不利渴而不嘔但頭汗出往來寒熱而煩此爲未解柴胡桂枝乾薑湯證

《脈經》 SMK-07-08-030 ☞diff

傷寒汗出若吐下解後心下痞堅噫氣不除者屬旋代赭湯

《全書》 SSB-161 ☞diff

⒂傷寒發汗若吐若下解後心下痞硬噫氣不除者旋復代赭湯主之

《全書|法》 SSR-07-023 ☞diff

傷寒發汗若吐下心下痞噫不除者旋復代赭湯主之〔第二十三〕七味

《全書|可不》 SSG-22-035 ☞diff

傷寒發汗若吐若下解後心下痞鞕噫氣不除者屬旋復代赭湯方十二

《千翼》 STB-06-028 ☞diff

傷寒發汗、吐下解後心下痞堅噫氣不除者旋復代赭湯主之

《玉函》 SOB-04-035 ☞diff

傷寒汗出若吐、若下解後心下痞堅噫氣不除者旋覆代赭石湯主之

《玉函》 SOB-19-039 ☞diff

傷寒發汗吐下解後心下痞堅噫氣不除者屬旋覆代赭湯證

《脈經》 SMK-07-08-031 ☞diff

大下已後不可更行桂枝湯汗出而喘無大熱可以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

《全書》 SSB-162 ☞diff

⒁下後不可更行桂枝湯若汗出而喘無大熱者可與麻黃杏子甘草石膏湯

下後:《康平》“喘家 下後”

《全書|法》 SSR-07-024 ☞diff

下後不可更行桂枝湯汗出而喘無大熱者可與麻黃杏子甘草石膏湯〔第二十四〕四味

《全書|可不》 SSG-22-066 ☞diff

下後不可更行桂枝湯汗出而喘無大熱者屬麻黃杏子甘草石膏湯方四十二

《玉函》 SOB-04-037 ☞diff

大下以後不可更行桂枝湯若汗出而喘無大熱者可與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

《玉函》 SOB-19-078 ☞diff

大下以後不可更行桂枝湯汗出而喘無大熱屬麻黃杏仁石膏甘草湯證

《脈經》 SMK-07-08-032 ☞diff

傷寒大下後復發其汗心下痞惡寒者表未解也不可攻其痞當先解表表解乃攻其痞解表屬桂枝湯攻痞屬大黃黃連瀉心湯

《全書》 SSB-164 ☞diff

⒂傷寒大下後復發汗心下痞惡寒者表未解也不可攻痞當先解表表解乃可攻痞解表宜桂枝湯攻痞宜大黃黃連瀉心湯

表未解也:〔法〕없음 桂枝湯:《康平》“桂枝人蔘湯”

《全書|法》 SSR-07-026 ☞diff

傷寒大下後復發汗心下痞惡寒者不可攻痞先解表表解乃可攻痞解表宜桂枝湯攻痞宜大黃黃連瀉心湯〔第二十六〕瀉心湯用前第十七方

《全書|可不》 SSG-22-036 ☞diff

傷寒大下之復發汗心下痞惡寒者表未解也不可攻痞當先解表表解乃攻痞解表宜桂枝湯用前方攻痞宜大黃黃連瀉心湯方十三

《千翼》 STB-01-051 ☞diff

傷寒大下後復發汗心下痞惡寒者不可攻痞當先解表宜桂枝湯

《千翼》 STB-06-030 ☞diff

傷寒大下後復發其汗心下痞惡寒者表未解也不可攻其痞當先解表表解乃攻其痞宜大黃黃連瀉心湯用上方

《玉函》 SOB-04-038 ☞diff

傷寒大下後復發其汗心下痞惡寒者表未解也不可攻痞當先解表解乃可攻其痞解表宜桂枝湯攻痞宜大黃黃連瀉心湯

《玉函》 SOB-19-013 ☞diff

傷寒大下後復發其汗心下痞惡寒者表未解也不可攻其痞當先解表表解乃可攻其痞解表宜桂枝湯攻痞宜大黃瀉心湯

《脈經》 SMK-07-08-033 ☞diff

傷寒吐下後七八日不解熱結在裏表裏俱熱時時惡風大渴舌上乾燥而煩欲飮水數升屬白虎湯

《全書》 SSB-168 ☞diff

⒂傷寒若吐若下後七八日不解熱結在裏表裏俱熱時時惡風大渴舌上乾燥而煩欲飮水數升者白虎加人蔘湯主之

七八日不解∽欲飮水數升者風:〔法〕”不解,熱結在裏,惡風,大渴” 白虎加人蔘湯:《脈》《翼》“白虎湯”

《全書|法》 SSR-07-030 ☞diff

傷寒若吐下後不解熱結在裏惡風大渴白虎加人參湯主之〔第三十〕五味下有不可與白虎證

《全書|可不》 SSG-22-037 ☞diff

傷寒若吐下後七八日不解熱結在裏表裏俱熱時時惡風大渴舌上乾燥而煩欲飮水數升者屬白虎加人參湯方十四

《千翼》 STB-14-029 ☞diff

傷寒吐下後七八日不解熱結在裏表裏俱熱時時惡風大渴舌上乾燥而煩欲飮水數升白虎湯主之方見雜療中

《淳化》 SCB-08-011 ☞diff

傷寒六日不解結熱在裏但熱時時惡風大渴舌乾煩躁宜白虎湯

《玉函》 SOB-04-042 ☞diff

傷寒若吐、若下後七八日不解熱結在裏表裏俱熱時時惡風大渴舌上乾燥而煩欲飮水數升者白虎加人參湯主之

《玉函》 SOB-19-066 ☞diff

傷寒吐下七八日不解熱結在裏表裏俱熱時時惡風大渴舌上乾燥而煩欲飮水數升屬白虎湯證

《脈經》 SMK-07-08-034 ☞diff

傷寒吐下後未解不大便五六日至十餘日其人日晡所發潮熱不惡寒獨語如見鬼神之狀若劇者發則不識人循衣妄撮怵惕不安微喘直視脈弦者生澁者死微者但發熱譫語屬承氣湯若下者勿復服

《全書》 SSB-212 ☞diff

⒂傷寒若吐若下後不解不大便五六日至十餘日日晡所發潮熱不惡寒獨語如見鬼狀ⓐ若劇者發則不識人循衣摸床惕而不安一云順衣妄撮怵惕不安微喘直視脈弦者生澁者死ⓑ微者但發熱譫語者大承氣湯主之若一服利則止後服

日晡所:《玉》“日晡時” 摸床:《玉》“撮空” 上:《康平》“以上” 惕而:《玉》“怵惕” 《康平》“怵惕而” 若劇者-惕而不安:〔法〕없음 但發熱:《康平》“但發潮熱” 脈弦者生-譫語者:〔法〕없음

《全書|法》 SSR-08-004 ☞diff

傷寒若吐下不解至十餘日潮熱不惡寒如見鬼狀微喘直視大承氣湯主之〔第四〕用前第二方

《全書|可不》 SSG-22-038 ☞diff

傷寒若吐若下後不解不大便五六日上至十餘日日晡所發潮熱不惡寒獨語如見鬼狀若劇者發則不識人循衣摸牀惕而不安一云:順衣妄撮怵惕不安微喘直視脈弦者生澁者死微者但發熱譫語者屬大承氣湯方十五

《千翼》 STB-14-030 ☞diff

傷寒吐下後未解不大便五六日至十餘日其人日晡所發潮熱不惡寒猶如見鬼神之狀劇者發則不識人循衣妄掇怵惕不安微喘直視脈弦者生澁者死微者但發熱譫語與承氣湯若下者勿復服

《玉函》 SOB-05-036 ☞diff

傷寒吐下後不解不大便五六日上至十餘日日晡時發潮熱不惡寒獨語如見鬼狀若劇者發則不識人循衣撮空怵惕不安微喘直視脈弦者生澁者死微者但發熱譫語者大承氣湯主之若一服利止後服

《玉函》 SOB-19-067 ☞diff

傷寒吐下後未解不大便五六日至十餘日其人日晡所發潮熱不惡寒獨語如見鬼神之狀若劇者發則不識人循衣妄撮怵惕不安微喘直視脈弦者生澁者死微者但發熱譫語屬承氣湯證若下者勿復服

《脈經》 SMK-07-08-035 ☞diff

三陽合病腹滿身重難以轉側口不仁面垢譫語遺溺發汗則譫語下之則額上生汗手足厥冷自汗屬白虎湯證

《全書》 SSB-219 ☞diff

⒂三陽合病腹滿身重難以轉側口不仁面垢譫語遺尿發汗則譫語下之則額上生汗手足逆冷若自汗出者白虎湯主之

《全書|法》 SSR-08-009 ☞diff

三陽合病腹滿身重譫語遺尿白虎湯主之〔第九〕四味

《全書|可不》 SSG-22-039 ☞diff

三陽合病腹滿身重難以轉側口不仁面垢又作枯一云:向經譫語遺尿發汗則譫語下之則額上生汗若手足逆冷自汗出者屬白虎湯十六

《千翼》 STB-08-055 ☞diff

三陽合病腹滿身重難以轉側口不仁言語向經譫語遺尿發汗則譫語;下之則額上生汗手足厥冷白虎湯主之按:諸本皆云向經不敢刊改

《玉函》 SOB-05-043 ☞diff

三陽合病腹滿身重難以轉側口不仁而面垢譫語遺溺發汗則譫語甚下之則額上生汗手足厥冷若自汗出者白虎湯主之

《玉函》 SOB-19-054 ☞diff

三陽合病腹滿身重難以轉側口不仁面垢譫語遺溺發汗則譫語下之則額上生汗手足厥冷自汗屬白虎湯證

《脈經》 SMK-07-08-036 ☞diff

陽明病其脈浮緊咽乾口苦腹滿而喘發熱汗出而不惡寒反偏惡熱其身體重發其汗卽躁心憒憒而反譫語加溫鍼必怵惕又煩躁不得眠 下之卽胃中空虛客氣動膈心中懊憹舌上胎者屬梔子湯證

《全書》 SSB-221 ☞diff

⒂陽明病脈浮而緊咽燥口苦腹滿而喘發熱汗出不惡寒反惡熱身重若發汗則躁心憒憒反譫語若加溫鍼必怵愓煩躁不得眠 ⒂若下之則胃中空虛客氣動膈心中懊憹舌上胎者梔子豉湯主之

《全書|法》 SSR-08-011 ☞diff

陽明病脈浮緊咽燥口苦腹滿而喘發熱汗出惡熱身重若下之則胃中空虛客氣動膈心中懊憹舌上胎者梔子豉湯主之〔第十一〕二味

《全書|可不》 SSG-22-040 ☞diff

陽明病脈浮而緊咽燥口苦腹滿而喘發熱汗出不惡寒反惡熱身重若發汗則躁心憒憒而反譫語若加溫鍼必怵惕煩躁不得眠若下之則胃中空虛客氣動膈心中懊憹舌上胎者屬梔子豉湯證十七用前第七方

《千翼》 STB-08-053 ☞diff

陽明病脈浮緊咽乾口苦腹滿而喘發熱汗出不惡寒反偏惡熱其身體重發汗卽躁心中憒憒而反譫語加溫鍼必怵愓又煩躁不得眠 下之胃中空虛客氣動膈心中懊憹舌上胎者梔子湯主之

《淳化》 SCB-04-022 ☞diff

陽明病脈浮咽乾口苦腹滿汗出而喘不惡寒反惡熱心躁譫語不得眠胃虛客熱舌燥宜梔子湯

《玉函》 SOB-05-045 ☞diff

陽明病其脈浮緊咽乾口苦腹滿而喘發熱汗出不惡寒反惡熱身重發其汗卽躁心憒憒反譫語加溫鍼必怵惕煩躁不得眠 下之卽胃中空虛客氣動膈心中懊憹舌上胎者梔子豉湯主之 若渴欲飮水口乾舌燥者白虎湯主之 若脈浮發熱渴欲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湯主之

《玉函》 SOB-21-010 ☞diff

陽明病其脈浮緊咽乾口苦腹滿而喘發熱汗出而不惡寒反惡熱其身體重發其汗卽躁心憒憒而反譫語加溫鍼者心怵惕又煩躁不得眠

《脈經》 SMK-07-16-010 ☞diff

陽明病其脈浮緊咽乾口腹滿而喘發熱汗出而不惡寒反偏惡熱其身體重發其汗則躁心憒憒而反譫語加溫鍼必怵惕又煩躁不得眠

《脈經》 SMK-07-08-037 ☞diff

陽明病下之其外有熱手足溫不結胸心中懊憹若飢不能食但頭汗出屬梔子湯證

《全書》 SSB-228 ☞diff

⒂陽明病下之其外有熱手足溫不結胸心中懊憹飢不能食但頭汗出者梔子豉湯主之

不結胸:《康平》“小結胸”

《全書|法》 SSR-08-015 ☞diff

陽明病下之外有熱手足溫不結胸心中懊憹不能食但頭汗出梔子豉湯主之〔第十五〕用前第十一方

《全書|可不》 SSG-22-067 ☞diff

陽明病下之其外有熱手足溫不結胸心中懊憹飢不能食但頭汗出者屬梔子豉湯證四十三用前第七初方

《千翼》 STB-08-054 ☞diff

陽明病下之其外有熱手足溫不結胸心中懊憹若飢不能食但頭汗出梔子湯主之

《淳化》 SCB-04-028 ☞diff

陽明病固下之其外有熱手足溫者心中煩壅飢而不能食頭有汗出宜梔子湯

《玉函》 SOB-05-050 ☞diff

陽明病下之其外有熱手足溫不結胸心中懊憹饑不能食但頭汗出梔子豉湯主之

《玉函》 SOB-19-085 ☞diff

陽明病下之其外有熱手足溫不結胸心中懊憹者飢不能食但頭汗出屬梔子湯證

《脈經》 SMK-07-08-038 ☞diff

陽明病下之心中懊憹而煩胃中有燥屎者可攻其人腹微滿頭堅後溏者不可下之有燥屎者屬承氣湯證

《全書》 SSB-238 ☞diff

⒂陽明病下之心中懊憹而煩胃中有燥屎者可攻腹微滿初頭硬後必溏不可攻之若有燥屎者大承氣湯

《全書|法》 SSR-08-025 ☞diff

陽明病下之心中懊憹而煩胃中有燥屎者宜大承氣湯〔第二十五〕用前第二方下有一病證

《全書|可不》 SSG-22-041 ☞diff

陽明病下之心中懊憹而煩胃中有燥屎者可攻腹微滿初頭鞕後必溏不可攻之若有燥屎者宜大承氣湯第十八用前第十五方

《千翼》 STB-08-042 ☞diff

陽明病下之心中懊憹而煩胃中有燥屎者可攻其人腹微滿頭堅後溏者不可下之有燥屎者宜承氣湯

《玉函》 SOB-05-059 ☞diff

陽明病下之心中懊憹而煩胃中有燥屎者可攻其人腹微滿頭堅後溏者不可攻之若有燥屎者宜大承氣湯

《玉函》 SOB-19-086 ☞diff

陽明病下之心中懊憹而煩胃中有燥屎者可攻其人腹微滿頭堅後溏者不可下之有燥屎者宜承氣湯

《脈經》 SMK-07-08-039 ☞diff

太陽病吐下發汗後微煩小便數大便因堅可與小承氣湯和之則愈

《全書》 SSB-250 ☞diff

⒁太陽病若吐若下若發汗後微煩小便數大便因硬者小承氣湯和之愈

《全書|法》 SSR-08-034 ☞diff

太陽病若吐下發汗後微煩大便鞕與小承氣湯和之〔第三十四〕用前第二方

《全書|可不》 SSG-22-042 ☞diff

太陽病若吐、若下、若發汗後微煩小便數大便因鞕者與小承氣湯和之方十九

《千翼》 STB-05-008 ☞diff

太陽病吐下、發汗後微煩小便數大便因堅可與小承氣湯和之則愈

《淳化》 SCB-03-028 ☞diff

太陽病吐下、發汗後而微煩小便數大便堅可小承氣湯

《玉函》 SOB-05-071 ☞diff

太陽病吐下發汗後微煩小便數大便堅可與小承氣湯和之

《玉函》 SOB-19-040 ☞diff

太陽病吐下發汗後而微煩小便數大便因堅可與小承氣湯和之則愈

《脈經》 SMK-07-08-040 ☞diff

大汗若大下而厥冷者屬四逆湯證

《全書|可不》 SSG-22-043 ☞diff

大汗若大下而厥冷者屬四逆湯方二十

《脈經》 SMK-07-08-041 ☞diff

太陽病下之其脈促胸滿者屬桂枝去芍藥湯若微寒屬桂枝去芍藥加附子湯

《全書》 SSB-021 ☞diff

⒂太陽病下之後脈促胸滿者桂枝去芍藥湯主之促一作縱

《全書|法》 SSR-05-008 ☞diff

太陽病下之後脈促胸滿者桂枝去芍藥湯主之〔第八〕四味

《全書|法》 SSR-05-009 ☞diff

若微寒者桂枝去芍藥加附子湯主之〔第九〕五味

《全書|可不》 SSG-22-045 ☞diff

太陽病下之後脈促胸滿者屬桂枝去芍藥湯方本闕

《全書|可不》 SSG-22-046 ☞diff

若微寒者屬桂枝去芍藥加附子湯方二十三

《千翼》 STB-01-053 ☞diff

太陽病下之其脈促胸滿者桂枝去芍藥湯主之若微寒者桂枝去芍藥加附子湯主之

《淳化》 SCB-03-008 ☞diff

太陽病若下之其脈促胸中滿宜桂枝湯

《玉函》 SOB-03-029 ☞diff

太陽病下之其脈促胸滿桂枝去芍藥湯主之若微惡寒者桂枝去芍藥加附子湯主之

《玉函》 SOB-19-072 ☞diff

太陽病下之其脈促胸滿者屬桂枝去芍藥湯若微惡寒桂枝去芍藥加附子湯證

《脈經》 SMK-07-08-042 ☞diff

傷寒五六日大下之身熱不去心中結痛者未欲解也屬梔子湯證

《全書|可不》 SSG-22-050 ☞diff

傷寒五六日大下之後身熱不去心中結痛者未欲解也屬梔子豉湯證二十七用前第七方

《脈經》 SMK-07-08-043 ☞diff

傷寒下後煩而腹滿臥起不安屬梔子厚朴湯

《全書》 SSB-079 ☞diff

⒂傷寒下後心煩腹滿臥起不安者梔子厚朴湯主之

《全書|法》 SSR-06-041 ☞diff

傷寒下後心煩腹滿臥起不安者梔子厚朴湯主之〔第四十一〕三味

《全書|可不》 SSG-22-051 ☞diff

傷寒下後心煩腹滿臥起不安者屬梔子厚朴湯方二十八

《千翼》 STB-14-021 ☞diff

傷寒下後煩而腹滿臥起不安梔子厚朴湯主之

《玉函》 SOB-03-086 ☞diff

傷寒下後煩而腹滿臥起不安梔子厚朴湯主之

《玉函》 SOB-19-037 ☞diff

傷寒下後煩而腹滿臥起不安屬梔子厚朴湯

《脈經》 SMK-07-08-044 ☞diff

傷寒醫以丸藥大下之身熱不去微煩屬梔子乾薑湯

《全書》 SSB-080 ☞diff

⒂傷寒醫以丸藥大下之身熱不去微煩者梔子乾薑湯主之

《全書|法》 SSR-06-042 ☞diff

傷寒醫以丸藥下之身熱不去微煩者梔子乾薑湯主之〔第四十二〕二味下有不可與梔子湯一證

《全書|可不》 SSG-22-052 ☞diff

傷寒醫以丸藥大下之身熱不去微煩者屬梔子乾薑湯方二十九

《千翼》 STB-14-026 ☞diff

傷寒醫以丸藥大下後身熱不去微煩梔子乾薑湯主之

《玉函》 SOB-03-087 ☞diff

傷寒醫以圓藥大下之身熱不去微煩梔子乾薑湯主之

《玉函》 SOB-19-056 ☞diff

傷寒醫以圓藥下之身熱不去微煩屬梔子乾薑湯證

《脈經》 SMK-07-08-045 ☞diff

傷寒醫下之續得下利淸榖不止身體疼痛急當救裏身體疼痛淸便自調急當救表救裏宜四逆湯救表宜桂枝湯

《全書》 SSB-091 ☞diff

⒂傷寒醫下之續得下利淸穀不止身疼痛者急當救裏後身疼痛淸便自調者急當救表救裏宜四逆湯救表宜桂枝湯

續得下利淸穀不止:〔法〕”淸穀不止” 急當救表:《康平》“急當可救表”

《全書|法》 SSR-06-045 ☞diff

傷寒醫下之淸穀不止身疼痛急當救裏後身疼痛淸便自調急當救表救裏宜四逆湯救表宜桂枝湯〔第四十五〕桂枝湯用前第十二方四逆湯三味

《全書|可不》 SSG-16-023 ☞diff

下利後身疼痛淸便自調者急當救表宜桂枝湯發汗十七用前第一方

《全書|可不》 SSG-22-054 ☞diff

傷寒醫下之續得下利淸穀不止身疼痛者急當救裏後身疼痛淸便自調者急當救表救裏宜四逆湯救表宜桂枝湯三十竝用前方

《千翼》 STB-01-048 ☞diff

傷寒醫下之後身體疼痛淸便自調急當救表宜桂枝湯

《玉函》 SOB-03-098 ☞diff

傷寒醫下之續得下利淸穀不止身體疼痛急當救裏後身疼痛淸便自調急當救表救裏宜四逆湯救表宜桂枝湯

《玉函》 SOB-20-011 ☞diff

傷寒醫下之而續得下利淸穀不止身體疼病急當救裏宜溫之以四逆湯

《玉函》 SOB-19-091 ☞diff

傷寒醫下之續得下利淸穀不止身體疼痛急當救裏後身體疼痛淸便自調急當救表救裏宜四逆湯救表宜桂枝湯

《脈經》 SMK-07-09-011 ☞diff

傷寒醫下之續得下利淸糓不止身體疼痛急當救裏宜溫之以四逆湯

《脈經》 SMK-07-08-046 ☞diff

太陽病過經十餘日反再三下之後四五日柴胡證續在先與小柴胡湯嘔止小安嘔止小安一云嘔不止心下急其人鬱鬱微煩者爲未解與大柴胡湯下者止

《全書》 SSB-103 ☞diff

⒂太陽病過經十餘日反二三下之後四五日柴胡證仍在先與小柴胡嘔不止心下急一云嘔止小安鬱鬱微煩者爲未解也大柴胡湯下之則愈

者∽爲未解也:〔法〕”微煩者”

《全書》 SSB-123 ☞diff

⒂太陽病過經十餘日心中溫溫欲吐而胸中痛大便反溏腹微滿鬱鬱微煩先此時自極吐下者調胃承氣湯若不爾者不可與但欲嘔胸中痛微溏者此非柴胡湯證以嘔故知極吐下也

故知極吐下也:《康平》“故知極吐也” 太陽病∽故知極吐下也:〔法〕”太陽病,過經十餘日,溫溫欲吐,胸中痛,大便微溏,與調胃承氣湯。”

《全書|法》 SSR-06-053 ☞diff

太陽病過經十餘日反二三下之後四五日柴胡證仍在微煩者大柴胡湯主之〔第五十三〕加大黃八味

《全書|法》 SSR-06-063 ☞diff

太陽病過經十餘日溫溫欲吐胸中痛大便微溏與調胃承氣湯〔第六十三〕用前第三十三方

《全書|可不》 SSG-22-055 ☞diff

太陽病過經十餘日反二三下之後四五日柴胡證仍在者先與小柴胡嘔不止心下急一云:嘔止小安鬱鬱微煩者爲未解也可與大柴胡湯下之則愈方三十一

《全書|可不》 SSG-22-032 ☞diff

太陽病過經十餘日心下溫溫欲吐而胸中痛大便反溏腹微滿鬱鬱微煩先此時極吐下者與調胃承氣湯若不爾者不可與但欲吐胸中痛微溏者此非柴胡湯證以嘔故知極吐下也調胃承氣湯方九

《千翼》 STB-04-013 ☞diff

太陽病過經十餘日反再三下之後四五日柴胡證續在先與小柴胡湯嘔止小安其人鬱鬱微煩者爲未解與大柴胡湯下者止

《千翼》 STB-05-004 ☞diff

太陽病過經十餘日心下溫溫欲吐而胸中痛大便反溏其腹微滿鬱鬱微煩先時自極吐下者宜承氣湯

《玉函》 SOB-03-111 ☞diff

太陽病過經十餘日及二三下之後四五日柴胡證仍在先與小柴胡湯嘔止小安其人鬱鬱微煩者爲未解與大柴胡湯下之

《玉函》 SOB-19-080 ☞diff

太陽病過經十餘日反再三下之後四五日柴胡湯證續在先與柴胡湯嘔止小安其人鬱鬱微煩者爲未解屬大柴胡湯證

《玉函》 SOB-03-133 ☞diff

太陽病過經十餘日心下嗢嗢欲吐而又胸中痛大便反溏其腹微滿鬱鬱微煩先時自極吐下者與調胃承氣湯不爾者不可與反欲嘔胸中痛微溏此非湯證以嘔故知極吐下也

《玉函》 SOB-19-068 ☞diff

太陽病過經十餘日心下嗢嗢欲吐而胸中痛大便反溏其腹微滿鬱鬱微煩先時自極吐下者可與承氣湯不爾者不可與欲嘔胸中痛微溏者此非柴胡湯證以嘔故知極吐下也

《脈經》 SMK-07-08-027 ☞diff

太陽病過經十餘日心下溫溫欲吐而胸中痛大便反溏其腹微滿鬱鬱微煩先時自極吐下者與承氣湯不尓者不可與欲嘔胸中痛微溏此非柴胡湯證以嘔故知極吐下也

《脈經》 SMK-07-08-047 ☞diff

傷寒十三日不解胸脇滿而嘔日晡所發潮熱而微利此本當柴胡湯下之不得利今反利者故知醫以丸藥下之非其治也潮熱者實也先再服小柴胡湯以解其外後屬柴胡加芒消湯

《全書》 SSB-104 ☞diff

⒂傷寒十三日不解胸脇滿而嘔日晡所發潮熱已而微利此本柴胡證下之以不得利今反利者知醫以丸藥下之此非其治也潮熱者實也先宜小柴胡湯以解外後以柴胡加芒硝湯主之

已而微利∽後以:〔法〕없음

《全書|法》 SSR-06-054 ☞diff

傷寒十三日不解胸脇滿而嘔日晡發潮熱柴胡加芒消湯主之〔第五十四〕八味

《全書|可不》 SSG-22-056 ☞diff

傷寒十三日不解胸脇滿而嘔日晡所發潮熱已而微利此本柴胡下之不得利今反利者知醫以丸藥下之此非其治也潮熱者實也先服小柴胡湯以解外後以柴胡加芒消湯主之方三十二

《千翼》 STB-04-008 ☞diff

傷寒十三日不解胸脇滿而嘔日晡所發潮熱而微利此本當柴胡下之不得利今反利者故知醫以丸藥下之非其治也潮熱者實也先再服小柴胡湯以解其外後以柴胡加芒消湯主之

《玉函》 SOB-03-112 ☞diff

傷寒十三日不解胸脇滿而嘔日晡發潮熱而微利此本柴胡證下之不得利今反利者知醫以圓藥下之非其治也潮熱者實也先再服小柴胡湯解其外後以柴胡加芒硝湯主之

《玉函》 SOB-19-082 ☞diff

傷寒十三日不解胸脇滿而嘔日晡所發潮熱而微利此證當柴胡湯下之不得利今反利者故知醫以圓藥下之非其治也潮熱者實也先再服小柴胡湯以解其外後屬柴胡加芒硝湯

《脈經》 SMK-07-08-048 ☞diff

傷寒十三日過經而譫語內有熱也當以湯下之小便利者大便當堅而反利其脈調和者知醫以丸藥下之非其治也自利者其脈當微今反和者此爲內實屬承氣湯證

《全書|可不》 SSG-22-057 ☞diff

傷寒十三日過經譫語者以有熱也當以湯下之若小便利者大便當鞕而反下利脈調和者知醫以丸藥下之非其治也若自下利者脈當微厥今反和者此爲內實也屬調胃承氣湯證三十三用前第九方

《脈經》 SMK-07-08-049 ☞diff

傷寒八九日下之胸滿煩驚小便不利譫語一身不可轉側屬柴胡加龍骨牡蠣湯

《全書》 SSB-107 ☞diff

⒂傷寒八九日下之胸滿煩驚小便不利譫語一身盡重不可轉側者柴胡加龍骨牡蠣湯主之

一身盡重,不可轉側者:〔法〕”身重”

《全書|法》 SSR-06-057 ☞diff

傷寒八九日下之胸滿煩驚小便不利譫語身重者柴胡加龍骨牡蠣湯主之〔第五十七〕十二味

《全書|可不》 SSG-22-058 ☞diff

傷寒八九日下之胸滿煩驚小便不利譫語一身盡重不可轉側者屬柴胡加龍骨牡蠣湯方三十四

《千翼》 STB-04-009 ☞diff

傷寒八九日下之胸滿煩驚小便不利譫語一身不可轉側柴胡加龍骨牡蠣湯主之

《淳化》 SCB-08-010 ☞diff

傷寒六日下之胸滿煩驚小便不利譫語一身不可轉側宜柴胡湯

《玉函》 SOB-03-115 ☞diff

傷寒八九日下之胸滿煩驚小便不利譫語一身盡重不可轉側柴胡加龍骨牡蠣湯主之

《玉函》 SOB-19-081 ☞diff

傷寒八九日下之胸滿煩驚小便不利譫語一身不可轉側屬柴胡加龍骨牡蠣湯證

《脈經》 SMK-07-08-050 ☞diff

火逆下之因燒鍼煩躁屬桂枝甘草龍車牡蠣湯

《全書》 SSB-118 ☞diff

⒂火逆下之因燒鍼煩躁者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主之

因燒鍼煩躁者:《康平》“因燒鍼而煩躁者”

《全書|法》 SSR-06-062 ☞diff

火逆下之因燒鍼煩躁者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主之〔第六十二〕四味下有太陽四證

《全書|可不》 SSG-22-059 ☞diff

火逆下之因燒鍼煩躁者屬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方三十五

《千翼》 STB-07-005 ☞diff

火逆下之因燒鍼煩躁者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主之

《玉函》 SOB-03-128 ☞diff

火逆下之因燒鍼煩躁者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主之

《玉函》 SOB-19-094 ☞diff

火逆下之因燒鍼煩躁屬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

《玉函》 SOB-21-014 ☞diff

火逆下之因燒鍼煩躁者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主之

《脈經》 SMK-07-08-051 ☞diff

太陽病脈浮而動數浮則爲風數則爲熱動則爲痛數則爲虛頭痛發熱微盗汗出而反惡寒其表未解醫反下之動數則遲頭痛卽眩一云膈內拒痛胃中空虛客氣動膈短氣躁煩心中懊憹陽氣內陷心下因堅則爲結胸屬大陷胸湯若不結胸但頭汗出其餘無有斉頸而还小便不利身必發黃

《全書》 SSB-134 ☞diff

⒂太陽病脈浮而動數浮則爲風數則爲熱動則爲痛數則爲虛頭痛發熱微盜汗出而反惡寒者表未解也醫反下之動數變遲膈內拒痛一云頭痛卽眩胃中空虛客氣動膈短氣躁煩心中懊憹陽氣內陷心下因硬則爲結胸大陷胸湯主之若不結胸但頭汗出餘處無汗劑頸而還小便不利身必發黃

膈內拒痛脈:《玉》《脈》《翼》頭痛卽眩 浮而動數∽短氣躁煩:〔法〕없음 若不結胸:《康平》“若不大結胸” 若不結胸∽身必發黃:〔法〕없음

《全書|法》 SSR-07-002 ☞diff

太陽病心中懊憹陽氣內陷心下鞕大陷胸湯主之〔第二〕三味

《全書|可不》 SSG-22-060 ☞diff

太陽病脈浮而動數浮則爲風數則爲熱動則爲痛數則爲虛頭痛發熱微盜汗出而反惡寒者表未解也醫反下之動數變遲膈內拒痛一云:頭痛卽眩胃中空虛客氣動膈短氣躁煩心中懊憹陽氣內陷心下因鞕則爲結胸屬大陷胸湯證若不結胸但頭汗出餘處無汗劑頸而還小便不利身必發黃三十六用前第十方

《千翼》 STB-06-007 ☞diff

太陽病脈浮而動數浮則爲風數則爲熱動則爲痛數則爲虛頭痛發熱微盜汗出而反惡寒其表未解醫反下之動數則遲頭痛卽眩胃中空虛客氣動膈短氣躁煩心中懊懊陽氣內陷心下因堅則爲結胸大陷胸湯主之若不結胸但頭汗出其餘無汗齊頸而還小便不利身必發黃

《玉函》 SOB-04-008 ☞diff

太陽病脈浮而動數浮則爲風數則爲熱動則爲痛數則爲虛頭痛發熱微盜汗出而反惡寒者其表未解也醫反下之動數變遲頭痛則眩胃中空虛客氣動膈短氣煩躁心中懊憹陽氣內陷心下因堅則爲結胸大陷胸湯主之若不結胸但頭汗出其餘無汗劑頸而還小便不利身必發黃

《玉函》 SOB-19-070 ☞diff

太陽病脈浮而動數浮則爲風數則爲熱動則爲痛數則爲虛頭痛發熱徵盜汗出而反惡寒其表未解醫反下之動數則遲頭痛則眩胃中空虛客氣動膈短氣躁煩心中懊憹陽氣內陷心下因堅則爲結胸屬大陷胸湯證若不結胸但頭汗出其餘無有齊頸而還小便不利身必發黃

《脈經》 SMK-07-08-052 ☞diff

傷寒五六日嘔而發熱柴胡湯證具而以佗藥下之柴胡證仍在復與柴胡湯此雖以下不爲逆也必蒸蒸而振却發熱汗出而解若心下滿而堅痛者此爲結胸屬大陷胸湯若但滿而不痛者此爲痞柴胡復不中與也屬半夏㵼心湯

《全書》 SSB-149 ☞diff

⒂傷寒五六日嘔而發熱者柴胡湯證具而以他藥下之柴胡證仍在者復與柴胡湯此雖已下之不爲逆必蒸蒸而振却發熱汗出而解若心下滿而硬痛者此爲結胸也大陷胸湯主之但滿而不痛者此爲痞柴胡不中與之半夏瀉心湯

嘔而發熱者:《脈》《玉》《千》嘔而發熱 柴胡湯證具:〔法〕없음 此雖已下之,不爲逆:〔法〕없음 此爲結胸也:《康平》“此爲結” 大陷胸湯主之:〔法〕없음 柴胡不中與之:〔法〕없음

《全書|法》 SSR-07-015 ☞diff

傷寒五六日嘔而發熱以他藥下之柴胡證仍在可與柴胡湯蒸蒸而振却發熱汗出解心滿痛者爲結胸但滿而不痛爲痞宜半夏瀉心湯〔第十五〕七味下有太陽倂病幷氣痞二證

《全書|可不》 SSG-22-061 ☞diff

傷寒五六日嘔而發熱者柴胡湯證具而以他藥下之柴胡證仍在者復與柴胡湯此雖已下之不爲逆必蒸蒸而振却發熱汗出而解若心下滿而鞕痛者此爲結胸也大陷胸湯主之用前方但滿而不痛者此爲痞柴胡不中與之屬半夏瀉心湯方三十七

《千翼》 STB-06-017 ☞diff

心下但滿而不痛者此爲痞半夏瀉心湯主之

《玉函》 SOB-04-023 ☞diff

傷寒五六日嘔而發熱柴胡湯證具而以他藥下之柴胡證仍在者復與柴胡湯此雖以下之不爲逆必蒸蒸而振却發熱汗出而解若心下滿而堅痛者此爲結胸大陷胸湯主之若但滿而不痛者此爲痞柴胡不復中與也半夏瀉心湯主之

《玉函》 SOB-19-057 ☞diff

傷寒中風柴胡湯證具而以他藥下之若柴胡湯證不罷復與柴胡湯必蒸蒸而振却發汗出而解此雖已下不爲逆也若心下滿而堅痛者此爲結胸屬大陷胸湯證若但滿而不痛者此爲痞柴胡不復中與也屬半夏瀉心湯證

《玉函》 SOB-19-084 ☞diff

傷寒五六日嘔而發熱柴胡湯證具而以他藥下之心下滿而堅痛者此爲結胸屬大陷胸湯

《脈經》 SMK-07-08-053 ☞diff

本以下之故心下痞與之瀉心其痞不解其人渴而口燥小便不利者屬五苓散一方言忍之一日乃愈

《全書》 SSB-156 ☞diff

本以下之心下痞瀉心湯痞不解其人渴而口燥煩小便不利者五苓散主之一方云忍之一日乃愈

本以下之,故:〔法〕없음 其人渴而口燥煩,小便不利者:〔法〕없음

《全書|法》 SSR-07-019 ☞diff

心下痞與瀉心湯不解者五苓散主之〔第十九〕用前第七證方

《全書|可不》 SSG-22-062 ☞diff

本以下之故心下痞與瀉心湯痞不解其人渴而口燥煩小便不利者屬五苓散方本闕

《千翼》 STB-06-023 ☞diff

本以下之故心下痞與之瀉心其痞不解其人渴而口燥煩小便不利者五苓散主之一方言:忍之一日乃愈用上方

《玉函》 SOB-04-030 ☞diff

本以下之故心下痞與瀉心湯痞不解其人渴而口燥煩小便不利者五苓散主之一方云:忍之一日乃愈

《脈經》 SMK-07-08-054 ☞diff

傷寒中風醫及下之其人下利日數十行榖不化腹中雷鳴心下痞堅而滿乾嘔而煩不能得安醫見心下痞爲病不盡復重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結熱但胃中虛客氣上逆故使之堅屬甘草瀉心湯

《全書》 SSB-158 ☞diff

⒂傷寒中風醫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數十行穀不化腹中雷鳴心下痞硬而滿乾嘔心煩不得安醫見心下痞病不盡復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結熱但以胃中虛客氣上逆故使硬也甘草瀉心湯主之

心煩:《脈》《玉》“而煩” 謂:《脈》《翼》《臺》“爲” 其人下利日數十行∽故使硬也:〔法〕“心下痞,醫復下之,痞益甚”

《全書|法》 SSR-07-021 ☞diff

傷寒中風反下之心下痞醫復下之痞益甚甘草瀉心湯主之〔第二十一〕六味

《全書|可不》 SSG-20-041 ☞diff

傷寒中風醫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數十行穀不化腹中雷鳴心下痞鞕而滿乾嘔心煩不得安醫見心下痞謂病不盡復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結熱但以胃中虛客氣上逆故使鞕也屬甘草瀉心湯方二

《全書|可不》 SSG-22-063 ☞diff

傷寒中風醫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數十行穀不化腹中雷鳴心下痞鞕而滿乾嘔心煩不得安醫見心下痞謂病不盡復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結熱但以胃中虛客氣上逆故使鞕也屬甘草瀉心湯方三十九

《千翼》 STB-06-025 ☞diff

傷寒中風醫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數拾行穀不化腹中雷鳴心下痞堅而滿乾嘔而煩不能得安醫見心下痞爲病不盡復重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結熱但胃中虛客氣上逆故使之堅甘草瀉心湯主之

《玉函》 SOB-04-032 ☞diff

傷寒中風醫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數十行穀不化腹中雷鳴心下痞堅而滿乾嘔而煩不得安醫見心下痞謂病不盡復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結熱但胃中虛客氣上逆故使之堅甘草瀉心湯主之

《玉函》 SOB-17-043 ☞diff

傷寒中風醫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數十行穀不化腹中雷鳴心下痞堅而滿乾嘔而煩不能得安醫見心下痞爲病不盡復重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結熱但以胃中虛客氣上逆故使之堅屬甘草瀉心湯證

《脈經》 SMK-07-08-055 ☞diff

傷寒服湯藥而下利不止心下痞堅服瀉心湯已後以佗藥下之利不止醫以理中與之利益甚理中理中膲此利在下膲屬赤石脂禹餘粮湯若不止者當利其小便

《全書》 SSB-159 ☞diff

⒂傷寒服湯藥下利不止心下痞硬瀉心湯復以他藥下之利不止醫以理中與之利益甚理中理中焦此利在下焦赤石脂禹餘粮湯主之復不止者當利其小便

服瀉心湯已∽利不止:〔法〕없음 理中者∽此利在下焦:〔法〕없음 復不止者,當利其小便:〔法〕없음

《全書|法》 SSR-07-022 ☞diff

傷寒服藥利不止心下痞與理中利益甚宜赤石脂禹餘粮湯〔第二十二〕二味下有痞一證

《全書|可不》 SSG-22-064 ☞diff

傷寒服湯藥下利不止心下痞鞕服瀉心湯已復以他藥下之利不止醫以理中與之利益甚理中理中焦此利在下焦屬赤石脂禹餘粮湯復不止者當利其小便方四十

《千翼》 STB-06-026 ☞diff

傷寒服湯藥下利不止心下痞堅服瀉心湯復以他藥下之利不止醫以理中與之而利益甚理中治中焦此利在下焦赤石脂禹餘粮湯主之

《玉函》 SOB-04-033 ☞diff

傷寒服湯藥下利不止心下痞堅服瀉心湯已復以他藥下之利不止醫以理中與之利益甚理中者理中焦此利在下焦赤石脂禹餘糧湯主之若不止者當利其小便

《玉函》 SOB-19-055 ☞diff

傷寒服湯藥而下利不止心下痞服瀉心湯已復以他藥下之利不止醫以理中與之利益甚理中者理中焦此利在下焦與赤石脂禹餘糧湯若不止者當利其小便

《脈經》 SMK-07-08-056 ☞diff

太陽病外證未除而數下之遂挾熱而利不止心下痞堅表裏不解屬桂枝人参湯

《全書》 SSB-163 ☞diff

⒂太陽病外證未除而數下之遂協熱而利利下不止心下痞硬表裏不解者桂枝人蔘湯主之

利下不止:《康平》“下不止” 利下不止∽表裏不解者:〔法〕없음

《全書|法》 SSR-07-025 ☞diff

太陽病外未除數下之遂協熱而利桂枝人參湯主之〔第二十五〕五味

《全書|可不》 SSG-22-065 ☞diff

太陽病外證未除而數下之遂協熱而利利下不止心下痞鞕表裏不解者屬桂枝人參湯方四十一

《千翼》 STB-06-029 ☞diff

太陽病外證未除而數下之遂挾熱而利不止心下痞堅表裏不解桂枝人參湯主之

《淳化》 SCB-03-036 ☞diff

太陽病外未解數下之遂夾熱而利利不止心下痞滿表裏不解宜桂枝人參湯

《玉函》 SOB-04-036 ☞diff

太陽病外證未除而數下之遂挾熱而利不止心下痞堅表裏不解者桂枝人參湯主之

《玉函》 SOB-19-077 ☞diff

太陽病外證未除而數下之遂挾熱利而止心下痞堅表裏不解屬桂枝人參湯證

《脈經》 SMK-07-08-057 ☞diff

傷寒吐後腹滿者與承氣湯

《全書|法》 SSR-08-033 ☞diff

傷寒吐後腹脹滿者與調胃承氣湯〔第三十三〕用前第一方

《全書|可不》 SSG-22-068 ☞diff

傷寒吐後腹脹滿者屬調胃承氣湯證四十四用前第九方

《千翼》 STB-05-007 ☞diff

傷寒吐後腹滿者承氣湯主之

《玉函》 SOB-05-070 ☞diff

傷寒吐後腹脹滿者與調胃承氣湯

《玉函》 SOB-19-064 ☞diff

傷寒吐後腹滿者屬承氣湯證

《脈經》 SMK-07-08-058 ☞diff

病者無表裏證發熱七八日脈雖浮數者可下之假令下已脈數不解今熱則消榖喜飢至六七日不大便者有瘀血屬抵當湯若脈數不解而不止必夾血便膿血

《全書》 SSB-257 ☞diff

⒀病人無表裏證發熱七八日雖脈浮數者可下之假令已下脈數不解合熱則消穀喜飢至六七日不大便者有瘀血抵當湯

《全書》 SSB-258 ☞diff

⒀若脈數不解而下不止必協熱便膿血也

《全書|法》 SSR-08-041 ☞diff

病人無表裏證發熱七八日脈數可下之假令已下不大便者有瘀血宜抵當湯〔第四十一〕用前第二十四方下有二病證

《全書|可不》 SSG-21-021 ☞diff

病人無表裏證發熱七八日雖脈浮數者可下之宜大柴胡湯十九用前第一方

《全書|可不》 SSG-22-069 ☞diff

病人無表裏證發熱七八日脈雖浮數者可下之假令已下脈數不解今熱則消穀喜飢至六七日不大便者有瘀血屬抵當湯方四十五

《千翼》 STB-04-016 ☞diff

病人表裏無證發熱七八日雖脈浮數可下之宜大柴胡湯

《千翼》 STB-08-071 ☞diff

病者無表裏證發熱七八日雖脈浮數可下之假令下已脈數不解而合熱消穀喜飢至六七日不大便者有瘀血扺當湯主之若數不解而下不止必挾熱便膿血方見雜療中

《玉函》 SOB-05-079 ☞diff

病人無表裏證發熱七八日脈雖浮數者可下之假令下已脈數不解合熱則消穀善饑至六七日不大便者有瘀血宜抵當湯若脈數不解而下不止必挾熱便膿血

《玉函》 SOB-18-022 ☞diff

病者無表裏證發熱七八日脈雖浮數可下之宜大柴胡湯

《玉函》 SOB-19-059 ☞diff

病者無表裏證發熱七八日脈雖浮數者可下之假令已下脈數不解而合熱則消穀善飢至六七日不大便者有瘀血屬抵當湯證若脈數不解而下不止必挾熱便膿血

《脈經》 SMK-07-07-015 ☞diff

病者無表裏證發熱七八日雖脈浮數可下之屬大柴胡湯證

《脈經》 SMK-07-08-059 ☞diff

太陽病醫反下之因腹滿時痛爲屬太陰屬桂枝加芍藥湯大實痛屬桂枝加大黃湯

《全書》 SSB-279 ☞diff

⒂本太陽病醫反下之因而腹滿時痛者屬太陰也桂枝加芍藥湯主之大實痛者桂枝加大黃湯主之

《全書|法》 SSR-10-003 ☞diff

本太陽病反下之因腹滿痛屬太陰桂枝加芍藥湯主之大實痛者桂枝加大黃湯主之〔第三〕桂枝加芍藥湯五味加大黃湯六味減大黃、芍藥法附

《全書|可不》 SSG-22-070 ☞diff

本太陽病醫反下之因爾腹滿時痛者屬太陰也屬桂枝加芍藥湯方四十六

《千翼》 STB-10-007 ☞diff

本太陽病醫反下之因腹滿時痛爲屬太陰桂枝加芍藥湯主之其實痛加大黃湯主之

《淳化》 SCB-06-006 ☞diff

太陰病下之後腹滿時痛宜桂心芍藥湯若太實腹痛者宜承氣湯下之

《玉函》 SOB-07-007 ☞diff

太陽病醫反下之因爾腹滿時痛者屬太陰也桂枝加芍藥湯主之大實痛者桂枝加大黃湯主之

《玉函》 SOB-19-074 ☞diff

太陽病醫反下之因腹滿時痛爲屬太陰屬桂枝加芍藥湯證其大實痛屬桂枝加大黃湯證

《脈經》 SMK-07-08-060 ☞diff

傷寒六七日其人大下後脈沈遲手足厥逆下部脈不至喉咽不利唾膿血泄利不止爲難治屬麻黃升麻湯

《脈經》 SMK-07-08-060 ☞diff

傷寒六七日其人大下後脈沈遲手足厥逆下部脈不至喉咽不利唾膿血泄利不止爲難治屬麻黃升麻湯

《全書》 SSB-279 ☞diff

⒂本太陽病醫反下之因而腹滿時痛者屬太陰也桂枝加芍藥湯主之大實痛者桂枝加大黃湯主之

《全書》 SSB-357 ☞diff

⒁傷寒六七日大下後脈沈而遲手足厥逆下部脈不至喉咽不利唾膿血泄利不止者爲難治麻黃升麻湯主之

手足厥逆:《康平》“手足厥逆,與回逆湯” 麻黃升麻湯主之:《康平》“屬麻黃升麻湯”

《全書|法》 SSR-10-003 ☞diff

本太陽病反下之因腹滿痛屬太陰桂枝加芍藥湯主之大實痛者桂枝加大黃湯主之〔第三〕桂枝加芍藥湯五味加大黃湯六味減大黃、芍藥法附

《全書|法》 SSR-12-009 ☞diff

傷寒六七日大下後寸脈沈遲手足厥逆麻黃升麻湯主之〔第九〕十四味下有欲自利一證

《全書|可不》 SSG-22-070 ☞diff

本太陽病醫反下之因爾腹滿時痛者屬太陰也屬桂枝加芍藥湯方四十六

《全書|可不》 SSG-22-071 ☞diff

傷寒六七日大下寸脈沈而遲手足厥逆下部脈不至喉咽不利唾膿血泄利不止者爲難治屬麻黃升麻湯方四十七

《千翼》 STB-10-007 ☞diff

本太陽病醫反下之因腹滿時痛爲屬太陰桂枝加芍藥湯主之其實痛加大黃湯主之

《千翼》 STB-12-032 ☞diff

傷寒六七日其人大下後脈沈遲手足厥逆下部脈不至咽喉不利唾膿血洩利不止爲難治麻黃升麻湯主之

《淳化》 SCB-06-006 ☞diff

太陰病下之後腹滿時痛宜桂心芍藥湯若太實腹痛者宜承氣湯下之

《玉函》 SOB-07-007 ☞diff

太陽病醫反下之因爾腹滿時痛者屬太陰也桂枝加芍藥湯主之大實痛者桂枝加大黃湯主之

《玉函》 SOB-19-074 ☞diff

太陽病醫反下之因腹滿時痛爲屬太陰屬桂枝加芍藥湯證其大實痛屬桂枝加大黃湯證

《玉函》 SOB-10-028 ☞diff

傷寒六七日大下後寸脈沈遲手足厥逆下部脈不至咽喉不利唾膿血洩利不止者爲難治麻黃升麻湯主之

《脈經》 SMK-07-08-059 ☞diff

太陽病醫反下之因腹滿時痛爲屬太陰屬桂枝加芍藥湯大實痛屬桂枝加大黃湯

《脈經》 SMK-07-08-061 ☞diff

傷寒本自寒下醫復吐下之寒格更遂吐一本作更逆吐下食入卽出屬乾薑黃芩黃連人參湯

《全書》 SSB-359 ☞diff

⒂傷寒本自寒下醫復吐下之寒格更逆吐下若食入口卽吐乾薑黃連黃芩人蔘湯主之

更逆吐下:《翼》《玉》更逆吐

《全書|法》 SSR-12-010 ☞diff

傷寒本自寒下醫復吐下之若食入口卽吐乾薑黃芩黃連人參湯主之〔第十〕四味下有下利一十病證

《全書|可不》 SSG-22-072 ☞diff

傷寒本自寒下醫復吐下之寒格更逆吐下若食入口卽吐屬乾薑黃芩黃連人參湯方四十八

《千翼》 STB-12-034 ☞diff

傷寒本自寒下醫復吐之而寒格更逆吐食入卽出乾薑黃苓黃連人參湯主之

《玉函》 SOB-10-030 ☞diff

傷寒本自寒下醫復吐之寒格更逆吐下食入卽出者乾薑黃芩黃連湯主之

《玉函》 SOB-19-065 ☞diff

傷寒本自寒下醫復吐下之寒格更逆吐食入卽出屬乾薑黃芩黃連人參湯證

病可溫證第九

《脈經》 SMK-07-09-001 ☞diff

大法冬宜服溫熱藥及灸

《千翼》 STB-13-072 ☞diff

大法冬宜服溫熱藥

《玉函》 SOB-20-001 ☞diff

大法冬宜服溫熱藥及灸

《脈經》 SMK-07-09-002 ☞diff

師曰:病發熱頭痛脈反沈若不差身體更疼痛當救其裏宜溫藥四逆湯

《全書》 SSB-092 ☞diff

⒁病發熱頭痛脈反沈若不差身體疼痛當救其裏四逆湯

脈反沈:《康平》“脈反沈者”

《千翼》 STB-13-073 ☞diff

師曰:病發熱頭痛脈反沈若不差身體更疼痛當救其裏宜溫藥四逆湯

《玉函》 SOB-03-099 ☞diff

病發熱頭痛脈反沈若不瘥身體更疼痛當救其裏宜四逆湯

《玉函》 SOB-20-002 ☞diff

師曰:病發熱頭痛脈反沈若不差身體更疼痛當救其裏宜溫藥四逆湯

《脈經》 SMK-07-09-003 ☞diff

下利腹滿身體疼痛先溫其裏宜四逆湯

《全書》 SSB-372 ☞diff

⒀下利腹脹滿身體疼痛者先溫其裏乃攻其表溫裏宜四逆湯攻表宜桂枝湯

《全書|法》 SSR-12-013 ☞diff

下利腹脹滿身疼痛者先溫裏乃攻表溫裏宜四逆湯攻表宜桂枝湯〔第十三〕四逆湯用前第五方桂枝湯五味

《全書|可不》 SSG-16-022 ☞diff

下利腹脹滿身體疼痛者先溫其裏乃攻其表溫裏宜四逆湯攻表宜桂枝湯十六用前第一方

《千翼》 STB-12-048 ☞diff

下利腹滿身體疼痛先溫其裏乃攻其表溫裏宜四逆湯攻表宜桂枝湯稍頭一作指頭

《千翼》 STB-13-074 ☞diff

下利腹脹滿身體疼痛先溫其裏宜四逆湯

《玉函》 SOB-10-044 ☞diff

下利腹脹滿身體疼痛先溫其裏乃攻其表溫裏宜四逆湯攻表宜桂枝湯

《玉函》 SOB-20-003 ☞diff

下利腹滿身體疼痛先溫其裏宜四逆湯

《脈經》 SMK-08-14-030 ☞diff

下利腹脹滿身體疼痛先溫其裏乃攻其表

《金匱》 GGY-17-037 ☞diff

下利腹脹滿身體疼痛者先溫其裏乃攻其表溫裏宜四逆湯攻表宜桂枝湯

《脈經》 SMK-07-09-004 ☞diff

自利不渴者屬太陰其藏有寒故也當溫之宜四逆輩

《全書》 SSB-277 ☞diff

⒁自利不渴者屬太陰以其臟有寒故也當溫之宜服四逆輩

《全書|法》 SSR-10-002 ☞diff

自利不渴者屬太陰以其藏寒故也宜服四逆輩〔第二〕下有利自止一證

《千翼》 STB-10-005 ☞diff

自利不渴者屬太陰其藏有寒故也當溫之宜四逆輩

《千翼》 STB-13-078 ☞diff

自利不渴者屬太陰其藏有寒故也宜溫之

《淳化》 SCB-06-003 ☞diff

太陰病利而不渴者其臟有寒當溫之以四逆湯

《玉函》 SOB-07-005 ☞diff

自利不渴者屬太陰以其藏有寒故也當溫之宜四逆輩

《玉函》 SOB-20-004 ☞diff

自利不渴者屬太陰其藏有寒故也當溫之宜四逆輩

《脈經》 SMK-07-09-005 ☞diff

少陰病其人欲食入則吐心中溫溫欲吐復不能吐始得之手足寒脈弦遲若膈上有寒飮乾嘔者不可吐當溫之宜四逆湯

《全書》 SSB-324 ☞diff

⒂少陰病飮食入口則吐心中溫溫欲吐復不能吐始得之手足寒脈弦遲此胸中實不可下也當吐之若膈上有寒飮乾嘔者不可吐也當溫之四逆湯

《全書|法》 SSR-11-023 ☞diff

少陰病食入則吐心中溫溫欲吐手足寒脈弦遲當溫之宜四逆湯〔第二十三〕用前第二十二方下有少陰病一證

《全書|可不》 SSG-18-003 ☞diff

少陰病飮食入口則吐心中溫溫欲吐復不能吐始得之手足寒脈弦遲者此胸中實不可下也若膈上有寒飮乾嘔者不可吐也當溫之

《全書|可不》 SSG-19-005 ☞diff

少陰病飮食入口則吐心中溫溫欲吐復不能吐者宜吐之

《全書|可不》 SSG-20-032 ☞diff

少陰病飮食入口則吐心中溫溫欲吐復不能吐始得之手足寒脈弦遲者此胸中實不可下也

《千翼》 STB-11-044 ☞diff

少陰病其人飮食入則吐心中溫溫欲吐復不能吐始得之手足寒脈弦遲此胸中實不可下也當遂吐之若膈上有寒飮乾嘔者不可吐當溫之宜四逆湯方見陽明門

《千翼》 STB-13-030 ☞diff

少陰病其人飮食入則吐心中溫溫欲吐復不能吐始得之手足寒脈弦運若膈上有寒飮乾嘔忌吐當溫之

《千翼》 STB-13-079 ☞diff

少陰病其人飮食入則吐心中溫溫欲吐復不能吐始得之手足寒脈弦遲若膈上有寒飮乾嘔宜溫之

《淳化》 SCB-07-024 ☞diff

少陰病其人飮食則吐心中溫溫欲吐復不能吐手足寒脈弦遲此胸中實不可下也當宜吐之宜瓜蔕散

《淳化》 SCB-07-025 ☞diff

少陰病若膈上有寒欲乾嘔者不可吐當溫之以四逆湯

《玉函》 SOB-08-044 ☞diff

少陰病飮食入口卽吐心下嗢嗢欲吐復不能吐始得之手足寒脈弦遲者此胸中實不可下也當吐之若膈上有寒飮乾嘔者不可吐急溫之宜四逆湯

《玉函》 SOB-20-005 ☞diff

少陰病其人飮食入則吐心中嗢嗢欲吐復不能吐始得之手足寒脈弦遲若膈上有寒飮乾嘔者不可吐當溫之宜四逆湯

&:此胸中實,不可下也( SOB-15-003)

《玉函》 SOB-15-003 ☞diff

少陰病其人飮食入口卽吐心中嗢嗢欲吐復不能吐始得之手足寒脈弦遲者此胸中實不可下也若膈上有寒飮乾嘔者不可吐當溫之

《脈經》 SMK-07-04-003 ☞diff

少陰病飮食入則吐心中溫溫欲吐復不能吐始得之手足寒脈弦遲此胸中實不可下若膈上有寒飮乾嘔者不可吐當溫之

《脈經》 SMK-07-09-006 ☞diff

少陰病脈沈者急當溫之宜四逆湯

《全書》 SSB-323 ☞diff

⒂少陰病脈沈者急溫之四逆湯

《全書|法》 SSR-11-022 ☞diff

少陰病脈沈者急溫之宜四逆湯〔第二十二〕三味

《千翼》 STB-11-043 ☞diff

少陰病其脈沈者當溫之宜四逆湯

《千翼》 STB-13-080 ☞diff

少陰病脈沈者宜急溫之

《淳化》 SCB-07-023 ☞diff

少陰病其脈沈者急當溫之宜四逆湯

《玉函》 SOB-08-043 ☞diff

少陰病脈沈者急溫之宜四逆湯

《玉函》 SOB-20-006 ☞diff

少陰病其脈沈者急當溫之宜四逆湯

《脈經》 SMK-07-09-007 ☞diff

下利欲食者就當溫之

《千翼》 STB-13-081 ☞diff

下利欲食者宜就溫之

《玉函》 SOB-20-007 ☞diff

下利欲食者就當溫之

《脈經》 SMK-07-09-008 ☞diff

下利脈遲緊爲痛未欲止當溫之得冷者滿而便腸垢

《千翼》 STB-13-075 ☞diff

下利脈遲緊爲痛未欲止宜溫之

《玉函》 SOB-20-008 ☞diff

下利脈遲緊爲痛未欲止者當溫之得冷者滿而便腸垢

《脈經》 SMK-07-09-009 ☞diff

下利其脈浮大此爲虛以强下之故也設脈浮革因爾腸鳴當溫之宜當歸四逆湯

《全書|可不》 SSG-20-042 ☞diff

下利脈大者虛也以强下之故也設脈浮革因爾腸鳴者屬當歸四逆湯方三

《玉函》 SOB-17-044 ☞diff

下利其脈浮大此爲虛以强下之故也設脈浮革因爾腸鳴屬當歸四逆湯證

《玉函》 SOB-19-090 ☞diff

下利其脈浮大此爲虛以强下之故也設脈浮革故爾腸鳴屬當歸四逆湯證

《玉函》 SOB-20-009 ☞diff

下利其脈浮大此爲虛以强下之故也設脈浮革因爾腸鳴當溫之與水者噦宜當歸四逆湯

《玉函》 SOB-27-004 ☞diff

下利其脈浮大此爲虛以强下之故也設脈浮革因爾腸鳴當溫之與水者噦

《脈經》 SMK-07-06-044 ☞diff

下利其脈浮大此爲虛以强下之故也設脈浮革因爾腸鳴屬當歸四逆湯

《脈經》 SMK-07-14-005 ☞diff

下利其脈浮大此爲虛以强下之故也設脈浮革因爾腸鳴當溫之與水卽噦

《脈經》 SMK-08-14-039 ☞diff

下利脈浮大者虛也以强下之故也設脈浮革因爾腸鳴當溫之

《脈經》 SMK-07-09-010 ☞diff

少陰病下利脈微澁者卽嘔汗出必數更衣反少當溫之

《全書》 SSB-325 ☞diff

⒀少陰病下利脈微澁嘔而汗出必數更衣反少者當溫其上灸之《脈經》云灸厥陰可五十壯

其上:《康平》“其背上”

《千翼》 STB-11-045 ☞diff

少陰病下利脈微澁者卽嘔汗者必數更衣反少當溫其上灸之一云:灸厥陰伍拾壯

《千翼》 STB-13-094 ☞diff

少陰病下利脈微澁者卽嘔汗者必數更衣反少者宜溫其上灸之一云灸厥陰伍拾壯

《玉函》 SOB-08-045 ☞diff

少陰病下利脈微澁嘔而汗出必數更衣反少者當溫其上灸之《論》云:桂枝加葛根湯主之

《玉函》 SOB-20-010 ☞diff

小陰病下利脈微澁者卽嘔汗出必數更衣反少當溫之

《玉函》 SOB-24-004 ☞diff

少陰病下利脈微澁者卽嘔汗出必數更衣反少當溫其上灸之

《脈經》 SMK-07-11-004 ☞diff

少陰病下利脈微澁者卽嘔汗出必數更衣反少當溫其上灸之一云灸厥陰可五十壯

《脈經》 SMK-07-09-011 ☞diff

傷寒醫下之續得下利淸糓不止身體疼痛急當救裏宜溫之以四逆湯

《全書》 SSB-091 ☞diff

⒂傷寒醫下之續得下利淸穀不止身疼痛者急當救裏後身疼痛淸便自調者急當救表救裏宜四逆湯救表宜桂枝湯

續得下利淸穀不止:〔法〕”淸穀不止” 急當救表:《康平》“急當可救表”

《全書|法》 SSR-06-045 ☞diff

傷寒醫下之淸穀不止身疼痛急當救裏後身疼痛淸便自調急當救表救裏宜四逆湯救表宜桂枝湯〔第四十五〕桂枝湯用前第十二方四逆湯三味

《全書|可不》 SSG-16-023 ☞diff

下利後身疼痛淸便自調者急當救表宜桂枝湯發汗十七用前第一方

《全書|可不》 SSG-22-054 ☞diff

傷寒醫下之續得下利淸穀不止身疼痛者急當救裏後身疼痛淸便自調者急當救表救裏宜四逆湯救表宜桂枝湯三十竝用前方

《千翼》 STB-01-048 ☞diff

傷寒醫下之後身體疼痛淸便自調急當救表宜桂枝湯

《玉函》 SOB-03-098 ☞diff

傷寒醫下之續得下利淸穀不止身體疼痛急當救裏後身疼痛淸便自調急當救表救裏宜四逆湯救表宜桂枝湯

《玉函》 SOB-20-011 ☞diff

傷寒醫下之而續得下利淸穀不止身體疼病急當救裏宜溫之以四逆湯

《玉函》 SOB-19-091 ☞diff

傷寒醫下之續得下利淸穀不止身體疼痛急當救裏後身體疼痛淸便自調急當救表救裏宜四逆湯救表宜桂枝湯

《脈經》 SMK-07-08-045 ☞diff

傷寒醫下之續得下利淸榖不止身體疼痛急當救裏身體疼痛淸便自調急當救表救裏宜四逆湯救表宜桂枝湯

病不可灸證第十

《脈經》 SMK-07-10-001 ☞diff

微數之脈愼不可灸因火爲邪則爲煩逆追虛逐實血散脈中火氣雖微內攻有力焦骨傷筋血難復也

《全書》 SSB-116 ☞diff

⒁微數之脈愼不可灸因火爲邪則爲煩逆追虛逐實血散脈中火氣雖微內攻有力焦骨傷筋血難復也 ⒁脈浮宜以汗解用火灸之邪無從出因火而盛病從腰以下必重而痺名火逆也 ⒁欲自解者必當先煩煩乃有汗而解何以知之脈浮故知汗出解

名火逆也:《康平》“〈火逆之也〉”

《千翼》 STB-13-089 ☞diff

微數之脈愼不可灸因火爲邪則爲煩逆

《千翼》 STB-13-090 ☞diff

脈浮當以汗解而反灸之邪無從去因火而盛病從腰以下必重而痺此爲火逆

《玉函》 SOB-03-124 ☞diff

微數之脈愼不可灸因火爲邪則爲煩逆追虛逐實血散脈中火氣雖微內攻有力焦骨傷筋血難復也

《玉函》 SOB-03-125 ☞diff

脈浮當以汗解而反灸之邪無從出因火而盛病從腰以下必重而痺此爲火逆

《玉函》 SOB-03-126 ☞diff

欲自解者必當先煩乃有汗隨汗而解何以知之脈浮故知汗出而解

《玉函》 SOB-23-001 ☞diff

微數之脈愼不可灸因火爲邪則爲煩逆追虛逐實血散脈中火氣雖微內攻有力焦骨傷筋血難復也

《玉函》 SOB-23-002 ☞diff

脈浮當以汗解而反灸之邪無從出因火而盛病從腰以下必重而痺此爲火逆若欲自解當須汗出

《脈經》 SMK-07-10-002 ☞diff

脈浮當以汗解而反灸之邪無從去因火而盛病從腰以下必當重而痺此爲火逆若欲自解當先煩煩乃有汗隨汗而解何以知之?脈浮故知汗出當解

《脈經》 SMK-07-10-002 ☞diff

脈浮當以汗解而反灸之邪無從去因火而盛病從腰以下必當重而痺此爲火逆若欲自解當先煩煩乃有汗隨汗而解何以知之?脈浮故知汗出當解

《全書》 SSB-116 ☞diff

⒁微數之脈愼不可灸因火爲邪則爲煩逆追虛逐實血散脈中火氣雖微內攻有力焦骨傷筋血難復也 ⒁脈浮宜以汗解用火灸之邪無從出因火而盛病從腰以下必重而痺名火逆也 ⒁欲自解者必當先煩煩乃有汗而解何以知之脈浮故知汗出解

名火逆也:《康平》“〈火逆之也〉”

《千翼》 STB-13-089 ☞diff

微數之脈愼不可灸因火爲邪則爲煩逆

《千翼》 STB-13-090 ☞diff

脈浮當以汗解而反灸之邪無從去因火而盛病從腰以下必重而痺此爲火逆

《玉函》 SOB-03-124 ☞diff

微數之脈愼不可灸因火爲邪則爲煩逆追虛逐實血散脈中火氣雖微內攻有力焦骨傷筋血難復也

《玉函》 SOB-03-125 ☞diff

脈浮當以汗解而反灸之邪無從出因火而盛病從腰以下必重而痺此爲火逆

《玉函》 SOB-03-126 ☞diff

欲自解者必當先煩乃有汗隨汗而解何以知之脈浮故知汗出而解

《玉函》 SOB-23-001 ☞diff

微數之脈愼不可灸因火爲邪則爲煩逆追虛逐實血散脈中火氣雖微內攻有力焦骨傷筋血難復也

《玉函》 SOB-23-002 ☞diff

脈浮當以汗解而反灸之邪無從出因火而盛病從腰以下必重而痺此爲火逆若欲自解當須汗出

《脈經》 SMK-07-10-001 ☞diff

微數之脈愼不可灸因火爲邪則爲煩逆追虛逐實血散脈中火氣雖微內攻有力焦骨傷筋血難復也

《脈經》 SMK-07-10-003 ☞diff

脈浮熱甚而灸之此爲實實以虛治因火而動咽燥必唾血

《全書》 SSB-115 ☞diff

⒁脈浮熱甚而反灸之此爲實實以虛治因火而動必咽燥吐血

脈浮,熱甚:《康平》“火邪脈浮熱甚”

《千翼》 STB-13-091 ☞diff

脈浮熱甚而反灸之此爲實實以虛治因火而動咽燥必唾血

《玉函》 SOB-03-123 ☞diff

脈浮熱盛而灸之此爲實實以虛治因火而動咽燥必吐血

《玉函》 SOB-23-003 ☞diff

脈浮熱甚反灸之此爲實實以虛治因火而盛必咽燥唾血

病可灸證第十一

《脈經》 SMK-07-11-001 ☞diff

燒鍼令其汗鍼處被寒核起而赤者必發賁豚氣從少腹上撞者灸其核上一壯一本作各一壯與桂枝加桂湯

《全書》 SSB-117 ☞diff

⒂燒鍼令其汗鍼處被寒核起而赤者必發奔豚氣從少腹上衝心者灸其核上各一壯桂枝加桂湯更加桂二兩也

燒鍼令其汗∽灸其核上各一壯:〔法〕”燒鍼被寒, 鍼處核起, 必發奔豚氣” 《康平》 뒤에 “本云桂枝湯,今加桂五兩,所以加桂者,以能泄奔豚氣也。”가 더 있다.

《全書|法》 SSR-06-061 ☞diff

燒鍼被寒鍼處核起必發奔豚氣桂枝加桂湯主之〔第六十一〕五味

《全書|可不》 SSG-16-029 ☞diff

燒鍼令其汗鍼處被寒核起而赤者必發奔豚氣從少腹上撞心者灸其核上各一壯與桂枝加桂湯方二十三

《千翼》 STB-07-004 ☞diff

燒鍼令其汗鍼處被寒核起而赤者必發奔豚氣從少腹上衝者灸其核上一壯與桂枝加桂湯

《玉函》 SOB-03-127 ☞diff

燒鍼令其汗鍼處被寒核起而赤者必發賁豚氣從少腹上衝心者灸其核上各一壯與桂枝加桂湯

《玉函》 SOB-24-001 ☞diff

燒鍼令其汗鍼處被寒核起而赤者必發賁豚氣從小腹上衝者灸其核上各一壯與桂枝加桂湯

《玉函》 SOB-14-028 ☞diff

燒鍼令其汗鍼處被寒核起而赤者必發賁豚氣從小腹上撞心者灸其核上各一壯却與桂枝加桂湯

《脈經》 SMK-07-02-028 ☞diff

燒鍼令其汗鍼處被寒核起而赤者必發賁豚氣從少腹上衝心者灸其核上一壯與桂枝加桂湯

《金匱》 GGY-08-004 ☞diff

發汗後燒鍼令其汗鍼處被寒核起而赤者必發奔豚氣從少腹上至心灸其核上各一壯桂枝加桂湯主之

《脈經》 SMK-07-11-002 ☞diff

少陰病得之一二日口中和其背惡寒者當灸之

《全書》 SSB-304 ☞diff

⒂少陰病得之一二日口中和其背惡寒者當灸之附子湯主之

當灸之:《康平》無此句

《全書|法》 SSR-11-004 ☞diff

少陰病一二日口中和其背惡寒附子湯主之〔第四〕五味

《千翼》 STB-11-024 ☞diff

少陰病得之一二日口中和其背惡寒者當灸之附子湯主之

《千翼》 STB-13-092 ☞diff

少陰病一二日口中和其背惡寒宜灸之

《玉函》 SOB-08-024 ☞diff

少陰病得之一二日口中和其背惡寒者當灸之附子湯主之

《玉函》 SOB-24-002 ☞diff

少陰病得之一二日口中和其背惡寒者當灸之

《脈經》 SMK-07-11-003 ☞diff

少陰病其人吐利手足不逆反發熱不死脈不至者灸其少陰七壯

《全書》 SSB-292 ☞diff

⒀少陰病吐利手足不逆冷反發熱者不死脈不至者至一作足灸少陰七壯

《千翼》 STB-11-013 ☞diff

少陰病其人吐利手足不逆反發熱不死脈不足者灸其少陰七壯

《千翼》 STB-13-093 ☞diff

少陰病吐利手足逆而脈不足灸其少陰七壯

《淳化》 SCB-07-008 ☞diff

少陰病其人吐利手足不逆反發熱者宜葛根半夏湯

《玉函》 SOB-08-013 ☞diff

少陰病吐利手足不逆冷反發熱者不死脈不至者灸少陰七壯

《玉函》 SOB-24-003 ☞diff

少陰病其人吐利手足不逆反發熱者不死脈不至者灸其少陰七壯

《脈經》 SMK-07-11-004 ☞diff

少陰病下利脈微澁者卽嘔汗出必數更衣反少當溫其上灸之一云灸厥陰可五十壯

《全書》 SSB-325 ☞diff

⒀少陰病下利脈微澁嘔而汗出必數更衣反少者當溫其上灸之《脈經》云灸厥陰可五十壯

其上:《康平》“其背上”

《千翼》 STB-11-045 ☞diff

少陰病下利脈微澁者卽嘔汗者必數更衣反少當溫其上灸之一云:灸厥陰伍拾壯

《千翼》 STB-13-094 ☞diff

少陰病下利脈微澁者卽嘔汗者必數更衣反少者宜溫其上灸之一云灸厥陰伍拾壯

《玉函》 SOB-08-045 ☞diff

少陰病下利脈微澁嘔而汗出必數更衣反少者當溫其上灸之《論》云:桂枝加葛根湯主之

《玉函》 SOB-20-010 ☞diff

小陰病下利脈微澁者卽嘔汗出必數更衣反少當溫之

《玉函》 SOB-24-004 ☞diff

少陰病下利脈微澁者卽嘔汗出必數更衣反少當溫其上灸之

《脈經》 SMK-07-09-010 ☞diff

少陰病下利脈微澁者卽嘔汗出必數更衣反少當溫之

《脈經》 SMK-07-11-005 ☞diff

諸下利皆可灸足大都五壯一云七壯商丘陰陵泉皆三壯

《玉函》 SOB-24-005 ☞diff

諸下利皆可灸足大都五壯一云:七壯商丘、陰陵泉皆三壯

《脈經》 SMK-07-11-006 ☞diff

下利手足厥無脈灸之不溫反微喘者少陰負趺陽者爲順也

《全書》 SSB-362 ☞diff

⒀下利手足厥冷無脈者灸之不溫若脈不還反微喘者死 ⒂少陰負趺陽者爲順也

&:《翼》主厥,厥陰是也。《玉》主足厥陰是也。

《千翼》 STB-12-037 ☞diff

下利手足厥無脈灸之不溫反微喘者少陰負跌陽者爲順

《千翼》 STB-13-095 ☞diff

下利手足厥無脈灸之主厥厥陰是也灸不溫反微喘者

《玉函》 SOB-10-033 ☞diff

下利手足厥冷無脈者灸之不溫而脈不還反微喘者死

《玉函》 SOB-10-034 ☞diff

少陰負趺陽者爲順也

앞조문에 이어지는 조문

《玉函》 SOB-24-006 ☞diff

下利手足厥冷無脈灸之主足厥陰是也灸不溫反微喘者死

《脈經》 SMK-08-14-022 ☞diff

下利手足厥無脈灸之不溫若脈不還反微喘者

《脈經》 SMK-08-14-023 ☞diff

少陰負趺陽者爲順也

앞조문에 이어지는 조문

《金匱》 GGY-17-027 ☞diff

下利手足厥冷無脈者灸之不溫若脈不還反微喘者少陰負趺陽者爲順也

《脈經》 SMK-07-11-007 ☞diff

傷寒六七日其脈微手足厥煩躁灸其厥陰厥不還者

《全書》 SSB-343 ☞diff

⒀傷寒六七日脈微手足厥冷煩躁灸厥陰厥不還者

脈微:《翼》其脈數

《千翼》 STB-12-018 ☞diff

傷寒六七日其脈數手足厥煩躁厥不還者

《千翼》 STB-13-096 ☞diff

傷寒六七日其脈微手足厥煩躁灸其厥陰厥不還者

《淳化》 SCB-17-004 ☞diff

傷寒六七日脈數手足厥煩躁不已灸厥陰不順者死

《玉函》 SOB-10-014 ☞diff

傷寒六七日其脈微手足厥冷煩躁灸厥陰厥不還者死

《玉函》 SOB-24-007 ☞diff

傷寒五六日脈微手足厥冷煩躁灸厥陰厥不還者死

《脈經》 SMK-07-18-022 ☞diff

傷寒六七日其脈微手足厥煩躁灸其厥陰厥不還者

《脈經》 SMK-07-11-008 ☞diff

傷寒脈促手足厥逆可灸之爲可灸少陰、厥陰主逆

《全書》 SSB-349 ☞diff

⒀傷寒脈促手足厥逆可灸之促一作縱

手足厥逆:《康平》“手足厥逆者” &《脈》爲可灸少陰、厥陰。《玉》灸少陰、厥陰。

《千翼》 STB-12-024 ☞diff

傷寒脈促手足厥逆者可灸之

《千翼》 STB-13-097 ☞diff

脈促手足厥者宜灸之

《玉函》 SOB-10-019 ☞diff

傷寒脈促手足厥逆者可灸之

《玉函》 SOB-24-008 ☞diff

傷寒脈促手足厥逆可灸之灸少陰、厥陰

病不可剌證第十二

《脈經》 SMK-07-12-001 ☞diff

大怒無剌一作新已剌無怒一作新新內無剌已剌無內大勞無剌一作新已剌無勞大醉無剌已剌無醉大飽無剌已剌無飽大飢無剌已剌無飢大渴無剌已剌無渴無剌大驚

《千翼》 STB-13-098 ☞diff

大怒無刺新內無刺大勞無刺大醉無刺大飽無刺大渴無刺大驚無刺

《玉函》 SOB-25-001 ☞diff

大怒無刺“大”一作“新”後同已刺無怒“已”一作“新”下同新內無刺已刺無內大勞無刺已刺無勞大醉無刺已刺無醉大飽無刺已刺無飽大饑無刺已刺無饑大渴無刺已刺無渴大驚無刺

《脈經》 SMK-07-12-002 ☞diff

無剌熇熇之熱無剌漉漉之汗無剌渾渾之脈身熱甚陰陽皆爭者勿剌也其可剌者急取之不汗則洩所謂勿剌者有死徴也無剌病與脈相逆者

《千翼》 STB-13-099 ☞diff

無刺熇熇之熱無刺淥淥之汗無刺渾渾之脈無刺病與脈相逆者

《玉函》 SOB-25-002 ☞diff

無刺熇熇之熱無刺漉漉之汗無剌渾渾之脈身熱甚陰陽皆爭者勿刺也其可剌者急取之不汗則洩所謂勿刺者有死徵也

《脈經》 SMK-07-12-003 ☞diff

上工剌未生其次剌未盛其次剌已衰粗工逆此謂之伐形出《九卷》

《千翼》 STB-13-100 ☞diff

上工刺未生其次刺未盛其次刺其衰工逆此者是謂伐形

《玉函》 SOB-25-003 ☞diff

無刺病與脈相逆者上工刺未生其次刺未盛其次刺已衰麤工逆此謂之伐形

病可剌證第十三

《脈經》 SMK-07-13-001 ☞diff

太陽病頭痛至七日自當愈其經竟故也若欲作再經者當鍼足陽明使經不傳則愈

《全書》 SSB-008 ☞diff

⒀太陽病頭痛至七日以上自愈者以行其經盡故也若欲作再經者鍼足陽明使經不傳則愈

《千翼》 STB-01-026 ☞diff

太陽病頭痛至七日以上自愈者其經竟故也若欲作再經者鍼足陽明使經不傳則愈

《千翼》 STB-13-101 ☞diff

太陽病頭痛至七日自當愈其經竟故也若欲作再經者宜刺足陽明使經不傳則愈

《玉函》 SOB-03-014 ☞diff

太陽病頭痛至七日有當愈者其經竟故也若欲作再經者當鍼足陽明使經不傳則愈

《玉函》 SOB-26-001 ☞diff

太陽病頭痛至七日自當愈其經竟故也若欲作再經者當鍼足陽明使經不傳則愈

《脈經》 SMK-07-13-002 ☞diff

太陽病初服桂枝湯而反煩不解者當先剌風池、風府乃却與桂枝湯則愈

《全書》 SSB-024 ☞diff

⒂太陽病初服桂枝湯反煩不解者先刺風池ㆍ風府却與桂枝湯則愈

《全書|法》 SSR-05-011 ☞diff

太陽病服桂枝湯煩不解先刺風池、風府却與桂枝湯〔第十一〕用前第一方

《全書|可不》 SSG-16-028 ☞diff

太陽病初服桂枝湯反煩不解者先刺風池、風府却與桂枝湯則愈二十二用前第一方

《全書|可不》 SSG-17-010 ☞diff

太陽病初服桂枝湯反煩不解者先刺風池、風府却與桂枝湯則愈方二

《千翼》 STB-01-039 ☞diff

太陽病初服桂枝湯而反煩不解者當先刺風池、風府乃却與桂枝湯則愈

《千翼》 STB-13-102 ☞diff

太陽病初服桂枝湯而反煩不解宜先刺風池、風府乃却與桂枝湯則愈

《淳化》 SCB-03-011 ☞diff

太陽病服桂枝湯煩熱不解者當先鍼風池、風府穴乃與桂枝湯卽愈

《玉函》 SOB-03-031 ☞diff

太陽病初服桂枝湯反煩不解者當先剌、風池、風府却與桂枝湯卽愈

《玉函》 SOB-14-027 ☞diff

太陽病初服桂枝湯而反煩不解者當先刺風池、風府乃與桂枝湯則愈

《玉函》 SOB-26-002 ☞diff

太陽病初服桂枝湯而反煩不解者當先剌風池、風府却再與桂枝湯則愈

《脈經》 SMK-07-02-027 ☞diff

太陽病初服桂枝湯而反煩不解者法當先剌風池、風府却與桂枝湯則愈

《脈經》 SMK-07-13-003 ☞diff

傷寒腹滿而譫語寸口脈浮而緊者此爲肝乘脾名縱當剌期門

《全書》 SSB-108 ☞diff

⒀傷寒腹滿譫語寸口脈浮而緊此肝乘脾也名曰縱刺期門

《全書|法》 SSR-06-058 ☞diff

傷寒腹滿譫語寸口脈浮而緊此肝乘脾也名曰縱刺期門〔第五十八〕

《千翼》 STB-13-103 ☞diff

傷寒腹滿而譫語寸口脈浮而緊者此爲肝乘脾名曰縱宜刺期門

《玉函》 SOB-03-116 ☞diff

傷寒腹滿而譫語寸口脈浮而緊者此爲肝乘脾名曰縱當刺期門

《玉函》 SOB-26-003 ☞diff

傷寒腹滿而譫語寸口脈浮而緊者此爲肝乘脾名曰縱當刺期門

《脈經》 SMK-07-13-004 ☞diff

傷寒發熱嗇嗇惡寒其人大渴欲飮酢漿者其腹必滿而自汗出小便利其病欲解此爲肝乘肺名曰橫當剌期門

《全書》 SSB-109 ☞diff

⒀傷寒發熱嗇嗇惡寒大渴欲飮水其腹必滿自汗出小便利其病欲解此肝乘肺也名曰橫刺期門

《全書|法》 SSR-06-059 ☞diff

傷寒發熱嗇嗇惡寒大渴欲飮水其腹必滿自汗出小便利此肝乘肺也名曰橫刺期門〔第五十九〕下有太陽病二證

《千翼》 STB-13-104 ☞diff

傷寒發熱澁澁惡寒其人大渴欲飮酨漿者其腹必滿而自汗出小便利其病欲解此爲肝乘肺名曰橫宜刺期門

《玉函》 SOB-03-117 ☞diff

傷寒發熱嗇嗇惡寒其人大渴欲飮酢漿者其腹必滿而自汗出小便利其病欲解此爲肝乘肺名曰橫當剌期門

《玉函》 SOB-26-004 ☞diff

傷寒發熱嗇嗇惡寒其人大渴欲陰酢漿者其腹必滿而自汗出小便利其病欲解此爲肝乘肺名曰橫當刺期門

《脈經》 SMK-07-13-005 ☞diff

陽明病下血而譫語此爲熱入血室但頭汗出者當剌期門隨其實而瀉之濈然汗出者則愈

《全書》 SSB-216 ☞diff

⒀陽明病下血譫語者此爲熱入血室但頭汗出者刺期門隨其實而寫之濈然汗出則愈

《千翼》 STB-08-039 ☞diff

陽明病下血而譫語者此爲熱入血室但頭汗出者當刺期門隨其實而寫之濈然汗出者則愈

《千翼》 STB-13-105 ☞diff

陽明病下血而譫語此爲熱入血室但頭汗出者刺期門隨其實而寫之

《玉函》 SOB-05-040 ☞diff

陽明病下血譫語者此爲熱入血室但頭汗出者當刺期門隨其實而瀉之濈然汗出則愈

《玉函》 SOB-26-005 ☞diff

陽明病下血而譫語此爲熱入血室但頭汗出者刺期門隨其實而瀉之濈然汗出則愈

《脈經》 SMK-09-06-006 ☞diff

陽明病下血而譫語此爲熱入血室但頭汗出者當剌期門隨其實而寫之濈然汗出者則愈

《金匱》 GGY-22-004 ☞diff

陽明病下血譫語者此爲熱入血室但頭汗出當刺期門隨其實而瀉之濈然汗出者愈

《脈經》 SMK-07-13-006 ☞diff

婦人中風發熱惡寒經水適來得之七八日熱除脈遲身凉胸脇下滿如結胸狀其人譫語此爲熱入血室當剌期門隨其虛實而取之《平病》云:熱入血室無犯胃氣及上三焦與此相反豈謂藥不謂鍼耶?

《全書》 SSB-143 ☞diff

⒀婦人中風發熱惡寒經水適來得之七八日熱除而脈遲身凉胸脇下滿如結胸狀譫語者此爲熱入血室也當刺期門隨其實而取之

隨其實而取之:《玉》《脈》“隨其虛實而取之” 婦人中風∽隨其實而取之:〔法〕”婦人中風,經水適來,熱除脈遲,脇下滿,譫語,當刺期門。”

《全書|法》 SSR-07-009 ☞diff

婦人中風經水適來熱除脈遲脇下滿譫語當刺期門〔第九〕

《千翼》 STB-07-010 ☞diff

婦人中風發熱惡寒經水適來得七八日熱除而脈遲身涼胸脇下滿如結胸狀譫語此爲熱入血室當刺期門隨其虛實而取之

《玉函》 SOB-04-017 ☞diff

婦人中風發熱惡寒經水適來得之七八日熱除而脈遲身凉胸脇下滿如結胸狀其人譫語此爲熱入血室當刺期門隨其虛實而取之

《玉函》 SOB-26-006 ☞diff

婦人中風發熱惡寒經水適來得之七八日熱除脈遲身凉胸脇下滿如結胸狀其人譫語此爲熱入血室當刺期門隨其實而取之平病云熱入血室無犯胃氣及上二焦與此相反豈謂藥不謂鍼

《脈經》 SMK-09-06-003 ☞diff

婦人中風發熱惡寒經水適來得之七八日熱除脈遲身凉胸脇下滿如結胸狀其人譫語此爲熱入血室當剌期門隨其虛實而取之

《金匱》 GGY-22-003 ☞diff

婦人中風發熱惡寒經水適來得七八日熱除脈遲身凉和胸脇滿如結胸狀譫語者此爲熱入血室也當刺期門隨其實而取之

《脈經》 SMK-07-13-007 ☞diff

太陽與少陽倂病頭痛頸項强而眩時如結胸心下痞堅當剌大杼第一間肺兪肝兪愼不可發汗發汗則譫語譫語則脈弦譫語五日不止當剌期門

《全書》 SSB-142 ☞diff

⒀太陽與少陽倂病頭項强痛或眩冒時如結胸心下痞硬者當刺大椎第一間肺兪肝兪不可發汗發汗卽譫語脈弦五日譫語不止當刺期門

當刺大椎第一間∽愼:〈不可發汗〉없음 發汗卽譫語∽當刺期門:〈不可發汗〉없음

《全書|法》 SSR-07-008 ☞diff

太陽少陽倂病頭痛眩冒心下痞者刺肺兪、肝兪不可發汗發汗則譫語譫語不止當刺期門〔第八〕

《全書|可不》 SSG-15-029 ☞diff

太陽與少陽倂病頭項强痛或眩冒時如結胸心下痞鞕者不可發汗

《千翼》 STB-06-016 ☞diff

太陽與少陽倂病頭痛或眩冒如結胸心下痞而堅當刺肺兪、肝兪、大椎第一間愼不可發汗發汗卽譫語譫語則脈弦五日譫語不止當刺期門

《玉函》 SOB-04-016 ☞diff

太陽與少陽倂病頭項强痛或眩時如結胸心下痞而堅當剌大椎第一間、肺兪、肝兪愼不可發汗發汗卽譫語譫語則脈弦譫語五六日不止當刺期門

《玉函》 SOB-26-007 ☞diff

太陽與少陽倂病心下痞堅頸項强而眩當刺大椎第一間肺兪、肝兪勿下之

《脈經》 SMK-07-13-008 ☞diff

少陰病下利便膿血者可剌

《全書》 SSB-308 ☞diff

⒁少陰病下利便膿血者可刺

《千翼》 STB-11-028 ☞diff

少陰病下利便膿血者可刺

《千翼》 STB-13-109 ☞diff

少陰病下利便膿血者宜刺

《玉函》 SOB-08-028 ☞diff

少陰病下利便膿血者可刺

《玉函》 SOB-26-010 ☞diff

少陰病下利便膿血者可刺

《脈經》 SMK-07-13-009 ☞diff

婦人傷寒懷身腹滿不得小便加從腰以下重如有水氣狀懷身七月太陰當養不養此心氣實當剌寫勞宮及關元小便利則愈

《玉函》 SOB-26-008 ☞diff

婦人傷寒懷娠腹滿不得大便從腰以下重如有水氣狀懷娠七月太陰當養不養此心氣實當刺瀉勞宮及關元小便利則愈

《金匱》 GGY-20-011 ☞diff

婦人傷胎懷身腹滿不得小便從腰以下重如有水氣狀懷身七月太陰當養不養此心氣實當刺瀉勞宮及關元小便微利則愈見玉函

《脈經》 SMK-07-13-010 ☞diff

傷寒喉痺剌手少陰少陰在腕當小指後動脈是也鍼入三分補之

《玉函》 SOB-26-009 ☞diff

傷寒喉痺刺手少陰少陰在脘當小指後動脈是也鍼入三分補之

《脈經》 SMK-07-13-011 ☞diff

問曰:病有汗出而身熱煩滿煩滿不爲汗解者何?對曰:汗出而身熱者風也;汗出而煩滿不解者厥也病名曰風厥也太陽主氣故先受邪少陰與爲表裏也得熱則上從之從之則厥治之表裏剌之飮之湯

《脈經》 SMK-07-13-012 ☞diff

熱病三日氣口靜人迎躁者取之諸陽五十九剌以寫其熱而出其汗實其陰以補其不足所謂五十九剌者兩手外內側各三凡十二痏;五指間各一凡八痏;足亦如是;頭入髮一寸傍三分各三凡六痏;更入髮三寸邊各五凡十痏;耳前後口下項中各一凡六痏;巓上一

《脈經》 SMK-07-13-013 ☞diff

熱病先膚痛窒鼻充面取之皮以第一鍼五十九苛菌爲軫一云苛軫索皮於肺不得索之火心也

《脈經》 SMK-07-13-014 ☞diff

熱病嗌乾多飮善驚臥不能安取之膚肉以第六鍼五十九目㫮赤索肉於脾不得索之木肝也

《脈經》 SMK-07-13-015 ☞diff

熱病而胸脇痛手足躁取之筋間以第四鍼鍼於四逹一作逆筋辟目浸索筋於肝不得索之金肺也

《脈經》 SMK-07-13-016 ☞diff

熱病數驚瘈瘲而狂取之脈以第四鍼急寫有餘者癲疾毛髮去索血一竹脈於心不得索之水腎也

《脈經》 SMK-07-13-017 ☞diff

熱病而身重骨痛耳聾而好瞑取之骨以第四鍼五十九骨病食囓牙齒耳淸索骨於腎一本作不索之土脾也

《脈經》 SMK-07-13-018 ☞diff

熱病先身澁傍㪍傍㪍《太素》作倚煩悶乾脣嗌取之以第一鍼五十九膚脹口乾寒汗

《脈經》 SMK-07-13-019 ☞diff

熱病頭痛一作顳顬目脈緊善衄厥熱也取之以第三鍼視有餘不足寒熱病

《脈經》 SMK-07-13-020 ☞diff

熱病體重腸中熱取之以第四鍼於其輸及下諸指間索氣於胃絡得氣也

《脈經》 SMK-07-13-021 ☞diff

熱病俠臍痛急胸脇支滿取之湧泉與太陰陽明一云陰陵泉以第四鍼鍼嗌裏

《脈經》 SMK-07-13-022 ☞diff

熱病而汗且出反脈順可汗者取之魚際太淵大都太白寫之則熱去補之則汗出汗出大甚者取踝上橫文以止之

《脈經》 SMK-07-13-023 ☞diff

熱病七日八日脈口動喘而眩者急剌之汗且自出淺剌手大指間

《脈經》 SMK-07-13-024 ☞diff

熱病先胸脇痛手足躁剌足少陽補手太陰病甚爲五十九剌

《脈經》 SMK-07-13-025 ☞diff

熱病先手臂痛剌手陽明太陰而汗出止

《脈經》 SMK-07-13-026 ☞diff

熱病始於頭首者剌項太陽而汗出止

《脈經》 SMK-07-13-027 ☞diff

熱病先身重骨痛耳聾目瞑剌足少陰病甚爲五十九剌一云剌少陽

《脈經》 SMK-07-13-028 ☞diff

熱病先眩冒而熱胸脇滿剌足少陰少陽

《脈經》 SMK-07-13-029 ☞diff

熱病始足脛者先取足陽明而汗出

病不可水證第十四

《脈經》 SMK-07-14-001 ☞diff

發汗後飮水多者必喘以水灌之亦喘

《全書》 SSB-075 ☞diff

⒀未持脈時病人手叉自冒心師因敎試令咳而不咳者此必兩耳聾無聞也所以然者以重發汗虛故如此 ⒀發汗後飮水多必喘以水灌之亦喘

虛故如此:《康平》“虛故也” 灌:洗浴의 의미

《全書|可不》 SSG-17-002 ☞diff

未持脈時病人叉手自冒心師因敎試令咳而不卽咳者此必兩耳聾無聞也所以然者以重發汗虛故如此

《全書|可不》 SSG-17-003 ☞diff

發汗後飮水多必喘以水灌之亦喘

《千翼》 STB-13-110 ☞diff

發汗後飮水多者必喘以水灌之亦喘

《千翼》 STB-14-002 ☞diff

未持脈時病人手義自冒心師因教試令咳而不卽咳者此必兩耳無所聞也所以然者重發其汗虛故也

《玉函》 SOB-03-080 ☞diff

未持脈時病人叉手自冒心師因敎試令咳而不卽咳者此必兩耳聾無聞也所以然者以重發其汗虛故也

《玉函》 SOB-03-081 ☞diff

發汗後飮水多者必喘以水灌之亦喘

《玉函》 SOB-19-002 ☞diff

發汗後飮水多者必喘以水灌之亦喘

《玉函》 SOB-19-003 ☞diff

未持脈時病人叉手自冒心師因敎試令咳而不卽咳者此必兩耳無所聞也所以然者重發汗虛故也

《玉函》 SOB-27-001 ☞diff

發汗後飮水多者必喘以水灌之亦喘

《脈經》 SMK-07-03-002 ☞diff

未持脈時病人義手自冒心師因教試令咳而不卽咳者此必兩耳無所聞也所以然者重發其汗虛故也

《脈經》 SMK-07-03-003 ☞diff

發汗後飮水多者必喘以水灌之亦喘

《脈經》 SMK-07-14-002 ☞diff

傷寒大吐大下之極虛復極汗者其人外氣怫鬰復與之水以發其汗因得噦所以然者胃中寒冷故也

《全書》 SSB-380 ☞diff

⒀傷寒大吐大下之極虛復極汗者其人外氣怫鬱復與之水以發其汗因得噦所以然者胃中寒冷故也

復極汗者:《康平》《玉》“復極汗出者”

《全書|可不》 SSG-22-021 ☞diff

傷寒大吐大下之極虛復極汗者其人外氣怫鬱復與之水以發其汗因得噦所以然者胃中寒冷故也

《千翼》 STB-12-055 ☞diff

傷寒大吐下之極虛復極汗者其人外氣怫鬱復與其水以發其汗因得噦所以然者胃中寒冷故也

《玉函》 SOB-10-052 ☞diff

傷寒大吐大下之極虛復極汗出者以其人外氣怫鬱復與之水以發其汗因得噦所以然者胃中寒冷故也

《玉函》 SOB-19-033 ☞diff

傷寒大吐下之極虛復極汗者其人外氣怫鬱復與之水以發其汗因得噦所以然者胃中寒冷故也

《玉函》 SOB-27-002 ☞diff

傷寒吐下之極虛復極汗出者其人外氣怫鬱復與之水以發其汗因得噦者胃中寒冷故也

《脈經》 SMK-07-08-017 ☞diff

傷寒大吐大下之極虛復極汗者其人外氣怫鬱復與之水以發其汗因得噦所以然者胃中寒冷故也

《脈經》 SMK-07-14-003 ☞diff

陽明病潮熱微堅可以承氣湯不堅勿與之若不大便六七日恐有燥屎欲知之法可與小承氣湯若腹中不轉失氣者此爲但頭堅後溏不可攻之攻之必腹滿不能食欲飮水者卽噦

《全書》 SSB-209 ☞diff

⒂陽明病潮熱大便微硬者可與大承氣湯不硬者不可與之 ⒁若不大便六七日恐有燥屎欲知之法少與小承氣湯湯入腹中轉失氣者此有燥屎也乃可攻之若不轉失氣者此但初頭硬後必溏不可攻之攻之必脹滿不能食也欲飮水者與水則噦其後發熱者必大便復硬而少也小承氣湯和之不轉矢氣者愼不可攻也

大承氣湯:《康平》“小承氣湯” 不硬者,不可與之:〔法〕없음

《全書|法》 SSR-08-003 ☞diff

陽明病潮熱大便微鞕者可與大承氣湯若不大便六七日恐有燥屎與小承氣湯若不轉失氣不可攻之後發熱復鞕者小承氣湯和之〔第三〕用前第一方下有二病證

《千翼》 STB-08-033 ☞diff

陽明病潮熱微堅可與承氣湯不堅勿與之

《千翼》 STB-08-034 ☞diff

若不大便六十日恐有燥屎欲知之法可與小承氣湯若腹中轉矢氣者此爲有燥屎乃可攻之;若不轉矢氣者此但頭堅後溏不可攻之攻之必腹脹滿不能食;欲飮水者卽噦其後發熱者必復堅以小承氣湯和之若不轉先氣者愼不可攻之

《淳化》 SCB-04-019 ☞diff

陽明病有潮熱大便堅可與承氣湯若有結燥乃可徐徐攻之若無壅滯不可攻之攻之者必腹滿不能食欲飮水者卽噦其候發熱必腹堅脹宜與小承氣湯

《玉函》 SOB-05-032 ☞diff

陽明病潮熱大便微堅者可與大承氣湯不堅者勿與之若不大便六七日恐有燥屎欲知之法可與小承氣湯湯入腹中轉矢氣者爲有燥屎乃可攻之;若不轉矢氣者此但頭堅後溏不可攻之攻之必脹滿不能食也欲飮水者與水卽噦其後發潮熱必復堅而少也以小承氣湯和之若不轉矢氣者愼不可攻也

《玉函》 SOB-27-005 ☞diff

陽明病潮熱微堅可與承氣湯不堅勿與之若不大便六七日恐有燥屎欲知之法可與小承氣湯若腹中轉矢氣者此爲但頭堅後溏不可攻之攻之必腹滿不能食欲飮水者卽噦

《脈經》 SMK-07-14-004 ☞diff

陽明病若胃中虛冷其人不能食飮水卽噦

《全書》 SSB-226 ☞diff

⒀若胃中虛冷不能食者飮水則噦

《千翼》 STB-08-059 ☞diff

胃中虛冷其人不能食者飮水卽噦

《淳化》 SCB-04-025 ☞diff

陽明病若胃中虛冷其人能食飮水卽噦

《玉函》 SOB-05-048 ☞diff

若胃中虛冷其人不能食飮水卽噦

《脈經》 SMK-07-14-005 ☞diff

下利其脈浮大此爲虛以强下之故也設脈浮革因爾腸鳴當溫之與水卽噦

《全書|可不》 SSG-20-042 ☞diff

下利脈大者虛也以强下之故也設脈浮革因爾腸鳴者屬當歸四逆湯方三

《玉函》 SOB-17-044 ☞diff

下利其脈浮大此爲虛以强下之故也設脈浮革因爾腸鳴屬當歸四逆湯證

《玉函》 SOB-19-090 ☞diff

下利其脈浮大此爲虛以强下之故也設脈浮革故爾腸鳴屬當歸四逆湯證

《玉函》 SOB-20-009 ☞diff

下利其脈浮大此爲虛以强下之故也設脈浮革因爾腸鳴當溫之與水者噦宜當歸四逆湯

《玉函》 SOB-27-004 ☞diff

下利其脈浮大此爲虛以强下之故也設脈浮革因爾腸鳴當溫之與水者噦

《脈經》 SMK-07-06-044 ☞diff

下利其脈浮大此爲虛以强下之故也設脈浮革因爾腸鳴屬當歸四逆湯

《脈經》 SMK-07-09-009 ☞diff

下利其脈浮大此爲虛以强下之故也設脈浮革因爾腸鳴當溫之宜當歸四逆湯

《脈經》 SMK-08-14-039 ☞diff

下利脈浮大者虛也以强下之故也設脈浮革因爾腸鳴當溫之

《脈經》 SMK-07-14-006 ☞diff

病在陽當以汗解而反以水噀之若灌之其熱却不得去益煩皮上粟起意欲飮水反不渴宜文蛤散若不差與五苓散若寒實結胸無熱證者與三物小陷胸湯曰散亦可 身熱皮粟不解欲引衣自覆若以水噀之洗之益令熱却不得出當汗而不汗卽煩假令汗出已腹中痛與芍藥三兩如上法

《全書》 SSB-141 ☞diff

⒂病在陽應以汗解之反以冷水潠之若灌之其熱被劫不得去彌更益煩肉上粟起意欲飮水反不渴者文蛤散若不差者五苓散 ⒂寒實結胸無熱證者與三物小陷胸湯白散亦可服一云與三物小白散

應以汗解之∽反不渴者:〔法〕”應以汗解, 反以水潠, 熱不得去, 益煩不渴” 與三物小陷胸湯,白散亦可服:《玉》《翼》“與三物小白散”

《全書|法》 SSR-07-007 ☞diff

病在陽應以汗解反以水潠熱不得去益煩不渴服文蛤散不差與五苓散寒實結胸無熱證者與三物小陷胸湯白散亦可服〔第七〕文蛤散一味五苓散五味小陷胸湯用前第六方白散三味

《千翼》 STB-06-014 ☞diff

病在陽當以汗解而反以水噀之若灌之其熱却不得去益煩皮粟起意欲飮水反不渴宜服文蛤散

《千翼》 STB-06-015 ☞diff

寒實結胸無熱證者與三物小白散

《玉函》 SOB-04-015 ☞diff

病在陽當以汗解而反以水潠之若灌之其熱被刼不得去益煩皮上粟起意欲飮水反不渴服文蛤散若不差與五苓散若寒實結胸無熱證者與三物小白散

《玉函》 SOB-27-006 ☞diff

病在陽當以汗解而反以水潠之若灌之其熱却不得去須臾益煩皮上粟起意欲飮水反不渴服文蛤散不差與五苓散寒實結胸無熱證者與三物小白散

《脈經》 SMK-07-14-007 ☞diff

寸口脈浮大醫反下之此爲大逆浮卽無血大卽爲寒寒氣相搏卽爲腸鳴醫乃不知而反飮水令汗大出水得寒氣冷必相搏其人卽䭇

《全書|可不》 SSG-22-002 ☞diff

寸口脈浮大而醫反下之此爲大逆浮則無血大則爲寒寒氣相搏則爲腸鳴醫乃不知而反飮冷水令汗大出水得寒氣冷必相搏其人則䭇

《玉函》 SOB-27-008 ☞diff

寸口脈浮大醫反下之此爲大逆浮卽無血大則爲寒寒氣相搏則爲腸鳴醫乃不知而反飮水令汗大出水得寒氣冷必相搏其人必䭇

《脈經》 SMK-07-14-008 ☞diff

寸口脈濡而弱濡卽惡寒弱卽發熱濡弱相搏藏氣衰微胸中苦煩此非結熱而反薄居水漬布冷銚貼之陽氣遂微諸府無所依陰脈凝聚結在心下而不肯移胃中虛冷水糓不化小便縱通復不能多微則可救聚寒心下當柰何也

《玉函》 SOB-27-009 ☞diff

寸口脈濡而弱濡卽惡寒弱則發熱濡弱相搏藏氣衰微胸中苦煩此非結熱而反搏之居水漬布冷銚貼之陽氣遂微諸府無依陰脈凝閉結在心下而不肯移胃中虛冷水穀不化小便縱通復不能多微則可救劇則寒在心下當奈何

病可水證第十五

《脈經》 SMK-07-15-001 ☞diff

太陽病發汗後若大汗出胃中乾燥煩不得眠其人欲飮水當稍飮之令胃中和則愈

《全書》 SSB-071 ☞diff

⒂太陽病發汗後大汗出胃中乾煩躁不得眠欲得飮水者少少與飮之令胃氣和則愈若脈浮小便不利微熱消渴者五苓散主之猪苓散

欲得飮水:《玉函》其人欲得飮水 欲得飮水者∽微熱消渴者:〔法〕”欲飮水, 小便不利者”

《全書|法》 SSR-06-034 ☞diff

太陽病發汗後大汗出胃中乾躁不能眠欲飮水小便不利者五苓散主之〔第三十四〕五味卽猪苓散是

《全書|可不》 SSG-16-047 ☞diff

脈浮小便不利微熱消渴者與五苓散利小便發汗四十一

《全書|可不》 SSG-17-024 ☞diff

太陽病發汗後大汗出胃中乾煩躁不得眠欲得飮水者少少與飮之令胃氣和則愈若脈浮小便不利微熱消渴者屬五苓散方十五

《千翼》 STB-13-113 ☞diff

太陽病發汗後若大汗出胃中乾燥煩不得眠其人欲飮水當稍飮之令胃氣和則愈

《淳化》 SCB-03-029 ☞diff

太陽病發汗大汗出胃乾煩躁不得眠其人欲飮水當稍稍飮之令胃氣和卽愈脈浮小便利微熱渴者宜五苓散

《玉函》 SOB-03-076 ☞diff

太陽病發汗後大汗出胃中乾煩躁不得眠其人欲引水當稍飮之令胃中和則愈若脈浮小便不利微熱消渴者與五苓散主之

《玉函》 SOB-19-026 ☞diff

太陽病發汗後大汗出胃中乾燥煩不得眠其人欲飮水當稍飮之令胃中和卽愈

《玉函》 SOB-28-001 ☞diff

太陽病發汗後若大汗出胃中乾燥煩不能眠其人欲飮水當稍飮之令胃中和則愈

《脈經》 SMK-07-03-020 ☞diff

太陽病發汗若大汗出胃中燥煩不得眠其人欲飮水當稍飮之令胃中和則愈

《脈經》 SMK-07-02-046 ☞diff

脈浮小便不利微熱消渴與五苓散利小便發汗

《脈經》 SMK-07-15-002 ☞diff

厥陰病渴欲飮水者與水飮之卽愈

《全書》 SSB-329 ☞diff

⒀厥陰病渴欲飮水者少少與之

《千翼》 STB-12-004 ☞diff

厥陰病渴欲飮水者與水飮之卽愈

《千翼》 STB-13-114 ☞diff

厥陰渴欲飮水與水飮之卽愈

《淳化》 SCB-08-002 ☞diff

傷寒六日渴欲飮水者宜猪苓湯

《玉函》 SOB-09-004 ☞diff

厥陰病渴欲飮水者少少與之卽愈

《玉函》 SOB-28-002 ☞diff

厥陰病渴欲飮水者與水飮之卽愈

《脈經》 SMK-07-15-003 ☞diff

太陽病寸口緩關上小浮尺中弱其人發熱而汗出復惡寒不嘔但心下痞者此爲醫下也若不下其人復不惡寒而渴者爲轉屬陽明小便數者大便卽堅不更衣十日無所苦也欲飮水者但與之當以法救渴宜五苓散

《全書》 SSB-244 ☞diff

⒁太陽病其人發熱汗出復惡寒不嘔但心下痞者此以醫下之也如其不下者病人不惡寒而渴此轉屬陽明也小便數者大便必硬不更衣十日無所苦也渴欲飮水少少與之但以法救之渴者宜五苓散

如其不下者,病人不惡寒而渴者:《脈》《千》《玉》“若不下,其人復不惡寒而渴者”

《全書|法》 SSR-08-030 ☞diff

太陽病發熱汗出惡寒不嘔心下痞此以醫下之也如不下不惡寒而渴屬陽明但以法救之宜五苓散〔第三十〕五味下有二病證

《全書|可不》 SSG-22-019 ☞diff

太陽病寸緩關浮尺弱其人發熱汗出復惡寒不嘔但心下痞者此以醫下之也

《千翼》 STB-08-073 ☞diff

陽明病寸口緩關上小浮尺中弱其人發熱而汗出復惡寒不嘔但心下痞此爲醫下之也若不下其人復不惡寒而渴者爲轉屬陽明小便數者大便卽堅不更衣十日無所苦也渴欲飮水者但與之當以法救渴宜五苓散方見療痞門

《玉函》 SOB-05-065 ☞diff

太陽病寸緩關小浮尺弱其人發熱汗出復惡寒不嘔但心下痞者此以醫下之也若不下其人復不惡寒而渴者爲轉屬陽明小便數者大便卽堅不更衣十日無所苦也渴欲飮水者少少與之但以法救之渴者宜五苓散

《玉函》 SOB-28-003 ☞diff

太陽病寸口緩關上小浮尺中弱其人發熱而汗出復惡寒欲嘔但苦心下痞者此爲下之故也若不下其人復不惡寒而渴者爲轉屬陽明病小便數者大便必堅不更衣十日無所苦也欲飮水者與之但當如法救之宜五苓散

《脈經》 SMK-07-15-004 ☞diff

寸口脈洪而大數而滑洪大則榮氣長滑數則胃氣實榮長則陽盛怫鬱不得出身胃實則堅難大便則乾燥三膲閉塞津液不通醫發其汗陽盛不周復重下之胃燥熱畜大便遂擯小便不利榮衛相搏心煩發熱兩眼如火鼻乾面赤舌燥齒黃焦故大渴過經成壞病鍼藥所不能制與水灌枯槁陽氣微散身寒溫衣覆汗出表裏通然其病卽除形脈多不同此愈非法治但醫所當愼妄犯傷榮衛

《玉函》 SOB-28-004 ☞diff

寸口脈洪而大數而滑洪大則營氣長滑數則胃氣實營長則陽盛怫鬱不得出胃實則堅難大便則乾燥三焦閉塞津液不通醫發其汗陽盛不周復重下之胃燥熱蓄大便遂擯小便不利營衛相搏心煩發熱兩眼如火鼻乾面赤舌燥齒黃焦故大渴過經成壞病鍼藥所不能制與水灌枯槁陽氣微散身寒溫衣覆汗出表裏通利其病卽除形脈多不同此愈非法治但醫所當愼妄犯傷營衛

《脈經》 SMK-07-15-005 ☞diff

霍亂而頭痛發熱身體疼痛熱多欲飮水屬五苓散

《全書》 SSB-386 ☞diff

霍亂頭痛發熱身疼痛熱多欲飮水者五苓散主之寒多不用水者理中丸主之

霍亂:《康平》“吐利 {霍亂} ”

《全書|法》 SSR-13-002 ☞diff

霍亂頭痛發熱身疼熱多飮水者五苓散主之寒多不用水者理中丸主之〔第二〕五苓散五味理中丸四味作加減法附

《千翼》 STB-15-006 ☞diff

霍亂而頭痛發熱身體疼痛熱多欲飮水五苓散主之寒多不用水者理中湯主之五苓散見結胸門

《玉函》 SOB-11-006 ☞diff

霍亂頭痛發熱身疼痛熱多欲飮水五苓散主之寒多不用水者理中湯主之

《玉函》 SOB-28-005 ☞diff

霍亂而頭痛發熱身體疼痛熱多欲飮水屬五苓散證

《脈經》 SMK-07-15-006 ☞diff

嘔吐而病在膈上後必思水者急與猪苓散飮之水亦得也

《玉函》 SOB-28-006 ☞diff

嘔吐而病在膈上後必思水者急與猪苓湯飮之水亦得也

《脈經》 SMK-08-14-014 ☞diff

嘔吐而病在膈上後思水者急與之思水者猪苓散主之

《金匱》 GGY-17-014 ☞diff

嘔吐而病在膈上後思水者急與之思水者猪苓散主之

病不可火證第十六

《脈經》 SMK-07-16-001 ☞diff

太陽中風以火刼發其汗邪風被火熱血氣流泆失其常度兩陽相熏灼其身發黃陽盛則欲衄陰虛小便難陰陽俱虛竭身體則枯燥但頭汗出齊頸而還復滿而微喘口乾咽爛或不大便久則譫語甚者至噦手足躁優循衣摸床小便利者其人可治

《全書》 SSB-111 ☞diff

⒂太陽病中風以火劫發汗邪風被火熱血氣流溢失其常度兩陽相熏灼其身發黃陽盛則欲衄陰虛小便難陰陽俱虛竭身體則枯燥但頭汗出劑頸而還腹滿微喘口乾咽爛或不大便久則譫語甚者至噦手足躁擾捻衣摸床小便利者其人可治

兩陽相熏灼:《康平》“兩相熏灼” 其身發黃:《康平》“其身必發黃”

《玉函》 SOB-03-119 ☞diff

太陽中風以火刼發其汗邪風被火熱血氣流溢失其常度兩陽相熏灼其身發黃陽盛卽欲衄陰虛小便難陰陽俱虛竭身體則枯燥但頭汗出劑頸而還腹滿微喘口乾咽爛或不大便久則譫語甚者至噦手足躁擾築衣摸牀小便利者其人可治

《玉函》 SOB-21-001 ☞diff

太陽中風以火刼發其汗邪風被火熱血氣流溢失其常度兩陽相熏灼其身發黃陽盛卽欲衄陰虛小便難陰陽俱虛竭身體卽枯燥但頭汗出齊頸而還腹滿微喘口乾咽爛或不大便久則譫語甚者至噦手足躁擾循衣摸牀小便利者其人可治

《脈經》 SMK-07-16-002 ☞diff

太陽病醫發其汗遂發熱而惡寒復下之則心下痞此表裏俱虛陰陽氣倂竭無陽則陰獨復加火鍼因而煩面色靑黃膚瞤如此者爲難治今色微黃手足溫者愈

《全書》 SSB-153 ☞diff

⒂太陽病醫發汗遂發熱惡寒因復下之心下痞表裏俱虛陰陽氣幷竭無陽則陰獨復加燒鍼因胸煩面色靑黃膚瞤者難治今色微黃手足溫者易愈

《全書|可不》 SSG-22-023 ☞diff

太陽病醫發汗遂發熱惡寒因復下之心下痞表裏俱虛陰陽氣竝竭無陽則陰獨復加燒鍼因胸煩面色靑黃膚瞤者難治今色微黃手足溫者易愈

《千翼》 STB-06-020 ☞diff

太陽病發其汗遂發熱惡寒復下之則心下痞此表裏俱虛陰陽氣倂竭無陽則陰獨復加燒鍼胸煩面色靑黃膚瞤此爲難治今色微黃手足溫者

《玉函》 SOB-04-027 ☞diff

太陽病醫發其汗遂發熱惡寒復下之則心下痞表裏俱虛陰陽氣倂竭無陽則陰獨復加燒鍼因胸煩面色靑黃膚瞤如此者爲難治今色微黃手足溫者易愈

《玉函》 SOB-19-051 ☞diff

太陽病醫發其汗遂發熱惡寒復下之則心下痞堅表裏俱虛陰陽氣倂竭無陽則陰獨復加火鍼因而煩面色靑黃膚瞤如此者爲難治今色微黃手足溫者易愈

《玉函》 SOB-21-002 ☞diff

太陽病醫發其汗遂發熱惡寒復下之則心下痞此表裏俱虛陰陽氣倂竭無陽則陰獨復加火鍼因而煩面色靑黃膚瞤者難治今色微黃手足溫者愈

《脈經》 SMK-07-08-019 ☞diff

太陽病醫發其汗遂發熱而惡寒復下之則心下痞此表裏俱虛陰陽氣倂竭無陽則陰獨復加火鍼因而煩面色靑黃膚瞤如此者爲難治今色微黃手足溫者易愈

《全書》 SSB-119 ☞diff

⒁太陽傷寒者加溫鍼必驚也

《玉函》 SOB-03-129 ☞diff

太陽傷寒加溫鍼必驚

《脈經》 SMK-07-16-004 ☞diff

陽脈浮陰脈弱則血虛血虛則筋傷其脈沈者榮氣微也;其脈浮而汗出如流珠者衛氣衰也榮氣微加燒鍼血留不行更發熱而躁煩也

《全書|辨脈》 SSE-01-004 ☞diff

陽脈浮一作微陰脈弱者則血虛血虛則筋急也其脈沈者榮氣微也其脈浮而汗出如流珠者衛氣衰也榮氣微者加燒鍼則血留不行更發熱而躁煩也

《玉函》 SOB-02-004 ☞diff

陽脈浮陰脈弱者則血虛血虛則筋急

《玉函》 SOB-02-005 ☞diff

其脈沈者營氣微也其脈浮而汗出如流珠者衛氣衰也營氣微加燒鍼血留不行更發熱而燥煩也

《玉函》 SOB-21-004 ☞diff

陽脈浮陰脈弱者則血虛血虛則筋惕其脈沈者營氣微也其脈浮而汗出如流珠者衛氣衰也營氣微者加燒鍼血留不行更發熱而煩躁也

《脈經》 SMK-07-16-005 ☞diff

傷寒脈浮而醫以火迫刼之亡陽驚狂臥起不安屬桂枝去芍藥加蜀漆牡礪龍骨救逆湯

《全書》 SSB-112 ☞diff

⒂傷寒脈浮醫以火迫劫之亡陽驚狂臥起不安者桂枝去芍藥加蜀漆牡蠣龍骨救逆湯主之

必:《翼》《脈》 없음

《全書|法》 SSR-06-060 ☞diff

傷寒脈浮醫火劫之亡陽必驚狂臥起不安者桂枝去芍藥加蜀漆牡蠣龍骨救逆湯主之〔第六十〕七味下有不可火五證

《千翼》 STB-07-003 ☞diff

傷寒脈浮而醫以火迫劫之亡陽驚狂臥起不安桂枝去芍藥加蜀漆牡蠣龍骨救逆湯主之

《千翼》 STB-13-083 ☞diff

傷寒脈浮而醫以火迫劫之亡陽必驚狂臥起不安

《玉函》 SOB-03-120 ☞diff

傷寒脈浮醫以火廹刼之亡陽驚狂臥起不安桂枝去芍藥加蜀漆牡蠣龍骨救逆湯主之

《玉函》 SOB-21-005 ☞diff

傷寒脈浮醫以火廹之亡陽驚狂臥起不安屬桂枝去芍藥加蜀漆龍骨牡蠣救逆湯

《脈經》 SMK-07-16-006 ☞diff

問曰:得病十五十六日身體黃下利狂欲走師脈之言當下淸血如豚肝乃愈後如師言何以知之?師曰:寸口脈陽浮陰濡弱陽浮則爲風陰濡弱爲少血浮虛受風少血發熱惡寒洒淅項强頭眩醫加火熏鬱令汗出惡寒遂甚客熱因火而發怫鬱蒸肌膚身目爲黃小便微難短氣從鼻出血而復下之胃無津液泄利遂不止熱瘀在膀胱畜結成積聚狀如豚肝當下未下心亂迷憒狂走赴水不能自制畜血若去目明心了此皆醫所爲無他禍患微輕得愈極者不治

《玉函》 SOB-21-006 ☞diff

問曰:得病十五六日身體黃下利狂欲走師脈之言當淸血加豚肝乃愈後如師言何以知之師曰:寸口脈陽浮陰濡而弱陽浮則爲風陰濡弱爲少血浮虛受風少血發熱風則微寒灑淅項强頭眩醫加火熏鬱令汗出惡寒遂甚客熱因火而發怫鬱蒸肌膚身目爲黃小便徵難短氣從鼻出血而復下之胃無津液泄利遂不止熱瘀在膀胱畜結成積聚狀如豚肝當下未下心亂迷憒狂走赴水不能自制畜血若去目明心了此皆醫爲無他禍患微難得愈劇者不治

《脈經》 SMK-07-16-007 ☞diff

傷寒其脈不弦緊而弱者必渴被火必譫言弱者發熱脈浮解之當汗出愈

《全書》 SSB-113 ☞diff

⒁形作傷寒其脈不弦緊而弱弱者必渴被火者必譫語弱者發熱脈浮解之當汗出愈

形作:《玉》《脈》없음 弱者必渴:《康平》“弱者發熱”이 傍注로 첨가되어 있다. 脈浮:《康平》“脈浮者”

《全書|可不》 SSG-16-009 ☞diff

傷寒其脈不弦緊而弱弱者必渴被火必譫語弱者發熱脈浮解之當汗出愈

《千翼》 STB-13-084 ☞diff

傷寒其脈不弦緊而弱弱者必渴被火必譫語

《玉函》 SOB-03-121 ☞diff

傷寒其脈不弦緊而弱者必渴被大必譫語弱者發熱脈浮解之當汗出愈

《玉函》 SOB-14-009 ☞diff

傷寒其脈不弦緊而弱弱者必渴被火必譫語弱者發熱脈浮解之當汗出愈

《玉函》 SOB-21-007 ☞diff

傷寒其脈不弦緊而弱弱者必渴被火必譫語

《脈經》 SMK-07-02-009 ☞diff

傷寒其脈不弦緊而弱弱者必渴被火必譫語弱者發熱脈浮解之當汗出愈

《脈經》 SMK-07-16-008 ☞diff

太陽病以火熏之不得汗其人必躁到經不解必有淸血

《全書》 SSB-114 ☞diff

⒂太陽病以火熏之不得汗其人必躁到經不解必淸血名爲火邪

《千翼》 STB-13-085 ☞diff

太陽病以火熏之不得汗其人必躁到經不解必淸血

《玉函》 SOB-03-122 ☞diff

太陽病以火熏之不得汗者其人必燥到經不解必淸血名火邪

《玉函》 SOB-21-008 ☞diff

太陽病以火熏之不得汗其人必躁到經不解必淸血

《脈經》 SMK-07-16-009 ☞diff

陽明病被火額上微汗出而小便不利必發黃

《全書》 SSB-200 ☞diff

⒁陽明病被火額上微汗出而小便不利者必發黃

《千翼》 STB-08-023 ☞diff

陽明病被火額上微汗出而小便不利必發黃

《千翼》 STB-13-086 ☞diff

陽明病被火額上微汗出而小便不利必發黃

《淳化》 SCB-04-012 ☞diff

陽明病被火灸其額上微有汗出小便不利者必發黃也宜茵陳湯

《玉函》 SOB-05-023 ☞diff

陽明病被火額上微汗出小便不利者必發黃

《玉函》 SOB-21-009 ☞diff

陽明病被火額上微汗出而小便不利必發黃

《脈經》 SMK-07-16-010 ☞diff

陽明病其脈浮緊咽乾口腹滿而喘發熱汗出而不惡寒反偏惡熱其身體重發其汗則躁心憒憒而反譫語加溫鍼必怵惕又煩躁不得眠

《全書》 SSB-221 ☞diff

⒂陽明病脈浮而緊咽燥口苦腹滿而喘發熱汗出不惡寒反惡熱身重若發汗則躁心憒憒反譫語若加溫鍼必怵愓煩躁不得眠 ⒂若下之則胃中空虛客氣動膈心中懊憹舌上胎者梔子豉湯主之

《全書|法》 SSR-08-011 ☞diff

陽明病脈浮緊咽燥口苦腹滿而喘發熱汗出惡熱身重若下之則胃中空虛客氣動膈心中懊憹舌上胎者梔子豉湯主之〔第十一〕二味

《全書|可不》 SSG-22-040 ☞diff

陽明病脈浮而緊咽燥口苦腹滿而喘發熱汗出不惡寒反惡熱身重若發汗則躁心憒憒而反譫語若加溫鍼必怵惕煩躁不得眠若下之則胃中空虛客氣動膈心中懊憹舌上胎者屬梔子豉湯證十七用前第七方

《千翼》 STB-08-053 ☞diff

陽明病脈浮緊咽乾口苦腹滿而喘發熱汗出不惡寒反偏惡熱其身體重發汗卽躁心中憒憒而反譫語加溫鍼必怵愓又煩躁不得眠 下之胃中空虛客氣動膈心中懊憹舌上胎者梔子湯主之

《淳化》 SCB-04-022 ☞diff

陽明病脈浮咽乾口苦腹滿汗出而喘不惡寒反惡熱心躁譫語不得眠胃虛客熱舌燥宜梔子湯

《玉函》 SOB-05-045 ☞diff

陽明病其脈浮緊咽乾口苦腹滿而喘發熱汗出不惡寒反惡熱身重發其汗卽躁心憒憒反譫語加溫鍼必怵惕煩躁不得眠 下之卽胃中空虛客氣動膈心中懊憹舌上胎者梔子豉湯主之 若渴欲飮水口乾舌燥者白虎湯主之 若脈浮發熱渴欲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湯主之

《玉函》 SOB-21-010 ☞diff

陽明病其脈浮緊咽乾口苦腹滿而喘發熱汗出而不惡寒反惡熱其身體重發其汗卽躁心憒憒而反譫語加溫鍼者心怵惕又煩躁不得眠

《脈經》 SMK-07-08-036 ☞diff

陽明病其脈浮緊咽乾口苦腹滿而喘發熱汗出而不惡寒反偏惡熱其身體重發其汗卽躁心憒憒而反譫語加溫鍼必怵惕又煩躁不得眠 下之卽胃中空虛客氣動膈心中懊憹舌上胎者屬梔子湯證

《脈經》 SMK-07-16-011 ☞diff

少陰病咳而下利譫語是爲被火氣劫故也小便必難爲强責少陰汗出

《全書》 SSB-284 ☞diff

⒀少陰病咳而下利譫語者被火氣劫故也小便必難以强責少陰汗也

《全書|可不》 SSG-15-031 ☞diff

少陰病咳而下利譫語者此被火氣劫故也小便必難以强責少陰汗也

《千翼》 STB-11-004 ☞diff

少陰病咳而下利譫語是爲被火氣劫故也小便必難爲强責少陰汗也

《千翼》 STB-13-087 ☞diff

少陰病咳而下利譫語是爲被火氣劫故也小便必難爲强責少陰汗也

《淳化》 SCB-07-003 ☞diff

少陰病咳而下利譫語是爲心臟有積熱故也小便必難宜服猪苓湯

《玉函》 SOB-08-004 ☞diff

少陰病咳而下利譫語者被火氣刼故也小便必難爲强責少陰汗也

《玉函》 SOB-13-035 ☞diff

少陰病咳而下利譫語是爲被火氣刼故也小便必難以强責少陰汗也

《玉函》 SOB-21-011 ☞diff

少陰病咳而下利譫語是爲被火氣刼故也小便必難爲强責少陰汗也

《脈經》 SMK-07-01-033 ☞diff

少陰病咳而下利譫語者此被火氣刼故也小便必難以强責少陰汗也

《脈經》 SMK-07-16-012 ☞diff

太陽病二日而燒瓦熨其背大汗出火氣入胃胃中竭燥必發譫語十餘日振而反汗出者此爲欲解其汗從腰以下不得汗其人欲小便反不得嘔欲失溲足下惡風大便堅者小便當數而反不數及多便已其頭卓然而痛其人足心必熱榖氣下流故也

《全書》 SSB-110 ☞diff

⒂太陽病二日反躁凡熨其背而大汗出大熱入胃一作二日內燒瓦熨背大汗出火氣入胃胃中水竭躁煩必發譫語十餘日振慄自下利者此爲欲解也故其汗從腰以下不得汗欲小便不得反嘔欲失溲足下惡風大便硬小便當數而反不數及不多大便已頭卓然而痛其人足心必熱穀氣下流故也

凡熨其背:《康平》“凡熨背”

《玉函》 SOB-03-118 ☞diff

太陽病二日而反燒瓦熨其背而大汗出火熱入胃胃中水竭躁煩必當譫語十餘日振而反汗出者此爲欲解也其汗從腰以下不得汗欲小便不得反嘔欲失溲足下惡風大便堅者小便當數而反不數及不多大便已頭卓然而痛其人足心必熱穀氣下流故也

《玉函》 SOB-21-012 ☞diff

太陽病二日而反燒瓦熨其背大汗出火熱入胃胃中水竭燥煩必發譫語十餘日振而反汗出者此爲欲解其汗從腰以下不得汗其人欲小便不得反嘔欲失溲足下惡風大便堅者小便當數而反不數及多便已其頭必卓然而痛其人足心必熱穀氣從下流故也

病可火證第十七

《脈經》 SMK-07-17-001 ☞diff

下利榖道中痛當溫之以爲宜熬木塩熨之一方炙枳實熨之

《玉函》 SOB-22-002 ☞diff

下利穀道中痛當溫之以爲宜火熬末鹽熨之《論》云:桂枝加葛根湯主之

熱病陰陽交幷少陰厥逆陰陽竭盡生死證第十八

《脈經》 SMK-07-18-001 ☞diff

問曰:溫病汗出輙復熱而脈躁疾不爲汗衰狂言不能食病名爲何?對曰:名曰陰陽交交者人所以汗出者生於榖榖生於精今邪氣交爭於骨肉而得汗者是邪却而精勝精勝則當能食而不復熱熱者邪氣也汗者精氣也今汗出而輙復熱者邪勝也;不能食者精無俾也;汗而熱留者壽可立而傾也

《玉函》 SOB-29-001 ☞diff

問曰:溫病汗出輒復熱而脈躁疾不爲汗衰狂言不能食病名爲何對曰:病名陰陽交交者死人所以汗出者生于穀穀生干精今邪氣交爭於骨肉之間而得汗者是邪却而精勝也精勝則當能食而不復熱熱者邪氣也汗者精氣也今汗出而輒復熱者邪勝也不能食者精無俾也汗出而熱留者壽可立而傾也夫汗出而脈尙躁盛者死今脈不與汗相應此不能勝其病也狂言者是失志失志者死此有三死不見一生雖愈必死

《脈經》 SMK-07-18-002 ☞diff

夫汗出而脈尙躁盛者此今脈不與汗相應此不勝其病也狂言者是失志失志者有三死不見一生雖愈必死

《脈經》 SMK-07-18-003 ☞diff

熱病已得汗而脈尙躁盛此陽脈之極也其得汗而脈靜者生也

《玉函》 SOB-28-002 ☞diff

厥陰病渴欲飮水者與水飮之卽愈

《脈經》 SMK-07-18-004 ☞diff

熱病脈尙躁盛而不得汗者此陽脈之極也脈躁盛得汗者生也

《玉函》 SOB-28-003 ☞diff

太陽病寸口緩關上小浮尺中弱其人發熱而汗出復惡寒欲嘔但苦心下痞者此爲下之故也若不下其人復不惡寒而渴者爲轉屬陽明病小便數者大便必堅不更衣十日無所苦也欲飮水者與之但當如法救之宜五苓散

《脈經》 SMK-07-18-005 ☞diff

熱病已得汗而脈尙躁喘且復熱勿膚剌喘甚者

《玉函》 SOB-28-004 ☞diff

寸口脈洪而大數而滑洪大則營氣長滑數則胃氣實營長則陽盛怫鬱不得出胃實則堅難大便則乾燥三焦閉塞津液不通醫發其汗陽盛不周復重下之胃燥熱蓄大便遂擯小便不利營衛相搏心煩發熱兩眼如火鼻乾面赤舌燥齒黃焦故大渴過經成壞病鍼藥所不能制與水灌枯槁陽氣微散身寒溫衣覆汗出表裏通利其病卽除形脈多不同此愈非法治但醫所當愼妄犯傷營衛

《脈經》 SMK-07-18-008 ☞diff

太陽病脈反躁盛者是陰陽交復得汗脈靜者

《脈經》 SMK-07-18-009 ☞diff

熱病陰陽交者熱煩身躁太陰寸口脈兩衝尙躁盛是陰陽交得汗脈靜者

《脈經》 SMK-07-18-007 ☞diff

熱病煩已而汗脈當靜

《脈經》 SMK-07-18-008 ☞diff

太陽病脈反躁盛者是陰陽交復得汗脈靜者

《脈經》 SMK-07-18-009 ☞diff

熱病陰陽交者熱煩身躁太陰寸口脈兩衝尙躁盛是陰陽交得汗脈靜者

《脈經》 SMK-07-18-009 ☞diff

熱病陰陽交者熱煩身躁太陰寸口脈兩衝尙躁盛是陰陽交得汗脈靜者

《脈經》 SMK-07-18-008 ☞diff

太陽病脈反躁盛者是陰陽交復得汗脈靜者

《脈經》 SMK-07-18-010 ☞diff

熱病陽進陰退頭獨汗出陰進陽退腰以下至足汗出亦死陰陽俱進汗出已熱如故亦死陰陽俱退汗出已寒慄不止鼻口氣冷亦死右熱病陰陽交部

《玉函》 SOB-29-005 ☞diff

熱病陽進陰退頭獨汗出死陰進陽退腰以下至足汗出亦死陰陽俱進汗出已熱如故亦死陰陽俱退汗出已寒慄不止鼻口氣冷亦死

《脈經》 SMK-07-18-011 ☞diff

熱病所謂幷陰者熱病已得汗因得泄是謂幷陰故治一作活

《玉函》 SOB-28-006 ☞diff

嘔吐而病在膈上後必思水者急與猪苓湯飮之水亦得也

《脈經》 SMK-07-18-012 ☞diff

熱病所謂幷陽者熱病已得汗脈尙躁盛大熱汗出雖不汗出若衄是謂幷陽故治右熱病幷陰陽部

《玉函》 SOB-29-007 ☞diff

熱病所謂幷陽者熱病已得汗脈尙躁盛大熱汗出雖不汗出若衄是謂幷陽故治

《脈經》 SMK-07-18-013 ☞diff

少陰病惡寒踡而利手足逆者不治

《全書》 SSB-295 ☞diff

⒀少陰病惡寒身踡而利手足逆冷者不治

《千翼》 STB-11-015 ☞diff

少陰病惡寒踡而利手足逆者不治

《玉函》 SOB-08-015 ☞diff

少陰病惡寒身踡而利手足逆冷者不治

《脈經》 SMK-07-18-014 ☞diff

少陰病下利止而眩時時自胃者

《全書》 SSB-297 ☞diff

⒀少陰病下利止而頭眩時時自冒者

《千翼》 STB-11-016 ☞diff

少陰病下利止而眩時時自冒者死

《玉函》 SOB-08-016 ☞diff

少陰病下利止而頭眩時時自冒者死

《脈經》 SMK-07-18-015 ☞diff

少陰病其人吐利躁逆者

《全書》 SSB-296 ☞diff

⒀少陰病吐利躁煩四逆者

《千翼》 STB-11-017 ☞diff

少陰病其人吐利躁逆者死

《玉函》 SOB-08-017 ☞diff

少陰病吐利煩躁四逆者死

《脈經》 SMK-07-18-016 ☞diff

少陰病四逆惡寒而踡其脈不至其人不煩而躁者

《全書》 SSB-298 ☞diff

⒀少陰病四逆惡寒而身踡脈不至不煩而躁者一作吐利而躁逆者死

《千翼》 STB-11-018 ☞diff

少陰病四逆惡寒而踡其脈不至其人不煩而躁者

《玉函》 SOB-08-018 ☞diff

少陰病四逆惡寒而身踡脈不至不煩而躁者

《脈經》 SMK-07-18-017 ☞diff

少陰病六七日其人息高者

《全書》 SSB-299 ☞diff

⒀少陰病六七日息高者

《千翼》 STB-11-019 ☞diff

少陰病六七日其息高者

《玉函》 SOB-08-019 ☞diff

少陰病六七日息高者

《脈經》 SMK-07-18-018 ☞diff

少陰病脈微細沈但欲臥汗出不煩自欲吐五六日自利復煩躁不得臥寐者

《全書》 SSB-300 ☞diff

⒀少陰病脈微細沈但欲臥汗出不煩自欲吐至五六日自利復煩躁不得臥寐者

《千翼》 STB-11-020 ☞diff

少陰病脈微細沈但欲臥汗出不煩自欲吐至五六日自利復煩燥不得臥寐者

《玉函》 SOB-08-020 ☞diff

少陰病脈微細沈但欲臥汗出不煩自欲吐五六日自利復煩躁不得臥寐者死

《脈經》 SMK-07-18-019 ☞diff

少陰病下利若利止惡寒而踡手足溫者可治

《全書》 SSB-288 ☞diff

⒀少陰病下利若利自止惡寒而踡臥手足溫者可治

《千翼》 STB-11-008 ☞diff

少陰病下利若利止惡寒而踡手足溫者可治

《淳化》 SCB-07-005 ☞diff

少陰病下利止惡寒而踡手足溫者可治也宜建中湯

《玉函》 SOB-08-008 ☞diff

少陰病下利若利自止惡寒而踡手足溫者可治

《脈經》 SMK-07-18-020 ☞diff

少陰病惡寒而踡時時自煩欲去其衣被者可治

《全書》 SSB-289 ☞diff

⒀少陰病惡寒而踡時自煩欲去衣被者可治

《千翼》 STB-11-009 ☞diff

少陰病惡寒而踡時自煩欲去其衣被不可治

《淳化》 SCB-07-006 ☞diff

少陰病惡寒而踡時時自煩不欲厚衣宜大柴胡湯

《玉函》 SOB-08-009 ☞diff

少陰病惡寒而踡時自煩欲去衣被者可治

《脈經》 SMK-07-18-021 ☞diff

少陰病下利止厥逆無脈乾煩一本作乾嘔服湯藥其脈暴出者微細者右少陰部

《全書》 SSB-315 ☞diff

⒂少陰病下利脈微者白通湯利不止厥逆無脈乾嘔煩者白通加猪膽汁湯主之服湯脈暴出者死微續者生

《全書|法》 SSR-11-014 ☞diff

少陰病下利脈微與白通湯利不止厥逆無脈乾嘔者白通加猪膽汁湯主之〔第十四〕白通湯用前第十三方加猪膽汁湯五味

《千翼》 STB-11-035 ☞diff

少陰病下利脈微服白通湯利不止厥逆無脈乾煩者白通加猪膽汁湯主之

《淳化》 SCB-07-016 ☞diff

少陰病下利服白通湯止後厥逆無脈煩躁者宜白通猪苓湯其脈暴出者死微微續出者生

《玉函》 SOB-08-035 ☞diff

少陰病下利脈微服白通湯利不止厥逆無脈乾嘔煩者白通加猪膽汁湯主之服湯脈暴出者死微續者生

《脈經》 SMK-07-18-022 ☞diff

傷寒六七日其脈微手足厥煩躁灸其厥陰厥不還者

《全書》 SSB-343 ☞diff

⒀傷寒六七日脈微手足厥冷煩躁灸厥陰厥不還者

脈微:《翼》其脈數

《千翼》 STB-12-018 ☞diff

傷寒六七日其脈數手足厥煩躁厥不還者

《千翼》 STB-13-096 ☞diff

傷寒六七日其脈微手足厥煩躁灸其厥陰厥不還者

《淳化》 SCB-17-004 ☞diff

傷寒六七日脈數手足厥煩躁不已灸厥陰不順者死

《玉函》 SOB-10-014 ☞diff

傷寒六七日其脈微手足厥冷煩躁灸厥陰厥不還者死

《玉函》 SOB-24-007 ☞diff

傷寒五六日脈微手足厥冷煩躁灸厥陰厥不還者死

《脈經》 SMK-07-11-007 ☞diff

傷寒六七日其脈微手足厥煩躁灸其厥陰厥不還者

《脈經》 SMK-07-18-023 ☞diff

傷寒下利厥逆躁不能臥者

《全書》 SSB-344 ☞diff

⒀傷寒發熱下利厥逆躁不得臥者

《千翼》 STB-12-019 ☞diff

傷寒下利厥逆躁不能臥者

《玉函》 SOB-10-015 ☞diff

傷寒發熱下利厥逆躁不得臥者

《脈經》 SMK-07-18-024 ☞diff

傷寒發熱下利至厥不止者

《全書》 SSB-345 ☞diff

⒀傷寒發熱下利至甚厥不止者

《千翼》 STB-12-020 ☞diff

傷寒發熱下利至厥不止者

《脈經》 SMK-07-18-025 ☞diff

傷寒厥逆六七日不利便發熱而利者其人汗出利不止者但有陰無陽故也

《全書》 SSB-346 ☞diff

⒀傷寒六七日不利便發熱而利其人汗出不止者有陰無陽故也

《千翼》 STB-12-021 ☞diff

傷寒六七日不利便發熱而利其人汗出不止者死有陰無陽故也

《玉函》 SOB-10-016 ☞diff

傷寒六七日不便利忽發熱而利其人汗出不止者死有陰無陽故也

《脈經》 SMK-07-18-026 ☞diff

傷寒五六日不結胸腹濡脈虛復厥者不可下下之亡血

《全書》 SSB-347 ☞diff

⒀傷寒五六日不結胸腹濡脈虛復厥者不可下此亡血下之死

此亡血,下之死:《脈》《翼》下之亡血,死

《全書|可不》 SSG-20-033 ☞diff

傷寒五六日不結胸腹濡脈虛復厥者不可下此亡血下之死

《千翼》 STB-12-022 ☞diff

傷寒五六日不結胸腹濡脈虛復厥者不可下之下之亡血

《千翼》 STB-13-052 ☞diff

傷寒五六日不結胸腹濡脈虛復厥者忌下下之亡血則死

《玉函》 SOB-10-017 ☞diff

傷寒五六日不結胸腹濡脈虛復厥者不可下此爲亡血下之死

《玉函》 SOB-17-033 ☞diff

傷寒五六日不結胸腹濡脈虛復厥者不可下下之亡血死

《脈經》 SMK-07-06-033 ☞diff

傷寒五六日不結胸腹濡脈虛復厥者不可下下之亡血死

《脈經》 SMK-07-18-027 ☞diff

傷寒發熱而厥七日下利者爲難治右厥逆部

《全書》 SSB-348 ☞diff

⒀發熱而厥七日下利者爲難治

《千翼》 STB-12-023 ☞diff

傷寒發熱而厥七日下利者爲難治

《玉函》 SOB-10-018 ☞diff

傷寒發熱而厥七日下利者爲難治

《脈經》 SMK-07-18-028 ☞diff

熱病不知所痛不能自收口乾陽熱甚陰頗有寒者熱在髓死不治

《脈經》 SMK-07-18-029 ☞diff

熱病在腎令人渴口乾舌焦黃赤晝夜欲飮不止腹大而脹尙不厭飮目無精光死不治

《脈經》 SMK-07-18-030 ☞diff

脾傷卽中風陰陽氣別離陰不從陽故以三分候其死生

《脈經》 SMK-07-18-031 ☞diff

傷寒咳逆上氣其脈散者謂其人形損故也

《全書|辨脈》 SSE-01-037 ☞diff

傷寒咳逆上氣其脈散者死謂其形損故也

《玉函》 SOB-02-043 ☞diff

脈散其入形損傷寒而咳上氣者

《脈經》 SMK-07-18-032 ☞diff

傷寒下利日十餘行其人脈反實者

《全書》 SSB-369 ☞diff

⒀傷寒下利日十餘行脈反實者死

《千翼》 STB-12-044 ☞diff

傷寒下利日十餘行其人脈反實者

《玉函》 SOB-10-041 ☞diff

傷寒下利日十餘行脈反實者死

《脈經》 SMK-07-18-033 ☞diff

病者脇下素有痞而下在臍傍痛引少腹入陰俠陰筋此爲藏結

《全書》 SSB-167 ☞diff

⒀病脇下素有痞連在臍旁痛引少腹入陰筋者此名臟結

病:《脈》《玉》“病者,若” 入陰筋者:〔法〕없음,《脈》《玉》“入陰俠陰筋者”

《全書|法》 SSR-07-029 ☞diff

病脇下素有痞連臍痛引少腹者此名藏結〔第二十九〕

《玉函》 SOB-04-041 ☞diff

病者若脇下素有痞連在臍傍痛引少腹入陰俠陰筋者此爲藏結

《脈經》 SMK-07-18-034 ☞diff

夫實則譫語虛則鄭聲鄭聲者重語是也直視譫語喘滿者若下利者亦死

《全書》 SSB-210 ☞diff

⒁夫實則譫語虛則鄭聲鄭聲者重語也 ⒀直視譫語喘滿者下利者亦死

《千翼》 STB-08-035 ☞diff

夫實則譫語虛則鄭聲鄭聲者重語是也直視、譫語、喘滿者死下利者亦死

《玉函》 SOB-05-033 ☞diff

夫實則譫語虛則鄭聲鄭聲者重語是也

《玉函》 SOB-05-034 ☞diff

直視譫語喘滿者死若下利者亦死

《脈經》 SMK-07-18-035 ☞diff

結胸證悉具而躁者

《全書》 SSB-133 ☞diff

⒁結胸證悉具煩躁者亦死

《千翼》 STB-06-006 ☞diff

結胸證悉具煩躁者

《玉函》 SOB-04-007 ☞diff

結胸證悉具而躁者

《脈經》 SMK-07-18-036 ☞diff

吐舌下卷者唾如膠者難解舌頭四邊徐有津液此爲欲解病者至經上脣有色脈自和爲欲解色急者未解右陰陽竭盡部

重實重虛陰陽相附生死證第十九

《脈經》 SMK-07-19-001 ☞diff

問曰:何謂虛實?對曰:邪氣盛則實精氣奪則虛重實者肉大熱病氣熱脈滿是謂重實

《脈經》 SMK-07-19-002 ☞diff

問曰:經絡俱實何如?對曰:經絡皆實是寸脈急而尺爲也皆當俱治故曰滑則順澁則逆夫虛實者皆從其物類始五藏骨肉滑利可以長久寒氣暴上脈滿實實而滑順則生;實而澁逆則死形盡滿脈急大堅尺滿而不應順則生逆則死所謂順者手足溫;所謂逆者手足寒也

《脈經》 SMK-07-19-003 ☞diff

問曰:何謂重虛?對曰:脈虛氣虛尺虛是謂重虛也所謂氣虛者言無常也;尺虛者行歩匡然也;脈虛者不象陰也如此者滑則生澁則死氣虛者肺虛也;氣逆者足寒也非其時則生當其時則死餘藏皆如此也

《脈經》 SMK-07-19-004 ☞diff

脈實滿手足寒頭熱者春秋則生冬夏則死脈浮而澁澁而身有熱者絡氣不足經氣有餘脈熱而尺寒秋冬爲逆春夏爲順經虛絡滿者尺熱滿而寒澁春夏死秋冬生絡滿經虛灸陰剌陽;經滿絡虛剌陰灸陽

《脈經》 SMK-07-19-005 ☞diff

問曰:秋冬無極陰春夏無極陽何謂也?對曰:無極陽者春夏無數虛陽明陽明虛則狂;無極陰者秋冬無數虛太陰太陰虛則死右重實重虛部

《脈經》 SMK-07-19-006 ☞diff

熱病所謂陽附陰者腰以下至足熱腰以上寒陰氣下爭還心腹滿者所謂陰附陽者腰以上至頭熱腰以下寒陽氣上爭還得汗者生右陰陽相附部

熱病生死期日證第二十

《脈經》 SMK-07-20-001 ☞diff

太陽之脈色榮顴骨熱病也榮未夭曰今且得汗待時自已與厥陰脈爭見者死期不過三日其熱病氣內連腎少陽之脈色榮頰前熱病也榮未夭曰今且得汗待時自已與少陰脈爭見者死期不過三日

《脈經》 SMK-07-20-002 ☞diff

熱病七八日脈微小病者溲血口中乾一日半而死脈代者一日死

《脈經》 SMK-07-20-003 ☞diff

熱病七八日脈不躁喘不數後三日中有汗三日不汗四日死未曾汗勿膚剌一作庸

《脈經》 SMK-07-20-004 ☞diff

熱病三四日脈不喘其動均者身雖煩熱今自得汗傳曰:始府入藏終陰復還陽故得汗

《脈經》 SMK-07-20-005 ☞diff

熱病七八日脈不喘其動均者微熱在陽不入陰今自汗也

《脈經》 SMK-07-20-006 ☞diff

熱病七八日脈不喘動數均者病當瘖期三日不得汗四日死

《脈經》 SMK-07-20-007 ☞diff

熱病身面盡黃而腫心熱口乾舌卷焦黃黑身麻臭㐲毒傷肺中脾者

《脈經》 SMK-07-20-008 ☞diff

熱病瘈瘲狂言不得汗瘈瘲不止伏毒傷肝中膽者

《脈經》 SMK-07-20-009 ☞diff

熱病汗不出出不至足嘔膽吐血善驚不得臥伏毒在肝腑足少陽者

熱病十逆死證第二十一

《脈經》 SMK-07-21-001 ☞diff

熱病腹滿䐜脹身熱者不得大小便脈澁小疾一逆見

《脈經》 SMK-07-21-002 ☞diff

熱病腸鳴腹滿四肢淸泄注脈浮大而洪不已二逆見

《脈經》 SMK-07-21-003 ☞diff

熱病大衄不止腹中痛脈浮大絶喘而短氣三逆見

《脈經》 SMK-07-21-004 ☞diff

熱病嘔且便血奪形肉身熱甚脈絶動疾四逆見

《脈經》 SMK-07-21-005 ☞diff

熱病咳喘悸眩身熱脈小疾奪形肉五逆見

《脈經》 SMK-07-21-006 ☞diff

熱病腹大而脹四肢淸奪形肉短氣六逆見一旬內死

《脈經》 SMK-07-21-007 ☞diff

熱病腹脹便血脈大時時小絶汗出而喘口乾舌焦視不見人七逆見一旬死

《脈經》 SMK-07-21-008 ☞diff

熱病身熱甚脈轉小咳而便血目眶陷妄言手循衣縫口乾躁擾不得臥八逆見一時死

《脈經》 SMK-07-21-009 ☞diff

熱病瘈瘲狂走不能食腹滿胸痛引腰臍背嘔血九逆見一時死

《脈經》 SMK-07-21-010 ☞diff

熱病嘔血喘咳煩滿身黃其腹鼓脹泄不止脈絶十逆見一時死

熱病五藏氣絶死日證第二十二

《脈經》 SMK-07-22-001 ☞diff

熱病肺氣絶喘逆咳唾血手足腹腫面黃振慄不能言語魄與皮毛俱去故肺先死丙日篤丁日死

《脈經》 SMK-07-22-002 ☞diff

熱病脾氣絶頭痛嘔宿汁不得食嘔逆吐血水漿不得入狂言譫語腹大滿四肢不收意不樂脈與肉氣俱去故脾先死甲日篤乙日死

《脈經》 SMK-07-22-003 ☞diff

熱病心主氣絶煩滿骨痛一作瘈嗌腫不可咽欲咳不能咳歌哭而笑神與榮脈俱去故心先死壬日篤癸日死

《脈經》 SMK-07-22-004 ☞diff

熱病肝氣絶僵仆足不安地嘔血恐懼洒淅惡寒血妄出遺屎溺魄與筋血俱去故肝先死庚日篤辛日死

《脈經》 SMK-07-22-005 ☞diff

熱病腎氣絶喘悸吐逆腫疽尻癰目視不明骨痛短氣喘滿汗出如珠精與骨髓俱去故腎先死戊日篤己日死

《脈經》 SMK-07-22-006 ☞diff

故外見瞳子靑小爪甲枯髮墮身澁齒挺而垢人皮面厚塵黑咳而唾血渴欲數飮大滿此五藏絶表病也

熱病至脈死日證第二十三

《脈經》 SMK-07-23-001 ☞diff

熱病脈四至三日死脈四至者平人一至病人脈四至也

《全書|例》 SSE-03-039 ☞diff

脈四損三日死平人四息病人脈一至名曰四損

《脈經》 SMK-07-24-001 ☞diff

熱病脈四損三日死所謂四損者平人四至病人脈一至名曰四損

《脈經》 SMK-07-23-002 ☞diff

熱病脈五至一日死時一大至半日死忽忽悶亂者

《脈經》 SMK-07-23-003 ☞diff

熱病脈六至半日死忽急疾大至有頃死

熱病脈損日死證第二十四

《脈經》 SMK-07-24-001 ☞diff

熱病脈四損三日死所謂四損者平人四至病人脈一至名曰四損

《全書|例》 SSE-03-039 ☞diff

脈四損三日死平人四息病人脈一至名曰四損

《脈經》 SMK-07-23-001 ☞diff

熱病脈四至三日死脈四至者平人一至病人脈四至也

《脈經》 SMK-07-24-002 ☞diff

熱病脈五損一日死所謂五損者平人五至病人脈一至名曰五損

《全書|例》 SSE-03-040 ☞diff

脈五損一日死平人五息病人脈一至名曰五損

《脈經》 SMK-07-24-003 ☞diff

熱病脈六損一時死所謂六損者平人六至病人脈一至名曰六損若絶不至或久乃至立死

《全書|例》 SSE-03-041 ☞diff

脈六損一時死平人六息病人脈一至名曰六損

《脈經》 SMK-07-24-004 ☞diff

治傷寒形證所宜進退晉王叔和集仲景評脈要論

新刋王氏脈經卷第八

平卒尸厥脈證第一

《脈經》 SMK-08-01-001 ☞diff

寸口沈大而滑沈則爲實滑則爲氣實氣相搏血氣入於藏卽死入於腑卽愈此爲卒厥不知人脣靑身冷爲入藏卽死;如身溫和汗自出爲入腑而復自愈

《金匱》 GGY-01-011 ☞diff

問曰寸脈沈大而滑沈則爲實滑則爲氣實氣相搏血氣入藏卽死入府卽愈此爲卒厥何謂也師曰脣口靑身冷爲入藏卽死如身和汗自出爲入府卽愈

平痓濕暍脈證第二一作痓

《脈經》 SMK-08-02-001 ☞diff

太陽病發熱無汗而反惡寒者名剛痓

《全書|痓濕暍》 SSE-04-002 ☞diff

太陽病發熱無汗反惡寒者名曰剛痓

《千翼》 STB-01-002 ☞diff

太陽病發熱無汗而反惡寒是爲剛痓

《玉函》 SOB-01-002 ☞diff

太陽病發熱無汗而反惡寒是爲剛痓

《金匱》 GGY-02-001 ☞diff

太陽病發熱無汗反惡寒者名曰剛痓

《脈經》 SMK-08-02-002 ☞diff

太陽病發熱汗出而不惡寒者名柔痓一云惡寒

《全書|痓濕暍》 SSE-04-003 ☞diff

太陽病發熱汗出而不惡寒病源云惡寒名曰柔痓

《千翼》 STB-01-003 ☞diff

太陽病發熱汗出而不惡寒是爲柔痓一云:惡寒

《玉函》 SOB-01-003 ☞diff

太陽病發熱汗出而不惡寒是爲柔痓

《金匱》 GGY-02-002 ☞diff

太陽病發熱汗出而不惡寒名曰柔痓

《脈經》 SMK-08-02-003 ☞diff

大陽病發熱其脈沈而細者爲痓

《全書|痓濕暍》 SSE-04-004 ☞diff

太陽病發熱脈沈而細者名曰痓

《千翼》 STB-01-004 ☞diff

太陽病發熱其脈沈細是爲痓

《玉函》 SOB-01-004 ☞diff

太陽病發熱其脈沈細是爲痓

《金匱》 GGY-02-003 ☞diff

太陽病發熱脈沈而細者名曰痓爲難治

《脈經》 SMK-08-02-004 ☞diff

太陽病發其汗因致痓論云發其汗太多因致痓

《全書|痓濕暍》 SSE-04-005 ☞diff

太陽病發汗太多因致痓

《千翼》 STB-01-005 ☞diff

太陽病發其汗因致痓

《玉函》 SOB-01-005 ☞diff

太陽病發其汗因致痓

《金匱》 GGY-02-004 ☞diff

太陽病發汗太多因致痓

《脈經》 SMK-08-02-005 ☞diff

病者身熱足寒頸項强急惡寒時頭熱面赤目脈赤獨頭動搖者爲痓論云獨頭面搖卒口禁背反張者痓病也

《全書|痓濕暍》 SSE-04-006 ☞diff

病身熱足寒頸項强急惡寒時頭熱面赤目脈赤獨頭面搖卒口噤背反張者痓病也

《千翼》 STB-01-006 ☞diff

病者身熱足寒頸項强惡寒時頭熱面赤目脈赤獨頭動搖是爲痓

《玉函》 SOB-01-006 ☞diff

病者身熱足寒頭項强惡寒時頭熱面赤目脈赤獨頭動搖卒口噤背反張者爲痓

《金匱》 GGY-02-007 ☞diff

病者身熱足寒頸項强急惡寒時頭熱面赤目赤獨頭動搖卒口禁背反張者痓病也

《脈經》 SMK-08-02-006 ☞diff

太陽病無汗而小便反少氣上衝胸口噤不得語欲作剛痓葛根湯主之

《金匱》 GGY-02-012 ☞diff

太陽病無汗而小便反少氣上衝胸口噤不得語欲作剛痓葛根湯主之

《脈經》 SMK-08-02-007 ☞diff

剛痓爲病胸滿口噤臥不著席脚攣急其人必齘齒可與大承氣湯

《金匱》 GGY-02-013 ☞diff

痓爲病胸滿口噤臥不着席脚攣急必齘齒可與大承氣湯

《脈經》 SMK-08-02-008 ☞diff

痓病發其汗已其脈浛浛如蛇暴腹脹大者爲欲解脈如故反伏弦者必痓一云痓脈出欲已

《玉函》 SOB-01-010 ☞diff

痓病發其汗已其脈浛浛如蛇暴腹帳大者爲欲解脈如故反復弦者必痓

《金匱》 GGY-02-008 ☞diff

若發其汗者寒濕相得其表益虛卽惡寒甚發其汗已其脈如蛇暴腹脹大者爲欲解脈如故反伏弦者

《脈經》 SMK-08-02-009 ☞diff

痓脈來按之築築而弦直上下行

《玉函》 SOB-01-011 ☞diff

痓脈來按之築築而弦直上下行

《金匱》 GGY-02-009 ☞diff

夫痓脈按之緊如弦直上下行

《脈經》 SMK-08-02-010 ☞diff

痓家其脈伏堅直上下

《玉函》 SOB-01-012 ☞diff

痓家其脈伏堅直上下

《脈經》 SMK-08-02-011 ☞diff

夫風病下之則痓復發其汗必拘急

《玉函》 SOB-01-013 ☞diff

夫風病下之則痓復發其汗必拘急

《金匱》 GGY-02-005 ☞diff

夫風病下之則痓復發汗必拘急

《脈經》 SMK-08-02-012 ☞diff

太陽病其證備身體强几几然脈沈遲此爲痓栝樓桂枝湯主之

《金匱》 GGY-02-011 ☞diff

太陽病其證備身體强几几然脈反沈遲此爲痓栝蔞桂枝湯主之

《脈經》 SMK-08-02-014 ☞diff

瘡家雖身疼痛不可發其汗汗出則痓

《全書》 SSB-085 ☞diff

⒁瘡家雖身疼痛不可發汗發汗則痓

《全書|可不》 SSG-15-023 ☞diff

瘡家雖身疼痛不可發汗汗出則痓

《千翼》 STB-13-012 ☞diff

瘡家雖身疼痛忌攻其表汗出則痓

《玉函》 SOB-01-016 ☞diff

瘡家雖身疼痛不可發其汗汗出則痓

《玉函》 SOB-03-092 ☞diff

瘡家雖身疼痛不可攻其表汗出則痓

《玉函》 SOB-13-023 ☞diff

瘡家雖身疼痛不可攻其表汗出則痓

《脈經》 SMK-07-01-022 ☞diff

瘡家雖身疼痛不可攻其表汗出則痓一作痓下同

《金匱》 GGY-02-006 ☞diff

瘡家雖身疼痛不可發汗汗出則痓

《脈經》 SMK-08-02-015 ☞diff

太陽病關節疼痛脈沈而緩者爲中濕論云:中濕爲濕痺之候其人小便不利大便反快但當利其小便

《全書|痓濕暍》 SSE-04-007 ☞diff

太陽病關節疼痛而煩脈沈而細一作:緩此名濕痹一云:中濕濕痹之候其人小便不利大便反快但當利其小便

《千翼》 STB-01-008 ☞diff

太陽病而關節疼煩其脈沈緩爲中濕

《玉函》 SOB-01-017 ☞diff

太陽病而關節疼煩其疼沈緩爲中濕

《金匱》 GGY-02-014 ☞diff

太陽病關節疼痛而煩脈沈而細者此名濕痺濕痺之候小便不利大便反快但當利其小便

《脈經》 SMK-08-02-016 ☞diff

病者一身盡疼一云疼煩發熱日晡卽劇此爲風濕汗出所致也論云:此病傷於汗出當風或久傷取冷所致

《全書|痓濕暍》 SSE-04-013 ☞diff

病者一身盡疼發熱日晡所劇者此名風濕此病傷於汗出當風或久傷取冷所致也

《千翼》 STB-01-009 ☞diff

病者一身盡疼日晡卽劇此爲風濕汗出所致也

《玉函》 SOB-01-018 ☞diff

病者一身盡疼煩日晡卽劇此爲風濕汗出當風所致也

《金匱》 GGY-02-021 ☞diff

病者一身盡疼發熱日晡所劇者名風濕此病傷於汗出當風或久傷取冷所致也可與麻黃杏仁薏苡甘草湯

《脈經》 SMK-08-02-017 ☞diff

濕家之爲病一身盡疼發熱而身色熏黃也

《全書|痓濕暍》 SSE-04-008 ☞diff

濕家之爲病一身盡疼發熱身色如似熏黃

《千翼》 STB-01-010 ☞diff

濕家之爲病一身盡疼發熱而身色似熏黃也

《玉函》 SOB-01-019 ☞diff

濕家之爲病一身盡疼發熱而身色似熏黃也

《金匱》 GGY-02-015 ☞diff

濕家之爲病一身盡疼發熱身色如熏黃也

《脈經》 SMK-08-02-018 ☞diff

濕家之爲病其人但頭汗出而背强欲得被覆向火若下之早則噦或胸滿小便利一云不利舌上如胎此爲丹田有熱胸上有寒渴欲飮而不能飮則口燥也

《全書|痓濕暍》 SSE-04-009 ☞diff

濕家其人但頭汗出背强欲得被覆向火若下之早則噦胸滿小便不利舌上如胎者以丹田有熱胸中有寒渴欲得水而不能飮口燥煩也

《千翼》 STB-01-011 ☞diff

濕家之爲病其人但頭汗出而背强欲得被覆若下之早卽嘁或胸滿小便利舌上如胎此爲丹田有熱胸上有寒渴欲飮則不能飮而口燥也

《玉函》 SOB-01-020 ☞diff

濕家之爲病其人但頭汗出而背强欲得被覆向火若下之蚤則噦或胸滿小便不利舌上如胎此爲丹田有熱胸上有寒渴欲飮而不能飮則口燥煩也

《金匱》 GGY-02-016 ☞diff

濕家其人但頭汗出背强欲得被覆向火若下之早則噦或胸滿小便不利舌上如胎者以丹田有熱胸上有寒渴欲得飮而不能飮則口燥煩也

《脈經》 SMK-08-02-019 ☞diff

濕家下之額上汗出微喘小便利一云不利若下利不止者亦死

《全書|痓濕暍》 SSE-04-010 ☞diff

濕家下之額上汗出微喘小便利一云:不利若下利不止者亦死

《千翼》 STB-01-012 ☞diff

濕家下之額上汗出微喘小便利者死;下利不止者亦死

《玉函》 SOB-01-021 ☞diff

濕家下之額上汗出微喘小便利者死;若下利不止者亦死

《金匱》 GGY-02-017 ☞diff

濕家下之額上汗出微喘小便不利者死若下利不止者亦死

《脈經》 SMK-08-02-020 ☞diff

問曰:風濕相搏身體疼痛法當汗出而解値天陰雨不止師云此可發汗而其病不愈者何也?答曰:發其汗汗大出者但風氣去濕氣續在是故不愈若治風濕者發其汗微微似欲出汗首則風濕俱去也

《全書|痓濕暍》 SSE-04-011 ☞diff

問曰:風濕相搏一身盡疼病法當汗出而解値天陰雨不止醫云:此可發汗汗之病不愈者何也?答曰:發其汗汗大出者但風氣去濕氣在是故不愈也若治風濕者發其汗但微微似欲出汗者風濕俱去也

《千翼》 STB-01-013 ☞diff

問曰:病風濕相搏身體疼痛法當汗出而解値天陰雨溜下不止師云:此可發汗而其病不愈者何故?答曰:發其汗汗大出者但風氣去濕氣續在是故不愈若治風濕者發其汗微微似欲出汗者則風濕俱去也

《玉函》 SOB-01-022 ☞diff

問曰:病風濕相搏身體疼痛法當汗出而解値天陰雨溜不止師云:此可發汗汗之而其病不愈者何故答曰:發其汗汗大出者但風氣去濕氣仍在是故不愈若治風濕者發其汗徵微似欲出汗者則風濕俱去也

《金匱》 GGY-02-018 ☞diff

風濕相搏一身盡疼痛法當汗出而解値天陰雨不止醫云此可發汗汗之病不愈者何也蓋發其汗汗大出者但風氣去濕氣在是故不愈也若治風濕者發其汗但微微似欲出汗者風濕俱去也

《脈經》 SMK-08-02-021 ☞diff

濕家身煩疼可與麻黃湯加朮四兩發其汗爲宜愼不可以火攻之

《全書|痓濕暍》 SSE-04-012 ☞diff

濕家病身上疼痛發熱面黃而喘頭痛鼻塞而煩其脈大自能飮食腹中和無病病在頭中寒濕故鼻塞內藥鼻中則愈

《千翼》 STB-01-014 ☞diff

病人喘頭痛鼻窒而煩其脈大自能飮食腹中獨和無病病在頭中寒濕故鼻窒內藥鼻中卽愈

《玉函》 SOB-01-023 ☞diff

病身上疼痛發熱面黃而喘頭痛鼻塞而煩其脈大自能飮食腹中和無病病在頭中寒濕故鼻塞內藥鼻中卽愈

《金匱》 GGY-02-019 ☞diff

濕家病身疼發熱面黃而喘頭痛鼻塞而煩其脈大自能飮食腹中和無病病在頭中寒濕故鼻塞內藥鼻中則愈脈經云病人喘而無濕家病以下至而喘十一字

《脈經》 SMK-08-02-022 ☞diff

風濕脈浮身重汗出惡風者防己湯主之

《金匱》 GGY-02-022 ☞diff

風濕脈浮身重汗出惡風者防己黃芪湯主之

《脈經》 SMK-08-02-023 ☞diff

病人喘頭痛鼻塞而煩其脈大自能飮食腹中和無病病在頭中寒濕故鼻塞內藥鼻中卽愈論云濕家病身疼痛發熱面黃而喘頭痛鼻窒而煩

《金匱》 GGY-02-019 ☞diff

濕家病身疼發熱面黃而喘頭痛鼻塞而煩其脈大自能飮食腹中和無病病在頭中寒濕故鼻塞內藥鼻中則愈脈經云病人喘而無濕家病以下至而喘十一字

《脈經》 SMK-08-02-024 ☞diff

傷寒八九日風濕相搏身體疼痛不能自轉側不嘔不渴脈浮虛而澁者桂枝附子湯主之若其人大便鞕小便自利者朮附子湯主之

《全書》 SSB-174 ☞diff

⒂傷寒八九日風濕相搏身體疼煩不能自轉側不嘔不渴脈浮虛而澁者桂枝附子湯主之若其人大便硬一云臍下心下硬小便自利者去桂加白朮湯主之

疼煩:《脈》“疼痛” 《康平》傍注 “臍下心下硬” 小便自利者:《康平》“小便不利者”

《全書|法》 SSR-07-036 ☞diff

傷寒八九日風濕相搏身疼煩不能轉側不嘔不渴脈浮虛而澁者桂枝附子湯主之大便鞕一云:臍下心下鞕小便自利者去桂加白朮湯主之〔第三十六〕桂附湯加朮湯竝五味

《千翼》 STB-07-018 ☞diff

傷寒八九日風濕相搏身體疼煩不能自轉側不嘔不渴下已脈浮而緊桂枝附子湯主之若其人大便堅小便自利朮附子湯主之

《淳化》 SCB-08-012 ☞diff

傷寒六日風寒相搏身體疼痛不能轉側脈浮虛而澁宜朮附湯

小寒:《全書》"風濕"

《玉函》 SOB-04-051 ☞diff

傷寒八九日風濕相搏身體疼煩不能自轉側不嘔不渴脈浮虛而澁者桂枝附子湯主之若其人大便堅小便自利朮附子湯主之

《金匱》 GGY-02-023 ☞diff

傷寒七八日風濕相搏身體疼煩不能自轉側不嘔不渴脈浮虛而澁者桂枝附子湯主之若大便堅小便自利者去桂加白朮湯主之

《脈經》 SMK-08-02-025 ☞diff

風濕相搏骨節疼煩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則痛劇汗出短氣小便不利惡風不欲去衣或身微腫者甘草附子湯主之

《全書》 SSB-175 ☞diff

⒂風濕相搏骨節煩疼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則痛劇汗出短氣小便不利惡風不欲去衣或身微腫者甘草附子湯主之

掣痛:《千》“四肢拘急” 近之則痛劇:〔法〕없음 惡風不欲去衣:〔法〕”惡風”

《全書|法》 SSR-07-037 ☞diff

風濕相搏骨節疼煩掣痛不得屈伸汗出短氣小便不利惡風或身微腫者甘草附子湯主之〔第三十七〕四味

《千翼》 STB-07-019 ☞diff

風濕相搏骨節疼煩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則痛劇汗出短氣小便不利惡風不欲去衣或身微腫甘草附子湯主之

《玉函》 SOB-04-052 ☞diff

風濕相搏骨節疼煩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則痛劇汗出短氣小便不利惡風不欲去衣或身微腫甘草附子湯主之

《金匱》 GGY-02-024 ☞diff

風濕相搏骨節疼煩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則痛劇汗出短氣小便不利惡風不欲去衣或身微腫者甘草附子湯主之

《脈經》 SMK-08-02-026 ☞diff

太陽中熱暍是也其人汗出惡寒身熱而渴也白虎湯主之

《金匱》 GGY-02-026 ☞diff

太陽中熱者暍是也汗出惡寒身熱而渴白虎加人蔘湯主之

《脈經》 SMK-08-02-027 ☞diff

太陽中暍身熱疼痛而脈微弱此以夏月傷冷水水行皮膚中所致也瓜蔕湯主之

《金匱》 GGY-02-027 ☞diff

太陽中暍身熱疼重而脈微弱此以夏月傷冷水水行皮中所致也一物瓜蒂湯主之

《脈經》 SMK-08-02-028 ☞diff

太陽中暍發熱惡寒身重而疼痛其脈弦細芤遲小便已洒洒然毛聳手足逆冷小有勞身熱口前開板齒燥若發其汗惡寒則甚;加溫鍼則發熱益甚;數下之淋復甚

《金匱》 GGY-02-025 ☞diff

太陽中暍發熱惡寒身重而疼痛其脈弦細芤遲小便已洒洒然毛聳手足逆冷小有勞身卽熱口開前板齒燥若發其汗則惡寒甚加溫鍼則發熱甚數下之則淋甚

平陽毒陰毒百合狐惑脈證第三

《脈經》 SMK-08-03-001 ☞diff

陽毒爲病身重腰背痛煩悶不安狂言或走或見鬼或吐血下痢其脈浮大數面赤斑斑如錦文喉咽痛唾膿血五日可治至七日不可治也有傷寒一二日便成陽毒或服藥吐下後變成陽毒升麻湯主之

《金匱》 GGY-03-014 ☞diff

陽毒之爲病面赤斑斑如錦文咽喉痛唾膿血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升麻鱉甲湯主之

《脈經》 SMK-08-03-002 ☞diff

陰毒爲病身重背强腹中絞痛咽喉不利毒氣攻心心下堅强短氣不得息嘔逆脣靑面黑四肢厥冷其脈沈細緊數身如被打五六日可治至七日不可治也或傷寒初病一二日便結成陰毒;或服藥六七日以上至十日變成陰毒甘草湯主之

《脈經》 SMK-08-03-003 ☞diff

百合之爲病其狀常默默欲臥復不能臥或如强健人欲得出行而復不能行意欲得食復不能食或有美時或有不用聞飮食臭時如寒無寒如熱無熱朝至口苦小便赤黃身形如和其脈微數百脈一宗悉病各隨證治之百合病見於陰者以陽法救之;見於陽者以陰法救之見陽攻陰復發其汗此爲逆其病難治;見陰攻陽乃復下之此亦爲逆其病難治《千金方》云:見在於陰而攻其陽則陰不得解也復發其汗爲逆也見在於陽而攻其陰則陽不得解也復下之其病不愈

《金匱》 GGY-03-001 ☞diff

論曰百合病者百脈一宗悉致其病也意欲食復不能食常默默欲臥不能臥欲行不能行飮食或有美時或有不用聞食臭時如寒無寒如熱無熱口苦小便赤諸藥不能治得藥則劇吐利如有神靈者身形如和其脈微數每溺時頭痛者六十日乃愈若溺時頭不痛淅然者四十日愈若溺快然但頭眩者二十日愈其證或未病而預見或病四五日而出或病二十日或一月微見者各隨證治之

《脈經》 SMK-08-03-004 ☞diff

狐惑爲病其氣如傷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閉臥起不安蝕於喉爲惑蝕於陰爲狐狐惑之病竝不欲飮食聞食臭其面目乍赤乍白乍黑其毒蝕於上者則聲喝;其毒蝕下部者咽乾蝕於上部瀉心湯主之;蝕於下部苦參湯淹洗之;蝕於肛者雄黃熏之

《金匱》 GGY-03-010 ☞diff

狐惑之爲病狀如傷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閉臥起不安蝕於喉爲惑蝕於陰爲狐不欲飮食惡聞食臭其面目乍赤乍黑乍白蝕於上部則聲喝一作嗄甘草瀉心湯主之

《脈經》 SMK-08-03-005 ☞diff

其人脈數無熱微煩默默欲臥汗出初得三四日目赤如鳩眼得之七八日目四眥黃黑若能食者膿已成也赤小豆當歸散主之

《金匱》 GGY-03-013 ☞diff

病者脈數無熱微煩默默但欲臥汗出初得之三四日目赤如鳩眼七八日目四眥一本此有黃字若能食者膿已成也赤小豆當歸散主之

《脈經》 SMK-08-03-006 ☞diff

病人或從呼吸上蝕其咽或從下膲蝕其肛陰蝕上爲惑蝕下爲狐狐惑病者猪苓散主之

平霍亂轉筋脈證第四

《脈經》 SMK-08-04-001 ☞diff

問曰:病有霍亂者何?師曰:嘔吐而利此爲霍亂

《全書》 SSB-382 ☞diff

⒀問曰病有霍亂者何答曰嘔吐而利此名霍亂

《千翼》 STB-15-001 ☞diff

問曰:病有霍亂者何也?答曰:嘔吐而利此爲霍亂

《玉函》 SOB-11-001 ☞diff

問曰:病有霍亂者何答曰:嘔吐而利名曰霍亂

《脈經》 SMK-08-04-002 ☞diff

問曰:病者發熱頭痛身體疼惡寒而復吐利當屬何病?師曰:當爲霍亂霍亂吐利止而復發熱也

《全書》 SSB-383 ☞diff

⒀問曰病發熱頭痛身疼惡寒吐利者此屬何病答曰此名霍亂霍亂自吐下又利止復更發熱也

《千翼》 STB-15-002 ☞diff

問曰:病者發熱頭痛身體疼痛惡寒而復吐利當屬何病?答曰:當爲霍亂霍亂吐下利止復更發熱也

《玉函》 SOB-11-002 ☞diff

問曰:病發熱、頭痛、身疼、惡寒不復吐利當屬何病答曰:當爲霍亂吐下利止復更發熱也

《脈經》 SMK-08-04-003 ☞diff

傷寒其脈微澁本是霍亂今是傷寒却四五日至陰經上轉入陰必吐利

《全書》 SSB-384 ☞diff

⒀傷寒其脈微澁者本是霍亂今是傷寒却四五日至陰經上轉入陰必利本嘔下利者不可治也欲似大便而反失氣仍不利者此屬陽明也便必硬十三日愈所以然者經盡故也下利後當便硬硬則能食者愈今反不能食到後經中頗能食復過一經能食過之一日當愈不愈者不屬陽明也

必利:《脈》“必吐利” 《玉》《翼》“當利”

《千翼》 STB-15-003 ☞diff

傷寒其脈微澁本是霍亂今是傷寒却四五日至陰經上轉入陰當利本素嘔下利者不治;若其人卽欲大便但反失氣而不利者是爲屬陽明必堅十二日愈所以然者經竟故也

《千翼》 STB-15-004 ☞diff

下利後當堅堅能食者愈今反不能食到後經中頗能食復一經能食過之一日當愈若不愈不屬陽明也

《玉函》 SOB-11-003 ☞diff

傷寒其脈微澁本是霍亂今是傷寒却四五日至陰經上轉入陰當利本素嘔下利者不治若其人似欲大便但反失氣而仍不利是爲屬陽明便必堅十三日愈所以然者經盡故也

《玉函》 SOB-11-004 ☞diff

下利後便當堅堅則能食者愈今反不能食到後經中頗能食復過一經能食過之一日當愈若不愈不屬陽明也

《脈經》 SMK-08-04-004 ☞diff

轉筋爲病其人臂脚直脈上下行微弦轉筋入腹鷄屎白散主之

《金匱》 GGY-19-003 ☞diff

轉筋之爲病其人臂脚直脈上下行微弦轉筋入腹者鷄屎白散主之

平中風歷節脈證第五

《脈經》 SMK-08-05-001 ☞diff

夫風之爲病當半身不遂或但臂不遂者此爲痺脈微而數中風使然

《金匱》 GGY-05-001 ☞diff

夫風之爲病當半身不遂或但臂不遂者此爲痺脈微而數中風使然

《脈經》 SMK-08-05-002 ☞diff

頭痛脈滑者中風風脈虛弱也

《脈經》 SMK-08-05-003 ☞diff

寸口脈浮而緊緊則爲寒浮則爲虛虛寒相搏邪在皮膚浮者血虛絡脈空虛賊邪不瀉或左或右邪氣反緩正氣則急正氣引邪喎僻不遂邪在於絡肌膚不仁;邪在於經則重不勝;邪入於腑則不識人;邪入於藏舌卽難言口吐於涎

《金匱》 GGY-05-002 ☞diff

寸口脈浮而緊緊則爲寒浮則爲虛寒虛相搏邪在皮膚浮者血虛絡脈空虛賊邪不瀉或左或右邪氣反緩正氣卽急正氣引邪喎僻不遂邪在於絡肌膚不仁邪在於經卽重不勝邪入於府卽不識人邪入於藏舌卽難言口吐涎

《脈經》 SMK-08-05-004 ☞diff

寸口脈遲而緩遲則爲寒緩則爲虛榮緩則爲亡血衛遲則爲中風邪氣中經則身癢而癮𤺋心氣不足邪氣入中則胸滿而短氣

《金匱》 GGY-05-003 ☞diff

寸口脈遲而緩遲則爲寒緩則爲虛榮緩則爲亡血衛緩則爲中風邪氣中經則身癢而癮疹心氣不足邪氣入中則胸滿而短氣

《脈經》 SMK-08-05-005 ☞diff

趺陽脈浮而滑滑則榖氣實浮則汗自出

《金匱》 GGY-05-005 ☞diff

趺陽脈浮而滑滑則穀氣實浮則汗自出

《脈經》 SMK-08-05-006 ☞diff

少陰脈浮而弱弱則血不足浮則爲風風血相搏則疼痛如掣

《金匱》 GGY-05-006 ☞diff

少陰脈浮而弱弱則血不足浮則爲風風血相搏卽疼痛如掣

《脈經》 SMK-08-05-007 ☞diff

盛人脈澁小短氣自汗出歷節疼不可屈伸此皆飮酒汗出當風所致也

《金匱》 GGY-05-007 ☞diff

盛人脈澁小短氣自汗出歷節疼不可屈伸此皆飮酒汗出當風所致

《脈經》 SMK-08-05-008 ☞diff

寸口脈沈而弱沈則主骨弱則主筋;沈則爲腎弱則爲肝汗出入水中如水傷心歷節黃汗出故曰歷節也味酸則傷筋筋傷則緩名曰泄鹹則傷骨骨傷則痿名曰枯枯泄相搏名曰斷泄榮氣不通衛不獨行榮衛俱微三膲無所御四屬斷絶身體羸瘦獨足腫大黃汗出脛冷假令發熱便爲歷節也病歷節疼痛不可屈伸鳥頭湯主之

《金匱》 GGY-05-004 ☞diff

寸口脈沈而弱沈卽主骨弱卽主筋沈卽爲腎弱卽爲肝汗出入水中如水傷心歷節黃汗出故曰歷節

《金匱》 GGY-05-009 ☞diff

味酸則傷筋筋傷則緩名曰泄鹹則傷骨骨傷則痿名曰枯枯泄相搏名曰斷泄營氣不通衛不獨行營衛俱微三焦無所御四屬斷絶身體羸瘦獨足腫大黃汗出脛冷假令發熱便爲歷節也

《金匱》 GGY-05-010 ☞diff

病歷節不可屈伸疼痛烏頭湯主之

《脈經》 SMK-08-05-009 ☞diff

諸肢節疼痛身體魁漯脚腫如脫頭眩短氣溫溫欲吐桂枝芍藥知母湯主之

《金匱》 GGY-05-008 ☞diff

諸肢節疼痛身體魁瘰脚腫如脫頭眩短氣溫溫欲吐桂枝芍藥知母湯主之

平血痺虛勞脈證第六

《脈經》 SMK-08-06-001 ☞diff

問曰:血痺從何得之?師曰:夫尊榮人骨弱肌膚盛重因疲勞汗出臥不時動搖加被微風遂得之形如風狀《巢原》云:其狀如被微風所吹但以脈自微澁在寸口關上小緊宜鍼引陽氣令脈和緊去則愈

《金匱》 GGY-06-001 ☞diff

問曰血痺病從何得之師曰夫尊榮人骨弱肌膚盛重因疲勞汗出臥不時動搖加被微風遂得之但以脈自微澁在寸口關上小緊宜鍼引陽氣令脈和緊去則愈

《脈經》 SMK-08-06-002 ☞diff

血痺陰陽俱微寸口關上微尺中小緊外證身體不仁如風狀黃耆桂五物湯主之

《金匱》 GGY-06-002 ☞diff

血痺陰陽俱微寸口關上微尺中小緊外證身體不仁如風痺狀黃耆桂枝五物湯主之

《脈經》 SMK-08-06-003 ☞diff

夫欲治病當先知其證何趣乃當攻之耳

《脈經》 SMK-08-06-004 ☞diff

男子平人脈大爲勞極虛亦爲勞

《金匱》 GGY-06-003 ☞diff

夫男子平人脈大爲勞極虛亦爲勞

《脈經》 SMK-08-06-005 ☞diff

男子勞之爲病其脈浮大手足暖春夏劇秋冬差陰寒精自出酸削不能行少陰虛滿

《金匱》 GGY-06-006 ☞diff

勞之爲病其脈浮大手足煩春夏劇秋冬瘥陰寒精自出酸削不能行

《脈經》 SMK-08-06-006 ☞diff

人年五十六十其脈浮大者痺俠背行苦腸鳴馬刀俠嬰者皆爲勞得之

《金匱》 GGY-06-010 ☞diff

人年五六十其病脈大者痺俠背行苦腸鳴馬刀俠癭者皆爲勞得之

《脈經》 SMK-08-06-007 ☞diff

男子平人脈虛弱細微者喜盜汗出也

《金匱》 GGY-06-009 ☞diff

男子平人脈虛弱細微者善盜汗也

《脈經》 SMK-08-06-008 ☞diff

男子面色薄者主渴及亡血卒喘悸其脈浮者裏虛也

《金匱》 GGY-06-004 ☞diff

男子面色薄者主渴及亡血卒喘悸脈浮者裏虛也

《脈經》 SMK-08-06-009 ☞diff

男子脈虛沈弦無寒熱短氣裏急小便不利面色白時時目瞑此人喜衄少腹滿此爲勞使之然

《金匱》 GGY-06-005 ☞diff

男子脈虛沈弦無寒熱短氣裏急小便不利面色白時目瞑兼衄少腹滿此爲勞使之然

《脈經》 SMK-08-06-010 ☞diff

男子脈微弱而澁爲無子精氣淸冷

《金匱》 GGY-06-007 ☞diff

男子脈浮弱而澁爲無子精氣淸冷一作冷

《脈經》 SMK-08-06-011 ☞diff

夫失精家少腹弦急陰頭寒目睢痛一云目眩髮落脈極虛芤遲爲淸榖亡血失精

《金匱》 GGY-06-008 ☞diff

夫失精家少腹弦急陰頭寒目眩一作目眶痛髮落脈極虛芤遲爲淸穀亡血失精脈得諸芤動微緊男子失精女子夢交桂枝龍骨牡蠣湯主之

《脈經》 SMK-08-06-012 ☞diff

脈得諸芤動微緊男子失精女子夢交通桂枝加龍骨牡蠣湯主人

《金匱》 GGY-06-008 ☞diff

夫失精家少腹弦急陰頭寒目眩一作目眶痛髮落脈極虛芤遲爲淸穀亡血失精脈得諸芤動微緊男子失精女子夢交桂枝龍骨牡蠣湯主之

《脈經》 SMK-08-06-013 ☞diff

脈沈小遲名脫氣其人疾行則喘喝手足逆寒腹滿甚則溏泄食不消化也

《金匱》 GGY-06-011 ☞diff

脈沈小遲名脫氣其人疾行則喘喝手足逆寒腹滿甚則溏泄食不消化也

《脈經》 SMK-08-06-014 ☞diff

脈弦而大弦則爲減大則爲芤減則爲寒芤則爲虛寒虛相搏此名爲革婦人則半産漏下男子則亡血失精

《金匱》 GGY-06-012 ☞diff

脈弦而大弦則爲減大則爲芤減則爲寒芤則爲虛虛寒相搏此名爲革婦人則半産漏下男子則亡血失精

平消渴小便利淋脈證第七

《脈經》 SMK-08-07-001 ☞diff

師曰:厥陰之爲病消渴氣上衝心心中疼熱飢而不欲食食卽吐下之不肯止

《金匱》 GGY-13-001 ☞diff

厥陰之爲病消渴氣上衝心心中疼熱飢而不欲食食則吐下之不肯止

《脈經》 SMK-08-07-002 ☞diff

寸口脈浮而遲浮則爲虛遲則爲勞虛則衛氣不足遲則榮氣竭趺陽脈浮而數浮則爲氣數則消榖而緊《要略》緊作大堅氣盛則溲數溲數則緊《要略》作堅緊數相搏則爲消渴

《金匱》 GGY-13-002 ☞diff

寸口脈浮而遲浮卽爲虛遲卽爲勞虛則衛氣不足勞則榮氣竭趺陽脈浮而數浮卽爲氣數卽消穀而大堅氣盛則溲數溲數卽堅堅數相搏卽爲消渴

《脈經》 SMK-08-07-003 ☞diff

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飮一斗小便一斗腎氣圓主之

《金匱》 GGY-13-003 ☞diff

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飮一斗小便一斗腎氣丸主之方見脚氣中

《脈經》 SMK-08-07-004 ☞diff

師曰:熱在一作結下膲則溺血亦令人淋閉不通淋之爲病小便如粟狀少腹弦急痛引臍中寸口脈細而數數則爲熱細則爲寒數爲强吐趺陽脈數胃中有熱則消榖引食大便必堅小便則數少陰脈數婦人則陰中生瘡男子則氣淋

《金匱》 GGY-13-006 ☞diff

淋之爲病小便如粟狀小腹弦急痛引臍中

《金匱》 GGY-13-007 ☞diff

趺陽脈數胃中有熱卽消穀引食大便必堅小便卽數

《脈經》 SMK-08-07-005 ☞diff

淋家不可發汗發汗則必便血

《全書》 SSB-084 ☞diff

⒁淋家不可發汗發汗必便血

《全書|可不》 SSG-15-022 ☞diff

淋家不可發汗發汗必便血

《千翼》 STB-13-011 ☞diff

淋家忌發其汗發其汗必便血

《玉函》 SOB-03-091 ☞diff

淋家不可發汗發其汗必便血

《玉函》 SOB-13-022 ☞diff

淋家不可發汗發汗必便血

《脈經》 SMK-07-01-021 ☞diff

淋家不可發汗發其汗必便血

《金匱》 GGY-13-008 ☞diff

淋家不可發汗發汗則必便血

平水氣黃汗氣分脈證第八

《脈經》 SMK-08-08-001 ☞diff

師曰:病有風水有皮水有正水有石水有黃汗風水其脈自浮外證骨節疼痛其人惡風皮水其脈亦浮外證胕腫按之沒指不惡風其腹如鼓如鼓一作如故不滿不渴當發其汗正水其脈沈遲外證自喘石水其脈自沈外證腹滿不喘黃汗其脈沈遲身體發熱胸滿四肢頭面腫久不愈必致癰膿

《金匱》 GGY-14-001 ☞diff

師曰病有風水有皮水有正水有石水有黃汗風水其脈自浮外證骨節疼痛惡風皮水其脈亦浮外證胕腫按之沒指不惡風其腹如鼓不渴當發其汗正水其脈沈遲外證自喘石水其脈自沈外證腹滿不喘黃汗其脈沈遲身發熱胸滿四肢頭面腫久不愈必致癰膿

《脈經》 SMK-08-08-002 ☞diff

脈浮而洪浮則爲風洪則爲氣風氣相搏風强則爲癮𤺋身體爲癢癢爲泄風久爲痂癩;氣强則爲水難以俛仰風氣相擊身體洪腫汗出乃愈惡風則虛此爲風水;不惡風者小便通利上膲有寒其口多涎此爲黃汗

《金匱》 GGY-14-002 ☞diff

脈浮而洪浮則爲風洪則爲氣風氣相搏風强則爲隱疹身體爲痒痒爲泄風久爲痂癩氣强則爲水難以俛仰風氣相擊身體洪腫汗出乃愈惡風則虛此爲風水不惡風者小便通利上焦有寒其口多涎此爲黃汗

《脈經》 SMK-08-08-003 ☞diff

寸口脈沈滑者中有水氣面目腫大有熱名曰風水視人之目裹上微擁如新臥起狀其頸脈動時時咳按其手足上陷而不起者風水太陽病脈浮而緊法當骨節疼痛而反不疼身體反重而酸其人不渴汗出卽愈此爲風水惡寒者此爲極虛發汗得之渴而不惡寒者此爲皮水身腫而冷狀如周痺胸中窒不能食反聚痛暮躁不眠此爲黃汗痛在骨節咳而喘不渴者此爲脾脹其形如腫發汗卽愈然諸病此者渴而下利小便數者皆不可發汗

《金匱》 GGY-14-003 ☞diff

寸口脈沈滑者中有水氣面目腫大有熱名曰風水視人之目褁上微擁如蠶新臥起狀其頸脈動時時咳按其手足上陷而不起者風水

《金匱》 GGY-14-004 ☞diff

太陽病脈浮而緊法當骨節疼痛反不疼身體反重而酸其人不渴汗出卽愈此爲風水惡寒者此爲極虛發汗得之渴而不惡寒者此爲皮水身重而冷狀如周痺胸中窒不能食反聚痛暮躁不得眠此爲黃汗痛在骨節咳而喘不渴者此爲脾脹其狀如腫發汗卽愈然諸病此者渴而下利小便數者皆不可發汗

《脈經》 SMK-08-08-004 ☞diff

風水其脈浮浮爲在表其人能食頭痛汗出表無佗病病者言但下重故從腰以上爲和腰以下當腫及陰難以屈伸防己黃耆湯主之一云:風水脈浮身重汗出惡風者防己黃耆湯主之

《金匱》 GGY-14-022 ☞diff

風水脈浮身重汗出惡風者防己黃芪湯主之

《脈經》 SMK-08-08-005 ☞diff

風水惡風一身悉腫脈浮不渴續自汗出而無大熱者越婢湯主之

《金匱》 GGY-14-023 ☞diff

風水惡風一身悉腫脈浮不渴續無汗出無大熱越婢湯主之

《脈經》 SMK-08-08-006 ☞diff

師曰:裹水者一身面目洪腫其脈沈小便不利故令病水假如小便自利亡津液故令渴也越婢加朮湯主之一云:皮水其脈沈頭面浮腫小便不利故令病水假令小便自利亡津液故令渴也

《脈經》 SMK-08-08-007 ☞diff

皮水之爲病四肢腫水氣在皮膚中四肢聶聶動者防己茯苓湯主之

《金匱》 GGY-14-024 ☞diff

皮水爲病四肢腫水氣在皮膚中四肢聶聶動者防己茯苓湯主之

《脈經》 SMK-08-08-008 ☞diff

趺陽脈當伏今反緊本自有寒疝瘕腹中痛醫反下之下之則胸滿短氣

《金匱》 GGY-14-006 ☞diff

跌陽脈當伏今反緊本自有寒疝瘕腹中痛醫反下之下之卽胸滿短氣

《脈經》 SMK-08-08-009 ☞diff

趺陽脈當伏今反數本自有熱消榖一作消渴小便數今反不利此欲作水

《金匱》 GGY-14-007 ☞diff

跌陽脈當伏今反數本自有熱消穀小便數今反不利此欲作水

《脈經》 SMK-08-08-010 ☞diff

寸口脈浮而遲浮脈熱遲脈潜熱潜相搏名曰沈趺陽脈浮而數浮脈熱數脈止熱止相搏名曰伏沈伏相搏名曰水沈則絡脈虛伏則小便難虛難相搏水走皮膚則爲水矣

《金匱》 GGY-14-008 ☞diff

寸口脈浮而遲浮脈則熱遲脈則潛熱潛相搏名曰沈跌陽脈浮而數浮脈卽熱數脈卽止熱止相搏名曰伏沈伏相搏名曰水沈則絡脈虛伏則小便難虛難相搏水走皮膚卽爲水矣

《脈經》 SMK-08-08-011 ☞diff

寸口脈弦而緊弦則衛氣不行衛氣不行則惡寒水不沾流走在腸間

《金匱》 GGY-14-009 ☞diff

寸口脈弦而緊弦則衛氣不行卽惡寒水不沾流走于腸間

《脈經》 SMK-08-08-012 ☞diff

少陰脈緊而沈緊則爲痛沈則爲水小便卽難師曰:脈得諸沈者當責有水身體腫重水病脈出者

《金匱》 GGY-14-010 ☞diff

少陰脈緊而沈緊則爲痛沈則爲水小便則難脈得諸沈當責有水身體腫重水病脈出者

《脈經》 SMK-08-08-013 ☞diff

夫水病人目下有臥𧖟面目鮮澤脈伏其人消渴病水腹大小便不利其脈沈絶者有水可下之

《金匱》 GGY-14-011 ☞diff

夫水病人目下有臥蠶面目鮮澤脈伏其人消渴病水腹大小便不利其脈沈絶者有水可下之

《脈經》 SMK-08-08-014 ☞diff

問曰:病下利後渴飮水小便不利腹滿因腫者何也?答曰:此法當病水若小便自利及汗出者自當愈

《金匱》 GGY-14-012 ☞diff

問曰病下利後渴飮水小便不利腹滿因腫者何也答曰此法當病水若小便自利及汗出者自當愈

《脈經》 SMK-08-08-015 ☞diff

水之爲病其脈沈小屬少陰浮者爲風無水虛脹者爲氣水發其汗卽已沈者與附子麻黃湯浮者與杏子湯

《金匱》 GGY-14-026 ☞diff

水之爲病其脈沈小屬少陰浮者爲風無水虛脹者爲氣發其汗卽已脈沈者麻黃附子湯浮者杏子湯

《脈經》 SMK-08-08-016 ☞diff

心水者其身重而少氣不得臥煩而躁其陰大腫

《金匱》 GGY-14-013 ☞diff

心水者其身重而少氣不得臥煩而躁其人陰腫

《脈經》 SMK-08-08-017 ☞diff

肝水者其腹大不能自轉側脇下腹中痛時時津液微生小便續通

《金匱》 GGY-14-014 ☞diff

肝水者其腹大不能自轉側脇下腹痛時時津液微生小便續通

《脈經》 SMK-08-08-018 ☞diff

肺水者其身腫小便難時時鴨溏

《金匱》 GGY-14-015 ☞diff

肺水者其身腫小便難時時鴨溏

《脈經》 SMK-08-08-019 ☞diff

脾水者其腹大四肢苦重津液不生但苦少氣小便難

《金匱》 GGY-14-016 ☞diff

脾水者其腹大四肢苦重津液不生但苦少氣小便難

《脈經》 SMK-08-08-020 ☞diff

腎水者其腹大臍腫腰痛不得溺陰下濕如牛鼻上汗其足逆冷面又痩一云大便反堅

《金匱》 GGY-14-017 ☞diff

腎水者其腹大臍腫腰痛不得溺陰下濕如牛鼻上汗其足逆冷面反瘦

《脈經》 SMK-08-08-021 ☞diff

師曰:諸有水者腰以下腫當利小便;腰以上腫當發汗乃愈

《金匱》 GGY-14-018 ☞diff

師曰諸有水者腰以下腫當利小便腰以上腫當發汗乃愈

《脈經》 SMK-08-08-022 ☞diff

師曰:寸口脈沈而遲沈則爲水遲則爲寒寒水相搏趺陽脈伏水榖不化脾氣衰則鶩溏胃氣衰則身腫少陽脈卑少陰脈細男子則小便不利婦人則經水不通經爲血血不利則爲水名曰血分一云水分

《脈經》 SMK-09-02-034 ☞diff

師曰:寸口脈沈而遲沈則爲水遲則爲寒寒水相搏趺陽脈伏水榖不化脾氣衰則鶩溏胃氣衰則身體腫少陽脈卑少陰脈細男子則小便不利婦人則經水不通經爲血血不利則爲水名曰血分一作水分

《金匱》 GGY-14-019 ☞diff

師曰寸口脈沈而遲沈則爲水遲則爲寒寒水相搏跌陽脈伏水穀不化脾氣衰則鶩溏胃氣衰則身腫少陽脈卑少陰脈細男子則小便不利婦人則經水不通經爲血血不利則爲水名曰血分

《脈經》 SMK-08-08-023 ☞diff

問曰:病者若水面目身體四肢皆腫小便不利師脈之不言水反言胸中痛氣上衝咽狀如炙肉當微咳喘審如師言其脈何類?師曰:寸口脈沈而緊沈爲水緊爲寒沈緊相搏結在關元始時當微年盛不覺陽衰之後榮衛相干陽損陰盛結寒微動緊氣上衝喉咽塞噎脇下急痛醫以爲留飮而大下之氣擊不去其病不除後重吐之胃家虛煩咽躁欲飮水小便不利水榖不化面目手足浮腫又與葶藶丸下水當時如小差食飮過度腫復如前胸脇苦痛象若奔豚其水揚溢則浮咳喘逆當先攻擊衝氣令止乃治咳咳止自喘自差先治新病病當在後

《金匱》 GGY-14-020 ☞diff

問曰病者苦水面目身體四肢皆腫小便不利脈之不言水反言胸中痛氣上衝咽狀如灸肉當微咳喘審如師言其脈何類

《金匱》 GGY-14-021 ☞diff

師曰寸口脈沈而緊沈爲水緊爲寒沈緊相搏結在關元始時當微年盛不覺陽衰之後營衛相干陽損陰盛結寒微動腎氣相衝咽喉塞噎脇下急痛醫以爲留飮而大下之氣擊不去其病不除後重吐之胃家虛煩咽燥欲飮水小便不利水穀不化面目手足浮腫又與葶藶丸下水當時如小差食飮過度腫腹如前胸脇苦痛象若奔㹠其水揚溢則浮咳喘逆當先攻擊衝氣令止乃治咳咳止則喘自差先治新病病當在後

《脈經》 SMK-08-08-024 ☞diff

黃汗之病身體洪腫一作重發熱汗出而渴而渴一作不渴狀如風水汗沾衣色正黃如蘗汗其脈自沈問曰:黃汗之病從何得之師曰:以汗出入水中浴水從汗孔入得之黃耆芍藥桂枝苦酒湯主之

《金匱》 GGY-14-028 ☞diff

問曰黃汗之爲病身體腫發熱汗出而渴狀如風水汗沾衣色正黃如蘗汁脈自沈何從得之師曰以汗出入水中浴水從汗孔入得之芪芍桂酒湯主之

《脈經》 SMK-08-08-025 ☞diff

黃汗之病兩脛自冷假令發熱此屬歷節食已汗出又身常暮臥盗汗出者此勞氣也若汗出已反發熱者久久其身必甲錯發熱不止者必生惡瘡若身重汗出已輙輕者久久必身瞤瞤則胸中痛又從腰以上必汗出下無汗腰寬弛痛如有物在皮中狀劇者不能食身疼重煩躁小便不利此爲黃汗桂枝加黃耆湯主之

《金匱》 GGY-14-029 ☞diff

黃汗之病兩脛自冷假令發熱此屬歷節食已汗出又身常暮臥盜汗出者此勞氣也若汗出已反發熱者久久其身必甲錯發熱不止者必生惡瘡若身重汗出已輙經者久久必身瞤瞤卽胸中痛又從腰以上必汗出下無汗腰髖弛痛如有物在皮中狀劇者不能食身疼重煩躁小便不利此爲黃汗桂枝加黃芪湯主之

《脈經》 SMK-08-08-026 ☞diff

寸口脈遲而澁遲則爲寒澁爲血不足趺陽脈微而遲微則爲氣遲則爲寒寒氣不足則手足逆冷;手足逆冷則榮衛不利;榮衛不利則腹滿脇鳴相逐氣轉膀胱榮衛俱勞;陽氣不通則身冷陰氣不通則骨疼;陽前通則惡寒陰前通則痺不仁陰陽相得其氣乃行大氣一轉其氣乃散實則失氣虛則遺溺名曰氣分氣分心下堅大如盤邊如旋杯水飮所作桂枝去芍藥加麻黃細辛附子湯主之

《金匱》 GGY-14-030 ☞diff

師曰寸口脈遲而澁遲則爲寒澁爲血不足跌陽脈微而遲微則爲氣遲則爲寒寒氣不足則手足逆冷手足逆冷則營衛不利營衛不利則腹滿脇鳴相逐氣轉膀胱營衛俱勞陽氣不通卽身冷陰氣不通卽骨疼陽前通則惡寒陰前通則痺不仁陰陽相得其氣乃行大氣一轉其氣乃散實則失氣虛則遺溺名曰氣分

《脈經》 SMK-08-08-027 ☞diff

心下堅大如盤邊如旋盤水飮所作枳實朮湯主之

《金匱》 GGY-14-032 ☞diff

心下堅大如盤邊如旋盤水飮所作枳朮湯主之

平黃疸寒熱瘧脈證第九

《脈經》 SMK-08-09-001 ☞diff

凡黃候其寸口脈近掌無脈口鼻冷竝不可治脈沈渴欲飮水小便不利者皆發黃

《金匱》 GGY-15-011 ☞diff

脈沈渴欲飮水小便不利者皆發黃

《脈經》 SMK-08-09-002 ☞diff

腹滿舌痿黃躁不得睡屬黃家

《金匱》 GGY-15-012 ☞diff

腹滿舌痿黃燥不得睡屬黃家舌痿疑作身痿

《脈經》 SMK-08-09-003 ☞diff

師曰:病黃疸發熱煩喘胸滿口躁者以發病時火刼其汗兩熱所得然黃家所得從濕得之一身盡發熱而黃肚熱熱在裏當下之

《金匱》 GGY-15-010 ☞diff

師曰病黃疸發熱煩喘腹滿口燥者以病發時火劫其汗兩熱所得然黃家所得從濕得之一身盡發熱而黃肚熱熱在裏當下之

《脈經》 SMK-08-09-004 ☞diff

師曰:黃疸之病當以十八日爲期治之十日以上爲差反劇爲難治

《金匱》 GGY-15-013 ☞diff

黃疸之病當以十八日爲期治之十日以上瘥反劇爲難治

《脈經》 SMK-08-09-005 ☞diff

又曰:疸而渴者其疸難治;疸而不渴者其疸可治發於陰部其人必嘔;發於陽部其人振寒而發熱也

《金匱》 GGY-15-014 ☞diff

疸而渴者其疸難治疸而不渴者其疸可治發於陰部其人必嘔陽部其人振寒而發熱也

《脈經》 SMK-08-09-006 ☞diff

師曰:諸病黃家但利其小便假令脈浮當以汗解之宜桂枝加黃耆湯又男子黃小便自利當與小建中湯

《金匱》 GGY-15-018 ☞diff

諸病黃家但利其小便假令脈浮當以汗解之桂枝加黃芪湯主之方見水病中

《脈經》 SMK-08-09-007 ☞diff

黃疸腹滿小便不利而赤自汗出此爲表和裏實當下之宜大黃黃蘗梔子芒消湯

《金匱》 GGY-15-021 ☞diff

黃疸腹滿小便不利而赤自汗出此爲表和裏實當下之大黃硝石湯

《脈經》 SMK-08-09-008 ☞diff

黃疸病小便色不變欲自利腹滿而喘不可除熱熱除必噦噦者小半夏湯主之

《金匱》 GGY-15-022 ☞diff

黃疸病小便色不變欲自利腹滿而喘不可除熱熱除必噦噦者小半夏湯主之方見痰飮中

《脈經》 SMK-08-09-009 ☞diff

夫病酒黃疸必小便不利其喉心中熱足下熱是其證也

《金匱》 GGY-15-006 ☞diff

夫病酒黃疸必小便不利其候心中熱足下熱是其證也

《脈經》 SMK-08-09-010 ☞diff

心中懊憹而熱不能食時欲吐名曰酒疸

《金匱》 GGY-15-004 ☞diff

心中懊憹而熱不能食時欲吐名曰酒疸

《脈經》 SMK-08-09-011 ☞diff

酒黃疸者或無熱靖言了了腹滿欲吐鼻燥其脈浮者先吐之;沈弦者先下之

《金匱》 GGY-15-007 ☞diff

酒黃疸者或無熱請言了腹滿欲吐鼻燥其脈浮者先吐之沈弦者先下之

《脈經》 SMK-08-09-012 ☞diff

酒疸心中熱欲嘔者吐之卽愈

《金匱》 GGY-15-008 ☞diff

酒疸心中熱欲嘔者吐之愈

《脈經》 SMK-08-09-013 ☞diff

酒疸黃色心下結熱而煩

《脈經》 SMK-08-09-014 ☞diff

酒疸下之久久爲黑疸目靑面黑心中如噉蒜虀狀大便正黑皮膚爪之不仁其脈浮弱雖黑微黃故知之

《金匱》 GGY-15-009 ☞diff

酒疸下之久久爲黑疸目靑面黑心中如噉蒜虀狀大便正黑皮膚爪之不仁其脈浮弱雖黑微黃故知之

《脈經》 SMK-08-09-015 ☞diff

寸口脈微而弱微則惡寒弱則發熱當發不發骨節疼痛;當煩不煩而極汗出趺陽脈緩而遲胃氣反强

《脈經》 SMK-08-09-016 ☞diff

少陰脈微微則傷精陰氣寒冷少陰不足榖氣反强飽則煩滿滿則發熱客熱消榖發已復飢熱則腹滿微則傷精榖强則瘦名曰榖寒熱

《脈經》 SMK-08-09-017 ☞diff

陽明病脈遲者食難用飽飽則發煩頭眩者必小便難此欲作榖疸雖下之腹滿如故所以然者脈遲故也

《全書》 SSB-195 ☞diff

⒁陽明病脈遲食難用飽飽則微煩頭眩必小便難此欲作穀疸雖下之腹滿如故所以然者脈遲故也

微煩:《玉》“發煩” 穀疸:《康平》“穀癉”

《全書|可不》 SSG-22-017 ☞diff

陽明病脈遲食難用飽飽則發煩頭眩必小便難此欲作穀疽雖下之腹滿如故所以然者脈遲故也

《千翼》 STB-08-017 ☞diff

陽明病脈遲食難用飽飽卽微煩頭眩者必小便難此欲作穀疸雖下之其腹必滿如故耳所以然者脈遲故也

《淳化》 SCB-04-007 ☞diff

陽明病脈遲發熱頭眩小便難此欲作穀疸下之必腹滿宜柴胡湯

《玉函》 SOB-05-017 ☞diff

陽明病脈遲食難用飽飽卽發煩頭眩必小便難此欲作穀疸雖下之腹滿如故所以然者脈遲故也

《玉函》 SOB-19-088 ☞diff

陽明病脈遲食難用飽飽卽發煩頭眩者必小便難此欲作穀疸雖下之其腹滿卽如故耳所以然者脈遲故也

《脈經》 SMK-07-08-015 ☞diff

陽明病脈遲食難用飽飽卽發煩頭眩者必小便難此欲作榖疸雖下之其腹滿如故耳所以然者脈遲故也

《金匱》 GGY-15-005 ☞diff

陽明病脈遲者食難用飽飽則發煩頭眩小便必難此欲作穀疸雖下之腹滿如故所以然者脈遲故也

《脈經》 SMK-08-09-018 ☞diff

師曰:寸口脈浮而緩浮則爲風緩則爲痺痺非中風四肢苦煩脾色必黃瘀熱以行

《金匱》 GGY-15-001 ☞diff

寸口脈浮而緩浮則爲風緩則爲痺痺非中風四肢苦煩脾色必黃瘀熱以行

《脈經》 SMK-08-09-019 ☞diff

趺陽脈緊而數數則爲熱熱則消榖;緊則爲寒食卽滿也尺脈浮爲傷腎趺陽脈緊爲傷脾風寒相搏食榖則眩榖氣不消胃中苦濁濁氣下流小便不通陰彼其寒熱流膀胱身體盡黃名曰榖疸

《金匱》 GGY-15-002 ☞diff

趺陽脈緊而數數則爲熱熱則消穀緊則爲寒食卽爲滿尺脈浮爲傷腎趺陽脈緊爲傷脾風寒相搏食穀卽眩穀氣不消胃中苦濁濁氣下流小便不通陰被其寒熱流膀胱身體盡黃名曰穀疸

《脈經》 SMK-08-09-020 ☞diff

額上黑微汗出手足中熱薄暮則發膀胱急小便自利名曰女勞疸腹如水狀不治

《金匱》 GGY-15-003 ☞diff

額上黑微汗出手足中熱薄暮卽發膀胱急小便自利名曰女勞疸腹如水狀不治

《脈經》 SMK-08-09-021 ☞diff

黃家日晡所發熱而反惡寒此爲女勞得之膀胱急少腹滿身盡黃額上黑足下熱因作黑疸其腹脹如水狀大便必黑時溏此女勞之病非水也腹滿者難治消石礬石散主之

《金匱》 GGY-15-016 ☞diff

黃家日晡所發熱而反惡寒此爲女勞得之膀胱急少腹滿身盡黃額上黑足下熱因作黑疸其腹脹如水狀大便必黑時溏此女勞之病非水也腹滿者難治消石礬石散主之

《脈經》 SMK-08-09-022 ☞diff

夫瘧脈自弦也弦數者多熱弦遲者多寒弦小緊者可下之弦遲者可溫藥若脈緊數者可發汗鍼灸之浮大者吐之脈弦數者風發也以飮食消息止之

《金匱》 GGY-04-001 ☞diff

師曰瘧脈自弦弦數者多熱弦遲者多寒弦小緊者下之差弦遲者可溫之弦緊者可發汗鍼灸也浮大者可吐之弦數者風發也以飮食消息止之

《脈經》 SMK-08-09-023 ☞diff

瘧病結爲癥瘕名曰瘧母鼈甲煎圓主之

《金匱》 GGY-04-002 ☞diff

病瘧以月一日發當以十五日愈設不差當月盡解如其不差當如何師曰此結爲癥瘕名曰瘧母急治之鱉甲煎丸

《脈經》 SMK-08-09-024 ☞diff

瘧但見熱者溫瘧也其脈平身無寒但熱骨節疼煩時嘔朝發暮解暮發朝解名曰溫瘧白虎加桂枝湯主之

《金匱》 GGY-04-004 ☞diff

溫瘧者其脈如平身無寒但熱骨節疼煩時嘔白虎加桂枝湯主之

《脈經》 SMK-08-09-025 ☞diff

瘧多寒者牡瘧也蜀漆散主之

《金匱》 GGY-04-005 ☞diff

瘧多寒者名曰牡瘧蜀漆散主之

平胸痺心痛短氣賁豚脈證第十

《脈經》 SMK-08-10-001 ☞diff

師曰:夫脈當取太過與不及陽微陰弦則胸痺而痛所以然者責其極虛也今陽虛知在上膲所以胸痺心痛者以其脈陰弦故也

《金匱》 GGY-09-001 ☞diff

師曰夫脈當取太過不及陽微陰弦卽胸痺而痛所以然者責其極虛也今陽虛知在上焦所以胸痺心痛者以其陰弦故也

《脈經》 SMK-08-10-002 ☞diff

胸痺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氣寸口脈沈而遲關上小緊數者栝樓薤白白酒湯主之

《金匱》 GGY-09-003 ☞diff

胸痺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氣寸口脈沈而遲關上小緊數栝蔞薤白白酒湯主之

《脈經》 SMK-08-10-003 ☞diff

平人無寒熱短氣不足以息者實也

《金匱》 GGY-09-002 ☞diff

平人無寒熱短氣不足以息者實也

《脈經》 SMK-08-10-004 ☞diff

賁豚病者從少腹起上衝咽喉發作時欲死復止皆從驚得其氣上衝胸腹痛及往來寒熱賁豚湯主之

《金匱》 GGY-08-002 ☞diff

師曰奔豚病從少腹起上衝咽喉發作欲死復環止皆從驚恐得之

《脈經》 SMK-08-10-005 ☞diff

師曰:病有賁豚有吐膿有驚怖有火邪此四部病皆從驚發得之

《金匱》 GGY-08-001 ☞diff

師曰病奔豚有吐膿有驚怖有火邪此四部病皆從驚發得之

平腹滿寒疝宿食脈證第十一

《脈經》 SMK-08-11-001 ☞diff

趺陽脈微弦法當腹滿不滿者必下部閉塞大便難兩胠一云脚疼痛此虛寒從下上也當以溫藥服之

《金匱》 GGY-10-001 ☞diff

趺陽脈微弦法當腹滿不滿者必便難兩胠疼痛此虛寒從下上也當以溫藥服之

《脈經》 SMK-08-11-002 ☞diff

病者腹滿按之不痛爲虛痛者爲實可下之舌黃未下者下之黃自去腹滿時減減復如故此爲寒當與溫藥

《金匱》 GGY-10-002 ☞diff

病者腹滿按之不痛爲虛痛者爲實可下之舌黃未下者下之黃自去

《脈經》 SMK-08-11-003 ☞diff

趺陽脈緊而浮緊則爲痛浮則爲虛虛則腸鳴緊則堅滿

《全書|平脈》 SSE-02-039 ☞diff

趺陽脈緊而浮浮爲氣緊爲寒浮爲腹滿緊爲絞痛浮緊相搏腸鳴而轉轉卽氣動膈氣乃下少陰脈不出其陰腫大而虛也

《脈經》 SMK-08-11-004 ☞diff

雙脈弦而遲者必心下堅脈大而緊者陽中有陰也可下之

《金匱》 GGY-10-020 ☞diff

夫脈浮而緊乃弦狀如弓弦按之不移脈數弦者當下其寒脈雙弦而遲者必心下堅脈大而緊者陽中有陰可下之

《脈經》 SMK-08-11-005 ☞diff

病腹中滿痛爲實當下之

《金匱》 GGY-10-012 ☞diff

按之心下滿痛者此爲實也當下之大柴胡湯

《脈經》 SMK-08-11-006 ☞diff

腹滿不減減不足言當下之

《金匱》 GGY-10-013 ☞diff

腹滿不減減不足言當須下之大承氣湯

《脈經》 SMK-08-11-007 ☞diff

病腹滿發熱數十日脈浮而數飮食如故厚朴三物湯主之

《金匱》 GGY-10-009 ☞diff

病腹滿發熱十日脈浮而數飮食如故厚朴七物湯主之

《脈經》 SMK-08-11-008 ☞diff

寸口脈遲而緩遲則爲寒緩卽爲氣氣寒相搏轉絞而痛

《脈經》 SMK-08-11-009 ☞diff

寸口脈遲而澁遲爲寒澁爲無血

《脈經》 SMK-08-11-010 ☞diff

夫中寒家喜欠其人淸涕出發熱色和者善嚏

《金匱》 GGY-10-006 ☞diff

夫中寒家喜欠其人淸涕出發熱色和者喜嚔

《脈經》 SMK-08-11-011 ☞diff

中寒其人下利以裏虛也欲嚏不能此人肚中寒一作痛

《金匱》 GGY-10-007 ☞diff

中寒其人下利以裏虛也欲嚔不能此人肚中寒

《脈經》 SMK-08-11-012 ☞diff

夫廋人繞臍痛必有風冷榖氣不行而反下之其氣必衝不衝者心下則痞

《金匱》 GGY-10-008 ☞diff

夫瘦人繞臍痛必有風冷穀氣不行而反下之其氣必衝不衝者心下則痞

《脈經》 SMK-08-11-013 ☞diff

寸口脈弦者則脇下俱急而痛其人嗇嗇惡寒也

《脈經》 SMK-08-11-014 ☞diff

寸口脈浮而滑頭中痛趺陽脈緩而遲緩則爲寒遲則爲虛虛寒相搏則欲食溫假令食冷則咽痛

《脈經》 SMK-08-11-015 ☞diff

寸口脈微尺中緊而澁緊則爲寒微則爲虛澁則血不足故知發汗而復下之也緊在中央知寒尙在此本寒氣何爲發汗復下之耶?

《金匱》 GGY-10-020 ☞diff

夫脈浮而緊乃弦狀如弓弦按之不移脈數弦者當下其寒脈雙弦而遲者必心下堅脈大而緊者陽中有陰可下之

《脈經》 SMK-08-11-016 ☞diff

夫脈浮而緊乃弦狀如弓弦按之不移脈數弦者當下其寒脇下偏痛其脈緊弦此寒也以溫藥下之宜大黃附子湯

《金匱》 GGY-10-015 ☞diff

脇下偏痛發熱其脈緊弦此寒也以溫藥下之大黃附子湯

《脈經》 SMK-08-11-017 ☞diff

寸口脈弦而緊弦則衛氣不行衛氣不行則惡寒;緊則不欲食弦緊相搏則爲寒疝

《金匱》 GGY-10-017 ☞diff

腹痛脈弦而緊弦則衛氣不行卽惡寒緊則不欲食邪正相搏卽爲寒疝繞臍痛若發則白汗出手足厥冷其脈沈弦者大烏頭煎主之

《脈經》 SMK-08-11-018 ☞diff

趺陽脈浮而遲浮則爲風虛遲則爲寒疝寒疝繞臍痛若發則白汗出手足厥寒其脈沈弦者大烏頭湯主之

《金匱》 GGY-10-017 ☞diff

腹痛脈弦而緊弦則衛氣不行卽惡寒緊則不欲食邪正相搏卽爲寒疝繞臍痛若發則白汗出手足厥冷其脈沈弦者大烏頭煎主之

《脈經》 SMK-08-11-019 ☞diff

問曰:人病有宿食何以別之?師曰:寸口脈浮大按之反澁尺中亦微而澁故知有宿食

《金匱》 GGY-10-021 ☞diff

問曰人病有宿食何以別之師曰寸口脈浮而大按之反澁尺中亦微而澁故知有宿食大承氣湯主之

《脈經》 SMK-08-11-020 ☞diff

寸口脈緊如轉索左右無常者有宿食

《金匱》 GGY-10-022 ☞diff

脈緊者如轉索無常者有宿食也

《脈經》 SMK-08-11-021 ☞diff

寸口脈緊卽頭痛風寒或腹中有宿食不化

《金匱》 GGY-10-023 ☞diff

脈緊頭痛風寒腹中有宿食不化也

《脈經》 SMK-08-11-022 ☞diff

脈滑而數者實也有宿食當下之

《金匱》 GGY-10-024 ☞diff

脈數而滑者實也此有宿食下之愈大承氣湯

《脈經》 SMK-08-11-023 ☞diff

下利不欲食者有宿食當下之

《金匱》 GGY-10-025 ☞diff

下利不欲食者有宿食故也當下之大承氣湯

《脈經》 SMK-08-11-024 ☞diff

大下後六七日不大便煩不解腹滿痛此有燥屎也所以然者本有宿食故也

《全書》 SSB-241 ☞diff

⒂大下後六七日不大便煩不解腹滿痛者此有燥屎也所以然者本有宿食故也大承氣湯

《全書|法》 SSR-08-027 ☞diff

大下後六七日不大便煩不解腹滿痛本有宿食宜大承氣湯〔第二十七〕用前第二方

《全書|可不》 SSG-21-046 ☞diff

大下後六七日不大便煩不解腹滿痛者此有燥屎也所以然者本有宿食故也屬大承氣湯證四十四用前第二方

《千翼》 STB-08-045 ☞diff

大下後六七日不大便煩不解腹滿痛者此有燥屎所以然者本有宿食故也宜承氣湯

《玉函》 SOB-05-062 ☞diff

大下後六七日不大便煩不解腹滿痛者此有燥屎所以然者本有宿食故也大承氣湯主之

《玉函》 SOB-18-044 ☞diff

大下後六七日不大便煩不解腹滿痛此有燥屎所以然者本有宿食故也屬承氣湯證

《玉函》 SOB-19-092 ☞diff

大下後五七日不大便煩不解腹痛而滿有燥屎者本有宿食故也

平五藏積聚脈證第十二

《脈經》 SMK-08-12-001 ☞diff

問曰:病有積有聚有繫氣一作榖下同何謂也?師曰:積者藏病也終不移;聚者腑病也發作有時展轉痛移爲可治;繫氣者脇下痛按之則愈愈復發爲繫氣夫病已愈不得復發今病復發卽爲繫氣也

《金匱》 GGY-11-020 ☞diff

問曰病有積有聚其䅽氣何謂也師曰積者藏病也終不移聚者府病也發作有時展轉痛移爲可治䅽氣者脇下痛按之則愈復發爲䅽氣諸積大法脈來細而附骨者乃積也寸口積在胸中微出寸口積在喉中關上積在臍傍上關上積在心下微下關積在少腹尺中積在氣衝脈出左積在左脈出右積在右脈兩出積在中央各以其部處之

《脈經》 SMK-08-12-002 ☞diff

諸積大法脈來細而附骨者乃積也一作結寸口積在胸中;微出寸口積在喉中關上積在臍傍;上關上積在心下;微下關積在少腹積在氣街;脈出在左積在左;脈出在右積在右;脈兩出積在中央各以其部處之

《金匱》 GGY-11-020 ☞diff

問曰病有積有聚其䅽氣何謂也師曰積者藏病也終不移聚者府病也發作有時展轉痛移爲可治䅽氣者脇下痛按之則愈復發爲䅽氣諸積大法脈來細而附骨者乃積也寸口積在胸中微出寸口積在喉中關上積在臍傍上關上積在心下微下關積在少腹尺中積在氣衝脈出左積在左脈出右積在右脈兩出積在中央各以其部處之

《脈經》 SMK-08-12-003 ☞diff

診得肺積脈浮而毛按之辟易脇下氣逆背相引痛少氣善忘目瞑皮膚寒秋差夏劇主皮中時痛如蝨縁之狀甚者如鍼剌時癢其色白

《脈經》 SMK-08-12-004 ☞diff

診得心積脈沈而芤上下無常處病胸滿腹中熱面赤嗌乾心煩掌中熱甚卽唾血主身瘈瘲主血厥夏差冬劇其色赤

《脈經》 SMK-08-12-005 ☞diff

診得脾積脈浮大而長飢則減飽則見䐜起與榖爭減心下累累如桃李起見於外腹滿腸鳴四肢重足脛腫厥不能臥是主肌肉損其色黃

《脈經》 SMK-08-12-006 ☞diff

診得肝積脈弦而細兩脇下痛邪走心下足腫寒脇痛引少腹男子積疝女子瘕淋身無膏澤喜轉筋爪甲枯黑春差秋劇其色靑

《脈經》 SMK-08-12-007 ☞diff

診得腎積脈沈而急苦脊與腰相引痛飢則見飽則減少腹裏急口乾咽腫傷爛目𥆨𥆨骨中寒主髓厥善忘其色黑

《脈經》 SMK-08-12-008 ☞diff

寸口脈沈而橫者脇下及腹中有橫積痛其脈弦腹中急痛腰背痛相引腹中有寒疝瘕脈弦緊而微細者癓也夫寒痺癥瘕積聚之脈皆弦緊若在心下卽寸弦緊;在胃管卽關弦緊;在臍下卽尺弦緊一曰:關脈弦長有積在臍左右上下也

《脈經》 SMK-08-12-009 ☞diff

又脈癥法左手脈橫癥在左;右手脈橫癥在右;脈頭大者在上;頭小者在下

《脈經》 SMK-08-12-010 ☞diff

又法:橫脈見左積在右;見右積在左偏得洪實而滑亦爲積弦緊亦爲積爲寒痺爲疝痛內有積不見脈難治;見一脈一作脇相應爲易治;諸不相應爲不治

《脈經》 SMK-08-12-011 ☞diff

左手脈大右手脈小上病在左脇下病在左足

《脈經》 SMK-08-12-012 ☞diff

右手脈大左手脈小上病在右脇下病在右足

《脈經》 SMK-08-12-013 ☞diff

脈弦而伏者腹中有癥不可轉也必死不治

《脈經》 SMK-08-12-014 ☞diff

脈來細而沈時直者身有癰腫若腹中有伏梁

《脈經》 SMK-08-12-015 ☞diff

脈來小沈而實者胃中有積聚不下食食卽吐

平驚悸衄吐下血胸滿瘀血脈證第十三

《脈經》 SMK-08-13-001 ☞diff

寸口脈動而弱動則爲驚弱則爲悸

《金匱》 GGY-16-001 ☞diff

寸口脈動而弱動則爲驚弱則爲悸

《脈經》 SMK-08-13-002 ☞diff

趺陽脈微而浮浮則胃氣虛微則不能食此恐懼之脈憂迫所作也驚生病者其脈止而復來其人目睛不轉不能呼氣

《脈經》 SMK-08-13-003 ☞diff

寸口脈緊趺陽脈浮胃氣則虛

《脈經》 SMK-08-13-004 ☞diff

寸口脈緊寒之實也寒在上膲胸中必滿而噫胃氣虛者趺陽脈浮少陽脈緊心下必悸何以言之?寒水相搏二氣相爭是以悸

《脈經》 SMK-08-13-005 ☞diff

脈得諸澁濡弱爲亡血

《脈經》 SMK-08-13-006 ☞diff

寸口脈弦而大弦則爲減大則爲芤減則爲寒芤則爲虛寒虛相搏此名爲革婦人則半産漏下男子則亡血

《金匱》 GGY-16-008 ☞diff

寸口脈弦而大弦則爲減大則爲芤減則爲寒芤則爲虛寒虛相擊此名曰革婦人則半産漏下男子則亡血

《脈經》 SMK-08-13-007 ☞diff

亡血家不可攻其表汗出則寒慄而振

《全書|可不》 SSG-15-019 ☞diff

亡血不可發汗發汗則寒慄而振

《玉函》 SOB-13-019 ☞diff

亡血家不可攻其表汗出則寒慄而振

《脈經》 SMK-07-01-018 ☞diff

亡血家不可攻其表汗出則寒慄而振

《金匱》 GGY-16-009 ☞diff

亡血不可發其表汗出卽寒慄而振

《脈經》 SMK-08-13-008 ☞diff

問曰:病衄連日不止其脈何類?師曰:脈來輕輕在肌肉尺中自溢一云尺脈浮目睛暈黃衄必未止;暈黃去目睛慧了知衄今止

《金匱》 GGY-16-002 ☞diff

師曰尺脈浮目睛暈黃衄未止暈黃去目睛慧了知衄今止

《脈經》 SMK-08-13-009 ☞diff

師曰:從春至夏發衄者太陽;從秋至冬發衄者陽明

《金匱》 GGY-16-003 ☞diff

又曰從春至夏衄者太陽從秋至冬衄者陽明

《脈經》 SMK-08-13-010 ☞diff

寸口脈微弱尺脈澁弱則發熱澁爲無血其人必厥微嘔夫厥當眩不眩而反頭痛痛爲實下虛上實必衄也

《脈經》 SMK-08-13-011 ☞diff

太陽脈大而浮必衄吐血

《脈經》 SMK-08-13-012 ☞diff

病人面無血色無寒熱脈沈弦者衄也

《金匱》 GGY-16-005 ☞diff

病人面無色無寒熱脈沈弦者浮弱手按之絶者下血煩咳者必吐血

《脈經》 SMK-08-13-013 ☞diff

衄家不可發其汗汗出必額上促急而緊直視而不能眴不得眠

《金匱》 GGY-16-004 ☞diff

衄家不可汗汗出必額上陷脈緊急直視不能眴不得眠

《脈經》 SMK-08-13-014 ☞diff

脈浮弱手按之絶者下血;煩咳者必吐血

《脈經》 SMK-08-13-015 ☞diff

寸口脈微而弱氣血俱虛男子則吐血女子則下血嘔吐汗出者爲可

《脈經》 SMK-08-13-016 ☞diff

趺陽脈微而弱春以胃氣爲本吐利者爲可不者此爲有水氣其腹必滿小便則難

《脈經》 SMK-08-13-017 ☞diff

病人身熱脈小絶者吐血若下血婦人亡經此爲寒脈遲者胸上有寒悸氣喜唾

《脈經》 SMK-08-13-018 ☞diff

脈有陰陽趺陽少陰脈皆微其人不吐下必亡血

《脈經》 SMK-08-13-019 ☞diff

脈沈爲在裏榮衛內結胸滿必吐血

《脈經》 SMK-08-13-020 ☞diff

男子盛大其脈陰陽微趺陽亦微獨少陰浮大必便血而失精設言淋者當小便不利

《脈經》 SMK-08-13-021 ☞diff

趺陽脈弦必腸痔下血

《脈經》 SMK-08-13-022 ☞diff

病人胸滿脣痿舌靑口燥其人但欲漱水不欲嚥無寒熱脈微大來遲腹不滿其人言我滿爲有瘀血當汗出不出內結亦爲瘀血病者如熱狀煩滿口乾燥而渴其脈反無熱此爲陰伏是瘀血也當下之

《金匱》 GGY-16-010 ☞diff

病人胸滿脣痿舌靑口燥但欲嗽水不欲嚥無寒熱脈微大來遲腹不滿其人言我滿爲有瘀血病者如熱狀煩滿口乾燥而渴其脈反無熱此爲陰伏是瘀血也當下之

《脈經》 SMK-08-13-023 ☞diff

下血先見血後見便此近血也;先見便後見血此逺血也

平嘔吐噦下利脈證第十四

《脈經》 SMK-08-14-001 ☞diff

嘔而脈弱小便復利身有微熱見厥者難治

《全書》 SSB-377 ☞diff

⒀嘔而脈弱小便復利身有微熱見厥者難治四逆湯主之

身有微熱:《康平》“有微熱”

《全書|法》 SSR-12-017 ☞diff

嘔而脈弱小便利身有微熱見厥者難治四逆湯主之〔第十七〕用前第五方前有嘔膿一證

《千翼》 STB-12-053 ☞diff

嘔而脈弱小便復利身有微熱見厥難治四逆湯主之稍頭一作指頭

《玉函》 SOB-10-050 ☞diff

嘔而脈弱小便復利身有微熱見厥者難治四逆湯主之

《金匱》 GGY-17-015 ☞diff

嘔而脈弱小便復利身有微熱見厥者難治四逆湯主之

《脈經》 SMK-08-14-002 ☞diff

趺陽脈浮者胃氣虛寒氣在上憂氣在下二氣竝爭但出不入其人卽嘔而不得食恐怖而死寬緩卽差

《脈經》 SMK-08-14-003 ☞diff

夫嘔家有癰膿者不可治嘔膿盡自愈

《全書》 SSB-376 ☞diff

⒀嘔家有癰膿者不可治嘔膿盡自愈

《千翼》 STB-12-051 ☞diff

嘔家有癰膿不可治嘔膿盡自愈

《玉函》 SOB-10-048 ☞diff

嘔家有癰膿不可治嘔膿盡自愈

《金匱》 GGY-17-001 ☞diff

夫嘔家有癰膿不可治嘔膿盡自愈

《脈經》 SMK-08-14-004 ☞diff

先嘔却渴者此爲欲解;先渴却嘔者爲水停心下此屬飮家嘔家本渴今反不渴者以心下有支飮也

《脈經》 SMK-08-15-029 ☞diff

嘔家本渴渴者爲欲解今反不渴心下有支飮故也小半夏湯主之

《脈經》 SMK-08-15-037 ☞diff

先渴却嘔爲水停心下此屬飮家半夏加茯苓湯主之

《金匱》 GGY-12-019 ☞diff

嘔家本渴渴者爲欲解今反不渴心下有支飮故也小半夏湯方主之千金云小半夏加茯苓湯

《金匱》 GGY-12-032 ☞diff

先渴後嘔爲水停心下此屬飮家小半夏茯苓湯主之方見上

《金匱》 GGY-17-002 ☞diff

先嘔却渴者此爲欲解先渴却嘔者爲水停心下此屬飮家嘔家本渴今反不渴者以心下有支飮故也此屬支飮

《脈經》 SMK-08-14-005 ☞diff

問曰:病人脈數數爲熱當消榖引食而反吐者何也?師曰:以發其汗令陽微膈氣虛脈乃數數爲客熱不能消榖胃中虛冷故吐也

《全書》 SSB-122 ☞diff

⒁病人脈數數爲熱當消穀引食而反吐者此以發汗令陽氣微膈氣虛脈乃數也數爲客熱不能消穀以胃中虛冷故吐也

《千翼》 STB-14-005 ☞diff

病人脈數數爲熱當消穀引食而反吐者以醫發其汗陽氣微膈氣虛脈則爲數數爲客熱不能消穀胃中虛冷故吐也

《玉函》 SOB-03-132 ☞diff

病人脈數數爲熱當消穀引食而反吐者以醫發其汗陽氣微膈氣虛脈則爲數數爲客熱不能消穀胃中虛冷故吐也

《玉函》 SOB-19-008 ☞diff

病人脈數數爲熱當消穀引食而反吐者以醫發其汗陽氣微膈氣虛脈則爲數數爲客熱不能消穀胃中虛冷故吐也

《脈經》 SMK-07-01-027 ☞diff

病人脈數數爲有熱當消榖引食反吐者醫發其汗陽微膈氣虛脈則爲數數爲客陽不能消糓胃中虛冷故令吐也

《金匱》 GGY-17-003 ☞diff

問曰病人脈數數爲熱當消穀引食而反吐者何也師曰以發其汗令陽微膈氣虛脈乃數數爲客熱不能消穀胃中虛冷故也

《脈經》 SMK-08-14-006 ☞diff

陽緊陰數其人食已卽吐陽浮而數亦爲吐

《脈經》 SMK-08-14-007 ☞diff

寸緊尺澁其人胸滿不能食而吐吐止者爲下之故不能食設言未止者此爲胃反故尺爲之微澁也

《脈經》 SMK-08-14-008 ☞diff

寸口脈緊而芤緊則爲寒芤則爲虛虛寒相搏脈爲陰結而遲其人則噎關上脈數其人則吐

《脈經》 SMK-08-14-009 ☞diff

脈弦者虛也胃氣無餘朝食暮吐變爲胃反寒在於上醫反下之今脈反弦故名曰虛

《金匱》 GGY-17-004 ☞diff

脈弦者虛也胃氣無餘朝食暮吐變爲胃反寒在於上醫反下之令脈反弦故名曰虛

《脈經》 SMK-08-14-010 ☞diff

趺陽脈微而澁微則下利澁則吐逆殺不得入也

《脈經》 SMK-08-14-011 ☞diff

寸口脈微而數微則無氣無氣則柔虛榮虛則血不足血不足則胸中冷趺陽脈浮而澁浮則爲虛澁則傷脾脾傷則不磨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宿榖不化名曰胃反脈緊而澁其病難治

《金匱》 GGY-17-005 ☞diff

寸口脈微而數微則無氣無氣則榮虛榮虛則血不足血不足則胸中冷

《金匱》 GGY-17-006 ☞diff

趺陽脈浮而澁浮則爲虛澁則傷脾脾傷則不磨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宿穀不化名曰胃反脈緊而澁其病難治

《脈經》 SMK-08-14-012 ☞diff

夫吐家脈來形狀如新臥起

《脈經》 SMK-08-14-013 ☞diff

病人欲吐者不可下之

《金匱》 GGY-17-007 ☞diff

病人欲吐者不可下之

《脈經》 SMK-08-14-014 ☞diff

嘔吐而病在膈上後思水者急與之思水者猪苓散主之

《玉函》 SOB-28-006 ☞diff

嘔吐而病在膈上後必思水者急與猪苓湯飮之水亦得也

《脈經》 SMK-07-15-006 ☞diff

嘔吐而病在膈上後必思水者急與猪苓散飮之水亦得也

《金匱》 GGY-17-014 ☞diff

嘔吐而病在膈上後思水者急與之思水者猪苓散主之

《脈經》 SMK-08-14-015 ☞diff

噦而腹滿視其前後知何部不利利之卽愈

《全書》 SSB-381 ☞diff

⒀傷寒噦而腹滿視其前後知何部不利利之卽愈

《千翼》 STB-12-056 ☞diff

傷寒噦而滿者視其前後知何部不利利之則愈

《玉函》 SOB-10-053 ☞diff

傷寒噦而腹滿問其前後知何部不利利之卽愈

《金匱》 GGY-17-008 ☞diff

噦而腹滿視其前後知何部不利利之卽愈

《脈經》 SMK-08-14-016 ☞diff

夫六腑氣絶於外者手足寒上氣脚縮五藏氣絶於內者下利不禁下甚者手足不仁

《金匱》 GGY-17-025 ☞diff

夫六府氣絶於外者手足寒上氣脚縮五臟氣絶於內者利不禁下甚者手足不仁

《脈經》 SMK-08-14-017 ☞diff

下利脈沈弦者下重;其脈大者爲未止;脈微弱數者爲欲自止雖發熱不死

《全書》 SSB-365 ☞diff

⒀下利脈沈弦者下重也脈大者爲未止脈微弱數者爲欲自止雖發熱不死

《千翼》 STB-12-040 ☞diff

下利脈沈弦者下重;其脈大者爲未止;脈微弱數者爲欲自止雖發熱不死

《玉函》 SOB-10-037 ☞diff

下利脈沈弦者下重脈大者爲未止脈微弱數者爲欲自止雖發熱不死

《金匱》 GGY-17-026 ☞diff

下利脈沈弦者下重脈大者爲未止脈微弱數者爲欲自止雖發熱不死

《脈經》 SMK-08-14-018 ☞diff

脈滑按之虛絶者其人必下利

《脈經》 SMK-08-14-019 ☞diff

下利有微熱其人渴脈弱者今自愈

《全書》 SSB-360 ☞diff

⒀下利有微熱而渴脈弱者自愈

今:《康平》“令”

《千翼》 STB-12-035 ☞diff

下利有微熱其人渴脈弱者自愈

《玉函》 SOB-10-031 ☞diff

下利有微熱而渴脈弱者自愈

《金匱》 GGY-17-028 ☞diff

下利有微熱而渴脈弱者今自愈

《脈經》 SMK-08-14-020 ☞diff

下利脈數若微發熱汗自出者自愈設脈復緊爲未解

《金匱》 GGY-17-029 ☞diff

下利脈數有微熱汗出今自愈設脈緊爲未解

《脈經》 SMK-08-14-021 ☞diff

下利寸脈反浮數尺中自澁其人必淸膿血

《全書》 SSB-363 ☞diff

⒀下利寸脈反浮數尺中自澁者必淸膿血

《千翼》 STB-12-038 ☞diff

下利脈反浮數尺中自澁其人必淸膿血

《玉函》 SOB-10-035 ☞diff

下利寸脈反浮熱尺中自澁者必淸膿血

《金匱》 GGY-17-033 ☞diff

下利寸脈反浮數尺中自澁者必淸膿血

《脈經》 SMK-08-14-022 ☞diff

下利手足厥無脈灸之不溫若脈不還反微喘者

《全書》 SSB-362 ☞diff

⒀下利手足厥冷無脈者灸之不溫若脈不還反微喘者死 ⒂少陰負趺陽者爲順也

&:《翼》主厥,厥陰是也。《玉》主足厥陰是也。

《千翼》 STB-12-037 ☞diff

下利手足厥無脈灸之不溫反微喘者少陰負跌陽者爲順

《千翼》 STB-13-095 ☞diff

下利手足厥無脈灸之主厥厥陰是也灸不溫反微喘者

《玉函》 SOB-10-033 ☞diff

下利手足厥冷無脈者灸之不溫而脈不還反微喘者死

《玉函》 SOB-10-034 ☞diff

少陰負趺陽者爲順也

앞조문에 이어지는 조문

《玉函》 SOB-24-006 ☞diff

下利手足厥冷無脈灸之主足厥陰是也灸不溫反微喘者死

《脈經》 SMK-07-11-006 ☞diff

下利手足厥無脈灸之不溫反微喘者少陰負趺陽者爲順也

《脈經》 SMK-08-14-023 ☞diff

少陰負趺陽者爲順也

앞조문에 이어지는 조문

《金匱》 GGY-17-027 ☞diff

下利手足厥冷無脈者灸之不溫若脈不還反微喘者少陰負趺陽者爲順也

《脈經》 SMK-08-14-023 ☞diff

少陰負趺陽者爲順也

앞조문에 이어지는 조문

《全書》 SSB-362 ☞diff

⒀下利手足厥冷無脈者灸之不溫若脈不還反微喘者死 ⒂少陰負趺陽者爲順也

&:《翼》主厥,厥陰是也。《玉》主足厥陰是也。

《千翼》 STB-12-037 ☞diff

下利手足厥無脈灸之不溫反微喘者少陰負跌陽者爲順

《千翼》 STB-13-095 ☞diff

下利手足厥無脈灸之主厥厥陰是也灸不溫反微喘者

《玉函》 SOB-10-033 ☞diff

下利手足厥冷無脈者灸之不溫而脈不還反微喘者死

《玉函》 SOB-10-034 ☞diff

少陰負趺陽者爲順也

앞조문에 이어지는 조문

《玉函》 SOB-24-006 ☞diff

下利手足厥冷無脈灸之主足厥陰是也灸不溫反微喘者死

《脈經》 SMK-07-11-006 ☞diff

下利手足厥無脈灸之不溫反微喘者少陰負趺陽者爲順也

《脈經》 SMK-08-14-022 ☞diff

下利手足厥無脈灸之不溫若脈不還反微喘者

《金匱》 GGY-17-027 ☞diff

下利手足厥冷無脈者灸之不溫若脈不還反微喘者少陰負趺陽者爲順也

《脈經》 SMK-08-14-024 ☞diff

下利脈數而浮一作渴今自愈設不差其人必淸膿血以有熱故也

《全書》 SSB-367 ☞diff

⒀下利脈數而渴者令自愈設不差必淸膿血以有熱故也

《千翼》 STB-12-042 ☞diff

下利脈反數而渴者今自愈設不差必淸膿血有熱故也

《玉函》 SOB-10-039 ☞diff

下利脈反數而渴者今自愈設不差必淸膿血以有熱故也

《金匱》 GGY-17-030 ☞diff

下利脈數而渴者今自愈設不差必淸膿血以有熱故也

《脈經》 SMK-08-14-025 ☞diff

下利後脈絶手足厥冷晬時脈還手足溫者生;脈不還者

《全書》 SSB-368 ☞diff

⒀下利後脈絶手足厥冷晬時脈還手足溫者生脈不還者

脈不還者:《玉》不還不溫者

《千翼》 STB-12-043 ☞diff

下利後脈絶手足厥晬時脈還手足溫者生;不還者

《玉函》 SOB-10-040 ☞diff

下利後其脈絶手足厥晬時脈還手足溫者生不還不溫者死

《金匱》 GGY-17-036 ☞diff

下利後脈絶手足厥冷晬時脈還手足溫者生脈不還者死

《脈經》 SMK-08-14-026 ☞diff

下利脈反弦發熱身汗者自愈

《金匱》 GGY-17-031 ☞diff

下利脈反弦發熱身汗者自愈

《脈經》 SMK-08-14-027 ☞diff

下利氣者當利其小便

《金匱》 GGY-17-032 ☞diff

下利氣者當利其小便

《脈經》 SMK-08-14-028 ☞diff

下利淸榖不可攻其表汗出必脹滿其藏寒者當下之

《全書》 SSB-364 ☞diff

⒀下利淸穀不可攻表汗出必脹滿

《全書|可不》 SSG-15-024 ☞diff

下利不可發汗汗出必脹滿

《千翼》 STB-12-039 ☞diff

下利淸穀不可攻其表汗出必脹慲

《玉函》 SOB-10-036 ☞diff

下利淸穀不可攻其表汗出必脹滿

《玉函》 SOB-13-025 ☞diff

下利淸穀不可攻其表汗出必脹滿

《脈經》 SMK-07-01-024 ☞diff

下利淸榖不可攻其表汗出必脹滿

《金匱》 GGY-17-034 ☞diff

下利淸穀不可攻其表汗出必脹滿

《脈經》 SMK-08-14-029 ☞diff

下利脈沈而遲其人面少赤身有微熱下利淸榖必鬱冒汗出而解其人微厥所以然者其面戴陽下虛故也

《全書》 SSB-366 ☞diff

⒀下利脈沈而遲其人面少赤身有微熱下利淸穀者必鬱冒汗出而解 ⒁病人必微厥所以然者其面戴陽下虛故也

《千翼》 STB-12-041 ☞diff

下利脈沈而遲其人面少赤身有微熱下利淸穀必鬱冒汗出而解其人微厥所以然者其面戴陽下虛故也

《玉函》 SOB-10-038 ☞diff

下利脈沈而遲其人面少赤身有微熱下利淸穀必鬱冒汗出而解病人必微厥所以然者其面戴陽下虛故也

《金匱》 GGY-17-035 ☞diff

下利脈沈而遲其人面少赤身有微熱下利淸穀者必鬱冒汗出而解病人必微熱所以然者其面戴陽下虛故也

《脈經》 SMK-08-14-030 ☞diff

下利腹脹滿身體疼痛先溫其裏乃攻其表

《全書》 SSB-372 ☞diff

⒀下利腹脹滿身體疼痛者先溫其裏乃攻其表溫裏宜四逆湯攻表宜桂枝湯

《全書|法》 SSR-12-013 ☞diff

下利腹脹滿身疼痛者先溫裏乃攻表溫裏宜四逆湯攻表宜桂枝湯〔第十三〕四逆湯用前第五方桂枝湯五味

《全書|可不》 SSG-16-022 ☞diff

下利腹脹滿身體疼痛者先溫其裏乃攻其表溫裏宜四逆湯攻表宜桂枝湯十六用前第一方

《千翼》 STB-12-048 ☞diff

下利腹滿身體疼痛先溫其裏乃攻其表溫裏宜四逆湯攻表宜桂枝湯稍頭一作指頭

《千翼》 STB-13-074 ☞diff

下利腹脹滿身體疼痛先溫其裏宜四逆湯

《玉函》 SOB-10-044 ☞diff

下利腹脹滿身體疼痛先溫其裏乃攻其表溫裏宜四逆湯攻表宜桂枝湯

《玉函》 SOB-20-003 ☞diff

下利腹滿身體疼痛先溫其裏宜四逆湯

《脈經》 SMK-07-09-003 ☞diff

下利腹滿身體疼痛先溫其裏宜四逆湯

《金匱》 GGY-17-037 ☞diff

下利腹脹滿身體疼痛者先溫其裏乃攻其表溫裏宜四逆湯攻表宜桂枝湯

《脈經》 SMK-08-14-031 ☞diff

下利脈遲而滑者實也利未欲止當下之

《金匱》 GGY-17-039 ☞diff

下利脈遲而滑者實也利未欲止急下之大承氣湯

《脈經》 SMK-08-14-032 ☞diff

下利脈反滑者當有所去下乃愈

《金匱》 GGY-17-040 ☞diff

下利脈反滑者當有所去下乃愈大承氣湯

《脈經》 SMK-08-14-033 ☞diff

下利差至其年月日時復發此爲病不盡當復下之

《金匱》 GGY-17-041 ☞diff

下利已差至其年月日時復發者以病不盡故也當下之大承氣湯

《脈經》 SMK-08-14-034 ☞diff

下利而譫語者爲有燥屎也宜下之

《全書》 SSB-374 ☞diff

⒀下利譫語者有燥屎也小承氣湯

《全書|法》 SSR-12-015 ☞diff

下利譫語者有燥屎也宜小承氣湯〔第十五〕三味

《全書|可不》 SSG-21-030 ☞diff

下利譫語者有燥屎也屬小承氣湯方二十八

《千翼》 STB-12-049 ☞diff

下利而譫語爲有燥屎小承氣湯主之稍頭一作指頭

《玉函》 SOB-10-046 ☞diff

下利譫語者有燥屎也宜小承氣湯

《玉函》 SOB-18-031 ☞diff

下利而譫語者爲有燥屎也屬承氣湯

《金匱》 GGY-17-042 ☞diff

下利譫語者有燥屎也小承氣湯主之

《脈經》 SMK-08-14-035 ☞diff

下利而腹痛滿爲寒實當下之

《脈經》 SMK-08-14-036 ☞diff

下利腹中堅者當下之

《脈經》 SMK-08-14-037 ☞diff

下利後更煩按其心下濡者爲虛煩也

《脈經》 SMK-08-14-038 ☞diff

下利後脈三部皆平按其心下堅者可下之

《金匱》 GGY-17-038 ☞diff

下利三部脈皆平按之心下堅者急下之大承氣湯

《脈經》 SMK-08-14-039 ☞diff

下利脈浮大者虛也以强下之故也設脈浮革因爾腸鳴當溫之

《全書|可不》 SSG-20-042 ☞diff

下利脈大者虛也以强下之故也設脈浮革因爾腸鳴者屬當歸四逆湯方三

《玉函》 SOB-17-044 ☞diff

下利其脈浮大此爲虛以强下之故也設脈浮革因爾腸鳴屬當歸四逆湯證

《玉函》 SOB-19-090 ☞diff

下利其脈浮大此爲虛以强下之故也設脈浮革故爾腸鳴屬當歸四逆湯證

《玉函》 SOB-20-009 ☞diff

下利其脈浮大此爲虛以强下之故也設脈浮革因爾腸鳴當溫之與水者噦宜當歸四逆湯

《玉函》 SOB-27-004 ☞diff

下利其脈浮大此爲虛以强下之故也設脈浮革因爾腸鳴當溫之與水者噦

《脈經》 SMK-07-06-044 ☞diff

下利其脈浮大此爲虛以强下之故也設脈浮革因爾腸鳴屬當歸四逆湯

《脈經》 SMK-07-09-009 ☞diff

下利其脈浮大此爲虛以强下之故也設脈浮革因爾腸鳴當溫之宜當歸四逆湯

《脈經》 SMK-07-14-005 ☞diff

下利其脈浮大此爲虛以强下之故也設脈浮革因爾腸鳴當溫之與水卽噦

《脈經》 SMK-08-14-040 ☞diff

病者痿黃躁而不渴胃中寒實而下利不止者

《金匱》 GGY-10-004 ☞diff

病者痿黃躁而不渴胸中寒實而利不止者死

《脈經》 SMK-08-14-041 ☞diff

夫風寒下者不可下之下之後心下堅痛脈遲者爲寒但當溫之脈沈緊下之亦然脈大浮弦下之當已

平肺痿肺癰咳逆上氣淡飮脈證第十五

《脈經》 SMK-08-15-001 ☞diff

問曰:熱在上膲者因咳爲肺痿肺痿之病從何得之?師曰:或從汗出或從嘔吐或從消渴小便利數或從便難數被駃藥下利重亡津液故得之

《金匱》 GGY-07-001 ☞diff

問曰熱在上焦者因咳爲肺痿肺痿之病何從得之師曰或從汗出或從嘔吐或從消渴小便利數或從便難又被快藥下利重亡津液故得之

《脈經》 SMK-08-15-002 ☞diff

寸口脈不出而反發汗陽脈早索陰脈不澁三焦踟蹰入而不出陰脈不澁身體反冷其內反煩多唾脣燥小便反難此爲肺痿傷於津液便如爛瓜亦如豚腦但坐發汗故也

《脈經》 SMK-08-15-003 ☞diff

肺痿其人欲咳不得咳咳則出乾沫久久小便不利甚則脈浮弱

《脈經》 SMK-08-15-004 ☞diff

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其人不渴必遺溺小便數所以然者以上虛不能制下也此爲肺中冷必眩多涎唾甘草乾薑湯以溫其藏

《金匱》 GGY-07-006 ☞diff

肺痿吐涎沫而不能咳者其人不渴必遺尿小便數所以然者以上虛不能制下故也此爲肺中冷必眩多涎唾甘草乾薑湯以溫之

《脈經》 SMK-08-15-005 ☞diff

師曰:肺痿咳唾咽燥欲飮水者自愈自張口者短氣也

《脈經》 SMK-08-15-006 ☞diff

咳而口中自有津液舌上胎滑此爲浮寒非肺痿也

《脈經》 SMK-08-15-007 ☞diff

問曰:寸口脈數其人咳口中反有濁唾涎沫者何也?師曰:此爲肺痿之病若口中辟辟燥咳則胸中隱隱痛脈反滑數此爲肺癰

《金匱》 GGY-07-002 ☞diff

問曰寸口脈數其人咳口中反有濁唾涎沫者何師曰此肺痿之病若口中辟辟燥咳卽胸中隱隱痛脈反滑數此爲肺癰咳唾膿血脈數虛者爲肺痿數實者爲肺癰

《脈經》 SMK-08-15-008 ☞diff

咳唾膿血脈數虛者爲肺痿;脈數實者爲肺癰

《金匱》 GGY-07-002 ☞diff

問曰寸口脈數其人咳口中反有濁唾涎沫者何師曰此肺痿之病若口中辟辟燥咳卽胸中隱隱痛脈反滑數此爲肺癰咳唾膿血脈數虛者爲肺痿數實者爲肺癰

《脈經》 SMK-08-15-009 ☞diff

問曰:病咳逆脈之何以知此爲肺癰?當有膿血吐之則死後竟吐膿死其脈何類?師曰:寸口脈微而數微則爲風數則爲熱微則汗出數則惡寒風中於衛呼氣不入;熱過於榮吸而不出風傷皮毛熱傷血脈風舎於肺其人則咳口乾喘滿咽燥不渴多唾濁沫時時掖寒熱之所過血爲凝滯畜結癰膿吐如米粥始萌可救膿成則死

《金匱》 GGY-07-003 ☞diff

問曰病咳逆脈之何以知此爲肺癰當有膿血吐之則死其脈何類師曰寸口脈微而數微則爲風數則爲熱微則汗出數則惡寒風中於衛呼氣不入熱過於營吸而不出風傷皮毛熱傷血脈風舍於肺其人則咳口乾喘滿咽燥不渴多唾濁沫時時振寒熱之所過血爲之凝滯蓄結癰膿吐如米粥始萌可救膿成則死

《脈經》 SMK-08-15-010 ☞diff

咳而胸滿振寒脈數咽乾不渴時時出濁唾腥臭久久吐膿如粳米粥者爲肺癰桔梗湯主之

《金匱》 GGY-07-013 ☞diff

咳而胸滿振寒脈數咽乾不渴時出濁唾腥臭久久吐膿如米粥者爲肺癰桔梗湯主之

《脈經》 SMK-08-15-011 ☞diff

肺癰胸滿脹一身面目浮腫鼻寒淸涕出不聞香臭酸辛咳逆上氣喘鳴迫塞葶藶大棗瀉肺湯主之

《金匱》 GGY-07-016 ☞diff

肺癰胸脹滿一身面目浮腫鼻塞淸涕出不聞香臭酸辛咳逆上氣喘鳴迫塞葶藶大棗瀉肺湯主之方見上三日一劑可至三四劑此先服小靑龍湯一劑乃進之小靑龍湯方見咳嗽門中

《脈經》 SMK-08-15-012 ☞diff

寸口脈數趺陽脈緊寒熱相搏故振寒而咳趺陽脈浮緩胃氣如經此爲肺癰

《脈經》 SMK-08-15-013 ☞diff

問曰:振寒發熱寸口脈滑而數其人飮食起居如故此爲癰腫病醫反不知而以傷寒治之應不愈也何以知有膿?膿之所在何以別知其處?師曰:假令膿在胸中者爲肺癰其人脈數咳唾有膿血設膿未成其脈自緊數緊去但數膿爲已成也

《脈經》 SMK-08-15-014 ☞diff

夫病吐血喘咳上氣其脈數有熱不得臥者上氣面浮腫肩息其脈浮大不治又加利尤甚上氣躁而喘者屬肺脹欲作風水發汗則愈一云:咳而上氣肺脹其脈沈心下有水氣也《要略》《千金》《外臺》沈作浮

《金匱》 GGY-16-006 ☞diff

夫吐血咳逆上氣其脈數而有熱不得臥者

《金匱》 GGY-07-004 ☞diff

上氣面浮腫肩息其脈浮大不治又加利尤甚

《金匱》 GGY-07-005 ☞diff

上氣喘而躁者屬肺脹欲作風水發汗則愈

《脈經》 SMK-08-15-015 ☞diff

夫酒客咳者必致吐血此坐極飮過度所致也

《金匱》 GGY-16-007 ☞diff

夫酒客咳者必致吐血此因極飮過度所致也

《脈經》 SMK-08-15-016 ☞diff

咳家脈弦爲有水可與十棗湯下之咳而脈浮其人不咳不食如是四十日乃已一云:三十日咳而時發熱脈卒弦者非虛也此爲胸中寒實所致也當吐之咳家其脈弦欲行吐藥當相人强弱而無熱乃可吐之其脈沈者不可發汗久咳數嵗其脈弱者可治;實大數者不可治其脈虛者必苦冒其人本有支飮在胸中故也治屬飮家

《金匱》 GGY-12-023 ☞diff

咳家其脈眩爲有水十棗湯主之方見上

《金匱》 GGY-12-025 ☞diff

久咳數歲其脈弱者可治實大數者其脈虛者必苦冒其人本有支飮在胸中故也治屬飮家

《脈經》 SMK-08-15-017 ☞diff

問曰:夫飮有四何謂也?師曰:有淡飮一云留飮有懸飮有溢飮有支飮

《金匱》 GGY-12-001 ☞diff

問曰夫飮有四何謂也師曰有痰飮有懸飮有溢飮有支飮

《脈經》 SMK-08-15-018 ☞diff

問曰:四飮何以爲異?師曰:其人素盛今瘦水走腸間瀝瀝有聲謂之淡飮飮後水流在脇下咳唾引痛謂之懸飮飮水流行歸於四肢當汗出而不汗出身體疼重謂之溢飮咳逆倚息短氣不得臥其形如腫謂之支飮

《金匱》 GGY-12-002 ☞diff

問曰四飮何以爲異師曰其人素盛今瘦水走腸間瀝瀝有聲謂之痰飮飮後水流在脇下咳唾引痛謂之懸飮飮水流行歸於四肢當汗出而不汗出身體疼重謂之溢飮咳逆倚息短氣不得臥其形如腫謂之支飮

《脈經》 SMK-08-15-019 ☞diff

留飮者脇下痛引缺盆咳嗽轉盛一云輒已

《金匱》 GGY-12-004 ☞diff

夫心下留飮其人背寒冷如手大留飮者脇下痛引缺盆咳嗽則輙已胸中有留飮其人短氣而渴四肢歷節痛脈沈者有留飮

《脈經》 SMK-08-15-020 ☞diff

胸中有留飮其人短氣而渴四肢歷節痛其脈沈者有留飮

《金匱》 GGY-12-004 ☞diff

夫心下留飮其人背寒冷如手大留飮者脇下痛引缺盆咳嗽則輙已胸中有留飮其人短氣而渴四肢歷節痛脈沈者有留飮

《脈經》 SMK-08-15-021 ☞diff

夫心下有留飮其人背寒冷大如手

《金匱》 GGY-12-004 ☞diff

夫心下留飮其人背寒冷如手大留飮者脇下痛引缺盆咳嗽則輙已胸中有留飮其人短氣而渴四肢歷節痛脈沈者有留飮

《脈經》 SMK-08-15-022 ☞diff

病者脈伏其人欲自利利者反快雖利心下續堅滿此爲留飮欲去故也甘遂半夏湯主之

《金匱》 GGY-12-010 ☞diff

病者脈伏其人欲自利利反快雖利心下續堅滿此爲留飮欲去故也甘遂半夏湯主之

《脈經》 SMK-08-15-023 ☞diff

病淡飮者當以溫藥和之

《脈經》 SMK-08-15-024 ☞diff

心下有淡飮胸脇支滿目眩甘草草一作遂湯主之

《金匱》 GGY-12-008 ☞diff

病痰飮者當以溫藥和之心下有痰飮胸脇支滿目眩苓桂朮甘湯主之

《脈經》 SMK-08-15-024 ☞diff

心下有淡飮胸脇支滿目眩甘草草一作遂湯主之

《脈經》 SMK-08-15-023 ☞diff

病淡飮者當以溫藥和之

《金匱》 GGY-12-008 ☞diff

病痰飮者當以溫藥和之心下有痰飮胸脇支滿目眩苓桂朮甘湯主之

《脈經》 SMK-08-15-025 ☞diff

病溢飮者當發其汗小靑龍湯主之

《金匱》 GGY-12-014 ☞diff

病溢飮者當發其汗大靑龍湯主之小靑龍湯亦主之

《脈經》 SMK-08-15-026 ☞diff

支飮亦喘而不能臥加短氣其脈平也

《金匱》 GGY-12-007 ☞diff

肺飮不弦但苦喘短氣支飮亦喘而不能臥加短氣其脈平也

《脈經》 SMK-08-15-027 ☞diff

膈間支飮其人喘滿心下痞堅面色黧黑其脈沈緊得之數十日醫吐下之不愈朮防己湯主之

《金匱》 GGY-12-015 ☞diff

膈間支飮其人喘滿心下痞堅面色黧黑其脈沈緊得之數十日醫吐下之不愈木防己湯主之虛者卽愈實者三日復發復與不愈者木防己湯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湯主之

《脈經》 SMK-08-15-028 ☞diff

心下有支飮其人苦冒眩澤瀉湯主之

《金匱》 GGY-12-016 ☞diff

心下有支飮其人苦冒眩澤瀉湯主之

《脈經》 SMK-08-15-029 ☞diff

嘔家本渴渴者爲欲解今反不渴心下有支飮故也小半夏湯主之

《脈經》 SMK-08-14-004 ☞diff

先嘔却渴者此爲欲解;先渴却嘔者爲水停心下此屬飮家嘔家本渴今反不渴者以心下有支飮也

《脈經》 SMK-08-15-037 ☞diff

先渴却嘔爲水停心下此屬飮家半夏加茯苓湯主之

《金匱》 GGY-12-019 ☞diff

嘔家本渴渴者爲欲解今反不渴心下有支飮故也小半夏湯方主之千金云小半夏加茯苓湯

《金匱》 GGY-12-032 ☞diff

先渴後嘔爲水停心下此屬飮家小半夏茯苓湯主之方見上

《金匱》 GGY-17-002 ☞diff

先嘔却渴者此爲欲解先渴却嘔者爲水停心下此屬飮家嘔家本渴今反不渴者以心下有支飮故也此屬支飮

《脈經》 SMK-08-15-030 ☞diff

夫有支飮家咳煩胸中痛者不卒死至一百日或一歲可與十棗湯

《金匱》 GGY-12-024 ☞diff

夫有支飮家咳煩胸中痛者不卒死至一百日一歲十棗湯

《脈經》 SMK-08-15-031 ☞diff

膈上之病滿喘咳吐發則寒熱背痛腰疼目泣目出目泣自出一作目眩其人振振身瞤劇必有伏飮

《金匱》 GGY-12-005 ☞diff

膈上病痰滿喘咳吐發則寒熱背痛腰疼目泣自出其人振振身瞤劇必有伏飮

《脈經》 SMK-08-15-032 ☞diff

夫病人飮水多必暴喘滿凡食少飮多心下水停甚者則悸微者短氣

《金匱》 GGY-12-006 ☞diff

夫病人飮水多必暴喘滿凡食少飮多水停心下甚者則悸微者短氣脈雙弦者寒也皆大下後善虛脈偏弦者飮也

《脈經》 SMK-08-15-033 ☞diff

脈雙弦者寒也皆大下後喜虛脈偏弦者飮也肺飮不弦但喜喘短氣

《金匱》 GGY-12-006 ☞diff

夫病人飮水多必暴喘滿凡食少飮多水停心下甚者則悸微者短氣脈雙弦者寒也皆大下後善虛脈偏弦者飮也

《金匱》 GGY-12-007 ☞diff

肺飮不弦但苦喘短氣支飮亦喘而不能臥加短氣其脈平也

《脈經》 SMK-08-15-034 ☞diff

病人一臂不隨時復轉移在一臂其脈沈細非風也必有飮在上膲其脈虛者爲微勞榮衛氣不周故也久久自差一云冬自差

《脈經》 SMK-08-15-035 ☞diff

腹滿口苦乾燥此腸間有水氣也防己椒目葶藶大黃丸主之

《金匱》 GGY-12-020 ☞diff

腹滿口舌乾燥此腸間有水氣己椒藶黃丸主之

《脈經》 SMK-08-15-036 ☞diff

假令瘦人臍下悸吐涎沫而癲眩者水也五苓散主之

《金匱》 GGY-12-022 ☞diff

假令瘦人臍下有悸吐涎沫而癲眩此水也五苓散主之

《脈經》 SMK-08-15-037 ☞diff

先渴却嘔爲水停心下此屬飮家半夏加茯苓湯主之

《脈經》 SMK-08-14-004 ☞diff

先嘔却渴者此爲欲解;先渴却嘔者爲水停心下此屬飮家嘔家本渴今反不渴者以心下有支飮也

《脈經》 SMK-08-15-029 ☞diff

嘔家本渴渴者爲欲解今反不渴心下有支飮故也小半夏湯主之

《金匱》 GGY-12-019 ☞diff

嘔家本渴渴者爲欲解今反不渴心下有支飮故也小半夏湯方主之千金云小半夏加茯苓湯

《金匱》 GGY-12-032 ☞diff

先渴後嘔爲水停心下此屬飮家小半夏茯苓湯主之方見上

《金匱》 GGY-17-002 ☞diff

先嘔却渴者此爲欲解先渴却嘔者爲水停心下此屬飮家嘔家本渴今反不渴者以心下有支飮故也此屬支飮

《脈經》 SMK-08-15-038 ☞diff

水在心心下堅築短氣惡水不欲飮;水在肺吐涎味欲飮水;水在脾少氣身重;水在肝脇下支滿嚏而痛;水在腎心下悸

《金匱》 GGY-12-003 ☞diff

水在心心下堅築短氣惡水不欲飮水在肺吐涎沫欲飮水水在脾少氣身重水在肝脇下支滿嚔而痛水在腎心下悸

平癰腫腸癰金瘡侵淫脈證第十六

《脈經》 SMK-08-16-001 ☞diff

脈數身無熱內有癰也一云腹無積聚身體一本作無熱脈數此爲腸有膿薏苡附子敗醤湯主之

腹無積聚∽主之:《匱》腹無積聚,身無熱,脈數,此爲腹內有膿,薏苡附子敗醬散主之

《脈經》 SMK-08-16-008 ☞diff

腸癰之爲病其身體甲錯腹皮一作支按之濡如腫狀

《金匱》 GGY-18-003 ☞diff

腸癰之爲病其身甲錯腹皮急按之濡如腫狀腹無積聚身無熱脈數此爲腹內有膿薏苡附子敗醬散主之

《脈經》 SMK-08-16-002 ☞diff

諸浮數脈應當發熱而反洒淅惡寒若有痛處當發其癰

《金匱》 GGY-18-001 ☞diff

諸浮數脈應當發熱而洒淅惡寒若有痛處當發其癰

《脈經》 SMK-08-16-003 ☞diff

脈微而遲必發熱;弱而數爲振寒當發癰腫

《脈經》 SMK-08-16-004 ☞diff

脈浮而數身體無熱其形嘿嘿胸中微躁一作胃中微燥不知痛之所在此人當發癰腫

《脈經》 SMK-08-16-005 ☞diff

脈滑而數數則爲熱滑則爲實;滑則主榮數則主衛榮衛相逢則結爲癰熱之所過則爲膿也

《脈經》 SMK-08-16-006 ☞diff

師曰:諸癰腫欲知有膿與無膿以手掩腫上熱者爲有膿不熱者爲無膿

《金匱》 GGY-18-002 ☞diff

師曰諸癰腫欲知有膿無膿以手掩腫上熱者爲有膿不熱者爲無膿

《脈經》 SMK-08-16-007 ☞diff

問曰:官羽林婦病醫脈之何以知婦人腸中有膿爲下之則愈?師曰:寸口脈滑而數滑則爲實數則爲熱;滑則爲榮數則爲衛衛數下降榮滑上昇榮衛相干血爲濁敗少腹痞堅小便或澁或時汗出或復惡寒膿爲已成設脈遲緊聚爲瘀血血下則愈

《脈經》 SMK-08-16-008 ☞diff

腸癰之爲病其身體甲錯腹皮一作支按之濡如腫狀

《脈經》 SMK-08-16-001 ☞diff

脈數身無熱內有癰也一云腹無積聚身體一本作無熱脈數此爲腸有膿薏苡附子敗醤湯主之

腹無積聚∽主之:《匱》腹無積聚,身無熱,脈數,此爲腹內有膿,薏苡附子敗醬散主之

《金匱》 GGY-18-003 ☞diff

腸癰之爲病其身甲錯腹皮急按之濡如腫狀腹無積聚身無熱脈數此爲腹內有膿薏苡附子敗醬散主之

《脈經》 SMK-08-16-009 ☞diff

腸癰者少腹腫按之則痛小便數如淋時時發熱自汗出復惡寒其脈遲緊者膿未成可下之當有血脈洪數者膿已成不可下也大黃牡丹湯主之

《金匱》 GGY-18-004 ☞diff

腸癰者少腹腫痞按之卽痛如淋小便自調時時發熱自汗出復惡寒其脈遲緊者膿未成可下之當有血脈洪數者膿已成不可下也大黃牧丹湯主之

《脈經》 SMK-08-16-010 ☞diff

問曰:寸口脈微而澁法當亡血若汗出設不汗者云何?答曰:若身有瘡被刀噐所傷亡血故也

《金匱》 GGY-18-005 ☞diff

問曰寸口脈微而澁法當亡血若汗出設不汗者云何答曰若身有瘡被刀斧所傷亡血故也

《脈經》 SMK-08-16-011 ☞diff

侵淫瘡從口起流向四肢者可治;從四肢流來入口者不可治之

《金匱》 GGY-18-007 ☞diff

浸淫瘡從口流向四肢者可治從四肢流來入口者不可治

新刋王氏脈經卷第九

平姙娠分別男女將産諸證第一

《脈經》 SMK-09-01-001 ☞diff

脈平而虛者乳子法也經云:陰搏陽別謂之有子此是血氣和調陽施陰化也診其手少陰脈動甚者姙子也少陰心脈也心主血脈又腎名胞門子戶尺中腎脈也尺中之脈按之不絶法姙娠也三部脈沈浮正等按之無絶者有娠也姙娠初時寸微小呼吸五至三月而尺數也脈滑疾重以手按之散者胎已三月也脈重手按之不散但疾不滑者五月也婦人姙娠四月欲知男女法左疾爲男右疾爲女俱疾爲生二子

《脈經》 SMK-09-01-002 ☞diff

又法:得太陰脈爲男得太陽脈爲女太陰脈沈太陽脈浮

《脈經》 SMK-09-01-003 ☞diff

又法:左手沈實爲男右手浮大爲女左右手俱沈實猥生二男;左右手俱浮大猥生二女

《脈經》 SMK-09-01-004 ☞diff

又法:尺脈左偏大爲男右偏大爲女左右俱大産二子大者如實狀

《脈經》 SMK-09-01-005 ☞diff

又法:左右尺俱浮爲産二男不爾則女作男生左右尺俱沈爲産二女不爾則男作女生也

《脈經》 SMK-09-01-006 ☞diff

又法:遣姙娠人面南行還復呼之左廻首者是男右廻首者是女也

《脈經》 SMK-09-01-007 ☞diff

又法:㸔上圊時夫從後急呼之左廻首是男右廻首是女也

《脈經》 SMK-09-01-008 ☞diff

又法:婦人姙娠其夫左乳房有核是男右乳房有核是女也

《脈經》 SMK-09-01-009 ☞diff

婦人懷娠離經其脈浮設腹痛引腰脊爲今欲生也但離經者不病也

《脈經》 SMK-09-01-010 ☞diff

又法:婦人欲生其脈離經夜半覺日中則生也

平姙娠胎動血分水分吐下腹痛證第二

《脈經》 SMK-09-02-001 ☞diff

婦人懐胎一月之時足厥陰脈養二月足少陽脈養三月手心主脈養四月手少陽脈養五月足太陰脈養六月足陽明脈養七月手太陰脈養八月手陽明脈養九月足少陰脈養十月足太陽脈養諸陰陽各養三十日活兒手太陽少陰不養者下主月水上爲乳汗活兒養母懷娠者不可灸剌其經必墮胎

《脈經》 SMK-09-02-002 ☞diff

婦人懷娠三月而渴其脈反遲者欲爲水分復腹痛者必墮胎

《脈經》 SMK-09-02-003 ☞diff

脈浮汗出者必閉其脈數者必發癰膿五月六月脈數者必向壞脈緊者必胞漏脈遲者必腹滿而喘脈浮者必水壞爲腫

《脈經》 SMK-09-02-004 ☞diff

問曰:有一婦人年二十所其脈浮數發熱嘔咳時下利不欲食脈復浮經水絶何也?師曰:法當有娠何以故?此虛家法當微弱而反浮數此爲戴陽陰陽和合法當姙娠到立秋熱當自去何以知然?數則爲熱熱者是火火是木之子死於未未爲六月位土王火休廢陰氣生秋節氣至火氣當罷熱自除去病卽

《脈經》 SMK-09-02-005 ☞diff

師曰:乳後三月有所見後三月來脈無所見此便是軀有兒者護之恐病利也何以故?懷姙陽氣內養乳中虛冷故令兒利

《脈經》 SMK-09-02-006 ☞diff

婦人懷娠六月七月脈弦發熱其胎踰腹腹痛惡寒寒者小腹如扇之狀所以然者子藏閉故也當以附子湯溫其藏

《金匱》 GGY-20-003 ☞diff

婦人懷娠六七月脈弦發熱其胎愈脹腹痛惡寒者少腹如扇所以然者子藏開故也當以附子湯溫其藏方未見

《脈經》 SMK-09-02-007 ☞diff

婦人姙娠七月脈實大牢强者生沈細者死

《脈經》 SMK-09-02-008 ☞diff

婦人姙娠八月脈實大牢强弦緊者生沈細者死

《脈經》 SMK-09-02-009 ☞diff

婦人懷軀六月七月暴下斗餘水其胎必倚而墮此非時孤漿預下故也

《脈經》 SMK-09-02-010 ☞diff

師曰:寸口脈洪而澁洪則爲氣澁則爲血氣動丹田其形卽溫澁在於下胎冷若氷陽氣胎活陰氣必終欲別陰陽其下必殭假令陽終畜然若杯

《脈經》 SMK-09-02-011 ☞diff

問曰:婦人姙娠病師脈之何以知此婦人雙胎其一獨死其一獨生?而爲下其死者其病卽愈然後竟免軀其脈何類?何以別之?師曰:寸口脈衛氣平調榮氣緩舒陽施陰化精盛有餘陰陽俱盛故成雙軀今少陰微緊血卽濁凝經養不周胎則偏夭少腹冷滿膝臏疼痛腰重起難此爲血理若不早去害母失胎

《脈經》 SMK-09-02-012 ☞diff

師曰:婦人有胎腹痛其人不安若胎病不長欲知生死令人摸之如覆杯者則男如肘頭參差起者女也冷在何面?冷者爲死溫者爲生

《脈經》 SMK-09-02-013 ☞diff

師曰:婦人有漏下者有中生後因續下血都不絶者有姙娠下血者假令姙娠腹中痛爲胞漏一云阻膠艾湯主之

《金匱》 GGY-20-004 ☞diff

師曰婦人有漏下者有半産後因續下血都不絶者有妊娠下血者假令妊娠腹中痛爲胞阻膠艾湯主之

《脈經》 SMK-09-02-014 ☞diff

婦人姙娠經㫁三月而得漏下下血四十日不止胎欲動在於臍上★此爲姙娠六月動者前三月經水利時胎也下血者後㫁三月衃也所以下血不止者其癥不去故也當下其癥宜桂枝茯苓圓

《金匱》 GGY-20-002 ☞diff

婦人宿有癥病經斷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動在臍上者爲癥痼害妊娠六月動者前三月經水利時胎也下血者後斷三月衃也所以血不止者其癥不去故也當下其癥桂枝茯苓丸主之

《脈經》 SMK-09-02-015 ☞diff

問曰:婦人病經水㫁一二月而反經來今脈反微澁何也?師曰:此前月中若當下利故令妨經利止月經當自下此非軀也

《脈經》 SMK-09-02-016 ☞diff

婦人經自㫁而有軀其脈反弦恐其後必大下不成軀也

《脈經》 SMK-09-02-017 ☞diff

婦人懐軀七月而不可知時時衄血而轉筋者此爲軀也;衄時嚏而動者非軀也

《脈經》 SMK-09-02-018 ☞diff

脈來近去逺故曰反以爲有軀而反㫁此爲有陽無陰故也

《脈經》 SMK-09-02-019 ☞diff

婦人經月下但爲微少師脈之反言有軀其後審然其脈何類?何以別之?師曰:寸口脈陰陽俱平榮衛調和按之滑浮之則輕陽明少陰各如經法身反洒淅不欲食飮頭痛心亂嘔噦欲吐呼則微數吸則不驚陽多氣溢陰滑氣盛滑則多實六經養成所以月見陰見陽精汁凝胞散散者損墮設復陽盛雙姙二胎今陽不足故令激經也

《脈經》 SMK-09-02-020 ☞diff

婦人姙娠小便難飮如故當歸貝母苦參圓主之

《金匱》 GGY-20-007 ☞diff

妊娠小便難飮食如故歸母苦蔘丸主之

《脈經》 SMK-09-02-021 ☞diff

婦人姙娠有水氣身重小便不利洒洒惡寒起卽頭眩葵子茯苓散主之

《金匱》 GGY-20-008 ☞diff

妊娠有水氣身重小便不利洒淅惡寒起卽頭眩葵子茯苓散主之

《脈經》 SMK-09-02-022 ☞diff

婦人姙娠宜服當歸散卽易産無疾苦

《脈經》 SMK-09-02-023 ☞diff

師曰:有一婦人來診一作脈自道經㫁不來師言:一月爲衃二月爲血三月爲居經是定作軀也或爲血積譬如鷄乳子熱者爲祿寒者多濁且當須後月復來經當入月幾日來假令以七日所來因言且須後月十日所來相間設其主復來者因脈之脈反沈而澁因問曾經半生若漏下亡血者定爲有軀★其人言實有宜是當護之今經微弱恐復不安設言當奈何?當爲合藥以治之

《脈經》 SMK-09-02-024 ☞diff

師曰:有一婦人來診自道經㫁卽去師曰:一月血爲閉二月若有若無三月爲血積譬如鷄伏子中寒卽濁中熱卽祿欲令胎壽當治其母俠寒懷子命則不壽也譬如鷄伏子試取鷄一毛拔去覆子不遍中寒者濁今夫人有軀少腹寒手掌反逆奈何得有軀?婦人因言:當奈何?師曰:當與溫經湯設與夫家俱來者有軀;與父母家俱來者當言寒多久不作軀

《脈經》 SMK-09-02-025 ☞diff

師曰:有一婦人來診因言陰陽俱和調陽氣長陰氣短但出不入去近來逺故曰反以爲有軀偏反血㫁㫁來幾日假令審實者因言急當治恐經復下設令宮中人若寡婦無夫曾夜夢寐交通邪氣或懷久作癥瘕急當治下服二湯設復不愈因言髮湯當中下胎而反不下此何等意邪?可使且將視赤烏一作赤馬

《脈經》 SMK-09-02-026 ☞diff

師曰:若宮里張氏不差復來相問臣億等詳此文理脫誤不屬無本可校以示闕疑餘皆倣於此

《脈經》 SMK-09-02-027 ☞diff

師曰:脈婦人得平脈陰脈小弱其人渴不能食無寒熱名爲軀桂枝主之法六十日當有娠設有醫治逆者却一月加吐下者則絶之方在《傷寒》中

《金匱》 GGY-20-001 ☞diff

師曰婦人得平脈陰脈小弱其人渴不能食無寒熱名妊娠桂枝湯主之方見利中 於法六十日當有此證設有醫治逆者却一月加吐下者則絶之

《脈經》 SMK-09-02-028 ☞diff

婦人脈平而虛者乳子法也平而微者實奄續法也而反微澁其人不亡血下利而反甚其脈虛俱坐乳大兒及乳小兒此自其常不能令甚虛竭病與亡血虛等必眩冒而短氣也

《脈經》 SMK-09-02-029 ☞diff

師曰:有一婦人好裝衣來診而得脈澁因問曾乳子下利?乃當得此脈耳曾半生漏下者可;設不者經㫁三月六月設乳子漏下可爲奄續㫁小兒勿乳須利止復來相問脈之

《脈經》 SMK-09-02-030 ☞diff

師曰:寸口脈微遲尺微於寸寸遲爲寒在上膲但當吐耳今尺反虛復爲强下之如此發胸滿而痛者必吐血;少腹痛腰脊痛者必下血師曰:寸口脈微而弱氣血俱虛若下血嘔吐汗出者可不者趺陽脈微而弱春以胃氣爲本吐利者可不者此爲水氣其腹必滿小便則難

《脈經》 SMK-09-02-031 ☞diff

婦人常嘔吐而胃反若常喘一作多唾其經又㫁設來者必少

《脈經》 SMK-09-02-032 ☞diff

師曰:有一婦人年六十所經水常自下設久得病利少腹堅滿者爲難治

《脈經》 SMK-09-02-033 ☞diff

師曰:有一婦人來診言經水少不知前者何也?師曰:曾更下利若汗出小便利者可何以故?師曰:亡其津液故令經水少設經下反多於前者當所苦困當言恐大便難身無復汗也

《脈經》 SMK-09-02-034 ☞diff

師曰:寸口脈沈而遲沈則爲水遲則爲寒寒水相搏趺陽脈伏水榖不化脾氣衰則鶩溏胃氣衰則身體腫少陽脈卑少陰脈細男子則小便不利婦人則經水不通經爲血血不利則爲水名曰血分一作水分

《脈經》 SMK-08-08-022 ☞diff

師曰:寸口脈沈而遲沈則爲水遲則爲寒寒水相搏趺陽脈伏水榖不化脾氣衰則鶩溏胃氣衰則身腫少陽脈卑少陰脈細男子則小便不利婦人則經水不通經爲血血不利則爲水名曰血分一云水分

《金匱》 GGY-14-019 ☞diff

師曰寸口脈沈而遲沈則爲水遲則爲寒寒水相搏跌陽脈伏水穀不化脾氣衰則鶩溏胃氣衰則身腫少陽脈卑少陰脈細男子則小便不利婦人則經水不通經爲血血不利則爲水名曰血分

《脈經》 SMK-09-02-035 ☞diff

師曰:寸口脈沈而數數則爲出沈則爲入出則爲陽實入則爲陰結趺陽脈微而弦微則無胃氣弦則不得息少陰脈沈而滑沈則爲在裏滑則爲實沈滑相搏血結胞門其藏不瀉經絡不通名曰血分

《脈經》 SMK-09-02-036 ☞diff

問曰:病有血分何謂也?師曰:經水前㫁後病水名曰血分此病爲難治

《脈經》 SMK-09-02-037 ☞diff

問曰:病有水分何謂也?師曰:先病水後經水㫁名曰水分此病易治何以故?去水其經自當下

《脈經》 SMK-09-02-038 ☞diff

脈濡而弱弱反在關濡反在㒹遲在上緊在下遲則爲寒名曰渾陽濁則濕名曰霧緊則陰氣慄脈反濡弱濡則中濕弱則中寒寒濕相搏名曰痺腰脊骨節苦煩肌爲不仁此當爲痺而反懷軀遲歸經體重以下脚爲胕腫按之沒指腰冷不仁此爲水懷喘則倚息小便不通緊脈爲嘔血氣無餘此爲水分榮衛乖亡此爲非軀

平産後諸病鬱冒中風發熱煩嘔下利證第三

《脈經》 SMK-09-03-001 ☞diff

問曰:新産婦人有三病一者病痓亦作痓二者病鬱冒三者大便難何謂也?師曰:新産亡血虛多汗出喜中風故令病痓何故鬱冒?師曰:亡血復汗寒多故令鬱冒何故大便難?師曰:亡津液胃燥故大便難産婦鬱冒其脈微弱嘔不能食大便反堅但願汗出所以然者血虛而厥厥而必冒冒家欲解必大汗出以血虛下厥孤陽上出故但願汗出所以生婦喜汗出者亡陰血虛陽氣獨盛故當汗出陰陽乃復所以便堅者嘔不能食也小柴胡湯主之病解能食七八日而更發熱者此爲胃熱氣實承氣湯主之方在《傷寒》中

《金匱》 GGY-21-001 ☞diff

問曰新産婦人有三病一者病痓二者病鬱冒三者大便難何謂也師曰新産血虛多汗出喜中風故令病痓亡血復汗寒多故令鬱冒亡津液胃燥故大便難

《金匱》 GGY-21-002 ☞diff

産婦鬱冒其脈微弱不能食大便反堅但頭汗出所以然者血虛而厥厥而必冒冒家欲解必大汗出以血虛下厥孤陽上出故頭汗出所以産婦喜汗出者亡陰血虛陽氣獨盛故當汗出陰陽乃復所以便堅嘔不能食小柴胡湯主之

《金匱》 GGY-21-003 ☞diff

病解能食七八日更發熱者此爲胃實大承氣湯主之

《脈經》 SMK-09-03-002 ☞diff

婦人産得風續之數十日不解頭微痛惡寒時時有熱心下堅乾嘔汗出雖久陽旦證續在可與陽旦方在《傷寒》中桂枝是也

《金匱》 GGY-21-008 ☞diff

婦人産得風續之數十日不解頭微痛惡寒時時有熱心下堅乾嘔汗出雖久陽旦證續在耳可與陽旦湯桂枝湯是也方見下利中 鄧氏本得作後堅作悶

《脈經》 SMK-09-03-003 ☞diff

婦人産後中風發熱面正赤喘而頭痛竹葉湯主之

《金匱》 GGY-21-009 ☞diff

産後中風發熱面正赤喘而頭痛竹葉湯主之

《脈經》 SMK-09-03-004 ☞diff

婦人産後腹中㽲痛可與當歸羊肉湯

《金匱》 GGY-21-004 ☞diff

産後腹中㽲痛當歸生薑羊肉湯主之幷治腹中寒疝虛勞不足

《脈經》 SMK-09-03-005 ☞diff

師曰:産婦腹痛煩滿不得臥法當枳實芍藥散主之假令不愈者此爲腹中有乾血著臍下與下瘀血湯

《金匱》 GGY-21-005 ☞diff

産後腹痛煩滿不得臥枳實芍藥散主之

《金匱》 GGY-21-006 ☞diff

師曰産婦腹痛法當以枳實芍藥散假令不愈者此爲腹中有乾血着臍下下瘀血湯主之亦主經水不利

《脈經》 SMK-09-03-006 ☞diff

婦人産後七八日無太陽證少腹堅痛此惡露不盡不大便四五日趺陽脈微實再倍其人發熱日晡所煩燥者不能食譫語利之則愈宜承氣湯以熱在裏結在膀胱也方在《傷寒》中

《金匱》 GGY-21-007 ☞diff

婦人産後七八日無太陽證少腹堅痛此惡露不盡不大便四五日趺陽脈微實再倍其人發熱日哺所煩躁者不食食則譫語利之卽愈大承氣湯熱在裏結在膀胱也方見痓病中

《脈經》 SMK-09-03-007 ☞diff

婦人産中虛煩亂嘔逆安中益氣竹皮大圓主之

《金匱》 GGY-21-010 ☞diff

婦人乳中虛煩亂嘔逆安中益氣竹皮大丸主之

《脈經》 SMK-09-03-008 ☞diff

婦人熱利重下新産虛極白頭翁加甘草湯主之《千金方》又加阿膠

平帶下絶産無子亡血居經證第四

《脈經》 SMK-09-04-001 ☞diff

師曰:婦人帶下六極之病脈浮則爲腸鳴腹滿緊則爲腹中痛數則爲陰中癢痛則生瘡弦則陰疼掣痛

《脈經》 SMK-09-04-002 ☞diff

師曰:帶下有三門:一曰胞門二曰龍門三曰玉門已産屬胞門未産屬龍門未嫁女屬玉門

《脈經》 SMK-09-04-003 ☞diff

問曰:未出門女有三病何謂也?師曰:一病者經水初下陰中熱或有當風或有扇者二病者或有以寒水洗之三病者或見丹下驚怖得病屬帶下

《脈經》 SMK-09-04-004 ☞diff

師曰:婦人帶下九實中事假令得䑕乳之病劇易當劇有期當庚辛爲期餘皆倣此

《脈經》 SMK-09-04-005 ☞diff

問曰:有一婦人年五十所病但苦背痛時時腹中痛少食多厭喜䐜脹其脈陽微關尺小緊形脈不相應願知所說?師曰:當問病者飮食何如?假令病者言我不欲飮食聞榖氣臭者病爲在上膲;假令病者言我少多爲欲食不食亦可病爲在中膲;假令病者言我自飮食如故病爲在下膲爲病屬帶下當以帶下治之

《脈經》 SMK-09-04-006 ☞diff

婦人帶下經水不利少腹滿痛經一月再見土瓜根散主之

《金匱》 GGY-22-011 ☞diff

帶下經水不利少腹滿痛經一月再見者土瓜根散主之

《脈經》 SMK-09-04-007 ☞diff

婦人帶下脈浮惡寒漏下者不治

《脈經》 SMK-09-04-008 ☞diff

師曰:有一婦人將一女子年十五所來問診言女年十四時經水自下今經反㫁其母言恐怖師曰:言此女爲是夫人親女非耶?若親者當相爲說之婦人因答言:自是女爾師曰:所以問者無他夫人年十四時亦以經水下?所以㫁此爲避年勿怪後當自下

《脈經》 SMK-09-04-009 ☞diff

婦人少腹冷惡寒久年少者得之此爲無子;年大者得之絶産

《脈經》 SMK-09-04-010 ☞diff

師曰:脈微弱而澁年少得此爲無子中年得此爲絶産

《脈經》 SMK-09-04-011 ☞diff

師曰:少陰脈浮而緊緊則疝瘕腹中痛半産而墮傷浮則亡血絶産惡寒

《脈經》 SMK-09-04-012 ☞diff

師曰:肥人脈細胞有寒故令少子其色黃者胸上有寒

《脈經》 SMK-09-04-013 ☞diff

婦人少腹䃂音袞力罪切轉痛而復自解發作無常經反㫁膀胱中結堅急痛下引陰中氣衝者久必兩脇拘急

《脈經》 SMK-09-04-014 ☞diff

問曰:婦人年五十所病下利數十日不止暮則發熱少腹裏急痛腹滿手掌熱脣口乾燥何也?師曰:此病屬帶下何以故?曾經半産瘀血在少腹中不去何以知之?其證脣口乾燥故知之當與溫經湯

《金匱》 GGY-22-010 ☞diff

問曰婦人年五十所病下利數十日不止暮卽發熱少腹裏急腹滿手掌煩熱脣口乾燥何也師曰此病屬帶下何以故曾經半産瘀血在少腹不去何以知之其證脣口乾燥故知之當以溫經湯主之

《脈經》 SMK-09-04-015 ☞diff

問曰:婦人病下利而經水反㫁者何也?師曰:但當止利經自當下勿怪所以利不止而血㫁者但下利亡津液故經㫁利止津液復經當自下

《脈經》 SMK-09-04-016 ☞diff

婦人血下咽乾而不渴其經必㫁此榮不足本自有微寒故不引飮渴而引飮者津液得通榮衛自和其經必復下

《脈經》 SMK-09-04-017 ☞diff

師曰:寸口脈微而澁微則衛氣不足澁則血氣無餘衛不足其息短其形燥;血不足其形逆榮衛俱虛言語謬誤趺陽脈浮而澁澁則胃氣虛虛則短氣咽燥而口苦胃氣澁則失液少陰脈微而遲微則無精遲則陰中寒澁則血不來此爲居經三月一來

《脈經》 SMK-09-04-018 ☞diff

師曰:脈微血氣俱虛年少者亡血也乳子下利爲可不者此爲居經三月一來

《脈經》 SMK-09-04-019 ☞diff

問曰:婦人姙娠三月師脈之言此婦人非軀今月經當下其脈何類?何以別之?師曰:寸口脈衛浮而大榮反而弱浮大則氣强反弱則少血孤陽獨呼陰不能吸二氣不停衛降榮竭陰爲積寒陽爲聚熱陽盛不潤經絡不足陰虛陽往一作實故令少血時發洒淅咽燥汗出或溲稠數多唾涎沫此令重虛津液漏泄故知非軀畜煩滿洫月稟一經三月一來陰盛則瀉名曰居經

《脈經》 SMK-09-04-020 ☞diff

問曰:婦人年五十所一朝而淸血二三日不止何以治之?師曰:此婦人前絶生經水不下今反淸血此爲居經不須治當自止經水下常五日止者五日愈

《脈經》 SMK-09-04-021 ☞diff

婦人月經一月再來者經來其脈欲自知常而反微不利不汗出者其經二月必來

平鬱冒五崩漏下經閉不利腹中諸病證第五

《脈經》 SMK-09-05-001 ☞diff

問曰:婦人病經水適下而發其汗則鬱冒不知人何也?師曰:經水下故爲裏虛而發其汗爲表復虛此爲表裏俱虛故令欝冒也

《脈經》 SMK-09-05-002 ☞diff

問曰:婦人病如癲疾鬱冒一日二十餘發師脈之反言帶下皆如師言其脈何類?何以別之?師曰:寸口脈濡而緊濡則陽氣微緊則榮中寒陽微衛氣虛血竭凝寒陰陽不和邪氣舎於榮衛一作候起年少時經水來以合房室移時過度精感命門開經下血虛百脈皆張中極感陽動微風激成寒因虛舎榮衛冷積於丹田發動上衝奔在胸隔津液掩口入涎唾涌溢出眩冒狀如厥氣衝髀裏熱粗醫名爲癲灸之因大劇

《脈經》 SMK-09-05-003 ☞diff

問曰:婦人病苦氣上衝胸眩冒吐涎沫髀裏氣衝熱師脈之不名帶下其脈何類何以別之?師曰:寸口脈沈而微沈則衛氣伏微則榮氣絶陽伏則爲疹陰絶則亡血病當小便不利津液閉塞今反小便通微汗出沈變爲寒咳逆嘔沫其肺成痿津液竭少亡血損經絡因寒爲氣厥手足苦痺氣從丹田起上至胸脇沈寒怫鬱於上胸中窒塞氣歷陽部面翕如醉形體似肥此乃浮虛醫反下之長鍼復重虛榮衛久發眩冒故知爲血厥也

《脈經》 SMK-09-05-004 ☞diff

問曰:五崩何等類?師曰:白崩者形如涕赤崩者形如絳津黃崩者形如爛瓜靑崩者形如藍色黑崩者形如衃血也

《脈經》 SMK-09-05-005 ☞diff

師曰:有一婦人來脈反得微澁法當吐若下利而言不因言夫人年幾何?夫人年七七四十九經水當㫁反至今不止以故致此虛也

《脈經》 SMK-09-05-006 ☞diff

寸口脈弦而大弦則爲減大則爲芤減則爲寒芤則爲虛寒虛相搏脈則爲革婦人則半産漏下旋復花湯主之

《金匱》 GGY-22-012 ☞diff

寸口脈弦而大弦則爲減大則爲芤減則爲寒芤則爲虛寒虛相搏此名曰革婦人則半産漏下旋覆花湯主之

《脈經》 SMK-09-05-007 ☞diff

婦人陷經漏下黑不解膠薑湯主之

《金匱》 GGY-22-013 ☞diff

婦人陷經漏下黑不解膠薑湯主之臣億等校諸本無膠薑湯方想是前妊娠中膠艾湯

《脈經》 SMK-09-05-008 ☞diff

婦人經水不利抵當湯主之在《傷寒》中

《金匱》 GGY-22-015 ☞diff

婦人經水不利下抵當湯主之亦治男子膀胱滿急有瘀血者

《脈經》 SMK-09-05-009 ☞diff

婦人經水閉不利藏堅僻不止中有乾血下白物礬石圓主之

《金匱》 GGY-22-016 ☞diff

婦人經水閉不利藏堅癖不止中有乾血下白物礬石丸主之

《脈經》 SMK-09-05-010 ☞diff

婦人腹中諸疾痛當歸芍藥散主之一云:治壞姙腹中疼痛

《脈經》 SMK-09-05-011 ☞diff

婦人腹中痛小建中湯主之方在《傷寒》中一云:腹中痛小便利理中湯主之

平咽中如有灸腐喜悲熱入血室腹滿證第六

《脈經》 SMK-09-06-001 ☞diff

婦人咽中如有灸腐狀半夏厚朴湯主之

《脈經》 SMK-09-06-002 ☞diff

婦人藏燥喜悲傷欲哭象如神靈所★以數欠甘草小麥湯主之

《金匱》 GGY-22-006 ☞diff

婦人藏躁喜悲傷欲哭象如神靈所作數欠伸甘麥大棗湯主之

《脈經》 SMK-09-06-003 ☞diff

婦人中風發熱惡寒經水適來得之七八日熱除脈遲身凉胸脇下滿如結胸狀其人譫語此爲熱入血室當剌期門隨其虛實而取之

《全書》 SSB-143 ☞diff

⒀婦人中風發熱惡寒經水適來得之七八日熱除而脈遲身凉胸脇下滿如結胸狀譫語者此爲熱入血室也當刺期門隨其實而取之

隨其實而取之:《玉》《脈》“隨其虛實而取之” 婦人中風∽隨其實而取之:〔法〕”婦人中風,經水適來,熱除脈遲,脇下滿,譫語,當刺期門。”

《全書|法》 SSR-07-009 ☞diff

婦人中風經水適來熱除脈遲脇下滿譫語當刺期門〔第九〕

《千翼》 STB-07-010 ☞diff

婦人中風發熱惡寒經水適來得七八日熱除而脈遲身涼胸脇下滿如結胸狀譫語此爲熱入血室當刺期門隨其虛實而取之

《玉函》 SOB-04-017 ☞diff

婦人中風發熱惡寒經水適來得之七八日熱除而脈遲身凉胸脇下滿如結胸狀其人譫語此爲熱入血室當刺期門隨其虛實而取之

《玉函》 SOB-26-006 ☞diff

婦人中風發熱惡寒經水適來得之七八日熱除脈遲身凉胸脇下滿如結胸狀其人譫語此爲熱入血室當刺期門隨其實而取之平病云熱入血室無犯胃氣及上二焦與此相反豈謂藥不謂鍼

《脈經》 SMK-07-13-006 ☞diff

婦人中風發熱惡寒經水適來得之七八日熱除脈遲身凉胸脇下滿如結胸狀其人譫語此爲熱入血室當剌期門隨其虛實而取之《平病》云:熱入血室無犯胃氣及上三焦與此相反豈謂藥不謂鍼耶?

《金匱》 GGY-22-003 ☞diff

婦人中風發熱惡寒經水適來得七八日熱除脈遲身凉和胸脇滿如結胸狀譫語者此爲熱入血室也當刺期門隨其實而取之

《脈經》 SMK-09-06-004 ☞diff

婦人中風七八日續有寒熱發作有時經水適斷者此爲熱入血室其血必結故使如瘧狀發作有時小柴胡湯主之方在《傷寒》中

《全書》 SSB-144 ☞diff

⒂婦人中風七八日續得寒熱發作有時經水適斷者此爲熱入血室其血必結故似如瘧狀發作有時小柴胡湯主之

婦人中風∽發作有時:〔法〕”婦人中風,七八日,寒熱,經水適斷,血結,如瘧狀”

《全書|法》 SSR-07-010 ☞diff

婦人中風七八日寒熱經水適斷血結如瘧狀小柴胡湯主之〔第十〕七味

《千翼》 STB-07-011 ☞diff

婦人中風七八日續得寒熱發作有時經水適斷者此爲熱入血室其血必結故使如瘧狀發作有時小柴胡湯主之方見柴胡湯門

《玉函》 SOB-04-018 ☞diff

婦人中風七八日續得寒熱發作有時經水適斷者此爲熱入血室其血必結故使如瘧狀發作有時小柴胡湯主之

《金匱》 GGY-22-001 ☞diff

婦人中風七八日續來寒熱發作有時經水適斷此爲熱入血室其血必結故使如虐狀發作有時小柴胡湯主之方見嘔吐中

《脈經》 SMK-09-06-005 ☞diff

婦人傷寒發熱經水適來晝日了了暮則譫語如見鬼狀此爲熱入血室無犯胃氣若上二膲必當自愈二字疑

《全書》 SSB-145 ☞diff

⒁婦人傷寒發熱經水適來晝日明了暮則譫語如見鬼狀者此爲熱入血室無犯胃氣及上二焦必自愈

婦人傷寒∽必自愈:〔法〕”婦人傷寒,經水適來,譫語,無犯胃氣,及上二焦,自愈。”

《全書|法》 SSR-07-011 ☞diff

婦人傷寒經水適來譫語無犯胃氣及上二焦自愈〔第十一〕

《千翼》 STB-07-012 ☞diff

婦人傷寒發熱經水適來晝日了了暮則譫語如見鬼狀此爲熱入血室無犯胃氣及上二焦必當自愈

《玉函》 SOB-04-019 ☞diff

婦人傷寒發熱經水適來晝日明了暮則譫語如見鬼狀者此爲熱入血室無犯胃氣及上二焦必當自愈

《金匱》 GGY-22-002 ☞diff

婦人傷寒發熱經水適來晝日明了暮則譫語如見鬼狀者此爲熱入血室治之無犯胃氣及上二焦必自愈

《脈經》 SMK-09-06-006 ☞diff

陽明病下血而譫語此爲熱入血室但頭汗出者當剌期門隨其實而寫之濈然汗出者則愈

《全書》 SSB-216 ☞diff

⒀陽明病下血譫語者此爲熱入血室但頭汗出者刺期門隨其實而寫之濈然汗出則愈

《千翼》 STB-08-039 ☞diff

陽明病下血而譫語者此爲熱入血室但頭汗出者當刺期門隨其實而寫之濈然汗出者則愈

《千翼》 STB-13-105 ☞diff

陽明病下血而譫語此爲熱入血室但頭汗出者刺期門隨其實而寫之

《玉函》 SOB-05-040 ☞diff

陽明病下血譫語者此爲熱入血室但頭汗出者當刺期門隨其實而瀉之濈然汗出則愈

《玉函》 SOB-26-005 ☞diff

陽明病下血而譫語此爲熱入血室但頭汗出者刺期門隨其實而瀉之濈然汗出則愈

《脈經》 SMK-07-13-005 ☞diff

陽明病下血而譫語此爲熱入血室但頭汗出者當剌期門隨其實而瀉之濈然汗出者則愈

《金匱》 GGY-22-004 ☞diff

陽明病下血譫語者此爲熱入血室但頭汗出當刺期門隨其實而瀉之濈然汗出者愈

《脈經》 SMK-09-06-007 ☞diff

婦人少腹滿如敦敦狀《要略》云:滿而熱小便微難而不渴生後生後疑此爲水與血幷結在血室大黃甘遂湯主之

《金匱》 GGY-22-014 ☞diff

婦人少腹滿如敦狀小便微難而不渴生後者此爲水與血俱結在血室也大黃甘遂湯主之

平陰中寒轉胞陰吹陰生瘡脫下證第七

《脈經》 SMK-09-07-001 ☞diff

婦人陰寒溫中坐藥蛇床子散主之

《金匱》 GGY-22-021 ☞diff

婦人陰寒溫陰中坐藥蛇床子散主之

《脈經》 SMK-09-07-002 ☞diff

婦人著坐藥强下其經目眶爲痛足跟難以踐地心中狀如懸

《脈經》 SMK-09-07-003 ☞diff

問曰:有一婦人病飮食如故煩熱不得臥而反倚息者何也?師曰:得病轉胞不得溺也何以故?師曰:此人故肌盛頭㪯身滿今反羸痩頭㪯中空感一作減胞系了戾故致此病但利小便則愈宜服腎氣圓以中有茯苓故也方在《虛勞》中

《金匱》 GGY-22-020 ☞diff

問曰婦人病飮食如故煩熱不得臥而反倚息者何也師曰此名轉胞不得溺也以胞系了戾故致此病但利小便則愈腎氣丸主之

《脈經》 SMK-09-07-004 ☞diff

師曰:脈得浮緊法當身軀疼痛設不痛者當射云何因當射言若腸中痛腹中鳴咳者因失便婦人得此脈者法當陰吹

《脈經》 SMK-09-07-005 ☞diff

師曰:寸口脈浮而弱浮則爲虛弱則無血浮則短氣弱則有熱而自汗出趺陽脈浮而澁浮則氣滿澁則有寒喜噫吞酸其氣而下少腹則寒少陰脈弱而微微則少血弱則生風微弱相搏陰中惡寒胃氣下泄吹而正喧

《脈經》 SMK-09-07-006 ☞diff

師曰:胃氣下泄吹而正喧此榖氣之實也膏髮導之

《金匱》 GGY-22-023 ☞diff

胃氣下泄陰吹而正喧此穀氣之實也膏髮煎導之

《脈經》 SMK-09-07-007 ☞diff

少陰脈滑而數者陰中則生瘡

《脈經》 SMK-09-07-008 ☞diff

少陰脈數則氣淋陰中生瘡

《脈經》 SMK-09-07-009 ☞diff

婦人陰中蝕瘡爛狼牙湯洗之

《金匱》 GGY-22-022 ☞diff

少陰脈滑而數者陰中卽生瘡陰中蝕瘡爛者狼牙湯洗之

《脈經》 SMK-09-07-010 ☞diff

婦人藏腫如瓜陰中疼引𦝫痛者杏人湯主之

《脈經》 SMK-09-07-011 ☞diff

少陰脈弦者白腸必挺核

《脈經》 SMK-09-07-012 ☞diff

少陰脈浮而動浮則爲虛動則爲痛婦人則脫下

平婦人病生死證第八

《脈經》 SMK-09-08-001 ☞diff

診婦人漏血下赤白日下血數升脈急疾者死;遲者

《脈經》 SMK-09-08-002 ☞diff

診婦人漏下赤白不止脈小虛滑者生;大緊實數者

《脈經》 SMK-09-08-003 ☞diff

診婦人新生乳子脈沈小滑者生;實大堅弦急者

《脈經》 SMK-09-08-004 ☞diff

診婦人疝瘕積聚脈弦急者生;虛弱小者

《脈經》 SMK-09-08-005 ☞diff

診婦人新生乳子因得熱病其脈懸小四肢溫者生;寒淸者

《脈經》 SMK-09-08-006 ☞diff

診婦人生産因中風傷寒熱病喘鳴而肩息脈實大浮緩者生;小急者

《脈經》 SMK-09-08-007 ☞diff

診婦人生産之後寸口脈炎疾不調者死;沈微附骨不絶者

《脈經》 SMK-09-08-008 ☞diff

金瘡在陰處出血不絶陰脈不能至陽者死;接陽而復出者

平小兒雜病證第九

《脈經》 SMK-09-09-001 ☞diff

小兒脈呼吸八至者平九至者傷十至者困

《脈經》 SMK-09-09-002 ☞diff

診小兒脈法多雀鬪要以三部脈爲主若緊爲風癎沈者乳不消弦急者客忤氣

《脈經》 SMK-09-09-003 ☞diff

小兒是其日數應變蒸之時身熱而脈亂汗不出不欲食食輙吐哯者脈亂無苦也

《脈經》 SMK-09-09-004 ☞diff

小兒脈沈而數者骨間有熱欲以腹按冷淸也

《脈經》 SMK-09-09-005 ☞diff

小兒大便赤靑瓣飱洩脈小手足寒難已脈小手足溫易已

《脈經》 SMK-09-09-006 ☞diff

小兒病困汗出如珠著身不流者

《脈經》 SMK-09-09-007 ☞diff

小兒病其頭毛皆上逆者必死耳間靑脈起者瘈痛

《脈經》 SMK-09-09-008 ☞diff

小兒病而顖陷入其口脣乾目皮反口中氣出冷足與頭相抵臥不擧身手足四肢垂其臥正直如得縛其掌中冷皆死至十日不可復治之